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的抗肿瘤中药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赵瑛(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77)[关键词]中药;抗肿瘤;肿瘤细胞[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849(2012)33-3752-02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病死率逐年上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
然而西医化学抗肿瘤药物毒副作用大,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中药因为疗效好而且毒副作用小,因此在治疗肿瘤方面显现出很大的优势。
笔者对中药抗肿瘤的药理作用做了简单的归纳总结,现综述如下。
1增强机体免疫力整个机体的免疫力的强弱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关联密切,此与中医学中“正气不足,而后邪气据之”道理相近,都说明疾病与机体免疫力的关系。
中药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调动全身的抗癌能力,延缓病情发展。
有临床研究报道,中药不仅能激活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杀伤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还可以促进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干扰素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的生成[1],从而改善机体免疫系统,限制肿瘤细胞生长能力。
灵龙颗粒能够减缓肿瘤细胞的增长速度,并且还可以增强免疫力,荷瘤小鼠的迟发性变态反应和淋巴细胞转化反应显著增强,而且荷瘤小鼠腹腔的巨噬细胞TNF2α活性也较以往有了提高[2]。
临床试验证实,黄芪、白花蛇舌草及郁金提取物榄香烯等能够提高T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3-5],改善与单核细胞的协同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机体抗肿瘤的能力。
中药扶正方含有生黄芪、天门冬、生白术、北沙参等,有报道称其可以增强红细胞C3b受体活性,增强免疫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减少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含量,提高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因子活性,从而提高荷瘤小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减缓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6]。
2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治疗肿瘤的一大难题就是肿瘤细胞的无限制增殖,而临床研究证实中药能够安全高效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且不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
中药抗肿瘤制剂多方位研究进展

(h r c olg, hj n nvri f rdt nl hn s dcl Hagh u 3 0 5 , hn ) P amayC l e Z e a gU ies yo a io a ieeMe i , n zo 0 3 C ia e i t T i C a 1 【 sr c】 u maietersac f nitm r rp rt no a io a C ieeme iie (C o o o e t,ut Ab ta t S m r h eerho t u o e aai frdt n l hn s dcn T M) nc mpn ns l— z a — p o t i m i
【 y w r s P e aai f r dt n hn s dcn ; t tmo ; o p n n s Mu t tre; rp rt n p o e s Ke o d 】 r p rt n o a io a C ie eMe ii e Ani u r C m o e t; l — ag t P e aai r c s o T i l - i o
化 学 成分 , 确定 中药或 复方 的药效 物 质基 础 。
化学 逐步 分离 、 药理 活性 示 踪模 式 。 从宏 观 到微 观 , 整体 到 从 局部 , 3个 化 学层 次f 从 整体 一 位一 部 成分)4个 药 理水 平f 体 、 整
恶性 肿瘤 已成 为 危害 人类 健 康最 严重 的 疾病 之一 。 临床 上, 对肿 瘤 采 取综 合 治 疗 的措 施 , 即手 术 、 疗 、 放 化疗 相 结 合 的治疗方 法 化 疗可 起 到一 定 的治 疗 作用 , 伴 随着 免疫 抑 但 制、 骨髓 抑 制 等严 重 毒 副反 应 , 必 能 确 实 提 高患 者 的生 存 未 质量 、 长 寿命 。 中药抗 肿 瘤制 剂 具有 毒 副 作用 小 和 多靶 点 延 抗肿 瘤 的优 势 , 在物 质 基础 及 多靶 点作 用 等 方 面 的研究 有 很
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作用的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作用的研究进展血瘀证与血液的高黏状态密切相关,而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有血瘀证的表现,气滞血瘀贯穿于肿瘤的各个病理阶段及其整个发病过程。
活血化瘀中药有改善肿瘤患者血瘀状态的确切作用,因而其被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并用于抗肿瘤转移,其作用可能机制在于纠正肿瘤细胞的缺氧微环境、抑制肿瘤转移相关黏附分子表达、增强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等方面。
但是,改善患者血瘀状态是否能降低肿瘤的转移率尚存争议,在某些肿瘤及肿瘤转移的某些环节上可能有促进肿瘤转移作用,对这一问题需要警惕。
标签:活血化瘀法;中药;抗肿瘤转移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有血瘀证的表现,血瘀、血脉不通是肿瘤的主要病机,气滞血瘀贯穿于肿瘤的各个病理阶段及其整个发病过程中[1]。
基于血瘀证与恶性肿瘤存在密切的关系,改善患者的血瘀状态,有可能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活血化瘀中药越来越多的被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通过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破瘀散结,而达到止痛、消肿、散结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2-3],活血化瘀中药也能有效抑制肿瘤的转移,而目前在西医药物体系内尚未有疗效确切的抗肿瘤转移的药物。
因而,如能证实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的转移确切作用,并深入认识其抗肿瘤转移作用的可能机制以及抗转移的具体环节,则可能给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带来广阔前景。
本文概述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作用如下。
1 血瘀证对肿瘤转移的影响1.1 血瘀证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传统医学依据肿瘤转移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并无确切称谓,但与肿瘤相类似的记述如“积聚”“石疽”“石瘕”等却很多。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对积聚的病因病理有了一定的论述:“积聚者由阴阳不和,府藏虚弱,受于风邪,搏于府藏之气所为也。
诸藏受邪,初末能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该文认为积聚主要由于正虚感邪所致,又指出积聚之成,一般都有一个渐积成病的过程。
血瘀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中草药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肝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位居全球前列。
虽然现代医学的发展为肝癌的治疗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效果,但是其治疗其实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
为此,许多科研工作者开始探究中药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利用不同的中草药组方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中草药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一、人参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人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如人参皂素、多糖、人参酸等。
有研究表明,人参作为一种中草药,其主要功效是具有免疫调节、增强免疫力等治疗肝癌的作用。
研究发现,人参内含有大量的人参皂苷,这种成分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帮助肝癌患者减少体内的氧自由基的生成。
同时,人参也能够增强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力,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二、茯苓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茯苓是一种广泛用于中草药的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有研究表明,茯苓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此外,茯苓还能够增强肝脏细胞的修复能力,缓解肝脏受损等作用。
茯苓作为一种中草药,在肝癌的治疗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三、黄芪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黄芪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草药之一,也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有研究表明,黄芪主要含有黄芪皂苷等成分,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同时,黄芪还能够促进肝脏细胞的修复,缓解肝脏受损等副作用。
四、人参、茯苓和黄芪组方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人参、茯苓和黄芪作为常见的中草药之一,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非常显著。
一些研究表明,这三种中草药的组方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
有研究发现,这三种中草药组方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肝脏细胞的修复,缓解肝脏受损,同时还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减少肝癌发生的风险。
因此,人参、茯苓和黄芪组方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总体来说,中草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虽然中草药的疗效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才能造出确凿证据,但是其抗肿瘤、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为肝癌的治疗带来很大的收益和积极作用。
全蝎、蜈蚣、蟾酥和土鳖虫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i%
2021 年5 月第27卷 第 5期 May_2021 Vol_27 N a5
是 主要活性成分,活性蛋白又可分为多肽和酶,非蛋白组分 主 要 为 脂 类 、有 机 酸 及 少 量 游 离 氨 基 酸 |61。全蝎毒素 类 似 蛇 毒 具 有 神 经 毒 特 性 ,毒 性 甚 剧 属 高 毒 范 围 ,中 毒 表 现 为 皮 肤 过
medicines of Quanxie (scorpion), Wugong (centipede), Chansu (toad venom) and Tubiechong (ground beetle), the anti-tumor effect was analyzed from the effective ingredients and mechanisms. It is believed that scorpion toxin, centipede polysaccharide, cinobufotalin, and active protein are the main anti -tumor ingredients of Quanxie (scorpion), Wugong (centipede), Chansu (toad venom) and Tubiechong (ground beetle), respectively, and their an ti-tumor mechanism exhibits diversity such as inhihition of tumor cells, pathways and different tumor factors.
[Keywords] Quanxie (scorpion); Wugong (centipede); Chansu (toad venom); Tubiechong (ground beetle); anti tumor; review
黄芪中药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黄芪中药的抗肿瘤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9-09-23T15:50:40.91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5月9期作者:陈小东[导读] 摘要黄芪为我国中医常用的中药材,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等功效。
现代药理学证实黄芪包含有多种成分,能够作用于多个信号通路并实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生长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目的。
陈小东(华润苏州礼安医药连锁总店有限公司第七十二医药商店;江苏常州213001 )摘要黄芪为我国中医常用的中药材,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等功效。
现代药理学证实黄芪包含有多种成分,能够作用于多个信号通路并实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生长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目的。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以及黄芪研究的不断深入,黄芪的应用频率随之提高,此方面的研究陆续开展。
本文从黄芪中药抗肿瘤成分、黄芪中药抗肿瘤作用信号通路、黄芪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丰富现有研究体系内容。
关键词:黄芪;中药;抗肿瘤一、黄芪中药抗肿瘤作用信号通路(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肿瘤的分裂增殖以及侵袭、转移均依赖于血管新生或者是新生血管形成,特别是恶性肿瘤的生长浸润速度较良性肿瘤更快,若无血管生成的情况下原发性肿瘤病灶的扩张范围不会超过1mm3~2mm3,若想继续向外就需要新生血管来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并带走代谢形成的产物[1]。
(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分子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分子在恶性肿瘤细胞快速分裂增殖、新生血管形成、自吞噬中扮演着的重要的角色,其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一旦该通路被激活就会引起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造血性疾病、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分子信号通路能够对下游的多种效应分子产生作用,促使其处于活化状态并参与到基因转录、翻译、DNA损伤修复、核糖体合成、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正常细胞的凋亡等进程之中,目前该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作用机制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2]。
中草药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

中草药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近年来,中草药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特别是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方面,中草药正在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中草药源自自然界,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生长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草药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中的重要性和现状。
中草药的抗肿瘤作用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证明。
许多中草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例如,中草药黄芪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白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机体抵抗恶性肿瘤的能力。
此外,中草药黄芩中的黄芩素被证实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周期的进展和肿瘤细胞的凋亡途径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中草药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其抗氧化特性。
抗氧化剂可以通过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已形成的自由基来减少细胞的氧化损伤。
在肿瘤细胞中,氧化损伤是导致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草药如银杏、黄连等富含抗氧化剂的成分,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氧化损伤,从而抗击肿瘤的生长。
此外,中草药还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过程。
中草药如柴胡、三七等被证实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产生和活性来阻断肿瘤的供血和营养途径,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
这种抗血管生成的机制是中草药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然而,尽管中草药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其开发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种类繁多,研究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确定哪些成分对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次,中草药的剂量和用药方式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确定。
最后,中草药的研究与开发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中草药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开发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生物化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应共同参与中草药的研究工作,形成合力。
此外,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高通量筛选、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也能够加速中草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过程。
黄芪多糖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黄芪多糖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黄芪是一味传统的益气中药,而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是黄芪的有效成分之一。
大量研究显示,APS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查阅近几年APS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文献资料,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从而为APS 抗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标签:黄芪多糖;抗肿瘤;作用机制目前,肿瘤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
我国肿瘤疾病的发病形势严峻,发病率与病死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
肿瘤,是机体中已成熟或在发育中的正常细胞,在内在或者外在因素的长时间刺激作用下,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产物[2]。
而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外邪内侵,邪气踞之所导致[3]。
迄今为止临床上治疗肿瘤的手段或药物效果不甚令人满意[1]。
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者药物对肿瘤的预防与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药用黄芪,临床上常用的补益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4]。
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4]。
黄芪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如多糖、黄酮、皂苷、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等[5]。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是黄芪的主要活性单体之一,在临床上已广泛地用于治疗肝炎、肿瘤及糖尿病等,其中APS与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得到人们日益关注。
因此,本文就APS抗肿瘤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黄芪多糖抗肿瘤作用机制1.1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肿瘤是一种细胞无限增殖、异常分化的疾病[6]。
因此,抑制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在肿瘤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7一jo 近十年抗肿瘤中药的研究进展 7 近十年 月 究进展 9,
汪红王 强 余国奠 ‘一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分析教研室南京210038)
摘要本文重点就近十年来动物体内实验ij簧选中.抗肿瘤效果显著的中药研究进展作一阐述,从植物药、动物 篓 为 发 。i .计 葛美l词抗肿瘤;墅.综述执研 舄.莅秭召. 马.彳广 器
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痰病.居各类疾病死亡率的第二位。据 WHO统计,每年约有200万人患癌.约80万人接受化学治疗。为了与肿瘤作斗争,各国科学家进 行了不懈的努力。近年来.从中药中提取的抗肿瘤有效成分13益得到人们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 来源于植物药的抗癌制剂,占总抗癌药的32.25%。紫杉醇、喜树碱、长春新碱已为人们广泛接受, 作为某些肿瘤的首选药。从中药研制开发新药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重点就近十年来动物体内实 验筛选中,抗肿瘤效果显著的中药作一综述,以期为新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思路。
1 植物药 1.1生物碱从骆驼蓬(Pegatmm hannala)种子中提取的骆驼蓬总碱,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在 20,40In ( .d)剂量下,对肝癌、sl∞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0.1%,33.4%;25.1%,31.4%。20,40. 60Ⅱ (kg.d)剂量下.对网状细胞肉瘤LI的平均抑瘤率为33.4%,43 4%,48.9%(P(0 05) 骆驼 蓬总碱在40,60 剂量下,对裸鼠移植人鼻咽癌cNE2、人肝癌BEL一7402的平均抑瘤率为 41.4%,62.5%;30.7%,.50.5%(P均<0.05)…。苦马豆素(swainsonine)是从澳大利亚苦马豆属植 物Swa/nsona o∞ ∞Ⅲ果实和北美疯草(黄芪属植物Astragalus spp.和棘豆属植物Oxytropis spp)分 离到的.它是高尔基复合体内的n一甘露糖苷酶Ⅱ抑制剂。它能抑制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增强NK 细胞和LA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力;刺激骨髓细胞增殖。对苦马豆素抑制胃癌生长与转移的实验研 究表明,苦马豆素对荷瘤小鼠胃癌细胞株SGC一7901的抑制率为73.8%(P<0.O1),对肝及腹膜转 移率(20%,3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o%,90%),抑制率分别达75%,66.7%【 “J。生乌头(Acon ̄. turn , )的不同提取物对H22小鼠的抑瘤率为30.0%一76.2%.其抗癌活性可能主要源于其毒 性成分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 j。岩黄连(Corydalisthalictrifolia)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 ago的抑 制率为33.03%,对EAC的抑瘤率为36.76%。赵一等曾报道岩黄连总碱200,, ̄/kg ip体内移植性 动物有一定抑制作用.与以上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I.2甙类在绞股蓝( ∞蚍 m pemaphyllum)对小鼠EAC的生长抑制作用实验中发现,大田绞 股蓝及新鲜绞股蓝愈伤组织可使EAC小鼠生命延长率分别达到46.6%和40.7%。对实体型EAC 抑瘤率分别达36.2%.33.1%。绞股蓝皂甙的抗癌机制可能为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能力;并能对抗 环磷酰胺引起的骨髓抑制.微核率升高等作用。绞股蓝总皂甙在小鼠每天口服30mg/ 时,抑瘤作 用最强。已证明绞股蓝中抗癌有效成分有翮m—ides等-6J。东风菜(舭r scaber)根总皂甙经荷瘤 小鼠实验证明,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总皂甙对小鼠肉瘤sl∞的抑瘤率(剂量150、30O、600 ̄.g/kg)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第19卷第3期 分别为41.04%、52.84%、55 07%,对小鼠肝癌HAC的抑瘤率分别为35.77%、52.48%、64.00%,对 肝癌腹水型荷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有明显的增加[ 。重楼(Par/s )总皂甙剂量5,10mg/ ( .d) 7。对荷H22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2%、63%。机制可能为阻止同位素核酸前体掺人
,动物移植性肿瘤细胞形成DNA,RNA,干扰其物质代谢,从而达到抑瘤作用。狼毒大戟(驰加r— b/.a缸k M)水提物(10~40g/kz.d ip),醇提物(2.5—9,20 .d ip)连续10d,对小鼠移植肝癌,肺癌 的生长抑制率为30%~63.37%。 1 3黄酮槐角(Sophora./apo.,'dca)中所含的异黄酮类成分染料木素、山奈酚、槐甙等成分治疗消化 系统恶性肿瘤有效率为40%,染料木素对人体鼻咽癌KB细胞有细胞毒活性。槐树素对小鼠s ∞实 体瘤有抑制作用[ 。黄芩(Scutellaria baicafens ̄)黄酮能有效地抑制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抑制3种 肝癌细胞系的增殖,能诱导KIM一1细胞发生凋亡。 1.4多糖黄芪(Astragolusmetribrot1.a,ceuamr.mongholicus)多糖对小鼠Si8o,H∞裸鼠、人的Anlp ,人 HC腹水型细胞瘤株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41.7%~54%,36%~40%,33%,20% 对 小鼠实体瘤B I ̄Ari¥肺癌有效抑瘤率为47%、32%,与此同时,黄芪多糖无毒性、无副作用、不使荷 瘤小鼠的体重、脾重减轻l9 J。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能减轻抗癌药的毒性,增强体内非特 异性抵抗力的作用;甘草(car,y,-a ̄uralertsis)多糖能诱导B细胞分化,诱导巨嗜细胞分泌IL一1样 物质,促进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NK细胞及ADCC的活性。从小兴安岭产树舌(C ̄7/toderrn ap- p/anattan)中提取的多糖,能明显延长荷bsI1、H 瘤小鼠的生存时间,抑制瘤细胞的增殖,对HepA低 剂量组抑瘤率达35.5%,高剂量组达38.7%,同时不减轻荷瘤小鼠的体重_l 。竹荪(D/cqophora in— dusiata)的深层发酵菌丝体可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明显增加免疫器官的重 量。对小鼠s. 肿瘤的抑瘤率达40.63%,其抗癌活性是多糖部分,具有明显抑制肉瘤s ∞的作用, 抑瘤率达58.93%ll 。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aslinteus)子实体对S:so细胞的抑制率为36 8%,菌丝 体对s 8口细胞的抑制率为47.2%;菌丝体多糖对s】 移植性肿瘤生长抑制率为50 5% 对 2m移植 性肿瘤的生长抑制率为50%,它对肿瘤细胞无直接杀灭作用,只具有增强机体内免疫力作用¨I 云芝(Polysuaus,*rsicolor)多糖对ICR纯种小鼠移植Sta0有明显抑制作用,10mec'k.g腹腔给药抑制率 达60%~70%,小鼠口服云芝胞内多糖,对其移植性肿瘤S】 Hr.的抑瘤率为30%一47%_】 。151服 金针菇(F/ammu//na 面 )多糖50、100、Z00nW ̄ .d,10d后,对荷s1∞小鼠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4 22%、48.59%、31.56%,并无直接的细胞毒括性,通过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金针菇多糖是免疫细胞 的激活剂。香菇多糖是一有效的免疫调节剂,对腹水型s H 小鼠每只给予4.35rag,抑瘤率分别 达47%、40%。生存期前者由(20.0±4.2)延长到(28.3±9.5)d,后者由(20.0±4.2)延长到(3o.0± 5 5)d。同样对B 小鼠和He/:,小鼠抑瘤显著,前者给予6 6mCkg.d X 10的抑瘤率为42%,后者给 予5mg/kg.d×10的抑瘤率为43%,抑瘤率的增加与免疫活性的增加呈正相关 J。 1.5其它成分紫草(Arnebia euchroma)素的抗肿瘤活性,以5—10met'(kg.d)剂量,可完全控制雌 鼠(Jtca)的St∞的生长,一些紫草素的衍生物如:alkannan,二氢紫草素和环紫草素也有抑制小鼠Sl∞ 的作用。从凤尾蕨属半边旗(Pter/s seraipinnata)的乙醇粗提物中分得的一个二萜成分具较强抑瘤作 用。体内抗瘤实验表明,半边旗水提物对小鼠移植性sl∞肉瘤、HepA肝癌(剂量5.og生药/kg.d)的 抑瘤率为48.2%、49.3%。药物毒性很小,形态观察提示,可能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功能,机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近十年抗肿瘤中药的研究进展 9 可能与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从冬凌草(砌 — )分离得贝壳杉烯类二萜成分冬凌 草素,可能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而对指数生长期中的细胞作用更强,冬凌草醇提物对 EsC有明显疗效,其醇提物以lOGk ̄ip时,肿瘤抑制率为45.1%一64.3%,水提物以30g/kg 时肿 瘤抑制率为44.2%~44.8%。临床研究表明,冬凌草治疗食管癌、原发性肝癌等有一定疗效,可开 发成一种抗癌新药,或抗癌化疗药的辅助药【1 。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100、200mg/kg对Mgcm3操 鼠移植瘤瘤重抑制率分别为34.6%,48.5%;对SPC—A一1细胞为39.6%,49.3%;对Hela细胞为 20.6%.42.6%。agrimonlin为仙鹤草中的主要抗肿瘤成分,抗肿瘤作用可能是由于药物通过对肿瘤 细胞以及某些免疫细胞的作用而增强宿主的免疫反应所致【I 。紫菀(Aster tatar/cus)根中的甲醇提 取物中分离得到新型环肽,对slB0呈现抗肿瘤活性。人参(Parmx )蛋白合成促进因子,可使 癌细胞的DNA.RNA发生变化,并且出现食欲增加、体重增加、贫血改善、淋巴细胞和IgM增加等倾 向。从姜科植物温莪术(Curcuma we, ̄ytqin)中分得的抗癌有效成分口一榄香烯,临床应用具有广谱 抗肿瘤效果。实验表明,榄香烯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代谢,减少其有丝分裂,并导致受影响的肿瘤 细胞快速凋亡。
2动物药 鲨鱼软骨提取物存在一种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生物活性多肽类物质.对实体肿瘤的疗效 确切。Sl舳荷瘤小鼠口服鲨鱼软骨提取物24—72mg/d的抑瘤率是54%一67%,注射6—18mg/d的 抑制率为67%~82,2%.注射6~ ̄8rng/d对移植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62 8%、65 5%、 76 1%。鲨鱼软骨提取物对C57BL/6J小鼠Bl6黑色素瘤肺转移也有抑制作用,不同剂量时的抑制 转移率分别为35%,33.1%,这可能与软骨中所含大量粘多糖、胺基糖及丰富的活性蛋白的恬性有 关[1g. ]。蚕宝素为家蚕(舶神 )可透析物,SOmg/kg蚕宝素对小鼠5180 H≈移植性肿瘤瘤重抑
制率分别为41.1%,43.1%,并能显著抑制RNA的合成。白蚁(c0p 钯m fo №s∽ )为鼻白蚁科 家白蚁的干燥全体,主含纤维素酶,追踪信息素。白蚁干粉口服对小鼠S ∞,U ,Ars癌细胞抑制率 分别为31 25%,41.70%、30.90%,井能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可用于消化道肿瘤、肺癌、子宫颈癌。 斑蝥(坼 6 ph ̄eru.tct)主含斑蟊素,对小鼠Sl∞,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抑制率达35%一46%,38%~ 66%,它能抑制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其生长、分化。螗酥对Hela细胞、白血病、人肝癌、 卵巢癌等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华蟾素注射液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抑制率达30,4%~63.7%。尤其对小 鼠肝癌抑制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