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学案
【VIP专享】人民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专题一导学案

廊坊八中高一年级历史科导学案②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A内容: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丞相助手、监察事务)、太尉(主管军事)九卿和“朝议”制度B三公九卿制评价:分工明确,互相牵制,皇帝任命不得世袭最后集权于皇帝,军权皇控;“家国同治”。
C中央官制特色:三权分立位高权重内外兼管不得世袭D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③郡县制在全国的推行:A由来:郡、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也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
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
C特点和作用: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根本性变革。
▲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3)影响:①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初步奠定了祖国的疆域,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④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人民版全套))

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人民版全套))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民版))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通史概要:中国古代史始于170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居住,进入原始社会。
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经过商朝的发展,西周时期,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繁荣阶段。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XXX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和多民族中央集权和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汉代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时期。
隋朝统一结束长期分裂割据,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繁荣的局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新的建树。
五代辽宋夏金元,中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加强,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初中新课标中和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主要在七年级(上)、(下)册。
初中新课标简朴触及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有:制,商鞅变法,秦朝的皇、郡县制和秦朝的疆域,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媾和军机处;初中新课标没有触及但高中新课标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西周的宗法制,秦朝的中央政权组织和地方政治制度,魏晋南北朝时的政治制度,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政治制度,明代的废丞相设三司、设内阁,清朝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其深远影响,西周的礼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由过程进修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案专题一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历史专题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案人民版必修1考点导航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2、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基础知识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⑴明朝废丞相(明朝建于1368年)目的:吸取教训、加强君主专制情况:朱元璋时_________、__________;皇权空前加强,但政务繁杂集于一身。
⑵明朝设立内阁①原因:政务繁杂集于一身,皇帝深感力不从心。
②设立:___________开始设置殿阁大学士帮助处理政务。
____________时,正式形成内阁制度,内阁作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为皇帝处理国政的辅助机构,行使票拟权。
③特点:不是法定的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机构,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朗。
④影响:君主专制加强,封建制度日益腐朽。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清朝建于1636年)①设立: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处理西北军务的需要,设____________;②职能:成为辅__________________的中枢机构,秉承皇帝旨意办事;③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效率高;政治决策具有_________;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意旨办事。
④后果: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达到顶峰,一方面行政效率提高,另一面阻碍社会进步,反映封建制度极端腐朽。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专制主义就是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
权力高度集中,皇权___________,皇位________、皇位________。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导学案

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情景再现】:“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这首歌里的“我”是指哪个历史人物?他做了什么事情?【思考探究】:一.秦统一全国1.条件:(1)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不断,诸侯国越来越少,统一趋势日趋明显。
(2)长期战乱和分裂割据,人心渴望和平和天下统一。
(3)变法,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4)秦国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略。
(5)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2.过程:(1)实现统一:平定六国概况: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______年,秦国相继攻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2)扩大统一: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政治控制①北击匈奴:公元前215年,率军北击匈奴,收回地区。
②平定岭南:开凿,平定岭南。
此后秦在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_____________ 的开端。
③控制西南:在“”地区开辟“”,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这是西南地区进入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始。
3、意义:(1)结束了以来的混乱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经济发展;(2)推动了中华民族格局的形成;(3)为制度的实行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地方的政治体制---全面推行郡县制1、出现时间: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
2、全面推行郡县制的原因: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巩固国家的统一。
3、主要内容:(1)郡是的地方行政区划。
“郡”设郡守(掌 _ )、郡尉(掌 _ )、监御史(掌 )。
(2)县隶属于。
由主持政务,负责军事治安,负责司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答案参考答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知识清单【夏商政治形式】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禅让传贤传子宗族关系血缘关系宗法制神权和王权【西周分封制】强国兼并弱国【西周的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二、基础训练C B B A B D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知识清单【“六王毕,四海一”】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长城直道灵渠五尺道【“海内为郡县”】郡守郡尉监狱史道地方治安公文传递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皇帝世袭【百官公卿】皇帝始皇帝处理政事军事监查十三部刺史司隶校尉二、基础训练B D D D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知识清单【法令出一】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指挥权独断性随意性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主子奴才【君权和相权】中朝三省六部制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御史大夫监御史御史大夫十三部刺史司隶校尉御史台提点刑狱司都察院【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先秦时期西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世袭考试成绩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八股取士【行省的设置】郡县州道州县路州县行省路府州县二、基础训练C B A B C B B D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知识清单【内阁制度的形成】丞相皇帝内阁制【军机处】雍正帝军机房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而无吏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政治决策封闭性较强。
【清朝的边疆政策】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理藩院土司制度土司流官统治二、基础训练C A C B B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知识清单【国门洞开】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香港岛 2100万银元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2亿两白银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势力范围国际共管体系共同宰割中国二、基础训练C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知识清单【三元里抗英】三元里《申谕英夷告示》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阿古柏俄、英伊犁地区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左宗棠曾纪泽【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叶祖珪邱逢甲徐骧刘永福【义和团反帝运动】山东直隶东郊民巷使馆西什库教堂中外反动势力反帝爱国运动二、基础训练A三伟大的抗日战争一、知识清单【侵华日军的罪行】既定国策全力围剿红军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广州武汉以华制华傀儡政权奴化教育【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不抵抗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抗日义勇军蔡廷锴蒋光鼐安德馨宋哲元冯玉祥吉鸿昌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一二·九运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自卫抗战声明书》全面抗战路线陕甘宁边区彭德怀【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波茨坦公告》广岛长崎《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二、基础训练C A B AD C A B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天京突围【《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土地产品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封建斗争平均主义的空想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天京事变天京陷落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二、基础训练A CB DC C二辛亥革命一、知识清单【武昌起义】兴中会振兴中华中国同盟会黄花岗起义新军知识分子保路运动湖北军政府中华民国【中华民国的建立】孙中山南京南京五色旗公历中华民国革命派国民全体国民权利三权分立袁世凯共和资产阶级宪法。
人教版历史 必修一 专题一 学案 知识点 填空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史记》第一篇《》中记载传说中的,通过战争平定四海,确定了初步的。
2.尧舜禹时代,政治权利的交接采取的形式,禹的儿子继承了禹的地位,开启了的制度。
孔子将这一现象评价为到。
3.商代政治的特点是和的密切结合,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进行决策,就是对当时占卜情形的记载。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 P6(1)含义: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和,分别授予、和,让他们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的制度。
功臣封国有,同姓封国有,先代贵族封国有。
(2)受封者义务权利:义务:定期朝见和。
权利:在封国内享有,独立管辖领地上的人民、征收租赋、设置军队。
2.西周宗法制 P6-7(1)含义宗法制按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以为原则,确定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形成周天子、、、的等级秩序。
所以,宗法制实质是一种严格的,通过来强调。
三、秦汉的政治制度1.秦朝的统一年,秦朝完成了统一。
派将军北击匈奴,收回了,并在此设立郡,修筑和,加强北方防御。
为了统一岭南地区,秦始皇开凿了,沟通和,以便运输军需物质,并在此设三郡进行管辖。
为了征服西南夷,修建了,将西南地区纳入统治版图。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P8(1)秦始皇首创制度,自称,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2)中央机构:实行制。
三公的职责: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3)废分封行郡县。
与分封制比较,郡县制的特点是:郡县的长官由,不得世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形成的管理形式。
这标志着取代。
小结:通过以上三项措施,秦始皇实践了的专制思想,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政府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
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统一。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进与强化提示: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相权与地方叛乱。
为此,历代统治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巩固自己的统治:削弱宰相的权力、加强对文武百官的监督、选拔合格的人才、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一.一

丧葬制度
遵循严格的丧葬礼仪和 制度,体现尊卑有序的
等级观念。
03
专题一.一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政 ,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达五百 多年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 的中央集权国家。
明成祖的永乐盛世
02
01
03
明成祖(公元1360年-1424年),姓朱,名棣,是明 朝的第四位皇帝。
明成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编纂《永乐大 典》、派遣郑和下西洋等,开创了永乐盛世。
明成祖还发动了对安南的战争,扩大了疆域,促进了 对外交流。
04
专题一.一的影响和意义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专题一.一揭示了中国历史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和 创新。
专题一.一还有助于培养人们的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人 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05
专题一.一的争议和评价
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争议和评价
争议点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否体现了民 主原则,是否存在权力制衡机制 。
评价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明显的君 主专制特点,但也有一些地方政 治制度如乡官制、监察制等具有 一定的民主色彩。
通过专题一.一的学习,人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世界历史上的交流和 互动,以及中国与其他文明的相
互影响和借鉴。
专题一.一还为世界历史的研究提 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思路,有助于 推动世界历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专题一.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 想和人文精神,对于现代社会 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通过专题一.一的学习,人们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更好地认识现代社会的历史 背景和发展趋势,以及人类文 明的发展规律。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案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特别是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进而弄清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如分封制与宗法制,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丞相制与内阁制等。
2.注意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政治体制的创新,并关注其运行特点、历史影响。
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内阁制等。
3.注意把握两条主线,一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二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与演变。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分封制、宗法制的含义、对象、内容。
(重点) 2.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难点) 3.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难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早期国家的出现(1)时间:距今大约五千年前。
(2)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2.夏商政治特点(1)夏朝:启继承禹的地位后,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
(2)商朝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②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历史认识]正确认识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
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平等的、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二、西周分封制1.背景:周武王伐商,周朝建立。
2.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
3.内容4.评价(1)利: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2)弊:后来,诸侯国兼并,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
[易混易错]“分封〞与“封建〞分封制在中国古代原叫做“封建〞制度。
但这个“封建〞与我们用于社会发展史中的“封建〞不是一个含义,而是“封诸侯,建藩卫〞的简称。
为了将这两个“封建〞相区别,今天史学界多称“封诸侯,建藩卫〞制度为“分土封侯制〞或简称“分封制〞。
三、西周的宗法制1.地位: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导学案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导学案编号01一、课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难点: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考古学的资料,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分析中国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三、学习过程:(一)夏商的政治形式:(1)国家的起源:1、时间:2、推动因素:3、地区:流域和流域。
4、标志:,,,,。
(2)夏的政治形式:传说禹的儿子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由此开始,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思考:用一句话概括夏政治形式的特点?(2)商的政治形式:商朝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为纽带,实行制;2、和结合。
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进行决策,也通过这一手段主宰。
合作探究:通过教材总结我们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或手段有哪些?传说与历史的区别?我们应如何看待传说?(二)西周的政治形式:1、分封制:(1)目的:巩固的统治(2)分封对象:,,。
(3)主要的诸侯国:(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权,对周天子定期并提供和。
(5)评价:积极:消极:(6)瓦解:2、宗法制:(1)目的:(2)含义或实质:(3)核心内容:(4)政治隶属关系:(5)实质:(6)作用:1)2)合作探究:用最简练的话总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小结: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典型例题]:[例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A.社会历史的倒退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解析]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多,逐渐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人类社会开始向奴隶社会过渡。
而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
[答案]D[例2]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民主推选B.兄终弟及C.嫡长子继承D.父死子继[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
自夏朝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在夏商两代,还存在着“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传位方式。
到西周开始实行宗法制,其核心内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C[课堂演练]:1、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 ( )①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②私有制发展的结果③阶级对立的产物④统一国家的需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
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
“殷民”指:( )A 、夏民后裔B 、商代遗民C 、周朝百姓D 、少数民族3、《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 、财产B 、地域C 、信仰D 、血缘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②③ 5.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 ( )A.禅让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 6.山东省常被人们简称为齐鲁大地,这起源于 ( )A.大汶口文化B.西周分封C.甲骨文记载D.古代地名7.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个儿女:大儿子(妃嫔所生);二女儿(王后所生);老三是王后所生的女儿;小儿子(王后之子)。
几个儿女都想争王位。
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请问王位该传给谁? ( )A.大儿子B.二女儿C.老三D.小儿子8.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度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妾 一般称谓妻(正配)的儿子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妾一(侧室)的儿子 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的儿子D.二哥(22岁)9.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宗法制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B .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C .各级贵族均享受世袭权力D .长子都称为大宗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导学案编号02一、课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
二、重难点:重点:秦汉大一统政体的形成;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历史作用与影响。
三、学习过程:(一)“六王毕,四海一”——“大一统”地理格局的形成1、过程:(1)灭六国,结束分裂。
(从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2)北击(公元前年),收复河套地区;修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
(3)南征百越,修(公元前年),统一岭南地区。
(4)修“”收复西南夷地。
合作探究: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手段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2、意义:(1)(2)(二)“大一统”政体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资料提供: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指君主专制,即皇帝一人独裁,维护绝对的皇权,体现的是皇权和相权的关系。
“中央集权”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即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而建立的中央对地方政区管辖的行政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历代的封建王朝所沿袭。
1、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海内为郡县)(1)原因:(2)形成:时期开始出现;秦始皇采纳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3)内容:思考:从以上图示中得到什么认识?(4)特点:1)2)(5)意义:1)2)(6)发展:西汉继续推行。
汉初曾分封诸侯王而形成、并存的局面,后来消除割据势力,巩固大一统。
合作探究: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填表)分封制郡县制划分原则传承制度与中央关系历史作用相同点皇帝郡尉( )郡守( ) 监御史( )县尉(军事)县令(行政) 县丞(刑狱)有秩(民政)三老(教化) 啬夫(赋税) 游徼(治安)里正郡县(道)乡里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2、中央机构的设置(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的确立(三个特征)①皇帝独尊:统一六国后,采用称号,皇帝自称“”;命令称“”或“”,印称“”。
②皇权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核心特征。
③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①有左右两员,职责是;1)内容②主管军事;③是丞相的助手,负责。
九卿:2)特点:①②③3、“朝议”制度:(思考:如何看待“朝议”制度?)4、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挟书律”思考:“焚书坑儒”和“挟书律”的实质是什么?(结合课本材料阅读与思考)5、汉承秦制:汉武帝时设置和,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小结:(合作探究)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对秦朝、对后世)课堂练习:1.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A.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B.秦国是六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秦国军事力量强大,进行兼并战争 D.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2、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主要反映了()A.修长城的艰难困苦 B.人民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C.长城的修筑不利于秦朝统治的巩固 D.人民不堪忍受秦朝暴政的一个缩印3、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官员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4、秦代确立的中央集权制的基本特征是()A.皇权至上B.“家天下”C.权力高度集中D.最高统治者称皇帝5、秦朝时中央官制中为虚设的官职是()A.太尉B.丞相C.御史大夫D.卫尉6、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7、在评论秦朝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
”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A.称皇帝制《秦律》B.置三公行郡县C.焚书坑儒筑长城D.统文字平南越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
请立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请回答:(1)概括材料中丞相绾和廷尉李斯的观点。
(2)简要说明这次争论的结果。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人观点的认识?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导学案编号03一、课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重难点:重点:掌握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难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学习过程:(一)“法令出一”——皇帝制度1.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点: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主宰政治而无制约。
3、弊端:皇权具有性和性,影响了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4、影响:(1)历代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2)君臣关系,实质上是“”和“奴才”的关系。
(二)君权和相权1、斗争原因: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相”既是皇帝的助手,又是君权的分割者。
)2、汉至宋代抑制或分散相权的主要措施:(1)西汉:①背景:汉初继承,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汉武帝幼年即位,丞相把握行政大权。
②措施:频繁更换,使相权受到打击;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建立“”与“外朝”相对应。
“中朝”又称“”,由构成,具有决策权;“外朝”由以、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构成,具有执行权。
合作探究:画出中外朝制度图示。
(2)唐代:三省六部制①主要措施:唐代中央设、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
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门下省设,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合作探究:画出三省六部制图示。
②评价:(3)宋代:措施:①设置,其长官简称“”,职务相当于宰相。
②增设“”作为副宰相以分散相权。
③设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评价:合作探究:画出宋代中央官制图示。
3、斗争目的:(1)防范擅权。
(2)力求加强统治,提高效率。
(3)弥补繁多而宰相不足的缺陷。
4、斗争结果(演变趋势):不断削弱,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