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研究》报告

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课题类别:朝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

课题号:JG13CY30

主持人:张万成

时间:2014年4月8日

地点:朝阳县师校

参加人员:董校长、刘主任、教科研部成员及33个课题主持人。

形式:会议形式。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我国目前的中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大面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必然遇到的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难看到,大部分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目前中学教学仍然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禁锢。

1、教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2、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学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而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凿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因此如何使我们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质量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

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高质量教学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二)课题的界定

关于“新课程有效教学质量”的相关课题研究在国内外有很多。而我们提出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研究”,旨在使学校教学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在认真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揭示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追求教学理论上的自觉和实践上的高效、优质,为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经验。

二、研究目标:

①通过课题的研究,调查分析影响中学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教学质量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树立教学目标意识,树立教学反馈矫正意识,树立课堂教学的情感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②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优化学习心理,优化学习习惯。

③通过课题的研究,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评估标准,努力使评估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重教”转向“重学”,从“形式”转向“效果”;努力使评估手段客观、准确、科学,真正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为重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即

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经验:

本课题研究采用整体构思与单因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证,不断积累创新,保证了本研究的有序、有效开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前期工作:(2013年5月)

1、选定研究课题,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全组的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摸清了中学教学的现状,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

2、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并健全了学习交流制度。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3、修改研究方案。方案制定后,请学校领导及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出了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了实施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4年5月)

第一阶段:(2013年5月)

召开全组成员,召开了开题报告,并进一步论证、完善了课题的研究方案,提出课堂实施初步策略。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讨论法及行动研究法。

第二阶段:(2013年6月——2013年9月)

1、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展开活动,并对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效果进行互动点评和反思,对课题研究中产生的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2、开全组会议,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最后大组整体探研。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第三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3月)

课题组成员为全镇教师作了示范课,展示了课题研究的心得。本

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成果总结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召开课题组会议,商讨结题工作。课题组全体成员着手整理资料,总结经验。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研究时间、研究经费、研究技术设备、所在单位所提供的条件等)。(限1500字内,可加页)

(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学校曾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协调发展有效提高》通过验收结题。参加国家“十二五”科研课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机制研究》都已通过验收。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张万成负责组织、管理及协调工作

组员:白东升毕方颖佟小颖王中岩张丽丽包宏伟洪德娇

王淑君刘辉谢亚繁李秀丽

负责搜集资料、课堂实验及总结评价工作

六、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