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三--帧同步信号提取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三 帧同步信号提取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巴克码识别原理。

2、掌握同步保护原理。

3、掌握假同步、漏同步、捕捉态、维持态的概念。

二、实验内容

1、观察帧同步码无错误时帧同步器的维持态。

2、观察帧同步器的假同步现象、漏识别现象和同步保护现象。

三、实验仪器

1、信号源模块

2、同步信号提取模块

3、20M 双踪示波器 一台

4、频率计(选用) 一台

5、连接线 若干

四、实验原理

由于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是一个接一个按节拍传送的数字信号单元,即码元,因而在接收端必须按与发送端相同的节拍进行接收,否则,会因收发节拍不一致而导致接收性能变差。此外,为了表述消息的内容,基带信号都是按消息内容进行编组的,因此,编组的规律在收发之间也必须一致。在数字通信中,称节拍一致为“位同步”,称编组一致为“帧同步”。在时分复用通信系统中,为了正确地传输信息,必须在信息码流中插入一定数量的帧同步码,它可以是一组特定的码组,也可以是特定宽度的脉冲,可以集中插入,也可以分散插入。集中式插入法也称为连贯式插入法,即在每帧数据开头集中插入特定码型的帧同步码组,这种帧同步法只适用于同步通信系统,需要位同步信号才能实现。适合做帧同步码的特殊码组很多,对帧同步码组的要求是它们的自相关函数尽可能尖锐,便于从随机数字信息序列中识别出这些帧同步码组,从而准确定位一帧数据的起始时刻。由于这些特殊码组123{,,,...,}n x x x x 是一个非周期序列或有限序列,在求它的自相关函数时,除了在时延j =0的情况下,序列中的全部元素都参加相关运算外,在j ≠0的情况下,序列中只有部分元素参加相关运算,其表示式为

∑-=+=j

n i j i i x x j R 1)( (13-1)

通常把这种非周期序列的自相关函数称为局部自相关函数。对同步码组的另一个要求是识别器应该尽量简单。目前,一种常用的帧同步码组是巴克码。

巴克码是一种非周期序列。一个n 位的巴克码组为{x 1,x 2,x 3,…,x n },其中x i 取值为

+1或-1,它的局部自相关函数为

⎪⎩⎪⎨⎧≥<<±===∑-=+n

j n j j n x x j R j n i j i i 001

00)(1或 (13-2) 目前已找到的所有巴克码组如表13-1所列。

表13-1 巴克码组

以七位巴克码组{+++――+-}为例,求出它的自相关函数如下:

当j =0时 71111111=++++++==∑=71

i 2i x j R )(

当j =1时 0111111=--+-+==+=∑x x 1i 71i i j R )(

按式(13-1)可求出j =2、3、4、5、6、7时的R (j )值分别为-1、0、-1、0、-1、0;另外,再求出j 为负值时的自相关函数值,两者一起画在图13-1中。由图可见,其自相关函数在j =0时出现尖锐的单峰。

图13-1 七位巴克码的自相关函数

图13-2 七位巴克码识别器

巴克码识别器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这里也以七位巴克码为例,用7级移位寄存器、相加器和判决器就可以组成一识别器,如图13-2所示。当输入数据的“1”存入移位寄存器时,“1”端的输出电平为+1,而“0”端的输出电平为-1;反之,存入数据“0”时,“0”端的输出电平为+1,“1”端的输出电平为-1。各移位寄存器输出端的接法和巴克码的规律一致,这样识别器实际上就是对输入的巴克码进行相关运算。当七位巴克码在图13-3(a )中的t 1时刻正好已全部进入了7级移位寄存器时,7级移位寄存器输出端都输出+1,相加后得最大输出+7;若判别器的判决门限电平定为+6,那么就在七位巴克码的最后一位“0”进入识别器时,识别器输出一帧同步脉冲表示一帧的开头,如图13-3(b

)所示。

图13-3 识别器的输出波形

帧同步系统要求建立时间很短,并且在帧同步建立后应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通常用漏同步概率P 1、假同步概率P 2来衡量这些性能。这里,主要是分析集中插入法的性能。

1、漏同步概率P 1

由于干扰的影响会引起同步码组中的一些码元发生错误,从而使识别器漏识别已发出的同步码组。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就称为漏同步概率P 1。例如图13-2识别器的判决门限电平为+6,若由于干扰,七位巴克码有一位错误,这时相加输出为+5,小于判决门限,识别器漏识别了帧同步码组;若在这种情况下,将判决门限电平降为+4,识别器就不会漏识别,这时判决器容许七位同步码组中有一个错误码元。现在就来计算漏同步概率:

设p 为码元错误概率,n 为同步码组的码元数,m 为判决器容许码组中的错误码元最大数,则同步码组码元n 中所有不超过m 个错误码元的码组都能被识别器识别,因而,未漏概率为

∑=--m r r n r r n p p C

0)1(

故得漏同步概率为

∑=---=m r r n r

r n p p C P 01)1(1 (13-3)

2、假同步概率P 2

在消息码元中,也可能出现与所要识别的同步码组相同的码组,这时会被识别器误认为是同步码组而实现假同步,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就称为假同步概率P 2。

因此,计算假同步概率P 2就是计算信息码元中能被判为同步码组的组合数与所有可能的码组数之比。设二进制信息码元出现“0”和“1”的概率相等,都为1/2,则由该二进制码

元组成n 位码组的所有可能码组数为2n 个,而其中能被判为同步码组的组合数显然也与m 有

关。若m =0,只有一个(C n 0)码组能被识别;若m =1,即与原同步码组差一位的码组都能被识别,共有C n 1个码组。依此类推,就可求出信息码元中可被判为同步码组的组合数

∑=m r r n C 0,

因而可得假同步概率为 ∑=-=m r r n n C

P 022 (13-4)

比较式(13-3)和式(13-4)可见,m 增大,即判决门限电平降低时,P 1减小,但P 2增大,所以这两项指标是有矛盾的,判决门限的选取要兼顾两者。

在分析判决门限电平对P 1和P 2的影响时,讲到两者是有矛盾的。我们希望在同步建立时要可靠,也就是假同步概率P 2要小;而在同步建立以后,就要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性能,也就是漏同步概率P 1要小。为了满足以上要求以及改善同步系统性能,帧同步电路应加有保护措施。最常用的保护措施是将帧同步的工作划分为两种状态——捕捉态和维持态。

终端接收机由非同步工作状态转入同步工作的过程,称为“捕捉态”,终端机进入同步工作后则称为“维持态”。可把捕捉过程分成两步进行,先在信码中找到与该时刻本地帧同步码型相同的信码码位。当找到和帧同步码型一致的信码码位后,再进行第二步,即逐帧比较下去,也就是在该时隙上按本地同步码的周期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一旦发现在收端本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