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参考资料:语篇偏误分析

合集下载

第二语言习得: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课件

(3) 类型混淆型偏误 既不能归在第一类又不能归在第二类的偏误
(4) 特殊类型偏误 没有反映学习者第一语言的结构,同时也没有 在目的语第一语言习得语料中出现
根据Dulay &Burt, 第一类由母语干扰造成的偏误仅占3%
四种偏误原因(Brooks)
➢ 学习者不了解结构类型,因此出现随机性偏误 ➢ 正确的模式没有得到足够的联系 ➢ 由第一语言引起的误解 ➢ 学生遵循一般规则,但这一规则不适用某一特殊情况
3
第一语言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在目的 语汇总没有对应的形式
4
第一语言中的某个语言在第二语言 中的等值项有不同的形式和分布
5
目的语中的某个项目在第一语言中 没有对应的形式
6
第一语言中一个语言项在目的语中 分成两个以上的语言项目
举例
如法语的缩略形式j’ai和英语的缩略形 式I’ve对应
如德语中的kennen和Wissen对应或并 入英语的know
对比分析的局限
(三)“差异”等同于“难度”的理论不符合逻辑和实际。 如日本学习者学习汉字“气”难度大于汉字“我”。
(四)对比分析理论认为语言偏误的主要产生原因是“母语 负迁移”,不符合实际。研究(Brook, Dulay&Burt, Ellis) 表明母语干扰并非唯一,也不是主要原因。
母语干扰不是造成语言偏误主要原因?
(两种语言语法相同)
对比分析的基本内容
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
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的 两种观点
(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中会把语言特 质和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系 统中(Lado, 1957)
(二)目的语与母语相似产生正迁移, 反之则产生负迁移
(三)差异=困难,差异与困难成正比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

2. 鉴别偏误 偏误的标准 偏误和失误的辨别 隐性偏误和显性偏误的鉴别
3.描写偏误 表层特征分类 表层策略分类 科德:前系统偏误、系统偏误、后系统偏误
4.解释偏误
对学习者偏误的解释需要对偏误的来源进行分析,通过分 析来建立与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的过程。
学习者偏误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心理语言学方面的,也可能 是社会语言学方面的,也可能是认知方面的。
分成几个简单的句子
*他不高兴了,他走了。 (应为“他不高兴地走了”)
学习环境的影响
外部因素也是偏误产生的原因之一。这里所说的学习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指教师不 够严密的解释和引导、甚至不正确的示范,教材的科学性不强或编排不当,课堂训练 的偏差等,也就是教学失误(instructing errors)产生诱导性偏误(induced errors)
迁移主要指学习者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求助于已知的第一语言知识去理解并运用目的语,有可能由此而
产生偏误;
过度泛化主要指学习者采用推理的方法,把新获得的目的语知识不适当地扩大使用而造成偏误。这两
类偏误实际上就是前边已经提到的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简化的策略常常指学习者故意减少他们认为的目的语的冗余部分,或者将带状语、定语成分的复杂句子,
偏误分析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本质的认识。从 把偏误看成是需要防范、避免的消极因素,发展到强调偏误的积极意 义,把偏误看成是了解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窗口,把偏误 分析对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研究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促 进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错误分析对错误进行的细致描与解释,为 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反馈;偏误分析的具体研究成果对整个教学活动包 括总体设计、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测试提供了积极的反馈和依据, 有利于教学实践的改进与提高。

第二章 2 偏误分析

第二章 2 偏误分析

• 后系统偏误,指目的语系统形成后的偏误。学 习者基本上掌握了有关的语言规则,一般能正 确地运用,但有时也会用错而出现偏误。
4. 解释偏误
• 对学习者偏误的解释需要对偏误的来源进 行分析,通过分析来建立与第二语言习得 相关的过程。
• 因而,对学习者偏误产生的来源的分析, 是基于偏误产生的过程的分析。
• 简化的策略常常指学习者故意减少他们认 为的目的语的冗余部分,或者将带状语、 定语成分的复杂句子,分成几个简单的句 子。
• 比如: • *他气得不说话。 • *他不高兴了,他走了。 • *她到学校了,她穿了新衣服。
• 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很多,这里重点提一 下回避和语言转换。
• 回避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经常采用的策略, 在对某一语音、词汇或句式甚至某一话题 感到没有把握时,就尽量避免使用。
偏误分析重要的贡献是它为70年代心灵学 派与行为主义理论的论战提供了有力的证 据。证明学习者偏误并不是完全是由于母
• 语干扰造成的。 70年代的偏误分析不仅对教学而且对观察 学习者怎样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具有重要 的意义。
关于偏误分析得失的评价
• 局限之一,偏误分析仅仅考察学习者的 偏误,而不是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全 过程;
• 局限之二,偏误分析是横向研究和静态 描写,难以区分学习者在不同阶段出现 的偏误,难以观察学习者的习得过程;
• 局限之三,学习者采取回避的策略。由 于偏误分析关注的是学习者产出的偏误, 而对回避策略却无法观察到。
关于偏误分析得失的评价
• Ellis在评价偏误分析时指出,实际上学者们对 • 偏误分析的批评也有不当之处。
背景、习得的环境
• (3)语料收集的方式: • 诱导(面谈、作文;实验)、横向与纵向;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

► 我们认为: ► 对比分析试图用简单的语言学的方法解决复杂的
心理学问题。
► 第二语言习得涉及到学习的主体和客体的方方面
面。对比分析却仅仅局限于语言系统的对比。
► 对比分析强调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两个系统的
对比,对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却熟视无睹,忽略了 学习者这一主体及其习得过程。
“偏误分析”
►The
fact that learners do make errors, and that errors can be observed, analysed, and classified to reveal something of system operation with the learner, led to a surge of study of learner’s errors, called Error Analysis.
以上例句偏误原因是?
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把 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 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 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这种现象也 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或 者过度泛化。

► 我们千佛山了。
(有个非洲留学生,总是发不好qu这个音,所以常常在 交谈中不说“去”这个字。) ► 我们一起大润发吧。 (回避“去”字) ► 我们运动会了。 (我们参加运动会了。留学生不会“参加”这个词,采取 了回避态度。) ► 泰山,早上很冷,日出,我喜欢。 (意思是要说“虽然早上泰山顶上很冷,但是我还是喜欢 在那里等着看日出。”说话者采取了简化策略,避免了 连词的使用。) ► 你不高兴,我没考好。 (简化策略。因为我没考好,你不高兴了。)
hypothesis states that a human infant is born with an innate predisposition to acquire language; that he must be exposed to language for the acquisition process to start; that he possesses an internal mechanism of unknown nature which enables him from the limited data available to him to construct a grammar of a particular language. ► If the new hypothesis being set up to account for the process of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 it would seem reasonable to see how far they might also apply to the learning of a second language.

最新-硕士课程偏误分析第一周-PPT文档资料52页PPT

最新-硕士课程偏误分析第一周-PPT文档资料52页PPT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பைடு நூலகம்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最新-硕士课程偏误分析第一 周-PPT文档资料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大学生英语写作常见语言错误分析26页PPT

大学生英语写作常见语言错误分析26页PPT

2.语序上的干扰
1)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我们的英语水 平。
2) 为什么许多人在该说“不”时没有说 “不”呢?
3) 他为了得到钱财而没有说“不”。 4) 如果你该说不时没说“不”,你也许会
做一些错事。
5) 他也会说英语
2.语序上的干扰
1)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 误:Only in this way,we can improve our
English. 正:Only in this way can we improve our
English. 2) 为什么许多人在该说“不”时没有说“不”呢? 误:Why many people fail to say“No”when
they should? 正:Why do many people fail to
大学生英语写作常见 语言错误分析
一、母语干扰 二、英语本身的干扰 三、因粗心、紧张造成的失误
一、母语干扰
1.语法结构上的干扰 2.语序上的干扰 3.用词方面的干扰 4.表达方式的干扰
1.语法结构上的干扰
1)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像他这样的人 2) 有些假冒伪劣商品也可使用较长的时间。 3) 如果问题解决了,他们会非常感激你。 4) 为了和外宾交流,我们必须会说英语。 5) 我认为阅读应该有选择性。 6) 帮助别人渡过困境是一种美德。 7) 这(说好了英语)会使你能自如地与外宾交流。
be very grateful to you. 正:If the problem is solved,they
will be very grateful to you.
语法结构上的干扰
4) 为了和外宾交流,我们必须会说英语。 误:In order to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

语法偏误的研究方法39页PPT

语法偏误的研究方法39页PPT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语法偏误的研究方法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篇偏误分析一、语篇、语篇分析与语篇偏误概念的定义:1.语篇“语篇”在英语里是discourse;“语篇分析”是从英语的discourse analysis 译过来的。

但是,也有不少学者把discourse analysis 译为“话语分析”。

与discourse 有关的另一术语是text;有人把text译为“篇章”或“语篇”;因此,textlinguistics 有人译为“篇章语言学”,也有人译为“语篇语言学”。

一般说来,英美国家的学者喜欢用discourse, 而欧洲大陆的学者则喜欢用text 和textlinguistics。

定义:一般可以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下定义(1)从结构方面看,“语篇”是大于句子(sentence) 的语言单位(Discourse is a unit of language above the sentence.)。

从语言学角度看,词素(morpheme)小于词(word), 词小于词组(group) 或短语(phrase),词组或短语小于分句或小句(clause),分句或小句小于句子,句子小于语篇。

(2)从功能方面看,“语篇”是使用中的语言(Discourse is language in use)。

从语言使用的角度看,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意义是根据语境(context) 来确定的。

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2.语篇分析从功能的角度看,“语篇分析”研究的是交际中的语言,它涉及的是语言与它的使用情景(即语境)之间的关系。

语言的表现形式既可以是口头的(spoken),也可以是书面的(written)。

具体地讲,交际中与语言使用有关的问题都属于语篇分析的内容。

3.语篇偏误关于语篇偏误,学者们的看法并不相同。

周小兵认为语篇语法偏误可以定义为:中介语语篇中不成功的部分,尤其指语篇中不成功的衔接、连贯方式。

关于衔接,韩礼德和哈桑则归纳为:照应、替代、省略、链接和词汇搭配五种,成为研究语篇分析的一个突破点。

在此基础上胡壮麟(1996)认为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是多层次的,任何一个语篇必然依赖其中的某些层次实现其语义的衔接和连贯。

语篇偏误,是指产出在语篇中的偏误,可定义为中介语语篇中不成功的部分,尤其是指语篇中不成功的衔接、连贯方式。

由于语篇的交际性特征及它与目的语民族文化的密切联系,外语学习者要掌握语篇的构造规律就更加难,因此偏误在语篇中的表现也更加突出。

分析语篇偏误,对探索学习者偏误特征、了解外语学习规律、提高学习者的外语水平,意义重大。

研究意义: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留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能够使用单个句子的能力,还应该有组句成篇的语篇能力。

语篇能力的培养和研究在当今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

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界,语篇己经引起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如廖秋忠(1992)指出从句子到语篇的研究,是语言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语篇偏误分析研究现状:对于语篇偏误分析,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过研究。

衔接手段,胡壮麟(1996)、何立荣(1999)等;类型及形成的原因,赵成新(2005)、王诗博(2011)等;语篇的文体,刘月华(1998);教学教材,彭小川(2004);这些研究都加深了人们对语篇偏误分析的认识。

张迎宝在其论文《对外汉语篇章教学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中就现有的语篇研究成果,指出该项研究的问题,如研究存在不平衡性、部分专题重复研究严重、研究模式单一及研究手段滞后等。

1..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的研究现状:彭小川先生(2004)在《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的新思考》一文中曾指出:“近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己有了蓬勃的发展,但在这个领域中,语篇教学与研究至今还是个很大的薄弱环节。

”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上,以“语篇教学”为关键词搜到相关的文献有1352篇,其中主题与对外汉语有关的只有30篇左右,其余都是探讨英语教学中的语篇问题。

笔者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语篇教学”为关键词搜到相关的文献有194篇,其中主题与对外汉语有关的只有35篇,其他也都是关于英语的语篇教学。

数据表明,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的研宄相对英语教学还很不成熟。

就研宄进展而言,不迟于20世纪80年代初,学界就开始对对外汉语语篇教学问题给以关注,90年代成果陆续增多。

马明艳(2009)总结出:“吴晓露(1994)在《论语段表达的系统训练》一文中较早注意到了语段训练这个问题;齐燕荣(1996)在《话语分析理论与语段听力教学》一文中主要分析的是听力语段训练问题,将语段听力理解分成两个难点区域;刘月华(1998)在《关于叙述体的篇章教学——怎样教学生把句子连成段落》一文中总结了叙述体的各种连接手段,如时间处所词语、逻辑关系等,之后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操作方式,比如删减连接成分、恢复省略内容让学生删除等,还预示不同文体语篇教学特点会有所不同。

近些年来,不少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视角对对外汉语语篇教学展开了阐述。

杨春(2006)在《初级汉语教学中的“语篇意识”与“语篇教学意识”》中提出初级汉语的“语篇”教学要建立在实际、实用的基础上,教师首先要有语篇意识和语篇教学意识。

马明艳(2009)在《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篇研宄.》一书中针对学习者在汉语语篇运用中的表现,尤其是留学生语篇构建中存在的偏误现象进行偏误研宄,并就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提出了基本构想。

龙俊宇(2010) 《浅谈任务式教学与对外汉语语篇教学》认为对外汉语语篇教学需要一个总体的教学设计和模式。

任务式教学模式是以交际任务为教学组织单位,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交际任务的大量操练,从而提高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韩蓉(2011)《论对外汉语语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对对外汉语语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师教法、教材编写、大纲设计和测试评估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有效地改进目前对外汉语语篇教学。

2.语篇偏误分析研究现状:鲁健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通过比较语言对比分析理论与偏误分析理论,认为偏误是可解释和预知的,偏误产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并重点分析了教学失误对偏误产生的影响。

鲁健骥在本文中提出对篇章的分析应扩大到篇章和语用层面上。

何立荣《浅析留学生汉语写作中的篇章失误》从留学生作文中存在的衔接和连贯偏误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留学生语篇偏误的具体类型,并思考汉语写作篇章教学的方法,提出进行语段写作、重视衔接与连贯、以读促写等方法。

史有为《汉语语篇连贯性问题概析》,从汉语学习者语篇连贯的偏误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语序是影响语篇连贯的深层原因,汉语教学应重点抓好语序教学。

刘月华《关于叙述体的篇章教学一怎样教学生把句子连成片段》根据叙述体篇章的连接成分,将篇章偏误分为时间词语、地点词语、谓语动词、句子连接以后某些成分的替代删减、词序的调整等方面偏误,提出叙述体篇章教学应先分析“病文”,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篇章连接方式,进行连句成段的学习。

洪材章《在基础汉语阶段进行语段训练好》提出基础阶段进行模仿语段说话、写作、根据中心句完成语段、按照题目说写一段话等语段训练的方法,并进行课堂实践。

陈福定《对外汉语语段写作训练简论》等,另外,朱其智《语篇分析技巧在汉语精读课中的运用》(2001年)、肖奚强《外国学生照应偏误分析》(2001年)等著作,就语篇衔接及偏误的某个类别作研究, 语篇偏误分析是针对汉语学习者在语篇层面所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主要包括语篇语法偏误类型、偏误原因、减少偏误的教学方法等。

汉语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在对汉语本体语篇进行研究后,上世纪90年代,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和中介语理论的成熟,语篇偏误研究才受到对外汉语教学界的真正重视。

目前对外汉语界的语篇偏误分析多集中在母语为英语、日语、汉语等的学习者身上,研究语料多为叙述体的语篇,且存在只重视汉语中髙级阶段而忽视初级阶段语篇研究的弊端。

三、语篇偏误分析的类型:从句际的衔接、连贯手段看语篇偏误:1.逻辑关联词语使用方面的问题杨翼认为学生的语篇存在混用、误用和不用连接成分的偏误。

田然指出学生在使用短语类逻辑联系词时,因不能在其母语中找到完全对应的用法就出现混用和泛用的情况。

杨德峰分析了由于学生不懂得汉语的副词具有篇章的粘着功能,导致副词使用不当的偏误。

罗青松指出语篇连接词语作为外在的衔接手段,是中级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多表现为误用或缺少必要的关联词。

何立荣也认为学生在运用关联词上的失误多表现为关联词语的贫乏和滥用、误用。

陈晨考察了中高级学生错用、少用和多用逻辑关联词造成语义不连贯的语篇偏误类型,分别表现在14种句际关系上: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总结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解释关系、让步关系、取舍关系、转换话题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顺序关系(时间顺序/事件顺序)和时空关系。

吴丽君谈到学生在使用连接词进行复句关系衔接时,不会成对运用连接词语、回避使用连接词语和连接词语位置不对。

在表示时间的连接成分与篇章叙述描写顺序的关系中,学生也有类似的偏误:第一,因怕用错而回避使用后时性连接成分;第二,单一、重复使用后时性连接成分;第三,误用、滥用后时性连接成分。

2.照应方面的问题高宁慧对人称照应在语篇层面表现出的偏误情况作了分析。

她得出结论:学生在代词多余、缺失、位置不当和违背平行性原则等方面都存在语篇偏误。

罗青松谈到的指代也属于照应方面的问题。

她指出由于指代没有明显的外在形式,学生不容易掌握,所以出现该用时不用,指代不明和指代过度使用等问题。

陈晨将此类偏误分为两种情况:该照应的没照应和照应使用不当。

在人称照应和指示照应方都有表现“性”方面的偏误和“数”方面的偏误。

吴丽君认为日本学生因为不会使用第三人称代词进行语篇前后衔接,而造成滥用、误用和不用的偏误情况。

3.省略方面的问题杨翼指出学生由于对省略处理不当而出现语篇偏误;田然发现学生在省略方面的偏误可具体分为三类:主语省略、定语省略和动宾结构中的小宾语省略。

罗青松指出学生不会根据表达需要适时使用主语省略。

何立荣也指出该省略不省略、不该省略却省略导致语篇内语句松散或衔接生硬。

陈晨对与主语有关的省略、与定语有关的省略偏误作了分析。

[7]吴丽君所说的指称代词多余,也属于此类问题。

4.句序排列方面的问题罗青松提出学生语篇中有句子排列顺序在逻辑上以及目的语表达习惯上的合理性偏误。

陈晨进一步分析了在表示四种不同关系(假设、偏正、让步、目的)的复句中,句子之间存在逻辑排序问题;同时也分析了未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句序排列的偏误。

王绍新和何立荣对此类偏误有所涉及。

吴丽君指出句序语段的顺序一样,在篇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