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驱层系井网优化调整技术研究
Toson-Uul油田注水方式及射孔层段优化技术研究

格 盆地 中部 断陷 带 南部 的塔 南 凹陷 , 为 复杂 断 块油 藏, 具有构造、 岩性复杂 , 断块分布零散 , 储 层 物 性 差、 非均 质性 强 的特 点 , 针 对 这种 复 杂 的断 块油 藏 , 如何 建立有效 的驱 动体 系 , 提 高储 层动用 程度 , 是确 保 经 济有效 开发 的关键 。 为此 在开 发过程 中 , 加强了 注采 系统 的建 立 及射 孔 层 段优 化 , 对 不 同断块 进行 了个 性化 的井 别 、 射孔、 压裂方 案设 计 。
2 0 1 3 年第 1 5 期
霍 立锋
To s o n - Uu l 油 田 注水 方 式 及 射 孔 层 段 优 化 技 术研 究
8 9
东 向为 主 , 与 各断 块主 控 断层走 向基本 一致 。 T o s o n—Uu l 油 田以三角形 井网为主 , 数 值 模
1 油 田地质 特征简 介 T o s o n - 一 Uu l 油 田发 育 下 宗 巴音 组 及查 干组 油 层, 查 干组 油 层全 区发 育 , 为 主力 油层 , 主要 地 质特 征如 下 : ① 断层发 育 , 构 造破碎 , 断块窄小 , 目前 共有
3 2 个 开发 断块 , 除T1 9 —3 l 断 块含油 面积 i 0 . 1 2 k m。 外, 其 它3 1 个 断块 含油 面积 0 . 4 5~3 . 1 5 k m。 , 平 均含
水 的开发方 式 , 井 距在 2 2 0 ~3 0 0 m。 2 注水方 式 的选 择
通 过 岩 心 观 察 及 成像 测 井 资 料分 析 , T o s o n — Uu l 油 田主体 区块 天然 裂 缝不 发育 , 微地 震 人 工裂
缝 监 测结 果表 明 查 干组 、 南 屯组 人 工裂 缝 方 向以北
调剖调驱技术

调剖、调驱技术调剖和调驱属于三次采油范畴,均是为了优化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和提高原油采收率而采取的措施。
调剖主要是调整吸水剖面,而调驱则侧重于调整驱动方式,通过注入化学药剂和形成油墙来提高驱油效率。
目前我国油田开发新区接替不足,注采井网区域不完善,层间、层内矛盾加剧,水驱效果变差,低渗透层难动用,储量未能得到有效开发,造成产量递减,含水上升。
在后备储量不足的情况下,为挖掘老区生产潜力,通过调剖以及调驱工艺,改善吸水和产出两个剖面,缓解层间和层内矛盾,提高油田稳产基础。
一、技术简介1、调剖调整注水井的吸水剖面,从注水井封堵高渗透层,以调整注水层段的吸水剖面。
通过向地层中、高渗透层吸水能力较强的部位或层段注入化学堵剂,降低中、高渗层的渗透率,提高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缓解层间矛盾,改善水驱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
2、调驱既能有效改善油层深部非均质性,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又能提高驱油效果,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是向地层中注入具有一定封堵作用的可动的化学剂,对地层进行深部处理,实现注入水增粘、原油降阻、油水混相和高渗透层颗粒堵塞等。
一方面,封堵地层中注水窜流的高渗条带和大孔道,实现注入水在油层深部转向,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同时,注入的调驱剂在后续注水作用下,可向地层深部运移驱油,可以同时起到剖面调整和驱替的双重作用。
调剖和调驱有以下区别:一是作用机理不同:常规调剖作用机理是以调整、改善吸水剖面为目的,使注入水产生转向从而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
而调驱不仅一般剂量较大,处理半径多在30m以上,仍以深部调剖改变液流方向为主,同时辅以提高驱油效果的功能。
二是对化学剂要求不同:常规调剖要求调剖强度大,注入地层后产生较强封堵作用,调驱要求调驱剂具有一定强度,且调驱剂具有“可动性”,可在地层中运移,有的调驱剂具有增粘性,可改善流度比,有的还具有表面活性,可改变“死油”的表面性质,调驱剂还可以打破残余油的静态平衡,使“死油”移动变活。
利用注采调整时机 挖潜水驱开发效果

2 油田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北 三 西水 驱 经过 4 O多年 的 注水 开 发 , 入特 进
北三区西部针对 以上问题和矛盾 ,在精细地 】 网 、 次 、 次 加 密调 整 井 2 1 地 层 压 力 分 别 一 二 00年 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通过注水调整 、 优化油水井 } 为 1 . a 1. MP 、.1 a与 20 相 比分 03 MP 、0 7 a8 MP , 09年 8 9 }措施 , 合理地进行压力系统调整 使得水驱开发取 别 上升 00 MP 、. MP 、. a j .5 a01 a0 MP 。 - 4 2
得 了较好 的 开发 效果 。 j
二是高低 压井 区间地层压力 向合 理范围过
高含水期阶段 , 开采难度不断加大 , 各类油层动用 状况仍存在较大差异,薄差层和表外层动用厚度 仍然较低 ,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各套井 网的潜能 , 需 f
31 . 结合注采调整, 优化注水方案
l 渡 。从 相 同 井压 力 分级 变 化情 况 看 ,总 压差 小 于
j 累计 增 产 0 0 . 5×14, 缓 综合 递 减 07 2 0t 减 .1个百 分 ; 水 驱 自然递 减 得到 较好 的控 制 。2 1 0 0年上 半
底为止各套层系的实际油水井数比分 别为 1 8 .、 3 21 . 6和 1 7 仍高于合理油水井数比 , ., 7 同时注采调
是 为提 高注 采 系统 调整 效果 , 大 泵 5口井 。 换 分点 ; 施油 井压 裂 、 实 补孔 、 换 等增 产措 施年增 油 三
井数 比 例一直在 2%以下, 0 特高 、 低压井数 比例却 }
一
同时结合注采系统调整共对 l 6口长关油井
{ O25×1 t控制 水驱 含水 0 4个百 分点 。 . 0 4 0 . . 0 通 过上述调 整措施 ,0 0年 水驱年 均含水 21 9.8 水驱含水上升速度得到了较好控制 。 2 %, 3
改善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

大
目前, 驱控制 程度 为9 .%。 水 86 但是 取心 1 I 宋小花洎然递减影响因素 3 】 分析及控制方法 内 . 资料 表明, 层内剩 余油仍然 较多, 要分布在 液 主 江科 ̄( 0. 2 6 0 层内各沉积 元韵 律段上g [ 2 41 】 ; 。 利 用精 细地 质研 究成 果 , 合新 钻 井水 结 [ 刘树明. 4 ] 油藏高含水期原油生产递减合理性及 井组注 采状况 , 综合判 断无效 13 效注 采循 环严重 , .无 扩大注 水波 及体 淹 层解释资 料、 影响因 素探讨 油气地质及采收率( 0. 2 1 0 6 积难度大 采出部位 , 采用长胶 筒封堵 , 控制 无效产液 , 实现 产液结构 调整由层问转移到 层内。 主要做 厚油层吸水状况表 明: 厚油层内主要 吸水 部位吸 水砂 岩比例 由1 8 年前的6 . 7 下降 法 : 是对 井组 内发育 稳 定结 构界 面的 厚油 95 05 % 一 利用 长胶 简直接封 堵到结 构界面部 位; 二 f2 o 年的3 . % 不吸水部位的砂岩厚度比 层, ro9 j 18。 7 是 对发育不稳定结 构界面的厚油层, 当增加 适 例则由2 3% . 上升到1 .2 [ 4。 3 69%3 】 — 封堵 厚度 ; 是 对厚 油层 内结 构单 元连 通较 三 2精 细注采结 构调整 方法 无效循环 严重的部 位, 用长胶筒对 油水 利 2 1创新层内细分洼水技 术, . 控制无效注 好、 水 量 井实施 对应封 堵。 0 9 , 2 0 年 实施 2 口井, 6 平均 结 合动静资 料、 测资 料, 监 将细 分注水技 单井 措施 后 日降液l t 日 油12 , O, 增 .t 含水下 降 .6 术从层问发展 到层内, 实现注 水量 由厚油 层内 35 个百分点。 部的高渗透部 位向低渗透部 位转移, 提高 厚油 3 效果评 价 层的动用程 度。 丰要做 法 : 一是 对于层内无效 31 .水驱产量递减 及含水上升 速度得到有 循环严重 的厚油 屡, 如发育 稳定结 构界 面, 对 效控制 I Ⅸ Ⅸq “上 接P 0 24 结 构 界面 以下的 无 效循 环部 位 进 行封 堵 。 对 2 0 年 , 驱自 09 水 然递减 率和综合递减率 为 22 .同一高 屡建筑形象中, 尺度要有序 .1  ̄25%, 08 .  ̄59 o 5 卜 吸水 羞 部位 加强注 水 ; 部 二是 对 于层 内渗 38% .1 分别 比2 O年低 1 3u . 个 高层建筑 设计时 , 应充分考虑建 筑的城市 透率 级差 较 大 、 水 比例差 异 大且 发育 不 稳 百 吸 分点 } 年均含 水9 .8  ̄2 0 年上升 01 尺 度、 44 %, 0 8 . 7 整体 尺度、 街道 尺度、 近人尺 度、 细部尺 定结构 界面的厚油层, 利用长 胶简封 隔器进行 个百分点。 产量递减 及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 效 度 这一尺度 的序列 。 某一尺度设 计中要遵守 在 封堵 , 为防止 层内纵 向窜 流, 隔 器要 封 到 控制。 但 封 尺 度的统 一性 , 能把 几种尺度混 淆使 用, 不 才 32 采结构进一步优化 . 注 结 构界面 以上0 5 . m处 ; 是对于 复合 韵律 沉 三 能 保证高层建筑 物与城 市之 间、 整体与局部之 油井 产液 状 况表 明 : 合 含 水低 干9 % 综 0 积的厚油 层潜力层与高水淹 层交错分布 , 在油 1 局部与局部之间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有 间、 . 2 产液 强度增加 层中部 利用长 胶筒封隔 器实施 层内细分 , 一 的采 油井产液比例提 高0 5 %, 将 J 机统 一。 .5/ .I综合 含水大于 9%的采油井 产液 T 6 个厚 油层变成 两个注水 层段, 层内进 行周期 02 tdi; 在 23 . 高层建筑形 象在尺度上须有可识 别性 . 3 产液强度下降了O2tdI。 .4/ .I T 注 水 。 0 9 , 施3 F , 20 年 实 9A 高渗 透部 位控制 比例下降00%。 井 l 高层建筑物上要有一些局部形象尺度, 能 无效注 水 l2 m3 d 低 渗透部 位增加 有效 注 低 含 水井 产液 比例 明显提 高。分 层注 水状 况 17 / , 使 人把握 其 整体大 小 , 除此 之 外, 也可用一 些 表 明: 强注水层段的注水 强度上升0 2 m3 加 .4 / 水l 1m3d 对 比l 口细分井周 围3 口油井, 12 / 。 5 3 } 屋檐、 台阶、 柱子、 楼梯等来表示建筑物的体 . 控制注 水层段的注 水强度下 降0 1m3 .l / 细分后 日降液 14 , 1t 日增油 lt 综 合含 水下降 d m, 8, 量。 任意 放大或 缩小这些 习惯 的认知尺度部 件 d I。 .I 水驱注采结构 得到进 一步优化 。 T 06 个百分点。 .2 就 会造 成错觉 , 果就 不好。 效 但有时 往往要 利 33 . 无效注 采得到有效控制 22 精 细厚层油井压裂 , . 努力挖潜层内潜 用这 种错觉来求得特 殊的效果 2 0 年, 0 9 实施油 水井调 整1 9 井次 , 68 控制 力 3 结 语 , 根 据油 层发育、 隔夹层发育及剩 余油分布 无效 注水量2 38 X 0 m3 控制 无效产液 量 4 . 14 , 6 高层建 筑的外部 尺度影 响因素很多, 设计 等状 况 , 个性化 设计压 裂方 式 , 高厚油 层动 2 86 × 0 t 无效注采得 到了有效控制 。 提 0 .9 1 , 4 师在 设计高层建 筑中充分地 把握 各种尺度, 结 用程 度 主要做 法 : 一是 对河道砂 体沉积 的正 34 层压 力保持相对稳 定 .地 \ 合人的尺度, 满足入的使用、 双偾的要求, 必定 韵律厚油层应 用长胶简定位压 裂方式 ; 二是对 2 0 年, 09 加强高 、 低压井组 的注水调整 。 『 能创造出优美的高层建筑 外部造型。
坨21沙二9单元注采调整方式探讨

坨21沙二9单元注采调整方式探讨摘要:坨21沙二9单元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及前三角洲亚相沉积,泥质含量高达17%,渗透率为0.11-0.35um2,属于中低渗透性油藏。
开发初期,受层系划分不合理、平面非均质性强的影响,单元存在着地层能量差、单井产能低和采出程度低的问题。
为改善这一现状,对该单元单独建立一套井网单层开发。
在水驱过程中因受沉积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常规注采调整技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应该突破传统方式的束缚,探索和创新多种有针对性的注采调整的方式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开发效果。
主题词:低渗;组合模式;变流线1 油藏开发简况坨21断块沙二9砂组位于胜坨油田三区西部,为一地堑式长条状断块油藏,其东、南、北分别以9、7、5号断层为界与坨11断块、胜二区、坨28断块相邻,西部与边水相接。
油层埋藏深度2050m-2260m,含油面积0.74km2,石油地质储量99.5×104t。
平均渗透率0.89μm2,原始含油饱和度0.69,油藏水型以CaCl2型为主,地面原油粘度1400mPa.s,地面原油密度0.9389g/cm3,原始地层温度81℃,原始地层水矿化度23432ppm,原始地层压力21.5Mpa,饱和压力10.6-11.4 MPa,属于反韵律、低饱和油藏。
沙二9砂组1966年投入开发,到目前主要经历了4个开发阶段。
2013年对单元储层进行二次解释,91层边水线外推760米,新增地质储量32.5万吨。
2013年对单元单独建一套井网开发,共部署油井4口,水井4口。
2 储层及开发的重新认识2.1构造特征。
井网调整后,坨21断块9砂层组总体构造解释为:东高西低,中部抬起,向西开口的穹窿背斜构造。
内部断层少,顶部一条断层走向北偏东,北部与断块边界断层汇合,密封性较好。
9砂组层砂体分布稳定,储层从东向西逐渐变薄,有效厚度4.1米;内外边水线距离为760米,构造高差达到193米。
2.2 沉积特征。
中高含水期如何提高水驱效果

中高含水期如何提高水驱效果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不同地质构造的中高含水期油藏,为提高水驱采收率,采用了不同的开发方法,对指导类似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高含水期提高水驱效果采收率1、前言陆相沉积油藏与海相沉积油藏相比,储层非均质性强,原油黏度相对较高,水驱采收率较低,因此,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已成为陆相老油田开发调整的中心任务。
热采、气驱、化学驱是目前世界上规模化应用的三大提高采收率技术,尽管中国的蒸汽吞吐、聚合物驱和复合驱技术已成熟配套,热采和化学驱年产油量在3000万吨以上,但水驱仍然是油田开发调整的重中之重。
水驱是目前应用规模最大、开采期限最长、调整工作量最大、开发成本最低的一种开发方式。
2、厚油层油藏细分韵律层开发以反韵律沉积为主的储层,其非均质性强,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纵向上层内中、低渗透韵律段,非主力小薄层和平面上主力油层边部剩余油富集,为此,开展了细分韵律层研究,进行韵律层细分重组和精细注水,取得了好的效果。
3、多层砂岩油藏层系井网优化重组复杂断块油藏断块小、注采井网不完善,小层多、油层厚度大、层间干扰严重,针对复杂断块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对层系进行了细分重组,对加密井进行了调整,完善了注采系统。
封闭型断块油藏一般采取合采方式开发,层间矛盾突出,高渗透储层动用程度高,低渗透储层剩余油富集,对物性和开采状况相近的储层进行了跨层系重组,优化了井网,实现了高、低渗透储层的分注分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低渗透油藏小井距井网加密低渗透油藏在非线性渗流机理、启动压力梯度、井网井距技术经济界限等研究指导下,采取小井距加密井网、改善水质等措施建立了有效的驱动体系。
低渗透油藏储量丰度低,层系、井网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若采用与高渗透油藏相近的井距,由于存在较高的启动压力梯度,难以建立有效的驱动压差,储量得不到有效动用。
随着油价升高,低渗透油藏的极限井网密度加大,单井极限控制剩余储量降低,在高油价下,低渗透油藏具有加密调整的潜力。
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优化调整研究

①局部区域无油水井控制, 造成基础井网不完善
对河7 4 断块进行 进一 步描 述后 发现局 部砂 体厚度 较大 的油层 存在 无井控
②油 水井 井况 问题 及拔封 井 影响 , 导 致二 次井 网不 完善 河7 4 断块 因井 况 问题停 产油 井 1 口, 影 响 日油能 力 1 . 6 t / d, 影 响年 产能 力
4 8 0 t , 失 控地 质储 量 1 5 . 2×1 0 4 t ; 停注 水 井3 口, 影 响 日注 能力8 8 m3 / d , 失控 水
1油藏 概 况 河 7 4 断块位于 东营 凹陷 中央 隆起 带西段 , 现河庄 油 田的东北 部 , 主要 含油 层 系沙 二下 稳沙 兰段 , 本 次 方案仅 涉及 沙二 下稳层 系 , 含 油面 积2 . 4 k m2 , 地 质 储 量2 8 7 ×1 0 4 t , 标定 采收率 为2 1 %。 该 区构造 简单 , 为东 西和 南北 两条 断层 所夹 持 的反 向屋 脊式 断块 , 油藏 埋深 2 5 5 0 - 2 7 0 0 ) - g : , 平均孔 隙度 1 8 . 6 %, 平 均渗透 率
制 区。 计算 含 油面 积0 . 1 9 Ki n 2 , 有 效厚 度 1 2 m, 地 质储 量 2 3 . 4×1 0 4 t 。
而该断 块 因井况 和拔封 井影 响 , 造成 目前储 量和水 驱储 量控 制程 度低 , 分别 为 5 6 . 5 %和5 2 . 4 %, 因此 断块 具有 新钻 油 井 , 提 高 储量控 制 程度 的潜 力 图1 ) 。 同时, 该 断块 存在 无井控 制 区3 处, 失控 地质 储量 3 3 . 4×1 0 4 t , 具 有新 钻油
大庆油田A区块层系井网优化调整技术

油 田进 入 特高 含水 期开 发 阶段 ,水驱 仅依 靠 常规 的增产 增 注措施 改善 开发 效果 的难度 越来 越 大 。在
不实 施大 规模 井 网加密 调整 的前 提下 ,立 足现 井 网 ,层 系井 网优 化调 整是 解决 主要 开发 矛盾 、进一 步改
善开 发效 果 和最大 程度 提高 采 收率 的有效 途径 Ⅲ 。
不实施大规模井网加密调整的前提下立足现井网层系井网优化调整是解决主要开发矛盾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和最大程度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t其中三类油层地质储量14697110采油井142口注水井119口井网密度4423自1966年基础井网投入开发以来区块先后经历了3次大的调整目前共有基础一次加密二次加密和三次加密4高油层划分为一套开发层系以一类油层和有效厚度20m的厚层为主要开采对象采用16km切割距行列井网注水开发井网部署为3500300m500300m1979年中间井排加密非主力油层注水井
网控制 程度 低 等问题 实施 了注 采 系统调 整 ,通过 转 注 1 0口采油井 ,将一次加密井 网和二次加 密井 网 由反
[ 收稿曰期]2 0 1 3— 0 1 —2 4 [ 基 金 项 目 ] 中 国 石 油 天 然 气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重 大 技 术 专项 ( DQP 一 2 0 1 1 一 YC — KY— o 1 1 ) 。 [ 作者简介]王卫学 ( 1 9 7 8一 ) ,男 ,工 程师 ,现主要从 事油藏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平均 单井 日注水 4 2 m。 , 日产 油 2 . O t ,综合 含水 9 2 . 7 ,采 出程 度 4 1 . 4 2 。 自1 9 6 6 年 基础井 网投入开 发 以来 ,A 区块 先后 经 历 了 3次大 的调 整 , 目前 共有 基础 、一次加 密 、二次 加密 和 三次加 密 4 套 水驱 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果的进一步提高。目前 , 油 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 ,
单纯 依靠 井 网加密 难 以有 效改 善 开发 效果 , 因此, 需
要通 过 层 系井 网 优 化 调整 缓 解 开 发 矛盾 , 最 大程 度 提高 水驱 采收 率 。
1 开 发矛 盾分 析
1 . 1 纵 向油层 性 质差异 较 大 , 层 间干扰 导致 油层 动
度均在 1 8 0 m 以上 , 平均 射 孔层 数 大 于 3 0个 。E—F
—
外储层砂岩厚度动用 比例为 5 6 . 3 。
2 层 系井 网调整 方式 区块较 为 突 出的层 间和平 面 矛盾严 重制约 了水
G合 采井 的射 孔井 段 过长 加剧 了油层非 均质 的层
驱开 发效果 , 为有效 缓解 开发 矛盾 , 进一 步提高水 驱
8 。
关键 词 : 水驱 ; 开发 矛盾 ; 层 系井 网 ; 综合调 整 中图分类 号 : TE3 2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6 -7 9 8 1 ( 2 O 1 3 ) 0 8 一O 1 O l 一0 2 较好 的 E油层 对 F层及 以下油 层 的动用造成 了严重
次 加密井 网 的排 间加两排 油井 、 一排 水井 , 原 油井转
细 分重组 , 减小层 间干扰 ; 平面 上进 行原 井 网的补充
加密 , 缩小 注采井 距 。
2 . 1 开发 层 系细 分 、 重 组 方 式
注, 构成 1 4 5 m 的五点 法 面积井 网开 采 E B类油层 。 根据该 调整 方式 , 区块 共加 密补 充新井x 口, 共 利用 原井 网油水 井 Y 口 , 转 注原 井 网油 井z口 , 转抽
间和 平 面矛盾 仍较 为 突 出, 严 重制 约 了 开发效 果 的进一 步 改善 。本 文针 对 区块 突 出的开发 矛盾 进 了分 析, 提 出了层 系井 网优 化 调整 方 法 , 即纵 向上进 行 开发层 系的细分 重组 , 减 小层 间干扰 ; 平 面上进行原 井 网的补 充加 密 , 缩 小注 采 井距 , 调 整 后预 计 可增加 三类 油层 可采储 量 D×1 O ‘ t , 提 高三 类油 层 采收 率 4 .
1 . 3 注采 井距 大 , 薄差 层 水驱控 制程度 和动 用程 度
偏低
目前 开采 薄差 层的 主要是 二 次加密井 和三次 加
密井 , 两套 井 网注采 井距 均是 2 5 0 m。从 不 同厚度水 驱 控 制 程度 看 , 有效厚度小 于 0 . 5 m 的油 层 砂岩 水 驱 控制 程度 为 7 9 . 9 %, 表 外油 层砂 岩水 驱控制 程度
—
从 相 邻 区块 一次 加密 井 的动用 情况来 看 , E—F G 合采 井 的 F层 及 以下砂 岩 整体 动用 比例为 6 2 . 9 9 , 6 , 低于单 采 F层及 以下 井 1 6 . 9个百 分点 , 而薄差 储 层 的砂岩 动用 比例 降低 1 2 个 百分点 以上 。
用不 均衡
各套井网分别来看 , 注采井距均匀 , 射孔对应性 较好 , 但受油层平面非均质影响 , 也导致了同个小层 存在 多套 井 网射孔 的现 象 。该情 况使得 井网 间可 以
相 互完 善 注采 关 系 , 对 开发 效 果 的改 善起 到 了一 定
作用 , 但 同时也 导致 部分 小层 注采 井距不 均匀 , 平 面 注采 关系 复杂 。
间干扰 作用 , 导致 了油层 纵 向上 动用 的不 均衡 , 发育
收 稿 日期 : 2 O 1 2 —1 2 —2 3
采收率 , 需要 从 纵 向、 平 面 两 方面 同 时人 手 , 进 行 区
1 0 2
内蒙古 石 油 化 工
2 0 1 3 年第 8 期
块 的层 系井 网综 合 调 整 , 即 纵 向上 进 行 开发 层 系 的
从 研究 区三类 油层 岩 性 、 物 性特 征 来看 , 上部 E
油 层 属 于相 对较 浅 水 环 境 下 的 沉积 物 , 砂 岩 岩 性相 对 较粗 ; 下 部 F层 到 G 层 中部 则是 在较 深 水 环境下 的沉积 物 , 泥质 和碳 酸盐 含 量增加 , 油 层 物性 明显变 差 。此外 , E油层 为偏 亲 油非 均 质润 湿 性 , 亲油 性较 强, 而 F层及 以下 油层 为偏 亲水润 湿 性 , 油 层 性质有 明显 差异 。
1 . 2 平 面上各 套 井 网相 互 交 错 , 注采 不 均 匀, 平面 矛盾 突 出
步从 3 0 0  ̄5 0 0 m缩小到 2 5 0 m 。随 着 注采 井 距 的缩 小、 调整 对象 针对 性 的加 强 , 调 整 对象 的动 用程 度得 到 了提 高 , 但层 间及平 面 矛盾 仍然 突 出 , 制 约 了开发
干扰 。
研究 区 自1 9 6 6年投 入 开发 , 先后 经 历 了基础井
网、 一 次加密 、 二 次加 密 和 三次加 密 四个 水驱 开发 阶
段, 调 整 对象 从 中高 渗透 层 、 中低渗 透 层 、 薄 差 层过
渡 到 以表 外 和未 动 用 为 主 的 薄差 储 层 , 注采 井 距逐
为7 6 . 8 %; 从不 同砂 体油 层动 用情 况看 , 累计 3 次 同 位 素 表 内薄 层砂 岩厚 度 累计 动用 比例 为 6 7 . 0 , 表
调整区 目前存在的四套水驱井网 中, 除一次加 密井 网划分为两套开发层系 , 其余井 网均为E—F — G 一 套层 系合 采 。 E—பைடு நூலகம்—G 合 采 的井 网射 孔井段 长
2 0 1 3 年第 8 期
内蒙 古 石 油 化 工
1 O 1
水 驱 层 系井 网优 化 调 整 技 术 研 究
杜 满 昌
(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 司第 四采油厂地质大 队, 黑龙江 大庆 1 6 3 5 1 1 )
摘
要: 研 究 区先后 经过 三 次 水驱加 密调 整 , 开发 矛盾得 到有 效缓 解 , 油层动 用状况 不断提 高, 但 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