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方法

摘要: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社会里,信息量剧增,信息传播途径多样,且传递速度迅捷。面对眼花缭乱的信息,孩子们不可能全部取而用之,也不可能完全不理会。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取舍并利用呢?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有效积累和运用(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既教学生以“炊”,更授学生以“米”。

关键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第一句就写道:“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此后的内容中多次提出要求:“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都提出了学生对于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方面所应具备的一些能力方面的要求。

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语言的积累,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搜集摘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倡

学生查找资料,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比如,一些学生不知去哪查资料,不知查哪些方面的资料;一些学生查到资料后,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己没有用;课堂回答问题时,常见学生拿出自己查到的资料照本宣科地机械宣读;常见学生能够选出相应的资料,却无力针对资料谈自己的理解等。较多呈现为无序的、杂乱的,甚至是虚假的、错误的信息,给有效运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撇开运用的积累将毫无价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有效积累和运用(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既教学生以“炊”,更授学生以“米”。这是很重要而又必要的。

一、注重阅读,读中积累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重课内外阅读,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正是当前新课标所强调的。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从小学生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因此,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渠道地搜集相关的信息,把学生的阅读兴趣迁移到课外,这样不仅能开阔视野,增知启智,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少。而增加学生词汇

量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积累,要让学生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了解课文历史背景及相关的人物、典故,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首先,采用奖励法,对每次能在学习新课前主动收集资料的学生给予精神上的奖励,在他们课本的扉页上盖上一个奖章。每学期末,学生都为自己得到奖章而自豪。同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学生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对那些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时的肯定表扬,并适时展示这些学生所收集的各种资料,这就为别的同学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激发了大多数学生自觉收集资料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五彩池》时,有位学生收集到了自己的父亲到九寨沟旅游时拍到的有关五彩池的照片,就让她展示介绍给全班同学。清晰美丽的照片,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五彩池的美丽景象更加具体形象地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同时,一种羡慕之感油然而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只要课文内容涉及他们旅游过的地方,都要千方百计地找出各种各样的资料(相片、光碟、门票、旅游徽章等)来补充学习。这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迁移运用,实践创新

获取信息不是终极目标,信息资源应当成为学生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信息加

工论认为,信息的集成是指把来自多种信息来源的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这个环节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一环。

学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温故而知新。为此,在学生学会积累后,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教会学生学会运用,并在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行之有效的阅读积累、迁移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主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事物、查阅图书、电话咨询、交谈、实验研究、上网、调查采访等方式搜集信息的能力。

由于学生搜集的原始信息往往存在着繁杂、无序、分类不清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指导他们在信息加工时要抓紧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息加工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效能。经过加工的信息还要通俗易懂,使别人看了同样能明白其中的内容。

三、加强指导,形成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限时搜集信息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浏览、速读、泛读、精读;读写结合,积累运用。注重摘抄型训练,重在语言积累;边读边思,产生共鸣。建立自主学习阅读卡,让学生写阅读笔记,引导学生进行感知性思考、

理解性思考、批判性思考;教师可利用课前一分钟演讲、一周一次故事会、阅读竞赛、笔记展览、经验交流等活动,为学生构建交流平台,感受成功。

一次应用的结束,并不是信息检索的结束,而应该是一个新的开始。教师要点拨,引导学生把目光指向更广阔的领域,在此领域自由涉猎、广泛吸取,做到以点带面。还要让学生通过继续检索信息、撰写小论文、编手抄报等多种活动,强化运用信息、整理信息的技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信息,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目标。

四、在运用中积累语言

教师着重培养学生“超前预习”的能力。通过摸索,总结出预习“六步法”,即“读、画、查、找、思、问”。其中的“找”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收集有关的信息。一开始让学生收集信息时,学生总觉得很麻烦,但经过一段时间尝试,学生尝到了收集信息的“甜头”。收集信息虽然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但学生正好利用收集信息完成了课外阅读任务,而且对课文有了一定了解,学习起来更有兴趣了。在课堂上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与同学共享,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增长了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