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加工概论(第二部分第6章 加氢精制,加氢处理)
石油化工第6-7章

第一节 石油及其馏分的气液平衡
一、气一液相平衡及相平衡常数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处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的多相体系,其 平衡条件是各相中每一个组分的化学位相等。对于气一液平衡体系: μiv=μiL 由于恒温下逸度fi与化学位μi存在着如下的关系:dμi =RTlnfi 故可导出,fiv=fiL (7-3) (1)当气相和液相都是理想溶液时,按路易士一兰道尔定则, fiv= fiv0yi fiL= fiL0xi 式中fiv0——在体系平衡温度和压力下,纯组分i呈气态时的逸度; fiL0——在体系平衡温度和压力下,纯组分i呈液态时的 逸度,在压力不太高时,等于纯组分i在体系温度及其饱和蒸气压力 下的气态逸度。 因此,在体系达到相平衡时,其气一液关系可写成: fiv0yi= fiL0xi (7—6)
3.K值的内插和外延
会聚压是混合物组成和温度的 函数,因此,在一定的温度下,会 聚压被看成表示混合物特性的一个 因数,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混合 物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据此, 我们可以利用会聚压作为一个参数, 对按理想溶液计算的相平衡常数进 行校正,以求取非理想溶液的相平 衡常数。 要精确求定会聚压的数值是相 当困难的,通常采用经验方法。得 到了会聚压以后,对相平衡常数进 行校正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具体的 方法可参阅有关文献。 会聚压法包含大量比较复杂的 图表,比较麻烦,只适于手工计算 ;此法的精确度也不是很高,这些 是本法的局限性所在。
对于非理想溶液,fiL=γiLfiL0xi,其中γiL为组分i在液相溶液中的活度系数。 在气一液传质过程中,气一液相平衡常数K的应用极为广泛。 Ki=yi/xi pyi=pi0xi Ki=yi/xi=pi0/p
相平衡常数常用一些经验方法来求取相平衡常数。 1.P——T——K列线图法 P-T-K列线图,反映了相平衡常数与压力和温度的关系。此法求得的 相平衡常数值只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而与混合物的组成无关。此法只 适用于气相和液相都是理想溶液的体系。此法的精确度虽然不是很高, 但对一般工程计算是适用、简捷,类似的图表为数不少,可以参阅有关 书刊文献。 2.会聚压法
第六章 催化加氢全

第六章催化加氢第一节概述一.催化加氢目的石油炼制工业发展目标是提高轻质油收率和产品质量,但世界范围内原油重质化和劣质化趋势及对高品质石油产品要求越来越加剧;而一般的石油加工过程产品收率和质量往往是矛盾的,而催化加氢过程却能几乎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
炼油工业催化加氢广义上是指在催化剂、氢气存在下对石油馏分油或重油(包括渣油)进行加工过程,根据加氢过程原料的裂解程度分为加氢裂化和加氢处理两大类。
加氢裂化是指原料通过加氢反应,使其≥10%分子发生裂化变小的加氢过程。
加氢裂化一般是在较高压力下,烃分子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主要进行裂解和加氢反应生成较小分子的转化过程;另外还对非烃类分子进行加氢除去O、N、S、金属及其它杂质元素。
加氢裂化按加工原料的不同,可分为馏分油加氢裂化和渣油加氢裂化。
馏分油加氢裂化原料主要有直馏汽油、直馏柴油、减压馏蜡油、焦化蜡油、裂化循环油及脱沥青油等,其目的是生产高质量的轻质产品,如液化气、汽油、喷气式燃料、柴油、航空煤油等清洁燃料和轻石脑油、重石脑油、尾油等优质化工原料。
渣油加氢裂化以常压重油和减压渣油为原料生产轻质燃料油和化工原料。
加氢精制主要用于对油品的精制及下游加工原料的处理,主要是除掉油品及原料中的O、N、S、金属及杂质,同时还使烯烃、二烯烃、芳烃和稠环芳烃选择加氢饱和,改善油品的使用性能和原料生产性能;另外还对加氢精制原料进行缓和加氢裂化。
如汽油加氢、煤油加氢、润滑油加氢精制,催化重整原料预加氢处理等。
一般对产品进行加氢改质过程称加氢精制,对原料进行加氢改质过程称加氢处理。
二. 催化加氢在炼油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原油明显变重,原油中硫、氮、氧和重金属等杂质逐年上升;成品油市场中轻质燃料需求增加速度远高于重质燃料油,芳烃和乙烯原料的需求增长仅仅依靠原油加工量的增长已不能满足需要;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环保法规日趋严格,对生产过程清洁化及产品清洁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石油加工概论习题答案

石油加工概论习题一. 名词解释馏程:每个馏分的沸点范围简称为馏程或沸程馏分:就是按照组分沸点的差别将原油“切割”成若干“馏分”馏分组成:馏分常冠以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石油产品的名称,馏分并不是石油产品,石油产品要满足油品规格的要求,还需将馏分进行进一步加工才能成为石油产品。
各种石油产品在馏分范围之间有一定的重叠。
初馏点:将100ml试油置于规定仪器中.按规定条件加热蒸馏,流出第一滴冷凝液时的气相温度称为初馏点终馏点:蒸馏最终所达到的最高气相温度称为干点(汽油)或终馏点(煤、柴油)。
体积平均沸点:是馏程的10%、30%、50%、70%和90%五个馏出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临界状态:汽、液相互相转化时,既没有体积变化,也没有热效应产生,汽相和液相具有相同的密度,此时称为临界状态。
临界常数:亦称临界参量。
它是临界温度、临界压强和临界体积的统称。
不同物质的常数值不同。
临界点:一种热力学状态,此时在最高可能温度下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平衡共存。
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物质在真空中的质量比重:物质干燥完全密实的重量和4℃时同体积纯水的重量的比值。
比重指数:ISO标准和我国石油产品的GB标准中表示粘温性能的指标。
特性因数K:在研究各族烃类性质时,人们发现以绝对温度。
R表示的烃类沸点与相对密度d15.615.6成直线关系,不同族烃类的直线斜率不同,定义此斜率为特性因数K。
粘温特性:油品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粘温指数:VI是ISO标准和我国石油产品的GB标准中表示粘温性能的指标。
浊点:油在规定仪器,条件下冷却,开始出现混浊的最高温度结晶点:油在规定仪器,条件下继续冷却,肉眼可见的结晶最高温度。
低温流动性:是显著影响石油产品在冬季、室外、高空等低温条件下使用、输送和储存等方面的使用性能。
凝点:在实验规定条件下,试管倾斜45°,一分钟后液面不移动的最高温度闪点:指可燃性液体(如烃类及石油产品)的蒸气同空气的混合物在有火焰接近时,能发生闪火(一闪即灭)的最低油温。
加氢精制—加氢精制工艺原理(煤制油技术课件)

02
加氢精制主要内容
不饱和烃的加氢饱和反应
RCH=CH2+H2 → RCH2-CH3 RCH=CH-CH=CH-R′+H2 → RCH2-CH2-CH2-CH2-R′
原料油中的烯烃和二烯烃含量较高,这些不饱和烃在加氢条件下很容易饱和, 烯烃的加氢速度很快,常温下即可进行,二烯烃加氢速度比单烯更快,烯烃饱 和反应是放热反应,要注意控制反应床层的温度,防止超温。
+ 氢气
催化剂 高温、高压
精制油品
+ 水分、金属、硫化物等
01
加氢精制催化剂
活性金属组分常为钼、钨、钴、镍中的两种 (称为二元金属组分),催化剂载体主要为氧化 铝、或加入少量的氧化硅、分子筛和氧化硼,有 时还加入磷作为助催化剂。喷气燃料中的芳烃部 分加氢则选用镍、铂等金属。双烯烃选择加氢多 选用钯。
02
加氢精制主要内容
含氧化合物的加氢脱氧反应 不饱和烃的加氢饱 反应以及微量金属吸附脱除等
02
加氢精制主要内容
含氧化合物的加氢脱氧反应
CH3(CH2)nOH+H2 → CH3(CH2)n-1CH3 + H2O CH3(CH2)nCOOH+3H2 → CH3(CH2)nCH3+2H2O
油品合成装置的油品含有一定的有机酸和有机醇。含氧化合 物的氢解反应,能有效脱除馏分中的氧,达到精制的目的。
02
加氢精制主要内容
脱金属反应
金属有机化合物大部分存在于重质油中,特别是蜡油。加氢精制过程中, 所有的金属有机化合物都发生氢解,生成的以及悬浮的金属沉积在催化剂表面 会使催化剂活性降低,导致床层压降上升,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上的金属随反应 周期的延长而向床层深处移动。F-T催化剂组分在加氢精制催化剂表面的沉积 主要属于物理沉积,当运行到一定期限后,将催化剂卸出再生,再生后仍然可 以回用,并且金属的沉积对催化剂的活性是不可逆的影响。
《加氢精制技术讲义》PPT课件

直馏石脑油
270 2.1 0 0 0 43 39 18 <1
催化裂化石脑油
730 38 0 0.5 22.5 26.0 11.0 40.0 ---
焦化石脑油
2500 100 10 2 43 24 23 8 300
ppt课件
20
加氢精制技术讲座(FRIPP SINOPEC)
焦化石脑油和减粘石脑油的硅含量,mg/L
项
目
密度,g/ml 馏程,℃
IBP/50%/FBP 苯含量,%
芳烃含量,%
溴指数,mgBr/100g 工艺条件
压力(高分),MPa 反应器入口温度, ℃
反应器出口温度, ℃
体积空速,
重量空速,
气油体积比
HDO-18催化剂工业应用结果
原
料
0.7073
70/83/106 12.33 21.04 2350
ppt课件
6
加氢精制技术讲座(FRIPP SINOPEC)
样品名称
中原原油直馏石脑油 IBP~60℃ 60~80℃ 80~100℃ 100~120℃ 120~140℃ 140℃+
胜利原油直馏石脑油 IBP~80℃ 80~100℃ 100~160℃ 160~175℃ 175℃+
表3 直馏石脑油中氯含量的分布
⑴ 反应温度 ① 提高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度,促进加氢反应,降低精制油的杂质含量; ② 反应温度过高,会导致裂化反应,降低精制油收率;促进H2S与微量烯烃
反应生成硫醇,影响精制油的硫含量;加快催化剂的积炭,影响其活性 稳定性; ③ 石脑油预加氢的反应温度以低于340℃为宜.
ppt课件
12
加氢精制技术讲座(FRIPP SINOPEC)
石油加工概论

石油加工概论1)本身的组成:原油的外原2)石油是一种从地下深处开采出来呈黄色、褐色或黑色的3)环烷基类原油——适合做沥青——较为光滑透亮石蜡原油——较为粗糙、固态,适合做润滑油4)石油是除能源之外还是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大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支柱。
5)我国石油进口量较大,占53.7%,我国人均石油消费较少。
6)石油加工=石油炼制1.石油加工过程原油石油产品(分出汽、煤、柴来)一次加工(原油蒸馏)(大分子细化)带走S.N.二次加工(催化、重整、加氢)三次加工(烷基化醚化,异构化)油品调和或精制2.石油产品:燃料;润滑油;有机化工原料;工艺用油——液化、绝缘、介电常粒小;沥青——输油管道、房顶建筑沥青(保湿沥青);蜡——医药用蜡、食用蜡烛(密封)、化妆品;石油焦炭、固体、石油焦炼油工业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即常减压装置的处理能力的大小。
车用油的标准:硫、笨、芳烃、烯烃、氢的各种含量mtbe 溶于水、有毒——储藏的罐底的部分发生泄漏注意:以下接的内容为第一节的内容1.柴油的标准含有内容:芳烃、稠环芳烃、十六烷需要为:低硫化、低芳花(对发动机)2.发展趋势:石油与喷气料的需求增加,重燃料油减少(高能耗,高污染)第一讲石油的化学组成包括:性状、元素、馏分、烃类(一)一般性状1、未经加工的原油,经过炼制加工后得到的是油品颜色:绝大多数是黑色,也有暗绿、暗褐色,也有浅黄与无色。
流动性:常温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一般有很浓气味,汽油的蒸汽性判断汽油的蒸发行能的质量指标:馏程蒸气压馏程:能大体表示汽油的沸点范围和蒸发性能。
一般要求测出汽油的初馏点,10%,50%,90%馏出温度和干点或终馏点。
初馏点和10%馏出温度,保证汽油具有良好的起动性能,反映了燃料中轻组分的相对含量。
我国车用汽油质量标准需求其10%馏出温度不高于70℃。
航航空汽油10%馏出温度不大于80℃,同时又规定初馏点不得低于40%,大多在43~55℃。
Partchapter

P-体系总压;PS-过热水蒸气分压;PO
0-油的饱和蒸气压
气相O+S
油相O
P一定, PS增加, PO0减小,即,增加水蒸气分压,可使 油在较低温度下气化。
(2) 饱和水蒸气存在下油的汽化 油的气液两相平衡时体系的压力:P=PO0+PS0
PS0-水的饱和蒸气压
1.闪蒸—平衡气化
在闪蒸过程中,气、液两 相有足够的时间密切接触, 达到平衡状态,则称为平 衡汽化。
气相产物中含较多的低沸
点组分,液相产物中含较 多的高沸点组分。但所有 组分都同时存在于气、液 相中。
平衡气化的逆过程称为平衡
冷凝。
平衡气化和平衡冷凝时,气
相产物中含有较多低沸组分, 液相产物中含有较多高沸组 分,因此都能使液体混合物 得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含水原油在换热器中被加热:
T↗→ PS0↗,PO0↗,但 PS0 + PO0 < P → 不汽化
气相O+S
到达某点T0,PS0 + PO0 = P,油水同时汽化 但PO0↙→ PS0 + PO0 < P → T↗→ PS0 + PO0 = P →
进一步汽化 →重复上述过程 →水全部汽化 →过热
第二节 原油脱盐脱水的基本原理
常用的脱盐脱水过程是向原油中注入部分含氯低的 新鲜水,以溶解原油中的结晶盐类,并稀释原有盐 水,形成新的乳状液,然后在一定温度、压力和破 乳剂及高压电场作用下,使微小的水滴,因密度差 别,借助重力水滴从油中沉降、分离,达到脱盐脱 水的目的,称为电化学脱盐脱水。 一、油水两相的自由沉降分离 当水的直径>0.5×10-6m时,水滴沉降速度符合Stokes定 2 律。 d (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加工催化加氢课件

(六)芳烃加氢饱和
催化加氢的加氢饱和,主要是稠环芳烃(萘系
烃、蒽类、菲类化合物)的加氢饱和。例如
在一般的工艺条件下,芳烃加氢饱和困难,
尤其是单环芳烃,需要较高的压力及较低 的反应温度。在芳烃的加氢反应中,多环 芳烃转化为单环芳烃比单环芳烃加氢饱和 要容易得多。一些稠环芳烃加氢平衡常数 及它们的相对反应速率常数列于表7-5 (287页)(学生课本)
在加氢精制过程中,各种类型硫化物的氢解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见282页表7-1、7-2
2 加氢脱硫反应的动力学
石油馏分中各类含硫化合物的C-S键的键能比C-C或 C-N键的键能要小,因此,在 加氢过程中,含硫化合物中的C-S键先行断开而生 成相应的烃类和H2S。表7-3列出了几种键的键能。 各种有机含硫化合物在加氢脱硫反应中的反应活性, 因分子结构和分子大小不同而异。按以下顺序递增: 噻吩<四氢噻吩二硫醚<二硫化物<硫醇
第二节
催化加氢过程的化学反应
一、加氢精制过程的化学反应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加氢精制过程的主要反应可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氢直接参与的化学反应,如加氢饱 和、氢解;另一类是临氢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如异 构化反应等。 (一)加氢脱硫(HDS)反应 石油馏分中的含硫化合物在催化剂和氢气的作用下, 进行氢解反应,转化为不含硫的相应烃类和H2S。 加氢脱硫反应是加氢处理过程中最主要的化学反应。
(三)加氢脱氧(HDO)反应 含氧化合物通过氢解反应生成相应的烃类
及水。 1 、含氧化合物的HDO反应 ① 酚类
②
环烷酸
含氧化合物反应活性的顺序是:
呋喃环类>酚类>酮类>醛类>烷基醚类。 从动力学上看,含氧化合物在加氢精制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7年出现了固定床渣油加氢脱硫装置,1984年
出现了沸腾床渣油高转化率加氢裂化装置。
◆近几年加氢技术的发展很快,无论是加氢催化
剂,还是加氢工艺流程及专用设备都有了长足的
进步。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加氢技术已
成为21世纪炼油厂的核心技术。
●加氢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全世界加氢能力(加氢精制、加氢裂化、重油加
●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 ◆加氢脱硫和辛烷值恢复组合技术 FCC汽油经加氢脱硫后,烯烃饱和,辛烷值降低。 将加氢脱硫后的产物再通过一种含酸性分子筛的催化 剂进行选择性异构化和裂化,将低辛烷值的直链烷烃
和重烷烃转化为高辛烷值的烃类,使在加氢脱硫过程
中因烯烃饱和而造成的辛烷值损失得到补偿。 美国EXXON Mobil开发OCTGAIN、美国UOP公司开发
加氢过程中的氢油比是指进到反应器中的标准状态
下的氢气与冷态(20℃)进料的体积比(m3/m3)。
◆较高的氢油比使原料的气化率提高,同时也增大氢
分压,有利于提高加氢反应速率的。
◆氢油比增大,即意味着反应物分压降低和反应物与
催化剂实际接触时间的缩短,这些又是对加氢反应
不利的。
氢油比要选择适当
第四节 馏分油加氢精制(处理)工艺技术
0.845 1.2 0.03
0.942 2.76 0.063
0.820 0.002 0.0005
0.860 2.7 0.06
0.857 0.45 0.04
0.936 3.8 0.1
十六烷值
溴价/g/100g 烷烃/v% 环烷烃/v% 芳烃/v%
55
0.5 34 41 25
21
15 14 9 77
60
333
341
◆柴油加氢精制的目的 ■脱除柴油馏分中的硫、氮、氧等杂原子,改善柴
油的氧化安定性
■降低柴油馏分密度
■提高柴油馏分的十六烷值
◆柴油加氢精制工艺流程
项目 密度(20℃) g/cm3 IBP 馏 程 ℃
原料油 866.1 183
加氢柴油 848.8 178.0
50%
90% FBP 凝点 ℃ 冷滤点 ℃ 溴价gBr/100g 硫含量 %
氢)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50%以上
◆发达国家加氢能力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60%以
上,部分国家达到--80%,加氢产品产量达70—
80%
◆我国加氢能力(加氢精制、加氢裂化、重油加
氢)占原油一 次加工能力的33%,加氢产品产
量达33%。
第二节
加氢精制中的主要化学反应
●加氢脱硫反应 ●加氢脱氮反应 ●加氢脱氧反应 ●不饱和烃加氢反应 ●加氢脱金属反应
ISAL、北京石科院的RIDOS和抚顺院OTA等
◆选择加氢加氢脱硫技术
将全馏分FCC汽油予分馏为轻馏分和重馏分。对于
烯烃含量较高、硫含量较低(富含低分子硫醇硫) 的FCC汽油轻馏分,采用碱洗抽提的方法进行脱硫 处理。将重馏分采用单段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进 行加氢处理,然后将脱硫后的重馏分汽油与脱硫醇 后的轻馏分汽油调和。 IFP的Prime-G+技术、EXXON Mobil的SCANFing技术、 美国催化蒸馏技术公司的DHYDRO/CDHDS技术、北京 石科学RSDS技术、抚顺院OCT-M 和FRS
石油加工概论
(第二部分)
张 孔 远
第六章
加氢精制,加氢处理
(Hydrorefining)(Hydrotreating)
第一节
概
述
加氢精制(Hydrorefining):是指通过加氢反应 使原料油中有10%或<10%的分子变小的那些加氢工 艺。其中包括:渣油加氢脱金属、渣油加氢浅度脱 硫、减压瓦斯油加氢脱硫、催化裂化原料和循环油 加氢精制、焦化瓦斯油加氢精制等,以及类似的加 氢工艺。
0.8503 0.49 0.034 59 2.2 29.0 314
0.9036 0.61 0.075 <29 16.8 64.0 285
0.8478 1.09 0.237 45.8 21.5 34.3 278
0.8397 0.005 0.001 55 <1 - 299
D-86馏程95%, ℃
368
345
制程度加深,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过低的空速会使反应时间过长,由于裂化反应显著
面降低液体收率,氢耗也会增大。 ■轻油馏分:在3MPa压力以下,一般可达2.0-4.0h-1; ■柴油馏分:在压力为4-8MPa下,一般在1.0-2.0h-1; ■重质原料:在高压下,一般控制在1.0h-1甚至更低。
●氢油比
这些金属的硫化物易于氧化不便运输,所以目前加氢
精制催化剂都是似其氧化态装入反应器,然后再在反
应器内将其转化为硫化态,这是所谓预硫化过程。预 硫化是提高加氢精制催化剂活性和延长其寿命的重要 步骤。
◆加氢精制催化剂中金属的硫化反应:
◆硫化剂及硫化过程 加氢精制催化剂的预硫化过程一般是将含硫化合物 加入原料油中进行的。常用的硫化剂是二硫化碳,
百 辛 分 烷 含 值 量 , % 10 0 0 -20
100 50 80 40 60 30 40 20 20
RON 国内 国外 MON
烷烃 C4
烯烃 C5
环烷烃 C7 芳烃 C8 C6
不同烃类辛烷值变化情况
RON MON RON >100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重整原料预精制技术;重整生成油选择性加氢技
术;石脑油加氢精制技术;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
硫技术;低压航煤加氢精制技术;低硫低芳烃柴
油生产技术;催化裂化原料加氢处理技术;石油
蜡类加氢精制技术;润滑油加氢精制
渣油加氢处理等
●催化裂化(FCC)汽油加氢精制技术
◆商品汽油调和组分
催化裂化汽油约占商品汽油构成的80%左右
◆载
体
加氢精制催化剂载体有氧化铝、氧化硅、改性氧
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氧化硼)和活性炭等。最常
用的载体是γ—氧化铝。加氢催化剂对载体要求:一
定的形状、强度、孔隙率、孔容和比表面积。
●加氢精制催化剂的预硫化
钴、镍、钼、钨的氧化物并不具有加氢活性,只
有以硫化物状态存在时才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由于
285
351 363 4.5 5 13.4475 0.1424
277.5
342.0 353 5.0 6 1.2351 0.013
氮含量 mg/kg
色度 号
2074.34
<6.5
213.26
<1.5
闪点
℃
58
38
70
47
十六烷值
◆超低硫低芳烃柴油生产技术
生产含硫量低于50ppm的超低硫和低芳烃柴油。采用 两段法工艺,即第一段采用Ni(Co)-Mo/氧化铝催 化剂进行加氢脱硫(精制),第二段采用贵金属催
0 40 55 5
40
20 22 38 40
40
17 30 35 35
27
21 4 31 65
胜利原油得到的各种柴油馏分油性质
直馏柴油 催化裂化 柴油 延迟焦化 柴油 SSOT柴油
密度(15℃) /g/cm3 硫含量/m% 氮含量, m% 十六烷值 溴价, g/100g 芳烃(FIA), v% D-86馏程50%, ℃
也有用二甲基二硫化物、正丁基硫醇和二甲基硫醚的。
第四节 加氢精制的影响因素
加氢精制的操作条件范围很宽,须根据原料类型、要
求的精制程度、氢的纯度以及从经济合理的角度来选
定。
●反应压力
在正常温度范围内,升高氢压能提高加氢精制反应 的深度及降低催化剂积炭速度。 ◆轻油加氢精制:1.5-3.5MPa ◆柴油馏分加氢精制:3.5-8.0MPa ◆蜡油馏分加氢精制:8.0-12.0MPa ◆减压渣油加氢精制:12-16.0MPa
60,可以直接作为清洁柴油产品。
其它各馏分油多存在硫、氮和不饱和烃含量
高、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颜色和安定性差
等问题,出厂前需加以精制或改质。
国外一些柴油馏分油的典型性质
直馏 柴油 催化裂 化柴油 加氢裂 化柴油 减粘 柴油 延迟焦 化柴油 流化焦 化柴油
密度(15℃) /g/cm3 硫含量/m% 氮含量/m%
●反应温度
◆加氢是强放热反应,从化学平衡的角度看,过高 的 温度对反应是不利的。 ◆反应温度过高,裂化反应加剧,降低液体收率, 催 化剂因积炭而过快失活。 ◆动力学,温度不宜太低,否则反应速度会太慢。 ◆加氢脱氮比加氢脱硫困难,往往需采用更高的温 度,才能取得较好的脱氮效果。
●空间速度
◆降低空速可使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时间延长,精
FCC汽油的烯烃含量高,
FCC汽油中的硫含量高,是商品汽油硫的主要来源
◆FCC汽油加氢精制的主要目的:
脱硫、降烯烃,保持辛烷值不变或尽量减少辛烷值
损失
国 内 外 汽 油 组 成 比 较
50
百 分 含 量 , %
40
30 20 10
国内 国外
0
烷烃
烯烃
环烷烃
芳烃
国内外FCC汽油组成比较
正构烷烃辛烷值随碳数的变化
化剂进行芳烃饱和。
硫含量降至1ppm,总芳烃质量分数<10%,柴油十六
烷值提高15个单位以上。
●催化原料加氢处理
指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 通过加氢反应使催化
裂化原料中的含硫、含氮、含氧和金属有机化合
物发生氢解,并且催化裂化原料中的部分胶质和
C
MON >100
72.5 0
68.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