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敏感突变的靶向治疗
egfr基因报告解读

EGFR基因报告解读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相关基因,它在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EGFR基因报告是一种通过分析个体携带的EGFR基因突变信息,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检测方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解读EGFR基因报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其意义和应用。
1.EGFR基因背景知识 EGFR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7p12.3上,编码一种膜上受体酪氨酸激酶。
该受体在正常细胞中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和存活等生理过程。
然而,EGFR基因突变或过表达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特别是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
因此,对EGFR基因进行分析和检测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EGFR突变的临床意义 EGFR基因突变会导致EGFR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目前已经发现一些特定的EGFR突变与肿瘤的敏感性和抗药性相关。
例如,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对于靶向治疗药物(如吉非替尼)的疗效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EGFR 基因报告可以帮助医生针对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3.EGFR基因报告的解读 EGFR基因报告通常包含患者的突变类型、突变频率、突变位点等信息。
其中,最常见的EGFR突变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通过解读EGFR基因报告,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EGFR基因突变,以及突变类型和频率的具体情况。
这些信息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EGFR靶向治疗的应用基于EGFR基因报告的结果,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
对于带有特定EGFR突变的患者,如EGFR T790M突变,可以选择奥西替尼作为治疗药物。
而对于EGFR基因突变阴性的患者,则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EGFR靶向治疗的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的不必要性和副作用。
5.EGFR基因报告的局限性 EGFR基因报告虽然在个体化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ctDNA对TKI靶向治疗EGFR突变型肺腺癌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ctDNA对TKI靶向治疗EGFR突变型肺腺癌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朱立才1李明娟2王英1韩博学1甘乐文1【摘要】目的探究循环肿瘤DNA(ctDNA)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肺腺癌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20例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学检测确诊为EGFR突变者,采用TKI治疗。
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临床评估肿瘤进展时进行ctDNA测序,分析ctDNA中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在20例患者中,11例采用吉非替尼治疗,5例采用厄洛替尼治疗,4例采用埃克替尼治疗。
随访2个月,CR、PR患者共10例,SD患者6例,PD患者5例;随访24月,CR患者2例,PD患者18例,其中死亡9例。
在治疗2个月后或者临床进展时,再次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进行ctDNA测序,结果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EGFR突变频率丰度低于治疗前(P=0.016)。
合并TP53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差,无进展生存时间低于无TP53突变的患者(中位PFS:160天VS594天,P=0.0003)$TKI治疗后,7例患者EGFR基因丰度变化不大(P=0.6724),临床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1例)、稳定(6例);合并TP53突变患者,经TKI治疗后,基因丰度增加,且临床治疗效果较差$结论采用TKI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者的疗效显著,降低基因突变丰度,延长患者生存期,突变丰度无明显降低或增加者,预示TKI耐药。
【关键词】肺肿瘤;循环肿瘤DNA;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fficacy of ctDNA on TKI targeted therapy for EGFR mutant lung adenocarcinoma and its prognostic value Z3"Li-cai1,78Ming-juan2,Ying1,HAN Bo-xue,GA#Le-wen1*. 4epa1/en£c?Respiratory,PLA Rocket Force Characteristic Medical Center,Beijing100088,China;2.Depart' men£of No.7Internal Medicine,Be—ng DaQng Dist/ck Hospital?Integrates Chinest and Western MeSicine,Beijing 100076,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mpeutic vvluc and prognostic vvluc of cimulahng tumov DNA(cta-NA)f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v(TKI)targeted meatment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mutant lung adenocarcinoma.Methods From January2017to January2018,20patients with lung adenocarcinoma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Those diagnosed with EGFR mutation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treated with TKI.Before and2months after meatment,the clinical evvluahon of tumor progression and ctDNA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aeen EGFR gene mutahons in ctDNA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Results Of the20patients,11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gefitinid,5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erlotinib,and4patienD were treated with icotinib.During2-month follow-up,there were10CR and PR patients,6SD patients and5PD patients.During24-month follow-up,there were2CR patients and18PD patients, 9of whom dUd.After2months of treatment or clinical progress,t he patient's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was sampleddol:10.3969/J.imn.1009-6663.2021.04.017作者单位:1-100088北京,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呼吸科2.100076北京,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内七科通信作者:甘乐文,E-mail:gyunyang@bosis in mice*J].J Th/mb Haemost,2016,14(1):153一166. [17]TSAI L D,WANG C P,CHEN CY,et al.Pre t reatment circulatingmonocyte count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D with oral cavity cancer*J].Head Neck,2014,36(7):947-953.[18]KARTOLO A,HOLSTEAD R,KHALIL S,et al.Serum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and 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in prognosticating immunotherapy efficacy[J+.Immunotherapy,2020,12(11):785-798.[19]HU P,SHEN H,WANG G,et al.Prognostic signiUcance of systemic inUammahon-based lymphocyte-monocyte ratio in paVents with lung cancer:based on a large cohort study[J].PLoS One,2014,9(9):e108062.[收稿日期:2020-11-22]again and cthNA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 abundance of EGFR mutation frequency after Ceatcent was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P=0.0157<0.05).Patients with TP53mutations had a poorer prognosis#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Re was lower than those without TP53mutations(median PFS:160days vs594days,P=0.0003<0.05).After TKI treatment,the EGFR gene abundance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hy in7patients(P=0.6724>0.05),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 as partial remission(1case)and stable(6cases).In patients with TP53mutation after TKI Ceatcent,the gene abundance increased and the clinicai treatment eWect was poor.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TKI in treatcent of EGFR genc-sen-sitieemutationsissi/niiicant.Ltcan eeduce/enemutation beocka/eand peoeon/thesueeieaetimeoipatients.Those with no significant decrease or increase in mutation abundance indicate TKI resistance.'Key worls]lung tumor;civula/ng tumor DNA;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018年数据[1]显示,在所有新发癌症中,肺癌约占11.6%,且死亡率较高,是全球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类型之一。
肺癌EGFR-TKIs靶向药物简介

不良反应及处理
月来越好
目录
01
NSCLC靶向治疗背景
02 EGFR-TKIs作用机制及常见突变
03
EGFR-TKIs药物分类
04 EGFR-TKIs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PART 01
第一部分
NSCLC靶向治疗背景
NSCLC靶向治疗发展历程
bi
关 键 发 现 1978年
发现EGFR
2005年 T790M 突变 EMT(上皮间充质 转化)
19外显子上的突变主要是缺失突 变(E19del),包括单纯的缺失突 变或缺失突变合并错义突变,占
EGFR基因突变的45%。
21外显子上的突变均为错义突变, 多数突变为发生在858位的L突变 为R(L858R),占EGFR基因突 变的40%-45%。
酪氨酸激酶
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 1 的蛋白质
50%的原癌基因和癌基因产物
Angiogenesis
Metastasis
EGFR-TKI作用机制
EGFR-TK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 抑制剂),可直接作用于EGFR胞内蛋白酪 氨酸激酶,与ATP竞争性结合于酪氨酸激 酶功能域,可逆或不可逆抑制酪氨酸激酶 磷酸化。抑制EGFR的活性,进而阻断下 游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 进细胞凋亡。
EGFR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TKI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
EGFR
EGFR
1
EGFR属于ErbB受体家族 ,是一种糖蛋白,属于酪 氨酸激酶型受体。可触发 一系列信号通路,导致细 胞生长、增殖及存活。
egfr突变类型

egfr突变类型【实用版】目录1.EGFR 突变的概述2.EGFR 突变的类型3.EGFR 突变的临床意义4.总结正文【EGFR 突变的概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
它广泛存在于多种上皮细胞肿瘤中,特别是肺癌。
EGFR 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有着密切关系。
【EGFR 突变的类型】EGFR 突变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外显子 19 缺失(Exon 19 deletion):此突变导致 EGFR 蛋白的C-末端结构域缺失,从而影响其功能。
该突变常见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
2.外显子 21 点突变(L858R mutation):此突变导致 EGFR 蛋白的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发生改变,使其对某些靶向药物敏感。
该突变同样常见于非小细胞肺癌。
3.外显子 18 点突变(G719X mutation):该突变会影响 EGFR 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此突变主要见于非小细胞肺癌。
4.外显子 20 插入突变(T790M mutation):此突变使 EGFR 蛋白的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发生改变,导致对某些靶向药物产生耐药性。
该突变常见于对 EGFR 靶向药物治疗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5.其他点突变:除了上述常见的 EGFR 突变类型外,还有一些罕见的点突变,如外显子 15、17、19、20、21 等位点的突变。
这些突变对肿瘤的治疗和预后影响各异。
【EGFR 突变的临床意义】EGFR 突变类型对肿瘤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外显子 19 缺失和 L858R 点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 EGFR 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敏感,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而 T790M 突变则预示着患者可能对某些 EGFR 靶向药物产生耐药性。
因此,检测 EGFR 突变类型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评估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总结】EGFR 突变类型众多,不同类型的突变对肿瘤的治疗和预后影响各异。
EGFR T790M突变后怎么办?

非小细胞肺癌EGFR T790M突变后怎么办?我们依然有办法!!!EGFR-TKIs极大的改善了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但是这类患者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靶向药物耐药的问题。
目前已发现EGFR T790M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应用EGFR-TKIs药物产生继发性耐药的最常见原因。
T790M突变后对NSCLC的治疗有重要影响。
耐药的发生对患者治疗及预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今天我们讲一讲EGFR-TKIs的耐药问题及后续解决方案。
EGFR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东亚人群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其发生率为30%~40%。
EGFR-TKIs通过激酶结构域的裂解竞争性地抑制ATP。
多项研究表明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TKIs在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中疗效优于传统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但是大多数EGFR突变的患者在接受EGFR-TKIs治疗9~14月后会对EGFR-TKIs产生抗性。
EGFR 基因20外显子第790位氨基酸由甲硫氨酸代替苏氨酸的这种变化简称为T790M突变,约占继发性耐药的60%。
选择性抑制EGFR敏感突变和EGFR T790M耐药突变的第三代EGFR-TKIs 应运而生,然而也出现了新的耐药机制。
EGFR-TKIs与T790M突变第一代TKIs与T790M突变第一代EGFR-TKIs的继发性耐药机制有:T790M突变约占57%;HER2扩增约占6%;MET 扩增约占3%;EMT约占1%;SCLC转化约占3%;T790M突变合并EGFR扩增约占1%;多基因突变约占10%,其它未知突变约占19%。
从组织学和生物学上对获得性耐药的组织样本进行的回顾分析表明,在某些病例中,这些机制可能同时存在,而不是相互排斥的。
T790M是第一个报道的继发性耐药基因。
它通过改变ATP结合口袋的晶体结构,在结构上抑制第一代EGFR-TKIs与ATP结合位点的结合。
因此,发生T790M突变后TKI药物不能抑制下游信号的转导,癌细胞不受控制,见下图。
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EGFR突变检测预测靶向治疗的疗效观察

( 45 1 P: .3 ;243 4, 00 8 。K pa — ir x= .6 , 00 3 X= .1 P= . ) a ln Mee 生存 曲线表 明 , 3 A组 生存 率 高 于 B组 ( 274 6, 00 6 。 X= .0 P= .0 )
结论 晚期 N C C患 者 可通 过外 周血 检测 出 E F SL G R突变 , 对一 线靶 向治 疗具 有 一定 的指 导意 义 。 【 关键 词 】 小细胞 肺 癌 ; 皮生 长 因子 受体 ; 非 表 外周血 ; 子靶 向 ; 分 治疗
aayi. h ieec so uv a aeb t engopA a dgo pB = 。0 , 00 6 w r t i ia ys nf a t n ls T edf rn e f ri l t ew e ru n u 74 6 P= . ) ees t t l i icn. s f s v r r 0 a sc l g i
冰 箱 中保存 。 解冻 后 , 高通 量血 液 D A提 取试 剂 盒操 作说 按 N
明提取 D A, 于 5 L灭菌水 中 。经 微量 紫外 可 见分 光光 N 溶 0
度 计测 定 D A 纯 度及 含 量 ,提取 的 D A放 置一 0 冰 箱储 N N 2℃
存 。 计上 下游 引 物 。 C 设 P R反 应条 件 为 9 ℃ 2m n 9 ℃ 5s 6 i ,6 ,
wto tE F tt n ( op B eet ae yc e c rg. eut h aeo G R m tt n n p r hrl i u G R muai s g u )w r r td b h mi du s R sl T ert fE F uai si ei ea h o r e l a s o p
egfr突变丰度划分标准

EGFR突变丰度划分标准介绍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是一种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转移等生物学活动。
EGFR突变是指EGFR基因中发生的一种遗传变异,可能导致EGFR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活性和对肿瘤治疗的敏感性。
在肿瘤分子医学研究中,EGFR突变丰度划分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
准确划分EGFR突变丰度有助于指导肿瘤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案选择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EGFR突变丰度划分标准的意义EGFR突变丰度是指在肿瘤组织或体液中检测到的EGFR突变的数量和比例。
准确划分EGFR突变丰度有以下重要意义:1.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不同的EGFR突变丰度可能对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产生差异。
通过准确划分EGFR突变丰度,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
2.评估治疗效果:EGFR突变丰度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监测治疗过程中EGFR突变丰度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预测预后和转归:EGFR突变丰度可以作为预测肿瘤患者预后和转归的重要指标。
较低的突变丰度可能与较好的治疗预后和较长的生存期相关。
EGFR突变丰度划分标准1. 分子检测方法的选择准确划分EGFR突变丰度需要选择合适的分子检测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序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突变检测,各自有其优劣之处。
2. EGFR突变丰度的分类根据EGFR突变的数量和比例,可以将EGFR突变丰度分为以下几个类别:a. 阳性突变阳性突变是指EGFR基因中至少一种突变类型的存在,且突变频率高于一定的临界值。
阳性突变通常与肿瘤的敏感性和预后较好相关,可作为靶向治疗的依据。
b. 低丰度突变低丰度突变是指EGFR基因中存在少量突变,突变频率低于临界值。
低丰度突变可能对靶向治疗的敏感性较差,但仍可能对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
egfr突变类型

EGFR突变类型及其相关药物治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膜上受体酪氨酸激酶,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
作为一个重要的信号转导受体,EGFR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和凋亡等生命活动。
EGFR突变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结直肠癌(CRC)等常见类型的肿瘤。
根据EGFR突变的位置和功能改变,可以将其分为3类:敏感突变、耐药突变和无功能突变。
1.敏感突变敏感突变是指使得EGFR激酶活性显著增强的突变。
其中最常见的突变是EGFR 19剪接突变和EGFR 21点突变,它们占据了EGFR突变NSCLC患者中的大多数比例。
这些敏感突变使EGFR对其配体表皮生长因子(EGF)的亲和力增加,进而增强了信号转导,促使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对于这类患者,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常用的EGFR-TKI药物包括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和阿法替尼(Afatinib)等。
这些药物作为小分子靶向药物,可以选择性地抑制EGFR受体的激活,从而干扰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耐药突变耐药突变是指EGFR突变后,对EGFR-TKI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突变。
最常见的耐药突变是EGFR T790M突变,这一突变导致EGFR-TKI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降低。
针对EGFR T790M突变引起的耐药问题,第三代EGFR-TKI药物奥西替尼(Osimertinib)得到了广泛应用。
奥西替尼不仅可以抑制敏感突变EGFR,还能选择性地抑制EGFR T790M突变的活性,从而有效地克服耐药性,延长NSCLC患者的生存期。
此外,EGFR T790M突变与其他突变的共存也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针对这类情况,也需要根据具体病理特征和基因信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无功能突变无功能突变指EGFR中出现对激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的突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GFR基因突变晚期肺癌的靶向治疗
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依然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分享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靶向治疗。
在非小细胞肺腺癌里,EGFR基因的突变频率非常高,尤其是亚裔非吸烟患者,可高达40%—60%。
EGFR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家族成员之一,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胶质细胞、角质细胞等细胞表面,EGFR信号通路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EGFR发生突变时,导致EGFR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从而导致细胞异常增殖。
EGFR基因的常见突变位点发生在18、19、20和21号外显子上。
(如下图)
根据核苷酸的变化,EGFR突变可以分为3 类:第1类以19外显子编码的E746到S752的缺失突变为代表;第2 类指单个核苷酸的替换;第3类包括插入或重复突变。
在所有的突变类型中,85%-90%为19外显子缺失突变(19del)以及21外显子L858点突变(L858R),这两种突变都会导致酪氨酸激酶域的激活(与对EGFR-TKI的敏感性有关),所以将这两种突变称为EGFR敏感突变。
其余对EGFR-TKI也敏感的不常见突变有19外显子插入突变、20外显子插入突变A763_Y764insFQEA、L861Q、G719S和S768I。
EGFR基因突变是预测NSCLC 患者使用EGFR-TKIs疗效的重要靶标,针对EGFR基因突变已有多种靶向药物上市,不同的EGFR突变状态对应不同的靶向药物选择。
目前EGFR基因突变晚期肺癌的治疗的CSCO指南推荐(如下图)
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1-3代EGFR-TKI药物。
第1代EGFR-TKIs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Ⅲ期临床研究(IPASS):与传统化疗方案相比,接受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效果更优(ORR:71.2% vs 47. 3%,中位PFS:9.6个月 vs 6.3个月,中位OS:21.6个月 vs 21.9个月),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明显减少。
该研究将吉非替尼确定为EGFR突变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IPASS的最新结果显示,无论EGFR突变状态如何,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相似。
Ⅲ期临床研究(ENSURE):厄洛替尼组及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 0个月和5. 5个月,中位OS分别为26.3个月和25.5个月,ORR分别为62.7%和33.6%。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这两种药已被NCCN 指南推荐为携带EGFR敏感基因突变的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埃克替尼–国产
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ICOGEN):表明埃克替尼在治疗ⅢB/Ⅳ期NSCLC时,其疗效与吉非替尼相似,但其耐受性及安全性更优于吉非替尼。
之后的一项Ⅳ期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Ⅲ期开放随机临床试验(CONVINCE):比较了一线使用埃克替尼与传统化疗方案(“顺铂+培美曲塞”联合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治疗ⅢB/Ⅳ期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
结果表明埃克替尼组的中位PFS较化疗组明显延长(11.2个月vs 7.9个月)且前者安全性及耐受性明显优于后者,但中位OS两组并无显著差异。
第2代EGFR-TKIs
尽管第1代EGFR-TKIs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显示出临床疗效,但其中位OS与传统化疗相比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且易耐药。
阿法替尼
Ⅲ期临床试验(LUX-LUNG3、LUX-LUNG6):均表明阿法替尼作为EGFR突变NSCLC腺癌
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与传统标准化疗相比,中位PFS、ORR均有显著改善,但中位OS无显著差异。
在最新的LUX-LUNG6 亚组分析中显示,阿法替尼对EGFR 19del 突变患者的中位OS较化疗组有显著改善(中位OS:31.6个vs 16.3个月),但在L858R突变患者中无此差异。
ⅡB期临床试验(LUX-LUNG7):比较了阿法替尼与吉非替尼在EGFR突变(19del、L858R)患者中的疗效,阿法替尼、吉非替尼ORR(70% vs 56%),中位PFS(11.9个月vs 10.9个月)及治疗失败时间(TTF:13.7个月vs 11.5个月)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中位OS无统计学意义,且19del 及L858R两亚组之间的疗效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但对于EGFR非经典突变(如L861Q、G719S等)患者,第1、第3代EGFR-TKI 的疗效并不理想,而阿法替尼可显著改善此类患者的生存获益。
达克替尼
Ⅲ期头对头临床试验(ARCHER 1050):结果显示,达克替尼、吉非替尼中位PFS(14.7个月vs9.2个月),最新数据中位OS(34.1个月vs 26.8个月)。
达克替尼是第一个显示出OS 有显著改善的EGFR-TKI,在最新的NCCN指南中,达克替尼已被视为EGFR突变晚期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第3代EGFR-TKIs
目前临床上使用EGFR-TKIs 类药物治疗晚期NSCLC效果明显,但多数患者在治疗后6-13个月后出现耐药问题,表现为肿瘤进展,该现象被称为“继发性耐药”。
第1、2代EGFR-TKI 耐药机制中最常见的为20外显子T790M 突变(40%-55%),第3代EGFR-TKIs专门针对T790M 突变设计的药物。
奥希替尼
Ⅲ期临床试验(AURA3):奥希替尼和传统化疗方案应用于T790M突变耐药患者(既往接受EGFR-TKIs一线治疗)的疗效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奥希替尼组、化疗组中位PFS(10.1个月vs4.4个月),ORR(71% vs 31%),144例CNS转移中位PFS(8.5个月vs 4.2个月),ADR(23% vs 47%)。
奥希替尼是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EGFR-TKIs 耐药后伴有T790M突变患者治疗的第3 代EGFR-TKIs。
Ⅲ期临床试验(FLAURA):对比了奥希替尼与第1代EGFR-TKIs(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一线用于EGFR 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奥希替尼组、第1代EGFR-TKIs 组ORR相似(80%vs 76%),中位PFS(18.9个月vs 10..2个月),ADR(34% vs 45%)。
基于此,最新NCCN指南推荐奥西替尼作为EGFR突变NSCLC患者的首选。
脑转移: AURA3亚组分析:奥希替尼、化疗组CNS转移中位PFS(11.7个月vs 5. 6个月)和ORR(70% vs 31%); FLAURA亚组分析:奥希替尼组的中位PFS(未达到vs 13. 9个月)和ORR(66%vs 43%)均显著优于标准治疗组。
因此对于合并CNS转移的EGFR突变晚期NSCLC 患者,奥希替尼是目前最佳的选择。
阿美替尼—国产
2020年3月18日,江苏豪森药业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阿美替尼(阿美乐)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第一个国产三代EGFR基因突变阳性肺癌靶向药。
这也是全球首个二线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超过1年的第三代EGFR肺癌靶向药。
在I期临床试验中,纳入了120 例既往接受一代/二代EGFR靶向药治疗失败的T790M 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第一阶段是剂量爬坡阶段,有26名患者参与,目的是探索副作用和最大耐受剂量。
第二阶段是剂量拓展阶段,94名患者参与,分别接受55mg每天一次、110mg每天一
次以及220mg每天一次,三个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初步研究疗效和寻找最合适的剂量。
试验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ORR)为50%,疾病控制率(DCR)为89.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6个月。
常见不良反应为:肌酸激酶升高(20%)、腹泻(16.7%)、咳嗽(16.7%)、皮疹(15.8%)。
常见的3/4级严重不良反应为:肌酸激酶升高、转氨酶升高。
II期临床试验
2019年世界肺癌大会上,公布了一项II期临床试验数据。
这是一个在我国内地和台湾地区开展的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了244名T790M阳性的患者,接受阿美替尼110mg/天治疗。
经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ORR)为68.4%,疾病控制率(DCR)为93.4%。
中位治疗时间为9.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
亚组分析显示,阿美替尼在脑转移患者中也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基线有脑转移的患者,其ORR为61.5%,基线无脑转移患者的ORR为72.6%。
影像学也证实了阿美替尼对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在治疗后6周及12周,可以观察到脑转移病灶的显著缩小甚至消失。
安全性方面,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为20.9%,药物相关严重AE 发生率为10.2%,2%的患者因AE而进行药物减量,药物相关死亡AE有4例。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17.6%)、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1.9%)、瘙痒(11.5%)、皮疹(11.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0.7%)。
最常见的3级和4级不良反应是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5.7%)和低钠血症(1.6%)。
未发生间质性肺炎。
总结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晚期肺癌的总体预后极差,但是如果能筛选出适合EGFR-TKI治疗的患者,同样能够获得长生存的希望。
希望广大肺癌患者及家属一定要树立治疗的信心,配合医生完成规范化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