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看到了它带来的快捷、便利和无限的资源,却忽视了信息技术中的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不良影响。网上飞速传播的形形色色的信息与中学生滞后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行为自控能力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同步现象。因此,对于我们计算机教师来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给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也提出了挑战。那么。如何让德育教育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对此,本人就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德育教育;教学

1. 信息技术时代德育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全面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网络上,从而对互联网产生了特殊的心理需求。它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在为青少年开启了一扇全新的文化之窗的同时,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对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寻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青少年”德育工作新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任落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身上,特别是与计算机和网络

紧密联系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身上。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成为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阵地,要求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丰富内涵,让学生在人文氛围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实现德育教育生活化

人们是为了生活而培养个体的品德,改善、提升社会道德的,并不是为了品德而培养品德。同样,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也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生活去实现。因此,脱离生活的德育教育必将导致德育的抽象化、客体化,脱离了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和生活的确证而流于虚空、形式、无效。新课程标准下,德育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传统的德育教育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抽象空洞,缺乏生活气息,传统的德育工作可能对学生已经没有太多的吸引力,这样必然会影响到德育教育效果的。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内容可以是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可以使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可以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德育内容网络技术,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师生交流变得平等,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搜集自己想要的知识,寻找自己遇到的问题,达到自主教育的目的构建网络德育的主阵地。如在加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节约水资源习惯,培养保护祖国美丽山河的感情等方面教育时。

3. 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

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是新课程标准下教育主管部门对各学校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忽视了这一要求,使得信息技术课被其他学科挤占,特别是在各阶段的重大考试时期。这不仅严重扰乱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安排,打击了该课程教师的积极性,而且使得学生丧失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的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必须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将该门课程放在与其他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4. 积极开展学校网络德育过程

一线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不仅不能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加以行政命令般的勒令禁止,而且要正视网络发展的趋势,认识和把握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树立德育空间网络化的新观念,充分利用网络空间,主动驾驭网络信息,全方位、多角度的实施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从而增强学生在网络面前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校园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德育工作网站的建设则是网络德育的物质基础。网站建设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行为心理趋向,在增强亲和力、时代感、时效性、娱乐性上下功夫。运用网络办德育网站,最有效的就是利用网络丰富性的特色,将德育教育由枯燥的语言说教转变为故事性趣味性俱佳图文并茂的动感交流。既要站在学生思想的至高点上,从理想的层次上把他们吸引过来,寓教育、引导于服务之中,又要针对学生的现实需求,

与学生展开互动,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5. 加强网络监管,优化信息技术环境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上网虽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也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窗户;但网络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信息,尤其是一些暴力游戏和色情网站,更是严重摧残着青少年的身心。由于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差,及易沉迷于网络中,而荒废了学业。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知识拓展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教学中最艰巨的任务。

在学生刚接触网络时,学习并讨论了《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引导他们文明上网拒绝进入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的网站。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网上聊天时经常使用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和有说粗口的现象,信息技术教师应当首先尽量保持客观和公正态度,然后通过展示一些有关不遵守网络文明公约而酿成惨剧的典型实例,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从而实现了信息道德教育在“情”“理”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学校信息教育课程的开展与实施,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网络带来的负面消极影响,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在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上注重学生道德教育和全面素质的培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的道德意识,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网络信息技

术带给孩子们的伤害。

人的思想品德本身是无形的,它必须落实在课堂教学的一举一动中,落实在课外阅读的一点一滴中,落实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正如春雨的滋润必将伴随学生的一生,必将渗透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心血中,也必将换来桃李的芬芳,参天的栋梁。

参考文献

[1]徐晓宁: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2.08 [2]叶海智.信息技术与情感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