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青云街道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名师精编学案2(答案不全) 新人教版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小组合作讨论隋唐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即产生的影响。
3.通过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学习,培养自身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
◆ 重难点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 大家都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吧,在剧中,唐三藏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保护下,历尽千辛万苦,去往西天拜佛求经。
而历史上,玄奘去天竺求取真经是确有其事,也确有其人,只是他是独自一人前往的,少了三位高徒的保护和一路上所遇的妖魔鬼怪,却也同样历经了无数艰险才到达佛教圣地天竺。
右图便为历史上的玄奘。
【思考讨论】 历史上的玄奘是怎样的?那时的中外交往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隋唐时期,我国的对外交往出现了怎样的盛况?四、探究学习(一)互动探究【探究一】右面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与唐朝的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课本第30页)【探究二】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课本第32页)(二)思维拓展玄奘西游,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达天竺,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贞观后期回长安,翻译佛经并写成《大唐西域记》玄奘西游新罗使节、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唐文化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日本遣唐使多次到中国访问学习,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很大 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文化 遣唐使和 鉴真东渡 特点:活跃。
交往范围广,政策开放,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概况 对外友好往来 唐与新罗 的关系1.对比以下两幅图,我们会得到哪些认识?丝绸之路图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2.为什么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3.唐朝时期的对外政策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五、课堂检测1.图一、图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图一图二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2.在唐朝对外交往中,与“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历史信息相关联的交往对象(国家)是()A.天竺B.新罗C.波斯D.日本3.下列史实反映唐朝时期中印友好交往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B.玄奘西行研究佛学C.佛教传入中国D.鉴真东渡传播佛法4.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人教版)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与唐朝的文化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频繁的交往中,双方各自得到哪些好处呢?
【过渡】大家都看过《西游记》,你知道唐僧去西天取经实际上是到了哪里吗?
四、玄奘西游
1.你们知道玄奘西游的故事吗?玄奘是何时去的天竺?他为什么要到天竺去?他去的顺利吗?他在天竺有何成就?他回国后又有什么重大成就?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教学任务】
教
育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故事,课中阅读教材、分析地图、讨论问题,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重要的史实。
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在书上勾划,派代表讲述。学生踊跃回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展示所搜集的资料,讲有关玄奘的故事。
拓展延伸
唐朝文化对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
政治:日本效仿唐朝进行政治改革。
文化:日本参照中国文字创立了日本文字。
社会生活:日本的和服,日本的茶道等。
建筑风格:东京都采用了洛阳宫殿风格,西京都采用了长安风格。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及译经生涯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增强学生对为人类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崇敬。通过对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故事,课中阅读教材、分析地图、讨论问题,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重要的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及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的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增强学生对为人类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崇敬。
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教材思路1、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处理办法: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加强直观性,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处理办法:先让学生了解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基本史实,再指导学生结合前几课的内容归纳、概括出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通畅通是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2、教法选择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
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3、教学准备教师的准备:将《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鉴真坐像》、《玄奘》等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资料。
学生的准备:收集有关鉴真六次东渡资料、玄奘西游天竺等资料。
4、板书设计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一、唐与日本的友好往来1.日本遣唐使2.鉴真东渡二、唐与新罗的关系1.贸易往来2.文化交往三、玄奘西游教学过程。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街道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学习目标】了解隋唐时期我国对外友好交往的情况。
1、知道唐朝与日本交往的概况,包括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以及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2、唐朝与新罗交往的概况3、唐朝与天竺交往的概况,唐玄奘西游取经。
【自主学习】1、你知道“唐人”和“唐人街”的名称由来吗?2、隋唐时期中国对外友好往来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哪些?主要通过哪些交通路线?(看书P29“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一、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1、请看书P29页《日本书纪》中的记载,想一想当时的日本是如何看待唐朝的?2、什么是“遣唐使”?“遣唐使”在中日交往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3、看书了解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的事迹,鉴真和尚为中日交往做出了哪些贡献?我们应该从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的感人事迹中学习哪些精神?4、请尝试举出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的的例子。
二、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往来1、“新罗”指今天的_________。
2、唐朝与新罗之间在哪些地方相互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唐朝与天竺的友好往来1、“天竺”指今天的_________。
2、唐朝与天竺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是__________,你都知道哪些他的事迹?【合作探究】学习了唐朝对外友好交往这段历史,我们有哪些感悟和收获?【巩固练习】1.现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把华人称为唐人,把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
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人是唐人的后代B.从唐朝开始中国开始对外交往C.唐朝的对外政策比较开放D.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2.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向日本辛勤传播唐朝文化且作出重大贡献的高僧是()A.玄奘B.鉴真C.戒贤D.阿倍仲麻吕3.唐朝进口的物产,下列哪个国家的居首位()A.日本B.新罗C.天竺D.波斯4.我们今天要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地理,我们要翻阅的典籍是()A.《大唐西域记》B.《西游记》C.《大话西游》D.《桂苑笔耕》6. 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下列有关史实叙述不确切的是 ( )①隋唐两朝,日本派使臣来到中国②唐太宗时,鉴真东渡③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和尚是玄奘④中日两国发掘出土的对方货币,说明了彼此之间贸易的繁盛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7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僧人 B.都对唐朝和邻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C.为完成使命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 D.都是唐玄宗时期的使者8. 下列哪个国家参照汉字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 )A.朝鲜 B.日本 C.印度 D.阿拉伯。
【精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课件 新人教版-精心整理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 本开始种植茶树,造制茶叶,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 的日本茶道
都是圆形方孔钱,大小 相当,较宽的圆圈和中 间方孔边缘的形状相似。 钱币上的文字都为汉字
2、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仿效唐朝进行政治改革
参考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社会生活、习俗、饮食、服饰等 方面保留了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
玄奘西游 时间: 唐太宗时期
经过: 1、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 天竺求学。 2、贞观后期,玄奘携大量佛经回到 长安,写成《大唐西域记》
那烂陀寺
玄奘取经图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 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 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 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层砖塔,后在 武则天长安年间改建为七层。
制作不易 尽请参考
• 材料:鉴真盲目渡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①.该诗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鉴真东渡;
• ②.其中的“传道艺”指的是什么?请你举 出一个事例。
在日本十年,传播唐文化, 如唐招提寺。
新 罗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 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文化交往
新罗采用科举制选官 新罗引入中国医学、文 化、历算成就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精品学案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比较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3.通过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通过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学习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学习难点: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及与当今开放的区别一、课前预习基础知识1.对外交往概况:隋唐对外交往比较________,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________”。
2.唐与日本(1)遣唐使: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隋朝时,已有日本遣隋使到来。
唐朝从________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留学僧等。
(2)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日本以唐朝的________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人受唐朝________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鉴真东渡:_______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_______唐朝文化。
他精心设计的_______,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唐与新罗的关系:(1)朝鲜半岛上的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________。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精编版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一、知识梳理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那时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十分强盛的国家。
唐政府实行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
遣唐使:学习唐朝的文化,使团对唐朝的赠品(珍珠、绢、琥珀、玛瑙),和唐朝的回礼(高级丝织品、瓷器、乐器、文化典籍),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鉴真东渡: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753年,东渡成功。
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往来:新罗与中国毗邻,两者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
唐朝文化对新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唐朝也在积极吸收亚洲各国先生的经济文化,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玄奘西游: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回来后,根据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藉。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可归纳为:①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对他们的税收。
②唐政府允许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或在中国任官。
③唐朝有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
唐朝时,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日本积极学习唐朝的文化。
同时,唐朝又吸收了各国的先进文化成果,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当时唐朝的都城长安,云集世界各国人士,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
(2)唐与天竺的交往。
玄奘根据旅途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藉。
2.难点:怎样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唐朝成为世界上经济文化强盛的国家,是与唐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相联系的,通过对唐和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史实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到,唐先进经济文化的外传,对朝鲜,日本等亚洲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唐朝也在积极吸收亚洲各国先生的经济文化,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是互动的,对双方人民是有利的。
通过对这些史实的学习,以而加深我们对今天实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_10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本课课标本课为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六课。
本单元学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所以本课是本单元的核心,是繁荣与开放的具体体现。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
中日友好交往,既对日本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变、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同时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玄奘西游取经的事例,不仅说明了玄奘为佛学真谛不辞辛劳的求学精神,而且大大丰富了唐朝对西域和天竺的了解,在中印友好发展史上留下佳话。
本课这两个重点都紧紧围绕着唐朝中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展开,充分说明了唐文化的世界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掌握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去天竺等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及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比较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2、通过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处理办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加强直观性,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处理办法:先让学生了解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基本史实,在此基础上推理出四点:国家统一安定、经济文化繁荣、政策开放、交通发达。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学出示《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引导学生读图探究:根据此图,你能找出唐朝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学生探究活动,教师肯定指图小结:有东亚的新罗、日本,中亚的波斯、大食,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的拂菻,印度半岛的天竺以及东南亚各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学习目标】
1、记住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唐与新罗的往来、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分析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的原因和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3、感悟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中体现的奋斗精神;认识唐朝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进而产生对先人业绩的自豪感。
【学习重点】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学习难点】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我最棒(标有▲为学习重点)
(一)概况(阅读课本P28第一段)
唐朝的对外关系如何?唐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外国人怎样称呼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叫?
(二)唐朝的对外交往
▲1、中日关系:
①遣唐使:
什么是遣唐使?遣唐使来华目的是什么?对日本有何影响﹙制度改革、文字、社会生活等方面﹚?
②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是在何时?鉴真为中日交流做出了哪些贡献?
2、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位于什么半岛?新罗与唐朝有哪些友好往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3、中印关系----玄奘西游
玄奘西游时在位的皇帝是谁?从哪里出发?目的地是哪里?玄奘有哪些贡献?
二、合作探究求共赢(先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制度、法律完备),珍国也(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材料三:
①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分析唐朝对外交往为什么如此广泛和活跃?
材料四:
唐朝的对外交往多是政治、文化方面的交往,外来文化对唐代的影响,多是外国人自己输出的,而非唐朝主动输入的。
唐朝在对外经济交流中,除民间商业贸易外,官方贸易多以“朝贡”的形式出现,唐朝将贸易中的双方关系设定为“进贡”和“赏赐”的关系,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不讲求经济效益。
材料五: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今天对外开放向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扩展,我国同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和相互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比重很大。
②阅读材料四、五,分析唐朝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区别?
③今天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三、知识整合(试一试,你能行!)
我的收获:
四、自主检测显身手(比一比,看一看,谁是领头雁)
1.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2.“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反映的是唐朝对下列哪个国家文化的影响()
A.新罗B.天竺 C.波斯 D.日本
3.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
在唐朝,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鉴真和
尚B.玄奘C.阿倍仲麻吕D.崔致远
4. 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鉴真玄奘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5.“重走唐僧西行路”活动是2006“中印友好年”的重要内容。
从2006年7月20日到11月26日,两名“新唐僧”重走了西行取经之路。
这两位“新唐僧”西行的起点和终点是()
A. 中国广州、尼泊尔
B.中国北京、印度那烂陀寺
C.中国新疆、巴基斯坦
D.中国西安、印度那烂陀寺
6.请你写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
(至少两点)
参考答案
ADBBD
6.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课后探究】
唐朝国力强盛,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不断创新。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结合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互相学习、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请同学们写一篇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