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几种常见病
温室甲鱼五种常发病的区别与防治

07
温室甲鱼环境应激性疾病的防治
防治方法
保持养殖环境稳定
避免频繁改变水温、水位和光照等环境因素,减少应激原。
逐渐暴露
将甲鱼逐渐暴露于应激原中,以逐渐适应不同环境,减轻应激反应 。
使用抗应激剂
在应激原存在时,可使用一些抗应激剂,如维生素C、多糖等,以 缓解应激反应。
防治药物选择
中药类
使用一些具有抗应激作用的中草药,如 板蓝根、黄芪等,可提高甲鱼的抗应激 能力。
温室甲鱼病害的防治意义
防治温室甲鱼病害是保障甲鱼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02
温室甲鱼五种常发病的区别
细菌性疾病
01
02
03
细菌性败血症
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甲 鱼全身感染,腹部膨大, 口鼻出血,皮肤有出血点 或出血斑。
虫病的传播途径。
06
温室甲鱼营养性疾病的防治
防治方法
1 2
合理投喂
保证甲鱼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避免营养不良 。
调整饲料配方
根据甲鱼的营养需求和生长阶段,合理调整饲料 配方。
3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定期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甲鱼生长所需 。
防治药物选择
01
02
03
04
抗生素
如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用 于治疗细菌性疾病。
寄生虫性疾病
纤毛虫病
由纤毛虫纲的多种纤毛虫寄生引起, 甲鱼体表形成一层灰白色绒毛状物, 绒毛中夹有虫体和虫卵。
锥虫病
由锥虫属原生动物寄生引起,甲鱼行 动呆滞,摄食减少甚至停食,严重时 死亡。
营养性疾病
甲鱼白点病病因及症状

营养不足
饲料问题
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全面或质量不佳,导致甲鱼缺乏必要的营养元素。
缺乏微量元素
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锌、硒等,会影响甲鱼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抵抗力下降
环境变化
环境突然变化,如水温、水质波动等,会使甲鱼的抵抗力下降。
养殖密度过大
养殖密度过大,导致甲鱼之间相互挤压、摩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从而引发感染。
甲鱼食欲完全丧失,甚至导致 死亡。
甲鱼活动能力完全丧失,反应 能力极低。
04
诊断与防治方法
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甲鱼白点病主要表现为甲鱼皮肤、裙边和甲壳上出现大量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这些斑点通常会随着 病情的加重而融合成片。此外,病甲鱼的行动变得迟缓,食欲减退,体质瘦弱,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鉴别诊断
与其他疾病如水霉病、腐皮病等进行鉴别诊断,以确定病因。
深入探究病原菌的分子致病机制
01
进一步解析病原菌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信息,揭示其致病
的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
开发新型抗菌药物
02
基于对病原菌的深入了解,开发更有效、低毒的抗菌药物,以
应对耐药性问题。
提高养殖环境调控技术
03
优化养殖环境,减少致病菌的传播和感染,提高甲鱼的免疫力
。
对养殖业的启示与建议
加强养殖管理
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 定期监测水质,合理控制 养殖密度,提高甲鱼的免 疫力。
推广生态养殖
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利用 天然生物饵料和生物防治 技术,减少化学药物的使 用。
研发新型药物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 合作,研发新型抗菌药物 和药物配方,以应对白点 病等病害的威胁。
THANKS FOR WATCHING
甲鱼养殖防病治疗方案(完全版)

甲鱼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彭张华一、日常状况处理办法1、温室调水:(1)温室甲鱼“降亚盐”调水解毒方案:每立方米先泼洒“亚硝克星”5克+“金维康”2克+“微多多”2克,再泼洒“净水灵”5克(有机质较多时)。
(2)温室甲鱼水质差时调水方案(白浊水、黑臭水等):第一步:每立方米泼洒“净水灵”5克;第二步:第三天每立方米泼洒“藻能源”5毫升+“活菌宝”10毫升。
2、日常操作:(1)预防白底板及鳃腺炎方案:“免疫双抗”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拌400斤饲料,连续内服5天,每月2次。
(2)日常消毒方案:温室:每立方米泼洒“派尼酸碘”2毫升+“神农百果露”2毫升;外塘:“派尼酸碘”1瓶泼洒3亩;上述步骤,温室、外塘每10至15天操作一次。
3、特殊阶段:(1)出池前一个月(肝肠保健排毒方案):“免疫双抗”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拌料400斤,喂5天停10天;(2)转池前,如果情况不稳定,采用治疗方案:内服:“免疫双抗”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康恩诺”400克拌料400斤,连用三天(转池前7天使用)。
外用:每15亩池塘泼洒“藻能源”1瓶+“金水露”3瓶,甲鱼入塘前10天使用。
(3)转池时(鱼体和环境消毒,预防应激):温室:每立方米泼洒“神农百果露”3毫升+ “派尼均安”5毫升,转池前1天使用;外塘:每15亩池塘泼洒“藻能源”1瓶+“金水露”3瓶,甲鱼入塘前10天使用。
(4)外塘甲鱼越冬前一个月(提高免疫力,排毒解毒):内服:“免疫双抗”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康恩诺”400克拌料400斤,连用5天。
外用:每15亩池塘泼洒“藻能源”1瓶+“金水露”3瓶。
改底:每5亩抛撒“底润舒(新)”1袋。
4、外塘日常管理:内服:免疫双抗”1袋+“甘泰乐”200克+“金维康”1袋拌料400斤,喂5天停10天,如此循环;外泼:每5亩使用“派尼酸碘”,10天一次;改底:高温季节每月用2次“底卫士”,1次“底润舒”,低温季节每月用1次底卫士,2次“底润舒”,“底卫士”每袋用5亩,“底润舒”每小袋用15亩。
甲鱼养殖常见病腮腺炎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甲鱼养殖常见病腮腺炎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甲鱼腮腺炎又名鳖腮腺炎、鳖出血性败血症、鳖出血病,病原是一种无膜的球状病毒,甲鱼腮腺炎病症表现为甲鱼全身浮肿,颈部肿胀严重,背甲和腹甲有点状或斑块出血,口鼻处流出血沫,腮腺灰白溃烂,腹腔和胸腔有血块或腮腺呈红色,小肠内有的有水样充血、有的没有。
发病甲鱼起先表现为不安反应迟缓,头向后仰起,口鼻喷水,在水面上直立拍水行走。
该病主要流行于5~10月份,6~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流行温度是25~30摄氏度。
主要危害温室养殖的稚鳖、越冬后的种鳖,成鳖在复苏后或转入室外鳖池后容易发病。
所以甲鱼养殖户需要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
预防措施:漂白粉,1次量,10毫克/升,定期对鳖池泥沙、池壁和工具彻底消毒。
或用恩诺沙星粉和三黄散,1次量,每1千克体重,0.2克和0.25克,疾病流行季节,拌饲投喂,1天1~2次,每15天1次。
治疗方法:漂白粉,1次量,2~3毫克/升,全池遍洒,3天1次,连用2~3次。
或用氟苯尼考,一次量,每1千克体重,50毫克,拌饲投喂,1天1次,连用5天。
造成甲鱼病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THANK S感谢观看
生物安全措施
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如隔 离病甲鱼、消毒养殖场地 等,以减少病害的传播和 扩散。
04
甲鱼病害的防治技术
水质管理技术
保持水质清洁
甲鱼生活在水环境中,水质的好坏对甲鱼的健康至关重要 。要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度和透明度,减少病菌 滋生的可能性。
水质检测
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包括酸碱度、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 量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水质,防止病害发生。
03
病毒
如鳖病毒、疱疹病毒等, 感染后会导致甲鱼出现烂 鳃、烂甲、肝脏坏死等症 状。
细菌
如气单胞菌、假单胞菌等 ,感染后会导致甲鱼出现 败血症、鳃腐病、肠炎等 症状。
寄生虫
如吸虫、线虫等,感染后 会导致甲鱼出现营养不良 、消瘦、贫血等症状。
营养不足
饲料不足
甲鱼饲料中营养成分不足,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会导致甲鱼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
降低经济效益
甲鱼病害的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导致 大量的甲鱼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03
威胁人类健康
某些甲鱼病害,如传染性肝炎等疾病,不仅会影响甲鱼的生长和繁殖,
还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对于这些病害的防治工作必须严格、
及时、有效。
02
甲鱼病害的原因分析
养殖环境问题
日期:
造成甲鱼病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汇报人:
目录
• 甲鱼病害概述 • 甲鱼病害的原因分析 • 甲鱼病害的预防措施 • 甲鱼病害的防治技术
01
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害概述
甲鱼病害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甲鱼病害是指甲鱼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由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 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引起的疾病。
甲鱼水肿病的防治

甲鱼水肿病的防治鳖水肿病是近年来发生较多的鳖病之一,不但影响养殖成活率,也影响商品价值,但大多数鳖场对鳖水肿病的发生和防治了解较少,故在发现此病时束手无策。
对此,笔者根据近几年各地水肿病发生的不同类型、主要原因以及防治方法谈点个人的经验,供参考应用。
一、鳖水肿病的主要症状1、形态变化。
鳖发生水肿病后体形由正常的扁平变成体高背厚,脖颈粗大,严重的全身肿胀,四肢僵直。
2、行为变化。
发病初期病鳖头颈上仰,鼻孔喷小气泡,有的爬出沙层或泥穴,在池底缓慢爬行。
有的集群在池的四角攀游,严重的在水面平游,不怕惊扰,更严重的腹部朝上仰游,临死时飘浮水面,有的则下沉于池底。
3、体内变化。
通过对临死鳖的解剖观察,体腔大量积水。
大多脏器表面粘膜脱离。
血色淡,肝胆肿大,肺部泡沫样积水,呈灰白色。
肠管内有的淤血,有的发白。
心水肿,灰白色。
四肢皮内脂肪呈豆腐样变性。
鳃样组织发黄或灰白色变性坏死。
二、水肿病发生的原因(一)水体缺氧、水质恶化1、秋冬季节室外池塘水体缺氧。
当池塘水温降到15℃以下时,凡是养在室外池中的鳖都会本能地潜入水底钻进沙层或泥穴中进入冬眠状态。
此时鳖体的运动和代谢也降到最低限度,而呼吸则完全靠皮肤和咽喉部的鳃状组织获取水体中的溶解氧,所以水体中溶解氧的富缺,可成为冬季鳖能否安全成活的关键。
而水肿病的发生就是在水体严重缺氧的情况下,作为鳖主要呼吸器官的鳃状组织吸吐水的频率加快,但仍不能满足氧的需要,最后导致鳖只有张嘴不断吸水而无力吐水时,水流通时咽腔进入体腔引起鳖体全身肿胀。
这种情况多见于水体清瘦、一见到底的鳖池。
2、水质恶化。
多发生在封闭性温室里,时间在开春前后。
发病池水质恶化、严重缺氧,检测可见氨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大批鳖攀附在饲料台,有的则张嘴伸脖在池的四角攀爬,并不时跌落水中大量吸水使鳖体全身肿胀,这种情况主要是水质恶化后,有害气体通过鼓风机搅动水体,把水体中的有害气体逸出进入空间。
由于温室封闭较好,随着时间的延长室内空间有害气体的浓度也会随之升高,并有刺激性恶臭。
怎样防治甲鱼腐皮病,其症状表现如何?

怎样防治甲鱼腐皮病,其症状表现如何?甲鱼腐皮病又叫皮肤溃疡病,在鳖的生长季节都可见到,大小鳖均可生此病,亦是一种常见的甲鱼病。
本文介绍一下怎样防治甲鱼腐皮病,供参考。
一、甲鱼腐皮病的症状表现此病可能是由于皮肤损伤,再由细菌感染引起。
其症状是四肢、背腹甲、裙边、颈部和尾部的皮肤逐渐糜烂形成大小面积不等的溃疡。
以后溃疡面积逐渐扩大,严重者颈部肌肉和骨骼裸露,四肢骨骼露出,爪脱落。
若病症发展到颈骨露出,病鳖大多死亡。
二、甲鱼腐皮病的预防方法(1)捉鳖和搬运鳖时要细心操作,避免鳖体受伤。
(2)注意放养密度,大小及时分养,饲料要充足,防止鳖相互撕咬。
(3)要保持良好的水质,定期全池泼洒漂白粉或鱼用强氯精。
(4)从外地购回的鳖用食盐溶液(每100毫升水含食盐3克)浸泡3-5分钟,或用呋喃唑酮(每立方米水用药30克)浸洗,水温20°C 以下时浸洗40-50分钟,20°C以上时浸洗30-40分钟,然后入池。
三、甲鱼腐皮病的治疗方法(1)早期治疗可用呋喃唑酮浸洗,用法和用量同预防方法。
(2)用盐水(每100毫升水含盐3克)洗净患处,再用红霉素软膏涂抹,然后把鳖放到隔离池或塑料大盆中,隔天再治疗1次,一般连续2-3次。
(3)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每立方米水用药10克)浸洗病鳖48小时,反复多次可治愈。
(4)将病鳖集中起来,大小分开,每隔5-6天遍洒漂白粉1次,每立方米水用药1.5克,治疗约1个月后放回原池。
(5)将病鳖用高锰酸钾溶液(每立方米水用药20克)清洗病灶,然后敷上土霉素粉,放进干的容器内.24小时内不让病鳖下水,同时喂食四环毒药饲,每千克体重第一天用药0.2克,第二至第六天0.1克。
(6)注射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每千克甲鱼用15万~20万单位。
鳖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

鳖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随着养鳖业的不断发展,人工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以及恒温集约化养殖的推广,引发鳖病的因素日趋增多,给养殖专业户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和经济损失,下面介绍鳖的几种常见病的病因及防治技术。
一、出血病由病毒和点状产气单胞菌引起,可看到病鳖腹甲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背甲出现糜烂状增生物,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用呋喃唑酮按1.5克/立方米全池泼洒,并口服磺胺类药物、抗生素等。
二、腐皮病由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病鳖先是体表呈灰白理色的块状病灶,尤以颈部、四肢、尾部及裙边较多,以后逐步蔓延,皮肤糜烂,形成溃疡,严重时颈部肌肉和骨骼外露,停食,并在食台上停留不下水,最后因衰竭死亡。
防治方法:保持水色,及时分养,防止撕咬;每隔10~15天用2~3克/立方米漂白粉泼洒1次;隔离病鳖,用3%食盐水浸泡病鳖15分钟;用10克/立方米的磺胺药物或抗菌素溶液浸洗病鳖48小时;每公斤鳖用15~20万国际单位的抗生素进行腹腔注射;鳖池用5克/立方米的呋喃唑酮泼洒,并用0.3%氟呱酸拌料连喂5天。
三、白斑病由毛霉菌感染引起,病鳖的颈部四肢、裙边有绿豆大小的白点,以后渐扩张成白斑,致使表皮坏死,崩解,造成细菌并发感染血液死亡。
防治方法:用500克/立方米食盐加500克/立方米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并将病鳖用10克/立方米漂白粉浸泡1~2小时,然后用10克/立方米孔雀石绿浸洗15分钟,切不可用抗菌素类药物防治。
四、疖疮病由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感染引起。
感染初期,鳖的颈部、背部裙边、四肢基部出现白色的小疖疮,后来逐渐增大,向外突起,疖疮挤破有浅黄色脓汁流出,气味腥臭。
防治方法:更换池水,调节水质,用5克/立方米呋喃唑酮全池泼洒;将病鳖用100克/立方米呋喃唑酮浸泡30分钟或用0.2%利凡诺溶液浸洗15分钟,然后抹干鳖体的水涂上红霉素软膏(待干后再放入池中);并投喂饲料量的0.3%四环素或土霉素药饵,4天为1个疗程,连喂2~3个疗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鱼几种常见病
1、腐皮病。
甲鱼受损伤后,四肢、颈部、尾部及周边皮肤糜烂、组织变白、发黄、坏死,严重时骨骼外露,爪脱落。
防治:①控制甲鱼饲养密度,及时分养,经常更换池水。
②每周用1×10-6~2×10-6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
③及时隔离病甲鱼,用2×10-6~3×10-6生石灰或漂白粉反复药浴5~6天,确认痊愈后,放回原池饲养。
④用鳖速康20×10-6~40×10-6全池泼洒,每天一次,并常换水,2~3天后即可停止死亡。
2、出血病。
病甲鱼出现出血点或出血斑,咽喉上下壁的辅助呼吸器官的群毛状小突起出血、坏死。
防治:病甲鱼应及时隔离治疗,用磺胺类药或抗菌素口服或涂抹,有一定疗效。
3、毛霉病。
由毛霉菌引起。
病甲鱼的四肢、颈部、裙边等处出现白色斑点。
早期白色斑点仅出现在边缘部分,后渐渐扩大,形成一块块白斑,表皮坏死,部分崩解。
防治:①平时可常用生石灰消毒饲养池水,保持池水适量肥度使水呈浅绿色。
②甲鱼
的分养、捕捞和运输过程中操作应尽量仔细。
③患处用1%阳光雀石绿软膏涂抹,每天一次
,连续3~5次。
也可用2×10-6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小时。
④用3~4%食盐水浸洗病鳖5分钟,或用0.5~0.6%食盐水长时间浸洗。
⑤用0.05%的食盐加0.05%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4、红脖子病。
病甲鱼咽喉和颈部红肿,肌肉水肿,腹甲部出血性斑点,严重时,口鼻出血,眼睛混浊发白而失明,行动迟钝、拒食。
防治:①放养前用漂白粉10 ×10-6~20×10-6或生石灰5×10-6彻底清塘清毒,平时加强管理,经常吸污排污。
②饲料中添加土霉素、金毒素。
按每公斤甲鱼,第一天用药0.2克,第二至六天用药减半,做成药饵投喂。
③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按每公斤甲鱼15~20万单位,后肢基部腹腔注入。
5、水霉病。
病甲鱼体表、四肢及颈部具有大量灰白色的水霉菌。
在水中呈棉花絮状。
食欲减少,活动不安。
小甲鱼易造成大批死亡。
防治:①控制饲养密度,规
格大小整齐,恒定水温在30℃左右,常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喂服。
②对病池或甲鱼可用100×10-6福尔马林或2×10-6的孔雀石绿或0.04%小苏打加0.04%食盐合剂进行消毒杀菌。
③可用3×10-6的孔雀石绿溶液浴洗病甲鱼30分钟,并反复。
6、赤斑病(又称红斑病、红板病、腹甲红肿病)。
病甲鱼底板红肿,甚至糜烂而露出甲骨板,脖子粗大,拒食,反应迟钝,常钻入草丛间,易捕捉。
防治:①尽量
避免甲鱼受内外伤,池塘定期用20×10-6生石灰或1×10-6漂白粉消毒,改良水质,越冬前在饵料中加喂呋喃唑酮进行预防。
②用0.05%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0分钟,并按甲鱼每公斤体重用链霉素15~20万国际单位肌注。
③可用磺胺类药物按每公斤体重0.2克拌入料中,每天一次,连用六天。
7、穿孔病。
病甲鱼的裙边、腹背壮鱿执蹋芪С溲⒊鱿执┛住7乐危翰蹲健⒎盅∈庇Ψ兰子闶苌耍盅『笥?×10-6~3×10-6漂白粉清洗、常换水。
病甲
鱼可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治疗。
8、腮腺炎。
病甲鱼颈部发肿,全身浮肿,口鼻出血,腹甲呈白色。
防治:病甲鱼立即隔离,重病例则进行焚烧处理,池水及用具用200×10-6漂白粉液彻底消毒。
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9、疖疮率。
病甲鱼颈部、背腹、裙边及四肢基部长有芝麻至黄豆粒大的
白色疖疮,以后逐渐扩大,向外突出,用手挤压可挤出有腥臭味的浅黄色颗粒,随后溃烂
,四肢肌肉和骨骼外露,食欲减退,消瘦,衰竭而死。
防治:①投喂营养丰富、不变质的
饵料,及时换水、消毒和分养。
②用100×10-6呋喃西林溶液浸洗30分钟后,在病甲鱼伤处涂抹红霉素软膏。
③挤出病甲鱼病灶中的内容物,然后将病甲鱼放在0.1~0.2%利凡诺溶液中浴洗15分钟。
④鳖康宁粉剂以20×10-6~40×10-6全池泼洒,连用3~5次。
10、水蛭病(蚂蝗病)。
水蛭用吸盘吸附在甲鱼的体表,裙边和四肢腋下
水蛭寄生较多。
甲鱼体消瘦,运动无力,食欲不振。
防治:①经常用15×10-6~20×10-6 生石灰液泼洒。
②用晶体敌百虫1×10-6、硫酸铜0.7×10-6全池泼洒。
③用10%的氨水或2.5%的盐水或高锰酸钾10×10-6药浴30分钟。
11、钟形虫病(又称吊钟虫病、累枝虫病)。
此病由吊钟虫引起。
病甲鱼四肢、背腹甲和颈部等处出现丛丛白毛。
当池绿色时病甲鱼亦呈绿色。
防治:①用3%的食盐水浸泡甲鱼15~2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两天。
②用0.8×10-6硫酸铜药浴20~30分钟。
③用10×10-6高锰酸钾药浴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