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标准测量切面

合集下载

如何估计孕龄,如何评估胎儿发育

如何估计孕龄,如何评估胎儿发育

产科必读:如何估计孕龄,如何评估胎儿发育(产科超声精华)第一妇产产科超声可以评估胎儿发育情况,也能在月经周期不规则或末次月经以往的情况下,通过检查胎儿发育来判断孕周,今天就来盘点一下产科超声相关知识精华超声检查估计孕龄早期可采用胚胎头臀径(CRL),中晚期则通过测量胎儿头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度等判断。

超声检查越早估计孕龄越准确,超声估测的孕龄误差为所估计孕龄的±8%,也就是说,孕龄越大,误差范围越大。

妊娠囊:经腹超声最早在停经后 6 周可见,经阴道超声最早 5 周可见.如经阴道超声未发现妊娠囊,且血β—hCG>2000IU/ml(IRP)则高度怀疑异位妊娠或宫内异常妊娠。

丘脑水平横切面孕期超声检查最少要有 5 次可监测胎儿发育及畸形一般来说,孕期必要的超声检查有5次,孕妇应该按时做,不能缺少。

这 5 次检查依次为:孕 7~8 周确定宫内妊娠活胎,孕 11~14 周行颈项透明层检查,孕18~24 周行胎儿系统筛查,孕 32 周行胎儿生长发育评估,孕 38 周及以后(生产前)行胎儿生长发育评估。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孕 11~14(32)周及孕 18~24 周的检查是整个孕期最重要的两次检查,一定要到专业机构且具有产前超声诊断资质的医院进行检查。

早期妊娠的孕龄估计对于月经周期不规律、末次月经不清和提前或推迟排卵者,在早期行超声检查,根据胚胎和胎儿发育情况可以准确地推算孕龄。

错误!妊娠囊测量以妊娠囊大小计测孕周准确性不高,妊娠囊的出现是诊断早孕的依据,而胚胎的出现才能正确判断胎龄.测量妊娠囊可取最大宽径和横径,测量时以内壁间距离为标准,推算孕周的计算方式有多种,因形态不同和个体差异较大的缘故,对临床帮助不大,较少应用。

简便估计孕龄的方法:(1)孕龄(周)=妊娠囊最大直径(cm)+3(2)妊娠 6 周前妊娠囊直径≤2cm;妊娠 8 周时妊娠囊约占宫腔 1/2;妊娠 10周时妊娠囊占满子宫腔。

胎儿NT测量要求

胎儿NT测量要求

胎儿NT测量要求
颈项透明区(nuchaltrranslucency,NT)指胎儿颈椎水平矢状状切面皮肤至皮下软组织之间的最大厚度,正常胎儿存在此透明区代表胎儿生理性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液体积存。

是对胎脑一过性的过度灌注的保护性表现。

当NT测量超过了一定厚度则和胎儿核型异常,胎儿结构畸形,少见的基因综合征,以及自然流产有关。

NT最佳测量时间与方法
测量NT的合适孕周是11w到13+6w(CRL最小为45mm,最大为84mm)
正常NT的厚度随孕龄增长而增厚,至孕13w最大,中孕期自发消退。

最佳测量时间为孕13w。

使图像放大到胎儿至少占据画面的3/4,测量标尺精确到0.1mm。

精心整理。

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完整版

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完整版

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完整版2004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发布了《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南与标准》。

近年来,由于多学科协作的大力推进、多中心数据汇总以及多学科专业知识的整合,不断推动认识向前发展。

ASE在2023年做出了指南更新,此次更新详细描述了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规范,总结了对胎儿心脏节律、功能和结构异常的详细评估建议。

一、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1.检查时间、设备进行经腹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最佳时机是妊娠18-22周,最早可以在妊娠12-14周进行(结果正常仍需在中孕期复查)。

对于异常心脏的连续评估建议每隔2-8周进行一次,直到34-36周。

建议使用频率2-7MHz的凸阵探头进行中孕期和晚孕期检查。

2.标准图像和切面目前指南主张序贯横断面评估与目标结构的矢状面和旁矢状面评估:①腹部横切面→②四腔心切面→③左室流出道切面→④右室流出道切面→⑤三血管及三血管气管切面→⑥双腔矢状切面→⑦主动脉弓长轴切面→⑧导管弓长轴切面→⑨心脏短轴切面3.心脏生物学测定所有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应记录胎儿的心率和心律,测量的心脏结构包括收缩期的主动脉瓣环和肺动脉瓣,舒张期的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

对于特定的结构缺陷,应进行额外的心脏和血管测量(表1)。

表1 推荐的心脏生物学测量4.节段分析法进行完整胎儿心脏评估有时可能无法获得所有标准的成像平面,但必须以某种方式充分显示所有心血管结构,才能认为检查是完整的,除非该结构确实不存在。

获取图像的顺序可以不同(加粗字体为必查项目):表2 胎儿超声心动图节段分析法的推荐和可选检查项目二、针对疾病的胎儿超声心动图评估指南1.节律紊乱和评估工具•胎儿心律的超声心动图评估采用二维、M 型、PW 多普勒超声模式。

胎儿持续心率大于160 至180 次/分或小于120 次/分均属异常。

•M 型超声心动图具有极高时间分辨率的特征,可记录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同时测量心房率和心室率。

•二尖瓣流入/主动脉流出、肺静脉/分支肺动脉或SVC/主动脉同步的多普勒超声可量化胎儿心率、心房和心室收缩之间的关系、时间,以及评估传导时间间期,如机械性PR 间期(房室间期)。

胎儿超声心动图扫查切面之发展及胎儿心脏位置异常的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相关试题及答案

胎儿超声心动图扫查切面之发展及胎儿心脏位置异常的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相关试题及答案

胎儿超声心动图扫查切面之发展及胎儿心脏位置异常的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相关试题及答案1、下列哪个切面不是胎儿超声心动图基本扫查切面()A、标准腹围切面B、四腔心切面C、五腔心切面D、气管冠状切面E、心室流出道切面2、关于胎儿标准腹围切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胎儿基本测量切面之一B、标准的腹围切面应包含有左侧胃泡与脾脏、右侧的肝脏、后方的脊柱及前方的脐静脉腹内段C、该切面是判定胎儿内脏位置的重要切面D、该切面上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分别位于脊柱位于左、右侧E、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位于脊柱前方同一水平3、胎儿四腔心切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心脏位于胸腔内,双侧肺脏环抱四腔心结构,心胸比例正常(正常值在晚孕期比较恒定,平均值为0.25~0.35)B、双心房大小基本相等,卵圆孔瓣位于左心房C、双心室大小和收缩力基本相等,右室心尖可见调节束回声D、房、室间隔正常可见E、房室连接一致,房室瓣形态正常,并且三尖瓣在室间隔上的附着位置较二尖瓣更远离心尖部4、关于先天性膈疝,不正确的是()A、膈肌发育缺陷导致腹腔内脏器突入胸腔B、胎儿胸部横切面显示左、右肺脏环抱四腔心结构的正常声像图特征消失C、胎儿心脏移位常常是诊断膈疝首先发现的异常征象,心脏向左或右移位,多伴有心脏向前移位,出现左心房与降主动脉及脊柱分离征象D、常伴有其他脏器畸形,少见伴发染色体异常E、胎儿胸腔内出现腹腔内容物,如胃、小肠、脾脏及肝脏等5、正常胎儿心轴平均大约为()A、45°B、24°C、15°D、60°E、58°6、关于三血管切面,正确的是()A、上腔静脉在右侧、主动脉在左侧、肺动脉位于中间B、上腔静脉在后、主动脉在前、肺动脉位于中间C、管腔比例:上腔静脉<主动脉<肺动脉D、正常肺动脉/主动脉内径比大约为0.7~1.3E、三血管分别是指下腔静脉、主动脉、肺动脉答案:DEEDAC。

超声nt测量标准

超声nt测量标准

超声nt测量标准
NT是指胎儿颈项透明层,胎儿颈项透明层值的正常范围是<2.5mm。

颈项透明层是指胎儿颈部皮下的无回声带,位于颈后皮肤高回声带与深部软组织高回声带之间,该数值需在孕11-13+6周,胎儿头臀长为45-84mm时进行测量。

在进行检查时要求胎儿正中矢状切面,胎儿水平位与超声声束呈90°,胎儿自然位置,测量皮肤与颈椎软组织间的最宽距离,内侧缘至内侧缘测量三次取最大值。

如果存在脐带绕颈,则需测量脐带绕颈组织间的最宽距离,并取平均值。

测量数值≥2.5mm提示胎儿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为胎儿异常的诊断界值。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医学资料。

胎儿心脏3VT切面超声检查及AP角测量

胎儿心脏3VT切面超声检查及AP角测量
中图分 类号 : R 7 2 5 .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4 — 0 9 4 7 ( 2 0 1 4 ) 0 6 — 0 4 1 3 — 0 3 网络 出版 时 间 : 2 0 1 4 - 1 l 一 1 7 1 6 : 2 8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0 9 4 7 . 2 0 1 4 . 0 6 . 0 0 4
山东 医学 高 等 专科 学 校学 报 2 0 l 4, 3 6 ( 6 ) : 4 1 3 — 4 1 5
J o u r n a l o f S ha n do n g Me d i c a l Co l l e g e
J L , D脏 3 VT切 面 超 声 检 查 及 AP角 测 量
网络 出版地 址 : h t t p : / / w d e t a i l / 3 7 . 1 4 5 1 . R . 2 0 1 4 1 1 1 7 . 1 6 2 8 . 0 0 1 . h t ml
3 VT— S ECTI oN ULTRAS ONI C M EAS URE oF AP— ANGLE VALUE
o f 1 8 — 4 Ot t g e s t a t i o na l we e ks we r e r a n do ml y d i v i d e d i nt o f i v e gr o up s e ve nl y . The v a l ue s o f AP a ngl e me a s — ur e d t hr ou gh ul t r a s o ni c 3 VT s e c t i on s i n di f f e r e nt gr o up s w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t r e a t e d t o g e t t he no r ma l v a l ue

超声操作手法、体位、标准切面、测量位置、及参考值

超声操作手法、体位、标准切面、测量位置、及参考值

超声操作手法、体位、标准切面、测量位置、及参考值一.操作手法1.体位(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脾脏厚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

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胎儿nt测量标准与临床意义ppt演示课件

胎儿nt测量标准与临床意义ppt演示课件

03
NT增厚的胎儿结局
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NT增厚与唐氏综合征
NT增厚与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 疾病存在关联,通常认为NT厚度超 过3mm时,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 增加。
NT增厚与染色体变异
除了唐氏综合征,NT增厚还可能与其 他染色体变异有关,如Turner综合征 、威廉姆斯综合征等。
NT增厚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
胎儿NT测量标准与临 床意义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
• NT测量的定义与标准 • NT测量的临床意义 • NT增厚的胎儿结局 • NT测量与其他产前筛查方法的关
系 • NT测量的注意事项与局限性
01
NT测量的定义与标准
NT测量的定义
NT测量是指通过超声波检查,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的 厚度,以此评估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心脏疾病等风险的一种产前筛查方法 。
通过超声波检查,观察胎 儿的形态、结构、血流等 情况,评估胎儿的健康状 况。
关系
NT测量是超声筛查的一部 分,可以与其他超声指标 结合,更全面地评估胎儿 的健康状况。
NT测量与其他遗传学检测方法
NT测量
如上所述,通过超声波检查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的厚度,间接评 估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或先天性缺陷。
需要进一步进行产前诊断,如羊水穿 刺、脐血取样等,以确定胎儿染色体 是否正常。
预测先天性心脏病风险
01
NT值异常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有 关。当NT值大于或等于3mm时 ,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较高,需 要密切关注胎儿心脏发育情况。
02
需要定期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 ,以监测胎儿心脏发育情况。如 果发现异常,需要及时采取干预 措施,如手术治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附件3:标准胎儿切面及测量 早 孕

 头臀长 测量切面:胎儿正中矢状切面,胎体自然屈曲,头顶及骶尾部清晰显示,躯干部显示脊柱矢状面全长。 放大倍数:放大至胎儿躯体占据屏幕的2/3~3/4。 测量方法:光标置于胎儿头顶皮肤外缘至骶尾部皮肤外缘 测量次数:2次测量需全部完成 注意事项:入组胎儿首先测量头臀长,如头臀长<45mm,其它项均不需再测量或观察,同时应根据头臀长所对应的超声孕周预约11+0~13+6周的超声检查。如第一次检查时头臀长>84mm,该病例不入组。

………………………………………………………………………………………………………  颈项透明层(NT)

测量切面:胎儿正中矢状切面,胎体自然屈曲。胎儿面向探头时应显示胎儿鼻骨回声。声束应垂直于颈背部皮肤,使颈后部显示皮下组织、皮肤、羊膜形成的三条强回声带。 放大倍数:放大至胎头及胎胸占据屏幕的2/3~3/4。 测量方法:光标置于胎儿颈部或上胸部皮肤层内缘及皮下组织层外缘,测量其间无回声带的最宽处。 测量次数:2次 注意事项:在胎儿头臀长45~84mm时进行测量。胎儿若面向探头,最好选择胎动之后测量,以便分清羊膜和胎儿皮肤层。光标放置应严格遵守下图所示的方法。应避免在胎儿过度仰伸 2

或屈曲时测量。 ………………………………………………………………………………………………………  颅脑横断面 标准切面:在不同水平胎儿颅脑横切面上,正常时显示完整的颅骨光环、完整的脑中线、

蝴蝶形脉络丛、双侧丘脑和小脑。检查时应放大至胎儿头部占屏幕的1/3以上。

………………………………………………………………………………………………………  颜面正中矢状切面 标准切面:胎儿正中矢状切面,胎儿面向探头,正常时应显示胎儿前额、鼻尖、鼻骨及鼻部皮肤、上下颌等结构。检查时应放大至胎头及胎胸占据屏幕的1/2以上。 3

注意:胎儿鼻部区域可见两条强回声线,表面一条为胎儿鼻部皮肤,其后方一条为鼻骨。侧动探头,若见两条强回声线则判断为鼻骨存在,仅见一条强回声线则判断为鼻骨不存在。

………………………………………………………………………………………………………  前腹壁形态

标准切面:胎儿腹部横切面,除外腹壁局部突起等形态改变,检查时应放大至胎儿腹部占屏幕的1/3以上。

………………………………………………………………………………………………………  双上肢/双下肢切面 标准切面:完整显示双侧上肢/下肢的三段骨骼强回声,动态观察其活动。 检查时应放大至胎儿肢体占屏幕的1/2以上。 4

……………………………………………………………………………………………………… …………………………………………………………………………………………………… 5

中晚孕  双顶径 测量切面:透明隔腔+双侧丘脑切面。放大至胎头占屏幕的1/2以上。 测量方法:测量近场颅骨骨板外缘至远场颅骨内缘间垂直于脑中线的最大距离。测量2次 注意:(1)颅骨外的软组织不包括在内;(2)尽量使声束垂直于大脑中线。

……………………………………………………………………………………………………  头围 测量切面:透明隔腔+双侧丘脑切面,不应显示小脑半球横断面。放大至胎头占屏幕的1/2以上。 测量方法:用椭圆功能键沿胎儿颅骨外缘直接测出头围长度。测量2次。 注意:不应显示小脑半球,测量值不能包括颅骨外的头皮等软组织。

……………………………………………………………………………………………………  腹围 测量切面:胎儿腹部横切面,显示胎儿胃泡,门脉左、右支及脊柱的横切面,尽量使胎儿腹部横切面呈圆形。放大至胎儿腹部占屏幕的1/2以上。 6

测量方法:以椭圆功能键测量胎儿腹壁皮肤外缘的周长。测量2次 注意事项:探头勿过度用力压迫孕妇腹壁,避免胎儿腹部受压变形或腹壁边界显示不清。

……………………………………………………………………………………………………  股骨长度 测量切面:股骨长轴切面,显示股骨全长及两端低回声的骨骺端。股骨长轴与声束夹角应大于60°。放大至股骨长占屏幕长度的1/2以上。 测量方法:测量点应为股骨两端“U”形的中点,不包括骨骺端。测量2次

……………………………………………………………………………………………………  透明隔腔+双侧丘脑切面 标准切面:丘脑水平胎头横切面,显示脑中线、丘脑、第三脑室、透明隔腔、侧脑室体部或后角。放大至胎头占屏幕的1/2以上。

…………………………………………………………………………………………………… 7

 透明隔腔宽度(左右径) 测量切面:同双顶径切面。放大至胎头占屏幕的2/3以上。 测量方法:测量透明隔腔前后径中点处,垂直于脑中线的左右径,测量方法为透明隔一侧内缘至对侧内缘。

……………………………………………………………………………………………………  侧脑室体部切面 标准切面:侧脑室水平胎头横切面,显示侧脑室体部、侧脑室后角以及脉络丛结构,无异常时显示远场的侧脑室即可。放大至胎头占屏幕的1/2以上。

……………………………………………………………………………………………………  侧脑室宽度 测量切面:侧脑室体部切面。将侧脑室局部放大后测量。 测量方法:测量远场的侧脑室,在近脉络丛球部,光标置于脑室壁内缘,与侧脑室长轴垂直,取最宽处测量(测量点放置方法参照下图所示)。无异常时仅测量远场侧即可。测量2次。 注意:测量点应与侧脑室长轴垂直,而不是与脑中线垂直。、 8

……………………………………………………………………………………………………  小脑横断面 标准切面:小脑水平胎头横切面,脑中线居中,显示透明隔腔、完整的两侧丘脑、小脑半球、中线处的小脑蚓部、小脑延髓池。放大至胎头占屏幕的1/2以上。

……………………………………………………………………………………………………  小脑延髓池宽度 测量切面:小脑横断面。放大至胎头占屏幕的1/2以上。 测量方法:小脑蚓部后缘到枕骨内侧壁之间的距离。 注意:若小脑延髓池无回声内出现中等或中强回声等杂乱回声信号,应注意与枕骨强回声鉴别。 9

……………………………………………………………………………………………………  脊柱矢状或冠状面 标准切面:脊柱呈两条平行的串珠状强回声带,尾端融合,骶尾部略向后翘。

……………………………………………………………………………………………………  脊柱横切面 标准切面:从上至下连续扫查,显示各节段椎体与后方的两个椎弓骨化中心呈“品”字形排列,皮肤完整。

……………………………………………………………………………………………………  鼻唇冠状切面 标准切面:显示双侧鼻孔、鼻翼、鼻柱、上唇、下唇、颏部。 10

……………………………………………………………………………………………………  双眼眶切面 标准切面:胎头横切面,声束尽量从胎儿面部正前方进入,显示两眼眶最大横切面,晶体等大,眼球等大。

……………………………………………………………………………………………………  颜面部正中矢状切面 标准切面:声束尽可能正对胎儿面部,显示前额、额骨、鼻、鼻骨、上下唇、下颌。放大至颜面部占屏幕的1/2以上。 注意:在此切面不应显示眼眶。

……………………………………………………………………………………………………  胃泡+脐静脉切面 标准切面:胎儿腹部横切面,显示胎儿胃泡,脐静脉腹内段、门脉左、右支及脊柱的横切面。正常时胃泡位于左侧腹腔。 11

……………………………………………………………………………………………………  胆囊+脐静脉切面 标准切面:胎儿腹部横切面,显示胆囊及脐静脉,正常时胆囊位于脐静脉的右侧。

……………………………………………………………………………………………………  脐带入口切面 标准切面:腹部横切面,显示脐带与腹壁的连接处。

……………………………………………………………………………………………………  双肾横切面 标准切面:腹部横切面,同时显示脊柱横切面及其两侧的肾脏。 12

…………………………………………………………………………………………………  肾盂宽度 测量切面:胎儿腹部横切面上肾盂显示最清晰的切面。 放大至胎儿腹部占屏幕的3/4以上 测量方法:前后肾盂内缘之间的距离。左右侧各测量1次 注意事项:测量切面为腹部横切面而非与肾脏本身横切面。如果肾盂显示不清可选择最大横切面。

…………………………………………………………………………………………………  膀胱+双脐动脉切面 标准切面:下腹部横切面,显示膀胱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显示膀胱两侧的脐动脉。

……………………………………………………………………………………………………  肠管管腔

测量切面:结肠(或小肠)的长轴最大切面 ,放大至胎儿腹部占屏幕的2/3以上 测量方法:测量肠管的一侧内缘到对侧内缘的最大距离(垂直于肠管长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