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其他新英格兰作家

合集下载

06第六章

06第六章

第六章I.Multiple choice1.The period before the American Civil War is generally referred to as theromantic perod2.The Sketch Book《见闻札记》signs the beginning of the American literature3.Washington Irving is the author of the work the Legend of Sleep Hollow(睡谷的傳說)由芯芷整理!自考路上因有你有我而精彩4.Washington Irving’s Rip Van Winkle is famous for Rip’s 20-year sleep5.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bout Washington Irving? CA.Washington Irving is regarded as Father of the American short stories.B.Irving’s relationship with The Old World in terms of his literary imaginationcan hardly be ignored considering his success both abroad and at homeC.Irving’s taste was essentially progressive or radicalD.Washington Irving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a writer who ―perfected thebest classic style that American literature ever produced‖6.The publication of Nature established Emerson as the most eloquent spokesmanof New England Transcendetalism論自然的發表使愛默生成了新英格蘭超驗主義文學的當之無愧的發言人7.The phrase ―a transparent eye-ball‖透明的眼球compares philosophicalmentation of Emerson’s. it appears in Nature愛默生的透明眼球的比方說明人是自然超靈的一部份,同時又能從自然中獲取經驗。

英语国家概况_第六章

英语国家概况_第六章

20
2014-11-13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The Victorian Period (1832-1901)
The Modern Period (1914-1945) The Postmodern Period (1945-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2 The Old English Period
8
tiantianyeh
2014-11-13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Geoffrey Chaucer (ca. 1343-1400) 乔叟: one of the greatest English poets "The Canterbury Tales“ 《坎特伯雷故事集》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His works (I)
37 plays altogether: Comedy: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1595) The Merchant of Venice(1596) As you Like It(1599) Twelfth Night(1600) Winter’s Tale(1610)

第六章司汤达与《红与黑》

第六章司汤达与《红与黑》

• 拉康说:“婴儿经验到这种破碎的身体与 他的完整的形象之间的不协调,……这种 不协调同时也决定了主体与占据了他的形 象周围空间的他人之关系的不协调。” • 从这个角度看,于连在家乡与他的父亲兄 弟、在神学院与他的同学、在巴黎与贵族 子弟的矛盾、冲突,均可得到合理的解释。
2.缺失的母亲
• 主人公没有母亲,只有一个凶狠的父亲。与从小就 成为孤儿的卢梭一样,于连也是一个精神上的孤儿。 在无意识深处,他始终在寻求着母亲,那个拉康所 谓的原始的缺失 (primordial lack) ,大写的母亲/他 者(M/OTHER)。但由于这个他者永远是可望而不 可及的,只能用一连串小写的他者(others)作为 替代,所以主人公幻想自己能像拿破仑、卢梭一样, 通过自我奋斗,建功立业,成为上流社会贵妇宠爱 的对象。
4.“主动的他恋欲望”
• 一方面被理想自我所控制,一方面又陷入被动的自恋情结而不 能自拔。 • 理想自我属于“主动的他恋欲望”(active anaclitic desires), 渴望将欲望对象拥为己有,具有很强的进取性、占有欲和攻击 性,促使欲望主体不断奋斗、追求。而被动的自恋情结则使欲 望主体常常独处一隅,封闭自我,不愿也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 交流。 • “主动的他恋欲望”使欲望主体变得非常大胆,主动甚至狂 暴,而“被动的自恋欲望”又使其非常内向、退缩,常常左右 顾盼,谨言慎行。情绪变化的关键一方面取决于自我理想实现 的程度,另一方面又取决于别人对其自恋情结满足的程度。这 就使欲望主体成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既自卑又高傲,既温柔 又冷漠,既爱幻想又富有理智,既是个多情的爱人,又是个潜 在的罪犯。而在别人眼中,主体的人格和情绪也就变得捉摸不 定。
• 于连在开始个人奋斗以前,性格中反抗性与妥协性 的矛盾已经形成.生命本体冲动与社会习俗压力之 间的张力已经产生.也正是这种矛盾和张力形成成 他的面具意识.并表现为两种服装的交替.

美国文学作家以及作品总汇

美国文学作家以及作品总汇

美国文学部分(American Literature)一.独立革命前后的文学(The Literature Around the Revolution of Independence)1.本章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殖民地时期的文学的特点2).主要的作家、其概况及其代表作品2.独立革命前后时期的主要作家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本杰明·富兰克林,散文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曾参与起草―独立宣言。

《穷查理历书》Poor Richard’s Almanack《致富之道》The Way to Wealth《自传》The Autobiography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托马斯·潘恩,散文家、政治家、报刊撰稿人。

《税务员问题》The Case of the Officers of Excise《常识》Common Sense《美国危机》American Crisis《人的权利》Rights of Man《专制体制的崩溃》Downfall of Despotism《理性时代》The Age of Reason菲利普·弗伦诺Philip Freneau菲利普·弗伦诺,著名的―革命诗人‖。

《蒸蒸日上的美洲》―The Rising Glory of America‖《英国囚船》―The British Prison Ship‖《纪念美国勇士》同类诗中最佳―To the Memory of the Brave Americans‖《野生的金银花》―The Wild Honeysuckle‖《印第安人殡葬地》―The Indian Burying Ground‖1二.美国浪漫主义文学(American Romanticism)1.本章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及文化背景2).主要作家的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和语言风格3).清教主义、超验主义、象征主义、自由诗等名词的解释2.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作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华盛顿·欧文,美国著名小说家,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瑞普·凡·温可尔》Rip Van Winkle《纽约外史》A History of New York《见闻札记》The Sketch Book《睡谷的传说》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詹姆斯·费尼莫尔·库珀James Fenimore Cooper詹姆斯·费尼莫尔·库珀开创了以《皮裹腿故事集》为代表的边疆传奇小说,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是《最后的莫西干人》。

第六章 十九世纪初期文学

第六章 十九世纪初期文学

第六章十九世纪初期文学第五节惠特曼(冀桐撰写)学习目标:通过对惠特曼的的创作概况和他的《草叶集》的评介,重点了解贯穿在他诗歌中的“自我”精神,他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他在美国文学尤其是诗歌史上的地位,同时适当介绍他对我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知识点:惠特曼式的“自我”;自由体诗与惠特曼;《草叶集》题解教学手段:适当引入英文原著,让学生体会惠特曼诗歌的韵律特点;围绕“自我”和“灵魂与肉体平等”这两个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美国诗人惠特曼是一位曾对我国“五四”时期新诗歌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例如郭沫若的诗作就有许多学习模仿他的痕迹。

在所有的艺术家中,诗人的个性表现得最突出,没有个性的诗人几乎是没有的,成就越大,个性越强;因此,不了解诗人的个性,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他的诗。

惠特曼的研究者早就告诫我们:“那人便是歌,那歌便是人”;“这不是一本书,谁接触它便是接触一个人。

”惠特曼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特征呢?让我们先从外表上看看这个人。

示图:(1)惠特曼的照片这个歪戴帽子,身穿工作服,胡子拉茬,不修边幅,一只手叉腰、一只手叉在裤兜里,一副漫不经心样子的人就是惠特曼。

当我们知道他是诗人,可以给他一个美称——“浪漫”;当我们不知道他是诗人时,可以觉得他像一个普通的美国牛仔。

惠特曼写过一首很长的诗歌:《自我之歌》,收在《草叶集》的最前面,我们看看他是怎样描述自己的。

也请大家思考一下:从他自己的描绘中,这个惠特曼有些什么特点。

一、我“充满了粗糙的东西,也同样充满了精致的东西”——惠特曼形象的自我描述我既年青又年老,既聪明又同样愚蠢,/我不关心别人,而又永远在关心别人。

/是慈母也是严父,是一个幼儿,也是一个成人。

/充满了粗糙的东西,也同样充满了精致的东西/……一个准备用自己的方法从事商业的美国人。

我的关节是世界上最柔软的关节,也是世界上最坚强的关节/……我是属于各种阶级和各种肤色的人,我是属于各种地位和各种宗教的人/我是一个农夫、机械师、艺术家、绅士和水手/一个囚徒、梦想家、无赖、律师、医生和牧师。

美国文学作家及作品汇总

美国文学作家及作品汇总
评论集:FrenchPoetsandNovelists法国诗人和小说家> <Hawthorne霍桑> <PartialPortraits不完全的画像> <NotesandReviews札记与评论> <ArtofFictionandOtherEssays小说艺术
6、WilliamCullenBryant威廉·柯伦·布莱恩特1794-1878
ThePoems1821> <1932诗选:ToaWaterfowl致水鸟-----英语中最完美的短诗> <Thanatopsis死亡随想---受墓园派影响> <TheWhitefootedDeer白蹄鹿> <AForestHymn森林赋> <TheFloodofYears似水流年
23、HenryJames享利·詹姆斯1843-1916
小说:DaisyMiller苔瑟·米乐> <ThePortraitofaLady贵妇人画像> <TheBostonians波士顿人> <TheRealThingandOtherTales真货色及其他故事> <TheWingsoftheDove鸽翼> <TheAmbassadors大使> <TheGoldenBowl金碗
10、HenryDavidThreau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
Wadden,orLifeintheWoods华腾湖或林中生活> <ResistancetoCivilGovernment> <CivilDisobedience抵制公民政府> <AWeekontheConcordandMerrimackRivers

第六章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第六章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

第六章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一.Background Knowledge背景知识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 there arouse a powerful working class . From the thirties of the 19th century ,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workers and capitalists became the fundamental contradiction in English social life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也变得强大。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工人和资产家间的斗争成为英国社会基本矛盾。

England became a typical capitalist country .Having consolidated its position at home , the British bourgeoisie strengthened its policy of colonial expansion in all parts of the world , successively competing for markets with other powerful countries of the world . The great misery of the workers led to an upsurge of labor movement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workers into unions . In 1836 arose the working-class movement known as Chartism . So England was experiencing at the same time an aggravation of contradiction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此时的英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内剥削,对外开辟海外殖民地和占领市场。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6章 19世纪文学(一)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6章 19世纪文学(一)

第六章 19世纪文学(一)(浪漫主义文学)十九世纪前期西欧文学第一节概述一、浪漫主义文学历史背景:1789年法国大革命至于1830年前后,欧洲民族主义觉醒,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1、强烈的主观情感,注重抒发自我。

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

2、推崇想象力。

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中抒发自我感情时,其笔下大胆的想象也着实令人折服。

3、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

在他们笔下,充满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

4、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

由于浪漫派作家的倡导,民间文学对革新当时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起了重大作用。

5、夸张的手法,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

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最鲜明的特点。

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神话色彩以及奇特的异域情调和平凡的日常景象的交织、对照,就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上的鲜明特征。

二、欧美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一)德国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理论的策源地,先后形成耶拿派、海得堡派、柏林三个中心代表人物: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阿尔尼姆、布伦塔诺霍夫曼19世纪初德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之一,揭露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呈现作品怪诞阴暗风格。

海涅代表作:《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之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二)英国文学湖岸派:作家退居都市,隐居在英国的西北部湖区,缅怀中世纪,赞美宗法制农村生活与湖区风光的作品。

代表作家: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其中华兹华斯成就最高)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拜伦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给英国人民的歌》济慈:《伊莎贝拉》《夜莺颂》(颂诗)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爱玛》(三)法国文学社会环境复杂,经历封建势力复辟与反复辟的历史,因此文学具有政治色彩。

代表人物:雨果夏多·布里昂: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基督教真谛》,“世纪病”形象斯达尔夫人:《论文学》《德意志论》《戴尔菲娜》乔治·桑:《康素埃洛》缪赛:《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大仲马:《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小仲马:《茶花女》通过妓女玛格丽特同阿尔芒斯的爱情悲剧揭露虚伪的社会道德和门第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其他新英格兰作家 第六章 其他新英格兰作家 绅士派诗人和史家 (More New Englanders: The Brahmin Poets and Historians)

亨利·沃兹沃恩·朗费罗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807-82) 生於缅因州的波特兰,在博多因大学读书,与霍桑同班。一八二六至二九年在法国、西班牙、义大利和德国旅行。回国後任博多因大学近代语言学教授,直到一八三五年。是年再赴欧洲,返国後继蒂克纳出任哈佛大学法文及西班牙文教授。随後因不满教书生涯,一八五四年辞去教授职位,专心致志于文学。那时他已以下列诗文作品蜚声国际∶《海皮里昂》(Hyperion, 1839),《夜吟》(Voices of the Night, 1839),《西班牙学生》(The Spanish Student, 1843)和《伊凡吉林》(Evangeline, 1847)。《海华沙之歌》(Hiawatha, 1855),《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The Courtship of Miles Standish, 1858)与若干後期作品出版後,声誉日隆。他两次结婚,两个妻子都在悲惨的境遇中去世。

詹姆斯·拉塞尔·洛威尔 (James Russell Lowell, 1819-91)

生於麻塞诸塞州的坎布里奇。哈佛大学毕业。一八四四年娶热心社会改革的玛丽亚.怀特为妻,在她的影响之下,写了多篇反对奴隶制度的文章。早年以《写给批评家的寓言》(A Fable for Critics)和《比格罗诗稿》(Biglow Papers)初集(两者均於一八四八年出版),知名於世。玛丽亚·洛威尔死於一八五三年,此後他对於改革的兴趣逐渐降低。一八五五年继朗费罗之後任哈佛教授,数年後开始大量写诗与散文。他是《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的首任编辑,也曾为《北美评论》(North American Review)工作。一八七七至八○年任美国驻西班牙公使,一八八○年至八五年任美国驻英公使。

奥利佛·温德尔·霍姆斯 (Oliver Wendell Holmes, 1809-94) 生於麻塞诸塞州的坎布里奇。哈佛大学毕业。曾去法国学医,返国在达特默思执教後,於一八四七年出任哈佛解剖学及生理学教授,直到一八八二年。在波士顿与坎布里奇文化及社交活动中声名卓著。起初以善讲故事与写诗在国内为人见重,随著《早餐桌上的霸王》(The Autocrat of the Breakfast-Table, 1858),《早餐桌上的教授》(The Professor at the Breakfast-Table, 1860),《早餐桌上的诗人》(The Poet at the Breakfast-Table, 1872)以及其他著作的陆续出版,其中包括三部小说和几本诗集,使他的名声也传到了国外。其子小霍姆斯,亦为哈佛杰出人物,声誉不在乃父之下。

威廉·希克林·普雷斯科持 (William Hickling Prescott, 1796-1859) 生於麻塞诸塞州塞勒姆镇。哈佛大学毕业。一八一五至一七年在欧洲旅行,开始致力於历史研究。其呕心杰作《费迪南德与伊莎贝拉史》(三卷,History of Ferdinand and Isabella, 1838)出版後一举成名── 朗费罗说他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恒心与毅力可使人大有成就"。继而著手编写《墨西哥征服史》(三卷,History of the Conquest of Mexico, 1843),跟著又出版《征服秘鲁》(两卷,Conquest of Peru, 1847)。去世时出版了三卷《菲利普二世传》。

约翰·洛思罗普·莫特利 (John Lothrop Motley, 1814-77) 生於波士顿,哈佛大学毕业。在德国进修两年後回波士顿攻读法律。写成两部小说《莫顿的希望》(Morton's Hope, 1839)与《快乐山》(Merry Mount, 1849)。开始研究荷兰史。结果出版了《荷兰共和国的兴起》(三卷,The Rise of the Dutch Republic, l 856),《统一尼德兰史》(四卷,History of the United Netherlands, 1860,1867),与《巴内韦尔德的约翰传》(二卷,Life and Death of John of Barneveld, 1874)。一八六一至六七年出任美国驻奥地利公使。一八六九至七○任驻英公使。旋被召返国,但并非由於他的过错。

弗朗西斯·帕克曼(Francis Parkman, 1823-93) 生於波士顿。哈佛大学毕业。一八四三年到四四年在欧洲旅行,一八四六年到美国西部旅行,过分的劳累损害了他的健康,不过也使他写成了《草原千里》(Oregon Trail, 1849)。尽管健康情况恶劣,他还是专心致志於编写一系列的英法在殖民地美洲斗争史。《庞提亚克谋反始末》(History of the Conspiracy of Pontiac)首先於一八五一年出版。经过一段时间休息以後,又出版了《法国在新世界的拓荒者》(Pioneers of France in the New World, 1865),其後继续写足了六卷,以《半个世纪的冲突》(A Half-Century of Conflict, 1892)结束。他也写过一部小说《家臣莫顿》(Vassall Morton, 1856)和一部关於园艺的书,他在哈佛还当过园艺学教授。

第六章 其他新英格兰作家

内战过後那几年里,如果问起美国当时的大作家有谁,很少人会提到梅尔维尔和惠特曼的。他们一定会提到爱默生,说不定还会提到教友会诗人惠蒂埃,两个都是麻省人。然而地域观念会使他们想到上面所列的那些人∶他们不仅和麻省有关,而且和波士顿(与坐落在附近的坎布里奇的哈佛大学)有关。他们的声誉,在他们那个时代,实在大得惊人∶像朗费罗的《生命颂》('Psalm of Life')那首诗,波德莱尔对它非常熟悉(这我们可以在他的十四行诗"Le Guignon"里看到),一个在克里米亚作战的英国士兵对它也一样熟悉,有人听见那个士兵在塞瓦斯托波尔临死以前背诵《生命颂》中的句子。

今天完全不是那麽一回事了。即使我们对那几个文学家还存有敬意,他们的著作(可能帕克曼的除外)已不再受到广泛的阅读。那些名噪一时的诗人,在今天的教科书里,已被毫不客气地挤在一起,列为短短的一章。不管是史家还是诗人,全都黯然无光,连明智派和非明智派都比不上了。爱默生不是在他的日记(一八四一年十月)里说过"国家街对於超验论的看法是,它可以使合同失效吗"? 几年以後他又在日记里写道∶

如果苏格拉底在此地,我们可以去找他同他交谈;至於朗费罗,我们就不能找他和他攀谈;他那里是一所宫殿,奴仆成群,美酒罗列,衣饰华丽。

朗费罗不是在一八四O年十二月也写过"整个坎布里奇如今只剩下一个超验论者了──而他只不过是个助教!在神学院一位也没有了;那班受影响的,一去不返了"这样看来,我们看到的不是康考德单纯的世界,倒有一点像惠特曼幻想中的坦尼森时代的英国。那是一个商人或绅士派文人充斥的波士顿(绅士派这个词是绅士之一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首先采用的)。这些绅士们生下来就有一根银羹匙从嘴里伸了出来,一般是在哈佛读书(或者是教书,通常是读了又教),讨厌民主和边远地方,也讨厌当代问题;他们都只向欧洲和往事中去寻求慰藉;对於他们的时代和国家则了无所知;他们过於文雅了。

这样的指责川流不息,正如佛农·巴灵顿所施加於绅士派文人身上的那样。巴灵顿的"杰斐逊主义"倾向是人所共知的,不过有那麽多美国学者同意他的看法,以至使攻击这派文人成为当今美国一种全国性的娱乐了。说是娱乐其实也没有什麽好玩的,过去把他们捧得太高,如今又成了坐待攻击的目标。这种游戏一直受人欢迎,一定还有别的原因。就是绅士派这个观念──正是这观念!──和这件事有点关系!我们在前面说过,美国缺少一个自信的保守主义的传统,绅士这个字成了受人诅咒的名词,意思和势利鬼不相上下。对於非波士顿的美国人来说,绅士派文人不仅势利眼,而且心地偏狭,过於沾沾自喜,在精神上太过奉承英国(格威尔和莫特利还做过驻英公使)。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帕蒂教授说得不无道理∶巴莱特·温德尔的《美国文学史》,实在应该改名为《哈佛大学文学史兼论美国次要作家》。到了一九○○年,这类强调性的著作开始显得有些荒谬可笑了;这些著作使非波士顿人看了生气,倒不是因为它们荒谬,而是因为它们写的大部分都很真实。波士顿在十九世纪大半时期是美国的文化中心。第一流的文人都聚集在那里或是邻近的新英格兰地区。它有良好的出版社,和出色的刊物──《北美评论》创办於一八一五年,《大西洋月刊》创办於一八五七年。只有波士顿──坎布里奇勉强可以和遥远的英国文化中心牛津或康桥相比;也只有在波士顿你才可以举出一些名门世家(如诺顿、洛威尔、亚当斯、霍姆斯、洛奇等家族)值得和比如说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特里维廉、赫胥黎、韦奇伍德和斯蒂芬斯等望族相提并论。《大西洋月刊》登载的文章有一大部分出自波士顿文人之手∶爱默生在一八六八年讲过一个故事,"一次,大西洋俱乐部开会时,有人把《大西洋》新出的一期送了若干份进来,每人抢著站起来拿了一本,个个坐下去捧读自己的文章"。我们可能认为这是典型波士顿人的个性。不过《大西洋月刊》编辑除了向波土顿还能向那里去徵稿呢?《大西洋月刊》刊载了蒙威尔斯的处女作,一首诗;它选用了朱厄特一篇小说的故事,那年她才十九岁;他们把园地开放给年轻的亨利·詹姆斯,也开放给马克·吐温。如果说他冷落了梅尔维尔和惠特曼,其他的美国杂,也几乎莫不如此。除此以外,在内战以後那几年,美国的杂只要是美国作家文章就照登不误,但好的实在不多。事实上波士顿是个使人恼火的目标。在美国它最像一座学院,然而它没有学院这两个字使人联想到的那麽反动那样麻木不仁。许多对於它的攻击,包括巴灵顿的攻击在内,都是不公平的,而且还有点时好时坏,譬如说,巴灵顿对於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的缺点一味攻击不肯放松的时候,他反而把霍写成既可爱又风趣的人物了。

反对波士顿的人们有一个难处,他们的敌人善於先发制人,解除他们的武装。波士顿人深知自己的缺点。晚一代的亨利·亚当斯替一八二○年到七○年的作家辩护道∶

上帝知道我们多麽了解自己缺乏知识! 对於自己缺少信任会促使自己自省──神经质的自觉──内心烦躁地不喜欢美国,憎恨波上顿。┅┅我们都是些半生不熟的欧洲人──皇天在上──我们多麽单薄呵!

对方做了这样的忏悔,你怎麽能够还说他"自鸣得意"呢? 况且,绅士派文人虽然一般说来都是富有的人,可是他们在意向上并不轻浮。像巴灵顿所承认的,他们十分勤奋,甚至从小就很勤奋。虽然朗费罗能够在哈佛大学当上现代语言教授是出於幸运,他谨慎施教,对於这个职位是胜任的。如果说他不是一个伟大的学者,那他也是个有教养的人,对几种文字涉猎甚广,并能在相当程度上运用。接替他出任这个教职的洛威尔也极其称职。霍姆斯是个有本事的医生,他在哈佛医学院做了三十五年的解剖学教授。普雷斯科特、莫特利和帕克曼这三位史学家,都有远大的抱负,而且都已尽力完成了他们的计划。事实上,绅士派文化抵抗了懒惰的诱惑,其英勇处并不亚于他们的祖先躲开魔鬼的陷阱。普雷斯科特和帕克曼,由於视力衰弱,严重影响了工作,可是他们和别人一样,当得起朗费罗在《生命颂》中所描绘的崇高情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