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东巴文化
纳西东巴文-介绍课件

纳西东巴文的起源
约在公元7世纪左右
由原始图画文字演化而来,初期为图画象形文字,后逐渐发展成用细笔书写的 拼音文字。
与甲骨文和金文的关系
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与甲骨文和金文有一定的相似性。
纳西东巴文的发展与演变
01
早期的东巴文
主要用于记录纳西族原始宗教的经典,被用于祭祀、丧葬等活动。
Hale Waihona Puke 02作的。纳西东巴文的宗教文献
01
02
03
经书
纳西东巴教的经书是用纳 西东巴文写成的,包括 《崇搬图》、《祭天经》 等。
仪式手册
纳西东巴教的仪式手册是 用纳西东巴文编写的,详 细介绍了各种祭祀仪式的 程序和注意事项。
占卜书
纳西东巴教的占卜书是用 纳西东巴文写成的,包括 《卜辞》、《解卦》等。
04
纳西东巴文在现代社会的 应用
文字的读音与发音
读音规则
纳西东巴文的读音规则较为简单,一般来说,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但也有一些 特殊的音变现象。
发音特点
纳西东巴文的发音清晰响亮,富有节奏感,特别是元音的发音饱满有力,给人留 下深刻的印象。同时,纳西东巴文的声调变化也较为丰富,能够表达不同的语义 。
03
纳西东巴文的文献与作品
纳西东巴文的文献类型
纳西东巴文的文学作品
01
02
03
04
史诗
纳西族的史诗《创世纪》、《 鲁般鲁饶》等是用纳西东巴文
记录的。
叙事诗
纳西族的叙事诗,如《猴子战 蛇妖》、《青蛙骑白马》等, 也是用纳西东巴文创作的。
诗歌
纳西族的诗歌,如抒情诗、讽 刺诗等,也是用纳西东巴文写
成的。
小说
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简介东巴文化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特有的文化。
纳西族仅24万人左右,居住在云南丽江和四川省的西南部,丽江有大约17万纳西族。
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这已成为当今一些文化人前往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
东巴文化其实是一个体系,它包含有:东巴象形文字、服饰、舞蹈、东巴音乐、东巴绘画、东巴仪式、东巴艺术品几大类。
1、东巴象形文字据专家考证,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比甲骨文还要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是由很多简单抽象的图画组成。
最早是写、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像,后来有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像写在纸上。
由于只有东巴——纳西族祭司——才掌握这种文字,所以又称这种象形文字为东巴文。
据说,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而现在,凡是冠以“东巴饰品”的民族工艺品,其标志性的符号之一就是都带有“东巴文字”的符号。
据不完全统计,东巴象形文字共有1700多个,它集书画于一体,线条流畅,笔法简练,色彩鲜艳,而且目前很多东巴仍然在使用这些文字。
2、东巴服饰纳西族的服饰最典型的是妇女的服饰,其特点可以用“披星戴月”四个字形容。
纳西族妇女身背的羊皮披肩,既有装饰作用,也有实用价值,她们运送重物主要靠肩背,这时披肩可以起到保护背部的作用。
妇女们上身身穿大褂,外加坎肩,着长裤,腰系多褶围裙,在劳动或出门时再披上羊皮披肩。
披肩制作的非常精巧,在肩部缀有两个大圆布圈,背上并排钉着七个小圆布圈,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
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
传说上古一位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英古与旱魔搏斗,奋战了九天,最后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
纳西族历史 东巴文化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纳西族历史东巴文化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源于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的东巴文化,包括东巴教祭祀仪规、东巴象形文字、纳西族古典哲学、东巴文学、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绘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东巴文化对纳西族的精神文化影响深远,对县境内其它世居民族亦有重要影响。
18世纪始,中外文化学、宗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不断地收集东巴经,开展对东巴文化的研究,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
东巴教渊源于纳西族早期社会里的氏族宗教。
唐代,中甸白地的纳西族祭师借用藏族本波教祖师丁巴什罗的名称,创造了东巴什罗祖师的形象,称原来的原始氏族宗教祭司“毕补”为“东巴”;对原来的原始氏族宗教崇拜的神灵鬼怪加以充实、完善;对原有的祭祀诵词进行修改、补充,用象形文书写口诵经文;把原有的宗教祭祀仪式加以调整、充实、完善,把原有的氏族祖先崇拜对象加以筛选、提练和升华,使之提高到民族祖先神的地位;在神鬼谱系中,增加从本、佛、道教中吸收的神灵鬼怪;逐渐增加宗教活动中的法器道具和崇拜偶像,创立了纳西族的东巴教。
东巴教最初的仪式规程和经典,在民间自由地抄写流传,并经过学识较高的东巴祭师集结、修改后的东巴教仪规、经典,从白地逐渐向整个金沙江流域的纳西族传播。
宋元时期,东巴教在金沙江流域的纳西族地区奠定了基础,基本形成了其宗教思想。
明朝至清朝雍正初年,东巴教在民间继续发展,复合仪式、经典数量增多。
一些原先口耳相传的经文,继续被写成新的经典。
纳西族东巴祭司在原有东巴象形文基础上创造了格巴文,成为书写经文的第二种文字。
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以后,纳西族地区经济社会进入封建地主经济时期,东巴教仪式和经典中融入了许多反映反映封建统治和压迫的社会内容,如大祭风(超度情死者仪式)、延寿仪式及经典。
同时随着纳西族的迁居,东巴教随之向周边地区(如永胜、维西等)传播,出现用东巴文和格巴文混写的经书及专门用格巴文书写的东巴经书,东巴教各种类型的经典在这个时期基本完备。
纳西族

头客礼
• 纳西族对生育较为重视,与生育相关的礼节很多, 其中“头客”礼仪较为独特。
• 当主人家的婴儿出世的时候,第一个偶然进入该 家庭的人即称为“头客”。 • 这时,无论这个人是男女老少,远近亲疏,都要 当贵客接待。 主人家首先要舀一瓢洁净的冷水 (幸福水)请幸运的“头客”喝,以此祝福 母子 平安、健康幸福,然后主人再煮米酒鸡蛋款待 “头客”。
一、源流与分布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 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 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 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二、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独有的文化,在 云南各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也是世界 文化中的一枝独秀。
担任,传承方式为父子传承或师徒相传。 他们博闻强记,是纳西文化的重要传承 者。东巴教即因“东巴”而得名。
东巴教是丽江纳西族的传统宗教,起源
于公元11世纪左右。东巴教有丰富的用 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教经典,是纳西族 传统文化的载体。
八、岁时节令
纳西族的传统民族节日主要有 丽江棒棒会、三朵节、七月会, 从古到今,这些风情独具的节 日时刻向人们诉说着这个与不 众同的民族的历史与现在。
一种见于中甸三坝一带;中甸三坝一带的纳西族 男子穿麻布衣裤,衣为右衽或对襟、长袖外套,衣长 到腹部,缠红布包头。各地的纳西族男子服饰都比较 简洁,色调明快,显得纯朴自然。
丽江和维西县妇女服饰以“披星戴月”羊皮披肩最 有特点。七星羊皮披肩, 是丽江纳西族妇女服饰的重要标 志。
七 星 羊 皮 披 肩
羊毛披肩背面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 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 星,俗称“披星戴月”
纳西东巴文化探索:幼儿园文化教案

纳西东巴文化探索:幼儿园文化教案导语:纳西东巴文化是中国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之一,以其独特的语言、信仰和文化传统而闻名。
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巧妙地融入纳西东巴文化元素,给孩子们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是一项备受关注的教育课题。
本文将以纳西东巴文化为背景,探讨幼儿园文化教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纳西东巴文化概述1. 纳西东巴族源流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传统的宗教信仰体系,融合了原始宗教、巫医信仰和佛教思想,具有独特的宗教文化特色。
2. 纳西东巴文化特征纳西东巴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字、建筑、绘画、歌舞等形式得到传承和发展,成为纳西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东巴文字是纳西族独有的文字,被誉为“活的甲骨文”,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幼儿园纳西东巴文化教案设计1. 了解学生背景在设计纳西东巴文化教案时,首先需要了解幼儿园学生的背景情况,包括家庭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等,为教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2. 教学目标确定结合纳西东巴文化特点,确定幼儿园文化教案的教学目标,包括学习纳西族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东巴文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对纳西东巴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等。
3. 教学内容安排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设置纳西族的歌舞表演、东巴文字的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环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角度地感受纳西东巴文化的魅力。
4. 教学方法选择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观摩体验、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提高文化教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5. 教学评估方式在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表演比赛、答辩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检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纳西东巴文化的浓厚兴趣。
三、纳西东巴文化教案实施1. 教师角色定位在教案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文化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文化情感体验和认知。
纳西东巴文化艺术

摘要:纳西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从他的历史文化来看,堪称一个艺术宝库:古老神秘的东巴教经文,被誉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东巴文,绚丽古朴的东巴教绘画,融汇宗教与人文的纳西古乐,独特的宗教雕塑及用象形文字记录的东巴舞谱等等,无不围绕着东巴教而繁衍生息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东巴文化。
一、东巴经和东巴文化东巴文化是指纳西古代传统文化,因保存东巴教而得名,是过去纳西族全民信仰的民族宗教。
东巴教祭祀称为“本朴”,民间称其为东巴,东巴被称为智者,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继承和发展者。
东巴具有丰富的知识,能识东巴文,唱诵东巴经,画东巴画,跳东巴舞。
其角色是纳西民间知识分子。
东巴经则是东巴教的主要经书。
二、东巴绘画与雕塑东巴绘画是东巴文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这种依傍于东巴教的各类活动的绘画种类统称为东巴绘画。
在东巴进行仪式期间,需要绘制各种神像、动物、植物和妖魔鬼怪的图像用以祭祀。
每一种仪式都称得上是东巴书法绘画艺术大展。
东巴绘画根据其材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竹笔画、木牌画、纸牌和卷轴画。
其中木牌画作为纳西东巴最早的艺术载体,在原始艺术的领域有着较高的艺术性。
木牌画纳西语叫“课标”。
其整体身长六十厘米,厚约一厘米,宽约十厘米分尖头和平头两种形式。
尖头型一般绘制神灵和被认为是善的大自然精灵,插于上方神坛前。
平头型一般绘制各类妖魔鬼怪形象,用于下方鬼寨。
木牌画多用红、黄、蓝等色彩,平顶木牌一般不着色。
木牌画的内容多以东巴经文的记载为基础。
在作画时线条刚健流利,一次成型。
这种图画与文字结合的形式保留了纳西文字起源的遗迹。
所绘神人皆形貌古怪,神态表情生动,线条粗犷豪放,自然流畅有古拙之美。
竹笔画是指用书写东巴经所用的竹笔所绘制的图画,包括经书封面装帧,经书扉页画,题图,插图等各种图画符号和画稿。
用竹笔写成的东巴经本身由图画和象形文字混合而成,典型地反映了“书画同源”。
一卷卷经书可以说是一册册书画。
东巴经封面多绘制八宝图案,如发轮、如意等再绘以花草几何纹样。
关于东巴文的文章

关于东巴文的文章东巴文:纳西族的文化瑰宝在遥远的云南丽江,有一门古老的文字——东巴文。
这是一种独特的象形文字,被人们称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它不仅是文字,更是纳西族文化的核心和精神的家园,是远古文明的“活化石”。
东巴文,纳西语称之为“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标记”。
东巴文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文字已经伴随着纳西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东巴文有1400多个单字,词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记录复杂的事件,甚至可以写诗作文。
东巴文的创造者——东巴,是纳西族中的智者。
他们学识渊博,能力出众,威望极高。
东巴不仅是文字的传承者,也是东巴文化的核心传播者和倡导者。
他们按照宗教内容和规程进行法事活动,笃信大自然,信奉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东巴教中有着深厚的体现。
自然力被抽象化为神,日、月、风、雨、雷电、木、石等自然现象都被看作是神的意志。
这些自然神不仅可以赐福,也能降祸。
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像手足亲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
这种观念渗透于纳西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婚丧嫁娶到生老病死,从立木动土到出门归家,都离不开东巴的参与和主持。
东巴文及其相关的东巴教是纳西族文化的瑰宝。
2003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行数码记录。
这些古籍现存有3万多册,分别收藏于丽江、昆明、南京、北京、台湾地区以及美、英、法、德、意大利等国家。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东巴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让这一古老的象形文字在新的时代里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了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一些机构和个人开始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东巴文化,例如开设东巴文化体验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这一独特的文化。
总的来说,东巴文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它更是纳西族的文化灵魂。
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未来的希望。
对于纳西族来说,保护和传承东巴文不仅是对自己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贡献。
【传统文化】纳西族东巴文化艺术的载体:东巴教仪式

【传统文化】纳西族东巴文化艺术的载体:东巴教仪式繁多的东巴仪式是东巴文化艺术的主要载体,是举世罕见的原始宗教典型“活化石”。
纳西族的祖先生活在山河之间。
自然环境多变。
氏族、部落和民族之间的战争时有发生。
他们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造了30多种大小宗教仪式,试图解释和解决人
与自然、人与社会两大矛盾。
例如,基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而
举行的“祭祀神(自然神或龙神)”仪式;基于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旨在增强宗族和部
落内部的凝聚力,“祭天”的主要内涵是祭祀英雄祖先崇仁和灵;为了消除战争灾难,祈
祷战争胜利,举行了“释放替代品以消除灾难”和“牺牲胜利之神”仪式;为了消除口是
心非、疾病和厄运,举行了“退避是非”、“驱除瘟神”等仪式。
为求得安居乐业而举行的“祭寨神”、“祭五谷神和六畜神”、“祭猎神”等仪式;
为求子孙繁衍昌达而举行的“求嗣”、“请素神(生命神)”和“赶不孕鬼”的仪式;为维
护男女社交的道德规范而举行的“除秽”仪式;为正常亡故者举行的“开丧”和“超度亡
灵成祖”仪式;为殉情等非正常死亡者举行的“祭风”和“压凶死鬼”仪式;为社会各阶层
人们延长寿命和弘扬东巴文化而在全村或大东巴家不时举办的“求寿”仪式;还有作为民
族知识精英的大东巴辞世而举行的“超度东巴什罗”仪式等等。
几乎每一个仪式都可以称为东巴书法、绘画和其他艺术的盛大展览。
届时,东巴人将
展出现场制作的各种精美木牌画、彩卷画、纸牌画、木偶脸、扎领带等艺术珍品。
并在仪式进行过程中,伴以粗犷奔放的古典乐舞,透过色彩缤纷的艺术场景折射出纳
西人追索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愿望,给人以丰富的艺术享受和精神熏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东巴文化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1000多年的历史。
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祖先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生活在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纳西族就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不仅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创造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
丽江是中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国唯一一个纳西族自治县,她是云南省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这里美绝人寰的自然景观以及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丽江古城,吸引着日益增多的国内外游客,独特而丰富的纳西族东巴文化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约30万人口的纳西族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已成为当今前往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
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样,东巴文化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即东巴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一种原始多神教,信仰万物有灵。
它是在纳西族的本土文化--巫文化与后来传入丽江的藏族“苯”教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宗教。
其祭司叫“东巴”,意译为智者,这些“智者”知识渊博,能画、能歌、能舞,具备天文、地理、农牧、医药、礼仪等知识。
他们书写经文使用的文字是一种“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的古老文字,称“东巴文”。
他们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的继承者和传播人。
换言之,东巴文化就是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
东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舞蹈等。
其中东巴象形文字是被誉为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
作为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与重视。
由于东巴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一个世纪以来,先后有法国、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挪威、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瑞士、波兰等国家的学者,前来收集、调查、研究纳西族东巴文化。
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
纳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文共有两万余册。
卷帙浩繁的经书,内容丰富多彩。
涉含哲学、历史、天文、宗教、巫医、民俗、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东巴经按经卷分类为:祭天经、祭风经、开丧经、超荐经、祭龙王经、除秽经、求寿经、零杂经、卜算经、诵经及跳神规程。
世界上收存有约三万册东巴经书。
其中一万册左右收藏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有两万册收藏在台湾、南京、北京、昆明、丽江、中甸等地。
除了在本土中国以外,国际上收藏东巴经书最多的是美国。
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等共存有七千八百三十六册。
是由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
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东巴”,是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意译为智者,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
丽江东巴文化学者兰伟:东巴文化包括图画象形文字,包括东巴经还有东巴画,东巴舞蹈、东巴音乐,还有东巴的各种道场就是祭祀活动,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质的很多内涵在里头,所谓东巴文化就是指的这么一个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