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临床新用举隅

合集下载

治疗奇难病症的芍药甘草汤

治疗奇难病症的芍药甘草汤

治疗奇难病症的芍药甘草汤编者按:芍药甘草汤为伤寒方,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本文为作者对芍药甘草汤的应用和发挥。

记得大学时看过此文,印象深刻,后自己在临床实践中也经常应用芍药甘草汤,如用其治疗便秘,头痛、腰腿痛,痛经等等,其效如神。

愿大家在此文中学到芍药甘草汤的精髓。

芍药甘草汤立法以甘酸为主,其依据则源于《内经》“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以酸泻之。

”方中芍药酸苦微寒,炙甘草甘温,二者相合,具有平肝抑木、养血滋阴、敛肝柔肝、缓急止痛之功,仲景用以治脚挛急。

之后,其临床运用逐渐广泛。

现代实践研究证明,该方具有镇静止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笔者将此方随证化裁,用来治疗多种奇难病症,效果满意。

下颌关节拘挛而痛:因下颌关节位于耳之前部,胆经由耳前入耳中,肝与胆相表里,故可用芍药甘草汤治之。

本方酸甘入肝,能解除其局部之拘急。

如杨某某,男,56岁,干部。

述牙痛治愈后,不能张口,张口则下颌关节拘急而痛,并牵引同侧头部胀痛,舌苔正常,脉弦缓。

用白芍60g,炙甘草15g,水煎分2次服,3剂愈。

偏头痛:由肝阳亢盛而致者,此方用之甚效。

盖此方不仅能平抑肝阳,且能缓急止痛。

如舒某某,女,50岁,农民。

述左侧头部发作性胀痛已3年。

其疼痛多发生在下午及晚上,胀痛剧烈时伴有呕吐,吐后胀痛即缓。

2年前,大约每3月发作1次,近来几乎每月发作。

曾用中西药物治之,疗效不佳。

今诊尚见烦躁易怒,苔薄白,脉弦紧。

处方用白芍60g、炙甘草18g、生赭石24g、地龙15g,2剂而胀痛止。

为巩固疗效,又予上方6剂痊愈,随访6年未发。

面肌痉挛:此病多由素体阴血虚弱,久而内生风邪引起。

用芍药甘草汤养血柔肝,使肝得血润而不生风,筋得血濡而不痉挛,所以每收良效。

如陈某某,男,42岁,农民。

述面部肌肉不自主跳动已月余,未治。

今诊尚见面部肌肉跳动,左侧甚,左侧又以唇外侧甚,面部皮肤发麻,脉弦微数。

此血虚生风之候也。

用白芍60g、甘草20g、川芎15g、水煎分2次服,日1剂,8剂而愈。

芍药甘草汤临床应用

芍药甘草汤临床应用

.
62
尊麻疹 : 笔者用本方 加乌梅 ,
防风 ,
,
荆芥
蝉衣 ,
路路通 , 大黄 。

临床 运 用
,


疗效较佳
.
63
舞 蹈 病 : 刘 氏报 道 , 投 以 白芍 1 0 9 , 甘 草 50 ’g

龟板 获 荃各

g,
祀 子、赤 芍、女 贞子、冤 丝子各
12
瓜 蝉 g , 木

衣、
枣皮、 防风、
白僵 虫 各
: 18
19
冲 等 新 中 . 剂昭
,
.
医,
19
7;
( 1 ) : 32
19 97 年 6 月 2 3 日 收稿
欢 迎订 阅 《中 国 民 族 医 药 杂志》
本刊
系由
国 家中医
药管理局





中医



情报



员会和
内蒙古




办、
内蒙古 中蒙医 研
究 所承 办 的 我 国 唯 一 的 一 份 国 家级 民族
腰肌 劳损 ,

,
关节扭伤等软组 织损 伤
,
奏效 甚速
每 证均 附有病 例
介 绍 [` 1。
.
44
足转筋
:
( 排肠肌痉 挛

)
陈氏 报道 , 运 用 芍药甘
草木瓜汤 治疗 42
例 足 转 筋 。 结果 : 42

例均获 治 愈
其 中服
1
剂而愈 者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刘渡舟(1)曹某53 小腿痉挛多在晚上发作,脉弦而舌红,方用芍药甘草汤,四剂而愈。

(2)周某 12 左臀受外伤后肿痛,左下肢拘紧不能伸展,发热,体温37.8度,脉弦细数。

弦为肝脉,细为血虚,数为有热,表明肝血不足,筋脉不利而且有郁热之证。

先予芍药甘草汤三剂,服完后左腿就可以活动了,再服两剂,左腿竟然可以伸直了,肿痛也减轻了。

考虑局部仍有红肿和热感,于是换了仙方活命饮,连着吃了几剂,病就好了。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3)一日同诸生门诊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用之不效,诸生不知所以然,余在原方加羚羊角粉1.8克冲服,钩藤16克,仅服三剂而全愈。

用之不效,病重药轻也。

羚羊角与钩藤入肝经,有清肝祛风,舒筋凉血之专功,故能显效。

-----------〈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4)止腹痛如神。

脉迟为寒,加干姜;脉洪为热,加黄连。

----------〈医学心悟〉(5)三叉神经痛白芍60克炙甘草30克酸枣仁20克木瓜10克水煎服。

(6)腓肠肌痉挛芍药30克桂枝,甘草各15克木瓜10克水煎服。

(7)面肌抽搐症白芍100克知母15克葛根15克蝉衣15克甘草15克水煎服。

-----------〈长沙方歌括白话解〉(8)胸腹胁背肌肉及神经疼痛芍药30克甘草30克香附9克红花9克水煎服。

(9)外科手术后肠粘连疼痛芍药30克甘草30克归尾.桃仁.银花.连翘各9克败酱草12克红藤24克水煎服。

---------〈陈伯涛仲景方与临床〉(10)便秘大便难,常苦不下,他药无效者白芍30克甘草30克威灵仙10克芦荟5克上药以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渣,分温再服。

--------〈伤寒临床三部六病精义〉(11)芍药能活静脉之血,故凡青筋暴露,皮肉挛急者,用之无不效。

芍药甘草汤不仅能治脚挛急,凡因跌打损伤,或睡眠姿势不正,因而腰背有筋牵强者,本汤治之同效。

------------《经方实验录》(12)脊热女,35岁,崩漏愈后,遂发脊热,日发2----3次,朝轻暮重,甚则头晕目眩,病已半月。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当她走进诊室的时候,我差点没有认出她来。

她脸色红润,丰满的脸庞上洋溢着喜悦,与一年半前相比判若两人。

她,71岁,名x小妹,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

2010年4月,因为肝硬化反复呕血、贫血来门诊。

我根据她消瘦、大便干结、下肢经常挛急的特点,给予芍药甘草汤:白芍30克、赤芍15克、炙甘草5克。

水煎,每日一剂。

服用四月以后复诊,病情稳定,呕血未出现,贫血好转。

以后,便仍守原方,加生麦芽30克。

嘱其如果大便不成形,可以改为一剂药吃2-3天。

如此一年多,她几次来门诊,都是此方。

据她的相邻告诉我,这位老人本已做好寿衣,没有想到如此便宜的中药救了她的命,在当地传为美谈。

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方,原治疗脚挛急,我则用于治疗有脚痛、腓肠肌痉挛、大便秘结的肝病患者。

最初是治疗老同学的母亲,肝硬化腹水,每天晚上均脚抽筋,必须由老伴搀扶走路方能缓解入睡,十分痛苦。

据此,我用芍药甘草汤加上鳖甲、北沙参、枸杞子等,居然脚痛缓解的同时,腹水也渐渐消退,患者存活了很多年。

后来就试用于肝硬化,效果不错,主要表现为食欲增加、黄疸减轻、体重上升等。

使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肝硬化,必须是有脚挛急、大便干结如栗的。

这是使用本方的临床抓手。

芍药是解痉药,特别是配上甘草后效果更好,张仲景不仅用于脚挛急,还用于腹痛,特别是那种阵发性的腹痛,所谓“腹时痛”。

患者有以抽筋为主诉的,也有表现为腰腿牵扯疼痛,走路困难者,还有下肢酸麻不适的。

同时,大便要干结,如栗状的更好。

这是一种痉挛性的便秘。

大剂量的芍药有通便效果,俗称“小大黄”。

凭此指征,用芍药甘草汤就比较安全有效。

我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肝硬化,往往白芍赤芍同用。

白芍,传统经验有柔肝功效,对于痉挛性疼痛者为佳,比如常熟名医陶君仁先生创有柔肝饮一方,即生白芍、生甘草、生麦芽。

治疗胃痛。

肝硬化患者多伴有胃痛腹痛者,比用白芍。

赤芍药用于瘀血黄疸。

据2002年3月7日《中国中医药报》报道,北京302医院的汪承柏教授重用赤芍60克,治疗慢性肝炎、失代偿肝硬化病人见大量腹水高血清胆红素者,取得较好效果,并开发了赤丹退黄颗粒,成为国家三类新药。

芍药甘草汤,治一身上下各种疼痛、痉挛!加减配方都在这!

芍药甘草汤,治一身上下各种疼痛、痉挛!加减配方都在这!

芍药甘草汤,治一身上下各种疼痛、痉挛!加减配方都在这!芍药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的一个古方,自古迄今,善用芍药甘草汤的中医很多,有的甚至把它作为打天下的魔棒。

我们今天所分享的是一位民间郎中刘大夫,他对芍药甘草汤的深切领悟,用于临床诸多病症,可谓屡用屡效,有的疾病在此方基础上加几味药,连患者都感觉方子太小,怀疑其疗效,然而,一经服用,便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位民间郎中因善用此方,被业内尊称“芍药先生”。

芍药甘草汤治16种病药味加减示范他治疗每一种疾病都有加减示范,简单明了,对于懂中医与中药的人,看了就会,令人拍案惊奇。

原方组成:芍药、甘草(炙)各四两(现代用量12克)。

这是出自《伤寒论》的方子,能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它最初的主治,是肝阴不足,腿脚抽筋儿,以及胃阴不足,导致的胃痛。

但是,在中医人看来,这方子是多才多艺的。

芍药甘草汤能干的事儿,太多了。

1、脚气肿痛一老汉,因生活在靠水的地方,水气重,脚肿得像冬瓜。

白芍50克,炙甘草10克。

老汉怀疑两味药,能治好吗?吃了十天后,脚肿退了一半。

以后坚持天天踢腿晒太阳,身体强壮得像雄牛。

本能系统医学论《岁时广记》一书中记载,用白芍、甘草,按五比一的剂量,专治疗脚气肿痛,名曰脚肿汤。

2、三叉神经痛芍药甘草汤能够放松肌肉,肌肉拘紧了就会疼痛,放松了就会轻松。

考试后头痛一直消除不了。

好像头上戴一个紧箍咒,稍微多想一下,疲劳一下,或者动一下气,头部立刻痛得难以忍受,止痛片尝试过了,没有持久的效果。

医院说是三叉神经痛。

刘爷随手开出白芍60克,甘草10克,川芎20克,白芷10克。

五剂,一剂比一剂头痛放松。

吃了这个汤方后,觉得整个人睡眠质量特别好。

用川芎引药治头,头痛不离川芎。

白芷可以把药力引前额。

《郑氏家传方》记载,顽固头痛不愈,比如三叉神经痛,用白芍60克,甘草10克,通常是七剂而愈。

本能系统医学论3、治脚软无力,行走困难一妇女生完孩子后,一直脚软无力,坐月子时,连续看一个月手机。

【千年止痛名方:芍药甘草汤-肌肉痉挛、腹痛、腿痛】2

【千年止痛名方:芍药甘草汤-肌肉痉挛、腹痛、腿痛】2

【千年止痛名方:芍药甘草汤-肌肉痉挛、腹痛、腿痛】2芍药甘草汤【推荐处方】白芍或赤芍30g,炙甘草10g。

以水500mL,煮取汤液250mL,分2次温服。

汤液色淡黄,味酸,微甜。

【方证提要】肌肉痉挛、腹痛、腿痛、便秘者。

【适用人群】其体型胖瘦皆有,但多肌肉坚紧,尤其是腹壁肌肉比较紧张,按之比较硬;下肢疼痛,站立行走屈伸困难者多见,疼痛多为阵发性、针刺样或电击样;或下肢抽筋,或下肢冰冷、麻木,或下肢浮肿,或下肢皮肤溃疡,足底皲裂等。

易肌肉痉挛,易腹痛,易便秘,大便多干结如粒。

【适用病症】首先推荐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使用本方,亦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辨病使用本方:(1)以下肢疼痛为表现的疾病,如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病、糖尿病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增生症、足跟痛等。

(2)以腹痛为表现的疾病,如急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肠粘连、胆绞痛、肾绞痛、痛经、妊娠妇女子宫痉挛等。

(3)各种神经痛,如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腰痛、坐骨神经痛、牙痛等;亦有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肌肉疼痛痉挛、化疗后神经损伤所致疼痛。

(4)以肌肉痉挛为表现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顽固性呃逆、不安腿综合征、脑血管意外后腓肠肌痉挛、小儿睡中磨牙症、颜面肌抽搐、眼睑痉挛、书写震颤症、阴茎异常勃起(强中)、阳痿、缩阴症、阴道痉挛等;有用于破伤风的报道,亦用于精神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

(5)以便秘为表现的疾病,如习惯性便秘、肛裂、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等。

(6)消化道检查与治疗相关的疼痛和肠痉挛,如胃肠钡餐检查、胃镜检查中的不适、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肠镜检查中的疼痛、肠镜检查中肠壁痉挛、肠道准备的疼痛、痔疮术后疼痛。

(7)内分泌异常,如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和闭经;亦有用于自身免疫性妊娠异常、辅助生殖者。

【注意事项】(1)肌肉松软者,大便不成形而无腹痛者慎用。

(2)芍药甘草的用量比例可以调整,《伤寒论》为1∶1,但根据后世用药经验看,各种比例均有,有放大到12∶1。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天然止痛良方:芍药甘草汤有很多老人家经常会患一种小毛病,小腿抽筋。

原因很多:要么是运动后,比如游泳、爬山;要么是受寒;要么是下肢动脉硬化;要么是腰椎出毛病压迫神经了;老百姓公认的原因是缺钙或者一种叫VitB1的维生素缺乏。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会治疗这种小腿抽筋的毛病,并且效果特别的好。

只用一张方子,它叫芍药甘草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子,张仲景写了一本书叫《伤寒杂病论》,就是现在我们读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了,张仲景书中记载的方子由于疗效特别好,我们称作经方。

张仲景伤寒论中记载了一种症状叫“脚挛急”,医圣用芍药甘草汤治疗,吃了芍药甘草汤后“其脚即伸”,可见是立竿见影的。

古代还有一本书叫《朱氏集验方》,这本书把芍药甘草汤又叫做去杖汤,名字取得有点牛逼。

为什么会管它叫去杖汤呢?因为患者腿疼,走路需要扶着拐杖,用完这张方子以后腿不疼了,再也不需要拐杖了,所以叫做去杖汤,这正说明芍药甘草汤的神奇之处。

那么,芍药甘草汤这么神奇,用的是什么药呢?非常简单,就两味药:芍药和甘草。

芍药甘草汤除了治疗小腿抽筋,还能治疗什么病?芍药甘草汤的临床运用非常广,各种疼痛,神经痛肌肉痛、体表痛内脏痛它都能管,它的作用就是缓急止痛。

我除了用它来治疗小腿抽筋外,还拿它来治疗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头痛,脖子疼,腹痛,肛门痛。

还有神经科的一种病,叫不宁腿综合征,这个病虽然对生命没有危害,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表现为夜间睡眠时,双下肢出现无法耐受的不适感,迫使患者需要不停地活动下肢,严重影响睡眠。

这种毛病用芍药甘草汤效果特好。

那么用量要怎么掌握呢?一般来讲,我是这么用的:白芍30-100克,炙甘草10-30克。

通常吃一到两副药就见效。

如果吃过三剂后没有见效,建议用加味方。

方中芍药敛阴和肝,逐血痹,畅血行。

甘草补中和中,以滋血源,故对阴血亏虚之挛急疼痛,不论其在何部位。

均可用之。

二药用量相等,否则效果较差。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组方】配方1:芍药30克甘草10克白糖30克制作:1、将甘草、芍药润透切片;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

2、将锅置中火上,煎煮20分钟,滤去渣,在药汁内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功效:温补中阳。

配方2:生白芍12克生甘草12克用法: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日1剂水煎服。

忌生冷、辛辣、油腻之品。

功效:和营散逆,舒挛止痛。

主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

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现代药理研究】主要有解痉,止痛,抗炎;中枢抑制等作用。

1、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当肠平滑肌处于痉挛状态时,芍药甘草汤有显著的解痉作用。

甘草甜素没有平滑肌抑制作用,而甘草黄酮、异甘草黄酮或含有这些成分的FM100对胃肠平滑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2、抑制胃酸分泌、抗实验性胃溃疡:甘草黄酮类制剂FMl00,对幽门结扎应激性及刺激性药物(阿司匹林、消炎痛及5-HT等)诱发的胃溃疡都有治疗作用。

组成芍药甘草汤方剂药物的组分和成分中含有抗消化溃疡的物质,故芍甘汤也有抗实验性消化溃疡病的作用。

3、抑制肠收缩活动:生白芍、芍甘汤对离体兔肠自发性收缩略有减弱作用,对氯化钡引起的兔肠收缩加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中枢抑制作用:大鼠脑室内注射芍药甙lmg/kg,大鼠可引起镇静、运动失调。

若剂量增加5-10倍,则大鼠呈现睡眠状态,肌肉松弛,持续几小时后恢复。

芍药甙镇痛作用,其对腹腔该射冰醋酸诱发的扭体反应也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另外芍药甙大量时能降低正常动物的体温,小量时能降低发热的体温,还有中枢性镇咳作用。

自甘草中用甲醇提得含异黄酮类的一个组分FM100,也有中枢抑制作用,适时将FMl00与芍药甙配伍,两者在镇静、催眠、镇痛、解热及镇咳作用方面可以起到协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芍药甘草汤临床新用举隅
【摘要】 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两味药组成。此方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
的《伤寒论》。临床中只要符合营阴不足、挛急疼痛者均可应用,且疗效显著。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营阴不足;临床治验
1 偏头痛
偏头痛在临床上是常见病,但情况各异。就西医而言有血管扩张性头痛和血
管紧张性头痛的不同,对于像高血压患者因服用扩血管药后出现的头痛用芍药甘
草汤无效。而对于血管紧张性头痛用芍药甘草汤效果显著。临床鉴别可以从望诊
中加以区分。血管扩张者多伴有面色泛红,而血管紧张性偏头痛者多是面色晄白,
主要是因为血管收缩、血行障碍所致。芍药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甘草有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的作用。另外可以再加川芎、赤芍、郁金、白芷等药配合起到理气活血、
通窍止痛的作用,治偏头痛疗效良好。

2 胃脘痛
胃脘痛的发生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几个
方面。而芍药甘草汤主要对胃阴亏虚者效果最佳。因芍药既能平肝缓急,解痉止
痛,又能养血柔肝,敛阴益脾。“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与甘草相配则共奏补
脾平肝、缓急止痛、酸甘化阴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甘草有抗溃疡、保护
溃疡面、解除平滑肌痉挛、抗炎及抗过敏等多方面作用,甘草中的总黄酮具有解
痉、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胃壁粘液量、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并且与芍药花甙还有协同作用。临床可加生地、麦冬、沙参、当归等滋阴养血。

3 颜面抽搐
患者感受风寒之邪,寒凝经脉,经脉不通,致气血运行不利,而导致眼睑及
面颊部肌肉抽搐,方用芍药甘草汤加味。芍药扩张血管,甘草缓解痉挛,再配以
荆芥、防风、桂枝、干姜等祛风散寒,因药证相合,所以取得满意疗效。

4 不安腿综合征
本病证属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故用养血活血通 络,柔肝缓急之法以加味
芍药甘草汤治疗。方中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养血荣筋、缓急止痛,配合木瓜、
鸡血藤、当归、丹参、夜交藤等增强活血祛瘀、养血舒筋、缓急安神之功效。故
对消除酸胀麻挛隐痛等症收到满意效果。

5 验案选析
5.1 某女 43岁,近3个月来两小腿有莫名其妙的酸、麻、胀感,夜间尤甚,
使劲按捏稍有缓解。在外院诊断为不安腿综合征,经西医治疗无效,故求助于中
医。现双下肢活动正常,时感头晕乏力、夜寐不安、纳食不香,舌质淡红、中裂、
苔薄白、脉略弦。此乃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治以养血柔肝舒筋缓急为主。
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30 g,炙甘草15 g,鸡血藤30 g,当归15 g。生地15 g,
焦三仙30 g,夜交藤30 g,木瓜15 g。服用7剂后,诸证明显改善,夜已能安睡,
纳食增加,继续服用上方1个月后痊愈。

5.2 某女 65岁,经常胃部隐隐作痛、口燥咽干、大便偏干,舌质略红少津、
脉弦细。证属胃阴亏虚,治以养阴益胃为主。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30 g,炙甘
草12 g,沙参15 g,麦冬15 g,生地15 g,熟军5 g,当归12 g,元胡12 g,服
用5剂后胃痛减轻,大便通畅。上方去熟军,继续服用1个月后,胃痛未再发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