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青海省草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草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第2 2 卷 第2 期
2 0 1 3年 6月
青 海
草 业
Vo 1 . 2 2. No. 2
Q I N G H A I P R A T A C U L T U R E
J u n . 2 01 3
文章 编 号 : 1 0 0 8—1 4 4 5 ( 2 0 1 3 ) 0 2— 0 0 1 5— 0 5
战。
经 济在 全省 国民经济 中 占居举 足 轻 重 的地 位 。改 革 开放 以来 , 特别是 党 的 十一届 三 中全 会 以后 , 青
海 畜牧 业得 到 了快速 发展 。随着 国家 西 部 大开 发
1 草 地 保 护 建 设 主 要 工作 及 取 得 的成 效
进 入新 世纪 , 随着 国 家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的深 入 开展 , 青海 省草 原 生 态 保 护 建 设 的 投 资及 规 模
青 海是 我 国 四大 牧 区 之一 , 也 是 全 国重要 的 生态 功能 区 。草 地辽 阔 , 畜 牧 业历 史 悠久 , 畜 牧 业
展特色畜牧业经济 , 促进经济与资源 、 资源与环境 协 调发 展 , 推 动 社会 文 明进 步 , 是 一个 亟待 研究 解 决的新课题 , 也是对我们草原科技事业 的严峻挑
1 6 1 1 2万元 , 建成 人 工 饲 草 料 基 地 1 . 3 x 1 0 h m ,
草原 补 播 1 . 8 2×1 0 h m , 围栏 封 育 草 原 1 2 . 6 2× 1 0 h m , 鼠害 防治 2 1 0 . 2 4×1 0 h m 。三 是 实 施 了
原 防火 工程 1 9处 , 通 过第 一年 大 规模 防 治 , 第二 、 三 年连 续 扫 残 对 三 江源 5 8 6 . 6 7×1 0 h m 鼠 害危

青海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青海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青海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1.12.15•【字号】•【施行日期】2021.1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青海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青海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管理,增强(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本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水平,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青海省(重点)实验室围绕科学前沿发展、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学科领域发展的需求,是开展基础研究、行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人才团队培养等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我省科技创新体系与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青海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实验室(以下简称省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面向前沿科学、基础科学、工程科学等,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有助于推动学科发展,培育优秀的科技人才,搭建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着力发挥原始创新能力的引领带动作用。

省实验室:围绕国家战略,聚焦青海特色优势,面向我省重大战略需求,面向重大科学问题和产业转型升级,是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的“预备队”和全省各类创新基地的“先锋队”。

省实验室是在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平台和创新团队的基础上,以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促进本省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通过对各类平台进行优化、整合,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打造出的综合集成高层次省级科研平台。

第三条重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和分类、分批评估制度,坚持“总体规划、定期评估、以评促建、动态调整、择优支持”的原则。

省实验室实行“目标导向、协同攻关、试点支持”的原则。

第二章职责第四条省科技厅是实验室的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促进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精简 关于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先行区的调查报告

精简 关于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先行区的调查报告

关于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先行区的调查报告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方针。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在“五个统筹”的首位,党的十七大再次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部署。

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是落实省委“四个发展”精神和市委“一统三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大通县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在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因此,如何发挥好城镇在经济、文化、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落实“一统三基”发展战略,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发展,是“十二五”期间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更是我县在全市率先实践“四个发展”中走在前列,在加快建设全省综合实力最强县中实现新跨越,全面建设一个“繁荣、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大通的必然要求。

根据县委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专项课题调研的通知》(大委办字[2011]29号)精神,为扎实做好城乡一体化建设先行区的调研工作,并及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及建议,调研组分两个组分别深入桥头镇、长宁镇、城关镇、东峡镇、青林乡、石山乡、向化等乡镇的15个村,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

分别召开了2次由课题组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汇报会和由乡(镇)、村、文化站、学校、卫生院及部分农民代表共同参加的座谈会。

通过走村进户、个别访谈、实地查看、汇报座谈等形式,对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先行区这一定位有了再认识、再思考。

一、城乡一体化的概念、目标及其内涵要求1.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城乡一体化是指在尊重发展差异的基础上,将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综合布局,促进城乡生产发展有机互补、生活水平大体相当、现代文明广泛扩展,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过程。

2.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城乡一体化的近期目标就是通过增加农业投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改革农村体制机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加快城乡经济融合和一体化步伐。

北大论文格式要求

北大论文格式要求

北大论文格式要求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

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位论文不仅要在内容上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而且在表达方式上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大论文格式要求,仅供参考!北大论文格式要求一、学位论文版式、格式1、论文开本及版芯论文开本大小:210mm×297mm(A4纸)版芯要求: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页眉边距:23mm,页脚边距:18mm2、论文用中文撰写3、标题:论文分三级标题一级标题:黑体,三号或16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二级标题:黑体,四号或14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或12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上述段前、段后间距可适当调节,以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4、正文字体: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18磅;图、表标题采用五号黑体;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5、页眉、页脚文字均采用五号宋体,页眉左侧为“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右侧为一级标题名称;页眉下横线为“ ”(3磅);单面打印;页码采用阿拉伯数字五号宋体,排在页脚居中位置;页码从第一章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第一章之前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

6、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如三线表,可参照正式出版物中的表格形式);7、文中所列图形应有所选择,照片不得直接粘贴,须经扫描后以图片形式插入;8、文中英文、罗马字符等一般采用Time New Roman正体,按规定应采用斜体的采用斜体。

二、学位论文各组成部分学位论文一般由封面、版权声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插图和附表目录、论文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等部分组成,并按前后顺序排列。

具体要求可参看第三部分书写要求。

1、封面: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封面(见附件1)、书脊(见附件3)要求如下:(1)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应能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切题、简洁,不超过26字,可分两行排列;题目采用小二号黑体;(2) 院系统一填写政府管理学院;(3) 专业为公共管理;(4) 日期:学位论文提交时间。

青海藏药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青海藏药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1.2
我国是藏药的发源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藏医药学受到世界范围的重视,青海省省会城市西宁市是我国主要的藏药产地和研发基地,在藏药材自然资源和研发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藏药产销量和销售额历来居全国第一位。同时,藏药产业已被列为青海省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该产业的发展,并且具有将该产业做大做强的决心。因此研究青海企业的发展现状对研究中国乃至世界藏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对藏药的开发和商业化的运作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让藏药造福世界,造福人类。此外,藏药作为一个青海省传统的特色产业,如何在新形势下抓住有利时机做大做强,形成青海藏药品牌,对于青海省发展特色经济,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青海省藏药产业的发展,对于形成青海省竞争优势的藏药产业发展问题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Keywords:Tibetan medicine enterpriseDevelopmentQinghai
1
1.1
近年来,藏药医学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藏医药科学和藏药产业也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发展。伴随着藏药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扩展,藏医药在医疗、科研、教育、产业、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等多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进行技术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今,在这种“藏医药学热”的带动下,全国藏药产业在相关省、自治区等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经过多年的发展,藏医药及相关产业已经开始摆脱传统上依附于寺院和家庭手工作坊的形式,逐步走向产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之路。青海省作为全国发展藏医药的重点地区之一,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其部分藏药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例如: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业依托青海省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青海省的藏药企业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他们的发展究竟面临怎样的抉择?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形成了本文的研究动机。

青海发展生态畜牧业问题研究

青海发展生态畜牧业问题研究

复草地生态功能 , 护好青藏 高原调节水资源 的 维
作 用 , 于实 现畜 牧 业 生 产 与草 地 生 态 保 护 协 调 对
1 7
青 海环境
第2 第 1 ( 0卷 期 总第 7 5期 )
21 00年 3月
发展 , 确保 我 国生态 安全具 有 十分重 要 的意义 。
集 约化 经营 转变 ; 增 长 方 式上 实 现 由单一 数 量 在 型 向质 量效 益型 转 变 ; 市 场 开拓 上 实 现 由局 部 在 小 市场 向 国际 国内大 市场拓 展 。 目前青 海省 正处
土地 总面 积 的 4 % , 中长 江 、 河 流域 水 土 流 6 其 黄 失 面积分 别 为 1 6 6万 h 7 3万 h 年均 输 0 m 和 3 m, 沙 量达 1 9 13 5万 t 。众 多 湖 泊 面 积 缩 小 甚 至 干 涸, 倍受 世 人 瞩 目的 我 国 最 大 的 内 陆咸 水 湖——

Hale Waihona Puke 式 。 这是实现全 面建设 小康社会 奋斗 目标 的新 ” 要求 , 是贯 彻 落实科 学 发展 观 的新 任务 , 中国共 是
产 党执 政兴 国理 念 的新 发 展 , 是 推 进 人 与 自然 也 和 谐发 展 的新 课 题 。青 海 省 地 处 青 藏 高 原腹 地 ,
位居“ 三江 之 源 ” 是 我 国重 要 的生 态 功 能 区 , , 境 内广袤 的草 地 与 冰 川 、 山构 成 了一 个 有效 而统 雪


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 使人民在 良
好 生 态 环 境 中 生 产 生 活 , 现 经 济 社 会 永 续 发 实 展 。 “ 江之 源 ” 居青 海 省 , 我 国重 要 的 生态 ”三 位 是 功能区, 又是全 国五大 牧 区之一 , 如何 科 学合 理利 用草 地 资源 , 护 草地生 态 环境 , 力推进 生 态 畜 保 大 牧业 建 设 , 现草 与 畜 、 与 自然 、 源 和环 境 的 实 人 资 和谐 发展 , 是摆 在 我 们 面 前 的 一项 十分 重 大 而艰 巨的战 略任务 。

探讨青海海北燕麦产业的发展前景

探讨青海海北燕麦产业的发展前景

探讨青海海北燕麦产业的发展前景东林;雷艳芳;魏臻武【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燕麦需求不断增加,其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日益凸显.燕麦产业的发展可形成高原农牧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有利于高原整体草产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在维护生态平衡和调整农业产业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在该基础上,以青海省海北州为例,阐述了当地燕麦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燕麦产业的建议.%Recently,the demand on oat has been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at home and abroad, its resources superiority and market potential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Oat industry can form an economic growth point for highl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hich not only benefi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lateau grass industry and the overall sustainable of animal husbandry, but also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maintaining ecological balance and adjusting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Based on this, taking the case of Haibei State in Qinghai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oat industry were expounded, the problems and the advantages in it were analyzed, finally,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ing oat industry were proposed.【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10【总页数】3页(P5938-5939,5968)【关键词】青海海北;燕麦;前景【作者】东林;雷艳芳;魏臻武【作者单位】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青海刚察812300;上海鼎牛饲料有限公司,上海200426;扬州大学草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6草产业已成为我国西部开发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支柱产业。

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促进青海区域经济发展

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促进青海区域经济发展

化 艺术节 形式不 断呈现 出来 ,在 为 民族 体育 的发展
提供条件的同时,也为民族体育架起 了一座传播民 族 体育 文化 、促 进 与 世 界 民族 体 育 文 化 发 展 与交
* 基金项 目: 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 打造“ 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 推动相关 州县经济社会发展 问题研究 )0 0 3 阶段性成果 。 , ) 53) (
关 键词 : 民族 地 区 ; 族体 育 ; 游 资 源 ;区域 经 济 民 旅


从不 同的视角看 民族体 育与经济 的关 系
族体 育表演 吸 引了大批旅游 者 ;湖北长 阳的 日月 山 庄旅 游度假 村 ,其赖 以吸 引游客 的重要项 目之 一就 是 当地 的土家 民族体 育表演 节 目,为此 给 当地 带来 了良好 的经 济效益 。
从世 界经济发 展 的视 角来看 ,体育 与社会各 行 业发 展 的联 动效应是 十分 明显 的。美 国经 济学家 根 据部 门关联 数学模 型推算 出 的体育 行业与 其它部 门 产业关 联 度 相对 较 为 紧 密 的六 个 行 业 为 :旅 游业
(. 1 ,服 装 业 ( . 3 ,交 通 通 讯 业 ( . 2 ) O 2) 01 ) 0 13 ,
产生 的 。民族体 育与旅游 业结 合 ,可 以丰富旅游产
品 ,促进 民族体 育和旅游 市场 的繁荣 。因此 ,应 当 充 分利用 民族体 育的优势 ,发展旅 游 经济 。我 国民
了 “ 41 ” 的效 益 ,使 得 民族 体育 具 有带 动 旅 1 ->2 游 经济增 长的潜质 。民族 体育较 之现代竞 技体 育则
量的体 育活 动 。旅游 活动过程 中的体 育现象 是人对
体 育 的追求 与社 会给予充 分 的满足之 间合 为一体 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课题组成人员一、课题组高级顾问苏森,副省长,青海省人民政府。

白和金,院长,原计委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温成学,主任,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罗朝阳,副主任,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张文林,副主任,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二、课题指导讨论小组慕海平,研究员,科研部副主任,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李文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王仰麟,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盖文启,博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系。

梁本凡,研究员,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中心。

三、课题负责人(一)课题组长费洪平,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博士,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二)课题副组长王岳平,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姚海瑜,处长,经济师,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规划处。

杨汝昆,处长,经济师,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综合处。

四、课题组成员王亚平,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王远京,副研究员,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

李淑华,助研,硕士,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

任旺兵,副研究员,室副主任,博士,国家计委产业发展所。

赵锡嘏,原副所长,高级经济师,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

鲁水清,处长,副研究员,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宋金平,博士,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李利锋,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

段宇军,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规划处副处长。

余静,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综合处经济师。

陈昌正,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综合处经济师。

王莉辉,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规划处。

那海生,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规划处。

目录第一章青海省特色经济发展特点及评价一、青海经济发展现状特点二、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竞争优势三、青海发展特色经济面临的困第二章青海省特色经济发展功能定位一、国外新的环境条件与青海特色经济的功能定位二、国内新的环境条件与青海特色经济的功能定位三、西部大开发与青海特色经济的功能定位四、青海特色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第三章青海省发展特色经济的基本思路一、青海省特色产业分析与评价二、青海省发展特色经济的指导思想三、建立和发展具有青海特色的产业体系第四章青海省特色产业发展的重点一、大盐湖产业链二、水电──铝产业链三、油气开发及加工产业链四、特色农业产业化链五、特色旅游产业链六、青海特色核心项目选择第五章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政策措施一、争取国家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加快发展特色经济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快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青海发展特色产业四、加快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经济活力五、抓住加入WTO的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六、加速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构建青海省特色农牧业经济及对策研究目录一、青海省特色农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一)青海省特色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二)特色农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青海省发展特色农牧业经济的条件(一)独特的环境、资源为发展特色农牧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发展特色农牧业带来了历史机遇(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为发展特色农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加入WTO对青海省特色农牧业经济的影响四、青海省特色农牧业发展的总体构想(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基本思路五、青海省特色农牧业发展内容和布局(一)种植业(二)畜草业(三)冷水鱼养殖业(四)林果业六、青海省特色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一)积极制定有关政策,支持特色农牧业发展(二)创建名牌战略,实施产业化经营(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四)建立完善的特色农牧业社会化服务化体系(五)狠抓农牧业技术创新,提高高原特色农牧业效益一、青海省特色农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一)青海省特色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下,农牧民主动适应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使农牧业单一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产品型向商品型转变,加之农牧业技术成果的普遍应用,使全省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高原特色的优质农牧产品和主导产业。

1、特色种植业初具规模(1)加大了“双低”油菜种植面积和品质改良工作。

青海生产的油菜籽粒饱满、出油率高(青海春油菜单产居全国之首,含油率高达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品质优,无污染,是天然的绿色食品。

同时油菜产品中富含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因而市场前景广阔。

1999年全省种植面积142.06千公顷,总产量达到27.85万吨。

经过科技工作者多年努力,育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选育出“双低”杂交油菜331和青油14号等优良品种,这两个优良品种在1999年推广面积达35千公顷以上,最高单产可达250公斤左右。

“双低”油菜种植面积已超过油菜种植面积的25%,去年仅此一项新增效益2000多万元。

根据市场需求,青海省已将“双低”油菜作为十六项重点技术项目进行推广。

通过建立高产示范田、科技示范区等手段,努力扩大“双低”油菜种植面积,已形成以互助为龙头,辐射大通、乐都、湟中、湟源等县的“双低”油菜种植基地。

“双低”油菜深加工方面已取得了初步进展,互助已建成油菜深加工企业一座,年产1000多吨。

(2)青海生产的蚕豆籽粒饱满,无虫蛀,粗蛋白高达28.2%,远销日本,韩国、西欧等国家和地区,蚕豆市场前景十分诱人。

目前,全省已将蚕豆作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作物进行扶持和推广,现在种植面积达24.46千公顷。

推广的青海3号、9号等系列蚕豆新品种,年产蚕豆7.75万吨。

主要集中分布在海西和西宁地区的湟源、湟中各县,蚕豆生产已成为我省种植业调整的重要内容。

蚕豆深加工刚刚起步。

(3)无公害反季节蔬菜。

1995年以来,全省紧紧围绕《青海省“茶蓝子”工程建设总体规划》提出的增加总量、提高自给、繁荣市场的目标,按照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思路加大了工作力度,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通过几年改进栽培技术,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使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到目前,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5千公顷,总产量46.24万吨。

其中西宁地区种植面积3.2千公顷,总产16.55万吨,分别占全省的25.65%和35.99%;乐都种植面积4.48千公顷,总产18.2万吨,分别占全省的35.98%和39.34%,格尔木地区种植面积706.7公顷,总产3.58万吨,分别占全省的5.65%和7.74%。

基本上形成了以乐都、西宁、格尔木三点一线的生产格局,构成了全省蔬菜产业的主体。

全省已先后建立起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菜篮子”商品基地、规模示范园(区)。

据统计,已建成15公顷以上集中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13处,10公顷以上的43处。

并拟将柴达木建成莴笋、大蒜生产基地,主要产品销往外省。

随着蔬菜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蔬菜生产由以供应当地市场为主,开始向国内外市场拓展;由零散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1999年全省外销地产蔬菜6000吨,今年春节前,乐都韭菜经新疆销往俄罗斯,地产蔬菜首次走出国门。

西宁销往香港特菜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目前,西宁郊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白菜、红萝卜为主;城西区以白皮莴笋为主;城东区以西红柿为主;大通县以冬萝卜、红皮葱、蒜苗为主;循化县以红辣椒为主的集中连片生产格局。

乐都县“一村一品”为重点,青菜生产基地已发展到15个,面积达880公顷,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蔬菜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4)花卉产业已成为青海省特色经济的朝阳产业。

青海省气候冷凉,是发展球茎花卉的理想繁殖基地。

种植一个标准种球可产3-4个子球,优势明显。

郁金香、唐昌蒲、百合在国内花卉市场前景良好,目前花卉种植技术也已成熟。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全省种植鲜花29公顷,种植品种主要有郁金香、百合、唐昌蒲、剑兰等,组建花卉市场4个,销售额达232万元。

唐菖蒲、郁金香、百合等根茎花卉种球,是广东、云南等南方花卉生产大省生产高档鲜切花的优良种球,需年年调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市场日趋繁荣,种球需求量逐年增加。

花卉产业结构开始由过去单一的以绿化苗木为主向鲜切花、种球、盆花等多样化、商品化发展,产生了多巴苗圃、西宁苗圃等以花卉生产为主的实体和一批花卉生产专业户,以及花语、天利等一批花卉专营公司和专卖店,逐步具备了常年供应的条件,形成了产业化雏形。

(5)中藏药材是青海省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由于青海省生态环境特殊,因而形成了多样化的中藏药原料资源优势,主要有藏;茵陈、大黄、冬虫夏草、贝母、甘草、麻黄、构杞、羌活、花锚等。

青海产大黄主要集散于西宁,故有“西宁大黄”之称,商品除供应全国外,还出口国外,是西宁的地道药材,也是青海的大宗药材之一。

青海是冬虫夏草主产区之一,以玉树、果洛的资源量最大,品质优良,闻名中外。

枸杞人工种植面积约667公顷;全省资源量50吨,以柴达木地区产量最高,质量优,俗称“柴构杞”。

羌活主要分布在海东各县及海南、海北、果洛、玉树。

青海省在中药材出口创汇上有一定潜力。

目前,青海正在开始建设符合国际要求的现代中药材生产基地,以使中藏药材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

近几年通过产业调整,中藏药材开始进入深加工时期。

青海生产的乙肝健、晶珠肝太舒、二十五味松石丸、藏茵陈片等三十余个品种,以其原料无污染、纯天然、疗效好等特征,深得患者称誉,国内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并进入了美国和东南亚市场。

青海省现有中藏药生产企业7家,1999年中藏药产值1.8亿元,占全省医药总产值的45%。

生产中藏药8大类200多个品种。

中藏药生产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通过组建多种经济成分的生产企业,形成了以三普、金诃、晶珠、大地、久美等为骨干的生产营销相结合的中藏药产业群体,涌现出了三普这样的已具备现代企业制度的大集团公司。

产品也由传统剂型、低水品剂型逐步向现代剂型、高水品剂型转变,有30余个中藏药产品,以其疗效好,纯天然等特征畅销国内各地区,有的远销到国际市场,成为青海省医药行业的拳头产品,为中藏药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适应中藏药事业的发展,从80年代后期起,相继建立了一批以青海省藏药研究所、青海绿色药物研究所、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研究中心等为主的中藏药应用基础科研机构。

主要围绕高原特有中藏药资源,重点在防治肝胆疾病、风湿类风湿疾病和保健药品方面进行深入的开发应用研究,近两年已推出10多个新药产品投产上市,有的已获国家专利,并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一些更新换代的系列后备产品正在研制中。

另外,一些有条件的医院、药品生产企业也设有中藏药研究开发机构,全省主要藏传佛教寺院都开办有从事藏医门诊和药学研究部门。

初步形成了我省中藏药研究开发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