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_SARA_防治措施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_SARA_防治措施

[25] 姜秋水, 沈华.膨化大豆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浙江畜牧 兽医,2003(5):3-4.
[26] 费枫,华卫东,翁经强.膨化全脂大豆替代部分豆粕饲喂断奶仔 猪的效果试验[J].浙江畜牧兽医,2002(2):1-2.
[27] 邱树武,马春全.膨化豆粕对肉仔鸡消化吸收率及增重的影响[J]. 黑龙江粮油科技,2000,11(3):46-48.
胃 pH 值,降低瘤胃 NH3-N 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
2.3 日粮中使用缓冲剂
(VFA)浓度,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乙酸与丙酸比值
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缓冲物质能起到稳定 pH 有降低的趋势(P>0.05),说明沙葱提取物均能够促进
值的作用。并被提倡应用到治疗急性瘤胃酸中毒,并 瘤胃发酵,优化瘤胃环境,并未改变瘤胃发酵类型。张
1.5%的 NaHCO(3 以精料干物质为基础)。

能够刺激瘤胃内主要的乳酸利用菌之一反刍兽月形
2.4 日粮中使用抗生素
单胞菌对乳酸的利用。苹果酸充当瘤胃内反刍兽月形
日粮中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奶牛发生 SARA 能起 单胞菌丁二酸-丙酸途径中的氢电子库。添加这些物
到一定作用。主要是因为有些抗生素可以控制瘤胃内 质有利于乳酸的利用,减少乳酸的积累,降低 SARA
牛 链 球 菌 及 乳 酸 杆 菌 菌 种 产 生 乳 酸 (Owens 等 , 的发生。Callaway 等(1996)发现,在体外瘤胃微生物
1998)。离子类抗生素如沙里菌素和莫能菌素能够有 混合培养发酵时,添加苹果酸不仅能有效地促进了反
效的防止 SARA 的发生,另外,四环素类、硫肽菌素等 刍兽新月单胞菌利用乳酸的能力,同时增加了发酵终
少得到应用(朱森阳等,2005)。

瘤胃酸中毒对犊牛消化性能的影响-姚改-1

瘤胃酸中毒对犊牛消化性能的影响-姚改-1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犊牛消化性能的影响——译自犊牛日记172#译者:张元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校对:赵晓强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前言作者在犊牛日记#170中讲述了犊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概念(译者注:犊牛日记#170中定义:犊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评判标准是瘤胃pH值低于5.8,前文中提出,多数研究结果表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不仅是在多数犊牛中经常发生,而且可能是一种常态)。

一组研究数据表明,犊牛的瘤胃pH值经常会低于5.8(这是泌乳牛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一个经典定义)。

在犊牛成长为反刍动物的过程中,有众多的因素可能会导致犊牛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包括日粮颗粒小、日粮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以及唾液缓冲液产量有限等。

那么,是否有很多的犊牛都在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其对犊牛消化性能和生产效率的影响又如何呢?本篇犊牛日记中将对近来有关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以及其对犊牛消化和健康影响方面的一些研究进行综述。

由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研究工作多数是在成年奶牛上进行的,这里所综述的多数研究结果也来自于成年动物。

对采食量和消化率的影响低的瘤胃pH值(低于6)会影响纤维素的消化,这可能是由于在此环境下,对瘤胃pH值敏感的纤维分解菌的生长受到了抑制(Hoover,1986)。

Krajcarsk-Hunt 等(2002)报道,给泌乳奶牛饲喂高淀粉日粮(采用“大麦+小麦”替代25%的全混合日粮,使日粮的粗纤维含量由40%降低至30%)会降低多数牧草NDF的尼龙袋消化率(如图1所示)。

图1 玉米青贮(CS)、禾本干草(GR)和苜蓿干草(AL)在泌乳奶牛中半体外培养24小时和48小时的消化率结果(横坐标为不同处理与不同时间的组合,纵坐标为半体外消化率)来自于:Krajcarski等(2002)。

*代表P<0.05。

一些研究报道了瘤胃酸中毒对奶牛采食量的周期性影响。

也就是说,奶牛的采食量在第一天会正常,但第二天则会减少(Gozho等,2005)。

益生菌对缓解反刍动物亚急性酸中毒的作用

益生菌对缓解反刍动物亚急性酸中毒的作用

随着现代畜牧业向着集约化和高效化发展,在实际反刍动物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反刍动物的生长效率和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往往给其饲喂大量以谷物淀粉为主的高精饲粮,在达到饲养目标的同时,也提高了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其中瘤胃酸中毒尤为突出。

牛的胃肠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关系着整个机体的身体健康[1]。

瘤胃酸中毒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还会导致瘤胃内微生物菌群生态平衡被打破,使得瘤胃对饲料的消化率、代谢能力、免疫能力下降,出现腹泻、消化道上皮损伤、炎症、蹄病、肝脏脓肿等病症[2-7],给养殖业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也是制约着我国反刍动物生产发展的重大因素。

在正常精粗搭配合理的情况下,反刍动物瘤胃内的pH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范围为6.5~7.5。

一旦反刍动物短期或长期采食大量的高淀粉等易发酵的谷物饲料,就会出现瘤胃内有机酸含量急速上升,pH下降,瘤胃内的微环境出现变化,可诱发瘤胃酸中毒。

同时,也会打破瘤胃内的微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出现耐低酸的微生物继续生长繁殖,不耐低酸的微生物受到抑制,瘤胃代谢途径发生变化。

瘤胃酸中毒导致动物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

益生菌对缓解反刍动物亚急性酸中毒的作用■常晓峰1刘大森1,2*(1.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2.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反刍动物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是生产中常见的一类营养代谢病,是困扰奶牛生产的一大难题。

采食大量易发酵碳水化合物将导致瘤胃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提高,瘤胃pH降低,进一步引起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改变,由此造成瘤胃液中组胺及脂多糖浓度的提高,加重了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程度。

文章综述了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机理及调控措施,并提出了用乳酸菌调控瘤胃菌群结构,预防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假想,以期为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亚急性瘤胃酸中毒;预防;乳酸菌;微生物菌群结构;瘤胃doi:10.13302/ki.fi.2021.09.011中图分类号:S81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91X(2021)09-0058-07Effects of Probiotics on Alleviating Subacute Acidosis in RuminantsCHANG Xiaofeng1LIU Dasen1,2*(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ilongjiang Harbin150030,China;2.College of Science,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ilongjiang Harbin150030,China)Abstract:Ruminant subacute rumen acidosis is a common nutritional metabolic disease in ruminants, which is a major problem in dairy cow production.Intake of large amounts of readily fermentable carbo⁃hydrates results in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rumen lactic acid and volatile fatty acid,decreased ru⁃men pH and further changes in rumen microflora structure,thus,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s of hista⁃mine and lipopolysaccharide in the rumen fluid and aggravating the degree of subacute rumen acidosis. In this paper,the mechanism and regulation measures of rumen subacute acidosis were reviewed,and the hypothesis that lactic acid bacteria could be used to regulate the structure of rumen microflora and prevent subacute rumen acidosis was put forward,so as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umen subacute acidosis in China.Key words:subacute rumen acidosis;prevention;lactic acid bacteriaum;microbial flora structure;rumen作者简介:常晓峰,硕士,研究方向为反刍动物营养。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张传强(山东省昌邑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潍坊261300)牛亚急性酸中毒是一种营养代谢病,普遍发生于各地奶牛养殖场。

一旦奶牛发生本病,就会导致牛瘤胃中的酸度增加,瘤胃内的微生物出现菌群失调,从而使得奶牛出现产奶量下降以及乳汁的品质下降的情况。

给奶牛场造成一定的危害,使得养殖奶牛的经济效益明显下降,本文通过对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情况以及对发病牛采取的饲养策略,以便能够让牛尽快恢复健康。

可供广大奶牛养殖场进行参考。

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饲养对策在奶牛的饲养过程中,对饲料的把控要求较高,有些养殖场为了提升牛奶的产量和质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精饲料,这样就会造成奶牛瘤胃中出现酸中瘤胃蠕动减弱的情况都会导致瘤胃内的酸性物质蓄积[2]。

如前胃迟缓,使得瘤胃内的物质不能够很快的排出,积压在瘤胃内,这就为链球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营养物质,导致其开始出现大量繁殖,最终分解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引发本病。

4奶牛亚急性酸中毒的危害当奶牛发生亚急性酸中毒后会出现一系列危害,这些危害给奶牛的饲养形成严重的影响。

4.1造成奶牛对干物质的采食量下降牛瘤胃内的酸性物质蓄积后,导致瘤胃内的pH 值出现下降,这样又使得瘤胃的蠕动变缓,渗透压出现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牛的采食受到影响。

这样奶牛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得对容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的采食量下降,而有利于本病的恢复。

4.2病牛会出现焦化不全-瘤胃炎-肝脏脓肿综合征牛在瘤胃出现酸中毒的情况下,瘤胃内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以导致瘤胃的黏膜出现角化不全的情况,这样就使得病牛出现瘤胃炎,尤其是当瘤胃黏膜存在脓肿的情况时,会加剧瘤胃炎的发生,从而使得瘤胃液的酸度进一步加剧[3]。

这样细菌就可以通过瘤胃的黏膜进入血液中,导致肝脏出现感染,而后通过肝脏向全身组织器官扩散。

4.3蹄叶炎由于瘤胃内酸性物质的蓄积导致瘤胃黏膜的阻隔作用减弱,除了病原微生物,一些机体内的活性物质也可以通过胃壁进入血液中,对血管内皮和血管壁造成损伤,从而在血液流动较慢的终端毛细血管内停滞,造成血栓和缺氧。

瘤胃酸中毒

瘤胃酸中毒

瘤胃酸中毒动医134 邹奔摘要:瘤胃酸中毒使胃内微生物群活性降低,引起前胃机能障碍,导致全身中毒为主要症状的反刍动物(牛羊)疾病。

关键词:瘤胃酸中毒诊断方法质量措施定义:瘤胃酸中毒是因采食大量的谷类或其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后,在瘤胃内异常发酵产生大量乳酸,使胃内微生物群落的活性降低的一种消化不良疾病。

其特征为精神兴奋或沉郁,食欲和瘤胃蠕动废绝,胃液ph值和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以及脱水等。

本病又称乳酸中毒,反刍动物过食谷物,谷物性积食,乳酸性消化不良,中毒性消化不良,中毒性积食等。

1病因主要是食入大量的加工粉碎后的小麦、甜菜、薯类等饲料。

突然改变饲料如由一般牧草改喂甜菜饲料。

突然增加精料或过多饲喂薯类饲料。

2临床症状2.1轻症型:发病缓慢,可见食物减退,瘤胃蠕动减少,母畜泌乳下降,排黑色粪便,体温无变化。

2.2较重型:有采食量较多的现象,12-24小时后,表现出消化不良,饮食废绝,泌乳量剧减,步样蹒跚,精神萎靡的中毒症状,反应迟钝、踢腹、倒地呻吟、肌肉震颤;排稀粪、带有未消化的物质、有酸败气味、有时粪便带血或有肠黏膜;眼睛巩膜充血、结膜呈弥漫性淡红色、呼吸微弱、体温37-37.5℃;叩疹瘤胃呈实性锣音,听诊瘤胃蠕动减少,网胃和瓣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脉搏达90-100次/分钟。

2.3重症型:迅速表现上述症状后陷入昏迷状态,病畜表现瘫痪,头颈向腰部弯曲,脉搏达120-140次/分钟,体温低于37℃以下,眼球下陷、鼻镜干燥、有严重脱水表现。

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3诊断根据以上病史和临床症状,可诊断为食物酸中毒,但应与相关病例加以区别:1)急性胃肠炎伴有体温升高。

2)母畜产后瘫痪无酸中毒的鼓胀等全身症状。

3)单纯瘤胃鼓气发病急、腹围显著鼓胀,扣诊呈鼓音。

4治疗原则强心解毒4.1轻症型:停喂高碳水化合物精料,据牲畜大小口服适量碳酸氢钠,每日两次。

4.2较重病例:(1)采用氯化钠1 000-3 000 ml,5%碳酸氢钠800-1 000ml;(2)5%氯化钙溶液200 ml,5%葡萄糖溶液 1 000-2 000 ml,先后静脉注射以中和体内的酸,补充体内水的不足和电解质的不平衡;(3)肌注VB1和地塞米松以增强血中对酸的耐受和脱毒,对改善病情有良好作用;(4)为了解除痉挛,可适当肌注硫酸镁溶液。

硫胺素在瘤胃内的合成及其在预防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中的应用

硫胺素在瘤胃内的合成及其在预防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中的应用

动物营养学报2016,28(5):1294-1301C hi ne s e J our nal of A ni m al N ut r i t i ond o i :10.3969/j .i ssn .1006-267x.2016.05.002硫胺素在瘤胃内的合成及其在预防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中的应用潘晓花 杨 亮 薛夫光 熊本海*(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摘 要: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是现代集约化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常见营养代谢病,揭示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是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科学问题。

本文通过综述硫胺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影响硫胺素合成的因素、硫胺素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关系及其调控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可能作用途径,进一步揭示了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机理和硫胺素的生理作用,并为反刍动物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反刍动物;硫胺素;亚急性瘤胃酸中毒;调控途径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7X (2016)05-1294-08收稿日期:2015-11-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72435);奶牛产业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作者简介:潘晓花(1988—),女,河南商丘人,博士,从事反刍动物营养研究。

E -m a i l :pa nxi a ohua c a a s @163.c om *通信作者:熊本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 a i l :xi ongbe nha i @c a a s .c n当前我国反刍动物生产中由于苜蓿等优质粗饲料资源不足,使得饲粮中精料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以满足高产奶牛泌乳以及肉牛和肉羊强度育肥的能量需求,但高精料的饲喂模式增加了瘤胃酸中毒等营养代谢病的发生率。

P l a i z i e r 等[1]报道约有20%高产泌乳奶牛患有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 A R A ),北美国家每年奶牛业因瘤胃酸中毒损失5~10亿美元[2]。

瘤胃微生物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瘤胃微生物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2 1 年 3月 第 1 ( 01 期 总第 10期 ) 5
草 食家 畜 ( 季刊 )
瘤 胃微 生物调控 技术研究进展
柳现风 , 潍波 , 王 陈凤 春 , 海珠 蒋 ( 江苏 省 徐 州 市 铜 山区农 业 局 , 苏 江 徐州 2 11 ) 2 1 6

要 : 刍动 物 的 瘤 胃就 像 一 个 庞 大 密 闭 的 发 酵 罐 , 整 个 消化 过 程 中起 着 重要 的 作 用 。 瘤 胃功 能 的健 反 在
争 作用 ,一 种微 生 物 的代 谢产 物 可 以被 其 它微 生 物利 用 , 不 同 微 生 物 利 用 底 物 转 化 为 发 酵 产 物 的 代 谢 间 相 而 互依赖 , 以 , 所 它们 适应 环境 的能力 大大 加强 , 从而 更好 地 维 持 瘤 胃的 内 环 境 。 胃 中 的 原 虫 和 细 菌 存 在 着 竞 争 瘤 和 寄 生 的 双 重 关 系 。冯 仰 廉 、 艳 艳 的 研 究 都 表 明 原 虫 霍 和真 菌存 在着 负 协 同效应 ; 高巍 、 庆翔 的 研究 表 明 而 孟 它 们之 间有 正协 同效应 。
康 与 否 直接 决 定 反 刍动 物 的 健 康 , 因此 使 用 一 定 的 手 段 对 瘤 胃 中 降 解 与 合 成 过 程 进 行 调 控 是 可 能 的 , 也
是 必要 的 。 本 文 对 瘤 胃微 生 物 调 控 技 术 进 行 了综 述 。
关 键 词 : 胃微 生 物 ; 控 技 术 瘤 调
的, 也得有 1  ̄ 5 0 1 d的过渡 期为好 , 让瘤 胃微 生 物有 适应 期, 先培 养微 生物 , 后瘤 胃微生 物才 可 消化 饲料 , 而 而 进 转化 为供奶 牛所 需 的营养 物质 。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病因、症状与诊治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病因、症状与诊治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病因、症状与诊治作者:唐景山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9期唐景山(黑龙江省安达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安达151400)摘要: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于高产奶牛群是常见病之一。

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在冬、春季节较容易发生。

临产和产后3天内的奶牛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产奶量越高越容易发生。

病牛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果没有及时确诊并进行治疗,而当其表现明显症状时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病因;临床症状;诊断;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 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9-0100-011 病因日粮配方不科学:奶牛采食高精料日粮,不管是在泌乳初期、泌乳中期,还是新生犊牛转入精料日粮期,若日粮中添加过高比例的精料,食人后会在瘤胃内生成大量的可挥发性脂肪酸,明显高于瘤胃正常能够吸收的量,促使积聚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从而导致瘤胃pH值明显降低,进而引起该病。

同时,如果瘤胃pH值低于5.6时,绝大部分糖基会被酵解变成乳酸,而乳酸自身也会促使瘤胃pH值进一步降低,且乳酸还能够导致瘤胃蠕动速度减慢,使瘤胃微生物平衡被破坏,间接造成积累过多的挥发性脂肪酸。

日粮配制不当:唾液作为奶牛机体重要的瘤胃缓冲剂,不仅利于采食,且反刍也是唾液分泌和进入胃液起缓冲作用的主要途径。

但如果纤维饲料加工过细,会导致奶牛反刍减少,导致唾液无法发挥正常的缓冲作用,从而引发该病,表现间歇性腹泻,采食量减少,乳脂率降低,严重影响生产。

瘤胃蠕动减弱:任何因素引起前胃迟缓,都会促使干物质采食量减少。

瘤胃pH值降低会导致瘤胃蠕动缓慢,且瘤胃蠕动减弱会导致瘤胃存在积食、积液,造成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过多的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进而引起该病。

2 临床症状该病主要在奶牛产前l星期,产后1个月以及饲喂高精料日粮期间容易发生。

由于病牛通常会表现出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在实际饲养中往往容易被忽视,具有更严重的危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炼壤・ReviewPapers2013年熊49携簏19期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进展邬宇航1,刘大程卜,胡红莲2,高民2,刘建新1

(1.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2.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动物营养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

摘要: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是奶牛养殖场中较为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该病在许多方面严重影响了养

殖场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课题组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系统跟踪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SARA对瘤胃内环境和瘤胃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瘤胃发酵;代谢产物;瘤胃微生物;奶牛中图分类号:¥8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8—7033(2013)19—0086—05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是反刍动物中较为常见的、有别于急性瘤胃酸中毒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且瘤胃pH值长时间在5.8~5.5波动【”。SARA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的特征表现,但其对动物机体的损害呈缓慢、逐渐加重,使动物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国内外学者对SARA发病机理相继开展了大量研究,但迄今为止对SARA确切的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这可能与研究者对试验动物的诱导方式不同有直接关系。目前大多数研究通常采用瘤胃灌注精饲料,如玉米[2】、短期限食或禁食后饲喂高精饲料[3]、短期内饲喂高精饲料或口服葡萄糖溶液[4-51等方法诱导SARA。由于这些方法对试验动物造成应激反应,持续考察期较短,无法正确揭示SARA的发生机理。基于此。在试验中从引起SARA源头日粮因素入手,模拟生产实践的饲喂方式。采用逐渐增加日粮精料诱发试验动物发生SARA。即通过依次饲喂日粮NFC/NDF比为1.02、1.24、1.63和2.58的4种日粮来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当日粮NFC小DFIzL达2.58时奶山羊发生SARAt“81,以此为模型来研究SARA对瘤胃内环境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本文主要综述了SARA对瘤胃发酵、发酵代谢产物以及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期为SARA的认知、预防及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收稿日期:2012—12—21;修回日期:2013—03—08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739、30960252);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青年创新基金(2011QNJJM03)作者简介:邬宇航(1985一),男,内蒙古巴彦淖尔人,硕士t通讯作者@中固亳牧东惫1SAI认对瘤胃发酵的影响1.1SARA对瘤胃pH值的影响瘤胃pH是衡量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SARA最常用、最有效的指标。因反刍动物采食量下降或反复波动通常发生在瘤胃pH值低于5.5以后,而pH低于5.2则已发生急性瘤胃酸中毒,因此。在近年研究中常以5.5作为衡量SARA的临界pH值[9】。也有研究者认为瘤胃pH<5.6持续时间大于3h/d,即发生SARAtl01。在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过程中,随着日粮NFC/NDF比增大,瘤胃pH下降速率和幅度随之加大,当日粮NFC/NDF比达2.58时,瘤胃pH显著降低,其波动幅度明显加大,瘤胃pH在5.2~5.5的波动时间每日达7h

以上.此时,瘤胃处于长时间酸性环境.动物发生SARA[6-n。基于此,衡量SARA的发生,瘤胃pH应在5.2—5.5的波动时间每Et达7h以上。1.2SARA对瘤胃VFA和乳酸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例提高.乙酸浓度及乙酸/丙酸比例则呈降低趋势,而丙酸、丁酸、戊酸浓度及TvFA浓度呈现递增趋势,当日粮NFC/NDF比达2.58时试验动物发生SARA,此时瘤胃乙酸浓度、乙酸/丙酸比显著降低,丙酸、戊酸及TVFA浓度显著增加.丁酸浓度极显著增加[6-7]。这说明丁酸浓度升高与SARA发生密切相关,同时也说明丁酸中毒(butyricacidosis)

也可能是SARA一个重要的过度阶段t11】。大量研究表明,诱导SARA发生时,瘤胃TVFA浓度显著提高,使瘤胃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增加,乙酸显著降低[12]。但也有报道指出,诱导绵羊发生SARA时,VFA各组分

万方数据2013年熊49拣辩{!;》鬻摩尔比例有所变化,乙酸降低,丙酸没有变化,而丁酸显著提高【13]。Krause等[14]甚至报道,奶牛发生SARA时,总挥发性脂肪酸没有明显变化.乙酸浓度却显著增加,乙酸/丙酸(A/P)比仍大于2。瘤胃乳酸浓度增加是导致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直接原因,但当SARA发生时几乎检测不到乳酸[151.即使乳酸浓度增加也不会超过10mmol/L[16】.奶牛发生SARA时乳酸浓度仅为0.45~0.74mmmol/L[17]。而奶山羊发生SARA时瘤胃中才检测到乳酸存在.但其含量很低,低于0.1mmol/L,而TVFA的平均含量在60mmol/L以上[71。考虑到乳酸是强酸,其酸度是VFA的10倍.0.1mmol/L的乳酸相当于1mmol/L的VFA。因此。乳酸对pHT降的贡献很低.这说明SARA状态pH的降低主要源于瘤胃TVFA增多,而IP-孚L酸[7,18】。2SARA对瘤胃发酵代谢产物的影响2.ISARA对瘤胃内毒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过程中.随着日粮NFC/NDF的提高。瘤胃液和血液中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并随SARA病程发展而呈增高趋势[7,191。这意味着内毒素也是促发SARA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具有加重SARA病情发展的作用。诱导SARA的发生过程其实就是使瘤胃逐渐趋于酸性环境。SARA发生后瘤胃内pH偏低,可导致大量的革兰氏阴性菌死亡、崩解,释放出内毒素嘞。同时瘤胃上皮的屏障功能由于高酸度和高渗透压导致的瘤胃乳头破裂等而受到伤害,为内毒素等有害物质入侵提供了通道。内毒素吸收入血后进一步引发全身炎性反应。Gozho等[21】报道,诱导肉牛发生SARA时瘤胃LPS浓度显著提高,并引发全身性炎性反应:当奶牛发生SARA时.瘤胃内毒素含量从545EU/mL上升到825EU/mL。2.2SARA对瘤胃组织胺的影响动物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含有的组织胺甚微。产生少量的组织胺时能被机体及时代谢排出。而动物机体在病理条件下,产生过多的组织胺,且超过机体正常代谢能力时,就会引起动物机体炎性反应。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过程中,随着日粮NFC/NDF的提高,瘤胃液中组织胺含量随之提高.导致血浆组织胺含量相应增加:当SARA发生时,瘤胃液中组织胺含量病程发展显著升高【7’19】,进一步加剧了SARA病情。因此,组织胺也是促发SARA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具有加重SARA病情发展的作用。Aschenbach等吲研究指出,瘤ReviewPapers・缀遴胃酸中毒使瘤胃中组织胺含量从O.5I山mol/L增至

64txmoYL,而且血浆组织胺含量也从低于0.009Izmol/L

的正常生理水平升高至0.2p。mol/L,瘤胃内过多的组

织胺使全身组织胺含量上升.同时也加重了瘤胃上

皮细胞的损伤。给奶山羊投服玉米粉诱发瘤胃酸中毒试验中,投服8h后瘤胃液、血液、尿液中内毒素、组织胺含量均显著提高。并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引。

3SARA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3.1SARA对瘤胃原虫的影响韩昊奇等【刎研究表明,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的过程中,瘤胃原虫数量随着诱导进程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当NFC/NDF比达1.24时原虫数量达到最高值.随后极显著下降,到SARA期已降到最低值.但尚未到达消失的地步。当精料浓度达至lJ60%或更高时,原虫数量反而会下降甚至消失【9]。而有些研究表明,随着日粮精料比例的提高,瘤胃原虫数量增加.当诱导阉牛发生SARA时,瘤胃原虫总数显著增加,而且主要是内毛属(Entordiniomorphs)大量增殖[u-12]。当瘤胃pH接近5.0时会使原虫数量明显下降,瘤胃微生物菌群失衡会增力1]SARA转变为急性酸中毒的危险【矧。反刍动物发生急性酸中毒时,瘤胃原虫数量随pH值降低显著下降,甚至完全消失[9】。导致如此多的结果,可能与诱导瘤胃酸中毒的程度、病情发展及饲喂日粮不同等因素有关。尤其提高13粮谷物比例的速度和程度对原虫数量有很大影响。当发生SARA时,瘤胃内VFA大量积累,使得瘤胃pH值长时间处于5.2~5.5,原虫在较低酸性环境下数量会急剧下降。这又会促使VFA再次产生、蓄积并最终导致SARA的恶化。3.2SARA对瘤胃乳酸产生菌与乳酸利用菌的影响乳酸产生菌主要包括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bovis)和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fibrisovens)。乳酸利用菌主要包括埃氏巨型球菌(Megasphaeraelsdenni)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Seletl,omonil,¥ruminantium)等。在高精料日粮下,溶纤维丁酸弧菌具有较强的淀粉降解酶活性.在降解淀粉类日粮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代谢产物为VFA及氨。随着日粮NFC/NDF比的增加,溶纤维丁酸弧菌的数量呈现急剧性的增加,但是当发生SARA时,其数量又急剧下降。这可能是溶纤维丁酸弧菌受到较低pH值的影响,致使其数量下降【"。随着日粮NFC/NDF比例增加,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bovis)、乳酸

中固鸯教絮患囝

万方数据缫懑・ReviewPapers

杆菌(Lactobacillus)、反刍兽新月单胞菌(Selenomonusruminantium)、埃氏巨型球菌(Megasphaeraelsdenni)均呈增加趋势,其中乳酸利用菌增殖总领先于乳酸产生菌增殖,SARA期极显著增加,其中乳酸杆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和埃氏巨型球菌增殖显著【61,这可能与它们的耐酸性有关。牛链球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和埃氏巨型球菌耐受酸度的pH阈值分别为4.8、5.4和5.6t矧。Lactobacilli更耐酸,适宜在较酸性环境中生长,在pH为4.3以上的酸性环境中仍能大量增殖㈣。Brossard等【12]在试验中发现瘤胃牛链球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而埃氏巨型球菌未检测到。韩吴奇等[241研究表明,SARA发生导致Lactobacilli数量的大幅增加.而S.bovis的数量没有显著变化,S.ruminantium和M.e艮如n越的数量显著增多,尤其M.elsdenii增殖尤为突出。M.elsdenii是在酸性环境下能较好利用乳酸的瘤胃细菌之一,同时M.elsdenii的剧烈增殖能使大量的乳酸转化为丁酸。因而SARA发生时。瘤胃VFA浓度及乳酸浓度的变化可能与埃氏巨型球菌的富集增殖有关【7]。3.3SARA对瘤胃淀粉分解菌的影响淀粉分解菌能够快速分解淀粉产生有机酸为机体提供能量,基于此,Mackie等【篮】研究表明,瘤胃淀粉分解菌随着日粮精料水平提高到71%时,比例会增加到21.2%。Roxas[凹]再次证明.瘤胃淀粉分解菌随着精料增加到50%时.比例会达到80%左右。随着13粮NFC/NDF比例提高,淀粉分解菌出现大量的增加,淀粉分解菌的增殖受到了13粮非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淀粉分解菌的大量增殖使瘤胃内有机酸大量蓄积,超过了瘤胃吸收和流通,瘤胃内pH值进一步下降,最终导致SARA发生[6-10]。3.4SARA对瘤胃坏死梭形杆菌的影响坏死梭形杆菌.为瘤胃内常驻菌群,数量较少,但在高精料日粮下其数量会显著增加。研究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增加,瘤胃内坏死梭形杆菌数呈增高趋势,SARA期坏死梭形杆菌数量极显著升高M,高达24.45x103CFU/mL,是正常期的十几倍阱]。坏死梭形杆菌可转变为致病菌并产生多种致病因子,对肝脏实质有强烈的毒害作用,是引起瘤胃炎肝脓肿综合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SARA的发生常伴有肝脓肿。3.5SARA对瘤胃纤维分解菌的影响产琥珀酸丝杆菌∞6r06Ⅱc把嚣酣ci,“D船舶s)童汛瘤胃球菌(RumiMcocc瑚flavefaciens)和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albus)是囝中固南教东惫2013年懿40穗黧19期瘤胃内主要的纤维分解菌。随着日粮NFC/NDF比增加,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albus)、黄化瘤胃球菌(Ruminococcusflavefacien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