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五知识点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

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xueba]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

A +

B +A B . (正弦定理主要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余的量。)

⑤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三中情况) 如:在三角形AB C 中,已知a 、b 、A (A 为锐角)求B 。具体的做法是:数形结合思想 画出图:法一:把a 扰着C 点旋转,看所得轨迹以AD 有无交点: 当无交点则B 无解;

当有一个交点则B 有一解; 当有两个交点则B 有两个解。

法二:是算出CD=bsinA,看a 的情况: 当ab 时,B 有一解

注:当A 为钝角或是直角时以此类推既可。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

A ==

B . 4、余弦定理:在

C ∆AB 中,有2

2

2

2cos a b c bc =+-A ,2

2

2

2cos b a c ac =+-B ,

2222cos c a b ab C =+-.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

cos 2a b c C ab

+-=.

(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三边求角)

6、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22

a b c +=,则90C =; ②若2

2

2

a b c +>,则90C <;③若2

2

2

a b c +<,则90C > 附:三角形的五个“心”; 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

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

7.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常见题型[xueba]

测量距离问题、高度问题、角度问题、计算面积问题、航海问题、物理问题等. 2.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xueba] (1)仰角和俯角

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1)).

(2)方位角

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 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2)). (3)方向角:相对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西偏东60°等. (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 一个步骤

3.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阅读理解题意,弄清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与未知,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问题的模型. (3)根据题意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D

bsinA

A

b

a

C

_ (4)将三角形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单位问题、近似计算的要求等.

两种情形

4.解三角形应用题常有以下两种情形

(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

的三角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形中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

解.

例1、一船向正北航行,看见正西方向相距10海里的两个灯塔恰好与它在一条直线上,继续航行半小时后,看见一灯

塔在船的南偏西60°,另一灯塔在船的南偏西75°,则这艘船的速度是每小时( ).

A.5海里B.53海里

C.10海里D.103海里

解析如图所示,依题意有∠BAC=60°,∠BAD=75°,所以∠CAD=∠CDA=15°,从而CD=CA=10(海

里),

在Rt△ABC中,得AB=5(海里),

于是这艘船的速度是

5

0.5

=10(海里/时).

答案 C

例2、如图所示,

xueba

为了测量河对岸A,B两点间的距离,在这岸定一基线CD,现已测出CD=a和∠ACD=60°,∠BCD=30°,∠BDC=105°,∠ADC=60°,试求AB的长.

[审题视点] 在△BCD中,求出BC,在△ABC中,求出AB.

解在△ACD中,已知CD=a,∠ACD=60°,∠ADC=60°,所以AC=a.∵∠BCD=30°,∠BDC=105°∴∠CBD=45°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可得BC=

a sin 105°

sin 45°

3+1

2

a.[xueba]

在△ABC中,已经求得AC和BC,又因为∠ACB=30°,所以利用余弦定理可以求得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B =AC2+BC2-2AC·BC·cos 30°=

2

2

a.

例3、如图,A,B,C,D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D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分别为75°,30°,于水面C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均为60°,AC=0.1 km.试探究图中B、D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D的距离.

解在△ACD中,∠DAC=30°,∠ADC=60°-∠DAC=30°,所以CD=AC=0.1 km.又∠BCD=180°-60°-60°=60°,故CB是△CAD底边AD的中垂线,所以BD=BA.

又∵∠ABC=15°

在△ABC中,

AB

sin∠BCA

AC

sin∠ABC

所以AB=

AC sin 60°

sin 15°

32+6

20

(km),

同理,BD=

32+6

20

(km).

故B、D的距离为

32+6

20

km.

例4、如图,在△ABC中,已知∠B=45°,D是BC边上的一点,AD=10,AC=14,DC=6,求AB的长.

解在△ADC中,AD=10,

AC=14,DC=6,

由余弦定理得cos∠ADC=

AD2+DC2-AC2

2AD·D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