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期末论文
存在主义的存在论 ——以《存在与时间》和《存在与虚无》为例.docx

存在主义的存在论——以《存在与时间》和《存在与虚无》为例【摘要】本文主要参考的就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存在与虚无》两本著作,对其中的思想进行具体的比较和分析。
本文对海德格尔的生存结构进行论述,解释他人和社会的存在意义,将海德格尔的时间观进行论述。
本文还解读了萨特的自由论,将自在和自为两个存在分离出来,这就是萨特的存在论。
最后本文还对比了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各种观点。
关键词:存在主义;《存在与时间》;《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现代欧洲哲学其中一个非常重要主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得到盛行,海德格尔看到当时人们面临的危机,在1927年海德格尔发表了《存在与时间》,将存在的意义进行论述。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萨特在1943年发表了《存在与虚无》,宣扬人的自由,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所以说,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的创始人,萨特将其发扬光大。
存在主义不仅是一门哲学,它只是一个标签,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仍旧需要审视自己,找回属于我们的自由,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
一、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一)存在与此在在《存在与时间》当中,海德格尔论述的存在是一个根本性的存在,存在占据着很大的时间和空间,针对存在的提问,不仅包括存在,存在者也包含在其中,简单来说,就是存在者不断在追寻自身的存在,以此为基础,存在论主要领会了存在,这种领会以生存为基础,在存在论当中,此在的地位要优于存在着。
[1](二)在世界之中存在1.世界之中: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存在者和具体的存在途径进行研究,利用这种方式对世界进行研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操劳活动能,来认识我们使用的用具。
简单的说这就是一种目的性,还是需要利用其它的工具才可以得到显现。
存在的目的就是通过整体性的方式来可以良好的进行揭示,我们在使用这些用具的时候,为了使自身的存在方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可以利用“上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将其自然存在揭露出来。
人们通过自己的实际劳动,对用具进行实际领会,针对用具的上手状态,是对自然进行指向的,在自然当中,一些用具虽然是“上手”,但是却没有实际效用,这就说明这些工具坏了,严重的时候这些工具根本就无法称作为“上手”,成为人们想摆脱的道具。
有关存在主义的作文

有关存在主义的作文存在主义,这四个字听起来挺玄乎的,好像是哲学家们在烟雾缭绕的房间里苦思冥想出来的高深玩意儿。
但其实呢,咱普通人的生活里也到处都是存在主义的影子。
就说我前段时间经历的一件小事儿吧。
那天我心血来潮,决定一个人去爬一座不太高的山。
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我就背着个小背包出发了。
一路上,微风轻轻拂过我的脸颊,带着点儿清晨的凉意,那感觉,别提多舒服了。
到了山脚下,我抬头一看,这山虽说不高,可那蜿蜒曲折的山路看起来也挺有挑战性。
我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就开始往上爬。
一开始,山路还算平坦,我走得轻轻松松,心情也格外舒畅,一边走一边欣赏着路边的野花野草。
那些小花五颜六色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打招呼。
可走着走着,路就变得陡峭起来了。
我得手脚并用,抓住旁边的树枝和石头才能往上爬。
这时候,我开始气喘吁吁,汗水也不停地往下流,流进眼睛里,辣得我直眨眼。
我心里开始犯嘀咕:“我这是何苦呢?在家躺着吹空调吃西瓜不好吗?非要来受这罪。
”但是吧,都已经爬到这儿了,半途而废又不甘心。
就在我累得快要放弃的时候,我看到旁边有一只小松鼠。
它拖着大大的尾巴,在树枝间灵活地跳跃着,嘴里还叼着一颗松果。
那小模样,可爱极了。
我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也忘记了自己的疲惫。
我心想,这小松鼠在这山林里活得自由自在的,它可不管什么困难不困难,就这么按照自己的方式生存着。
我一个大活人,难道还比不上一只小松鼠?于是,我咬咬牙,继续往上爬。
终于,我爬到了山顶。
站在山顶上,放眼望去,那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蒙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巾。
山下的村庄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升起,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
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我在山顶上坐了好久,感受着微风,享受着这独属于我的时刻。
我突然就明白了,这就是存在主义啊。
我选择来爬山,经历了困难,也看到了美景,这一切都是因为我的选择和行动才有了意义。
哲学家萨特【萨特哲学论文】

哲学家萨特【萨特哲学论文】本文介绍了萨特的存在主义产生与发展,分析了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内涵,并对其进行了文学阐释。
指出萨特的哲学思想在他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
以下是精心的萨特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摘要】本文介绍了萨特的存在主义产生与发展,分析了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内涵,并对其进行了文学阐释。
指出萨特的哲学思想在他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
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产生、发展都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哲学观;存在主义;存在;本质;自由让·保罗·萨特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主义者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
主要哲学著作有《想象》、《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存在与虚无》、《辩证理性批判》。
这些著作已成为二十世纪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思想资料。
《百年萨特》的作者黄忠晶[1]说“:萨特倾注一生心力探求人的生存和自由问题,探求如何解决人根本上的自由与人在实际处境中的不自由这个永恒的难题。
”因此,萨特的哲学常被称为“自由的哲学”,萨特自己也曾说“:自由是我存在的要素”。
本文就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作一简要分析。
一、萨特存在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存在主义是20世纪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独立的观念和主观经验。
在哲学史上,存在主义被分为 __存在主义和无神论存在主义。
丹麦的神秘主义者克尔凯郭尔著有《恐惧的概念》,为 __存在主义奠定基础。
他认为,世界是客观的,唯一的,但又承认上帝是存在的,这就使 __存在主义哲学家们陷入“上帝是否与人同在”的矛盾当中,即使 __存在主义的后来人雅思贝尔等也没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萨特存在主义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当时德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中,失业、贫困充斥于整个社会中,人们看不到光明,看到的只是令人失望的社会和令人担忧的前途。
“国家的命运如何? 个人的前途如何? 这是摆在每个人、同样也摆在每个作家面前的现实问题”[2]对此问题文学界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提倡奋力抵抗、救国救民,还有不抵抗甚至叛国现象;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作家主张提倡为救国救民出力,提倡面对纷乱的形势有所作为,这就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现身文献”。
我的学期论文

《一坦〃弗洛美》存在主义解读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 1862-1937)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和独特的风俗小说家,《伊坦弗洛美》(Ethan Frome)是她创作花坛中别有芬芳的一枝。
小说的主人公伊坦〃弗洛美是一个自我压抑的悲剧人物,他毫无自我,逆来顺受,压抑情感,最终选择死亡。
一坦的人生悲剧不是偶然的,让我们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全面分析一下一坦人生悲剧的原因吧!一.地狱般的环境氛围1.自然环境这个悲剧的主人公伊坦〃弗洛美,一辈子都留在了斯塔克菲尔,这个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寒冷偏僻的小镇。
他所在的小村庄因为邻村铁路的开通而更加闭塞,使得和外界更加的隔绝,而同时也保留了“未开化”社会的风貌。
那里常年为白雪覆盖,总是“二月的风雪还没有结束,三月的狂飙就急急前来增援”,这风雪阻碍了小镇上的人与外面大城市的联系。
斯塔克菲尔大半年被冰雪覆盖着,寒冷,闭塞,孤独,落后,漫长的寒冬让人孤寂,压抑,冷漠。
2.弗洛美家的住房及住房周围的环境异常萧飒孤零的房子,失去了被英格兰人称为“L”的后厢房——和正房成直角的狭长的屋檐下的一排矮矮的房子,主要用作储藏间和木工房,一旁连着正房,另一边连着柴房和牛棚。
残缺的房子显得更加萧飒落寞,满是凄凉和压迫感的气氛。
正方前面深深的雪堆,门廊前滑滑的台阶,接着是又矮又暗的通道,尽头处露出半截楼梯,这就是伊坦的家,一个阴暗潮湿冷寂的房子。
厨房里的摆设,简陋破旧,所有的家具,除了黑眼睛女人坐的那张椅子,看起来有点像富裕人家拍卖后留下的物件外,其他的真是再寒颤不过了。
不满刀痕的饭桌上摆放着三个中国产的瓷盘子和一个掉了嘴的牛奶壶,这是一个寒酸的冷寂的家,潮湿的空气,发霉的味道,让人更加压抑,冷漠。
二.幽灵般的人物实际上细娜是个上不去台面的女人,她的性格并不真的像她一开始所表演的那样活泼,退一步讲,即使伊坦真的决定去外面世界闯荡一番,细娜也不一定有勇气出门。
她就是那种在生活中易被人忽略的女人。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出现在一个世纪以前,它是作为先于存在主义的数学、科学和主观哲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
存在主义者声称他们不喜欢那些涉及到社会控制论或被征服的任何结论。
存在主义者关注个体和客体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世界的存在、选择和责任是首要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不像现实主义者和神学现实主义者那样认为本质先于存在,存在主义者认为存在先于本质。
在他们看来,物质世界是无任何意义和目的的,我们是偶然来到这个宇宙中的,在这里没有世界秩序,事物的自然规律。
除了我们的存在我们不把任何东西归功于自然界。
存在主义者认为,因为我们是无目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以我们必须创造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除了存在,选择在存在主义形而上学中也是很重要的。
为了确定我们是谁,要做什么来决定什么才是现实。
是上帝?是理性?是自然界?是科学?我们按自己的选择来确定现实。
根据存在主义我们不能逃脱选择的责任,包括我们如何选择我们过去的观点。
认识论与他们确定的现实一样,存在主义者认为我们了解真理的方式是自己有权做选择。
一个人本身最终必须决定真理是什么,我们是如何知道的。
不管我们选择逻辑的、直觉的、科学的方法还是揭露的事情都是无关的;重要的是我们最终必须做出选择。
我们选择的自由背负着我们逃脱不了的巨大责任。
因为没有绝对真理、绝对权威、也没有单一或正确的方法来说明真理的存在,它本身才是真正的权威。
价值论对于存在主义来说,选择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决定现实和知识而且能决定其价值。
它的每一言行举动都是一个选择,因此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行为。
存在主义者称这是一个困境:因为没有准则,没有标准,没有信任,以至于我们可以正确公正的选择,然而选择有时会令人失望和愤怒的。
依照一个标准或法定评定哪个是正确的、公平的,比对我们做出的选择应付的责任做出评价容易的多。
所以存在主义者认为,我们的自由意愿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少的。
主要倡议者存在的主要倡议者(存在之父)是丹麦哲学家、神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 1813-1855),他相信主观性和个人的选择存在科学的客观性,他信仰现实的上帝,并关注个别存在。
心理治疗论文-存在主义的焦虑观与心理疗法探析

心理治疗论文-存在主义的焦虑观与心理疗法探析摘要:存在心理学强调焦虑是人类存在的中心以及个体在感知自我“存在”基础上的自由选择与健康发展。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者认为焦虑是体验,这种体验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一条途径。
在焦虑心理治疗过程中,坚持运用他自己的存在分析观,十分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和治疗焦虑。
关键词:存在主义;焦虑观;心理治疗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6—0095—02对存在主义、尤其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而言,焦虑是问题的核心。
无论存在主义实践者之间存在多大的差异,甚至每种之间相互矛盾,但他们都认为,焦虑是人类存在的中心。
以存在主义为指导的心理治疗者,他们认为焦虑是体验,这种体验对我们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一条途径。
然而,一般情况下,人们把焦虑体验分成“正常焦虑”和“神经性焦虑”,并努力帮助病人克服神经性焦虑。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者认为,如果我们真正地面对生活,那么“正常焦虑”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本文中我们将主要论述存在主义者和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者对焦虑的看法,并作以评价,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焦虑。
一、存在主义者对焦虑的初步看法大多数现代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主要是以克尔凯哥尔(Kierkegaard)和海德格尔(Heidegger)发现的观念和主题为基础的。
1.克尔凯哥尔提出的重要概念与主题。
克尔凯哥尔应用的重要概念是为个人生存而斗争和作一个有贡献的人。
他也是一个较早提出焦虑概念的人。
这种焦虑并不是自我包含的情绪,而是人类存在特征的反映。
他区分了害怕与焦虑,认为害怕有对象,焦虑无明确对象。
他用“眩晕”来描述焦虑的特征:“焦虑是自由眩晕,在精神想要对它自己的可能性进行假定综合和自由贬低时就会出现眩晕。
自由顺从于这种眩晕,更深层次地说,心理不会也将永远不会消失……我认为这是一次冒险,每个人必须看透生活,学会焦虑,这样的话人就不会因为经历焦虑或忍受焦虑而死亡。
结合存在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的作文

结合存在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的作文嗨,伙计们!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存在主义、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这三个看似高深莫测的概念,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你们知道吗,这些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时刻陪伴着我们。
让我们来聊聊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的意思是“存在就是意义”,这听起来有点抽象吧?但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
比如说,你早上起床刷牙洗脸,这就是存在主义。
因为你认为保持个人卫生是一种重要的存在方式,所以你会去做这件事。
再比如说,你和朋友们聚会,分享彼此的生活经历,这也是存在主义。
因为你觉得与朋友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存在方式,所以你会去参加这样的聚会。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意思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这也是一种非常现实的概念。
你们有没有觉得,我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的?比如说,当你看到别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时,你可能会觉得这样做很酷,于是你也跟着大声喧哗;而当你看到别人在图书馆安静地看书时,你可能会觉得这样做很有礼貌,于是你也选择去图书馆看书。
这就是行为主义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
我们来说说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的意思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努力来创造现实”,这是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概念。
你们有没有觉得,我们的生活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比如说,你想要学会一门新技能,你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你想要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你需要为自己设定目标并为之努力。
这些都是建构主义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
存在主义、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这三个概念虽然看似高深莫测,但实际上它们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它们就像是我们的朋友一样,时刻陪伴着我们。
所以,下次当你遇到困难或者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时,不妨想想这三个概念,也许它们会给你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意义!再见啦!。
论存在主义的本质

论存在主义的本质论存在主义的本质【摘要】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的意义出发来揭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揭示个人与他人和世界关系的哲学流派,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在胡塞尔现象学推动下对19世纪中期以来出现的批判传统形而上学思潮的进一步开展。
存在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内在矛盾有着密切联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出发,试图对存在主义及其主要观点进行述评进而展示其本质。
【关键词】存在主义;现象学;主客二分存在主义标榜关注人的境况,尊重人的价值,所以被现代西方社会的各个阶层从不同的角度所接受。
但是它的一些理论如人的意识的自由存在、理性的临界体验、个人主义的自我造就等,透露着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属性。
一、存在主义的理论倾向存在主义哲学注重对存在的论述,他们所指的存在指人的心理意识,如焦虑、恐惧、绝望等等,他们力图用关于存在的理论来反对传统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保存在主客二分框架下的实证主义。
在本体论问题上他们反对任何形式的实体论,而是主张建立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存在论。
他们的哲学出发点是人的纯粹意识活动,这种活动不是实体性的存在,而是一种必然指向对象的朦胧的意向活动,这种活动必然揭示但是并不派生出对象世界的存在。
存在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人的存在问题,一般来说,丹麦的克尔凯郭尔被认为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论先驱。
克尔凯郭尔在其哲学著作?恐惧的概念?中确定了真实存在的东西只能是存在于个人内心中的东西,而人即是个人的主观意识,但这不同于感性、思维的意识,而是非理性的意识。
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不仅来自克尔凯郭尔,德国的现象学家胡塞尔和法国的直觉主义者柏格森等人的哲学也是其最直接的来源。
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加深催化了存在主义在德国的产生及其在法国的快速开展。
二、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观点克尔凯郭尔首先奠定了存在概念的理论根底,他认为存在是个人的“孤独的个体〞的存在,而其本质是个人内心的主观心理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所理解的存在主义
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感到很荒诞。很多年前我时常幻想,
很多年后的今天我会在干什么呢?现在,也就是很多年后的今天,我
坐在这里要写一篇不知可否称之为“论文”的文章,而缘何写的是关
于哲学而非文学史学之类的什么其他学,缘何选择的的是存在主义而
不是尼采的超人哲学,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柏格森的直觉哲学,胡
塞尔的现象学或者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我自己实在说不清并且此刻
倍感茫然,这茫然非关事业,非关爱情,非关身边的所有,而是就我
自身而言——我是什么。我选择“存在主义”哲学作为论题,这是我
自己对自己的讽刺,因为我便是那种——
“找不到存在感的人”。
历史学家问: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很多哲学家也
这样问。这经典三问看似简单却难住了世上的芸芸众生,任何要对这
个问题做认真回答的人都无果而不了了知。真正能够顿悟的话,我想
我也会像孔圣人所所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而我更喜欢的另一个
提问只有四个字,和这经典三问也算是殊途同归,那便是
“我是什么?”。
要谈存在主义,首先从这个问题入手是最好不过的了,很遗憾当
年萨特没有能够这样追问过自己,要是我能亲自在萨特面前,我最想
问他的问题就是
“你是什么,萨特先生?”。
没有比这样一个问题是那么勘称完美而为“存在主义”量身定做
的了, 就我自身个人的切身感悟中,我时常会有一种感觉。在某一
特殊时刻,任何一年任何一天的任何地方的任何情景下,我竟会猛然
会不知所措,突然脑海中一种闪电般的念想出现——我为什么会在这
儿,穿着这样的衣服,说着这样的话,在这样一片天空下,有着这样
的模样……。然后我看看自己,看看四周,用手拍拍自己,然后回忆
我曾经的往事。往事赋予我的是“时间“的存在感,而看看四周和拍
拍自己赋予我”空间“的存在感,就在这白驹过隙的一瞬间,我把我
自己从一种时空的虚无中拉回来,这让我恐惧而又让我惊奇,而现在
当我在键盘上敲击键盘思考这种感觉的时候,这种感觉竟然又顿生心
中,悄然袭来。也许也正因为有这种感觉,所以在某个时期看到一本
简介萨特的书时,看到萨特的生平思想和那本书《恶心》,便对这门
哲学有了兴趣。
说了太多多于的废话,现在这篇文章算是失败的了,因为按照一
篇文章或者姑且称之为“论文“吧,传统正规的是如中学作文或高校
教授所作的论文那样运用说理、分析、辩证、推理、引经据典的方式
进行阐释。叔本华说“别让自己的脑袋做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而
我想的是,论述存在主义,再怎么写,也不过是那几个哲学家,那条
发展的思想脉络,以及他和几位大哲学家的渊源,最多也就是围绕萨
特多做点笔墨而已,但这实在也没有太多的意思。
而要论述存在主义的思想内涵并阐释其意义,我想也大可不必。
“一千个存在主义者,便有一千种存在主义”。万变不离其宗,这个
世界上谁又说真正懂得了存在主义呢?存在主义又怎么可能是可以
理解,我不太想把存在主义作为一种知识去学习,而更愿意将其作为
一种佛理般的“禅道”去领悟,一言蔽之,其只可领悟,不可学习。
存在主义哲学最大的魔力在于他把哲学和文学巧妙的结合起来,
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如此之大如此之深远和这一点是分不开
的,在各种哲学中,还未曾有过那种哲学像存在主义一样以文学的形
式展现出来而大放光彩,不管是作为存在主义的文学也好,还是作为
文学的存在主义,相得益彰,都一度成为文学界和哲学界的宠儿而流
光溢彩。
谈起存在主义,大部分人提到最多的便是萨特,萨特的《墙》《恶
心》无疑是哲学化文学的典范。大部人都是通过萨特的文学作品了解
存在主义文学,再通过存在主义文学了解存在主义哲学,而克尔凯戈
尔,海德格尔这些最开始的创始者便较少提及。
于我而言,既不是学哲学专业的人,哲学知识也不太通透,对于
存在主义哲学诸如“此在”之类的哲学术语是很难理解的,不敢保证
能对存在主义有多深的感悟和理解。而通过文学作品,其生动形象与
戏剧风格总能使人易于接受而又启迪良多,回味无穷。而事实也证明,
这种将文学与哲学结合起来的方式是十分强大而有益的。而这种结合
也显现出了他的巨大能量和影响,萨特在法国同时兼有文学家和哲学
家的身份,萨特也凭借他的文学影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他的存
在主义文学家诸如波伏娃,阿尔贝.加缪以及后来受其影响的赛缪尔.
贝克特都在文学史上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毫无疑问,是文学
——
“给存在主义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能,注入了强劲的血液”。
但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萨特首先是作为一位哲学家,其次才
是一位文学家”。
传统的哲学观正如笛卡尔所说“我思故我在”,而存在主义便是
“我在故我思了”。这便是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存在先于本质。
另一句话正好可以作为这句话的同意语:存在便合理。但“存在先于
本质”更多的是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相对于物的“本质先于存在”,
将人从传统的理性哲学中解放出来了。在这里“存在便合理”和“存
在先于本质”还是有本质上的不同,黑格尔并没有突出“人”在其中
的重大作用。这种存在是相对于“物”(也包括动物)的存在形式而
言,是物所不能达到的存在。回到开始那个问题,“我是什么?”,
那自然最好的回到便是我是存在。我就是存在,存在就是我,没有太
多的纠结,不要太多的理由和原因,因为你存在,所以你便存在,存
在既是因,也是果。
荒诞,充斥着世界的荒诞,无处不在的荒诞。这是存在主义哲学
的又一核心理念,既然世界都被定义成荒诞,像马克思主义哲学那种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那种雄心壮志在这里便荡然无存了。但荒诞本身
并不是悲观的代词,它并不带有悲观的色彩。也许是一开始我误解了
荒诞的原意,出于人性中的惰性,窃以为既然世界是荒诞的,我们存
在于这个荒诞的世界中,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我们便有一个
理由去随波逐流,无所作为,放任自流。曾经有一段时间,凭着对“荒
诞”的误解,我陷入无限的绝望之中无法自拔以至自暴自弃,本性中
悲观主义色彩加上“荒诞”这一剂强心针,无疑会使人陷入无边的沉
沦,这也是够荒诞的了。其实“荒诞”只是一种对世界的看法和揭露,
因为世界万物乃是偶然催生的产物,包括人的存在在内的所有的存在
都是偶然的,是偶然发生的事物。
但这并不是说,物质的宇宙杂
乱无序,毫无规律、法则可言,也不是说科学对物质世界研
究所发现的规律完全虚幻,不可信赖。只是说,无论对于人
还是物质的宇宙来说,都没有任何先定的东西。(此段来源:
百科
)。所以,荒诞并不是悲观,而是世界观,既然有了这样的世界
观,基于对世界的如此认识和剖析,我们便有了面对世界的方法和方
向,同时,“荒诞”也不是乐观,它不带感情色彩,不悲也不喜,它
是什么?是存在主义的哲学语言,一种世界观。
“自由选择”无疑是存在主义哲学给我们指出的一条康庄大道。
萨特说,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上帝、科学、绝对精神、
道德这些都和人没有什么干系,因为这些都不能告诉我们生活的真理
和生活的方式,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孤立无援,无依无靠,因此我
们是绝对自由的,我们可以自由选择,总之要有选择,就算是不选择,
那也是一种选择。
因为人的绝对自由,在这一前提下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
然得出萨特所说的那句名言:他人既是地狱。(他人乃是一个存在的
客体,这种客体不同于物,他不但存在着,而且还对我构成了威胁,
因为他是自由的物体。在他的“目光下”,他可能把我变成物。在这
种情况下,一个人要从他人的目光或他人的地狱中解脱出来,只能有
两种途径:或者心甘情愿地做别人的物,或者使他人做自己的物,去
操纵他人。)如何解释在存在主义哲学中所得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如此
尖锐对立的关系,其实不难,在上一段中人是每一个人都是绝对自由
这一前提下,那么导致的必然结果便是:一个人的绝对自由对另一个
人而言便是绝对的不自由。所以,他人——便是地狱(绝对不自由)。
还有一个存在主义的核心命题便是“悲剧论”。不难看出,存在
主义的几个核心命题都是相互承接,互为因果的,彼此之间存在着必
然的逻辑关系。因为存在先于本质,无疑使得世界荒谬透顶,毫无缘
由和因果。而荒谬透顶中的人便有着天赋的绝对自由的选择权力,绝
对的自由选择促使人与人之间的绝对对立(人永远是一个个体,没有
任何两个人能够完全理解,而作为欲望体存在的人,必然冲突),在
这绝对对立中使得人孤苦无依无所依靠,人与人对立,人与世界对立,
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面对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我
们永远不知道“我们要到哪儿去?”我们只能盲目的走向死亡,只知
道人生的真正终结就是死亡。有了这终极确定的死亡,人生的意义似
乎有了一点眉目,可惜这死亡仍然不能告诉我们“我们要到哪儿去”,
因为我们不知道“那儿怎么样”,不知道那儿怎么样,同样就和不知
道向哪儿去是同等的。因为不确定,悲剧感便来了,这便是存在主义
所阐述的悲剧。
写到这里,关于存在主义哲学基本也就完了,当然存在主义不仅
仅这么简单,还有很多文学领域哲学领域的重要人物未曾提及,不过
这是后话了,这里我只谈我所理解的和我熟悉的存在主义,或者说我
喜欢的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的核心理念可以用一段话概括那就是:
“存在先于本质的人”拥有着“绝对自由的选择”生活在这个“他
人既是地狱”的“荒诞”世界里演绎这“悲剧性”的一生。
这便是我所理解的存在主义,也是我的存在主义。
2014年12月18日星期四凌晨2点
12新闻班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