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网络拓扑自动发现的新方法(2010-03-27)

合集下载

网络拓扑发现方法

网络拓扑发现方法
1、主动式的网络拓扑发现 原理:
将一组精心设计的数据报注入到被探测的网络,通过对网络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网络 的拓扑连接情况。 优点:
由于主动式网络拓扑发现可以根据探测需要,由探测发起者对探测数据报进行专门设计, 因此适用情形较广,可以探测网络范围可以很大,并且可以通过提高注入数据包的科学性和合 理性,不断提高网络拓扑探测的准确度。还有一点,有些开源的库,比如 net-snmp 等可以拿来 使用,大大增加了开发效率。 缺点:
2、被动式的网络拓扑发现 原理:
对网络元素间的数据进行侦听,通过对侦听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得络拓扑的方法,就是一种被动 式的网络拓扑发现方法。 优点:
被动式的网络拓扑发现方法不向网络注入数据包,因此对网络负荷的影响较小。 缺点:
主动式网络拓扑探测的缺点主要是探测数据报将增大网络的负荷。在大规模多点探测中, 甚至有可能导致网络性能的严重降低。在极端的情况下,由于注入数据报严重改变了网络负荷, 甚至使探测到的网络拓扑与实际情况下不相符。
基于 SNMP 的网络拓扑发现,从原理上也应归类为主动式网络拓扑发现方法。 基于 SNMP 的网络拓扑发现类似于图的广度优先搜索,MIB 中的路由表定义了该设备的 路 由 信 息 , 其 中 与 拓 扑 发 现 有 关 的 表 项 : ipRouteDest 、 ipRouteMask 、 ipRouteIfIndex 、 ipRouteNextHop、ipRouteType 等。ipRouteDest 记录以该设备为起点可以到达的目的地址范围, ipRouteMask 记录的是目的网络的子网掩码,ipRouteIfIndex 记录 ipRouteDest 所对应的接口索引 号,ipRouteNextHop 记录本接口所对应的下一跳网关地址或者直连子网网关地址,ipRouteType 记录 ipRouteNextHop 所表示的地址与该设备的连接关系。 所以,SNMP 拓扑发现的方法流程如下所示: (1)、给定核心路由器的 IP 和 Community 属性值 (2)、根据给定的 IP 和 community 构造路由器对象。 (3)、获取路由器的 IfTable 表,从 IfTable 表中得到路由器的有效端口。 (4)、获取路由表 ipRouteTable,根据每一表项的转发接口(ipRouteIfIndex)是否为有效端口过 滤路由表,仅保留是有效端口的表项。 (5)、根据路由表得到有效端口中的上行端口和下行端口:目的地址为默认路由(0.0.0.0)的表项对 应的上行接口。 (6)、获取 ipNetToMediaTable 表,得到上行端口和下行端口分别连接的设备信息。

网络拓扑快速发现方法分析

网络拓扑快速发现方法分析

网络拓扑快速发现方法分析网络拓扑结构研究对自治域协议安全分析、网络提供商(ISP)优化网络性能和网络安全管理意义重大。

网络拓扑发现根据路由等网络元素存储的转发路径信息或网络主动测量获取的逐跳路径信息,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获取和分析。

网络拓扑发现方法分为基于路由转发表、基于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和管理信息库(MIB)信息以及基于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3种路径探测分析方法。

基于路由转发表的方法利用边界网关协议(BGP)和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等路由协议,对自治域间和自治域内进行网络拓扑发现。

该方法优点是速度快以及网络负载小,缺点是发现范围有限,范围仅取决于获取路由转发表的网络范围;基于SNMP和MIB信息的方法是通过SNMP访问路由器、交换机或网桥中的MIB库,通过MIB库中的IP 路由表、接口表及其他信息分析网络拓扑结构。

该方法优点是实现简单、速度快且准确率高,缺点是MIB库的访问权限难以获取,无法对整个互联网进行网络拓扑发现。

基于ICMP的路径探测分析方法一般使用回送请求和回送应答,通过存活时间(TTL)设置,对互联网拓扑路径进行发现,通常包含地址集构造探测、存活主机探测、路径和时延信息探测以及拓扑结构生成与显示4个阶段。

该方法优点是探测地址可灵活选择以及不依赖路由器或交换机的访问权限,缺点是网络负载大且速度慢。

上述3种网络拓扑发现方法各有优缺点。

由于互联网地址规模庞大、自治域间和自治域内路由协议不同以及众多网络元素访问权限获取难度大,因此对互联网网络拓扑发现主要采用基于ICMP 的网络拓扑发现方法。

随着互联网网络拓扑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互联网网络拓扑结构的各种特性,如幂率特性、鲁棒且脆弱性和聚集特性[4]等,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的不同度量指标(节点度分布、聚集系数、介数、核数和平均路径长度)等其他特性。

利用上述网络拓扑结构特性可优化拓扑结构发现方法,提高拓扑结构发现效率,降低正常网络流量的扰动。

网络拓扑发现与分析的技术研究

网络拓扑发现与分析的技术研究

网络拓扑发现与分析的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网络规模的急剧增长和复杂性的不断提高,网络拓扑发现和分析成为了网络管理和优化的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网络,研究人员们提出了许多技术和方法来发现和分析网络拓扑结构。

本文将重点探讨网络拓扑发现与分析的技术研究。

二、网络拓扑发现技术A. 主动式发现主动式发现是通过主动发送数据包或者查询消息来探测网络拓扑结构的一种技术。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多跳路由跟踪(traceroute)技术。

traceroute通过发送一系列的ICMP回显请求来追踪数据包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并记录经过的中间节点,从而构建出一个网络拓扑图。

B. 被动式发现被动式发现则是通过监听网络中的流量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推导出网络的拓扑结构。

一个常见的被动式发现技术是网络流量数据的包头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包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可以推断出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三、网络拓扑分析技术A. 节点度中心性节点度中心性是网络拓扑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衡量了一个节点在网络中与其他节点之间的连接数量。

通过计算每个节点的度中心性,可以找到网络中的中心节点和边缘节点,从而帮助我们理解网络的结构和特点,进而进行合理的网络管理和优化。

B. 簇系数簇系数用于衡量网络中节点之间的紧密程度。

一个节点的簇系数是指其邻居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紧密程度。

通过计算网络中所有节点的平均簇系数,可以得到网络的整体紧密度。

研究人员们通过簇系数的分析,可以发现网络中的社区结构和功能模块,为网络管理和优化提供参考。

C. 关键节点发现关键节点是网络中至关重要的节点,其运行状态对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网络拓扑分析技术,我们可以发现并识别出这些关键节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的保护和优化。

常见的关键节点发现算法有基于节点度中心性的方法、介数中心性的方法、以及基于网络流量的方法等。

四、网络拓扑发现与分析应用案例网络拓扑发现与分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拓扑发现与自动化管理技术

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拓扑发现与自动化管理技术

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拓扑发现与自动化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是当今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而网络拓扑的发现和自动化管理技术则是确保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网络拓扑的概念、网络拓扑发现的方法和工具,以及自动化管理技术在网络拓扑中的应用。

一、网络拓扑的概念网络拓扑指的是网络中各个节点(如设备、主机等)之间的连接方式或布局,它决定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和速度。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总线型、环型、网状和树状等。

1. 星型拓扑星型拓扑是一种以中心节点为核心,其他节点都连接到中心节点的拓扑结构。

中心节点负责传输数据,并控制其他节点的通信。

优点是易于管理和扩展,但是中心节点是单点故障。

2. 总线型拓扑总线型拓扑是一种线性结构,所有节点都连接到一条主线上。

数据通过主线进行传输,并根据节点的地址选择接收。

优点是简单和易于维护,但是主线是性能瓶颈。

3. 环型拓扑环型拓扑是一种节点按环形连接的结构,每个节点都与左右相邻的节点直接相连。

数据通过环路进行传输,每个节点都可以接收和发送数据。

优点是具有较好的容错性,但是需要额外的管理和控制开销。

4. 网状拓扑网状拓扑是一种所有节点直接相连的结构,即每个节点都与其他节点都有直接连接。

数据可以通过多条路径进行传输,具有很高的冗余性和容错性。

但是管理和维护复杂度较高。

5. 树状拓扑树状拓扑是一种层级结构,拥有一个根节点和多个从属节点。

数据从根节点沿着树枝传输到叶子节点。

树状拓扑可随着需求的变化进行扩展和调整,但是根节点是单点故障。

二、网络拓扑发现的方法和工具网络拓扑发现是指通过对网络中的设备和连接进行扫描和分析,得到网络拓扑的结构和信息。

常用的网络拓扑发现方法有手动发现、自动发现和混合发现。

1. 手动发现手动发现是指通过手动配置和管理,人工收集和整理网络中的设备和连接信息。

这种方法需要人工维护,适用于小型网络或者需要较高安全性的网络环境。

然而,手动发现容易出现遗漏和错误,且工作量大。

网络拓扑发现与自动化管理技术

网络拓扑发现与自动化管理技术

网络拓扑发现与自动化管理技术随着互联网规模和复杂性的不断增加,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变得愈发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拓扑发现与自动化管理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网络拓扑发现与自动化管理技术进行详细探讨,包括其定义、原理、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等。

一、概述网络拓扑发现与自动化管理技术是指利用相关软件和算法,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自动识别和获取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及对网络设备进行自动化的配置、管理和优化。

其目标是提升网络运维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并提供可靠和高效的网络服务。

二、拓扑发现技术拓扑发现技术是网络拓扑发现与自动化管理技术的基础。

其主要任务是识别网络中的节点和链接,并构建网络的拓扑图。

目前常用的拓扑发现技术包括基于网络协议的发现方法和基于流量分析的发现方法。

1. 基于网络协议的发现方法基于网络协议的发现方法通过网络设备间的信息交换和协议解析来获得拓扑信息。

常用的协议包括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LLDP)等。

这些协议可以获取设备的基本信息、连接关系和性能指标等,从而构建网络的拓扑图。

2. 基于流量分析的发现方法基于流量分析的发现方法通过捕获网络中的流量数据,并分析其传输特征来推断网络的拓扑结构。

该方法通常需要使用数据包分析工具,如Wireshark等。

通过分析数据包的源、目的IP地址和MAC地址,以及端口号等信息,可以还原得到网络的设备和链接关系。

三、自动化管理技术自动化管理技术是网络拓扑发现与自动化管理技术的核心。

它主要通过配置脚本、策略引擎和智能算法等手段,实现对网络设备的自动配置、管理和优化。

常见的自动化管理技术包括网络自动化配置、自动化故障诊断和自动化性能优化等。

1. 网络自动化配置网络自动化配置是指利用配置脚本和策略引擎等工具,自动为网络设备进行配置。

其主要优势是减少了手动配置的工作量和人为配置错误的可能性。

网络拓扑发现算法

网络拓扑发现算法

“网络拓扑发现算法”资料合集目录一、物理网络拓扑发现算法的研究二、一种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发现算法三、基于OSPF协议的网络拓扑发现算法四、网络拓扑发现算法的研究五、网络拓扑发现算法综述物理网络拓扑发现算法的研究物理网络拓扑发现算法是网络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的作用是在网络设备之间找出物理连接关系,帮助管理员更好地了解网络结构,以便进行故障排除、安全分析和性能优化等工作。

本文将深入研究物理网络拓扑发现算法的相关文献,分析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在文献综述中,我们发现物理网络拓扑发现算法可以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类型。

被动型算法是通过监听网络流量来推断网络拓扑结构,而主动型算法则是通过发送探测包来获取网络设备的连接信息。

其中,被动型算法具有更好的隐私保护性能,但是对网络流量分析的要求较高;而主动型算法虽然需要发送额外的探测包,但是可以获得更精确的网络拓扑结构信息。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基于主动型算法的物理网络拓扑发现方法。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我们首先通过发送探测包来获取网络设备的MAC 和IP等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构建出初步的网络拓扑结构。

然后,我们再通过分析网络流量中的ARP请求和响应包,来进一步优化网络拓扑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发现网络拓扑结构,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

通过实验验证结果,我们发现基于主动型算法的物理网络拓扑发现方法具有较快的运行速度和更高的准确率。

与传统的被动型算法相比,我们的方法可以更好地适应大规模网络的拓扑发现需求。

我们的方法还具有较低的开销和较好的隐私保护性能。

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认为物理网络拓扑发现算法是网络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为管理员提供更好的网络结构和连接信息。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型算法的物理网络拓扑发现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快的运行速度和较高的准确率,可以更好地适应大规模网络的拓扑发现需求,同时具有较低的开销和较好的隐私保护性能。

应用拓扑自动生成方法

应用拓扑自动生成方法

应用拓扑自动生成方法应用拓扑自动生成方法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算法和技术自动生成或优化网络、系统或电路的拓扑结构的过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应用拓扑自动生成方法:1.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遗传和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

在应用拓扑自动生成中,可以使用遗传算法来搜索和演化最佳拓扑结构。

通过对拓扑结构的编码、基因组交叉和突变操作,遗传算法可以帮助找到满足特定约束条件和目标的最佳拓扑结构。

2.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粒子群算法是一种模拟鸟群或鱼群行为的优化算法。

在应用拓扑自动生成中,可以使用粒子群算法来搜索和优化拓扑结构。

通过模拟粒子在拓扑空间中的移动和交流,粒子群算法可以帮助找到最佳的拓扑结构。

3.基于规则的方法(Rule-based methods):基于规则的方法使用预定义的规则和规范来生成拓扑结构。

这些规则可以基于经验、专家知识或具体的设计需求。

通过应用规则和规范,可以生成满足要求的拓扑结构。

4.图论算法(Graph theory algorithms):图论算法可以在图或网络结构上进行计算和分析。

在应用拓扑自动生成中,可以使用各种图论算法来生成或优化拓扑结构。

例如,最小生成树算法可以用于生成最小成本或最小距离的网络拓扑结构。

5.统计和机器学习方法:统计和机器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对已有的数据和样本进行训练和分析,来生成新的拓扑结构。

这些方法可以学习已有的拓扑结构模式,并生成相似或优化的新拓扑结构。

以上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领域和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和组合。

对于不同的应用,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拓扑自动生成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拓扑结构。

以太网链路层网络拓扑发现方法研究

以太网链路层网络拓扑发现方法研究

以太网链路层网络拓扑发现方法研究1引言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及通信量的巨增,传统局域网已经愈来愈超出了自身的负荷,交换式以太网技术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局域网的性能。

与过去基于网桥,集线器,路由器的共享媒体的局域网拓扑结构相比,网络交换机能显著的增加带宽。

交换技术的加入,就可以建立地理位置相对分散的网络,使局域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可平行、安全、同时的互相传输信息,而且使局域网可以高度扩充。

局域网交换机根据使用的网络技术可分为:以太网交换机、令牌环交换机、FDDI交换机、ATM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

由于以太网的简单与易用性,所以目前大部分的LAN均采用了以太网交换机与快速以太网交换机作为自己的网络交换设备。

本文中的链路层拓扑发现正是针对以太网中的二层设备。

国内对拓扑发现技术的研究还集中在三层拓扑发现上,忽视了二层拓扑发现的重要性。

在内网或者局域网,往往都是以交换机为中心来连接机器,而三层拓扑发现是无法实现这样的网络环境下的拓扑发现的。

2 现有链路层拓扑发现算法从交换机工作原理[2]上我们能够发现,交换机并未提供一种有效、直接的方法确定其直接连接的设备。

对于一个异构的网络我们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利用SNMP中的MIBⅡ bridge 组的信息(各个厂家都实现),得到交换机的地址转发表,并分析其特性,找到一个合理的算法,来确定物理网路的拓扑关系。

2.1 现有算法描述链路层拓扑自动发现算法的目标是找出子网内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路由器、交换机与主机之间的连接关系。

其中找出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关系是链路层拓扑自动发现的关键所在。

贝尔实验室的Yuri Breitbart给出了基本算法[1,4,5]。

算法理论基础和描述如下:定义l:令交换机,路由器组成的二层主干结构为图N,N中第i台交换机为Si,其第j个端口为Sij。

定义2:令任意端口Sij,Dij表示交换机Si的地址转发表中通过端口Sij 收到的数据帧中源MAC地址集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层网络 拓扑发现 算法研究
创新点
网络拓扑 发现方案 实施
方案二级分解——网络拓扑方案前期调研
解决方 案
评估
综合分析 邵杰 1 3 2 5 5 4 3 3 5 4 4 3 3 1 1 1 1 3 3 3 张震 2 5 5 5 5 3 4 4 3 4 3 3 1 2 1 2 2 3 2 2 肖鑫 刘京 王超 总分 组员 项目 成本 优点:集思广益,对现有方案 难度 经典方 做分析探讨,站在巨人的肩膀 上前行,起点比较高,创新性 时间 案分析 比较高 效果 缺点: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创新性 成本 优点:集思广益,充分吸取和 难度 专家头 表达专家意见,可以产生新的 想法和达成最优意见 时间 脑风暴 网络拓扑发现方案前期调研 缺点:思维过于宽泛,不易达 效果 成一致意见 创新性 成本 优点:从案例中总结故障发现 难度 典型故 经验和现象 时间 障分析 缺点:需要大量统计分析,有 效果 可能不具有普遍性 创新性 成本 优点: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客 难度 厂家资 户需求,实施难度不大 时间 源支持 缺点:成本高,需要彻底理解 效果 实际情况才能给出最优方案 创新性 是否选 择
其他 不满意因素
问题提出
公司要求
数量 468 91.0% 400 320 66.7% 312 240 160 80 0 60 54 24 18 79.5% 96.2%
降低网络故障定位时间
累计占比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现状症结
方案选择
01 人工更新网络拓扑
02 传统的网络拓扑自动更新
03 研发新的网络拓扑自动更新
× × √
课题选定
研究网络拓扑自动发现的新方法
活动计划
网络故障定位时间提升目标
选择课题 设定目标 方案提出 方案确认 对策制定 对策实施
单位:分钟
75
60
60分钟
35
30 15 0 现状值 目标值
效果检验
最 佳 方 案
发二 现层 算网 法络 研拓 究扑
方网 案络 实拓 施扑 发 现
层基 网于 络生 拓成 扑树 发协 现议 方的 案二
结三 合种 方 式 有 机
对策制定
选择课题 设定目标 序 号 1 对策 What 经典方案研究+ 发挥专家资源优 势 基 于 SNMP 协 议 的三层网络拓扑 发现方案 目标 Why 研 究 10 个 左 右 经 典案例,专家资 源方案认同率达 到100% 研究基于 SNMP 协 议的三层网络拓 扑自动发现方案 采集率高于98% 措施 How 地点 Where 责任人 Who 完成时间 When
不具 备全 1、需要登录权 网推 限 广价 2、限制条件多 值 不具 备全 1、通用性差; 网推 广价 2、限制条件多 值 具备 一定 1、推广范围较 全网 广 推广 2、具有局限性 价值 具备 条件少,成本 全网 低 推广 性 2、方法推广性

2
3
部署CDP成 基于通用协 本10万元 启用CISCO设 议网络拓扑 备CDP协议 维护成本8万 发现方法 元 实施成本8万 基于路由协 元 启用OSPF协 议的网络拓 议 扑发现方法 设备维护成本 5万元
小组介绍
小组名称 小组口号 课题类型 活动时间 卓越支撑QC小组 卓越支撑,支撑卓越 创新型 2009年2月-2009年12月 辛晓泳 注册编号 成立时间 小组人数 活动频次 顾问 SZ20090453 2009年2月 12人 3 次/月 冯伟
冯伟,部门领导
小组长
课题名称
研究网络拓扑自动发现的新方法
基于二/三 人工实施成本 2层设备互连 层网络拓扑 5万元 关系发现 发现方法




1、实施的限制
4



最佳方案
选择课题 设定目标 方案提出 方案确认 对策制定 对策实施 效果检验 标准化 效益分析 总结和计划
基于二/三层网络拓扑发现的新方法
网络拓扑 发现方案 前期调研
三层网络 拓扑发现 算法研究
方案提出
方案确认 对策制定 对策实施 效果检验
通过研究案例 邵杰、肖 国通大 2009.2.1至 和专家会议讨 鑫、张洪 厦 2009.2.28 论,制定方案 刚、 张红军、 国通大 2009.3.1至 林君武、 厦 2009.5.30 张震 邵杰、童 国通大 2009.6.10至 翌运、刘 厦 2009.8.30 京
方案三:基于路由协议的网络拓扑发现方法
(1)OSPF协议是公有协议具备较广的推广范围; (2)OSPF的前提条件是网络运行了OSPF协议,为开启OSPF协议的 设备将不参与拓扑更新; (3)利用该协议只考虑了3层网络,无法得到2层网络拓扑。
方案四:基于二/三层网络拓扑发现方法
(1)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技术含量较高 (2)能够较好的结合三层网络拓扑发现和二层网络拓扑发现方法的优点并克 服其缺点,共同实现网络拓扑的发现; (3)成本较低,推广性强。
400 320 240 160 80 0 66.7% 312
79.5%
效果检验
标准化 效益分析 总结和计划
60
54 24 18
10.0% 0.0%
, 新 间过 多, 更 账号 时 太 有 备 的 应 没 设 厂家 指令 备 响 扑 障 设 码 长 拓 故 设备 熟悉 有 密 人员 没 网络 定位 不 难
方案一:基于SNMP协议设备互Ping方法
(1)执行时需要登录所有设备的权限,管理的难度大; (2)局限性:不是所有设备都支持Remote Ping和进行相关的配臵。
方案二:基于通用协议网络拓扑发现方法
(1)CDP协议是CISCO的私有协议,不是公有协议; (2)局限性:算法只适用于CISCO设备,无法在其他设备上推广, 推广性差,不具备普遍性。
资源消耗量
B
测试环 基于生成树协议 基于CDP协议 基于其他链路协议 境 的二层拓扑发现 的二层拓扑发现 的二层拓扑发现 A 23 60 20 B 18 54 30
方案二级分解——网络拓扑发现方案实施
A0 网络故障 定位时长 为60分钟 A1 分析故障 定位时长 的因素 A3 研究网络 拓扑自动 更方法 A4 提出基于 二/三层 网络拓扑 发现算法 A5 确定基于 确定基于 评估方法 SNMP协 生成树协 的限制条 议的三层 议的二层 件和实施 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 效果 发现算法 发现算法 计算得到设备连接关系表 D1 B1 基于通用 协议的网 络拓扑发 在网络拓扑自动发现方案的实施上,小组 现算法
优点 效率高、结 果可靠、实 时性强 限制条件少 、适用性强 限制条件少
缺点 被管设备支 持SNMP协 议 准确度低 通用性差、 效果差
创新 性
是否 采纳
较 强 低 于上述三类方案的数目所占的比例分 别为基于SNMP67%,ICMP24%,其他协议9%。
四种方案投入产出比较
实验分析 序号
解决方案
成本
实施要点
实施 难度
实施 时间
实施效果
创新 推广 性 性
特点
是否 采纳
1
开发成本10万 获得设备管理 基于SNMP 元 权限并登陆网 协议设备互 维护成本10万 络设备实施相 Ping方法 关配臵 元

获得所有设备登陆 60天 权限难,实施效果 低 较差 仅适合于CISCO设 45天 备;网络拓扑发现 低 完整率低 在三层网络拓扑的 发现中效果较好, 45天 低 但是不能实现二层 网络拓扑发现 能够良好兼容二层 和三层网络拓扑发 30天 现方法的优点并克 高 服相关缺点,实施 效果好
Z
实现拓扑自 动更新,缩 短故障定位 时长
三个环节有机结合! 基于路由
协议的网 络拓扑发 现算法
C1
最佳方案
基于二/三层网络拓扑发现新方法
方网 案络 前拓 期扑 调发 研现
发经 挥典 专方 家案 优研 势究 + 发三 现层 算网 法络 研拓 究扑
网基 络于 拓 扑 发 现协 方议 案三 层 SNMP
SN 实施方案
网络拓扑自动发现方案实施
D2
A9 在全网推 广应用
提出基于 提出基于 根据连接关系表得到拓扑图 CDP协议 ICMP协 的二层网 议的三层 络拓扑发 网络拓扑 现算法 发现算法
认为必须设计以下三个环节来验证方案的 可用性、有效性、和实时性:
基于其他链路协议的二层拓扑发现
准确率
基于生成 基于CDP 基于其他 测试 树协议的 协议的二 链路协议 环境 二层拓扑 层拓扑发 的二层拓 发现 现 扑发现 A 98% 98.5% 96% 95% 89% 83%
数据处理速度
基于生成树 基于CDP协 基于其他链 测试环 协议的二层 议的二层拓 路协议的二 境 拓扑发现 扑发现 层拓扑发现 A B 0.4S 0.22S 0.2s 0.23S 0.33S 0.4S
2 1 2 4 经典方案分析 5 3 5 3 4 5 4 5 5 5 4 5 专家头脑风暴 3 4 4 2 4 3 4 4 3 5 3 2 5 4 典型故障分析 3 4 3 2 2 3 2 2 3 1 1 3 1 厂家资源支持 1 3 3 2 2 3 1 3 3 1 1 4 3 1 3 3 2
95
92
2
标准化
效益分析 总结和计划 3
4
参照已有论文 方案,制定三 层网络拓扑发 现方案 研究生成树协 基于生成树协议 基于生成树协议 议,并基于三 的二层网络拓扑 的二层网络拓扑 层网络信息查 自动发现方案, 发现方案 找二层设备连 系统契合度95% 接表 SNMP 采 集 获 得 实现网络数据采 网络数据+计算 集 并 计 算 设 备 连 实 施 SNMP 协 得到设备连接关 接 关 系 表 , 最 终 议方案+实施生 系表+根据连接 生 成 网 络 拓 扑 , 成树协议方案 关系表得到拓扑 覆盖率98% 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