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完了绪论,对施良方先生的《学习论》有了大体的了解,对于一些概念的认识没有以前那般模糊,下面通过打字又复习一遍。

PS:后面我将每一个学习理论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word文档,而且坚持全部手打,因为这是一个复习与记忆的过程,尽管有些浪费时间,但是我觉得付出是值得的。

一、学习的定义

在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定义之前,须得辨析以下四对词语的关系:

1、本能与学习:本能不是学习。作为本能的行为模式,一般要符合两个条件:(1)这种行为模式是这一物种的所有成员都具备的;(2)即便在与其他同类成员隔绝的情况下,也会产生这种行为模式;

2、成熟与学习:成熟不是学习。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由成熟(生理的发展)与学习(心理的发展)构成的。有机体要作出某种行为,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必须达到一定的成熟水平。然而,我们不能把因年龄变化引起的机体内部组织变化而导致的行为变化称为学习;

3、学习与成绩:学习是一种在学习者内部发生的事情,我认为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而成绩作为学习的一种测量结果,是不能等同于学习的。作者的比方很有意思:学习有点像风,我们肉眼看不见风,而是根据刮风的结果来来判断风的强度的。

4、行为的暂时变化与相对持久的变化:暂时性的行为变化不一定是因学习而引起的,学习必须是指有机体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因而,学习的定义是: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PS:对于学习的定义中出现的“经验”,我不是特别能理解。“经验”是谁的经验?如何形成的经验?怎样的经验?它又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我相信不仅仅经验能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变化,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变化同样能引起经验的生成。我又把自己绕进去了,我决定先绕过去。

二、学习理论概述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释,它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学习理论的各种理论流派为我们提供了探讨一些基本问题(如学习的性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迁移等)的不同的视角,使我们有可能较全面地理解学习的性质、学习的条件和学习的规律,从而为我们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提供科学的基础。

学习理论具有它特定的职能,主要包括:

1、学习理论要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以及分析、探讨和从事学习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2、学习理论是对有关学习法则的大量知识进行概括,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以便人们容易掌握。通过系统化,可以使那些看上去本来没有联系的现象富有意义。

3、学习理论要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为什么有的学习有效,有的学习无效。因

为学习的法则知识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学习,而学习理论则试图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学习。

三、学习理论的哲学基础

1、亚里士多德与经验主义:亚里士多德被普遍认为是第一位联想主义者,他提出了联想的三个原则:(1)邻近的原则;(2)相似的原则;(3)对比的原则。邻近、相似和对比的原理形成了三条传统的联想率,后来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理论,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的联想主义。属于这一哲学-心理学传统的学说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感觉论(sensationalism)、外周论(peripheralism)、还原论(reductionism)、机械论(mechanism)和联想主义(associationism)。

2、柏拉图与理想主义:推理被认为是获得真理的手段。属于这一哲学-心理学传统的学说大致包括以下几种:先天伦(nativism)、活力论(vitalism)、集体论(holism)。我觉得,亚里士多德与经验主义中的“感觉论”、“外周论”、“联想主义”和柏拉图与理想主义的“先天论”是相对立的,前者强调后天,后者强调先天;亚里士多德与经验主义中的“还原论”与柏拉图与理想主义的“集体论”是相对立的,前者强调个体,后者强调整体;亚里士多德与经验主义中的“机械论”与柏拉图与理想主义的“活力论”是相对立的,前者消极被动,后者积极主动。

作者指出前面两点的区别:经验主义传统强调行为的发展取决于经验,而理性主义则注重行为的先天的、预定的心理倾向,这就是所谓的后天与先天之争;经验主义认为对行为的分解是必不可少的,而理性主义则看重事物的整体性,这就形成了部分与整体之争;经验主义认为经验证据和材料是至关重要的,而理性主义则强调通过预感、直觉和推理可以更有效地了解行为,这可以称为实验与推理之争。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论是经验主义还是理性主义,都没有揭示认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的两个必要环节。我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这片土壤上必然会发扬光大,因为中国奉行中庸,而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也是十分流行。

四、学习理论的流派

1、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持这一观点的人,往往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假设为依据,即: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几乎所有的刺激-反映论者都强调邻近和强化在学习中的价值。在教学方面,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的行为。

2、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家探讨学习的角度与行为主义者相反。他们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认知学家试图探讨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性质以及它们是如何变化的。因此,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该理论在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时,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般的原理,以便能把所学内容用于解决新的问题。

3、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也可称为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赞同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同时又对行为主义心理学不屑一顾的领域(如思维、认知和情感等)做出了某种程度的探索。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的是完整的人,而不是对人的各个从属方面(如行为和认知)进行分割地、还原论地分析。人本主义者的共同信仰是:每一个人都哟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因此,他们特别关注人的自我实现。人本主义的基本假设是: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的行动取决于他是怎样从他自己的角度来知觉世界的。

五、学习理论的应用

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无关论、补充论(由于学习理论几乎无法直接应用与教育实践,难于指导课堂教学,因而需要构建教学理论,作为学习理论的补充)、相互作用论和推衍论(学习理论构成了教学理论的最佳基础,学习理论是描述性的(descriptive),而教学理论则是处方性的(prescriptive)和规范性的(normative),即教学理论是学习理论的进一步推衍)。教学是否有效,在于是否有效地控制影响学习的各种心理变量。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情境中的关键因素,其可靠的答案大多来自学习理论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