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鼻中隔偏曲的手术全过程!

⿐中隔偏曲的⼿术全过程!⿐中隔偏曲是由于⿐中隔在发育过程中受某些因素影响所致的结构上的畸形,形态上向⼀侧或两侧偏斜,或局部突起,可影响⿐腔⽣理功能,并引起⼀系列病理变化。
⿐中隔部分呈尖锐突起者称棘突或距状突;呈长条状隆起者称嵴突;若⿐中隔软⾻突⼊⿐前庭则称⿐中隔软⾻前脱位。
⿐中隔偏曲很普遍,程度较轻的不会有明显不适,⼤可不必管。
但如果偏曲程度较重,且合并⿐炎反复发作,就容易使偏曲进⼀步加重,造成持续或间歇性的⿐塞、流脓⿐涕、头晕、头痛、流⿐⾎、打鼾等症状的出现,这时就要及时就诊了。
各种⿐中隔偏曲发病原因、⿐外伤:多发⽣在⼉童期,外伤史多遗忘,因组成⿐中隔的各个部分尚在发育阶段,故⼉童期⿐部症状多不明显。
随着年龄增1、⿐外伤:长,⿐中隔各部分的增长和⾻化⽽出现⿐中隔偏曲。
成⼈⿐外伤也可发⽣⿐中隔偏曲或⿐中隔软⾻脱位。
如⿐中隔软⾻段均发⽣偏斜并偏向⼀侧则形成歪⿐。
⿐外伤常并发⿐中隔软⾻脱位,甚⾄软⾻⾻折,如不及时复位,可遗留⿐中隔偏曲。
、发育异常: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
⿐中隔在胚胎期由⼏块软⾻组成。
在发育⽣长和⾻化过程中,若⾻与软⾻发育不均衡或⾻与2、发育异常:⾻之间⽣长不均衡,则形成畸形或偏曲;在相互接缝处形成⾻棘或嵴。
常见的原因有腺样体肥⼤导致长期张⼝呼吸,⽇久发⽣硬腭⾼拱,缩短⿐腔顶部与⿐腔底部的距离,使⿐中隔发育受限⽽发⽣⿐中隔偏曲;营养不良影响⿐中隔发育和⾻化,也可发⽣⿐中隔偏曲。
、⼀些⽣长较为缓慢:的⿐腔或⿐窦肿瘤,如⾻化纤维瘤、⿐息⾁等,其他如⿐窦囊肿等,⽣长⽐较⼤时,可挤压⿐中隔,导致⿐3、⼀些⽣长较为缓慢:中隔偏曲变形。
、遗传:⿐中隔偏曲的发⽣与遗传因素有关。
4、遗传:临床症状、⿐塞:为主要症状。
具有交替性或持续性,向⼀侧偏曲者,常为单侧⿐塞;向双侧偏曲者,则⿐塞多为双侧。
但⼀侧偏曲者如对1、⿐塞:侧出现了下⿐甲肥⼤,也可出现双侧⿐塞。
、⿐出⾎:为常有症状。
发⽣在偏曲的凸⾯,此处粘膜薄,常受⽓流和尘埃刺激,易发⽣糜烂⽽出⾎。
手术记录:鼻中隔软骨取骨术

手术记录:鼻中隔软骨取骨术术前及术后诊断:术前诊断:患者因鼻部畸形,诊断为鼻中隔偏曲。
CT显示,患者鼻中隔向左侧偏曲,需进行鼻中隔软骨取骨术。
术后诊断:鼻中隔软骨取骨术完成后,患者鼻部畸形改善,诊断为鼻中隔偏曲已纠正。
手术方式:本手术采用经鼻内镜下鼻中隔软骨取骨术。
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经鼻内镜入路,将鼻内镜插入鼻腔,充分暴露鼻中隔软骨,并对偏曲的软骨进行切削和取出。
根据CT显示的偏曲程度,对软骨进行相应的修整。
最后,将切削的软骨移植到鼻中隔偏曲处,以纠正鼻部畸形。
麻醉方式:本手术采用全身麻醉,由专业麻醉师进行麻醉诱导及维持。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师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经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开始。
首先,将鼻内镜插入鼻腔,充分暴露鼻中隔软骨。
然后,采用电动刀进行切削和取出软骨。
根据CT显示的偏曲程度,对软骨进行相应的修整。
切削和修整过程中,医生需要保持细致、精准的手术操作,以确保术后鼻部外观的对称性和稳定性。
最后,将切削的软骨移植到鼻中隔偏曲处,以纠正鼻部畸形。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进行血液的检测和监测,确保患者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在手术后,将切下的软骨送病理检查,以证实切下的组织为鼻中隔软骨。
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后患者将在医院接受1-2天的观察和护理。
术后注意事项包括:1.保持术后的鼻腔清洁和湿润,防止鼻腔感染;2.避免用力擦鼻涕或挖鼻孔等动作;3.避免剧烈运动或游泳等水性活动;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药物;5.注意观察术后的鼻腔出血情况;6.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术后恢复训练。
在出院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具体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患者应该认真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时进行复查和随访。
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病历书写模板

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病历书写模板鼻中隔偏曲诊治要点鼻中隔偏离中线或不规则的偏曲,并引起鼻堵、鼻出血、头痛等症状,称为鼻中隔偏曲,可分为“C”形、“S”形,若呈尖锥样突起称为骨棘,若呈由前向后的条形山嵴样称为骨嵴,按偏曲方向可分为纵偏和横偏,按偏曲部位可分为前、后、上、下。
1) 诊断要点:症状:鼻堵、鼻出血、头痛、可能激发喷嚏、流涕等症状。
鼻镜检查:鼻中隔偏离中线,可表现为棘突或嵴突。
影响学检查:CT可提示偏曲情况。
2) 治疗原则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可行鼻中隔粘膜下整形手术。
学习难点1) 准确判断鼻中隔偏曲的类型,特别是暴露较困难的鼻中隔后端偏曲和高位偏曲要引起重视。
2) 如何评估鼻中隔偏曲对邻近器官的影响。
临床操作:鼻内窥镜对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检查鼻中隔偏曲入院病历范例入院病历患者:xxx 男29岁。
余略。
主诉:双侧渐进性鼻堵5年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间断、交替性鼻堵,伴白粘涕,晨起较多,未行正规检查及治疗,自服“鼻炎康”,效果欠佳,后鼻堵逐渐加重,患者偶有双侧颞部头痛,偶伴鼻出血及涕中带血。
来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鼻中隔偏曲”,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
患者发病以来睡眠差、饮食好,二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
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病史,否认糖尿病、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按时预防接种。
生于北京,长期居住在京,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无疫区居住史。
无烟酒嗜好,无冶游史。
婚育史:未婚。
家族史:父母健在。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家族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糖尿病病史。
否认有类似疾病的家族史。
体格检查T:36.5℃ P:75次/分 R:20次/分 BP:110/65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全身皮肤粘膜无潮红、苍白,无紫绀、黄染。
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
鼻内镜下鼻中隔粘膜部分切除治疗鼻出血

鼻内镜下鼻中隔粘膜部分切除治疗鼻出血
吕泉清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09(022)011
【摘要】目的介绍鼻中隔粘膜出血鼻内经学校粘膜部分切除治疗的方法.方法对60例鼻中隔粘膜出血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粘膜部分切除治疗鼻出血.结果本组60例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粘膜部分切除治疗,均一次性治愈.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粘膜部分切除治疗,适用于鼻中隔粘膜表面各种类型鼻出血,手术损伤小,创面修复快,远期效果好.
【总页数】2页(P2523-2524)
【作者】吕泉清
【作者单位】大连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辽宁,大连,116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
【相关文献】
1.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联合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 [J], 刘壮;杜红芳;薛媛
2.鼻中隔黏软骨膜部分切除术治疗顽固性黎氏区鼻出血 [J], 陈军;朱丽芳;宋学章
3.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部分切除治疗鼻出血效果观察 [J], 梁福熙
4.鼻中隔粘—软骨膜部分切除术治疗利特尔区顽固性鼻出血 [J], 宋学章;陈军
5.自配混合液粘膜下注射治疗鼻中隔粘膜糜烂性鼻出血 [J], 杨孝埔;齐巧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术讲解模板:鼻内病损切除术

手术资料:鼻内病损切除术
手术禁忌: 1.凝血机制异常。
手术资料:鼻内病损切除术
手术禁忌: 2.全身状况差,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不 全。
手术资料:鼻内病损切除术
术前准备: 1.确定诊断和手术适应证,排除禁忌证。
手术资料:鼻内病损切除术
术前准备: 2.仔细阅片,确定手术方案。
手术资料:鼻内病损切除术
概述:
手术资料:鼻内病损切除术
适应证: 内镜下筛窦切除术适用于:
手术资料:鼻内病损切除术
适应证: 1.慢性复发性筛窦炎,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手术资料:鼻内病损切除术
适应证: 2.鼻息肉伴慢性筛窦炎。
手术资料:鼻内病损切除术
适应证: 3.经筛窦鼻窦黏液囊肿减压引流术。
手术资料:鼻内病损切除术
适应证: 4.局限性筛窦肿瘤。
手术资料:鼻内病损切除术
术后处理: 1.手术后酌情填塞中鼻道,填塞材料有膨 涨海绵、可吸收止血菱、明胶海绵和油纱 条。
手术资料:鼻内病损切除术
术后处理: 2.24~48h后取出填塞物。
手术资料:鼻内病损切除术
术后处理: 3.酌情应用抗生素。
手术资料:鼻内病损切除术
术后处理: 4.术后1~2d清理鼻腔1次。
注意事项:
4. 筛漏斗过浅者,慎勿穿入眼眶,应仔细阅 片。内镜下先切除钩突,向上咬开筛泡, 向前咬除前筛窦骨壁,开放前组筛窦并稍 向上扩大达筛窦顶部,此为筛窦切除之上 界,注意勿损伤位于前中筛窦之间沿颅底 走行于骨管中的筛前动脉及筛板。同时咬 去筛突前上方小骨骼。暴露并妥善保护眶 板,周围边界黏膜尽量
手术资料:鼻内病损切除术
并发症: (2)颅内血肿:系术中损伤颈内动脉和 大脑前动脉所致。
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并软骨植入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分析

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并软骨植入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并软骨植入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并软骨再植入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共66例,记录术前、术后、三月随访资料;结果:66例手术病例,术后三月复查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并软骨再植入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手术简单有效,无并发症发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鼻中隔偏曲鼻中隔软骨【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041-02鼻中隔偏曲是鼻科常见疾病之一,以鼻塞、鼻出血、反射性头疼为主要临床症状。
鼻中隔由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梨骨、和上颌骨腭突相互拼接而成。
各骨板相互复杂链接,在矢状位平面形成平衡的张力曲线,以维持鼻中隔居于正中位,若各骨板发育不均衡,则可导致张力曲线的变化,导致鼻中隔偏曲[1]。
鼻中隔偏曲一旦引起临床症状,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即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本组对66例鼻中隔偏曲病例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并鼻中隔软骨植入术治疗,效果满意,无一例有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旨在探讨和提高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并鼻中隔软骨植入术的手术技巧。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住院病例66例,均经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检查确诊为鼻中隔偏曲,并明确相关伴随症状,无鼻窦炎、鼻息肉、过敏性鼻炎等其他相关行疾病,其中男45例,女21例,年龄20岁至48岁。
1.2手术方法均采用全麻插管下手术,全麻成功后,鼻内镜下2%利多卡因15ml+1%肾上腺素2ml混合液浸润棉片分3次收缩麻醉鼻腔粘膜,间隔约10分钟。
于鼻中隔黏骨膜下注射止血生理盐水(生理盐水30ml+肾上腺素6滴)约2ml,沿鼻中隔左侧黏骨膜与皮肤交界缘做“C”型切口,鼻内镜明视下在骨膜下剥离鼻中隔黏骨膜,完全暴露偏曲鼻中隔软骨及筛骨垂直板,沿前端切口切开鼻中隔软骨,剥离对侧黏骨膜,范围同左侧,切除大片偏曲鼻中隔软骨及筛骨垂直板并完整取出。
手术讲解模板:鼻内窥镜下筛窦开窗术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筛窦开窗术
术前准备: 7.术前30min肌注止血药。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筛窦开窗术
术前准备: 8.全麻按全麻常规。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筛窦开窗术
手术步骤: 1.切除钩突(筛漏斗切开)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筛窦开窗术
手术步骤:
方法一:用反咬钳钳叶从后向前插入钩突 内侧,向前钩住钩突体部(图9.4.17.14),依钩突大小分次咬除钩突体部,再 用不同角度的筛窦咬钳从钩突体的缺口向 前上和后分别咬除钩突头及尾部(图 9.4.17.1-5)。或用吸切器头分离钩突残 部。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筛窦开窗术
术后处理: 1.手术后酌情填塞中鼻道,填塞材料有膨 涨海绵、可吸收止血菱、明胶海绵和油纱 条。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筛窦开窗术
术后处理: 2.24~48h后取出填塞物。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筛窦开窗术
术后处理: 3.酌情应用抗生素。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筛窦开窗术
术后处理: 4.术后1~2d清理鼻腔1次。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筛窦开窗术
手术步骤:
部太厚,一刀未透,须再切时,务使后端全部切断,才能完整钳除。钩突 可因炎症侵蚀而缺少骨质感,或明显增生肥大,骨质变硬。当钩突骨性增 生肥大,且向外侧移位时,切除钩突有一定难度,此时应当用镰状刀或小 剥离子充分分离钩突骨片,再钳夹取出。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筛窦开窗术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筛窦开窗术
注意事项: 。若后组筛窦未受侵犯,应尽量不损伤。 中鼻甲也应保留。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筛窦开窗术
注意事项: 5.术中如有出血,可用单、双极电凝止血。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筛窦开窗术
注意事项: 6.术中切除组织应尽量用锐性,严禁撕、 掰组织和骨片,防止广泛撕脱黏膜和引起 脑脊液鼻漏。
手术讲解模板: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手术资料: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科室:耳鼻喉科 部位:鼻 麻醉:局麻
手术资料: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概述:
鼻腔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 管瘤两大类,前者多发生于鼻中隔前端, 后者多发生于下鼻甲及中鼻道上颌窦自然 开口处(来自上颌窦)。毛细血管瘤多较 小而有蒂,亦有广基者,海绵状血管瘤较 大而基底广。
手术资料: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1.鼻中隔前端带蒂毛细血管瘤可用鼻圈套 器套下,根部用电凝或铬酸、50%三氯醋 酸等烧灼。
手术资料: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2.对广基毛细血管瘤,可切开瘤体周围鼻 中隔软骨膜,将肿瘤基底连同软骨膜一并 切除,油纱片贴于创面,油纱条轻压。
手术资料: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术后处理: 3.术中若出血过多,除手术时输血外,术 后应补以液体,血容量不足时适当给以补 血。
手术资料: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并发症: 出血以及感染。
手术资料: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术后护理: 补充营养。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手术资料: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术前准备: 1.术前应照鼻旁窦X线片,以明确鼻旁窦 尤其上颌窦内是否有血管瘤。
手术资料: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术前准备: 2.术前配血型,备血400~600ml。
手术资料: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术前准备: 3.术前剪鼻毛,剃胡须。
手术资料: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术前准备: 4.术前半小时服用苯巴比妥0.06g。
手术资料: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注意事项: 2.在摘除鼻腔血管瘤时,应仔细检查有无 根部残留,以防复发。
手术资料: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术后处理: 1.鼻腔纱条于术后24h分次取出,如有出 血应重新填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步骤:
若软骨膜已分开,则呈闪光白色的表面(图9.4.3.1-10)。 3.用鼻中隔剥离子分离切口侧鼻中隔软骨膜及骨膜,弯曲面向软骨及筛骨 垂直板分离时自上而下并与鼻梁平行分离黏软骨膜直至犁骨,此部位软骨 膜常有粘连愈着,需用小刀切开。分离黏软骨膜时应超出需取去
注意事项: 1.第一黏膜切口要在一直线上,不要做多 个切口,使黏膜撕裂。切口不能过深,避 免一刀切至软骨甚至损伤对侧软骨膜。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注意事项: 2.软骨切口应在黏膜切口后1mm,做软骨 切口时要边切边往上撬,勿损伤对侧软骨 膜或导致在对侧软骨膜与黏膜之间分离。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术前准备: 1.进行全身体检及局部专科检查,肝功能、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尿便常规及出凝血 时间测定。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术前准备: 2.如上述检查均无异常,可进行术前准备, 术前1d剪鼻毛,剃胡须,用肥皂清洗外鼻 及其周围皮肤,70%乙醇消毒。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术前准备: 3.向病人要交待清楚手术目的、手术过程 及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使病人做好充分 思想准备。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术前准备: 4.术前晚服地西泮(安定)5mg。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步骤: 1.病人取半坐位于手术台上,70%乙醇消 毒鼻及面部,铺消毒巾。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步骤: 膜交 界处,靠近皮肤以避免撕破黏膜,即 Killian切口(图9.4.3.1-9)。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步骤:
切口上起自鼻中隔最前上处,下至鼻底部,切口宜长,便于操作。黏膜与 软骨膜的切口应在同一切面上,手取上下动作,切透黏膜与软骨膜,切勿 划出多处创面,否则易于撕裂黏膜。切开黏软骨膜后始可开始分离。若剥 离子在黏膜与软骨膜之间,软骨膜仍盖于软骨上,则呈柔软红色;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概述:
1-6)。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概述:
棘突为局限性尖锐突起,常位于鼻中隔软骨后端或与筛骨垂直板及犁骨交 界处,其尖端可压迫鼻甲黏膜而引起反射性头痛(图9.4.3.1-7)。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适应证: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适用于: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适应证: 4.鼻中隔前端偏曲,反复鼻衄者。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适应证: 5.鼻中隔偏曲,伴一侧鼻腔萎缩者。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适应证: 6.鼻中隔严重偏向一侧,而对侧鼻甲呈代 偿性肥大或中隔黏膜肥厚致使双侧鼻腔堵 塞,影响咽鼓管通气及听力障碍。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适应证: 1.鼻中隔偏曲,影响呼吸,引起持续性或 交替鼻塞者。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适应证: 2.鼻中隔高位偏曲,压迫中鼻甲或有棘突 刺激下鼻甲引起反射性头痛者。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适应证: 3.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者。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概述: 鼻中隔在新生儿时为软骨,以后犁骨、筛 骨垂直板逐渐骨化。若在发育过程中受外 界影响,则鼻中隔形态可能发生变异。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概述:
按 部位可分为软骨部偏曲,此多为外伤或胎 儿在母体时受到不同压力所致,可有中隔 软骨前端脱位,向一侧鼻前庭突出,该处 黏膜干燥易发生鼻衄;骨部偏曲,多为发 育异常或新生物压迫,筛骨垂直板弯曲常 阻塞中鼻道,影响该侧呼吸和引流;犁骨 偏曲,则形成鼻中隔嵴突;混合型偏曲, 多于幼年时鼻部受外伤,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并发症:
2.鼻中隔穿孔 多因技术不熟练或操作时 不够细致而造成。若穿孔小可将黏膜对位 缝合,若穿孔较大,可在穿孔前方或后方 做一黏膜松解切口,使黏膜前移或后移, 覆盖穿孔,再缝合穿孔缘,或将取下的中 隔软骨修平,放部分切除术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注意事项: 5.分离骨嵴时可先分别在骨嵴上下方分离, 于尖锐嵴突处会合。这样,可减少黏骨膜 的撕裂。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注意事项: 6.分离时剥离子弯凹面需紧贴软骨及骨, 避免黏膜损伤。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术后处理: 1.术后病人取半坐位,鼻部冰敷6h;鼻腔 未填塞者,切口喷以3%麻黄素及0.25%氯 霉素混合液,每15min 1次,共6h。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概述: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概述:
嵴突为长条形的突起,自前下向后上方倾斜,多为鼻中隔软骨和鼻嵴或犁 骨上缘混合偏曲,有时为中隔软骨脱位与犁骨重叠所致。亦可为犁骨与筛 骨垂直板呈 角度弯曲形成嵴突。亦有中隔软骨向两侧增生肥厚呈棱形者或中隔软骨与 犁骨脱位者(图9.4.3.1-5,9.4.3.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概述: 鼻中隔偏曲随年 龄增长而发展,可严重影响鼻生理功能 (图9.4.3.1-1)。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概述:
按形态可分为C形偏曲(图9.4.3.1-2),即中隔软骨及筛骨垂直板向一侧 偏曲,与该侧中下鼻甲接触:S形弯曲,即中隔软骨及筛骨垂直板各向一 侧偏斜,常影响两侧鼻呼吸功能(图9.4.3.1-3,9.4.3.1-4)。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步骤:
2.切口,一般应于鼻中隔的凸面进路,利 于分离,如向右侧弯曲,骨嵴亦在右侧者, 则应用左手在右侧分离,以保证一侧黏膜 完整,避免鼻中隔穿孔。切口 的位置可根据鼻中隔的弯曲情况,如弯曲 至鼻前庭部,则切口应在鼻中隔软骨的最 前缘,向鼻底延伸即Hajek切口。若弯曲 未延伸至鼻前庭,则在皮肤与黏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步骤: 隔内侧面亦无新鲜出血,可于中隔切口敷 以小块明胶海绵,若疑有出血,则用油纱 布制成袋状,填以油纱条。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步骤: 10.如中隔矫正后对侧中、下鼻甲肥大, 可切除部分中、下鼻甲,以利鼻通气。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步骤:
的弯曲骨约1cm,否则,在取鼻中隔弯曲部时易损伤黏膜。分离时应用宽 钝器械,不要用小而锐的器械,以避免穿孔(图9.4.3.1-11,9.4.3.1-12)。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步骤:
4.于黏膜切口上端放一浸有肾上腺素的小棉球,使软骨暴露并止血,视野 清楚利于切开软骨。软骨切口在黏膜切口后约1mm(图9.4.3.1-13),用 小圆球刀边切边向上撬起软骨,勿切至对侧软骨膜,软骨只须切开一小口, 能进入中隔剥离子即可(图9.4.3.1-1
注意事项:
3.分离至软骨与骨交界处,有时纤维粘连 较紧或对侧软骨膜与骨嵴相连,此时分离 应仔细,必要时用球刀切开粘连处再分离, 以免损伤黏骨膜。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注意事项: 4.放入中隔扩张器,尤其在骨嵴处过于扩 大可损伤黏骨膜,有时可不用扩张器,用 剥离子分开黏骨膜再用咬钳看清骨嵴咬除。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术后处理: 2.鼻腔填塞者应于术后24h分次抽出纱条, 术后每日换药,以免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术后处理: 3.密切观察鼻部渗血情况。如有出血,检 查为切口抑为中隔内部出血,予以重新填 塞。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术后处理: 4.术后给以抗生素治疗。如有头痛、鼻痛 给以止痛剂。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并发症:
1.鼻中隔黏膜撕裂 为术中常见的并发症。 ①多因切口分离时未达黏骨膜,而撕裂黏 膜。②或在分离嵴突时,周围黏膜分离范 围不够而撕裂;③剥离器头未紧贴软骨或 骨,当分离时手有落空感即已损伤黏膜。 如为一侧黏膜撕裂多易愈合,如损伤处与 切口在一平面即形成鼻中隔穿孔。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禁忌: 2.急性中耳炎,急性咽喉炎。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禁忌: 3.全身性疾患,如血液病、梅毒、糖尿病、 肺结核等。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禁忌: 4.年龄在18岁以下,鼻部发育未完全者。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适应证: 7.鼻中隔偏曲,该侧鼻腔有息肉,须先行 鼻中隔矫正术后方能摘除息肉;或为其他 手术作准备。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适应证: 8.鼻中隔偏曲,伴有软骨部歪鼻者。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手术禁忌: 1.鼻腔或鼻窦有急性炎症,应治愈后2周 始能手术。
并发症:
3.鼻中隔血肿 多发生于鼻腔纱条取出后, 两侧软骨膜或骨膜之间出血,中隔血肿时 可见中隔黏膜向两侧凸起,色暗紫,触之 软,用麻黄素后不收缩。若血肿较大,应 自切口处分离取出血块,再重新填塞,给 以抗生素及止血剂。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部分切除术
并发症:
4.鼻中隔脓肿 为中隔血肿感染所致,有 鼻梁部疼痛及头痛、寒战、发热,检查鼻 中隔红肿、触痛、有波动感,鼻梁部明显 压痛。如已确诊,应将切口分离,排脓, 放入橡皮引流,给以大量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