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铅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螯合诱导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铅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螯合诱导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允 许含 罱 。美 国环保 署 公 布 的土 壤 P b含量 的最 高 值 为 50p 0p m,要 达 到 此 目标 ,用 于 修 复 l 顷污 公
作 用 ( h t xrcin) 巳 植 物 对 重 金 属 的 吸 染十壤 的植 物必须每年 生产2 Pyo t t e a o , l J 0吨以上含P 不低 b 收 ;植 物 挥 发 作用 ( htv lli t n , 即通 过 于 l 的地 上生物 景 。 P y0 oaiz i ) la o % 植物将 _ 中 的某 些重 金 属 ( 十壤 如有 毒的 ■价Hg转 通 过增 施 螯 合剂 增 加P 在 十 壤 中的移 动 性和 b
化成 低毒 的单质H )挥 发 出来 ;根 际滤 除作用 生物可利用性 ,能使某些植物超富集P 达到修 复 g b
( hzft t n , 即利 用 植物 根 孔 通过 水 流移 出 P Riiri ) o lao b污染 士 攘 的 目的 。 己研 究 过 的影 响 P b迁 移 性 士 壤 重 金 属 ; 植 物 稳 定 化 作 用 ( hts bl 的螯合剂有:乙 ■胺 四乙酸 ( D A) P yot i. a i E T 、环 己烷 ■ zt n , 即利 用 植 物将 士 壤 重金 属 转 变 成 无 毒 或 胺 四 乙 酸 ( T ) ■ 次 乙 基 三 胺 五 乙 酸 ao ) i CD A 、
杜连 彩
( 坊学 院, 山东 潍
潍 坊 2 16 ) 6 0 1
摘 要:近年来,螯合诱导技 术作 为强化植物吸收重金属的技术备 受关注,本文较 系统地介 绍 了螯合诱导技术在提 高植物修 复铅 ( b P )污染土壤 方面的研 究和应 用,并探讨 了该技术的存 在 问题和 发展 前景 。 关键词:植物修复;螯合诱导技术;铅 中图分类号:S 5. 14 文献标识码:A 4 文章编号:17 .2820)4 080 6 1 8(060 . 8.2 4 0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作者:王慧芳李辕成杨雪吕东蓬来源:《种子科技》2021年第20期摘要:土壤以多种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文章主要从近些年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常见土壤重金属,如镉(Cd)、砷(As)、汞(Hg)、铅(Pb)等对人体的危害,介绍了相关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3种修复方式。

其中,物理法包括电修法、空气浸提技术等,化学法包括氧化还原技术、添加天然无机矿物材料等,生物法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联合修复技术,而生物修复技术由于成本低、不会引起二次污染,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重金属污染;联合修复文章編号:1005-2690(2021)20-008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X53 文献标志码:B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基本上都来源于土壤。

据国土资源部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被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已达到了1 000 hm2,约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

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会随地下水进入到食物链中,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并提出许多相应的解决措施。

科技虽然带给了人们很多便利之处,但也给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1 重金属土壤现状1.1 国内现状中国土壤环境质量全国调查报告(2014年)显示,我国土壤污染已达16.1%,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及轻微污染的占比分别为1.1%、1.5%、2.3%、11.2%。

土壤污染的种类主要有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污染、放射性元素污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由于具有累积性、隐蔽性、不可降解性等特点,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2]。

1.2 国外现状人们每天使用数千种不同的化学物质,据环境污染期刊-特刊全球土壤污染状况报道,到2030年,全球非药物化学物质的使用将激增,导致环境污染负担不断增加[3]。

20世纪中叶,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家随意倾倒化学试剂,当地土壤被严重污染[4],截至目前,土壤污染已遍布各大洲各大洋,但是这些发达国家实施管理措施较早,比如荷兰从1985年开始对土壤污染采取有效措施,国土面积45 000 km2的荷兰每年用于修复受污染土地的费用折合人民币达到31亿元以上[5]。

类芦在土壤铅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前景探讨

类芦在土壤铅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前景探讨

V 13 N . o.3 o 1 Fb e.
类 芦 在 土 壤 铅 污 染 修 复 中 的 应 用 前 景 探 讨
王海娟 宁 平 曾向东 戴文娇 范麦妮 贺 彬 刘 晓海 , , , , , ,
( . 明理 工 大 学 环 境 科 学 与工 程 学 院 , 南 昆 明 6 09 ; . 南 省 环 境 科 学研 究 院 , 南 昆 明 60 3 ) 1昆 云 50 3 2 云 云 50 4
摘要 :以云 南某选矿 厂 类芦 为研 究对 象 , 类芦 ( eru i r n u in k nh )K n ) P 就 N yada e a da a( u t. eg 对 b的 y
超 富集特性 、 转运 系数 、 富集 系数 及 生 长 速度 进 行 了初 步研 究, 果表 明 , 芦具 有 抗 逆 境 能 力 结 类 强、 生长迅 速 、 b转运 系数 高等特 点 , 望调控 成为较 理 想的土壤 铅 污染植 物修 复 资源. P 有
K n ig 50 3 hn ; .Y na stt o ni n et c n e K n ig 50 4 C ia u mn 09 ,C ia 2 u nnI tue f v om na Si c , u mn 0 3 , h ) 6 ni E r l e 6 n
Ab t a t:I h sp p rNe r ud ar y a d a a i e e r h d f rish p r c u ltv r pet sr c n t i a e y a i e n u in sr s a c e o t y e a c mu ai ep o ry,la r n fr — e d ta soma t n c e ce t c u ltv o f c e ta d g o ngi e d c na n td s i i t n c n e ta o .I sf u d i o f i n ,a c mu a e c e in n r wi n l a o tmia e o l n Dau o c n r tr ti o n o i i i o tt a y a d a r y a in s t r p ris o to g e d r n e t d e s n io me t a tg o n n u tNe r u i e n ud a a ha he p o e te fs n n u a c o a v re e v r n n ,f s r wi g a d h r hg e d ta somain c e ce t I ss g e td t a y a d a r y uda a c n b o to ld t e d ol ih la n fr to o f i n . ti u g se tNe r u i e na in a e c n r l or me y s is r i h e c ntmi ae e d o a n t d by la . Ke r s:la y wo d e d;a c mu a o o f c e ;s i p l in;p yo e dai n c u lt n c e int ol o ut i i o h t r me ito

环境微生物论文《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环境微生物论文《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111班罗赛云【1131240125】【摘要】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也是人类世代相传的生存条件和生产条件,是我们的生命线。

然而,土壤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也相当严峻;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

目前,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中以生物修复效果较好,其中微生物修复在土壤污染净化、修复中显示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该文以土壤污染中的重金属污染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综述了微生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微生物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前景。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原理微生物修复技术一.引言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重金属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其自然背景含量,并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根据农业部环保监测系统对全国24个省市,320个严重污染区约548万公顷土壤调查发现,大田类农产品污染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污染占80%,对全国粮食调查发现,重金属Pb,Cd,Hg,As超标率占10%。

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大多数微生物不能使之降解。

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污染土壤环境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镉、汞、铅以及类金属砷,其次是指毒性一般的重金属铜、铬、镍、锌、钴、锡等,当前最引起人类关注的是汞、镉、铅、铬、砷等。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已经十分严重,近10%的耕地和多数城市近郊农田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调查表明工矿企业的污水排放、污水灌溉、污泥、垃圾肥料、畜禽粪便以及化肥的大量使用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AM真菌和牛粪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

AM真菌和牛粪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
r e s i d u e s i n f a r m p r o d u c t s d e s e r v e mu c h a t t e n t i o n . T h e e f f e c t s a n d me c h a n i s ms o f a r b u s c u l a r my c o r r h i z a l ( A M) i n o c u l a t i o n a n d c a t t l e
( 1 . 河南科技 大学农 学院 ,河 南 洛 阳 4 7 1 0 0 3 ;2 . 青岛 中烟种子有限责任公司 ,青岛 2 6 6 1 0 1 )

要 :铅污染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 生较大风 险,如何修 复污染土壤 、降低农 产品 中的铅残 留值 ( AM )真菌、施加 牛粪及 复合 处理 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和机理。结果表 明,在所有铅 污染 水平下 ,接种 A M 真菌 、施加牛粪和复合处理 均显著促进 烟草生长,改善烟草磷营养。复合处理在所有铅污染水平下均降 低 烟草铅残 留量 ,而施加牛粪仅在轻度和 中度铅污 染水平 下、接 种 AM 真菌仅 在重度污染水平下作用显著。土壤 p H升高 , 铅有效性 降低。可 见,A M 真菌和有机肥对铅污 染地 区优 质烟叶生产及 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铅 污染 ;食 品安全;有机 肥 ;生物修复 ;烤烟
ma n u r e o n t h e r e me d i a t i o n o f P b p o l l u t e d s o i l we r e s ud t i e d i n a p o t e x p e r i me n t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a t a l l P b l e v e l s ,AM

重金属胁迫下土壤微生物对植物促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重金属胁迫下土壤微生物对植物促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重金属胁迫下土壤微生物对植物促生机制的研究进展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重金属污染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这些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成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使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下降,促使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生异常。

因此,探究重金属胁迫下土壤微生物对植物促生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提高植物的生长质量,对于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重金属的污染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活性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逐渐增加,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微生物的生物量和活性下降,并且偏向于产生厌氧微生物。

此外,重金属还能与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底物结合,从而影响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重金属胁迫下,植物会受到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除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细胞功能外,重金属也会影响植物食物链以上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植物促生机制受到影响时,植物的生长速度会降低,抗病力下降,并导致次生物代谢的积累。

1.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的促生作用:微生物在土壤中扮演着调控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角色。

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质,生成肥料、维持土质稳定性、氮、磷、钾等元素的转化循环。

此外,微生物还会分泌生长激素,如植物生长素、赤霉素等,直接或间接地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促进作用。

2.重金属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重金属对植物的生长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可通过减少光合作用、呼吸和氮代谢的能力降低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抗病力。

对于科学家来说,调解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关注的焦点。

3.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应用:微生物具有较好的修复能力,可以去除污染的有机化合物、汞、铅、镉等毒性金属。

近年来,通过启动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环境,此外还可以改善土壤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保护植物生长环境,从而改善植物的生长与发展。

结论:在重金属胁迫下,微生物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科学家研究和技术支持,以开发和运用更有效的土壤沉积物处理技术和微生物资源,更好地应对重金属污染带来的影响,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危害生命健康,并且对整个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成为亟需解决的重点环境问题。

文章阐述了目前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并总结了各类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采用的技术,为当前复杂的污染场地选用修复技术提出合理的建议,旨在为行业学者们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频繁地社会生产活动导致土壤存在污染。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各种土壤污染中较为严峻的。

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气体和污水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带来的恶劣影响逐渐严峻,体现在食物中毒、生态失衡、水土恶化等[1]。

重金属污染具有危害周期长、隐蔽性、不能自然逆转等特征,如果不能对重金属彻底去除,会影响土壤的可使用性,给后面土地的合理利用带来困难。

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不仅会持续危害人类和动物植物的健康,而且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所以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就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综合研究了国内外各类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采用的技术,分析比较了各类修复技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场地综合治理与修复提供最佳选择与新思路。

1.重金属污染土壤现状国外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发展较早,20世纪70年代就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展开研究,已进行了污染场地调查、污染源分类、污染分布、治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5-6]。

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入土壤中的Pb约为500万吨,Hg约为1.5万吨,Cu约为340万吨,Mn约为1500万吨。

瑞士的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已造成大量农作物遭受污染,澳洲的土壤中Cd的含量超出上限几倍。

我国目前农药、重金属污染土壤面积已经达到上千万公顷,污染耕地面积约为0.1亿K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为此,我国大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工作,研究的方向包括污染场地中重金属的来源、赋存状态、修复技术等方面[9-10]。

1.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1.1.物理化学修复技术1.固化/稳定化固化/稳定化(S/S)技术主要是限制重金属污染物的影响力,并不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而是通过对污染区域进行固化,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物质的可迁移性,从而达到降低重金属污染的环境影响。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修复技术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修复技术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修复技术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如镉、汞、铅、铬、砷等通过工业废水排放、农业化学品使用、垃圾填埋以及大气沉降等途径进入土壤,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据相关调查,我国部分地区的农田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一些矿区周边和工业发达地区的污染情况尤为严重。

这些被污染的土壤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一)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会破坏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

重金属会改变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和群落结构,从而干扰土壤的正常生态功能。

例如,重金属会抑制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导致土壤养分循环受阻,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

(二)对农作物的危害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会被农作物吸收,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

一些重金属如镉、铅等会抑制农作物的根系生长,影响养分吸收和水分运输,导致农作物生长迟缓、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等症状。

同时,重金属还会在农作物中积累,降低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例如,镉污染的稻米会对人体肾脏造成损害,铅污染的蔬菜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三)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多种危害。

长期摄入受重金属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引发各种疾病。

例如,汞中毒会损害神经系统,导致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镉中毒会引起肾脏损害,甚至导致肾衰竭;砷中毒则可能引发皮肤癌、肺癌等癌症。

此外,重金属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对人类的繁衍和发展造成潜在威胁。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一)物理修复技术1、客土法客土法是指在污染土壤上覆盖一层未受污染的土壤,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暴露和危害。

这种方法虽然效果明显,但工程量大,成本高,且可能会造成新的土壤资源浪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重金属铅对于土壤的污染程度日益严重。

而对于被重金属铅污染的土壤的治理都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技术手段呢?在这里仅对于超富集植物、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及研究进程进行综述,说明现阶段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铅污染;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近几年来,人类活动如电镀、冶炼制革等许多工业排放的三废以及农田污灌,污泥农用和化肥的施用不断增加了环境中铅污染负荷,超出了环境自净能力,致使土壤、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因而对于铅污染的修复刻不容缓。

目前超富集植物和植物修复技术是研究铅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研究内容,作者就这两种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1.超富集植物的研究
1.1超富集植物
超富集植物是指能够超量吸收重金属并能将其运移到地上的植物。

1977年,Brooks提出了超富集植物的概念;1983年Chaney提出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而该种植物对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将植物收获并进行妥善处理后可将重金属移出土体,达到治理污染与恢复生态的目的利用密集植物有500多种,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45个科,其中铅超富集植物16种。

通常超富集植物的界定可考虑以下两个主要因素;(1)植物地上部富集的重金属应达到一定的量;(2)植物地上的重金属含量应高于根部。

目前采用较多的是Baker和Brooks在1983年提出的参考值,即把植物叶片或地上部(干重)中含Cd有达到100ug/g,含Co、Cu、Ni、Pb达到1000ug/g以上的植物称为超富集植物。

同时这些植物还应满足S/R>l的条件(S和R分别是植物地上部和根部重金属的含量)。

国内学者对超富集植物的研究也在进入2l世纪后有了迅速的发展。

2005年,聂发辉提出了生物富集量系数这个新的评价系数,将给定生长期内单位面积地上部分植物吸收的重金属总量与土壤含量之比作为超富集植物的一项评价指标。

此系数的提出扩大了传统超富集植物的定义,使得富集量未达一定水平,但生物量很大的植物也能作为超富集植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开发猛增,世界各地同时也受到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超富集植物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工程性的实验研究以及实地应用效界显示了植物修复商业化的巨大前景。

1.2铅的超富集植物研究
我国开展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筛选研究比较晚,但在近些年通过广大科技工作
者的不懈努力,也获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在最近10年间,重金属超富集的筛选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重视。

但目前,Pb的超富集植物被发现的并不多。

自然界中多数植物对Pb的吸收能力很低,普通植物一般Pb含量为10mg干重。

而且,由于Pb特殊的化学性质(Pb有很高的负电性,被认为是弱Lewis酸,易与Fe、A1、Mn氧化物、有机质和碳酸盐形成共价键),土壤中的Pb不易被植物吸收,即使Pb进入植物根系也只有很少部分能向地上部转移。

仅见的几种Pb的超富集植物都是生长在富含Pb和Zn的矿化土壤、采矿区和冶炼厂废弃物等处。

另有研究发现,紫花苜蓿、羽叶鬼针草、酸模、白麻、芥子革和普通豚草对Pb 也具有很高的生物富集量,是很有利用价值的土壤Pb污染修复植物。

2.铅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的方式
2.1植物修复
利用特定植物实施污染环境治理技术统称植物修复。

通过植物对重金属元素或有机质的特殊富集和降解能力来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或消除污染物的毒性,达到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目的。

利用植物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的思想并不新颖,很早之前人们就已认识到一些水生植物(书葫芦、浮萍等)能够吸收污染水体中的Pb、Cu、Cd、Fe和Hg等。

2.2植物修复对于铅污染土壤的作用方式
植物修复是指以植物忍耐和富集某种或某些有机或无极污染物为基础,利用植物或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体系,消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门环境治理技术。

根据其作用过程和机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可分为植物提取、植物稳定和植物挥发三种方式。

2.2.1植物提取
植物提取最早是Chaney提出的,即利用重金属富集能力较高的植物的吸收和转运,将土壤中的一种或几种重金属转移并储存在地上部分,随后收获地上部分并集中处理。

植物修复主要涉及到靠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吸收能力来去除重金属或放射性元素等。

2.2.2植物稳定
植物稳定是利用耐重金属的植物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从而减少其被淋溶到地下水或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研究发现铅可与磷结合形成难溶的磷酸铅沉淀在植物根部,减少铅的毒害;Cunningham等研究了植物对环境中土壤Pb的固定,发现一些植物可以降低Pb的生物课利用性,有缓解Pb对环境中生物的毒害作用。

植物稳定技术对于重金属污染和放射性环境污染原地固定十分重要,可降低风险,避免异地的二次污染,目前此项技术已应用于矿区污染修复中。

然而,此
项技术并没有将重金属彻底的从土壤中去除,只是将其固定,暂时不产生毒害作用,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

设想如果环境发生变化,其作用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该技术的持久性令人质疑。

2.2.3植物挥发
植物挥发是利用植物的吸收、积累和挥发来减少土壤中的一些挥发性的污染物,主要是指金属元素Hg和非金属元素Se,如硒在印度芥菜的作用下产生挥发性硒,湿地上的某些植物可清除土壤中的硒,其中单质占75%,挥发态占20%-25%。

而对于其它挥发性重金属,如砷、铅等也能通过植物挥发作用部分去除,所以这一方法仅限于挥发性污染物,应用范围小。

对于土壤修复而言,不失为一种有潜力的技术,但却将土壤长的污染物转移到大气中,具有很大的环境危险。

3.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开发猛增,世界各地同时也受到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超富集植物修复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工程性的实验研究以及实地应用效界显示了植物修复商业化的巨大前景。

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近些年来研究的较多,但仍旧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制约植物修复技术更近一步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目前发现的超富集植物只是针对某一种重金属具有超富集作用,而不能同时对多种重金属起作用,这对于当今土壤污染多而且复杂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目前发现的超富集植物还不是很多相对来说比较少,且大多数生长在一些偏远的采矿区,超富集植物有一定的适宜其生长的地区、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下生长,栽培的范围较小;(3)目前发现的超富集植物大都是比较矮小,生长较慢,生物量较低,而受污染较为严重的土壤修复所需的周期较长,且多数根系较短,只能清除土壤表面的重金属;(4)目前对于超富集植物的内部生理生化机理研究进展比较缓慢,这阻碍了超富集植物的进一步研究。

所以在某些方面仍有待加强。

例如:超富集植物的筛选和培育。

中国的野生资源十分丰富,开发野生植物资源有很大的应用优势。

但中国对于治理重金属的生物学修复法,特别是对于超富集植物修复法仍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寻找、筛选和培育对重金属有超富集作用的植物,进行超富集植物的调查工作,了解其分布收集并建立超富集的数据库。

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虽然在许多方面的研究还未能有令人满意的成果,但随着科学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重视以及各方面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植物修复法这种治理土壤的新方法、新思路,必将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兴趣,并在将来的到迅速的发展和推广,为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带来新的希望。

[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