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延安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浅析延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统筹城乡问题

浅析延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统筹城乡问题
不合 理的状况 。 统 筹 城 乡 就 业 是 对 传 统 二 元 就 业 制 度 的 变 革 , 新 时 期 是
移 问题 , 找到一 个基 本 的 出发点 , 应 只有 找 准 了基本 的 出发 点, 理论研 究才具有深 度 和指 导性 , 所提 出 的对 策才 具 有针 对性 和系统性 。就我市 的 实际 来看 , 认为 , 筹城 乡 就业 我 统
动 力 转 移 问题 的 对 策 研 究 偏 多 , 少 理 论 方 面 的 研 究 和 创 缺 新 ; 是 很 少 研 究 解 决 此 类 问 题 的 基 本 出 发 点 , 量 的 对 策 二 大 性 研 究 显 得 庞 杂 零 乱 , 乏 系 统 性 。解 决 当 前 农 村 劳 动 力 转 缺
的 重 大 问题 。 这 是 党 和 政 府 根 据 新 时 期 中 国社 会 经 济 发 展 ” 的客观要求 而作 出的 重大 战 略 决 策 , 跳 出 了 就农 业 论农 它 业、 就农 村 论 农 村 、 农 民 论 农 民 的 传 统 思维 方 式 , 一 种 社 就 是
会经济 发展的新理 念 。
在联 系的基础上 , 对其进 行合理规 划 、 学管理 , 科 以实现 良性 互动 和整体继康 发展 。统筹 城 乡就业 主要有 三个 方 面 的 内 容。第 一 , 统筹 城 乡就业 是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总 体规 划的


个 具 体 内 容 , 从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发 展 的 全 局 高 度 一 体 化 要
农 村 经 济
浅析 延 安市农 村 劳动 力转 移 与统 筹城 乡 问题
谢 志 优 王 斌 (.延 安 市 农 村 能 源 建 设 办 公 室 , 西 延 安 7 6 0 ; 1 陕 1 00

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对延安农民持续增收的影响及对策

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对延安农民持续增收的影响及对策


世界 金融 和经 济 危机 对 延安 农 民持续 增 收 的 煤 炭等 工业 以及 中小 民 营企 业 的 冲击 到对 延 安 农 民
挑 战
增 收 的冲击是 需要 一 个过 程 的。 由此可 见 , 界金 融 世
20 0 8年 , 安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人 35 延 5 1元 , 长 和 经济危 机 对延 安农 民 收入 持续 增 长 的 巨大 实 体 经 济危 机 为 主 。 由此 不 可 避 和 民 营中小 企业 生存 , 但世 界金 融 和经 济危机 对延 安
免地 给 我 国国 民经济包 括 我 国农 村 和农业 经 济 、 民 苹果 、 畜 、 菜 和粮 食等 农 业 的 巨大 影 响是 在 20 农 草 蔬 08
促进农 民工就业和创业。
关键 词 : 金融危机 ; 经济危机 ; 延安 ; 农民收入
中 图分 类 号 :17 F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4-97 (0 0 o— 0 4 — 0 10 - 9 5 2 1 )3 o 9 4 -
收稿 日期 :0O 3 l 2 1—0 一 6
21 00年 6月 第3 2卷第 3期

延安大学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Junl f aa nvr t S c lSi c ) ora n nU iesy( oi ce e oY i a n
J n,0 0 u 2 1
V L 3 No 3 o 2 .
区域 经 济研 究 ・
2 . % 。虽 然从 绝对 量上 看 , 一数 字 只及 全 国农 民 到 2 0 48 这 0 9年才会 浮 出水 面 。
人均 纯收 入 的 7. % 、 陕西 的 l3 , 从 增 速 看 , 46 是 1% 但

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对策

陕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对策
西部 大开 发与建设 西部 强省
状况。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能够从根本上解 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 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
陕西 区域 经济发展差 距 与
区域 协 调 发展 对 策
王恩胡 , 高全 成 , 红 霞 殷
( 财经学院 , 西安 西安 70 1) 110


陕 区 经 发 距 况 西 域 济 展差 概
级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并认真落实各 级政府 、职能部门和企业节能减排的责任
制 责 和问 制。
参考文献 :

[] 1马世俊 . 中国生态 学透视 [] 京科学 H. 北
出版社 . 9 0 19.
[] 2洪大用. 代 中国环境 问题 [ . 学与 当 J教 ]
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 J. 阜阳师范学院学
报( 会科学版)20,2. 社 , 06 ( ) [] 晓宗. 生态文明及 生态文明社会 6徐 试论
的构建 ] . 社会政治研究, 064: 20, ) (
【 任编辑 : 辉】 责 字
1 西 域 济 展 距 演 。 革 放 来,西 济 速 展全 GP l8 的 1 亿 . 区 经 发 差 的 进 改 开 以 陕 经 快 发 .省 D由 9年 8 7 陕 7 . 0 元增 到 0 年 6 l2 长 20 的 8 _亿元, 均cP2l增加 8 6 剔 物价 动因 分别 长了 8 53 人 D由9 元 到l4 2元; 除 变 素, 增 11 和 1 。 地 速 殊,有效 除 地基 差 相对 展 指标 看, 7 2 8 陕 5嘴 1 但各 增 悬 从 剔 各 数 异的 发 率 来 l 8 o 年间 . 倍 9—0 北的 榆林 别 . ̄18 的 安、 咸阳、川依 13 .、8和 .,南的 延安、 分 是14 ., 西 宝鸡、 铜 次为 I、0 0403 8 ̄6 关中 4 14 . 8 陕 汉 中安康、 和 的 南 05 .、002 陕 跨越 展、 居中 展、南 发展 、 商洛 关中 渭 仅为 .、 8 .、 , 北 发 关中 发 陕 滞后 ” 50 0 . “ 4 4 5 的 势明 各 展 度 差异 变了 西区 经 格局, 各 经济 展 距。 三 地 态 显。 地发 速 的 改 陕 域 济 扩大了 地 发 差 从 大 带 视 看 】8 关 人 GP 79 ,N 16 , 1. 陕 及 北 低 全 平 值陕 角 ,7 中 均 D3.元 I 2 .元 1 8 1 南 陕 皆 于 省 均 , 9年 57  ̄ 66  ̄ 8 元, 4 北 低  ̄ 28 ,北 均 D达 17 超 全 平 水 7 ;中 13 ,高 平 水 最 。 ] o g 陕 人 GP 3 8 过 省 均 平 2 关 为 87 略 于 均 To 3 ̄, % 4元 平;南 均 D仅 8 3 不 全省 均 平的 半。北地 后 居上 超 南及 。 、 陕 人 GP 为 5元,及 平 水 一 陕 区 来 反 陕 关中关中陕 9 北、 南 均 D的比 从1 8 141 .变 为 0 年 25 .: 差 显 大。 陕 人 C P 值 9  ̄ .:: 7 化 20 的 .:6 1 距明 扩 7 7 1 0 8 1 35 , 2 西区 济 展 距综 评 为 准 认 西区 经 展 距, 运 指 综 . 域经 发 差 合 价。 全面 确 识陕 域 济发 差 笔者 用多 标 陕 合 度 开 进 分 借 大 17 多 内 者 用的 标 测 方法 展 一步 析。 鉴陆 道(9 等 位国 学 使 指 体系,合 区 经 9) 结 陕西 域 济 发 实际, 域 济发 水平、域 济结 区 经济 展活 区 社会 展等个方 选 展的 从区 经 展 区 经 构、域 发 力、域 发 4 面,取  ̄ jD、均 业总 值、 财 入、 产 GP 重、 产 GP 重、市化 i fGP人 工 产 人均 政收 第二 业占 D比 非农 业占 D比 城 水平、 进出 额占 D 重、均 外 人 道 长度、均 货 量、人拥 电 农村 人 纯 口 G吡 人 利用 资、均 路 人 客 运 百 有 话、 居民 均 收 入、市 人均 支 收入、均社 消 零 总 人 存款 额、人 有 数 6 指 城 居民 可 配 人 会 费品 售 额、均 余 万 拥 病床 等l 标, 个 构 出 域 济 会 展 价 标 系并 用 成 分 法 各 区 经 社 发 状 进 综 建 区 经 社 发 评 指 体 ,运 主 分 析 对 地 的 济 会 展 况 行 合 评 价。 借 s s 件 2 8 陕 l 地 ( )关 始 据 行 析 理,到 西 I 地 ( ) 助 P 软 对 o 年 西 1 市 区有 原 数 进 分 处 得 陕 省 1 市 区 S o 个 个 的 济 展 平 合 价 分 如 l示 经 发 水 综 评 得 ,表 所 。

延安时期为解决物质困乏在解放区开展了

延安时期为解决物质困乏在解放区开展了

延安时期为解决物质困乏在解放区开展了
在解放区,延安时期为了解决物质困乏,采取了多种措施:
1、农业自给自足:大力实施集体经济,鼓励人们积极耕作,提高农业生产,教育农民提高农作物品质,促进贫苦地区的农业生产;
2、强化货物运输:开展各种货物运输活动,建立火车运输网,改造农民河道及港口,开展军民合作解决货物运输问题;
3、以工代粮:在农村实行以工代粮制度,参与改造铁路、建设水利、修建公路等基础设施作业,工资按照天数发放,用劳动换取物质和生活上的需要;
4、加强拆迁合作:加强四地拆迁合作,大量地从南方向北方拆迁贫苦地区,调集大量农业种养殖技术,帮助拆迁人口重新安置。

5、消除剩余物质:加快消除落后工业后的剩余物质,帮助落后地区发展新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生产水平;
6、精细运用资源:以精细的方式运用新的资源,提高物质利用率,减少浪费,节省人力物力,拓宽物质和财政发展渠道。

7、发展排除产业:发展排除产业,利用廉价劳动力和民间技术,参与
在技术含量低的矿业、冶金、造纸等行业中。

8、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积极扩大国际经济贸易的尝试,带动国内经济
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9、法规制定保障:加快把生产、配置等各项生活资源纳入国家规划,
按物质经济论断,通过有序控制生产和分配,保障国家经济稳定增长。

以上就是延安时期为解决物质困乏而采取的多种措施,这些措施为中
国带来了巨大经济发展,解决了物质困乏,改善了民生状况,把中国
经济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

浅析延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

浅析延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
利用。
“ 一五 ” 转水 源工 程 , 是开 工新 建子 长红 石 峁 、 家 湾 、 十 结 二 吴 安 塞县 谢 屯 、 坪 、 楼 洛川 银 川 河 、 长 康 家 沟 、 龙公 寨 沟 及 延 黄 宝 塔九 龙 泉 、 马河等 9座 水 库 。三 是力 争 完成 洛河 永 宁 山 张 水 利枢 纽工 程 和延 河 干流 龙 安 水 库 的 前 期工 作 。1 4座 水 库
2 1 年 7月 01
第3 3卷
第 4期
J 1 2 1 u.,0 1 Vo. 3 N0. 13 4
浅 析 延 安 市 水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与 保 护 对 策
李 永 海
( 陕西 省延 安市 水 资源 管理 局 , 西 延 安 7 6 0 陕 0 0) 1
[ 摘 要 ] 在分析延安 市水资 源开发利用现状 的基础上 , 对水资源开发利 用中出现的问题作 了初 步探 讨, 在此基础上 , 结 合延安市现 阶段发展水平 、 经济承受能力的可行性 , 出切 实可行 的水 资源可持 续开发利 用保 护的基本对 策, 提 达到延安 市水 资源合理开发 , 高效利用 , 高水资源承载 能力 , 提 以水资源的可持 续利 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农业灌溉全面节水 。三是加 大宣传引导 力度 , 分利用 广播 、 充 电 视、 报刊 、 互联 网等各种媒介 , 深入宣传建 设节水型社会 的重大意
由于石 油 、 炭 等 矿 产 资 源 大 规 模 的 开 发 建 设 , 市 化 煤 城
义, 不断提高公众的水 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 普及节水 知识 , 提高全民素质 , 孕育节水文化 , 倡导文 明的生产 和消费方式 , 逐步
业 、 业 、 活 、 态 用 水 结 构 为 2 . 5 . : 1 6: . 。 农 生 生 6 3:0 5 2 . 1 6

国际金融危机对延安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对延安的影响及对策

与挑 战 , 延安应 当采取尽快成立应对金 融危 机工作领导机 构、 一步加 大 实施 项 目带动 战略 的工作 力度 、 实做好 招 商引资 进 切 和产 业承接 工作 、 加快人 才 引进和利用 步伐 、 实施 富民为先 战略 、 更加关注 民生、 更加 注重科 学发展和政 府带 头过 紧 日子等 对
20 0 8年 以来 , 由美 国 次 贷 危 机 引 发 的 金 融 危 机 小企业 发展 慢 , 以及 外 出务工 的农 民工 少 等 原 因 , 国 给我 国经 济发 展造 成 了严 重 冲击 , 安 也 没 有 幸 免 。 际金融 危机 虽然对 延 安 经 济 发 展 造成 了 明显 的不 利 延 国际金融 危机究 竟 给延 安 造 成 了 什 么 影 响 ?应 当如 影响 , 与东 中部 地 区 以及 西部 各大 城市及 非 公有 制 但 何应 对 ? 经济发 展较 快 、 劳务输 出较 多 的西部 大部 分 中等城 市


国 际金 融 危机对 延 安的不 利 影响
相 比 , 场金 融危 机 给延安 带来 的不 利影 响总 的来说 这
这场 金 融 危机 尽 管 给全 国各 个 地 区 、 个行 业 、 并 不 大 。 以 数 字 为 例 ,0 8年 全 市 生 产 总 值 增 速 各 20
6 1 达到全 省平 均水 平 , 过全 国水 平 。此外 , 超 无 各类人 群 均造 成 了一定 的影 响 , 影 响 的程 度却 有所 1. % , 但 不 同。从 地 区看 , 部地 区受 到 的冲击 明显 大 于 中西 论 城乡居 民的收入 增速 , 是消 费品零 售 总额 的增速 东 还
国 际金 融危 机对 延 安 的影 响及 对 策
徐 长 玉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徐礼志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05期摘要:延安蕴涵着独特而巨大的旅游潜能,她不仅是中国革命的“红色圣都”,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胜地。

但当前延安红色旅游却存在着旅游资源开发不足、相关产业关联度低、行业运作不规范等一系列严重制约自身发展的重大问题。

为此,针对延安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应通过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扩展旅游相关产业链、规范行业运作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延安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延安旅游;红色旅游;旅游资源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086-02一、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延安,是举世瞩目的中国革命圣地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境内旅游资源富集,有唐代宝塔、宋代石刻等12处历史古迹。

延安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最多、内涵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有王家坪革命纪念馆、王家坪八路军总部旧址、枣园旧址、杨家岭旧址、凤凰山旧址、洛川会议旧址、瓦窑堡会议旧址、直罗战役旧址、南泥湾革命旧址、瓦子街战役旧址,等等。

2012年,延安市旅游经济实现了双突破。

全市接待游客2 19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18亿元,分别增长6.8%、7.2%,提前一年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接待2 000万人次的目标。

投资1 300多万元,完成了三山(宝塔山、清凉山、万花山)旅游公厕、上山道路、山体点亮、万花山排污排洪,延安自驾车营地的水、电、气、路、护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宝塔山滑坡治理项目前期工作。

由此可见,延安“红色旅游”教育意义和经济发展作用开始显现。

二、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一)资源开发不足,产品结构单一延安拥有秦直道、黄土风情文化、延川黄河乾坤湾、黄龙泄湖度假村等一批符合旅游市场需求,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

但是,大部分基本上都处于待开发状态。

而且,早期开发的景区大都是以文物古迹为主体和特色的产品。

疫情下延安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

疫情下延安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

基金项目:延安大学研究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专项研究项目 新冠疫情常态化对陕北经济的影响及企业与政府的应对策略(YCX2022033)㊂训的工作,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经营负担㊂职业院校承担的全日制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的职能,是企业人力资源供给的主要渠道,由职业院校提供招聘㊁培训的一体化服务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的用人困境㊂3.3㊀职业院校为区域支柱产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内在机理分析(1)知识时代的到来㊂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新产品㊁新技术㊁新工艺和新流程更新周期不断缩小,研发频率大幅提高,一方面随着新技术等更新周期的缩短带来研发任务与成本的大幅上升,企业经营压力增大,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研发能力不足,企业面临生存压力;另一方面职业院校需要对接产业需求开展技术研发服务,促进技术转化,推动产业发展,并且集聚了优秀的对应专业人才和研发设施㊁设备㊂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职业院校既是各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各产业新技术㊁新工艺㊁新流程和新产品的发源地㊂(2)产业转型升级㊂随着我国产业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劳动密集型等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转型升级,产品的研发与设计成为我国企业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积累,无论是资金㊁管理水平,还是技术㊁专业的积累都达到了一定水平,企业生产的重心已从低端生产转向了研发设计等产业高端环节,条件更好地企业已从低端产业升级到高端产业,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重心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转型,企业对技术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需要整合企业内外智力资源来不断突破关键技术,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办学,围绕产业技术服务集聚了大量的高级专业人才,需要对接产业企业共同研发产业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新技术㊁新工艺㊁新流程和新产品㊂参考文献[1]吕合.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07,(02):50-51.[2]钱益祥.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区域特色产业发展[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02):14-16.[3]张小丽.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开封:河南大学,2011.疫情下延安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 分析及对策研究王维杰(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摘㊀要:新冠疫情以来,延安市旅游业出现了旅游消费萎缩㊁旅游型企业经营困难等多种困境㊂鉴于此,本文在疫情常态化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对延安市旅游业进行系统的SWOT 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战略研究,以实现在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延安市旅游业能够尽快走出危机,迎来持续㊁健康㊁有序的发展㊂关键词:延安市旅游业;疫情常态化;SWOT 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2.23.0141㊀延安地区社会发展研究概况1.1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在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㊂下辖2个市辖区㊁10个县㊁代管1个县级市人口228多万面积3.7万平方千米㊂延安市2013年至2022年地区GDP 如图1所示㊂从近十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趋势来看,延安市在2015至2017年受全国经济下行的影响,出现了GDP 总值走低的迹象,同样在2020年至2021年受疫情影响,延安市生产总值也出现了反复,从增长率来看,2014㊁2015年度分别同比增长6.5%㊁6.2%,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2018㊁2019㊁2020年度分别实现了同比增长7.6%㊁9.1%㊁6.7%,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2021至2022年度为疫情常态化后的第一个发展年,延安市实现了2004.6亿元的社会生产总值,近五年的平均增速达到6%,人均GDP 也高于全国水平㊂2021至2022年度延安市疫情后的迅速复工复产,使得延安市社会生产水平快速恢复至疫情前的增长速度㊂1.2㊀旅游业发展概述延安旅游业的发展大致有三个大的阶段,首先是改革开放以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延安市政府着手发展延安红色旅游㊂其次是从21世纪初起,延安市相关部门积极挖掘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并积极主动引导延安旅游业快速发展㊂延安旅游业从无到有㊁从小到大,到今天已经拥有各级别景区50处,为延安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㊂最后则是2019年底遭遇新冠疫情后,至今日的 疫后重建 阶段,2019年延安市接待国内外旅客达7308万人次,并实现了495亿元的旅游综合创收㊂2020年受疫情影响,来延旅游人数直线下降至1847.69万人次,仅创收108.69亿元㊂2021年疫情得到一定控制,延安市全年实现接待游客3582.3万人次㊂2㊀疫情常态化之下延安市旅游业发展SWOT 分析2.1㊀优势分析(1)旅游资源丰富㊂延安市资源丰富,拥有5808处历史遗迹,18处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㊁14座石窟寺㊁12座㊃43㊃建于唐代的古塔㊁140多处近代革命旧址,以及宝塔山风景名胜区㊁子长钟山石窟;在自然景观方面,延安市壶口镇有号称 千里黄河一壶收 的黄河壶口瀑布,有中国最大的野生牡丹群㊁延安国家森林公园㊁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等㊂随着信息时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外旅游需求已经呈现出求新㊁求异㊁求知的趋势,而陕北地区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和古老迥异的黄土高原民族风情,极大吸引了在疫情常态化下的有限旅游市场,具有很强的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力㊂(2)红色旅游文化底蕴深厚㊂延安共有445处革命纪念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㊂主要代表景点有枣园革命旧址㊁杨家岭革命旧址㊁延安革命纪念馆等㊂是中国最完整㊁规模最大的革命遗址群㊂历史文化旅游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内在的,旅游者进行旅游,本质上也是在购买文化㊁消费文化㊁享受文化㊂而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文化旅游,其本身的文化功能也是内在的㊂红色旅游的核心是感受和享受红色文化㊂在后疫情时代的旅游市场,由于线下旅游的不确定性,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固有功能的优势,从而以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展红色文化旅游㊂(3)区位优势明显㊂延安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北接榆林和鄂尔多斯,南通咸阳㊁铜川和关中诸地,东隔黄河与山西诸市相望,西临甘肃兰州㊁宁夏银川等省会城市,被称为 三秦之钥,五路咽喉 ㊂毗邻多座城市的特点符合在疫情常态化下人们更青睐于中短途的旅游需求㊂(4)全运会的积极影响㊂2021年是疫情爆发以来的第二年,在疫情常态化之下,陕西成功举办十四运,作为分会场之一的延安市承办了国际式摔跤㊁乒乓球㊁山地自行车三项赛事,位于延安新区的延安大学体育中心承担了本次十四运会乒乓球比赛的全部赛事任务,其中竞赛馆可以容纳4056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现场观看比赛㊂延安市全运会在疫情之下仍然通过科学的防控手段,顺利按时举办至闭幕,其中的经验为今后延安和全国范围旅游业如何更好地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发展旅游带来了巨大的机遇㊂2.2㊀劣势分析(1)基础旅游服务设施不匹配疫情常态化㊂近年来,尽管延安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在面对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仍有很多亟须改进的地方㊂由于疫情的突然出现,使得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未能满足疫情常态化下发展旅游业的要求,面向景点处的核酸检测点覆盖较少㊁多处景点未设置临时隔离点等一系列防疫应急措施均不能满足疫情常态化的要求㊂包括景区内部,也缺少相应的标识提示人们戴好口罩㊁做好个人防护㊂从车站到景点的旅游专用巴士也较为少见,仍以出租车或公共交通为主㊂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足以支持延安市旅游业在当下环境中的发展㊂(2)缺乏复合型高素质旅游人才㊂随着疫情的常态化,旅游行业展现了对复合型高素质旅游从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尤其是旅游管理㊁公共管理和公共医疗卫生人才的短缺㊂面对疫情的常态化,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在确保旅游活动的安全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㊂目前,延安市从事旅游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大多只有专科学历,少数具有本科学历,相对而言缺乏必要的技能辅导㊂在景区日常的管理工作㊁旅游项目的研发上缺乏对疫情常态化缺乏理解,无法与疫情下的旅游市场结合接轨;在景点日常的营运中,也缺少专门负责疫情防控的人员来对景区进行管理引导,缺乏对市场的正确定位和理解㊂2.3㊀机遇分析(1)互联网人文旅游㊂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标志的新发展模式使得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㊂而疫情常态化之下倒逼旅游业也应做出相应的信息化革命,5G网络㊁VR(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技术为延安特有红色人文旅游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动力㊂高效的信息收集处理方式,便捷的交互网络,使延安红色人文旅游在疫情常态化之下有条件做出突破式革新,被纳入全国化㊁甚至全球化布局成为可能㊂网络技术的普及更为疫情常态化之下的延安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㊂(2)后疫情时代的市场机遇㊂疫情之下,本就随着居民消费结构转型而产生的迅速增长的旅游需求市场潜力会更大㊂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居民收入普遍上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也以解决温饱为主转向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在此大背景之下,经过2020年疫情的影响,居民在旅游业的消费热情被压抑,因此出游率将在疫情常态化之下逐步㊁稳步提升㊂延安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红色革命圣地,是全国规模最大㊁最美红色革命的发源地,其 两圣 (革命圣地㊁民族圣地)和 两黄河 (黄河壶口瀑布㊁黄土风情文化)的地理和文化渊源使延安在后疫情时代的旅游市场中占据消费者的首选位置㊂(3)国家对旅游业的大力支持㊂2021年底,国家专门出台了 十四五 旅游业发展规划㊂规划指出,未来我国的旅游市场的主要特征为 大众旅游 ㊂同时指出,我国旅游业发展目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各地政府要加大旅游行业的改革开放力度,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服务好国内市场,释放我国内部需求压力,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贡献更大力量㊂ 十四五 对旅游业的规划要求,使得各地政府务必落实对旅游业的大力支持与发展,延安市政府应抓住 十四五 中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要点,落实旅游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的目标㊂2.4㊀威胁分析(1)国内竞争激烈㊂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 十四五 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释放了积极的信号,规划指出 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注重防范和化解风险,守住疫情防控底线 ㊂标志着我国旅游业在疫情常态化下的逐渐复苏㊂这意味着市场积攒的压力会加剧国内竞争,延安旅游业面临巨大的挑战㊂作为中国旅游业的一部分,延安的红色旅游主要面临来自于全国其他同类型旅游地的挑战㊂据统计,我国有上百个知名红色旅游景点,覆盖了22个省㊁5个自治区㊁4个直辖市,想要在众多红色旅游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利市场地位,延安市旅游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㊂(2)疫情对人员流动的影响㊂截至2021年底,全国各地共计存有高风险地区2处,中风险地区65处,以及2022年上海疫情的爆发,可见疫情防控工作仍然是各省市的重中之重,而实地旅游作为各地旅游的基本表现形式,在疫情常态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必然会受到较大影响,各省市人民在实现跨省旅游的时候,受旅游目的地省市的防疫政策规定,需要进行多次核酸㊁抗原检测,特殊情况下甚至需要进行隔离,因此疫情的常态化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国的人员流动,限制了各省市旅游市场的全面发展㊂㊃53㊃2.5㊀swot综合战略分析2.5.1㊀S+O=SO:优势+机会=机会点(1)延安市旅游资源丰富,其中红色旅游文化更是底蕴深厚,在互联网时代,5G网络以及VR(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技术为延安的红色人文旅游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动力,使得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迈出革命性的一步,为抢占线上旅游市场提供先机㊂(2)2021在疫情常态化之下,延安市面向全国顺利举办全运会,这给延安市的疫情防控积攒了宝贵的经验㊂在面对后疫情时代旅游发展的要求,随着居民收入普遍上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转型,居民的旅游消费结构也更加追求质量与安全,延安市拥有宝贵的防控疫情经验,势必将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安全旅游城市,受到旅游市场青睐㊂2.5.2㊀W+O=WO:机会+劣势=抑制(1)延安市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近年来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在面对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仍有很多亟须改进的地方,延安市可以按照 十四五 中关于旅游规划的文件所指出的 大众旅游 的旅游市场特点,来针对性地重点发展旅游基础建设㊂(2)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延安市旅游业也应做出相应的信息化革命,针对延安市旅游业缺乏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劣势,延安市在更新从业人员的时候,更应注重倾向于互联网型的复合型人才㊂2.5.3㊀S+T=ST:优势+威胁=脆弱(1)延安市无论自然旅游资源或者人文旅游资源都相对丰富,但面临疫情常态化之下人员流动性差的现实情况,延安市更应该着重于景区的旅游安全建设㊁旅游质量建设㊁旅游服务建设㊁特色旅游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在保证省内旅游市场的前提下,尽可能去争取有限的国内旅游市场㊁国际旅游市场㊂(2)疫情常态化之下,有限的国内旅游市场将会受到各省市的激烈竞争,而延安市在2021年顺利举办全运会,积攒了防控疫情㊁发展旅游的宝贵经验,延安市旅游业应在此基础上,虚心总结㊁吸取建议㊁改正不足,确保延安市能在竞争激烈的国内旅游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㊂2.5.4㊀W+T=WT:劣势+威胁=问题(1)国内旅游市场的激烈,放大了延安市旅游业基础设施不足的劣势,延安市相关部门应该尽快组织旅游企业,对各景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达到国内领先标准㊂(2)疫情常态化对人员流动影响较大,这也就意味着延安市旅游型企业在面向社会面招聘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时,受限于省内人才市场㊂延安市应该加大对应聘人才的福利待遇,积极争取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高素质人员㊂3㊀疫情常态化下延安市旅游业发展应对策略3.1㊀政府层面的应对策略(1)政府经济支持㊂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社会将处于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之下,为夯实旅游基础推动旅游业快速恢复,政府应在可行的情况下,在税收㊁信贷以及社会保险㊁租金㊁工人工资等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在整个疫情期间因不可抗因素停工停产的企业或者个人以及一线的防疫工作者提供经济补贴㊂在货币政策㊁税收政策㊁降低成本等各个方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㊂同时,增大对旅游业的支持补贴力度,相关部门应该提供一定的复工补贴给予受影响特别严重的旅游型企业㊂(2)建立预警机制㊂2020-2022年疫情的反复暴发使整个国家时刻都处于高度防控的状态㊂目前,延安市各层面对重大疫情危机预警和处理机制的建设,无论是在面对排查本省内的流通人员,还是面向全国的疫情防控建设,都存在一些不足㊂因此,延安市政府部门应加强第一预警机制和干预机制,并引导本市旅游型企业自我加强应对重大疫情危机的预警机制㊂逐步引导旅游业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改变㊂(3)调整假期安排㊂疫情常态化时期,社会休假安排不固定,逐渐复苏的旅游市场一方面面临 错峰出行 的社会共识,一方面面临 想出行却没有固定假期 的问题㊂对于直接在政府上班的工作人员,政府应按实际情况实施错峰排假的政策,错开与社会面工作人员相同的休假时间㊂除此之外,本着 错峰休假 的原则,避免旅游市场把积攒的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引发过度流量增加防控负担,可针对一线医务人员㊁抗疫一线工作者㊁志愿者等特殊群体分别设置不同的假期安排㊂3.2㊀企业层面的应对策略(1)凝练特色稳定市场㊂国家文旅部早在2020年初就出台了‘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文件指出各地区以坚持分区分级为原则,为延安市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应急机制提供了方法指导㊂随着疫情趋于常态化,延安市旅游业逐步展开相应的市场振兴措施㊂对此,各景区首要任务是稳固省内主要旅游市场,针对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强化以红色旅游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以自力更生㊁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为核心,以延安革命纪念馆㊁清凉山革命旧址㊁王家坪革命旧址㊁枣园革命旧址等红色旅游基地为基础,强化红色文化资源集聚效应,打响延安红色旅游的文化品牌㊂(2)创新本地旅游业态㊂我国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已经为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大平台㊂例如,中国各地多个景点和博物馆目前已陆续开发了云旅游产品,完成了从传统的 线下游 到新型的 云旅游 和 云参观 ㊂这对延安市红色旅游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延安文化旅游产品丰富,对于文化旅游的体验感和浸入感营造等方面也颇有经验,对此,各景区应将精炼文化旅游质量作为当务之急,不断提高云游产品的真实感,通过将VR技术应用到线上旅游的全景导览系统,游客将通过设备传感以及专业讲解,足不出户地感受延安红色革命精神,通过线上 云旅游 使得游客充分感受到红色旅游的魅力,从而刺激游客的线下旅游欲望,达成二次来延旅游的目的㊂(3)加强旅游队伍建设㊂各景区应针对工作人员定期开展防疫防控的技能讲座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㊂同时,员工也应该注重自身的健康,掌握一定的疫情防控常识和技能㊂同时,旅游企业也要在聘用员工方面优先选择高素质水平的应聘人员,加强导游队伍的素质建设,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水平,为旅游市场后疫情时代的反弹做好充分准备㊂参考文献[1]邓吉祥.新冠疫情影响下湖南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05):68-71.[2]李煌琪,彭旦,邓炎芳,等.新冠肺炎疫情对张家界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西部学刊,2021,(17):130-133.[3]吴世辉.长沙市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S2):108-110.㊃63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延安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延安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延安概述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共辖1区12县,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7万,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延安东临黄河,与山西相临,西面与甘肃接壤。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如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家坪(现王家坪革命纪念馆)、以及宝塔山、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等地。

轩辕黄帝陵是全国第一号古墓葬,是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之地。

延安土地广阔,人均土地面积27亩,土层深厚,光照充足,苹果、红枣、小杂粮等农产品品质优良,是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

延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14 亿吨,煤炭115亿吨,天然气2000多亿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多万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接续地。

延安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有历史遗迹5808处,革命纪念地445处,珍藏文物近7万件,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可供游览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年接待中外游客70万人次。

近年来,大力开发旅游业,恢复了摘星楼、烽火台、摩崖石刻等50多处景点黄河壶口瀑布、乾坤湾等驰名中外,陕北民歌、安塞腰鼓、剪纸等
民间艺术久负盛名,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二、延安经济现状
截止2010年延安“十一五”规划完成后,延安市共完成生产总值885.4亿元,增长13.6%;地方财政收入105.2亿元,增长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4.5亿元,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80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5173元,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6亿元,增长18.4%。

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均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多。

7个县区先后跻身西部百强,6个县跨入陕西十强。

主导产业迅速壮大,规模效益不断提升。

原油产量由1059万吨增加到1602万吨,加工量突破1000万吨。

煤炭产量由1069万吨增加到2560万吨。

石油炼化、煤焦化、天然气液化等一批能源加工转化项目正在建设。

苹果面积由191万亩增加到300万亩,产量达到221.5万吨。

红枣、核桃、花椒等干果面积达到96万亩。

设施蔬菜发展到16.4万亩,其中日光温室9.6万亩。

猪、牛、羊、禽等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

旅游人数由509万增加到1451万人次,综合收入由20.3亿元增加到76.5亿元。

黄帝陵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景区,"洛川苹果"、"延长(石油)"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

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实现新突破。

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5亿元,是"十五"的4倍。

青兰高速延安段、包西铁路复线、火车新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南沟门水利枢纽、机场迁建、延志吴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加快。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22公里,实现了县县通二级路、乡镇通油路、行政村通公路。

县城全部用上天然气,11个县城
垃圾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全面完成了减排任务。

实现了农村人畜安全饮水、户户通电、广播电视和电话村村通。

完成造林35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6%。

三、延安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
全市"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率先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能源化工强市、绿色产业富民、红色旅游兴业"三大战略",全力打造"六大基地",努力建设富裕、生态、和谐新延安,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基本目标是:实现"一个突破、两个提升、三个翻番、一个跨越",即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突破,社会民生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新提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建设富裕、生态、和谐新延安实现新跨越。

"十二五"末生产总值力争突破2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3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地区水平。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10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力争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万元、力争1.5万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四、延安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煤、石油资源的开采,延安经济也随之快速发展,但是,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总有一天会枯竭,为了使延安能够更好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摆脱资源枯竭对产业衰退的影响,选择后续产业是延安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延安市产业发展现状08、09、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分别为7.3:80.7:12;7.7∶70.5∶21.8;8.0∶71.8∶20.2。

单从数据看第二产业远高于一、三产业,第三产业略高于第一产业。

这样的产业结构看似像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中期,其实与其有很大不同。

西方国家产业结构按照由低级向高级的规律变化,主导产业由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三产业变化。

延安市二、三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是以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为支持,产业间相互封闭,互相割据。

(二)工业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2009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图:
2010年按工业内行业产值分见下表:
表1:2010延安市工业内行业产值表
产值(亿元)同比增长(%)煤炭工业126.24 32.9
石油工业1021.63 28.0
电力工业27.74 15.9
烟草业24.27 8.8
其他工业25.28 5.6
由以上图表可知能源工业占工业产值的绝大部分,而其他工业产值较小。

2010年重工业完成产值1195.1亿元,增长27.7%;轻工业完成产值30.06亿元,增长7.5%,轻重比例也存在失衡问题。

(三)金融投资环境不完善,信用体系不完备。

延安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能源工业,因此对于大型能源企业有所偏向,对于其他工业企业或中小型企业则不是很重视。

一项涉及延安12县1区近5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还是依靠自有资金,企业投资人若自有资金不足,在不能获得银行信贷的情况下就要诉诸于民间信贷或亲友借款。

延安各地的民间资本市场相当活跃,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有民间借贷的经历,民间借贷的成本非常高,其贷款利率在 1.5 分,即年利率18%,若通过中间人介绍,则月利率通常在2分左右,即年利率高达24%。

上述企业中有43家企业的融资来源中没有政府投资,至少说明民间借贷在当地企业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性,而政府与正式金融机构在这方面的作用甚少。

五、延安经济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

1、建立政府、银行、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平台,积极疏通银企信息交流渠道,政府参与推动专题洽谈会、推荐会等良性互动活动的举行。

2、对在金融环境建设中做出贡献的地区、部门和企业等进行奖励,并对破坏金融生态环境单位或个人追究责任,并对情节严重者严肃处理。

3、完善金融机构自身信贷体系,简化信贷流程。

根据不同贷款主体的需求,开展不同业务品种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4、完善市场体系,构建公平的中介市场环境。

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执行中介服务从业标准,加强资格审查,对中介服务市场整顿规范,坚决打击虚假中介行为,积极引进具有高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加大农业主导产业投入,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红枣、核桃、花椒等区域性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

突出"民族圣地·红色延安"主题,深入挖掘革命历史、黄土风情文化内涵,加强革命纪念地保护、旅游景区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精品景区和旅游线路,提升红色旅游,拓展黄河黄土风情文化旅游,开发绿色生态旅游。

(三)大力扶持非能源工业发展。

继续支持卷烟、机械加工、汽车装配、制药等工业。

在改善金融环境的同时大力引进外地资本或扶持本地资本,建立工业园,做大做强对特色农副产品的加工产业。

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点在土地收储、资金筹措、项目引进上寻求突破,积极推动新增工业项目向集中区聚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