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课件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PPT

经 济 建 设 问 题
农业合作 化 资本主 义工商 业
个体手 工业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三)1956.6,《论十大关系》发表 在前期调查研究和对苏
联问题的反思基础上,毛泽
东在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
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
大关系》的报告。这一讲话
中贯穿一个基本的思想,这
就是要“以苏为鉴”,走中
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十大关系》
小结: 1956年的复杂形势迫使每一个执政 的共产党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建设中 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时 代在呼唤着新的认识、新的思想的 出现。 曾经为马列主义思想宝库贡献 了极为丰富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中 国共产党自然而然地迎接了这场挑 战,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伟大探索。
• 毛泽东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作用有两 点: • 一是他揭了盖子,一是他捅了漏子。 • 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 苏联、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完全 照搬苏联不行,这就破除了迷信。说他捅了 漏子,就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没有经 过党内充分酝酿,草率提出,纰漏百出;暴 露和纠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如此重大而长 期的问题,事先不与各国共产党通气,难免 引起巨大震荡和思想分歧。
标语:我们要面包
十月风暴
哥穆尔卡(1905—1982年) 1956年10月担任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 记后,重新提出“波兰道路”,着手改
革政治经济体制。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 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 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 上制造个人崇拜,破坏 法制,引起人民强烈不 满。 1956年10月23日,布达 佩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 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 求第一书记格罗辞职 , 游行者推倒了市内的斯 大林铸像,同保安部队 发生武装冲突。
农业合作 化 资本主 义工商 业
个体手 工业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三)1956.6,《论十大关系》发表 在前期调查研究和对苏
联问题的反思基础上,毛泽
东在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
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
大关系》的报告。这一讲话
中贯穿一个基本的思想,这
就是要“以苏为鉴”,走中
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十大关系》
小结: 1956年的复杂形势迫使每一个执政 的共产党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建设中 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时 代在呼唤着新的认识、新的思想的 出现。 曾经为马列主义思想宝库贡献 了极为丰富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中 国共产党自然而然地迎接了这场挑 战,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伟大探索。
• 毛泽东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作用有两 点: • 一是他揭了盖子,一是他捅了漏子。 • 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 苏联、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完全 照搬苏联不行,这就破除了迷信。说他捅了 漏子,就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没有经 过党内充分酝酿,草率提出,纰漏百出;暴 露和纠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如此重大而长 期的问题,事先不与各国共产党通气,难免 引起巨大震荡和思想分歧。
标语:我们要面包
十月风暴
哥穆尔卡(1905—1982年) 1956年10月担任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 记后,重新提出“波兰道路”,着手改
革政治经济体制。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 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 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 上制造个人崇拜,破坏 法制,引起人民强烈不 满。 1956年10月23日,布达 佩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 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 求第一书记格罗辞职 , 游行者推倒了市内的斯 大林铸像,同保安部队 发生武装冲突。
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3)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主要矛盾 先进工业国的愿望与落后农业国的现实 人民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无法满足需要的 现实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b、什么性质的矛盾?
两种不同性质的 矛盾
敌我矛盾
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
搬。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主要内容: (1)首先确立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 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开辟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 题 (3)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提出了中国经 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4)提出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 因素的问题
LOGO
小知识
1956年2月25日,即苏共二十大的最后一天凌 晨,赫鲁晓夫却突然抛出了一份长达4小时的题为 《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被 紧急召集到会议大厅的代表们的惊愕中,全盘否定 了斯大林,揭露了很多苏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 负面情况。
LOGO
小知识
1、个人迷信。斯大林利用《斯大林传略》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大肆颂扬个人功绩,利用颁发 “斯大林奖”,树立“斯大林纪念碑”以及用自己名字命名企业和城市来助长个人迷信。赫鲁晓夫还提到了 列宁于1922年12月给俄共(布)十三大的信,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太粗暴,建议调动他的总书记职务。他同 时还公布了列宁1923年3月5日给斯大林的信,要求斯大林为自己的粗暴行径向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妻子 1869-1939)赔礼道歉,否则就和他断绝关系 2、破坏法治,发动大清洗。揭露“大清洗”实际上首先从镇压党内反对派开始,利用“人民公敌”的罪名, 将思想斗争转变成对反对派肉体上的消灭。赫鲁晓夫列举诸多材料,证明是斯大林一直在推动阶级斗争并批 准违法的使用肉刑,把“大清洗”的责任完全推到斯大林的身上。他还暗示“基洛夫案件"的幕后黑手就是斯 大林,甚至说斯大林晚年“有一个消灭政治局内老同志的计划”。 3、在卫国战争中的错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盲目自大,不相信诸多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再加上 “大清洗”残害了很多优秀的苏军将领,以至于在战争初期遭受惨败。在初期失利之后,斯大林又完全丧失 了信心,认为“一切都完了”甚至“完全撒手不管”;在指挥战争的过程中,斯大林“按照地球仪制定作战 计划”,造成哈尔科夫战役折损几十万士兵 4、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在卫国战争初期,斯大林强行将车臣-印古什、卡尔梅克等几个民族集体迁徙到 远方,同时取消了这些民族的自治共和国,这种野蛮非人道的做法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对立。 5、在和南斯拉夫关系上的错误。战后苏南两国发生了严重的纠纷并且关系完全破裂,赫鲁晓夫指责斯大林 在这方面扮演了“可耻的角色”,甚至声称“只要我动一动小指头,铁托就会完蛋。” 6、在经济政策方面的错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完全不了解农村情况,几十年不访问农村。“只是从电影 上看农村和农业”,他的一系列错误政策导致了苏联的农业落后。 7、实行个人独裁。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没有按照党章规定按时召开党代表大会,十八大和十九大之间相隔 了15年。党的中央全会和政治局会议也很少开,斯大林晚年不仅不开中央全会,连政治局会议也只是偶尔去 几次。
工程类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关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确保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 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提供科学 指导。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 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新的 实践经验。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宝贵的思 想资源。
不断改革创新:在探索过程中,必须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心任务,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民主政治建设是重要保障,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关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 导核心作用 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关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技术革 命上来。
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 和个体所有制。
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理论框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为后来的社会 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 理论支持。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为世界社会主 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 启示。
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为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培养了一批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提供科学 指导。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 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新的 实践经验。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宝贵的思 想资源。
不断改革创新:在探索过程中,必须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心任务,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民主政治建设是重要保障,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关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 导核心作用 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关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技术革 命上来。
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 和个体所有制。
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理论框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为后来的社会 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 理论支持。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为世界社会主 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 启示。
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为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培养了一批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2018版 毛概 第四章 第一节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 会主义事业服务 。
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3、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人民内部矛盾 (是非问题) (非对抗性质) 社会矛盾
(性质:对抗性与 非对抗性统一)
民主方法
转 化
敌我矛盾 (敌我问题) (对抗性质) 专政方法
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
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民主集中制原则 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既反对大汉族主义,又反对地方主义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赫鲁晓夫秘 密报告揭了盖子,“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 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忧”的 是赫鲁晓夫“捅了漏子,搞突然袭击,将斯大林一 棍子打死会造成混乱。”
毛泽东的思考
鉴于对苏共二十大的上述基本看法,毛泽东开始对正 在进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深入的思考,产生了积 极的作用。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 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 固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 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概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关于“两步走”的设想,最早是在1963年9
月的中央工作会议制定国民经济长远规划时,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提出来的。当时设想,第 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 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接近世 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 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 术的现代化。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 会矛盾的思想
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1957年2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了1800余人参加的 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毛做《正处》报告
10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 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原因
一、社会变革,矛盾转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阶 级斗争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内部 矛盾却日显突出和复杂多样(表现为“十大关 系”中的绝大部分)。 二、化解矛盾,建设社会主义 。只有正确处理 好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才能调动国内外一切 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苏东前车之鉴。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
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 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1964年刘少奇提出了两种教育 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主张。 普及教育、满足各类学生升学 的需要,单靠一种教育制度是 不行的,国家负担不了,家长 负担不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在 全日制学校以外,创办一些半 农半读或半工半读的学校。实 行两种教育制度,势必有两种 劳动制度,即工厂、机关的8 小时工作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劳
解决方法
社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属非对抗性 无须阶级斗争来 解决,而是依靠 社义自身力量, 通过对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相 互不适应的方面 进行调整来解决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课件

PPT学习交流
16
特点与性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又相
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 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 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解决途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可以
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即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 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 整得到解决,也就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解决。
PPT学习交流
6
3、毛泽东认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 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 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
PPT学习交流
7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它和其他 社会制度下的矛盾有何区别?这是社会主义 制度建立后必须予以正确回答的问题。
毛泽东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 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 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 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 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 为戒。”
PPT学习交流
4
2、《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 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 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 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 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 主义建设服务。
经过1937年-1938年的大规模的公审和处决,斯大林认为,苏联彻底 消灭了反对派,矛盾解决,于1939年在第十八次党代表大会上提出,苏 联人民政治上和道义上的一致是苏联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即强调对立 面的统一是发展的动力,否认矛盾的存在。
1952年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生产
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把它当作根本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PPT学习交流
(完整版)2018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理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 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 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 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 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 独立自主能力,这当然不 是长久之计。”
——毛泽东
20
风云突变的1956年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会议闭幕前一天深夜苏联领导人赫 鲁晓夫做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全盘否定斯大林。在 这个报告中,赫鲁晓夫把以前口口声声称为 “父亲”、“慈父” 的斯大林指责为“暴君”、“刽子手”、“独裁者”和“破坏社会 主义法制者”,使整个世界震惊,给国际共运带来了严重的思想混 乱。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引发了西方的反苏反共的浪潮和波匈事件。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 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 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 上制造个人崇拜,破坏 法制,引起人民强烈不 满。1956年10月23日, 布达佩斯近20万名大学 生和群众举行示威游行, 要求第一书记格罗辞 职 ,游行者推倒了市 内的斯大林铸像,同保 安部队发生武装冲突。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 签订军事同盟条约
德意日三国互相承认并尊重彼此在欧洲和大东亚建立新秩 序的领导权,遭第三方攻击时,三国在政治、经济、军事 上相互援助。
• 1941年6月22日拂晓,德国法西斯撕毁了《苏德互 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起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都 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 个战役持续199天。双方伤亡超过200万。
朱德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 多种经营的思想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
工商业经营
国家经营和集 体经营
补充 个体经营
生产计划
计划生产
自由生产
流通领域
国家市场
自由市场
(五)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第9次课)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全

终于,“庐山会议”后,毛泽东把“以阶级斗争 为纲”作为推动生产力的动力。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 论成果
4.2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初步探索
的曲折
知识点之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 出大跃进口号 时间:1958年5月 提出“鼓足干劲,力争 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 社会主义”总路线。 会后大跃进在全国展开。
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旧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因此 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知识点之二:文化大革命
探索误入歧途 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
知识点之二:文化大革命
1967年4月10日,清华大学
王光美在迎接刘少奇骨灰的专
红卫兵召开批斗王光美大会骨灰撒入机大上海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 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 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知识点之二:文化大革命
在政治思想方面“左”的错误再度发展起来 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 段都存在资产阶级复 辟的危险性
阶级斗争
年年讲 月月讲 天天讲
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
知识点之二:文化大革命
饭放 开 肚 皮 吃 饱
知识点之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业大跃进提出“以粮为纲” 高产卫星
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放出 小麦高产卫星,亩产达到2105斤。
广西环江县红旗公社放出一颗 水稻高产卫星,水稻亩产13万多斤。
今年是个丰收年, 秋后粮食堆成山, 不知粮食打多少, 压得地球打转转。
稻粒赶黄豆,黄瓜象地瓜, 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 花生象山芋,山芋赶冬瓜。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 斤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 论成果
4.2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初步探索
的曲折
知识点之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 出大跃进口号 时间:1958年5月 提出“鼓足干劲,力争 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 社会主义”总路线。 会后大跃进在全国展开。
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旧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因此 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知识点之二:文化大革命
探索误入歧途 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
知识点之二:文化大革命
1967年4月10日,清华大学
王光美在迎接刘少奇骨灰的专
红卫兵召开批斗王光美大会骨灰撒入机大上海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 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程度,挫伤了 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知识点之二:文化大革命
在政治思想方面“左”的错误再度发展起来 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 段都存在资产阶级复 辟的危险性
阶级斗争
年年讲 月月讲 天天讲
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
知识点之二:文化大革命
饭放 开 肚 皮 吃 饱
知识点之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业大跃进提出“以粮为纲” 高产卫星
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放出 小麦高产卫星,亩产达到2105斤。
广西环江县红旗公社放出一颗 水稻高产卫星,水稻亩产13万多斤。
今年是个丰收年, 秋后粮食堆成山, 不知粮食打多少, 压得地球打转转。
稻粒赶黄豆,黄瓜象地瓜, 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 花生象山芋,山芋赶冬瓜。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 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苏共二十大
17
揭了盖 子
破除迷信 解放思想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捅了娄子 突然袭击 造成混乱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 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18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 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 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 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
13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成就
1928-1932年,苏联“一五”计划期间,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33-1937年“二五”计划期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 1928-1940年整整12年间,苏联建立了包括拖拉机厂在内的几百 家大型工厂。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生产的坦克和喀秋莎自行火炮,比德国、捷 克、法国和其他所有支持希特勒的欧洲国家的总和还多出一倍。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 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
1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政治上: 缺乏民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良好开端
“把国内外一切积 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 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 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
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 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19
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的特征
经济上: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 高度集权的 行政体制
社会领域内: 政党高度控制 国家,国家高 度控制社会
20
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的弊端
经济上: 各种比例关系 失调,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缓慢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6
人口 出生率为 死亡率为 婴儿死亡率为 平均寿命 36‰ 20‰ 20% 35岁 54167万 耕146815. 亩产77公斤 总产量为11318万吨 8万亩 年人均粮食常量为209公斤 农业生产总值: 工业生产总值:140亿 总值: 466亿元 326亿元(人均:60元) 元(人均:25.8元) 国民收入:358亿元(人均66.1元) 国民总产值123亿美元, 社会总产值:518亿元(人均95.6元)人均国民总产值23美元, 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 钢产量仅为 生铁25万吨 15万吨 机床1300 缝纫机 台 2000台 石油12万吨 水泥66万 煤产量 3200万吨 吨 收音机: 4000台 自行车 14000辆
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
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
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 够有更大的进步;
7
8
军事上:全国未完全解放
经济上: 一穷二白
国际上 : 孤立封锁
严峻的形势
9
全新的课题
人口众多 经济文化落后
发展极不平衡
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 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 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
10
如何应对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 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样。” “苏联共产党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 必须向他们学习”、“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 实实地学。” ——毛泽东
14
1929年-1932年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时,苏联经济一枝独秀。
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重 点 区 域 : 产 业 : 东 重 北 工 业 和 交 通 运 输 业
15
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 暴露出不少问题
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 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 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 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 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 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 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 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 应当是长久之计”这是必要 的,但 “总觉得不满意,心 情不舒畅”
以苏为鉴
11
“照抄苏联” 的原因
①我国在外交上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即 倒向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 ②我们自己没有经验,特别是没有进行大规模 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 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成就。 ④建国初期,苏联在经济和技术上对新中国给 予了很大帮助。
12
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 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五”期间,正是 运用这种体制,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期间苏联 提供156个工业项目的援助;50年代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12000多 名专家;6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苏联学习。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十大关系:
报 告 从 十 个 方 面 论 述 了 我 国 社 会 主
24
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 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
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 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
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不过当时建 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苏联模式的, 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 社会主义制度并不完善,它存在很 多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 已经意识到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 弊端,所以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 开始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探索。
22
23
义 建 开辟一条和苏联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设 有所不同的中国 工业化道路问题。 需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要 重 开始涉及经济体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点 制改革,初步提 出了中国经济建 把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设的若干新方针 握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的 重 党与非党的关系 提出在政治生活 大 和思想文化生活 关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中调动各种积极 系 因素的问题。 。 是非关系
苏共二十大
17
揭了盖 子
破除迷信 解放思想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捅了娄子 突然袭击 造成混乱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 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18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 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 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 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
13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成就
1928-1932年,苏联“一五”计划期间,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33-1937年“二五”计划期间,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 1928-1940年整整12年间,苏联建立了包括拖拉机厂在内的几百 家大型工厂。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生产的坦克和喀秋莎自行火炮,比德国、捷 克、法国和其他所有支持希特勒的欧洲国家的总和还多出一倍。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 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
1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政治上: 缺乏民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良好开端
“把国内外一切积 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 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 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
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 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19
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的特征
经济上: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 高度集权的 行政体制
社会领域内: 政党高度控制 国家,国家高 度控制社会
20
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的弊端
经济上: 各种比例关系 失调,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缓慢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6
人口 出生率为 死亡率为 婴儿死亡率为 平均寿命 36‰ 20‰ 20% 35岁 54167万 耕146815. 亩产77公斤 总产量为11318万吨 8万亩 年人均粮食常量为209公斤 农业生产总值: 工业生产总值:140亿 总值: 466亿元 326亿元(人均:60元) 元(人均:25.8元) 国民收入:358亿元(人均66.1元) 国民总产值123亿美元, 社会总产值:518亿元(人均95.6元)人均国民总产值23美元, 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 钢产量仅为 生铁25万吨 15万吨 机床1300 缝纫机 台 2000台 石油12万吨 水泥66万 煤产量 3200万吨 吨 收音机: 4000台 自行车 14000辆
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
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
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 够有更大的进步;
7
8
军事上:全国未完全解放
经济上: 一穷二白
国际上 : 孤立封锁
严峻的形势
9
全新的课题
人口众多 经济文化落后
发展极不平衡
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 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 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
10
如何应对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 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样。” “苏联共产党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 必须向他们学习”、“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 实实地学。” ——毛泽东
14
1929年-1932年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时,苏联经济一枝独秀。
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重 点 区 域 : 产 业 : 东 重 北 工 业 和 交 通 运 输 业
15
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 暴露出不少问题
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 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 抄苏联,特别是在重工业方 面,几乎一切都抄苏联,自 己的创造性很少。这在当时 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 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 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 应当是长久之计”这是必要 的,但 “总觉得不满意,心 情不舒畅”
以苏为鉴
11
“照抄苏联” 的原因
①我国在外交上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即 倒向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 ②我们自己没有经验,特别是没有进行大规模 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 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成就。 ④建国初期,苏联在经济和技术上对新中国给 予了很大帮助。
12
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 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五”期间,正是 运用这种体制,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期间苏联 提供156个工业项目的援助;50年代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12000多 名专家;6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苏联学习。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十大关系:
报 告 从 十 个 方 面 论 述 了 我 国 社 会 主
24
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 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
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 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
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不过当时建 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苏联模式的, 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 社会主义制度并不完善,它存在很 多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 已经意识到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 弊端,所以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 开始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探索。
22
23
义 建 开辟一条和苏联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设 有所不同的中国 工业化道路问题。 需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要 重 开始涉及经济体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点 制改革,初步提 出了中国经济建 把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设的若干新方针 握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的 重 党与非党的关系 提出在政治生活 大 和思想文化生活 关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中调动各种积极 系 因素的问题。 。 是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