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试卷+答案
中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中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篇一:中药学试卷及答案2套】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答题卡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中药性能的内容不包括()a形色b性味c升降浮沉d归经e毒性2.将生地黄制成熟地黄的目的是( )a消除毒性b改变药物的性能c便于服用d便于贮藏疗效3.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经集注》4.用单味药治病称为()a单行b相恶c相畏d相使e配伍5.风寒感冒,巅顶头痛者,宜用()a柴胡b升麻c藁本d白芷e羌活6.治肝胆湿热、实火的药,宜选()a柴胡b香附c青皮d黄柏e龙胆草7.具有泻下、软坚、清热功效的药物是()a生地b玄参c大黄d芒硝e芦荟加强e8.能行气、燥湿、消积、平喘的药物是()a草果b厚朴c苍术d羌活e独活9.功用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药物是()a茵陈b猪苓c泽泻d滑石e关木通10.元气大亏,阳气暴脱,肢厥汗出,呼吸微弱,应选下列哪一组药物()a附子、黄芪b附子、白术c附子、人参d 附子、肉桂e附子、干姜11.理气药主治的病证是()a气滞血瘀证b气滞证或气逆证c气虚气逆证d中气下陷证e食积腹痛证12.可内服或外用治疗跌打损伤、瘀滞疼痛,为伤科要药的止血药是( )a白及b三七c五灵脂d蒲黄e茜草13.川芎的功效为()a活血行气,利水消肿b活血行气,祛风静痛c活血化瘀,理气止痛d活血化瘀,祛风胜湿e活血行气,温经通络14.桑白皮与葶苈子的配分解效是( )a泻肺平喘,利水消肿b利水通淋,润肠通便c开宣肺气,止咳平喘d降泄肺气,利水消肿e泻肺平喘,降逆止呕15.既能清热解毒,又能镇心安神的药物是()a龙骨b酸枣仁c柏子仁d朱砂e穿心莲16.牛黄的成效除清热解毒外,还能()a消痈散结b消痈散结,疏散风热c息风止痉、化痰开窍d利湿通淋,消痈散结e燥湿消肿,凉血止痢17.既能开窍,又能清热止痛的药物是( )a冰片b石菖蒲c牛黄d蟾酥eXXX18.治中气下陷证,宜用哪味药升举阳气( )a人参b党参c西洋参d黄芪e白术19.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a玉竹b黄精c鳖甲d枸杞子e女贞子20.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功效的药物是()a诃子b五味子c覆盆子d女贞子e菟丝子2、多项挑选题:从每道试题的备选谜底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精确谜底,并将其谜底的英笔墨母代码填入答题卡内。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总论)-试卷2-1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总论)-试卷2-1(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记载“雷公炮制十七法”的本草著作是(分数:2.00)A.《炮炙论》B.《炮炙大法》√C.《修事指南》D.《饮膳正要》解析:解析:《炮炙大法》作者缪希雍,书中所述的“雷公炮制十七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2.考订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并规定了汤、酒、膏、丸等剂型的制作规范的本草著作是(分数:2.00)A.《新修本草》B.《本草拾遗》C.《滇南本草》D.《本草经集注》√解析:解析:《本草经集注》作者梁.陶弘景,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该书还首创“诸病通用药”,还考订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并规定了汤、酒、膏、丸等剂型的制作规范。
3.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分数:2.00)A.《救荒本草》B.《本草拾遗》C.《滇南本草》√D.《白猿经》解析:解析:《滇南本草》作者兰茂,是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4.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的本草著作是(分数:2.00)A.《本草纲目拾遗》B.《图经本草》C.《新修本草》√D.《开宝本草》解析:解析:《新修本草》由李勋、苏敬等主持编纂,载药物共844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学著作;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
5.奠定了四气五味学说的理论基础,中药归经学说之先导指的是(分数:2.00)A.《山海经》B.《神农本草经》C.《黄帝内经》√D.《五十二病办》解析:解析:《黄帝内经》奠定了四气五味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中药归经学说之先导;后世中药升降浮沉学说的理论依据。
6.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是(分数:2.00)A.《神农本草经疏》B.《新修本草》C.《本草品汇精要》√D.《中国药学大辞典》解析:解析:《本草品汇精要》所附1300多幅药图,是古代彩绘本草图谱的珍品;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
中药学――总论部分

中药学――总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神农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2.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书籍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神农本草经集注》D.《本草拾遗》3.药材的采集原则是()A.果实成熟时B.生长最旺盛时采C.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D.任何时候都可采4.根和根茎类药材的采集时间是()A.果实成熟时B.秋末、初春C.春夏时节D.任何时候采均可5.衡量一个药材的关键标准是()A.是否产于道地产区B.采集时节是否适当C.产量是否宏丰D.能否确保临床疗效6.生地黄制成熟地黄的目的是()A.降低毒性B.提高疗效C.改变药物性能D.便于服用7.甘味药的作用是()A.泄、燥B.补益、和中、缓急C.软坚、泻下D.收敛固涩8.除哪项外,均为升浮药的作用()A.发汗B.涌吐C.开窍D.清热9.咸味药的作用是()A.清泄B.固涩C.软坚D.坚阴10.在配伍关系中,属协同作用的配伍是()A.相须相使B.相畏相杀C.相使相恶D.以上都不是11.下列相恶的药是()A.人参与藜芦B.人参与五灵脂C.人参与五味子D.人参与莱菔子12.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或副作用,这种关系是中药“七情”中的()A.相恶B.相杀C.相畏D.相使13.一些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的药物,煎煮时应()A.先煎B.久煎C.后下D.与它药同煎14.下列哪类药需要先煎?()A.气味芳香药B.粉末状药C.矿石、贝壳类药D.胶类药15.胶类药入汤剂应()A.先煎B.久煎C.后下D.烊化二、多项选择题1.《本草纲目》具备下列哪些特点?()A.收载药物1892种B.新增药物374种C.全书52卷D.附图1100多幅E.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2.地道药材应具备哪些条件?()A.有地区特色B.炮制规范C.产量宏丰D.质量优良E.疗效卓著3.寒凉性药物分别具有()A.化湿作用B.安神作用C.解毒作用D.凉血作用E.平肝作用4.中药中毒常与哪些因素有关?()A.加工炮制B.配伍C.用量D.用法E.使用时间5.用药禁忌包括()A.配伍禁忌B.证侯禁忌C.妊娠用药禁忌D.饮食禁忌E.以上都是三、填空题:1.把中药________就是中药的性能,其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药学习题及答案(广东药学院)

中药学习题及答案(广东药学院)总论部分测验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被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本草拾遗》2(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的本草是:A(《五十二病方》 B(《神农本草经》 C(《本草经集注》 D(《新修本草》3(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著作是:A(《本草纲目》 B(《开宝本草》 C(《新修本草》 D(《品汇精要》4(《本草纲目》的载药数是:A( 1815种 B( 1892种 C( 1746种 D( 1558种5(清代的本草代表作是:A( 《本草纲目拾遗》 B(《本草求真》 C(《本草备要》 D(《本草从新》6(《本草纲目拾遗》所载的药物种数是:( 921种 B( 716种 C( 183种 D( 730A种7(产于四川的道地药材是:( 附子 B( 苍术 C( 细辛 D( 山A药8(需经霜后采集的药是:A( 桑叶 B( 艾叶 C( 荷叶 D( 大青叶9(应该采集花蕾入药的是:A( 金银花 B( 菊花 C( 红花 D( 旋覆花10(以下服药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 发散风寒药宜冷服 B( 消食药宜饭后及时服C( 安神药宜睡前服 D( 泻下药以得利为度11(地黄制熟用的目的是:A( 减毒 B( 增效 C( 改性状 D( 变性能12(将药材埋入火灰中,使其受高热发泡的炮制法属于:A( 炒 B( 煨 C( 煅 D( 烘13(以下不是用炒法制成的是:A( 焦白术 B( 大黄炭 C( 血余炭 D( 荆芥炭14(药物的平性是指:A( 寒热之性不明显 B( 药味平淡 C( 寒热之性均显 D( 缓和药性15(下列哪项不是寒凉性所表示的作用,A( 清热泻火 B( 清解热毒 C( 开窍醒神 D( 凉血滋阴16(能补虚的药多具有什么味,A( 甘 B( 辛 C( 苦 D( 咸17(性味属阳的是:A( 辛、甘、寒 B( 辛、苦、热 C( 甘、淡、温 D( 酸、苦、温18(升降浮沉是为药物作用确定:A( 性质 B( 趋向 C( 部位 D( 功能19(归经是表示药物的:A( 作用部位 B( 作用方向 C(作用趋向 D(有毒无毒20(神昏、心悸应选归哪经的药物,A( 心 B( 肝 C( 脾 D(肺21(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依据是:A( 用量是否得当 B( 产地是否地道 C( 整体是否有毒 D( 副作用的大小22(功效相似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功效的配伍关系是:A( 相使 B( 相须 C( 相杀 D( 相畏23(生半夏配生姜,生姜能减轻半夏的毒烈之性,这种配伍关系叫:A( 相杀 B( 相畏 C( 相恶 D(相反24(胶类药应当:A( 先煎 B( 后下 C( 包煎 D( 烊化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五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_总论(二)_2011年版

B:半夏配生姜
C:黄芪配茯苓
D:枸杞子配菊花
E:黄连配木香
答案:C,D,E
8、中药配伍的目的是
A:增强疗效
B:改变药材性状
C:降低毒副作用
D:改变药性药味
E:扩大适应范围
答案:A,C,D,E
9、不宜与甘草同用的药物有
A:京大戟
B:白芨
C:苦参
D:芫花
E:甘遂
答案:A,D,E
1、不属于沉降药性的功效是
A:收敛固涩
B:利水渗湿
C:平肝潜阳
D:涌吐开窍
E:清热泻火
答案:D
2、根据脏腑经络病变部位而选药的药性理论是
A:升降浮沉
B:有毒无毒
C:四气
D:五味
E:பைடு நூலகம்经
答案:E
3、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的配伍是
A:相须
B:相杀
C:相使
D:相反
E:相恶
答案:D
4、体现处方主攻方向的是
A:君药
B:使药
C:臣药
D:佐药
E:助药
答案:A
5、确定中药有毒无毒的依据有
A:归经的多少
B:药味多少
C:含不含有毒成分
D:用量是否适当
E:整体是否有毒
答案:C,D,E
6、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配伍不当
B:用量过大
C:炮制不当
D:品种混乱
E:疗程过长
答案:A,B,C,D,E
7、属于相使配伍关系的药对是
2023第一季度中药学总论(有答案版)

2023年度第一季度急诊科中医三基考试(中药学之总论)【A型题】1.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是()EA.《新修本草》B.《本草纲目》C.《证类本草》D.《本草求真》E.《神农本草经》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DA.《本草经集注》B.《本草拾遗》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3.《神农本草经》成书于()EA.公元前五世纪B.公元前二世纪C.公元二世纪D.公元四世纪E.公元五世纪4.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的药学名著是()BA.《证类本草》B.《新修本草》C.《本草拾遗》D.《本草纲目》E.《本草经集注》5.《神农本草经》载药数是()BA.675 种B.365 种C.844 种D.921 种E.730 种6.《本草纲目》的作者是()CA.苏敬B.李勋C.李时珍 D.陶弘景E.唐慎微7.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EA.《证类本草》B.《唐本草》C.《本草求真》D.《本草拾遗》E.《滇南本草》8.能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是()AA.炮制、配伍B.配伍、服法C.炮制、服法D.煎法、服法E.以上均不是9.将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天南星制成胆南星,其目的在于()BA.提高疗效B.改变药物性能C.便于服用D.改变药物作用部位E.消除或降低毒性10.能发散或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的药物,在煎煮时宜()EA.先煎B.久煎C.包煎D.另煎E.不宜久煎【B型题】A.酸苦味B.甘淡味C.咸甘味D.辛味E.酸甘味11.血瘀阻滞之证多用何类药味治疗()D12.气滞之证多用何类药味治疗()DA.相须B.相使C.相恶、相杀D.相反、相恶E.相杀、相畏13.半夏与生姜同用,是运用药物“七情”配伍中的哪种配伍()E14.大黄与芒硝同用,是运用药物“七情”配伍中的哪种配伍()AA.睡前服B.饭前服C.饭后服D.睡后服E.以上都不是15.驱虫药、攻下药及其它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宜()B16.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宜()CA.适当低于成人量B.用成人量的1/4 C.用成人量的1/2 D.用成人量的1/3 E.以上都不是17.老年人的气血衰弱,而服用峻烈性药物量一般是()A18.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药量是()D【X型题】19.中药性能的内容包括()ACDEA.四气五味B.配伍C.归经D.毒性E.升降浮沉20.用药禁忌的内容包括()BCEA.时间用药禁忌B.配伍禁忌C.妊娠用药禁忌D.季节用药禁忌E.服药时的饮食禁忌21.在中药“十八反”中,甘草反()ABCDA.甘遂B.大戟C.芫花D.海藻E.藜芦22.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有()ABDEA.炮制规范严格B.掌握煎药方法C.掌握服药方法D.适当配伍E.控制剂量23.甘味药一般具有的作用是()ABCEA.补益B.和中C.缓急D.固涩E.调和药性24.一般来说,寒凉的药物多具有()功效ABCDA.清热B.泻火C.解毒D.凉血E.泻下25.常用的炮制大法有()ABCDEA.修制B.水制C.火制D.水火共制E.其他制法26.中药炮制的目的()ABCEA.减毒B.改变药物性能或功效C.增效D.改变药物某些性状,便于贮藏和制剂E.纯净药材及矫味矫臭27.为提高药物疗效和扩大用药范围的配伍形式是()AB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28.确定剂量的依据是()ABCDEA.病者年龄B.病程长短C.病势轻重D.药物质地、质量、性味E.方药配伍、剂型、用药目的。
中药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石斛除益胃生津、滋阴除热外,还能A、凉血止血B、祛痰益气C、软坚散结D、明目强腰E、清心除烦正确答案:D2、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的药物是A、延胡索B、川芎C、羌活D、郁金E、白芷正确答案:A3、既能疏肝理气,又可调经止痛的药物是A、香附B、佛手C、青皮D、陈皮E、川楝子正确答案:A4、善除阳明经邪气的药物是A、荆芥B、苍耳子C、羌活D、白芷E、藁本正确答案:D5、柴胡不具有的功效是A、升阳举陷B、解表退热C、生津透疹D、疏肝解郁E、调经止痛正确答案:C6、全蝎与蜈蚣研末吞服,成人的每次用量是A、3.5~4gB、2.5~3gC、1.5~2gD、0.6~1gE、4.5~5g正确答案:D7、香加皮与五加皮除祛风湿、强筋骨外,还均能A、降血压B、清热解毒C、利水消肿D、活血通络E、消痰水正确答案:C8、能敛汗安神,用于心悸、失眠、多梦的药物为:A、五味子B、人参C、远志D、朱砂E、麦冬正确答案:A9、治中气下陷之脱肛宜用A、山药B、太子参C、黄芪D、党参E、白术正确答案:C10、既能祛风湿,又能退虚热的药物是A、秦艽B、黄柏C、地骨皮D、胡黄连E、青蒿正确答案:A11、能滑肠通便的药物是A、太子参B、刺五加C、甘草D、蜂蜜E、山药正确答案:D12、寒凉药的作用是:A、回阳救逆B、补火助阳C、暖肝散结D、温里散寒E、清热解毒正确答案:E13、治目赤肿痛兼热结肠燥便秘宜选的药物是A、谷精草B、木贼C、决明子D、石膏E、密蒙花正确答案:C14、细辛的主治病证不包括A、风寒表证B、风寒湿痹C、肺热喘咳D、阳虚外感E、头风头痛正确答案:C15、患者女,31岁,烦渴不止,口干舌燥,小便频热,大便干燥,舌边尖红,脉细数无力。
建议使用麦冬配伍治疗,麦冬发挥的作用是A、补气升阳,生津止渴,托毒生肌B、燥湿健脾,利水消肿,固表止汗C、补脾益肾、清心除烦、利尿通淋D、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E、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正确答案:D16、既能疏肝破气,又可消积化滞的药物是A、陈皮B、化橘红C、香橼D、青皮E、玫瑰花正确答案:D17、磁石不具有的功效是A、纳气平喘B、收敛固涩C、平肝潜阳D、镇惊安神E、聪耳明目正确答案:B18、黄精的功效是A、滋阴除热,明目强腰B、滋阴益肾,凉血止血C、养阴润肺,清心安神D、滋阴降火,清肺润肠E、滋阴润肺,补脾益气正确答案:E19、能敛肺平喘,止带缩尿的药物是A、马兜铃B、桑白皮C、白果D、枇杷叶E、葶苈子正确答案:C20、功能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的药物是A、全蝎B、羚羊角C、牛黄D、地龙E、僵蚕正确答案:C21、常与补气、升阳药同用,治疗脏器下垂病症的理气药是A、佛手B、香附C、木香D、枳实E、陈皮正确答案:D22、其含蛋白酶杀虫,加热60℃或酸作用下易被破坏的药物是A、榧子B、贯众C、雷丸D、使君子E、槟榔正确答案:C23、既治风湿热痹,又治湿热黄疸的药物是A、防己B、白鲜皮C、垂盆草D、茵陈E、丹参正确答案:B24、咸味药的功效包括A、软坚散结B、收敛固涩C、行气消肿D、缓急止痛E、清热利湿正确答案:A25、均具燥湿化痰、祛风止痉作用的药组为:A、白僵蚕、牛黄B、白附子、天南星C、全蝎、蜈蚣D、半夏、防风E、天麻、白芥子正确答案:B26、活血止痛宜生用,化瘀止血宜炒用的药是A、延胡索B、没药C、血竭D、郁金E、五灵脂正确答案:E27、外感风热,咽喉肿痛,咯痰不利,兼大便便秘结者。
中药学习题集(总论~第二十章,附标准答案)

中药学习题集(总论~第二十章,附标准答案)总论一、单项选择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后的()内。
1.确定地道药材的关键因素是()A产地B品种C采收D加工E疗效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毒性是指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
B“毒药”历来是总括药饵之词。
C无毒用量过大也可能产生中毒反应。
D毒药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差甚大。
E毒药一般没有利用价值。
3.中药性能的内容不包括()A形色B性味C升降浮沉D归经E毒性4.酸味药的适应证是()A湿热泄泻B食积泄泻C热毒痢疾D寒湿泄泻E脾虚泄泻5.初步确立古代综合本草模式的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升降浮沉是说明作用趋向的性能B沉可以表示收敛固藏C升浮属阳,沉降属阴D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E升降之性是由药物性状决定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古来相沿把药物称为“本草”B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C古来相沿把草药称为“本草”D近代以来把药物称为“本草”E近代以来把药学称为“本草”8.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是( )A《证类本草》B《新修本草》C《嘉祐本草》D《本草纲目》E《滇南本草》9.将生地制成熟地的目的是( )A改变药物的性能B消除毒性C便于服用D便于贮藏E增强疗效10.半夏的采集季节为()A早春B夏末C秋末D冬初E初夏11.具有沉降之性的药物()A不再具有升浮之性B可兼有升浮之性C专治身体下部病证D性味皆为苦寒E性味皆为酸涩12.人参畏()A芫花B五灵脂C海藻D瓜蒌E半夏13.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的本草古籍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证类本草》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14.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的药物是()A辛味B甘味C酸味D苦味E咸味15.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常受加工炮制的影响,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酒炒则升B姜炒汁则散C醋炒则收敛D盐水炒则下行E蜜制则软坚散结16.以下服药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辛温解表药宜冷服B呕吐病人宜小量频服C泻下药宜得下为度D消食药宜饭后服E对胃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17.石膏配知母,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效果,此为中药“七情”中的()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恶E相杀18.归经的理论基础是()A阴阳B五行C四气D脏腑经络E四气五味19.细辛反()A半夏B瓜蒌C海藻D藜芦E芫花20.具有泄和燥作用的是()A辛味B甘味C酸味D苦味E咸味21.矿石类的药物大多宜()A研末服B先煎C后下D烊化E包煎22.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经集注》23.明代主要的代表性著作是()A《证类本草》B《本草纲目》C《新修本草》D《神农本草经》E《本草求真》24.具有“坚阴”作用的是()A辛味B甘味C苦味D淡味E酸味25.具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的是()A辛味B甘味C苦味D咸味E涩味26.确定归经之依据是()A四气B五味C升降浮沉D毒性E所治病证27.黄芪有补气利水作用,茯苓有利水健脾作用,两药合用时,茯苓能增强黄芪的利水作用,此为中药“七情”中的()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反E相杀2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A《神农本草经》B《证类本草》C《本草纲目》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拾遗》29.具有补益、和中、缓急作用的是()A辛味B甘味C苦味D酸味E淡味30.具有沉降趋向的是()A解表药B祛风湿药C温里药D平肝药E开窍药31.胶类药应当()A先煎B后下C包煎D烊化E另煎32.具有利水渗湿作用的是()A辛味B涩味C甘味D淡味E酸味33.淡味的主要作用是( )A化湿B渗湿C燥湿D逐水E散湿34.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此为中药“七情”中的()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恶E相反35.用药禁忌不包括()A十八反B十九畏C相畏D妊娠用药禁忌E服药时的饮食禁忌36.《本草纲目拾遗》的作者是()A李时珍B陶弘景C赵学敏D唐慎微E苏敬37.中药性能的哪一方面反映的是药物作用的部位()A四气B五味C升降浮沉D归经E毒性38.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这种配伍关系称为()A相杀B相使C相畏D相反E相恶39.贵重药的煎煮方法是()A另煎B先煎C后下D包煎E烊化40. 保存了大量的本草资料,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的药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证类本草》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41.用单味药治病称为()A单行B相恶C相畏D相使E配伍42.酸、涩味的作用是()A发散B缓急止痛C泻下D渗湿利水E收敛固涩43.峻下逐水药的服药时间是()A 晨起空腹时服B 饭前服C 饭后服D 睡前服E 不拘时服44.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是()A 辛味B 甘味C 酸味D 淡味E 咸味二、多项选择题:从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后的()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年度考试中药学各论指导老师------王勇4. 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的药学名著是:5. 《神农本草经》载药数是:6.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A.苏敬B.李C.李时珍D. 陶弘景E.唐慎微7. 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A.《证类本草》B.《唐本草》C.《本草求真》D.《本草拾遗》E.《滇南本草》8. 能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是: A •炮制、配伍B.配伍、服法C •炮制、服法D.煎法、服法E.以上均不是9. 将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天南星制成胆南星,其目的在于: A.提高疗效B.改变药物性能C.便于服用D.改变药物作用部位E. 消除或降低毒 性10. 能发散或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的药物,在煎煮时宜: A.先煎 B.久煎 C.包煎 D.另煎 E.不宜久煎11. 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称为: A.修制B.水制C.火制D. 炮制E.水火共制姓名:科室: 一、单项选择题(共 40题,每题1分)1.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新修本草》B.《本草纲目》C.《证类本草》2.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A.《本草经集注》B.《本草拾遗》C.《神农本草经》3.《神农本草经》成书于:分数:D.《本草求真》E.《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纲目》A.公元前五世纪B.公元前二世纪C.公元二世纪D.公元四世纪E.公元五世纪A.《证类本草》B.《新修本草》C.《本草拾遗》D.《本草纲目》E.《本草经集注》A. 675 种B. 365 种C. 844 种D. 921 种E.730 种下列除()外,均是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方法?A.炮制B.配伍C.剂量D. 煎法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是:12.13.14.15.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E.服法A.以四气五味为基础,以所治病为依据。
B.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
C.以药性为基础,药效为依据。
D.以治法为基础,脏腑为依据。
E.以药味为基础,脏腑为依据。
大戟、甘遂、川乌、巴豆等药物内服需炮制,其目的在于:A.降低或消除毒性、烈性、副作用 E.扩大用药范围辛味药治气血阻滞之证是取其:B.改变药物性能C.提高疗效D.便于服用A.发散之功B.宣泄之功C.行气血之功D.开窍之功E.宣发之功酸涩味药治遗尿、 遗精,是取其:A.补益之功B.固涩之功C.软坚之功D.固气之功E.缩小便之功甘、淡,寒的药物多具有:A.清热生津B.清热利尿C.清热凉血D. 清热燥湿E. 清热解毒下列除()外,均是甘味药的作用:A.补益B.和中C. 缓急D.固涩E..调和药性下列除()外,均是升浮类药- 般具有的功效 :A.升阳发表B.祛风散寒C.潜阳熄风D. 涌吐E.开窍下列除()外,均是沉降类药- 般具有的功效 :A.泻下B.清热C. 解表D.利水渗湿E.消积导滞胁痛、抽搐应选用归何经的药物?A.心经B.肝经C. 脾经D. 肾经E..肺经黄苓配生姜属七情中的:A.相畏B.相使C.相恶D.相杀E.相反为了提高疗效和扩大用药范围的配伍形式是:A.相须、相杀B.相畏、相反C.相使、相畏D.相须、相使E.相反、相杀在“十八反”中,下列除()外,均反甘草:A.甘遂B.大戟C.芫花D. 海澡E.巴豆25. 一般中药的常用剂量是:A. 1〜3克B. 15〜30克C. 3〜10克D. 30 〜40克E. 60 克26.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使其疗效增强的配伍关系称为:A.相使B.相畏C.相杀D.相须E.相恶27. 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在七情中称为:A.相使B.相畏C.相杀D. 相须E.相恶28. 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副作用,在七情中称为:A.相杀B.相畏C.相恶D.相反E.相使29. 在“十八反”中,下列除()外,均反藜芦:A.人参B.沙参C.丹参D.玄参E.党参30. 我国圭寸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的官修本草是:A.《唐本草》B.《证类本草》C.《本草纲目》D.《开宝本草》E.《本草品汇精要》31. 下列除()外,均是清代的本草?A.《本草求真》B.《本草从新》C.《本草备要》D.《本草经集注》E.《本草纲目拾遗》32. 《本草纲目》载药:A. 365 种B. 730 种C. 844 种D. 1500 种E. 1892 种33. 植物类药,叶类的采收期是:A .枝叶茂盛的花前期 B.花蕾将开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 C.果实成熟后D.花凋谢时E.果实将成熟时34. 下列除()外,均是常用炮制的大法:A.修治B.切制C.水制D. 火制E.水火共制35. 下列除()外,均属药性理论的内容:A.性味B.归经C.用法D. 毒性E.升降浮沉36. 下列除()外,均是苦味药的作用:A.燥湿B.通泄C.降泄D.渗湿 E.清泄37. 相杀的含义是:A. 功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的功效。
B. 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减轻或消除。
C. 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D. 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
E. 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38. 下列除()外,均属中药用法的内容:A.给药途径B.应用形式C.煎煮方法D. 服药方法E.配伍方法39. 下列除()外,均是中药学研究的内容:A.中药的来源B.中药的采制C.中药的性能D.中药的制剂E.中药的功效应用40. 《新修本草》成书于:A.公元二世纪B.公元500年左右C.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D.公元1082年E.公元1596年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1. 寒凉性药物多具有_________ 、 ______ 等作用。
2. 温热性药物多具有_________ 、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作用。
3. 对药物作用可从不同角度认识,如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4. 药性寒热与治则的关系是:________ 、_________ ,或_______ 、________ 。
5•性味_______ 的药物清热力缓,并能生津;性味_______ 的药物清热之最强,但能劫津。
6. 血瘀气滞多用______ 味的药物,遗精滑精多用______ 味的药物。
7. 脾胃虚寒证多选_________ 性味的药物。
8. 风热表证多选________ 性味的药物。
9. 归经是以_______ 理论为基础,以_________ 为依据。
10. 用药禁忌主要包括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 等方面内容。
三•简答题1. 何谓道地药材?(5分)2. 何谓四气?何谓升降浮沉?(5分)3. 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对临床用药有何意义?(15分)4. 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哪些内容?(15分)、选择题答案1. E2. D3. E4. B5. B6. C7. E8. A9. B 10. E11. D 12. E 13. B 14. A 15. C 16. B 17. B 18. D 19. C 20. C21. B 22. A 23. D 24. E 25. C 26. D 27. E 28. D 29. E 30. E31. D 32. E 33. B 34. B 35. C 36. D 37. C 38. E 39. D 40. C二、填空题答案1.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2.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3. 作用性质;作用范围;作用趋势;作用强度;作用的益害等4.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或寒者热之;热者寒之5. 甘寒;苦寒。
6. 辛,酸、涩7. 甘,温8. 辛,凉9. 脏腑经络理论;所治具体病证10. 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四、简答题答案1. 道地药材是指岀产在某地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的药材。
2.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3. 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机能的失调。
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一般来说,病变在上、在表宜用升浮不宜用沉降;病病在下、在里宜用沉降不宜用升浮;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
4. 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佗僧,巴豆畏牵牛子,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