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园林植物配植形式的科学性_艺术性和文化性

合集下载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园林植物配置浅谈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园林植物配置浅谈
谨慎 对待
吊桥公 园历来 有许 多 名人 到访 , 如李 辈 、 老舍 等 , 留下许 多题词 和 诗文 ,这 是 吊桥 公 园 的文化 性所 在 。
这 些 文化 性 的东 西 和 周 围 园林 植 物 怎样 做 到 协 调一
二、 园林 植 物配 置 应遵 循 美 学原 理 。 重视 园林 的
适 宜 的融合 和 创造 。不 仅要 讲 求 园林 植 物 的 现 时景
观 ,更 要重 视 园林 植 物 的季 相 变 化及 生 长 的 景 观效 果, 从 而达 到 步移景 异 , 时移 景异 , 创造 “ 胜 于 自然 ” 的 优美 景观 。具 体到 园林植 物 景观 配置 , 笔者 认为 应 注
在 吊桥公 园多年 工 作实 践 , 我认 为 园林植 物 配置 应考
虑 以下几 个方 面 的问题 :

பைடு நூலகம்
季银 装素 裹 , 景 观各 异 , 近似 自然 风光 , 使游 人感 到 大
自然 的 生及其 变化 , 有 一种 身临其 境 的感觉 。按季 节 变化 可选 择 的树 种有早 春 开花 的迎 春 、 榆 叶梅 、 连翘 、 丁香 等 ; 晚春 开 花 的蔷 薇 、 玫瑰 等 ; 初 夏 开花 的木 槿 和 各 种草 花等 ; 秋 天观 叶 的红枫 、 三角 枫 和观果 的海 棠 、 山里红 等 ; 冬季 翠绿 的油 松 、 桧 柏等 。 总 的配 置效 果应
季苍 翠不 萧条 ” 的设 计原 则 。
4 . 注意 园林 植物 配置 与 园林 的文化 性相 融合
不能盲 目引进推 广外 来 园林植 物种 。 即使引 进 , 也要
考虑 到适 地适树 原 则和种 群 的入侵 性 , 防止外 来 种群 入侵 破 坏 了 乡土植 物 群 落 。近 年 来 流行 的广 场 色块 风、 彩叶 植物 风等 , 在一 定程 度上 违背 了 自然 规 律 , 应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及重要意义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及重要意义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及重要意义发表时间:2019-03-21T14:09:46.0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作者:李少杰[导读] 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不但需要体现出科学性,同时应当具备艺术性。

摘要:植物属于在园林景观组成结构中唯一一种具有生命的重要实际元素,利用植物个体或者群体美实现各种景观的创造目的,成为园林景观美化工作的主要内容。

园林绿化实际观赏效果与艺术水平标准的高低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园林植物的选取与配置所决定的。

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不但需要体现出科学性,同时应当具备艺术性。

只有以科学合理的形式进行植物的具体配置,关注植物相应的生物学特点、生态特点与生长习性等各个方面,才可以更好地创造出最佳形式的园林景观效果[1]。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分析1 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生态意义1.1植物的配置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园林绿地的植物多样性配置有利于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局部小生态环境。

多样性的植物群落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欣赏需求,同时,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将多种多样的植物栽培在一起,可以很好地改善种植绿地的土壤条件,也可以使园林植物在合理搭配之后减少病虫害的产生,具有抑制病虫害对绿化成果威胁的显著作用。

1.2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景观意义园林绿化工作人员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该重视植物配置多样性的景观意义。

植物多样化是园林景观多元化的基础,不同种类的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质地、季相各不相同。

有些种类的植物生命力比较顽强,比如万年青,可以把它和月季、玫瑰等色彩比较明艳的景观植物搭配起来,符合的植物群落在不同的视角和搭配方式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园艺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颜色的植被丛,修剪出“爱国宣传”或者“倡导保护环境”类型的艺术字,不同颜色的艺术字搭配起来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

1.3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社会意义绿化工作人员在植物配置多样性上还要考虑到植被绿化的社会意义。

公园植物选择配置原则

公园植物选择配置原则

公园植物选择配置原则
公园植物选择配置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生态性原则:在选择植物时,应充分考虑其生态适应性,确保所选植物能在公园的生态环境中健康生长。

同时,应尽量选择本地植物,以降低养护成本。

美观性原则:植物的配置应与公园的整体景观相协调,提升公园的美观度。

在配置时,应注重植物的色彩、形态、季相变化等因素,以创造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实用性原则:在满足景观需求的同时,也应考虑到植物的实用性。

例如,选择具有良好滞尘、隔音、降温等功能的植物,以提高公园的使用舒适度。

序列性原则:在配置植物时,应注重空间序列的营造。

通过合理地运用对景、借景、障景等手法,使植物景观呈现出良好的空间层次感和立体感。

安全性原则:在选择植物时,应考虑到其生长速度、是否易倒伏、是否有刺等因素,以确保公园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文化性原则: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应与公园的文化主题相契合,通过植物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传达出文化内涵,提升公园的文化价值。

经济性原则:在选择植物时,应考虑到其养护成本。

尽量选择耐粗放管理、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植物品种,以降低养护难度和成本。

可持续性原则:在配置植物时,应考虑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保证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公园植物选择配置的原则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美
观、实用、安全、文化、经济和可持续性等多个因素。

论园林植物配植形式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

论园林植物配植形式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
收 稿 日期 :0 7 1— 2 2 0 — 0 1 作者简介: 于冰 沁 ( 9 3 , 。 京 林 业 大 学 硕 士研 究生 , 事 城 市 规 划与 设 计 研 究 。 1 8 一)女 北 从 通 讯 作 者 : 向荣 ( 9 3 , , 京 林 业 大 学 教授 。 士 , 事 景 观 规 划设 计 研 究 。 王 1 6 一)男 北 博 从
论 园林 植 物 配植 形 式 的科 学性 、 艺术 性 和 文化性
于冰 沁 , 向 荣 王
(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 ,北京 10 8 0 0 3)
摘要 : 植物配植是运用乔木 、 、 灌木 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 , 通过艺术手法 , 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 、 、 线条 色彩等 自然美来营造优美动人的 植物景观, 供人们观赏并体味其文化意境 。通过对园林植物的配植形式及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的分析, 了园林植物配植的科学 阐述 性、 生 艺术l和文化性, 提出只有在了解植物的生理 、 生态及文化含义的基础上 , 才能充分地利用园林植物营造适宜的园林景观。
乱无 章 , 支离 破碎 , 失去 美感 。过于 繁杂 的颜色会 引发无所 适从 的感受 , 而缺 少变 化又 会显得 单调 呆板 。 因此 ,
植物景观的营造力求在植物形态 、 色彩 、 线条 、 质地 、 比例等造景元素上体现“ 同中求变 , 变中求统” 的原则。 园林植物的配植要求植物元素相互联系 , 互为补充 , 使植物景观具有柔和 、 舒适和愉悦的美感 。 植物配植的
维普资讯
沈 阳农业 大学 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20 — 6 1( :5— 5 ,0 80 ,03 32 34 )
Jun lo h n a g A r utrlU i r t(0ilS i c sE io )2 0 - 6 l ()3 2 3 4 ora fS ey n g cl a n es y Sca ce e dt n ,0 8 0 ,o3:5 - 5 i u v i n i

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

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中文名园林植物配置外文名LandscapePlantingArrangement类型材料作用园林工程建设中的材料配置分类植物间配置;园林其他要素间配置园林植物配置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园林植物、建筑、水的搭配: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

它们的干、叶、花、果的姿态、大小、形状、质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它们(主要指树木)在幼年、壮年、老年以及一年四季的景观也颇有差异。

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

选择园林植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以保证园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植物风格。

同时也不能忽视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自然界的山岭岗阜上和河湖溪涧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组成和自然景观,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艺术创作源泉。

中国古典园林和较大的公园、风景区中,植物配置通常采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主体建筑物附近和主干道路旁侧也采用规则式。

园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等几种。

1、孤植: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

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

周围配置其他树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

园林景观工程植物配置设计探讨

园林景观工程植物配置设计探讨

园林景观工程植物配置设计探讨摘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植物功能的发挥。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更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促使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本文探讨了园林景观工程植物配置设计。

关键词:园林;景观工程;植物配置;原则;策略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城市的绿化程度既体现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优劣,也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

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经过艺术的手法,结合其他园林要素构建和谐统一的城市环境。

园林植物配置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的质量。

植物配置要建立在能够充分发挥植物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并根据美学要求,讲究艺术性,对植物进行科学的融合与创造,以期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的美学效果。

一、园林景观工程植物配置原则1、植物配置应突出地域特色因为每个城市的规模、经济状况不同,在自然条件、资源,和历史、地域文化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城市绿化应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状况,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去设计。

只有结合历史文脉,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地方风格才能使园林品位真正提高。

园林植物的生长因为城市空气污染、土壤缺乏理化性而受到影响,因此植物的选择应将重点放在具有较强适应性的乡土树种上,这样不仅可以将生态效益较快的展现出来,还可以将地方特色体现出来。

生态学和美学是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必不可少的部分。

作为交叉性的学科,园林与很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关。

所以,园林的发展要结合农业、林业、水产养殖业等。

生态园各生态群体的建设应建立在艺术配置的基础上,并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园林艺术,而不是单纯的堆积绿色植物,简单地强调返璞归真。

所以,我们还要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园林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地,极大地改善、丰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和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也更加迫切。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总观一些单位的绿化状况,有一个通病,即只知种树,不懂配置,将园林绿化与植树造林完全等同起来,使得植物带给园林的魅力大打折扣,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因而绿化植物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

今天我就和大家共同关注园林植物的配置。

一、植物的概念及分类(一)大家知道,根据植物形态构造的完善程度,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差异,可将植物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

低等植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一群古老植物,大部分生活存水中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

低等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和地衣。

高等植物是由某些低等植物经过长期的演变进化而来,由于长期对陆地生活的适应,在体形结构上以及生理特性上,都较低等植物复杂。

属于高等植物的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三大类。

种子植物又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裸子植物都是木本,而且多为乔木,多数为常绿树种。

我国有苏铁、银杏、松、柏、麻黄等。

其中银杏、水杉、水松是我国特有的裸子植物。

科学家把它们当作活化石看待,世界各国都在引种栽培。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发展到最高等的类型,被子植物发展成为地球上种类最多,适应类型最多的一群植物,约有20万种以上,占植物界总数的一半以上,成为地球上最占优势的植物类群。

(二)那么什么是园林植物呢?1、概念:园林中作为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木本和草本植物。

2、分类:(1)园林树木:凡适合各种风景名胜区,体疗养胜地和城市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

我们按照树木的生长类型将园林树木分为以下三类。

乔木类树木体型高大(通常高于6米),是有明显的主干,如国槐、杨树、柳树等。

灌木类树木体型较矮小,主干低矮或者茎干自地面呈多数生出而无明显主干,如黄栌、米兰、紫薇等。

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

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

园林中的山可以分: 园林中的山可以分: 土山: 1、土山: 土多石少的山: 2、土多石少的山:如苏州留园西部的假 山,种植一片枫林,春夏浓荫敝日,深秋 枫叶红如丹霞。 石多土少的山: 3、石多土少的山:仅山顶覆以薄土。如苏 州的狮子林。 石山: 4、石山:全部用石堆砌的假山。体量小。 如扬州个园。
3、丰富建筑的艺术构图 、 4、赋予建筑时间和空间上的季相变化 、 植物与建筑配植时,应注意: 5、植物与建筑配植时,应注意: 1)建筑背面: 2)建筑前面: 3)墙面: 4)角隅: 5)室内栽培: 6)屋顶栽培:
(二)园林植物与山体的配植
“泰岱之雄伟,华岳之险峻,黄山天下奇,峨嵋天 下秀,青城天下幽”。 “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山藉树而为衣,树藉 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水之秀丽,山不可乱, 须显树木之光辉” “山有四时之色,春山艳冶,夏山苍翠,秋山明净, 冬山惨淡” 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 霞客)
(7)藤木配植: 藤木配植: • A绿化墙面(地锦、凌霄); • B棚架材料,如灯柱、拱门(紫藤,金银 花); • C绿化枯树(古树枯死,不便移走的,可 以绿化); • D点缀假山(在非观赏面爬攀缘植物); • E灌木栽植(紫藤); • F地被(不提供支架)。
三、植物与建筑、山水、园路的配植
(一)植物与建筑的配植 植物给建筑以遮荫, 1、植物给建筑以遮荫,突出园林主题
(4)处理好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 处理好整体与局部、 (1)选择一两种植物作为主体,抓住公园的 )选择一两种植物作为主体, 主题 • 例1:花港观鱼
(2)考虑树间距,树冠生长,近期与远期关 )考虑树间距,树冠生长, 系 • 苗圃中刚移来的小苗,近期效果差。可适当 用填充树种(同种或不同种),加大栽植密 度,以多取胜,从数量上增加近期景观。 但设计图上应注明,“减法造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10(3):352-354Journalof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2008-06,10(3):352-354论园林植物配植形式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于冰沁,王向荣(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摘要:植物配植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营造优美动人的植物景观,供人们观赏并体味其文化意境。

通过对园林植物的配植形式及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的分析,阐述了园林植物配植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提出只有在了解植物的生理、生态及文化含义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地利用园林植物营造适宜的园林景观。

关键词:园林景观;园林植物;配植形式;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9713(2008)03-0352-03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人们通过感观所产生的美感和联想。

植物配植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配植成美丽动人的植物景观,供人们观赏。

一、园林植物配植形式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植物配植的树种选择需根据设计意图和植物的生态习性等科学的进行,同时也涉及到美学的对比、统一、韵律、线条、轮廓、色彩、意境等艺术性问题。

一组优秀的植物景观,既要使植物本身能够健康稳定的生长,又要在视觉效果上产生美感。

植物配植同园林艺术一样,需要遵循变化统一、对比调和、均衡、韵律等基本原则。

植物景观因植物本身的形态、色彩、线条、质地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变化而呈现多样性。

但同时植物的配植形式也要保持一定的相似性,以引发整体感和统一感,既活泼生动又和谐统一。

植物景观变化过多,则会显得杂乱无章,支离破碎,失去美感。

过于繁杂的颜色会引发无所适从的感受,而缺少变化又会显得单调呆板。

因此,植物景观的营造力求在植物形态、色彩、线条、质地、比例等造景元素上体现“同中求变,变中求统”的原则。

园林植物的配植要求植物元素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使植物景观具有柔和、舒适和愉悦的美感。

植物配植的近似性和一致性产生协调感,反之,差异和变化可以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跳跃鲜艳的视觉效果,突出主题,烘托气氛。

植物景观中有规律的变化会产生韵律感,既包括空间的韵律,也包括时间的韵律。

因此,植物配植的季相变化极为重要,通过合理的配植,可使春花、夏叶、秋实、冬干四季有景可赏。

宋朝诗人欧阳修“深红浅白宜相间,先后仍需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赏,莫叫一日花不开”的诗句描绘的即是春华秋实、变化更替的植物景观[1]。

二、园林植物配植形式的文化性(一)植物色彩与园林植物配植的文化性不同色彩的园林植物对欣赏者产生的心理暗示不同,能够形成不同的感观效果和文化意境。

因此,对于不同的观赏对象和表现主题,选择色彩适宜的园林植物进行配植,能够营造健康、舒适、宜人的景观环境。

例如,红色是热烈、喜庆、奔放的象征,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激发斗志的力量,可展现个性魅力和自我主张,为热情外向的年轻人所偏爱,如串红;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代表深远、清凉、宁静的感受,欣赏蓝色系的植物能舒缓紧张感,提高冷静判断的能力,如桔梗;紫色为性感、浪漫、神秘的象征,对于艺术创作尤其具有激发灵感的作收稿日期:2007-10-12作者简介:于冰沁(1983-),女,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

通讯作者:王向荣(1963-),男,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第3期用,是祥瑞的贵族之色,如紫丁香、耧斗菜、勿忘我等;黄色最为明亮,象征太阳的光芒,能予人开朗、乐观、光明、温暖的感觉,有抚慰和鼓励的作用;绿色是生命的色彩,绿色系的植物是大自然生机勃发的生命力的象征,带有清爽、自然、平和的感觉,不仅可以加强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也可以缓解视觉疲劳,净化空气,如绿意盎然的森林和草坪;白色悠闲淡雅,为纯洁的象征,能使鲜艳明亮的色彩柔和[2]。

(二)植物栽培史与园林植物配植的文化性植物的栽培历史也是促成园林植物所蕴含的文化性逐渐发展升华的重要因素。

中国传统的园林植物栽培历史悠久,加之文人墨客诗词歌赋的赞誉,为植物景观的塑造和意境烘托奠定了人文基础。

玉兰树大花美,早春时节花开,犹如雪涛云海,气象万千。

五代李贤《大明一统志》中记载“南湖建烟雨楼,楼前玉兰花莹洁倩丽,与翠柏相掩映,挺出楼外,亦是奇观。

”说明此时人们就已经注意到玉兰与常绿树种的搭配造景。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玉兰常在厅前院后配植,亦有在亭台前后、漏窗内外或洞门之旁栽植的。

海棠花幽姿淑态,红艳绮霞,别具风姿,早有“国艳”之美誉,唐代贾耽的《花谱》更称之为“花中神仙”。

春夏之交,海棠临风俏立,花姿艳丽,楚楚动人;秋实之际,果实红黄相应,高悬枝间,似红灯点点,乘风荡漾,玲珑可观;冬末春初,大雪初霁,银装素裹,庭院中几株挂满红果的海棠为园林冬景更添了几分妖娆。

石榴初春新叶红嫩,入夏花繁似锦,仲秋硕果高挂,深冬铁干虬枝。

西晋文学家潘岳盛赞石榴为“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也”。

石榴花给人以热情、奔放的感受,果实更是被喻为繁荣、昌盛、和睦、团结的佳兆,多子、多孙、多福、多寿的象征,自古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清初《康熙御制盆榴花》中有诗云:“小树枝头一点红,嫣然六月染荷风,攒青叶里珊瑚朵,疑是移银金碧丛”。

这是对小品盆玩石榴的赞辞。

石榴既可观果又可观花,喜光耐旱,宜植于阶前、庭间、亭旁、墙隅、山坡[3]。

北方皇家园林中多栽植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石榴等传统的观赏植物,喻义“玉堂富贵,多子多孙”,其花开繁盛的植物景观至今在北京故宫御花园、颐和园、恭王府等古典园林中依然可见。

(三)历史典故与园林植物配植的文化性孔子曰:“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荀子》又道:“松柏经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变,可谓得其贞也,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汉代司马迁的《史记・龟策传》记载:“松柏为百木长,而守门闾”。

后人常将松柏作为宁折不弯、不畏强暴、志操坚贞的象征,将其耐寒的特性,比德于君子的坚韧性格。

此外,历史上关于松柏的典故传说也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松,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逾四五千年,早在《汉书》中就有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这说明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将松树作为行道树种来应用了。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登泰山封禅祭拜时,“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树为五大夫”。

汉人应劭在《汉宫仪》中考证说秦始皇所封之树即为松树,且秦始皇对松树尤其尊崇,命首都咸阳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两旁皆种青松,以记里程。

因此,后人便把松树称为“五大夫松”。

松树树干挺拔苍劲,四季常春,苍翠欲滴,不畏风雪严寒,愈老姿态愈奇,微风吹拂,枝叶婆娑,如波涛之声,似千军万马之势,能鼓舞精神,振奋人心。

由于其冠青翠浓郁,有庄严静肃之感,松树常被应用于陵园,以示万古长青,也多见于皇家园林,象征松鹤延年,江山永固,如承德避暑山庄“万壑松风”胜景、松涛别院、松风亭等。

柏,木质坚硬、不畏霜雪、经冬不凋。

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在今湖北广水亲手种植过柏树,可见我国栽植柏树的历史已久。

古人对柏树的尊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民间传说的影响。

相传柏有镇鬼驱邪的功效,据传古时有恶兽,名曰罔象,状若三岁小儿,赤目,长耳,美发,嗜食死人肝脑,独惧老虎与柏树,故古人于墓前立虎与柏,以求驱逐罔象,保护先祖坟墓。

墓前种柏之俗始于周代,周代天子诸侯的棺木均以柏木为材。

另据《少林集录》记载,汉武帝登嵩山时曾亲手植柏树,并命名为“大将军”与“二将军”,今仍存活于嵩阳书院内,足见柏之长寿。

且在古代民间,“柏”与“百”谐音,意为多。

杭州旧俗,元旦常摆柏枝、柿饼和大桔子,取其同音,以求“百事大吉”的祝愿。

柏树品质高洁,无畏强暴。

魏子才《六书馆蕴》记载:“万木皆向阳,而柏独西指,益阴木而有贞德考,故字从白;白者,西方(正色)也。

”意思是树木大多向阳,而柏树独向阴,故不同凡俗。

汉代负责审理案件的御史台院内多植柏树,以示高洁、坚贞,清代主管刑名的按察使也被称作柏台。

于冰沁等:论园林植物配植形式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353・・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0卷AnAnalysisoftheScientific,ArtisticandCulturalQualityofOrnamentalPlantArrangingPatternsYUBing-qin,WANGXiang-rong(CollegeofLaandscape,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Ornamentalplantarrangement,meaninglayingoutnaturalelementssuchasarbor,shrub,lianaandherbwithartisticmethods,istofullyexpressnaturalcharactersofplants,likeshapes,lines,colorsandsoon,inordertoformsceniclandscapeenvironment,sothatpeopleareabletoappreciateplantinglandscapeandenjoytheculturecontained.Thearticleanalyzestheplantarrangingpatternsandprofoundcultureinvolvedinthem,statesthescientificnature,artisticqualityandcultureofplantarrangements,andproposesmakingfulluseofornamentalplantstocreatesuitablelandscapeenvironmentonthebasisofunderstandingthephysiologicalecologicalandculturalcharactersofornamentalplants.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ornamentalplant;arrangingpattern;scienceartculture[责任编辑于洪飞]三、园林植物配植的意境美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诗词字画,甚至民间习俗的流传都为植物赋予了人格化的意义,使植物配植由体现植物形态美上升到营造意境美,使园林景观含义深邃,意境深远,蕴含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