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广州中医药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120/6
《本草拾遗》,作者陈藏器, 成书于开元年间 (公元713年~741 年),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 ,即宣、通、补、泻、轻、重、滑 、涩、燥、湿十种,为后世中药按 临床功效分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1/130/6
《证类本草》又名《经史证类备急本
草》,作者唐慎微,载药1500多种,药后 附有方剂以相印证,有学术、实用、文献 价值。
成书于1935年,药物辞典类大型工具书 。
01/150/6
《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
成书于1977年
《中华药海》载药约8000种,成
书于1984年
《中华临床中药学》、《中华本 草》等成书于1998年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为中药,
二部为西药,每5年出版1次。
解放后,中药发展的概况
09/10/6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各时期的代表著作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作
者托名神农,成书于约公元二世纪,是我 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 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首创上中 下三品分类法。
01/100/6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成书
于约公元500年左右,载药730种,首创 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炮制前后药物成份质和量会有所变化 、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可因之而不同。故 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宜当 重视。
02/160/6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
药安全。(减毒)如:
半夏 生半夏——刺激胃粘膜——呕吐
姜半夏——镇吐
乌头硷(有毒)——浸泡、煎熬
乌头
可去毒。
临床遣方用药时,因根据具体病情, 或治其本,或治其标,或标本兼治。
04/150/6
第五章 中药的性能
性——性质、特征:四气、五味、归
性 能
经、升降浮沉、毒性。
03/110/6
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可分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 及其它制法等五大类型。
纯净处理——去掉灰屑、杂质及非
药用部分。
修治 粉碎处理——粉碎药物及符合制剂
及其它炮制法之需。
切制处理——利于炮制、贮藏、
调剂及有效成份煎出。
03/120/6
水制
洗——除去杂质。 淋——使其清洁或软化。 泡——使其软化。 润(闷、伏) 漂——去除腥味,盐分或有毒
08/10/6
3.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各时期的代表 性著作),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4.熟悉80余种较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 主要应用、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5.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收及其它炮 制方法。
6.了解80余种较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 主要应用、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余药 仅供参考。
7.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正气不足
发病
阴阳失去平衡 病—阴阳
外邪内侵
偏盛偏衰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
03/180/6
治病——以药性之偏来纠正病性之 偏,调整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偏盛偏衰 ,使之恢复平衡。
以偏纠偏
“药以治病,因毒而能。所谓毒者 ,以气味之有偏也……其为故也,正以 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欲救其偏 ,则以气味之偏者能也,正者不及也。 ”
如园参中人参皂甙含量的季节变化
月份
1 4 6 8 10 12
人参皂甙% 7 10.1 20.3 22.6 16.2 7.8
故采收应在6~9月为宜。
02/100/6
一般药材的采收时间及方法
植物类:
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
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连根拔起。
叶类: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时。
二 .学习《中药学》的重要性
1.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论治:理、法、方、药
2. 药是治病的武器,是方剂学和临床 各学科的基础。
⑴ 与中医基础学的关系:
中基:脏腑 寒热 表里 虚实 痰
中药:归经 四气 升降 补泻 化痰
五色五味入五脏 浮沉
06/10/6
⑵ 与方剂学和临床各学科的关系
04/110/6
功效与主治的关系:中药的主治, 是指其所主治的病证,又称为“应用” 或“适应证”。从认识方法而言,主治 是确定功效的依据;从临床运用的角度 来看,功效提示中药的适应范围。
中药功效是联系中药主治(应用) 和性味归经的枢纽,因此是学习中药学 的重点内容。
04/120/6
功效的分类:
02/190/6
三、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适应
病情的需要。(改性)
如:生地黄(甘、苦、寒,清热凉血,养
阴生津)
熟地黄(甘、微温,补血滋阴。)
生首乌(甘、苦、平,截疟,解毒,
润肠通便)
制首乌(甘涩、微温,补益精血,固
肾乌须)
03/100/6
四、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藏和制 剂。 五、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六、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神农本草经》)
04/10/6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经验指
导下使用的药物。 (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
称,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
制品和生物制品)
草药?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
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 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05/10/6
《景岳全书·类经》
03/190/6
二、中药的作用
治疗作用: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功

副作用,指常用剂量时出现
的与治疗需要无关
不良作用
的不适反应
毒性反应,指药物对身体的
损害性反应
04/100/6
第二节 中药的功效
中药功效:亦称为中药的“功能”。 是对中药治疗作用高度概括的表述形式。
中药功效的认识和概括,是根据机体 的用药反应,即用药前后症状、体征的变 化,通过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方法归纳 出来的。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1518~
1593),成书于明代(于1552~1578年 间 ),载药1892种,集16世纪以前药学成 就的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 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 突出贡献。
01/140/6
《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
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
02/120/6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贮藏中药,由于药材受外界因素和 自身因素的影响,质量不断发生变化, 其变化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质变后 的中药,质量低劣,有效成分损失,可 致疗效降低,失去药用价值,甚至产生 不良反应,危害人体健康。
02/130/6
目前中药的贮藏养护方法主要有:
晾晒处理
一、干燥处理贮藏 烘干处理
辨证、立法
组方
临床实践
中药理论
俗语云:“识医不识药,
十医九不着”
⑶ 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⑷ 在现代医药学中的地位
07/10/6
三.学习《中药学》的要求
1.掌握中药、中药学的概念和中药学基本
理论知识(性能、炮制目的、配伍关
系、 用药禁忌等)。
2.掌握130余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 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 意义者)及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 指一味药品因品种不同而效用有别者) 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 用注意。
消旋去甲乌药硷——耐热故可保
留。
02/170/6
二、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增效)
生药水煎液溶出甚少。
如延胡索

生物硷)醋炒后水煎液溶出增加,止痛
又如:明矾——枯矾——燥湿、收敛
槐花——槐花炭——止血
02/180/6
又如:
蜜炙百部、紫菀—润肺止咳 酒炒川芎、当归—温经活血 醋炒香附、延胡—舒肝止痛 姜汁炙川连、竹茹—止呕 (此与辅料药性有关)
祛痰、化瘀等。
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能 、消除病理产物四者之间有着密 切的联系,因此上述划分又是相 对的。
04/140/6
2.对症治疗功效(治标)
对症治疗功效是指能缓解或消除疾
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症状,具有减轻痛苦
,防止病势恶化的意义。止痛、止咳、止
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
涩精止遗等皆属对症治疗功效。
南朝刘宋时期雷敩著《炮炙论》,
叙述药物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药 效,减轻毒性或烈性,收录了300种药物 的炮制方法,并提出在炮制药品前,应 注意区别混淆品。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炮 制专著,也标志着本草学新分支学科的 产生。
01/110/6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 作者李勣、苏敬等,成书于唐显庆四 年(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官修本草,载药844种,开创药物图 谱文字说明等图文对照法,(有人将 其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先于欧洲 的纽伦堡药典(1542年)800余年 )
成份。 水飞——使药物细腻,内服易
吸收,外用少刺激。
03/130/6
火制:
清炒——便于粉碎、缓和药性,便于
有效成份的煎出。或增强收

敛止血作用。
减少药物刺激性,增效。
固体辅料炒
使药物酥脆易煎便服。
03/140/6
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蜜炙——滋补强壮的作用。
炙 醋炙——引药入肝,止痛,减毒。
微波干燥处理
远红外干燥处理
容器密封贮藏
二、密封贮藏 罩帐密封贮藏
库房密封贮藏
02/140/6
三、吸潮养护 吸潮剂吸潮养护
机械吸潮养护
四、化学药剂养护 硫黄熏蒸养护
低氧低药量养护
自然降氧
五、气调养护 机械降氧
充二氧化碳
02/150/6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 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 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 理),古称“炮炙”、“修治”、“修事 ”。
花类:在花正开花时进行,或含苞欲放
时摘取花蕾。
果实和种子: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
亦有未成熟时采收的。
02/110/6
根和根茎类:多以农历二、八月采收。
少数夏季采收。
树皮和根皮类:清明至夏至间剥取皮。
亦有秋后或早春采者。
动物: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
矿物:大多可随时采收。
“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 人功,卒无裨益。” 《千金翼方》
01/160/6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阴干暴干,采治时月,生 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 有法。”
《本经》
01/170/6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道地药材——把那种一地所产、其
品种、质量、疗效均优的药材,称为“道
地药材”(地道药材)。
《新修本草》言“离其本土,则质同 而效异。”
陈嘉谟说:“凡诸草木昆虫,各有相 宜地产,气味功力自异寻常”;“地产南 北相殊,药力大小悬隔”。
酒炙——升提、通经活血。
盐炙——引药入肾,补肾作用。
姜汁炙——止呕、制寒、去毒。
煅——使药物酥脆易碎,充分发挥药效
煨——去油、减毒、增效。
烘焙——使之干燥而利于贮藏或粉碎。
03/150/6
煮——以增强药效,降低毒性。
清蒸——软化药材,便于切

制或干燥保存。
水火共制 辅料蒸——改变药性。
潬——除去非药用部分,便于
01/180/6
水提取物(人参皂甙)的量%
日本长野县红参
13
韩国红参
14
日本长野县白参
4
韩国白参
3
中国生晒参
3
中国大力参(红参类)
6
应按地道药材的生态环境、栽培技 术、产品质量去发展药材生产,总以确
保疗效为标准。来认识道地药材的含义

01/190/6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中药的采收季节、时间和方法,对中 药的质量好坏和疗效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也就是说,药材的采收应该在有效成份 含量最高时进行。
l. 对因治疗功效(治本)
包含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能、消 除病理产物等方面的内容。
①祛邪的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清热
泻下、涌吐、解毒、杀虫等
②扶正的功效:益气、助阳、滋阴、补血
04/130/6
③调理脏腑气血功能的功效:理气、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血、安神、开窍、潜阳、息风
④消除病理产物的功效:消食、利水、
干燥。
淬——便于粉碎,易煎出,增药
效。
03/160/6
制霜 榨油取霜以减毒
风化取霜
其他制法
日晒夜露制霜
发酵 改变药性,生产新药
发芽 生产新药
“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 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陈嘉谟.
03/170/6
第四章 中药的作用
第一节 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
一、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
中药学总论广州中医药大学
02/10/6
总论
一、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
药 植物—占绝大多数,使用最普遍。 物 动物 的 矿物 来 化学制品 源 生物制品
03/10/6
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及自然资
源的特点。
中药学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药物以草为本”,“药之众者,莫
过于草,故举多者,言之本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