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风俗
关于介绍西藏风俗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发言稿

关于介绍西藏风俗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发言稿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西藏的风俗文化和民族特色。
藏族生活风俗习惯简介

藏族生活风俗习惯简介一、生活上有什么习惯,哪些方面需要注意?藏民族生活习惯主要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讲,藏族同胞的藏装分地方样式、颜色、面料等方式有所差别,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入,藏族同胞的服饰也呈多元化,只重大节日期间才着盛装。
饮食上以糌粑、酥油、干肉、藏面、各类面点等为主,目前也不局限于此,特别是藏族干部职工及城镇居民都习惯吃中餐和小吃,川菜尤其受藏族同胞的喜爱。
需要注意的地方:1、在西藏,领导干部乘坐小车时一般坐副驾位置,这与内地不同。
2、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3、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杯子不能用来吃饭喝水,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二、饮食有什么要求:藏民族饮食主要有糌粑(类似于内地的炒面,吃时往碗里倒些糌粑,倒入酥酒,冲茶水,然后用中指按逆时针方向反复揉捏均匀,然后用手捏成团状,吃时也用手往嘴里送)、酥油茶、风干肉、甜茶、奶渣、藏面等。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与内地联系日趋紧密,藏族的生活习惯也有所改变,其中受四川影响最大,川味食品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
需要注意事项:1、藏族同胞大多喜欢喝青稞酒或啤酒,很少喝白酒。
2、在食肉方面,一般人只吃牛羊肉,而不吃马、驴、骡、狗、青蛙肉等。
3、在饮食方面,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
三、藏族的礼仪礼节1、按照藏族习俗,客人来了,豪爽热情的主人要端起酒壶(或酒瓶),斟三杯敬献客人。
前两杯酒,客人按自己的酒量,可喝完,也可剩一点,但不能一点也不喝。
第三杯斟满后则要一饮而尽,以示尊重。
藏族传统节日

藏族传统节日藏族与汉族不同的是,藏族使用的是藏族日历。
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着自己民族特别的传统节日。
那么,藏族都有着哪些传统节日呢?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藏族传统节日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藏族传统节日1、藏历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1027年),藏族开始了藏历年。
藏历年是一种节日习俗,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
在藏历年中,其饮食风俗习惯,虽然吃的东西不同,但是过的习惯跟汉族是一致的,如大年三十或者二十九,吃年夜饭,出息晚上,大家人再聚到一起,各家要吃面团突巴(古突)。
年初一要预祝新的一年好运气,分别再拜年。
初二回礼,相互送礼物,并且穿新衣服。
藏历新年期间,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圈儿跳锅庄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钹、锣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为节、欢歌而和,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整个地区沉浸在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在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
在牧区,牧民们点燃篝火,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
民间还进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等活动。
2、上九节(农历正月初九)流行于宝兴县一带。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举行。
是日,人们汇集到山下,举办灯会和表演狮舞等,尽情欢舞高歌。
夜晚,举行别具一格的男女对垒摔跤,结果常常是男败女胜,引起轰堂大笑,将节日活动推向高潮。
3、谢水节(农历三月初六)流行于冕宁县一带。
每年农历三月初六举行。
其主要内容是求雨和祈子。
是日,喇嘛带上用糌粑做成的青蛙、蛇和癞蛤蟆,每家随去一二人。
来到水沟边,喇嘛一边念经一边把糌粑做的动物放到水中。
返回时,大家打着雨具,嚷嚷闹闹,表示雨已下起来了。
接着,人们去敬一个圆形的塔子。
塔内放有一把刀子和一个小锣锅,代表生育。
久婚无子的妇女向塔神许愿,祈求生子。
敬塔后生了孩子的侬,该日要去敬塔还愿。
藏族的传统节日

藏族的传统节日黄藏历元旦藏族称新年为“洛萨”。
藏历年古时曾以麦熟为岁首或麦收为岁首,是在夏秋季。
据记载,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依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
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先后入藏成婚结盟,带来内地的历法。
此后,藏族古历法与汉历、印度历法相结合,到元代时形成了天干、地支、五行合为一体的独特的历法。
大约十三世纪元代的萨迦王朝时定为藏历元月一日为新岁起始,沿袭至今。
藏族节日繁多,其中最为隆重、最具有全民族意义的要数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一年最大的节庆。
从藏历十二月中旬开头,人们就预备过年吃、穿、用的节日用品。
成千上万的农牧民涌入拉萨城,购置各种年货。
此时是拉萨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季节。
藏民族过年是从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开头的。
藏历除夕是个非常劳碌的日子。
藏历初一,是在凌晨时分吉利的“折嘎”说唱中迎来的。
藏族人大年初一会来一个“抢水竞赛”,每户要出一名青年人到河边、井口或自来水下“抢”头道水。
据藏族传统,藏历初一谁抢到第一桶水,就是“金水”,其次桶水被称为“银水”,预示着吉利、幸运,财源滚滚。
当太阳升起时,盛装的人们按长幼次序已吃完几道节日食品。
那时,邻居间就要挨户端琪玛、敬青稞酒,高诵沿传已久的“扎西德勒品松措”、“艾玛帕卓贡康桑”等表示吉利、健康、美好、和谐的祝辞。
此后,全家会闭门团聚。
大年初一,很多信仰佛教的农牧民还到拉萨的大昭寺进行朝拜,祈求新年平安、健康。
到了大年初二,走亲访友活动使大街小巷喧闹起来,也成了人们展现新年时装的时刻,处处都是“洛萨(新年)扎西德勒!”的祝愿声。
大年初三的活动则以宗教、文体内容为主,转经路上、房顶上充满着浓浓的桑烟,年轻人在房顶和山顶上插五彩经幡,以祈福禳灾,而广阔农牧区还将进行新马驮鞍仪式、赛马、拔河、投掷等丰富多彩的消遣活动。
藏历新年的庆祝活动将始终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藏历农家新年由于在藏历的元月,后藏(西藏主要的产粮区,指日喀则一带)农夫就要开头春耕,所以后藏一带的藏族祖先很早以前就把每年的藏历12月1日定为藏历农家新年。
藏族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600字

藏族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6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藏族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600字篇1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在慢慢地盛开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
当然,藏族这朵“鲜花”,已开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就是藏族的雪顿节。
雪顿节就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就是西藏传统的节日。
在藏语中,“雪”就是酸奶x的意思,“顿”就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就是吃酸奶x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
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就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就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
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
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就是为了吃的,而就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终于,扣人心弦的比赛开始了,人们拿起碗,拉开了嗓子,“咕噜咕噜”地喝着。
开始,人们不分上下,时间长了,许多人因喝不下而退出了比赛,在一旁给别人加油。
其中有一位强壮而有力的中年男子取得了胜利,人们一起开心的为他祝福。
比赛好了以后,江嘎尔、香巴、觉木隆这后期新派蓝面具四大团体,轮流在罗布林卡戏台上,演出一整天自己拿手的,也就是传统剧目整本戏,有《迥布顿月顿珠》、《诺桑王子》、《文成公主》、《白玛文巴》等。
人们一边吃酸奶,一边看戏,真就是不亦乐乎。
藏族有着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一直在慢慢的盛开着,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一直吸引着我们……藏族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600字篇2藏族的风俗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西藏旅游。
西藏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那里有蓝天白云、雪山冰川,更有独特的藏族风俗文化。
首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藏族人非常热情好客。
无论走到哪里,藏族人总会热情地招呼我们,并把最美味的食物端上来招待。
藏族风俗 藏族风俗中的“插青”是什么意思

[键入文字]藏族风俗藏族风俗中的“插青”是什么意思“插青”是西藏珞巴民族独有的习俗。
简单地说,就是在某个地方插上青树枝作为特殊的标志,以告诉外人某种信息。
插青用的不一定完全是青树枝,也可能是竹子、草之类的东西,总之,有青枝绿叶即可。
在珞巴族聚居的墨脱县,我们随处可见“插青”,或者在民居家门口,或者在路口,或者在地头,或者在野外,甚至某种物品旁边或上面同时,所插青枝也形态各异,有一两枝的,有一把一把的,有交叉而插的,也有根本就没有插而是放在地上或物品上的当然,所有这些行为都不是珞巴人随心所欲的,而有着它特定的含义。
如果在珞巴人门口上楼梯的左侧看见有交叉而插的×形青枝,而且青枝是插在男性生殖器模型的上方,则表明这家人添丁进口了,三日之内,外人不得上楼入室。
三日之后,亲朋好友才能来祝贺,但也不能随意进入,而是要在生了孩子的人家楼梯口先征求主人同意后才能上楼。
上楼后还需经过主人用一束带刺的青枝的拍打,表明驱走客人身上的魔鬼,再把这束驱了鬼的青枝放在楼梯口压上白石后,才能入室祝贺。
如果所插青枝并未插在男性生殖器上方,则表明这家所养的猪或狗下崽了,外人三日之内也不得入内。
如果在谁家的楼梯口看见有两个呈×状交叉的青枝;并且交叉处还放着一束青枝,则表明这家有人生病,请他人三日之内不要进来。
珞巴人的这种习俗起源于长期以来珞巴人对生与死的无可奈何与恐惧。
由于历史上有限的医疗条件,婴儿和畜仔的死亡率较高,而病重的人由于无法医治也有较高的死亡率。
对此,珞巴人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只能迷信鬼神,于是以“插青”的方式阻止“鬼神”对人畜的侵害。
虽然在科学发达的今天看来,他们的出发点并不科学,但事实上却起到了科学的效果。
因为三日之内他人不得入室的习俗,客观上创造了为婴儿、牲畜或病人与外界隔离的条件,防止了病菌的侵入或交叉感染,达到了珞巴人预想的目的,只不过他们还真以为是“插青”驱走了鬼神呢!1。
藏族的婚嫁习俗

藏族的婚嫁习俗藏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那么你知道藏族婚嫁习俗是怎样的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以下文章了解一下吧!藏族的婚嫁习俗藏族婚嫁习俗是怎样的(1)藏族青年男女婚嫁沿袭古母系氏族单偶族外婚和对偶族外婚,子女有属舅姓氏的。
东南部藏族青年男女例兴固有自由恋爱婚。
往昔女儿16岁,父母于春节择吉日为其改换头型,佩头饰,插长笄,挂耳环。
后可与如意情郎于山野浪漫“拉依”情歌,或在密林深处给情郎吹奏“口弦”。
舟曲处处都有羌女的山歌,待姑娘择定情郎后,男家长辈托“只尼”(媒人)携酒、肉到女家定亲。
数日后,新郎择日邀“只尼”赴女家,邀姑娘亲邻饮酒3日。
随后,男家即可派女眷到女家将姑娘迎送到男家同居试婚1——3日。
姑娘返回母家5日至半月,如无异议,便可发话男家。
男家即迎娶姑娘,新郎新娘正式结婚。
婚礼一般选定在正月上旬单日举行。
礼前,男家“只尼”率领迎娶队伍到女家,展耀彩礼(生猪、或牛、羊、大缸酒、衣物、毛毡等),女家接彩,便设“女儿席”,款待亲邻村人与男家宾客3日。
姑娘临嫁,装扮一新,涕哭不休,以表父母养育之恩。
出嫁,乘骑骡或马,掩面而泣(表示告别父母兄弟)。
送程中,伴女与送亲者向新娘头上撒木灰,唱“送嫁歌”,以示一路吉祥。
新娘行至新郎门口,男家女眷扶新娘下马,即踩灰圈,被女眷抱进新房。
新郎长辈向来宾献茶敬酒,婚宴3日。
现在婚嫁习俗逐步演进。
西部藏族男女青年婚嫁,以前多由父母包办,邀媒定亲。
新娘婚后三日须回娘家留住三日或7至15日。
县内藏族青年男女结婚,娘家给女儿陪嫁,应按男家酒礼数量而定,送的多,陪的多。
但也有陪嫁数量超过男家送礼数量几倍的,甚至十几倍的。
有的女家将男家所缺牲畜、农具、粮食、衣物等一并陪上的。
以前博峪等乡存在女娶男子和“占亲”习俗。
八楞、三角坪乡藏寨有将新娘或新郎接送男(女)家门口,众人围住新人对歌或对话,博得大家欢笑后,方许进门的习俗。
(2)汉族婚嫁汉族青年男女婚嫁与内地大致同,古今有别。
西藏的风俗习惯

西藏的风俗习惯西藏一个让人觉得神秘而遥远的地方,多少人向往。
去西藏旅游你了解西藏吗?它的奇特风俗需要每个去旅游点人都一一过目哦。
独特的西藏风俗习惯藏族是一个笃信佛教的民族,受宗教影响极为深刻,生活中禁忌的内容很多,因此游客进藏旅游千万注意尊重藏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禁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A: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受戒的佛教徒在这方面更是严格。
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
遇到寺院、玛尼堆、宝塔等必须下马,并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则从右边绕行。
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
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
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座时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
独特的西藏风俗习惯在殿内不准用手乱抚摸经书、佛像、壁画、法器等、更不能从上面跨过;不要随地吐痰、吸烟和大声喊叫,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能随意拍照,进寺庙时请摘下帽子,参观寺庙时女士请勿穿戴比较暴露的衣饰(如短裙/短裤等),忌在寺院附近大声喧哗、打猎和随便杀生。
B:忌用单手接递物品。
主人倒茶时,客人须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C:忌在拴牛、拴马和圈的地方大小便。
D:不得动手摸弄藏族人的头发和帽子。
E:忌用有藏文的纸当手纸或擦东西。
F: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在左边,女的坐在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G:忌将骨头扔于火中。
H:藏族家里有病人或妇女生育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贴一红布条。
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
I:藏族一般不吃鱼虾、鸡肉和鸡蛋,不要勉强劝食。
但现在这类饮食习惯已有很大的改变。
J: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里念经或出去朝佛。
人们相信藏历的每一个地支终了,第二个地支开始是一个凶年,如每个人的13岁、25岁、37岁(以此类推),都是凶年或“年关“,要特别小心,只有多念经,放布施才能避免灾难。
K:严禁围观天葬台,严禁拍照,猎杀鹫鹰。
西藏风俗习惯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拉”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藏族的民族风俗
对外汉语0802 孙倩云
200808480213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
省毗邻,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 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尼泊尔
等国接壤。地理位置也影响了它多民族风俗的特点。其实每个民族风俗文化的形成原因是多
方面的。经济、政治、社会、宗教、心理、地域、语言等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决定和影响风
俗的产生和发展,而且,其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发展对风俗文化形成的作用或
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政治等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所共同拥有的观念和准则
上。
藏族是个多节日的民族,按藏历计算,一年里,大大小小的节日有一百多个,几乎月月
有节日,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包括了祭祀、农事、纪念、庆贺、社交游乐等诸多项
目。若将藏族数量众多的节日分类,大致可划分为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种,当然在许多传
统节日中也有部分的宗教内容。藏民族通过众多的节日,抒发他们的各种感情,不仅有对神
的宗教感情,也有对人的自然情怀。通过感情的渲泻,表现出他们是一个纯朴又豪放的民族,
他们敢于展示自己的真实情感,待人真诚,以最朴素、最隆重、最热烈的方式欢度自己的节
日;通过感情的渲泻,表现出他们是一个团结的民族,他们不仅每个家庭有亲和力、凝聚力,
整体民族也紧紧团结在一起,显示出民族的整体性;通过感情的渲泻,表现出他们是一个奋
进的民族。他们求真务实,敢于拼搏,勇于进取,充分显示出整个民族的群体意识与整体风
貌。
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主体民族。西藏最古老的宗教苯教和主导了西藏社会的政
治、经济、文化的藏传佛教,其影响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别的民
族的民俗风情和审美情趣。西藏民俗文化的内容包含丰富,民俗文物多姿多彩,举凡服饰、
饮食、居室、婚丧、节日娱乐等等,都为我们演绎出藏族丰厚的历史文化的变迁与升华的过
程。
如果要细谈藏族的民族风俗,我想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也只能浅谈一下藏族的
某些方面的风俗。
一、服饰
西藏地域辽阔,由于地理环境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不同
的气候条件,各地区都具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
藏族服饰是青藏高原一道绵延流长的亮丽文化景观,而蕴涵其间的工艺技术、生活情趣、
审美观念、道德伦理、宗教信仰都可成为研究西藏文化的活化石。由于地理气候和物产的不
尽相同,在藏区内可以说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不同的区域在穿着打扮方面各不雷
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风貌。
藏族服装以藏袍最为常见。藏袍是藏族的主要衣着,它大襟广袖,用氆氇、呢料、动物
皮毛等面料缝制,宽体长身,用带束于腰间。城镇居民喜欢用高级毛料制作藏袍,农区用氆
氇,牧区用毛皮。藏服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是腰带,除了腰带之外,西藏藏族妇女的邦典也
极具特色。另外,藏族人也喜欢戴帽,多为毡帽、皮帽和金花帽,而藏族人穿的鞋被称之为
藏靴。藏族人的饰品以发饰、耳饰、胸饰、腰饰和手饰为主。羊皮袍也是藏北牧女们的主要
服装。她们的羊皮袍上还缝制红、蓝、绿三色绒条作为装饰,平时腰间挂满奶桶钩、针线盒
和牧鞭之类的物件,遇到节日喜庆的时候,还挂起串串项链和金银饰品,头发梳理成多股小
辫,戴上缀满绿松石、贝壳、银币等的呢绒或氆氇长披。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之下,整套服
饰色彩鲜艳动人,极富民族特色。
现在,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橱中增添了西装、夹克等现代服饰,反映了藏族人民新的服饰
情趣。但是,不少人在节日时仍然保持着传统着装。
拉萨地区气候宜人,长期以来是西藏地区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中心。该地区的装
束以严整规范著称。拉萨民间女子以毛料或布帛制作短袖夏装,里面穿藏式衬衫,已婚妇女
腰间围各色毛线或丝线织成的彩色帮典。冬季穿羔皮长袖藏装,头戴"杨夏帽"。装饰品有珍
珠、珊瑚、绿松石等制成的"巴珠"冠及各种耳坠、项链、戒指。世袭贵族夫人头戴"人"字形
的珍珠巴珠和珍珠冠,一般的贵夫人只能戴珊瑚巴珠,至于绿松石的大耳坠、胸饰和各种质
地的项链是按自家的财力而佩带的。拉萨地区的贵夫人,装扮珠光宝气,饰物细腻而小巧。
男子夏季穿毛料或布帛制成的袍子,里面穿藏式衬衫,头戴礼帽,脚蹬皮靴。贵族服装从样
式看,与普通藏袍没有大的区别,但质地和花纹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从服饰上可以看出其
社会地位的高低。西藏僧人因其教派不同,装束也有所不同,但服饰颜色大致相同,除噶举
派穿白裙外,其余教派均着黄色及红色僧服。
二、饮食
1、藏餐:
藏族以麦、米、青稞等谷物为食粮,以适宜在高原生长的青稞为主要食物。藏族有着自
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
此外,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
藏餐是中国餐饮系列中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品种丰富。藏餐分为主食、菜肴、汤三
大类。糌粑是藏族的一种重要食品,制作很简单,将青稞炒熟后磨成面便成了糌粑。风干肉
是西藏非常有特色的一种食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藏餐在菜肴烹制技术和用
膳形式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丰富。
在藏餐的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较多。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尤忌吃狗肉。
鱼、虾、蛇、鳝等水产海鲜类食品,除部分城镇居民外,农牧区群众一般不习惯食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藏餐在菜肴烹制技术和用膳形式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丰
富。
2、酒文化:
西藏比较流行的是青稞酒。青稞酒是用青稞直接酿成的,度数较低,藏族群众无论男女
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所必备的。当然随着跟内地的联系越来越多、西藏也有了很多内
地制造的酒。聚会饮酒时,歌是必不可少的。藏族酒歌曲调悠扬,优美动听,内容多为祝福、
赞美之辞。一般酒宴上,男女主人都会唱着酒歌敬酒,盛大宴会上,有专门的敬酒女郎,她
们穿着华丽的服饰,唱着迷人的酒歌,轮番劝饮,直到客人醉倒为止。
3、茶文化
西藏人比较喜欢的是酥油茶。酥油茶是西藏的藏族人不可缺少的饮料,做酥油茶离不
开酥油、盐和茶,酥油是从牛羊奶里提炼的奶油,以夏季牦牛奶里提炼的金黄色酥油为最好,
从羊奶里提炼的则为纯白色。藏民族饮茶时讲究长幼、主客之序。客人饮茶不能太急太快,
一般以三碗为最吉利。喝茶之前、客人需先用手指沾下茶水、撒三次到外面,这也是一种对
主人的礼貌。
三、宗教
在西藏欢庆的节日里,宗教是不可缺少的色彩,无论是原始的苯教,还是后来居上的藏
传佛教。宗教节日首先是僧人的节日,后来逐渐发展到僧人与百姓共享,像前面说的沐浴节、
望果节、雪顿节、展佛节等都是这样。宗教的地位在西藏如此重要,宗教的节日也很多。即
使是那些越来越世俗化的节日,也仍然少不了宗教特色。宗教仪式在其中已成为固定的格式。
藏族认为神山圣湖养育并保佑着他们,能绕这些神圣的地方一周,可积功德。朝山转湖
是信徒们礼佛祈祷的重要内容。下面跟大家说说藏族特殊的宗教风俗。
1、转经:是围绕寺院或神山圣湖绕行一周或数周的祈祷仪式。
2、磕长头:磕长头是藏传佛教徒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在藏区的大小道路上,你会经常
看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不畏千难万苦,沿途三步一磕,用身长丈量着道路,耗时数
月甚至数年至拉萨朝佛。
3、玛尼石堆
在西藏的路口或是神圣的之地,常能看到一些刻有经文的石堆,这就是玛尼堆。信徒们每过
玛尼堆必丢一颗石子,作为一次祈祷,也等于念了一遍经文,由此玛尼堆年复一年地增高。
4、喇嘛
大家一般把藏传佛教僧人都统称为喇嘛,严格说起来并不准确。喇嘛一词是藏语的音译,意
思是上师、教师,指那些学问高深,可指导人们进行修习的有资历和学位的高级僧人。
5、天葬
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天葬在天
葬场举行,各地有固定地点。人死后,停尸数日,请喇嘛念经择日送葬。出殡一般很早,有
专人将尸体送至天葬场。天葬师首先焚香供神,鹫见烟火而聚集在天葬场周围。天葬师随即
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骨头用石头捣碎,并拌以糌粑,肉切成
小块放置一旁,最后用哨声呼来鹫,按骨、肉顺序喂食,直到吞食净尽。
6、灵塔
是一种具双重功能的塔,既是佛塔,也是陵寝。通常由塔座、塔瓶、塔刹三部分组成,在塔
瓶内供养活佛的肉身。灵塔集佛教“四界”思想(即土、火、水、空)于一体,使这四种要素
通过灵塔表现为有形有质的实体。活佛高僧的遗体保存于灵塔中,不仅体现了肉体复归“四
界”的佛教思想,还象征着“出生---生活----精神----死亡----出生”这一生命轮回。西藏的第一
座灵塔是山南桑耶寺旁的寂护大师灵塔。
藏族风俗是我国重要的民族风俗文化,它所带来的特殊的文化也是如此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