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诗词意境空间与现代空间设计之联系

合集下载

探索诗词意境空间与现代空间设计之联系

探索诗词意境空间与现代空间设计之联系
作实践提供 了广 阔的空 间。宗 白华先 生的《 美 学散 步》 详细 而精 炼地 阐述 了文学与 艺术 之 间的 内在联 系, 寻 找两者 内在 的精 神 联 系并加 以拓展 和延伸 , 再 融入现代 的文化特 点, 无疑是推进 艺 术设计 的一条宽 阔大路。
魅 力之一 , 唐诗 宋词 中包 罗万象 的诗情 画意成为传 统文化 中一 项 巨大 的宝藏 , 古典诗词在 艺术表达 方面有 着它独特 的艺术魅
罩上 、 渗透进 一层 无边 的惆怅—— 回忆 的愁 思。情 景交织 , 成 就

首绝美 的诗 。董其 昌说得好 : “ 诗 以山川为境 , 山川 亦 以诗 为
时间的摸 索, 从最 初 的直接 照搬 , 到 内在 神韵 的贯 穿 , 并恰 当地
与现 代 设 计 理 念 糅 合 , 这是 一种从“ 形” 到“ 神” 的提 升过 程 。 无
走 出, 成为可看、 可听、 可触的真实空间, 更具文化 内涵。 关键词 : 诗意拟境 形与神 空间序 列
艺术设 计作 为社会 文化意识形 态的 一种 表现形 式 , 如何在 设计 中更好地运 用文化 元素 , 使设计 更贴近 中国人精神 归属 的 空 间, 成 为 当下设 计界一个 经久不衰 的话题 。其 中对 中国传统 文化根 源 的正 视和 强调 , 以及 如何 恰 当地使传 统文化在 现代设 计 中体 现并真 正营造 出属于 中国人 自己的艺术设 计, 成 了越来 越 多的艺术 家、 理论家 不断思考 、 探 索的方 向。从本 国优秀文化 成果 中吸取 宝贵财 富并 加 以归纳 与丰 富, 成 为 当下许 多艺术家 和设 计师从事 艺术实践 的风潮 , 也是越 来越 多的设计 受众的精 神 需求。许 多设 计 师尝试从 中国传 统文化 中汲取设 计灵感 , 如

以诗词文化为借鉴的当代室内设计要点

以诗词文化为借鉴的当代室内设计要点

以诗词文化为借鉴的当代室内设计要点摘要:当前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整体设计要求逐渐多样化,在满足基础的居住需求同时,更加倾向于丰富室内设计内涵,以便于带来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古国,诗词文化流传至今,拥有着丰富的内涵,折射出根据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建筑文化等,将其引入到当代室内设计中,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设计素材,营造别样的意境,以便于提升设计质量,创设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本文就当代室内设计中诗词文化的融合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在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基础上,灵活运用到室内设计中。

关键词:室内设计;诗词文化;酒店设计;隔断装饰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在历史演变中生动记录下了社会变迁和环境变化。

在当代室内设计中,为了丰富室内文化内涵,越来越多的设计方案中开始讲诗词文化融入其中,提炼其中的有价值信息,借助现代设计语言加工处理,便于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更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一、诗词文化中的意象和意境关系当代室内设计中,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引入诗词文化,一个前提是正确看待诗词意象和意境之间的关系。

意象可以划分为言、意、象,其中言和象属于象征工具,通过语言载体形式来直观表达情感思想。

可以说,意象中凝聚力作者的情感和意志,是多种复杂因素组合下的一种形象再塑造[1]。

相较于意象,意境更加倾向于一种无言的表达,可意会不可言传,通过注入情感到客观事物中,将读者隔离在现实世界外,进入到一个抽象的艺术世界来感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音乐、建筑和绘画等艺术领域,意境的体现较为普遍,也是艺术设计的核心概念。

可以说,古诗词中的意象位诗歌意境的营造奠定了基础,如果将意境看作是建筑,那么意象可以归结为建筑的砖石。

由于中国美学更加注重艺术境界的塑造和提升,因此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积极融合古诗词文化,有助于丰富设计内涵,提升设计品质,并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根据特色的美学文化[2]。

古诗词意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古诗词意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古诗词意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作者:陈菁菁来源:《艺海》2010年第09期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意境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独特范畴。

将古诗词中的意境在室内设计中完美地渗透出来,必定比单纯地运用一些中国传统元素与符号更加具有感染力。

一、古诗词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1、直接应用。

无论是酒店大堂,还是餐厅一角,抑或家居背景墙,甚至小摆设、软装饰上无处不见古诗词的倩影。

有的是直接以书法的形式体现,有的是以具有诗词意境的图画作为装饰,图画上题有一些诗句。

由于古诗词特有的高度概括文化性,使得空间一旦有其身影便会增添几分高雅与内涵的韵味。

2、间接应用。

除了将古诗词直接题写在室内空间或者装饰画上,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在比较大的空间内直接按照诗词描绘来造景。

这两年在公共空间应用比较频繁。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独钓寒江雪”、“花落知多少”、“枯藤老树昏鸦”等千古名句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场合,以写实的手法来营造室内意境。

二、古诗词在现代室内设计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古诗词在现代空间的应用屡见不鲜,其中不乏独具匠心的优秀设计,但是也有一些“东郭先生”由于文化障碍而产生了应用中的败笔,这里分析一些常见的问题。

1、过于复古并不是中式元素越多就越有中国味、越有意境,有好多设计案例都是在一个空间内应用了过多的传统元素,如中式家具、传统纹样、中式装饰,然后再加上古诗词元素,这就使得整个空间完全失去现代气息,这样的设计不利于推广,可能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能接受,像七零后、八零后这些年轻的中坚力量人群喜爱这种空间的恐怕寥寥无几。

2、简单拼凑一些餐厅或茶社在装饰上欲追求文化内涵但却过犹不及,比如很大的一面墙上贴的全是写满诗词的壁纸,甚至那么多文字其实只是一句诗或词的重复,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这一句不断重复充蚀了整个墙面,怎么看都觉得像一种咒语,意境全无。

古诗词不是符号,它是具有灵魂的一种美,单调重复反而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诗词在建筑方案设计

诗词在建筑方案设计

诗词在建筑方案设计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代表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在建筑方案设计中,诗词可以为建筑赋予灵魂和情感,提升建筑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首先,诗词可以为建筑赋予情感和灵魂。

建筑是一门艺术,它需要通过形式、结构和空间来表达设计师的思想和情感。

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可以通过与建筑相结合,增添建筑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例如,苏轼的《赤壁赋》中有“江浦初逢胜事满,县人新得美名彰”等描述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诗句可以用来描述一个有历史意蕴和情感共鸣的建筑。

其次,诗词可以提升建筑的文化内涵。

建筑是文化的承载者,它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展现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特征。

诗词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诗词的意象、意境和哲理融入建筑设计中,可以使建筑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人类有情天地宽,岂虑幽绝非余情”等诗句可以用来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赋予建筑更加丰富的内涵。

此外,诗词还可以启发建筑设计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建筑是一门创意艺术,需要设计师有独特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诗词作为文学形式,其表达方式和结构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灵感。

例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描述的金陵城楼的壮丽景色可以激发设计师打造壮丽、宏伟的建筑形象;而辛弃疾的《破幽州原上人》中饱含悲壮情感的诗句可以激发设计师创造富有情感共鸣的建筑。

综上所述,诗词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为建筑赋予情感和灵魂,提升建筑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它可以丰富建筑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文化的载体;它还可以启发建筑设计的创意和表现手法,提供新的视角和灵感。

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诗词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让建筑更加富有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教案创新设计:如何将古诗词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案创新设计:如何将古诗词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案创新设计:如何将古诗词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何将古诗词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作为语文老师,在教授古诗词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对于这些古老而深奥的文字乏力。

他们对于这些充满着宋词、唐诗、元曲的文化遗产并不能产生足够的兴趣和理解。

如果让他们做一些静态的琐碎练习,那么就更加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我们应该在课程设计上创新,跳出传统的课堂模式,将古诗词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在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我们如何将古诗词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感受其内涵和智慧呢?一、探究古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们需要尝试去探究古诗词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从现代热点话题出发,选择适合的古诗词,运用创意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向现代生活元素去探索,从中汲取灵感,发掘古诗词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我们可以将《静夜思》和当今社会的世界美食联结起来。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各地美食,导学生反思食物对人们本身的意义和文化价值,进而思考诗人所写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和解析古诗词的时候,激发他们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兴趣。

这也为学习其他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为了加强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我们可以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问答环节,通过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课堂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题目,学生需要从所学的古诗词中找到答案,并按照比赛规则进行比拼。

在比赛中,学生应根据从古文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灵活运用语言,增强语文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夜校、课余活动等方式,去学习相信的功夫文化和太极拳等传统文化形式。

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同时也会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体验古人所书写的词句中所蕴含的内涵。

三、侧面带动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文化修养在课程设计中,我们还可以将古诗词与现代社会的道德、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进而侧面带动并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文化修养。

当代室内陈设艺术中唐宋诗词意境营造研究

当代室内陈设艺术中唐宋诗词意境营造研究

当代室内陈设艺术中唐宋诗词意境营造研究《唐宋诗词》中值得启发室内设计的灵感非常丰富,在当下室内设计中,许多设计师利用唐宋诗词结构、视觉语言等各类要素,提炼出富有文化底蕴的室内设计作品,建立起了一种深刻、独特的文化美学。

本文拟以《当代室内陈设艺术中唐宋诗词意境营造研究》为题,通过探讨唐宋诗词中具有特殊文化符号的意境,结合当代室内设计的创新思维,剖析当代室内设计艺术中唐宋诗词意境营造的内涵与策略。

二、唐宋诗词文化意境营造方式1、把握诗词结构精神,整合艺术思维唐宋诗词是中国文学精粹,它把人们的精神追求、思想观念、艺术要求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有独特的文化精神。

在当代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利用诗词意象、文学结构、文字凝练等,融入设计思路,把握诗词的精神,营造出独特的室内文化艺术空间。

2、强调唐宋诗词的文化艺术内涵从唐宋诗词的神韵语气、诗歌节奏等方面来看,它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学美,而且充满文化艺术内涵。

设计师在营造室内文化艺术空间时,要强调这些文化艺术内涵,将它们融入空间设计中,使室内环境与室内装饰的形态能更加完整、有机地表现出来,努力营造意境vibrance。

3、运用视觉语言提炼室内文化唐宋诗词通常都采用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视觉语言,它能够帮助设计师将文字信息转换为可视化信息,在室内艺术营造中可以做到生动表达、传达充满情感的室内文化精神。

设计师可以运用视觉美学,将诗词中的艺术思维与实际空间连接起来,给人以室内艺术审美的新感受。

三、当代室内设计艺术中唐宋诗词意境营造的策略1、重视室内文化视野建设从室内文化视野出发,设计师应以唐宋文学文化特色为构思出发点,运用灵活的室内设计策略,将文学精神、文化痕迹等融入室内空间,虚拟出一种室内文化氛围,并将之以充满节奏意义的文学情调与艺术感染力贯穿于实际空间结构中,以此来激发观者的情感感受。

2、实现室内装饰与文学融合将文学与室内设计相融合,是当代室内设计艺术中唐宋诗词意境营造的关键点。

古诗词意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古诗词意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败 汤 姆 猫 洋 洋 得 意 、 自我 陶 醉 地 跳 起 舞 蹈 时 , 就 用小提 琴演 奏 ; 声 和 镲声 是 它们 的剧 烈撞 鼓 击 … … 这 一 系 列 音 乐喜 剧 手 段 的 运 用 , 以 能 足
的 优 秀 设 计 , 是 也 有 一 些 “ 郭 先 生 ” 于 文 化 障 碍 而产 生 但 东 由
接 以书 法 的 形 式体 现 ,有 的是 以具 有 诗 词 意境 的 图 画作 为装
饰 , 画 上 题 有 一 些 诗 句 。由于 古 诗 词 特 有 的 高 度 概 括 文 化 性 , 图
使 得 空 间一 旦有 其 身 影便 会 增添 几 分 高雅 与 内涵 的韵 味。 音 乐是 动 画模 拟节奏 和 情景 的 重要 手段 ,
造 室 内意 境 。
二 、 诗 词 在 现 代 室 内 设计 应 用 中常 见 的 问题 古
了 喜 剧 色 彩 。经 典 动 画 片《 和 老 鼠》 不 难 发 猫 中
现 音 乐 在 动 画 片 中 的喜 剧 魅 力 。片 中 大 多 是 音
乐贯 穿 , 少有 人 员 的配 音 : 速 的钢 琴 音是 很 急
千 古 风 流 人 物 ”就 这 一 句 不 断 重 复 充 蚀 了 整 个 墙 面 , 么 看 , 怎
就 不 能 生 动 地 表 现 出 来 。 音 乐 对 于 动 画 , 可 既
以 很 好 地 渲 染 片 子 的 气 氛 , 强 感 染 力 , 可 增 也
都 觉 得 像 一种 咒 语 , 意境 全 无 。 古诗 词 不 是符 号 , 它是 具 有 灵 魂 的 ~种 美 , 调 重 复 反 而 会让 人产 生 审美 疲 劳 。 单 3 、张 冠 李 戴 这 里 主 要 是 讲 意 境 的张 冠 李 戴 问题 , 如 一 个 装饰 很 喜 例

以诗词文化为借鉴的当代室内设计探究

以诗词文化为借鉴的当代室内设计探究
关键词:诗词文化 室内设计 意象 意境
中国古诗词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因,是历史变 迁的委婉记录和前人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诗词大多以 书籍、陈设、电视节目等形式进行推广,其传播方式与受众群体 较为单一。设计师通过提炼诗词文化,运用现代设计语言传达 其内在的中国精神,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探索方向。
一、诗词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关系
意象可以归纳为言、意观感情。总的来说,意象是灌 注了创作者的意志、情感、理想等复杂心理因素的再造性形象, 是创作者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意境较之意象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通过客观物象 与主观感情,引导读者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从而进入另一个艺 术世界。意境最早出现在诗歌批评中,《诗格》将其归纳为三境: 一曰物境,即眼睛能看见的景物;二曰情境,即被某物所触动而 产生某种感情;三曰意境,便是强调审美主体的联想,着重诗人 的主观情意。宗白华将意境与建筑、绘画、音乐等文艺研究相结 合,作为研究的核心概念。
意象作为具体的物象构成了诗歌意境,是意境中的一个部 件。如果将意境比作一栋建筑,意象就是夯实基础的砖石。有 学者认为,意境不过是意象的扩展与升华,意象和意境之间是一 种递进与提高的关系。文艺界虽然对意象与意境二者的关系众 说纷纭,但究其根本,二者相辅相成。
中国美学一直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当代设 计师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可以传承、弘扬中国美学。探讨和 剖析中国古典诗学,可以使其成为当代室内设计中审美意境的 新媒介。
以诗词文化为借鉴的当代室内设计探究
□李 芹 张乘风
摘 要:中国古诗词映射出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是人类感情、思维的存在样式之一。因此,诗词意象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及其 意境的体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该文通过绿植、灯烛、隔断等意象探究室内陈设上的诗学意境之美,分析东方意境的营造,旨在 使传统诗词文化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得以延续,在现代的高楼大厦间重寻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设计作为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何在设计中更好地运用文化元素,使设计更贴近中国人精神归属的空间,成为当下设计界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根源的正视和强调,以及如何恰当地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体现并真正营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艺术设计,成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理论家不断思考、探索的方向。

从本国优秀文化成果中吸取宝贵财富并加以归纳与丰富,成为当下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从事艺术实践的风潮,也是越来越多的设计受众的精神需求。

许多设计师尝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设计灵感,如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就是从苏州古典园林中吸收了创作灵感,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设计了苏州博物馆新馆、香山饭店,从而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的赞誉。

在人居环境方面,深圳万科第五园也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观念结合的佳作,在建筑风格上吸收了徽派和晋派建筑元素。

探索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中国设计界经过了长时间的摸索,从最初的直接照搬,到内在神韵的贯穿,并恰当地与现代设计理念糅合,这是一种从“形”到“神”的提升过程。

无论苏州博物馆新馆还是万科第五园,都没有简单地复古照搬,而是扬弃式继承,以“神”御“形”。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关于形与神有着非常具体的论述,神韵的追求一直是传统艺术的精髓所在。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一代代的艺术巨匠和文学大师,留下了一座座令世界惊叹的文化宝藏,继承和发展毫无疑问令我们责无旁贷——探索传统文化,滋养自身的创造素养,并更好地展现作品的精神空间,使其更贴近本国文化的精神内涵。

在浩若烟海的中华文化中,我们不难发现各种艺术作品、文学作品内在艺术精髓和本源是相通的,这就为我们的艺术研究和创作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详细而精炼地阐述了文学与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两者内在的精神联系并加以拓展和延伸,再融入现代的文化特点,无疑是推进艺术设计的一条宽阔大路。

中国唐宋时期的诗词无疑是众多文化瑰宝中最为璀璨的部分之一,其中蕴含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本质特征,是传统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最为生动的体现,写景、写情、写意,包罗万象。

唐诗宋词中无论是写景还是写情,其背后总是直指“境”,即艺术境界。

什么是艺术境界?宗白华先生给出了他深刻的认识:“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介乎学术境界和宗教境界两者之间的,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艺术境界主于美。

”在艺术境界中实景和虚境借以心灵相互转化,诗人借景抒情,是实景转虚的过程,画家胸有成竹是虚境转实的过程。

这种虚实互生的关系,孕育了文学艺术。

如王荆公有一首诗:“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艳丽的阳春,但最后一句使全部景象遂笼罩上、渗透进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

情景交织,成就一首绝美的诗。

董其昌说得好:“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

”艺术家秉持的诗心,映射着天地的诗心。

(《诗纬》云:“诗者天地之心。

”)山川大地是宇宙诗心的影现;画家、诗人的心灵活跃,本身就是宇宙的创化,它的卷舒取舍,好似太虚片云、寒塘雁迹,空灵而自然。

这种心灵的共鸣成为了画家和诗人创作的内在动力,他们分别通过语言和笔墨抒发着对世界的感悟。

其中唯一不同的只不过是表达的媒介而已。

诗境、画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已不分彼此。

诗画拟境感人,“境”是诗书画内在的灵魂,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一,唐诗宋词中包罗万象的诗情画意成为传统文化中一项巨大的宝藏,古典诗词在艺术表达方面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它通过诗词语言描写典型意象,从而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触发艺术美感,欣赏者有无限的想象空间,美感在主观想象中被进一步具象化和美化。

这种艺术表达形式需要欣赏者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和生活阅历,其美感的产生必须结合欣赏者自身的内在文化积淀,才能发挥艺术魅力。

这里简单归为联想式艺术,这一点和音乐艺术有着相同之处。

现代空间艺术中对于艺术内在精神的追求,一直是其存在的根本价值,这也是其被称为“艺术”的根本标志,其内在的艺术探索诗词意境空间与现代空间设计之联系□张翼摘要:现代空间设计中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沿用,使设计更加具有文化亲和力,使受众在使用和欣赏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得到本民族的文化归属感,一直是许多设计师研究、探索的主题。

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诗词意象空间与现代空间设计的联系与艺术共通性,为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提供另一角度的借鉴,即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结合声、光、电、形、色、材等设计元素,展现诗意空间。

现代空间设计化诗境为视觉形象,使诗意从思维想象中走出,成为可看、可听、可触的真实空间,更具文化内涵。

关键词:诗意拟境形与神空间序列50视觉设计ART EDUCATION RESEARCH要求同古典诗词一样。

“拟境感人”,从这一角度来看,设计师在追求契合中国人精神归属感的设计时完全可以吸取古典诗词的巨大艺术魅力。

在现代三维空间设计中通过多元化的设计手法融入“诗境”的神韵,无疑会给设计带来巨大的感染力和文化亲和力。

或者可以这样说,诗词中具象的物态组合成的“诗境”完全可以运用现代设计中的声、光、电、形、色以及空间来表达。

由联想式艺术共鸣转变成视觉艺术共鸣,这样也在无形中拓展了诗词艺术的受众范围,由意象之美转变成视觉之美,使设计受众能够真切地体会到犹如走入“诗境”般的梦幻美感。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这首诗以“忆”为线索,主写江南景,以景写神,以记忆片段中存留的印象虚写出了江南的神韵。

第一句是赞,第二句是写“忆”,第三句写日出场景,其中点出三个元素“日出、江花、红”,第四句写水,点出“春天的江水、绿、蓝”。

整首诗轻松、自然。

水这个概念是这首诗写江南的关键,诗人没有在表象上描写水,而是用色彩概括水的表情,借此传达对江南的印象。

在简单分析这首诗后,对三维空间设计的概念已呼之欲出了。

整首诗所描写的江南神韵是设计灵魂,日出、江花的红与春水的绿、蓝是设计元素,再配合江南的众多艺术元素,整体设计的神、形、色就都有了。

在艺术表现上,无论是诗词、音乐、美术、雕塑还是设计,都有着起承转合的过程与节奏,即宗白华先生总结的“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

其中赏玩它的秩序和节奏在三维空间设计中有着明确的体现,关于空间的四维性特点最能说明这一点。

即踏入一组序列空间开始,行走在各个空间之中的整个过程,这种行走过程即是艺术感染的过程,整体设计以设计内在精神为线索,各个空间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各个空间内容在使用者、欣赏者内心产生心理愉悦叠加和更替,从而使他们在完成一系列行为之后产生丰富、饱满的艺术美感。

如著名的苏州园林留园的空间序列编排,留园入口以虚实变幻、收放自如,引人步步深入,具有欲扬先抑的作用,历来为园林界人士称道。

先是幽蔽的曲廊,进入“古木交柯”渐觉明朗,并与“华步小筑”空间相互渗透。

北面透过六个图案各异的漏窗,使曲廊与园中山池隔而不断,园内景色可见一斑。

绕出“绿荫”则豁然开朗,山池亭榭尽现眼前,通过对比达到最佳境界。

在四维空间序列的处理编排上,它的复杂与缜密背后所透射出的艺术处理手法与诗词写作手法有着众多的共性特征。

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

这种表达文学作品的观点在序列空间设计中是最典型的空间编排表达之法。

留园的表达较“凤头”“猪肚”“豹尾”复杂而丰富得多,但框架结构之中“头、肚、尾”各具特征又相互联系共存的基本要求是相通的。

古典诗词中文法表述上对于起承转合、逐步推进的表述方式,与三维空间的构建序列异曲同工,这种内在的艺术联系将会使设计与古典诗词的联系更加紧密,使三维空间设计既具有整体的古典文化意蕴,又具有空间内容的丰富性。

构建空间时借鉴诗词表述内容使单元空间更具设计内涵与整体的联系性。

古典诗词中无论是优美的写景意象、抒情的心灵共鸣还是表述的缜密节奏,都有可能成为三维空间设计师整合艺术灵感、汲取文化营养的艺术宝藏。

以宋代苏轼千古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奔流不止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气势恢宏,具有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这无疑成为这篇作品的内在精髓。

江河千古滚滚东流的意象、故垒的沧桑古朴、浪卷千堆雪的气势,无不成为震撼心灵的视觉艺术元素。

当然化无限想象于有限空间中,难免会失去本来的艺术魅力,甚至会流于表面,无法真正地完整展现古韵魅力,这是一种必然。

这就考验空间设计师的艺术表现力,需要设计师运用现代设计元素进行填补,从而既具古韵又符合现代人的使用和审美习惯。

其中对于诗词意蕴的把握和古典元素的运用需要和现代功能空间的审美需求相结合,这也是二次创作的过程,也是体现设计艺术价值的地方。

该词下阕围绕着赤壁之战和周郎,词中气势磅礴,刚柔并济,最后几句又回归到荡气回肠后的空灵与深思,“一樽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引发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下阕的艺术元素较上阕更加丰富,“江山”“豪杰”“美人”“羽扇”“纶巾”“樯橹”“梦”“酒”和“江月”等艺术元素都可以帮助空间设计师进行二次创作。

艺术元素的空间视觉转换是一种意境通感的运用过程,抽象、具象皆可为用,声、光、电、形、色、材的多种组合会为空间设计带来许多震撼心灵的艺术效果。

整首词叙事、抒情缜密严谨,前后对应、动静结合、轻重对比、刚柔并济,有着强烈的时空穿梭之感,或三句,或两句,形成整体意象,逐步推进。

从空间内容编排上考虑,序列空间的构建可以由整首词的推进方式展开。

单元空间内容由词中完整场景意象为设计线索,其中前后对应、动静结合、轻重对比、刚柔并济等创作手法也是空间设计师不可多得的创作参考。

综上所述,在古典诗词中无论是表述方式还是内在诗意拟境,都能够成为三维空间设计师挖掘传统文化艺术魅力的绝佳宝藏。

参考文献:[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3]苑慧香.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作者第一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第二单位:安徽大学)编辑王树凯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