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库区植被及环境考察报告-库区主要植被类型

长江三峡库区植被及环境考察报告-库区主要植被类型
长江三峡库区植被及环境考察报告-库区主要植被类型

长江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及其古今功用

109 长江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及其古今功用 郑敬东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总第126期) 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 No.6,2005(Serial No.126) 摘 要:长江三峡是名副其实的桥梁王国,桥梁数量之多、类型之全、形态之异、质量之优举世罕见。其桥梁分布主要呈现以下特征:江河之上巨虹飞跨,溪流河汊索桥棋布,土苗地区廊桥居多,深峡幽谷石拱密布,旅游景区奇桥著称,都市圈内立交称雄;三峡桥梁究其古今功用主要表现在:人类交往的原始功用,进行战争的军事功用,发展经济的现实功用,景观建设的美学功用,健智益心的教化功用。 关键词:长江三峡;桥梁;分布;功用 中图分类号:G127.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86(2005)06-0109-04作者简介:郑敬东(1949- ),男,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重庆 400067)。 “三峡是世界桥梁博物馆”,不少到过三峡的外宾、专家、学者都曾发出过这样的慨叹。由于我国长江三峡地区90%以上地域都是丘陵或山地,江湍、河渊、山险、谷深,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恶劣。为了打通与外界的联系,三峡人以其天才的创想和惊人的毅力,刷新了人类建桥史上的一项项纪录,创造了一桩桩奇迹,不少桥梁的中国之最、亚洲之最、世界之最都诞生在这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热土上。三峡地区的桥梁不仅年代久远、数量巨大、门类齐全、分布广泛,更重要的是多数桥梁品质卓越、蕴意深刻、科技含量高,且极具观赏价值。它们不仅是人类冲破闭塞、开拓境界、渴望交往、企盼沟通、向往未来的实物载体和历史见证,也是人类与大自然抗争、开拓、创造、奋斗等人文精神的真实写照,更是人类意志、知识、智慧、想象和审美追求的缩影和结晶。本文仅就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及古今功用作一些探讨。 一、三峡地区桥梁的分布状况 长江三峡地区桥梁的数量是十分惊人的。据重庆和宜昌两市2002年底的统计,该地区的桥梁总数就达5647座。其中,重庆拥有4416座,[1]宜昌拥有 1231座。[2] 这数以千计的形态万千的桥梁散落在渝鄂 两地近700公里长江干流及其众多支流上,其分布状况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江河之上巨虹飞跨 在三峡地区的长江干流及嘉陵江等主要支流上,有几十座大型、特大型现代桥梁飞跨两岸。以长江重庆至宜昌近700公里江段为例,迄今已有十六座特大型桥梁横卧江面,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重庆境内的江津长江大桥、江津白沙沱长江大桥(铁路)、马桑溪长江大桥、李家沱长江大桥、鹅公岩长江大桥、重庆长江大桥、大佛寺长江大桥、长寿长江大桥(铁路)、涪陵长江大桥、丰都长江大桥、忠县长江大桥、万县长江大桥。湖北宜昌境内有西陵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葛洲坝三江大桥、宜昌长江大桥、枝城长江大桥(公路铁路两用桥)。而就在这一江段上已经开工和即将建成的长江大桥还有:重庆地维长江大桥、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宜昌长江铁路大桥等十一座。而在重庆境内的嘉陵江江段上,还横卧着云门、沙溪庙、东阳溪、渝澳、牛角沱、黄花园等十一座嘉陵江大桥。除长江、嘉陵江外,三峡地区的乌江、清江等长江的重要支流上,同样有许多大型桥梁飞跨两岸。 (二)溪流河汊索桥棋布 三峡地区的溪流河汊众多,宽的数十米、窄的七

长江三峡库区船舶定线制规定(2010)

长江三峡库区船舶定线制规定(20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长江三峡库区水上交通秩序,改善通航环境,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促进航运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航行、停泊和作业于三峡大坝上游禁航线(距宜昌航道里程49.1千米)至李渡长江大桥下沿线(距宜昌航道里程547.8千米)之间水域(以下简称“三峡库区定线制水域”)的船舶,均应遵守本规定。 进行航道维护和搜寻救助的船舶以及经海事管理机构批准的其它船舶,在不妨碍他船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不受本规定的航路条款限制。 第三条三峡库区船舶定线制遵循各自靠右航行、减少航路交叉及过错责任原则。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海事局及其所属分支机构、派出机构(以下简称“海事管理机构”)负责本规定的监督实施。 第二章航路 第五条左岸一侧通航分道为上行船舶航路,右岸一侧通航分道为下行船舶航路,航道中心线为上、下行船舶通航分道的分隔线。 蚕背梁(丰都水位147.0米以下)、塘土坝和黄花城水域,北漕为上行船舶通航分道,南漕为下行船舶通航分道。

第六条在部分航段的通航分道外侧设沿岸通航带(附录1),仅供渡船和短途客船逆相邻通航分道船舶流向航行。 第七条支流(汊)左岸一侧为干流驶入支流(汊)河流的船舶航路,右岸一侧为支流(汊)河流内驶入干流的船舶航路。 第三章航行与停泊 第八条船舶应在规定的航路内航行。 第九条船舶在通航分道内应当尽可能远离分隔线航行,并与在附近沿岸通航带航行的渡船和短途客船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第十条渡船和短途客船在沿岸通航带航行时应尽可能靠本船左舷一侧航行。渡船和短途客船航行方向与相邻通航分道的船舶流向一致时,应使用相邻的通航分道。 第十一条受限船舶通过通航条件受限制的航段(附录2),应当在规定地点及早联系,并尽可能靠本船右舷一侧航行。禁止受限船舶间在通航条件受限制的航段会让。 第十二条船舶通过警戒区(附录3),应当加强了望和通信联系,谨慎驾驶。 第十三条船舶进、出支流(汊)河口,应当在不妨碍他船航行,并按规定显示信号和鸣放声号后,方可驶入、驶出。 第十四条船舶驶经港区、锚地、停泊区(附录4)等水域,应当与停泊或作业船舶、设施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第十五条船舶需横越通航分道时,不得妨碍沿通航分道正常航行的船舶航行,并尽可能与通航分道成直角进行。 第十六条船舶追越应在通航分道规定的水域内进行。 船舶追越时,追越船应当从被追越船的左舷一侧追越。 除快速船外,禁止船舶在通航条件受限制航段内追越和并列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胡经国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指示 在2002年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继续做好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01年7月16~18日,国务院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了三峡工程移民暨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朱镕基明确指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三峡工程整体和全局、关系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子孙后代的大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要快调查、快规划、快立项、快审批、快实施。”“距2003年6月第一期蓄水只有19个月了,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刻不容缓哪!” 二、库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从2000年起,国土资源部组织进行了库区20个县(区、市)1∶5万地质调查工作。进一步查明了库区地质灾害,特别是崩塌、滑坡灾害的基本情况。到目前(2002年10月)为止,已经查出三峡库区两岸存在崩塌、滑坡2490处。此外,还有大小泥石流沟47条。 现已查明,在三峡库区5300多公里库岸线上,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库岸总长度约为440公里;需要实施工程防护的库岸总长度约为139公里。 1982年以来,库区两岸共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70余处。其中,规模较大的有40余处。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原因,主要有: 1、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容量有限。就地质灾害而言,三峡库区可以说是“先天不足”。 2、降水充沛,暴雨、洪水频繁,更加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初三(10)班何淑珺 长江三峡的建设有利有弊,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宏大工程,其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查阅资料发现,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标的前提下,三峡能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米,荆江至武汉段仍需分洪350—400亿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 我查了一下,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6.8(1000)亿度。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根据地理知识知道,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

业远景发展的需要。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水库区蓄水达18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国家按期发放保护资金,三峡工程库区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发掘开始进行。不可否认的是,虽经过大量的突击性的文物保护并抢救发掘,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是以下几点: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庭湖的淤积等。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三峡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三峡工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前言: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是中国近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之一。在为国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之外,还带来了一些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就将就此进行一些简要叙述及思考。 一、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工程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电站初期的规划是26台70万千瓦的机组,也就是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度。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建6 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在加上三峡电站自身的两台5万千瓦的电源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000亿度(5倍于葛洲坝,10 倍于大亚湾核电,约占全国年发电总量的3%,水力发电的20%)。 二、工程对生态环境存在的负面 影响 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甚至还有人认为三峡工程将会使得全球的气候和海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库区人们对三峡工程影响环境的最大担忧来自于水库的污染。目前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泻而蓄积在水库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对此,当地政府正在大力兴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以期解决污染问题,如果发现污染过于严重,也可能会采取大坝增加下泄流量来实现换水。 根据葛洲坝水电站的运行经验,三峡工程将会对周边生态造成严重的冲击。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生珍稀植物,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淹没线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两种完全在淹没线以下,现均已迁植。 三峡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水的蒸发量上升,因此会造成附近地区日夜温差缩小,改变库区的气候环境。由于水势和含沙量的变化,三峡还可能改变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冲积程度,甚至可能会对东海产生一些影响,并进而改变全球的环境。但是考虑到海洋的互通性,以及长江在三峡以下的一千多公里流程中还有湘江、汉江、赣江等多条重要支流的水量汇入,因此估计不会对全球海洋和气候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环境的变化是由多种可变因素交织形成的,极其复杂,所以也无法确定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明细程度。 三峡工程蓄水后对库区附近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还有另外以下几点: 第一,会加剧库区原已比较尖锐的人多地少的矛盾。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时,淹没耕地和园地36万亩;加剧了三峡库区原已比较尖锐的人多地少的矛盾。 第二,会使三峡库区局部江段的水质污染进一步加重。遵照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

长江三峡库区

长江三峡库区 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报告 宜昌市交通基本建设质量监督站

2006年12月29日 三峡库区长江三峡库区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报告 一、概述 1、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及完成投资 香溪河干流自北向南流经兴山县的高阳镇、峡口镇,于游家河处进入秭归县境内,经贾家店、官庄坪、向家店等集镇,在秭归香溪镇注入长江。干流长37公里,支流建阳河发源于空树坪,长52.6公里,自东向西在峡口镇汇入香溪河,其中建阳坪至峡口段长7公里。 为保证三峡工期蓄水达到135米后,能快速发挥效益,2001年11月8日,湖北省交通厅以鄂交计[2001]669号文下达《关于香溪河、沿渡河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02年7月24日,湖北省交通厅以鄂交基[2002]366号文下达《关于香溪河航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同意香溪河航道工程设计建设河口至峡口20公里Ⅲ(3)级航道,通航1000吨级1顶4驳船队,航道尺度为2.5×90×500米(水深×航宽×弯曲半经);建设峡口至响滩17公里Ⅳ(3)级道,通航500吨级1顶2驳船队,航道尺度为2.0×50×330米;建设建阳河峡口二桥至建阳坪7公里Ⅳ级航道,通航500吨级机驳,航道尺度为2.5×40×150米。其设计高水位为175米,设计低水位为145米。 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上起响滩,下至香溪河口,全长37公里,其水位涨落受控于三峡大坝蓄水水位,工程主要措施是对局部弯曲半径小,航宽、航深不足的河段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同时辅助布设航行标志。建设重点是香溪河干流平邑口爆破工程、建阳河门坎石爆破工

程以及配套的码头、管理站房和航标工程。经调整后的概算投资1352.93万元,其中:交通部投资760万元,湖北省交通厅投资280万元,其余为地方自筹资金。 2、主要工程量 航道工程: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共完成石方爆破77471.47 m3,清碴工程量102776.2m3, 完成砼挂网喷浆护坡工程228.7 m3,以及配套的航道管理码头、站房、航标、航道维护艇和趸船等工程。其中:平邑口爆破工程位于香溪河干流平邑口航段,通过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按施工图设计完成爆破、清渣工程42422.7 m3,护坡挂网喷浆228.7 m3;后经设计变更,增加爆破工程18366.4 m3,清渣工程40184.5 m3,累计完成爆破工程60789.1m3、清渣工程82607.2m3,护坡挂网喷浆228.7 m3。 门坎石爆破工程位于建阳河门坎石航段,通过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按施工图设计完成石方爆破14750 m3,陆路清渣工程15586 m3,水运清渣4583 m3。 水工结构:航道专用码头1座。 生产生活辅助建筑:航道管理站房1185m2,香溪河河口至峡口段的航标工程20公里。 航道维护艇:1艘。 趸船:1艘。 3、建设及管理 2001年11月8日和2002年7月24日,湖北省交通厅分别以鄂交计[2001]669号文和鄂交基[2002]366号文,下达了《关于香溪河、沿渡河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和《关于香溪河航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施工图设计由湖北省港路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完成,湖北省港航

三峡库区概况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三峡库区概况 三峡工程库区作为一个现代地理概念,系指按照位于宜昌县中堡岛的三峡大坝蓄水175米方案,因水位升高而受淹没影响的有关行政区域。根据测算,受三峡工程淹没直接影响的区域共计22个县、市、区,即湖北省宜昌市所属的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属的巴东县;重庆万州区所辖的天城区、龙宝区、五桥区;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忠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丰都县、涪陵市和武隆县,长寿区、渝北区、巴南区、重庆市市区、江津市。以上22个行政区域就是三峡库区的地理范围。 自然地理 山多坡陡、沟壑纵横 三峡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以东、江汉平原以西,大巴山脉以南,鄂西武陵山脉以北的山区地带,地形十分复杂。奉节以东为渝鄂边境山地,崇山峻岭,沟壑纵横,耕地较少,土质很差,生产生存条件恶劣。奉节以西属四川盆地边缘的渝东低山丘陵区,自然地理状况虽比奉节以东为好,但仍是山地起伏绵延,相当部分耕地处于25°左右的斜坡上,土质较差。整个库区,河谷平坝地仅占总面积的4.3%,丘陵占21.7%,山地占74%。 雨量充沛,热量丰富 三峡库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处在南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年平均降雨量1100~1200mm,年平均日照在1500小时左右。海拔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7~19℃,无霜期300~340天,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生长。 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 三峡库区,有最古老的变质岩系、结晶岩基底和冰碛岩,保存有自太古代到新生代完整的地层、古生物剖面、以及揭示地球变革的所有运动史资源。自5000多万年前的始新世到10多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早期,即大陆漂移高峰期,对应全球性地震、火山活动,造成三峡

山东省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山东省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文章從济阳县的工程地质条件入手,对济阳县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划分为稳定区、基本稳定区、较不稳定区。根据工程地质环境的分析及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可为济阳县今后工程建设的相关发展提供参考。 标签: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工程地质环境是与人类工程及经济活动息息相关的地质环境;工程地质评价是研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适宜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1]。 1 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概况 济阳县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北部,面积约1076km2。地理坐标:东经116°51′54″~117°27′13″,北纬36°46′37″~37°14′54″。 1.1 地层 济阳县南部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鲁西地层分区的泰安地层小区北部,区内全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其下为新近系、石炭系、二叠系及奥陶系。北部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鲁北地层分区之济阳小区,区内地表全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其下为新生界第四系、新近系、古近系地层[2]。 1.2 构造 济阳县大地构造属华北板块(Ⅰ)济阳坳陷(Ⅱ)惠民凹陷(Ⅲ)跨济阳坳陷(Ⅱ)和鲁西断块隆起两个Ⅱ级构造单元。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鲁北地层分区之济阳小区。区内最大的断裂为齐河-广饶大断裂,位于济阳县中部,是一条隐伏断裂,是鲁西隆起与济阳拗陷的分界线[3]。 1.3 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济阳县在地貌单元上处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区内广泛发育第四系黄河冲积松散土层,成因类型主要为河流冲积相沉积。根据掌握的工程地质资料,在济阳县西南一带,在0~30m深度内,可分为粉土和粉质粘土两个工程地质层[4]。 2 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2.1 地壳稳定性评价 山东省境内较大的活动断裂如郯庐、聊考断裂,严格控制着强震的发生,济

关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的报告

关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的报告 三峡水利枢纽的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市上游40公里处,由拦江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等三部分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水电站为坝后式,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由升船机和双线五级船闸组成。 在发电方面,三峡水电站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其年发电量相当于目前全国总电量的 1/10,相当于 7座 240万千瓦的火电站和一个年产5 000万吨原煤的巨型煤矿及相应的铁路运煤能力。 在航运方面,可从根本上改善宜昌到重庆660公里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工程建成后,险滩淹没,航深增大,航道加宽,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将从目前的1000万吨增加到5 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左右。 1992年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会议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决议同时要求,对已发现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妥善解决。 当中的影响要素是不行无视的,三峡工程的兴修,次要障碍的要素是文物奇迹的维护、生态维护以及大范围的移民。三峡一带曾经被证明,埋藏着数目十分宏大的文物,许多都是极端贵重并且是如今为止没有发明过的文物。但三峡工程开工以离开蓄水这段工夫,基本不行能有充足的工夫把这些贵重的文物发掘出来。据报道,真正发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非常之一,也便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贵重文物被埋江底了。这是很令人酸心的事变。另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胜景奇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吞没江水当中。这是对中国汗青文明方面的大毁坏。 三峡工程的建设给环境带来影响。①上游水位抬升,使得长江沿岸大面积陆地被淹,一些物种将不复存在;下游水位降低,水流量减少,使得下游气候也将出现变化。②工程建成后长江上游水流速度相对减缓,上游泥沙淤积及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泥沙对三峡大坝也形成了一定的威胁。③由于人为的对自然环境的改

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第!"卷第#期中国岩溶$%&’!"(%’# !))*年+月,-./01023,-/3(3,-456 7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 文章编号8#))#9:;#) 谢世友#?!?袁道先#?王建力#?况明生# <#’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重庆:))@#"A!’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摘要8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B地形图判读?航片B卫片验证B核 对及前人资料分析和年代学方法?对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貌进行了研究C结果表明8 该区现代河谷之上存在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夷面C高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 D!)))E?完成于老第三纪末A低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D#"))E?完成于上 新世末A剥夷面分布高度海拔为;))D#!))E?形成年代为+’:D#’;45F’G’C高夷 平面在地貌上表现为宽浅的坳谷洼地与低矮的缓丘相结合?呈现一派波状起伏的 老年期地貌景观A低夷平面多表现为高大的岩溶丘陵与大型洼地相组合的岩溶台 面?洼地两侧多有水平溶洞发育A剥夷面可以岩溶盆地B山间盆地B岩溶台面B河谷 盆地B岩溶洼地及河流宽谷等多种地貌形式存在?没有大范围可比性C 关键词8三峡地区A夷平面A剥夷面A形成年代 中图分类号8G H+#’"文献标识码8- I引言 李四光最早指出中国大陆地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青藏高原向太平洋沿岸逐级下降?形成三个巨大的地形台阶8第一台阶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D ""))E A第二台阶为内蒙古J鄂尔多斯J云贵高原?平均海拔#)))D!)))E A第三台阶为中国东部丘陵平原?平原的海拔在)D!))E之间?丘陵低山的平均高度不超过#)))E C这三大台阶之间的过渡地带都是地形突变区?河床比降大?河流常深切形成峡谷C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顺地势东流入海C当它流经第一个地形陡坡带时?形成了金沙江大峡谷A当它流经第二个陡坡带时?形成了著名的长江三峡C无疑?长江是在切过三峡之后才上下贯通B形成泱泱大河的C因此?三峡地区的地貌发育与演化过程在长江河谷研究中地位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倍受关注?是我国地貌学研究的代表地区之一C 夷平面与地文期研究是揭示区域地貌演化过程的重要手段C特别在三峡地区?因隆起带抬升作用?长江及其支流强烈下切?地形十分破碎?加之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地面冲刷严重?测年材料匮乏?因此前人主要通过地形分析与区域对比的方法对该地区的地貌演化进行研究K#D:L?为我们今天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C但以往的研究受种种条件限制?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差异较大?远未取得统一认识K"D;L C本文选择长江与清江间的分水岭地块为主要研究区<图#=?根据野外实地考察B航片卫片判读B地质地貌剖面分析?结合相关沉积分析B洞穴考古及年代学研究结果?着重探讨分布于三峡地区现代河谷之上的夷平面特征及其年代问题C M夷平面分布与特征 在三峡地区?高位的平坦地面与深切的现代河谷形成明显的地形反差?是地形地貌研究的良好场所C 长江与清江在研究区内自西而东平行流动?两江间水平距离仅数十公里C三峡段的水面高程不足#))E?但它与清江间的分水岭高度差可达!)))E以上<图!=C 综合应用上述手段?分析B对比B验证结果表明?三峡地区存在三级夷平面?其分布高度分别为#@))D >基金项目8重庆市科委研究项目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态势分析法

江苏地质,30(1),17—20,2006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态势分析法 刘建东1 ,杨泉宁1 ,薛怀友1 ,张发明 2 (1.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江苏南京210018;2.河海大学地质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探讨了将S WOT 态势分析法应用于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具体步骤。通过长江江苏段过江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质量等级评价的实例,从地质体本身的优势、劣势,外部条件的有利(机会)、不利(威胁)等4个方面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最后得出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等级。关键词: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态势分析;S WOT;长江岸线;过江隧道 中图分类号:X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474(2006)01-0017-04 收稿日期:2005-09-26;编辑:齐运铎 作者简介:刘建东(1965—),男,江苏泰兴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资源与地质环境方向的研究. 0 引 言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等国家,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近几年来,结合水利水电资源开发、城市选址规划等,该项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和方法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在评价理论上,不同的专家虽然提出了各种理论系统,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总体思路正逐渐趋于一致,这就是将地质环境视为内部由许多不同的环境因子构成的自然单元,每一单元具有相对均一性,高级单元的性状用低级单元的综合指标来表征,评价时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评价因子,并将其转化为可比指标,然后按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加权综合,用环境因素质量的综合指标来衡量每个单元的环境质量。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聚类、模糊聚类、层次分析、信息量统计法、德尔菲法等。这些方法的引入对推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的进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又都不十分完善。 在江苏省沿江岸线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我们尝试使用了态势分析法(S WOT ),对不同的规划用途,从地质体本身固有的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对地质体或工程建筑物形成的有利条件、不利的威胁4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判,评价对特定规划用途而言地质环境质量的优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态势分析法原理 态势分析法又称S WOT 分析,S WOT 四个英文 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 )、劣势(W eakness )、机会(Opportunity )、威胁(Threat )。从整体看,S WOT 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 W ,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另外,每一个单项如S 又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外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态势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在战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对长江沿岸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中,首次运用态势分析法对地质环境优势、劣势、威胁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判定对某一规划用途而言地质环境质量的等级,从而得出一系列具有一定决策参考价值的结论。

长江三峡导游词(完整版)

长江三峡导游词 长江三峡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长江三峡旅游,可以从重庆顺流而下,快镜头地观赏三峡奇特风光,也可以从上海、南京或武汉逆流而上,慢节奏地饱览长江沿途美景。然而,从长江三峡门户宜昌出发,畅游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是长江三峡旅游最佳起始点。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朋友,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西陵峡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得名。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水急,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上解放后的航道整治,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不复见了。今天我们沿途可欣赏博大恢弘的三峡工程及西陵峡两岸的美妙景色。南津关这就是南津关,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上游的分界线。这里有著名的西陵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渡假区。主要景点有嫘祖庙、桃花村、白马洞、三游洞、下牢溪、

龙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闲乐园等景点。穿过南津关后,江面由201X 多米骤然左右变窄到300米,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灯影峡过南津关西行约10公里,就到了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峡虽不长,但景致不凡,可谓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峡壁明净可人,纯无杂色,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当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空映衬着时,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若晚间过此,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所谓明月峡,由此得名。灯影峡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高兴归来的生动形象:手搭凉蓬、前行探路的孙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猪八戒;肩落重担、紧步相随的沙和尚;安然座骑,合掌缓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当夕霞晚照,从峡中远望。极似皮影戏(当地人叫灯影戏),故名灯影峡。仙人桥船继续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见一跨径15米,宽仅1米有余的天然石桥,这就是仙人桥。这里是欣赏西陵秀色的最佳点,站在仙人桥上俯视,上下百里的西陵峡里大半尽收眼底,但见,云卷细浪,雾散轻烟,千轮万舟,形如柳叶,使人仿佛置身天上。传说有一樵夫为仙女所爱,但仙凡路隔,难结连理,仙女乃抛下裙带化为仙人桥,引渡樵夫登台而上。宋代诗人田钧有诗云: 仙人桥上白云封,仙人桥下水汹汹,行舟过此停桡问,不见仙人空碧峰!黄牛峡乘船继续西上约10公里,翘首南望,便可于彩云间见一排陡峭的石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绿色山脊,宛如九龙奔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那横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黄牛岩,岩下河谷便

论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开发

论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开发 向旭,陈扬 (西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生态旅游是指“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式。本 文阐述了长江三峡库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分析了其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并提出了长江三峡库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基本 思路、原则和开发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开发原则;对策;三峡库区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03)03-0004-03 一、长江三峡库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一)国际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态旅游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旅游形式,发展势头迅猛。据1999年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介绍,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正以迅速发展的态势在全球得到普及。世界旅游组织在《2020年旅游业展望》中明确指出,“在可预测的时期内,生态旅游将成为获得自然经历的有效方式,出游人数会大大增加”。 (二)西部大开发的要求 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五大战略重点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切入点。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已被列入全国七大污染防治区之一。在三峡库区开展旨在保护环境的生态旅游,将成为长江三峡库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又为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通过在三峡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由此带动和促进一大批生态产业的发展,对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亦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要 重庆市为了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号召,已作出在2010年前基本建成“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生态旅游是现代旅游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它兼顾旅游发展和资源保护。大量的事实表明,生态旅游可以带动和促进绿色商贸、生态交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生态型建筑、生态城镇等的发展,促进生态文化的建设。因此,在长江三峡库区发展生态旅游是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生态旅游亦将成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中的主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加快培育和发展“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四)生态旅游是三峡库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长江三峡是以峡谷风光著称的国际旅游黄金线,是我国的“王牌”旅游产品。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长江三峡旅游产品已出现由“成熟期”向“衰退期”过渡的迹象,三峡旅游发展困难重重。如何延长其“生命周期”,重现昔日辉煌,让三峡成为“永远的三峡”,从而实现其旅游可持续发展,开展生态旅游将是其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在长江三峡库区开展生态旅游,不仅符合国游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库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不同特点,结合“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规划”和“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编制出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规划,使库区生态旅游能有序地、健康地发展。 (二)开发和设计富有库区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 旅游业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行业,归根到底还是依靠推出的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生态旅游不同与传统的大众旅游,生态旅游项目大多位于生态系统脆弱、珍稀或濒危动植物资源集中地区,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因而其产品的开发要比一般大众旅游产品的开发复杂得多、困难得多,必须要有自身的特点。目前,三峡库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必须

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闫满存李华梅文启忠李保生 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1999年第14卷第4期 Vol.14 No.4 1999pp371-376 摘要: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不仅是环境目标管理和城市规划等的基本依据,还是谋求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出发,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可区分为基于自然属性的单灾种危险性评价、多灾种危险性评价、区域稳定性(地壳和构造稳定性)评价、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基于社会属性的单灾种风险或易损性评价、多灾种风险或易损性评价,环境质量经济评价等基本类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涉及多层次和多因素的综合空间决策问题,计算机、GIS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给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带来新的学科生长点。 关键词:地质环境系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地质环境质量经济评价;GIS 中图分类号:X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66(1999)04-0371-06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REGIONAL GEO-ENVIRONMENT QUALITY ASSESSMENT YAN Mancun,LI Huamei,WEN Qizhong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AS,Guangzhou510640,China) LI Baosheng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ormal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Guangzhou510631, China) Abstract:The assessment and zonation of regional geo-environment quality is aimed at providing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information for region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the planning of urban construction,and also is one of the core problem to be dealt with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society.From the two layers of the nature and society of geo-environment the assessment of geo-environment quality would be divided into single disaster's and multidisasters' dangerous evaluation,regional stability(include crust and geostructure stability) evalua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geo-environment quality,and the risk and easy-damaging evalution of single disaster and multi-disasters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geo-environment .This paper finally points out that the assessment of regional geo-environment quality is the multi-decision-making problem which deals with multi-layers and multi-factors,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techniques such as computer、GI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tc would be a new developing branch in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regional geo-environment quality in the coming years. Key words:Geo-environment system;Geo-environment quality assessment;Economic assessment of geo-environment quality;GIS.

三峡工程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李娜生科11级1班222011317011087 摘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三峡大坝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建 设及后期蓄水给库区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不可避免的影响,为世人所关注。对此,本研究依据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因子的实际特点,在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分析与现状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三峡工程兴建及蓄水前后,库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研究。对选取局地气候、库区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水文泥沙及水质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库区生态环境现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独立评价,并就评价结果进行验证。 关键词: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影响。 (一)、三峡大坝及库区生态环境概况 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改善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实现了大江截流;2003年6月11日,蓄水至135m,由此开始通航、发电,枢纽初步产生效益,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达到海拔185m设计高程;2006年9月开始,蓄水至156m,三峡枢纽进入初期运行期,防洪、发电、通航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三峡库区(东经106°50'~110°51',北纬29°16'~31°25 ',海拔33.6~3105m)东起湖北宜昌市,西迄重庆市江津区。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库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水热资源丰富。库区雾层多,光照少。库区属中亚热带生物气候带,库区在植物地理区划中属于泛北极区,中国一日本亚区,华中植物地区。。植物群落主要有:山地灌草丛、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等 (二)、三峡大坝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对水文、水质、地下水的影响 大坝拦蓄,水库调度改变了库区河段的水文情势。建库前,库区河道夏季水位最高,冬季水位最低;建库以后,改变了库区的水位变化特征,夏季最低(水库蓄洪时除外),汛末及枯水季初期水位最高。三峡水库蓄水后,被淹没的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被水浸析溶出,引起了水库水质的下降。建坝后,水流速度下降,

长江三峡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

长江三峡——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秦为胜 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位于中国重庆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区境内的长江干流上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3公里。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的瑰宝,古往今来,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长江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长江三峡,人杰地灵;这儿,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奇光异彩。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公元221年爆发的夷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700余里,刘备最终逃亡白帝城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夷道(今湖北宜都)、建平(今巫山北)、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巫峡、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均在长江三峡附近地区。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可以认为是重要转折,这既是刘备最大的军事失误,也是陆逊军事谋略的重要体现。当魏文帝曹丕得知刘备连营七百里,就对群臣说:"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

1943年5月,为保卫陪都重庆的石牌保卫战也发生在长江三峡地区,石古镇牌在宜昌市(今宜昌市夷陵区)境内,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右岸,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小村庄,依山傍水。1938年10月,日军侵占武汉,中央被迫迁都重庆,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