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的妙用

合集下载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篇一: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中医方剂名。

为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及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等属瘀阻气滞者。

本方原为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失畅以致胸痛胸闷之剂。

王清任认为隔膜的低处,且如池,满腔存血,名曰“血府”。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用法水煎服。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病机胸中血瘀,气机阻滞。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辩证要点胸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现代运用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等属瘀阻气滞者。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配伍特点活血与行气相伍;祛瘀与养血同施;升降兼顾。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主治血府逐瘀汤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3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适应病症神经精神系统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

血府逐瘀汤的功能主治及副作用

血府逐瘀汤的功能主治及副作用

血府逐瘀汤的功能主治及副作用血府逐瘀汤简介血府逐瘀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伤寒杂病论》。

它由桃仁、红花、川芎等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

血府逐瘀汤主要用于治疗血瘀、瘀血症以及一些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的疾病。

功能主治血府逐瘀汤的功能主治具体如下: 1. 疏通经络:血府逐瘀汤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改善血液供应不足的问题。

经络疏通可以有效缓解局部疼痛,增加组织的氧气和营养供应,提高组织的代谢能力。

2. 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可以加速血液的流动,改善血液的黏稠度,防止血液在血管中凝固成块。

它对于一些慢性病引起的血液淤滞、湿瘀、气滞等问题特别有效,可以消除瘀血,解除疼痛。

3. 缓解疼痛:血府逐瘀汤对于一些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的疼痛问题,如痛经、月经不调、胸痛、腹痛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它可以舒缓经络,疏通气血,缓解疼痛症状。

4. 改善皮肤问题:血府逐瘀汤可以改善一些皮肤问题,如淤血、瘀斑、瘀青等,以及一些因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皮肤干燥、暗沉等问题。

它能够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使皮肤恢复健康。

副作用血府逐瘀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

但是相较于西药,中药的副作用较少且较轻微。

一般情况下,患者在使用血府逐瘀汤时可能出现以下副作用: 1. 消化不良:一些患者在使用血府逐瘀汤时,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的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是因为血府逐瘀汤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有时会引起胃肠道的反应。

对于出现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减少使用剂量或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2. 过敏反应:个别患者对血府逐瘀汤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如出现皮肤发红、瘙痒、荨麻疹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3. 不良反应:在使用血府逐瘀汤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一般在停药后会逐渐消失,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血府逐瘀汤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并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病史以及其他正在使用的药物情况。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处方: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药理作用:1.29,对微循环作用的观察表明,消化道给药后,能明显改善由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的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并可防止由于微循环紊乱而致的血压急剧下降。

证明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器官血流灌注量的效应。

2.凝血作用和抗凝作用《浙江中医杂志》1981(10):428,本方静脉制剂在试管内有缩短复钙时间、凝血酶原和凝血酶凝固时间,对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并能复活肝脏清除能力。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3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祛瘀;当归、生地养血化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开肺气,引药上行;甘草缓急,调和诸药。

共奏活血调气之功。

摘录:《医林改错》卷上黄芽汤方剂名解:《周易参同契》中“阴阳之始,玄含黄芽”,此方为黄老先生的调阴阳的第一方,故名黄芽汤方子组成:人参3钱甘草2钱茯苓2钱干姜2钱方药比例:3:2:2:2方子解释:人参加干姜:崇阳补火甘草加茯苓:培土泻水方子功效: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方子加减:心火上炎,慌悸烦乱,加黄连,白芍以清心肾水下寒,遗泄滑溏,加附子,川椒以温肾肝血左郁,凝涩不行,加桂枝,丹皮以疏肝肺气右滞,痞闷不通,加陈皮,杏仁以理肺方药解释:甘草:味甘,气平,性缓。

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

备冲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资,入金木两家之界,归水火二气之间,培植中州,养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药,调济气血之灵丹桂枝:味甘、辛,气香,性温。

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瘀第一方

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瘀第一方

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瘀第一方胸中血瘀是常见的一种中医病症。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饮食习惯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胸中血瘀发病人数明显增多,严重降低了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

鉴于此,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中血瘀的相关情况。

1.认识胸中血瘀1.1症状胸中血瘀的症状通常包括胸痛、头痛、长时间不能痊愈,或是长期呃逆不止、干呕、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等。

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嘴唇、双眼、舌质有异常等表现,例如嘴唇发黑或两眼暗黑,舌头上甚至还有瘀斑、瘀点。

这些症状都可能是胸中血瘀的表现。

1.2原因胸中血瘀的原因通常是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导致。

当血液瘀积在胸中时,就会导致气机的运行受到阻碍,从而引起胸部疼痛,并且痛有定处,像是被针扎一样的感觉。

体内的瘀血瘀阻在上焦,会遏制清阳之气的升发,清空失养,便会导致头部疼痛。

胸中有血瘀,还会影响脾胃的正常运行,并造成胃气上逆,出现呃逆干呕等多种症状。

1.3胸中血瘀的危害血瘀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阻碍血液供应和氧气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影响其正常功能。

这可能导致疼痛、肿胀和冷感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组织坏死或功能障碍。

血液凝聚和堆积在特定区域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和局部组织受压,引起疼痛和肿胀。

血瘀被认为是一些慢性病风险的因素。

它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血栓形成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1.认识血府逐瘀汤2.1血府逐瘀汤治疗常见疾病血府逐瘀汤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中医方剂,被誉为中国古代治疗血瘀证的第一个专方。

它主要用于治疗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胸中血瘀证,其中包括一些特定的症状和疾病。

血府逐瘀汤诸多中草药物通过相互配伍,共同发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胸中血瘀引起的各种症状。

血府逐瘀汤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症状和疾病:头痛:一些突发的头痛,特别是没有明显外感或内伤原因的头痛,可能是由于血瘀所致。

血府逐瘀汤可以活血化瘀,缓解头痛。

胸痛:对于冠心病等引起的胸闷、胸痛,中医称之为胸痹。

王清任的六个逐瘀汤

王清任的六个逐瘀汤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王清任的六个逐瘀汤1.通窍活血汤乃治疗头面部瘀血神方。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老葱,生姜,大枣,麝香,黄酒。

方歌为: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酒葱姜;当归川芎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2.会厌逐瘀汤是治咽喉部瘀血的良方。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枳壳,甘草,生地,柴胡,桔梗,玄参。

方歌为: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玄。

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3.血府逐瘀汤是治疗心胸中瘀血奇方。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甘草,生地,柴胡,牛膝,桔梗。

方歌:血府逐瘀生地桃,红花归芎草赤芍。

柴胡桔梗枳牛膝,血化下行不作劳。

4.膈下逐瘀汤善治疗瘀血在膈下,即肝胆经所过的两胁部,周围痞胀不舒。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甘草,五灵脂,延胡索,香附,牡丹皮,乌药。

方歌为: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5.少腹逐瘀汤乃治疗血瘀少腹及下腹部的妙方,也是女人调经种子的要方,一般在月经当天服,连服3~5付,能令少腹子宫内瘀血因势下导,便于推陈出新。

方为:当归,川芎,赤芍,五灵脂,延胡索,小茴香,肉桂,干姜,蒲黄,没药。

方歌为:少腹逐瘀桂茴姜,当归川芎赤芍黄。

元胡没药五灵脂,经暗腹痛急煎尝。

(种子安胎第一方)6.身痛逐瘀汤是治疗周身经络血脉被瘀血阻闭的效方,不管是肩痛,臂痛,指痛,腰痛,背痛,腿痛,甚至是周身风湿痛久不愈,只要是瘀血阻滞,皆可用此方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没药,甘草,五灵脂,香附,川牛膝,羌活,秦艽,地龙。

方歌为:身痛逐瘀桃归芎,红花秦羌膝地龙。

灵脂香附没药草,通络止痛力最雄。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

2013年中医助理医师方剂学辅导之血府逐瘀汤

2013年中医助理医师方剂学辅导之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桔梗5g 柴胡3g、枳壳6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或急躁易怒,入暮湖热,唇黯或两目黯黑,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血点,脉涩或弦紧。

方中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活血怯瘀;生地凉血清热 又可滋阴养血 合当归养阴润燥使瘀去而不伤正;牛膝活血祛瘀,通利血脉,且功擅苦泄下降,引胸中瘀血下行。

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开宣肺气,合积壳升降上焦之气而理气宽胸,又可载药上行,使药力作用于胸中;积壳行气宽中。

甘草调和诸药。

合而用之,活血行气,使瘀去气行,诸症可除。

配伍特点:血府逐瘀汤中药物的配伍,是以气血相互关系、气机升降运动、邪正辨证关系等理论为依据。

具有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气血同治,升降并用以及活血怯瘀不伤正的特点。

证治要点:以胸痛,痛有定处,舌黯红或有瘀斑为辨证要点。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

七、临床运用
适应病症《中国历代名医学术经验荟萃丛书》:
• 神经精神系统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 、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 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 • 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 、无脉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 消化系统病症:如溃疡病、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呕吐、呃逆等。 • 妇产科病症:如原发性痛经、流产后腰痛或出血、产后身痛、月经失 调、不孕症、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 • 其它:色素沉着、尿血、多汗症、低热、乳房纤维瘤、三叉神经痛、 脑瘤、慢性荨麻疹、痒疹、慢性咽炎、盗汗、哮喘、胸壁挫伤、视网膜 静脉血栓形成及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等。
邢斌《半日临证半日读书》
•《中医诊断学》朱文锋主编,新世纪第二版:
“血瘀证主要有疼痛、肿块、出血、色脉改变等表现。
七、临床运用
《方剂学》连建伟主编,2005年10月第1版: • 辨证要点:
胸痛,痛有定处,舌黯红或有瘀斑。
• 加减法:
瘀痛入络,加全蝎、山甲、地龙、三稜、莪朮等; 气机郁滞较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 血瘀经闭、痛经,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 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加丹参、郁金、庶虫、水蛭等。
膈下逐瘀汤:中焦肝系 、胃系
少腹逐瘀汤:下焦衍系 、溲系
身痛逐瘀汤:周 身神经及血管、 髓系
四焦八系说
二、组成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钱半
• 明清: • 1斤=596.8g 1两=37.3g 1钱=3.73g • 1分=0.373g 1厘=0.0373g 1毫=0.00373g
一、方源
血府逐瘀汤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上》

《医林改错》五大逐瘀汤比较表

《医林改错》五大逐瘀汤比较表

《医林改错》五大逐瘀汤比较表王清任认为膈膜的低处,且如池,满腔存血,名曰“血府”。

根据“血府”产生“血瘀”的理论,王氏创立血府逐瘀之剂,称为“血府逐瘀汤”。

案一:江西巡抚阿霖公,年74,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方五剂全愈。

案二:一女22岁,夜卧令仆妇坐胸方睡,已经两年,余亦用此方,三付而愈。

◆本方为治疗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胸痛胸闷的方剂。

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

胸胁为肝经循行之处,瘀血内阻胸中,气机郁滞,故胸胁刺痛;郁滞日久,肝失调达之性,故急躁易怒;气血郁而化热,故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或入暮潮热;瘀血阻滞,清阳不升,则为头痛;瘀热上冲动膈,可见呃逆不止;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证象。

治当活血化瘀为主,兼以行气开胸止痛。

┌玉女煎 —— 补肾,引热下行。

││血府逐瘀汤 —— 通利血脉,引瘀血下行。

牛膝┤│镇肝熄风汤 —— 补益肝肾,引血下行,以平上亢之肝阳。

│└独活寄生汤 —— 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

┌桑菊饮 —— 宣肺止咳。

││普济消毒饮 —— 与甘草配,清利咽喉。

│桔梗┤清瘟败毒饮 —— 载药上行。

││参苓白术散 —— 引药入肺以益肺。

│└血府逐瘀汤 —— 与枳壳配,升降上焦之气而宽胸。

◆全方的配伍特点是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

合而用之,使瘀去气行,则证可愈。

血府逐瘀汤是由桃红四物汤(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合四逆散(枳壳易枳实)而成。

因瘀阻于胸,妨碍肝之疏泄,且疏畅肝气有利于祛瘀,故配四逆散。

方中牛膝能祛瘀血,通经脉,并有引瘀血下行的作用;桔梗与枳壳相配,一升一降,行气宽胸,有使气行血畅之功。

◆后世以本方加减,可通治多种血瘀气滞证。

血瘀经闭、痛经者,可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等以活血调经止痛;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可加郁金、丹参以活血祛瘀,消症化积。

血府逐瘀汤▲▲▲〖方源〗 《医林改错》〔释名〕 〔病案示例〕〖组成〗 桃仁 四钱[12g] 红花 三钱[9g] 生地黄 三钱[9g] 川芎 一钱半[5g] 赤芍 二钱[6g] 牛膝 三钱[9g] 桔梗 一钱半[5g] 当归 三钱[9g]柴胡 一钱[3g] 枳壳 二钱[6g] 甘草 一钱[3g]〖用法〗 水煎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名医王清任的一部《医林改错》,对后世众多医家的影响还是
挺深远的呢!尤其是书中记载的那些方剂,比如血府逐瘀汤、少腹
逐瘀汤等,现如今,依旧是临床上常用的方剂,而且被很多中医大
家青睐。

1.通窍活血汤
赤芍3克,桃仁泥10克,红花10克,川芎7克,生葱10克,生姜
10克,红枣7枚(去核),麝香0.15克(绢包)。用黄酒250克将
前七味煎一小碗去渣,入麝香再煎三沸,临卧服。成人一连三晚服三
剂;七八岁小孩两晚服一剂,麝香可煎三次,再换新的。

主治:头发脱落,眼痛眼红,糟鼻子,耳聋,白癜风,紫印,牙疳等
头面疾病;此外,还治妇人干血痨,男子痨病,小儿疳积等。

邓氏用此方法治一脑膜炎后遗症,收到良效。患儿男性,11岁,5年
前脑膜炎后遗症,癫痫经常发作,至9岁即开始有发育征,出阴毛,
嘴唇有稀疏的须,身型矮胖,无小孩性格,举动如成人,日饮茶水达
7茶煲(1煲约5磅),经治数年未效。曾经针灸治疗,癫痫发作稍
减轻,其他症状无改变。邓氏诊其脉沉实而有力,舌诊如常,证无虚
象,其病在头,与血瘀有关,因而采用王氏法,予通窍活血汤原方,
隔日一剂。约15天后,癫痫发作较轻,饮水减少,服至50剂,患者
已愿和其他小孩玩耍,恢复小孩征象,体重减少5000克,并长高。
桃仁、红花虽每剂各10克,而患者精神却日佳,智力逐步发育,能
记一些单字(此前因病未上学读书),但癫痫未能完全控制,饮水已
减少一半。前后治疗约1年,诸症皆愈,独余癫痫,后经精神病院治
愈。追踪十多年,该患者发育基本正常,已当工人,唯智力稍差于正
常人。又曾用此方治一患颅咽管瘤之男孩(15岁),症状有所改善,
如视力有所提高,但一年后X线检查肿瘤未见缩小,亦无增大。

2.血府逐瘀汤
当归10克,生地10克,桃仁13克,红花10克,枳壳7克,柴胡3
克,甘草3克,桔梗5克,川芎5克,牛膝10克。水煎服。

主治:头痛(无表证、里热证、元气虚、痰饮等证),胸痛,天亮汗
出,心里热,瞀闷,急躁,夜睡梦多,不安,小儿夜啼,呃逆,干呕,
心悸,易怒等。

此方为伤科医生普遍采用。邓氏曾治疗一位被手推车压伤胸部的患
者,经其他法治疗十多天,胸痛仍甚,用此方内服,药渣复煎,加酒、
醋各一两,热洗痛处,3日后痛消,继服数剂(并加外洗)以巩固疗
效。
此方对于顽固性之头痛、失眠,经久治无效,而舌边有瘀点,或见涩
脉者,有时能收到意外效果。本方对胸部因于瘀热的证候多有效。

3.少腹逐瘀汤
小茴香7粒,干姜0.7克(炒),玄胡3克,没药7克(研),当归
10克,川芎3克,肉桂3克,赤芍7克,蒲黄10克,五灵脂7克(炒)。
水煎服。

主治:少腹积块疼痛,或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少腹胀满,
经病崩漏,白带,不孕等病证。

据邓氏临床体会,本方对于妇科多种疾病有效,如少腹积块疼痛,或
经痛之喜按者,经水过多,或断续淋沥不止者均有效。若用于经水过
多,蒲黄应用蒲黄炭。

王氏自称本方为“种子安胎第一方”。此方对于月经不调所致的不孕症
确有良好的效果,对于附件良性肿块亦有效。该方小茴香可用5~7
克,其他各药亦可稍增其分量。
4.补阳还五汤
黄芪120克,赤芍5克,川芎3克,桃仁3克,红花3克,当归尾7
克,地龙3克。水煎服。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邪等。
本方对于偏瘫、截瘫等属于气虚有瘀者,效果甚佳。邓氏曾用此方治
疗各种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之偏瘫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有恢复五
成的,也有恢复八九成的。

曾治一例严重截瘫女子,后能不用扶杖跛行,恢复工作,结婚后产一
子。该女子姓曾,时年22岁,就诊时已截瘫卧床半年,两腿消瘦,
自膝下只余皮包骨头,需人搀扶起坐,坐亦不能久,面目虚浮,月经
3月未行,唇舌色黯,苔白,脉细涩。乃予补阳还五汤,黄芪用120
克,家人见方,初不敢服,后试配半剂,服后月经得通,始有信心,
连服十多剂。二诊时自觉精神较好,月经已净,腰部稍有力。再开处
方为:
黄芪200克,全当归30克,川芎10克,赤芍13克,桃仁13克,红
花5克,地龙10克,桂枝10克,黑老虎13克。水煎服。
该方服10剂后,已能自动起坐,胃纳甚佳,面色虚浮而转红活,上
半身转胖,腿肉稍长。照方再服十多剂,能下床稍站一会。嘱其注意
锻炼学站,进而扶双拐杖学步。照上方加减,服药8个多月,并经艰
苦锻炼,已能扶一拐杖缓慢行进,一年多后参加教学工作,已能丢掉
手杖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