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修辞格中的歧义现象及其修辞功能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消极的歧义相关论文需要加以避免。
然而有意地利用歧义,却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修辞效果。
修辞格中的双关、比喻、反语、通感、典故、委婉等就是歧义在语言中的积极利用。
英语歧义具有幽默风趣、辛辣讽刺、委婉含蓄、调和冲突、启发想像等多种修辞功能。
[关键词] 英语;歧义;修辞功能
1 引言
歧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歧义(ambiguity)是指某个词语或话语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释义的现象。
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各个层面如语音、词汇、句法结构、语用都会产生歧义的现象。
如果不加避免,歧义就会给我们的交际带来困难。
然而,歧义并不完全是一种消极的语言现象。
有意地利用歧义,
却可以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
英语中的多种修辞格就是歧义的积极利用。
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常常有
意利用语言结构内部的矛盾所产生的歧义,或一语双关,或委婉陈词,或讽刺挖苦,表达多种情感,取得
特殊的修辞效应。
2 英语修辞格中的歧义现象
2.1 歧义与比喻比喻也属于一种语用歧义。
这是因为:任何一种比喻都有喻体所表示的字面意义和它的喻义所体现的含义,因而是可分的,符合歧义的定义。
这样的歧义表现为说话人有意造成字义与含义的对立统一:对立是因为它违反质的准则,统一是因为话面意义只是手段,含义才是说话人的用意。
2.1.1明喻(simile )(1) He bellowedlike a bull seeking combat.(2) And then Della leaped uplike
a little singed cat andcried:“Oh, oh.”(O. Henry:“The Gift of Magi”)上面两例都以动物
喻人。
第一句中的动物是牛,第二句中的动物是猫。
前句与牛的“声音相似”,后句则为动作相似。
2.1.2暗喻(metaphor )(3) Girl:You remind me of theocean.Boy: Wild, romantic and restless.Girl: No, you just make me sick.“海洋”一词作为比喻,不同的使用者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权可有不同
的含义:姑娘以此暗示对男孩的厌恶,有如航海使人恶心。
男孩却理解为一种赞扬。
2.2 歧义与双关(pun)所谓双关是指“利用语言中同音和多义关系,使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同时关涉到
两种事”。
双关词格的第一个本质上的特点,在于双关辞格的话语意义的重心落在歧义上。
不管是同(谐)音还是同词,说话人要表达的重点不在“同”上而在歧义上。
双关辞格有意利用同(谐)音词与一词多
义的词可能引起的歧义来达到一语双关地表述说话人真实意图的目的。
[1](P193)
2.2.1词意双关(4)Farewell toArms这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部代表作,中译本译作《永别了,武器》。
严格来说这个题目是有歧义的,因为“arm”是多义词,既可当“武器”也可当“手臂”解。
有些学者
认为该题一语双关,点明主人公最终远离了战争,但也失去了一双温暖的手臂———他的爱人。
(5) Mr. Josephentangled.(Thacker, W., VanityFair)这是小说《名利场》中一幅插图的文字解说。
画中,
丽蓓加小姐在用白嫩的小手绕乔瑟夫绷着的绿丝线。
作者巧用entangle一词,一语双关:表层上指乔
瑟夫缠线,笨手笨脚;深层上指他对丽蓓加一见钟情,为其姿色所倾倒。
2.2.2谐音双关(6)“My daughter has arranged a littlepiecefor the piano.”“Good. It’s about time we had a littlepeace.”在该对话中,piece与peace构成了谐音双关歧义。
听者故意把piece (曲子)理解为peace(安静) ,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不愿继续再听钢琴弹奏,而想安静一会儿的愿望。
(7) Seven days without water makes one weak.本例歧义的触发因素包含语音、语义和语法等几个层面,但以weak和week的谐音为主,可以理解为两种意思:a.七天不喝水使人虚弱。
b.不折不扣的七天就是一星期。
2.3 歧义与反语(irony)说话要真实,要有足够的证据,这就是格拉斯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
反语故意违反了质的准则,反话正说,正反映衬,造成一种挖苦讥讽的修辞效果。
(8) It is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man in possession of a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Austin J., Pride and Prejudice)有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要一位太太。
这是小说《傲慢与偏见》第一章开头第一句。
此句前半部分格调高雅,语气庄重,使人感觉接下来要阐明一个了不起的真理。
可是读完全句,不免让人大失所望,这哪里是什么真理,平平常常一句话而已。
而且后半句将财富与婚姻联系在一起,内容平淡无奇,语气戏弄不恭,讽刺了沾有铜臭味的富人婚姻。
作家奥斯丁利用这种特殊的歧义,有意安排这种语言形式的高雅与思想内容的平庸,语气的庄重与用意的戏弄之间
的强烈反差,造成一种反语和滑稽的戏剧效果。
这一反语,奠定了全文的讽刺基调。
2.4 歧义与通感(synaesthesia)通感指身体的某一个器官受刺激时身体的另一个器官所感觉到的感觉。
简言之,就是感觉的相通。
(9) Johnson’s Baby Powder: Thesoft smell.强生婴儿粉:柔软的芳香气息。
Soft一般用来形容触觉,而smell是嗅觉。
此例就是触觉与嗅觉相通形成的通感。
芳香的味道,柔滑的感觉,一定是让年轻的妈妈满意的婴儿用品了。
从本质上说,修辞上所说的,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的转移在内的“通感”是一种语用歧义,即说话人违反质的准则将实际的感觉与联想的感觉对立统一,以表达一定的含义。
(10)Soft musiclike aperfumeandsweet light.Goldenwith audibleodorsexquisiteSwatheme with cerements for eternity这是诗人听了肖邦的乐曲后所抒发的感受,把人的听觉与触觉、味觉、嗅觉、视觉都糅在一起。
音乐声的柔软(soft)是触觉,芳香(perfume)是嗅觉,光(light)是视觉,用甜美(sweet)修饰light又转成味觉,味道(odor)又是味觉,最后一句(swathe me with cerements for eternity),原意直译是用寿衣包裹以至永恒,又转入触觉。
听了肖邦的乐曲,不能仅以听觉来表达奇妙的感受了,只好调动五官来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妙和丰富的内涵。
2.5 歧义与委婉(euphemism)委婉语相关论文定制需求指用含蓄的或使人愉快的说法代替不悦的或
不够礼貌的表达方式。
说话人将坏事说好,难听的话说成悦耳的,违反了质的准则。
委婉语的使用,多半是出于保留面子或尊重宗教、习俗的考虑,因而又符合礼貌原则。
但是,有些委婉语要结合语境才能产生特定的含义。
否则容易触发歧义。
[2](P544)如:(11) He may go any day.字面意思可译为:他随时能去。
但如果指的是一位病入膏肓的人,那就意为他随时可能死去。
取代禁忌语的委婉语的主要适用范围大致为: 1)生,老,病,死; 2)性; 3)排泄;4)穷困; 5)犯罪; 6)职业; 7)政治。
如old的委婉语: gettingon years; advanced in age; elderly; senior; senior citizens;past one’s prime; feeling one’s age.如die的委婉语pass a-way; go to heaven; fall asleep; pass beyond; fade; be calledto God; kick the bucket; be no more等.2.6 歧义与典故(allusion)典故是一种以历史渊源作背景的修辞格。
典故离不开文化语境,而且较之别的修辞格更依赖文化与历史的总体语境。
实质上,典故的使用过程就是主体的人对理解对象的客体进行意义赋值的过程。
典故所进入的是存在于听者(读者)
的认知模型中的想像空间并在那里激活听者(读者)的理解力与想像力。
(12)Mr. Rochester continued blind the first two yearsof our union; perhaps it was that circumstance that drew usso very near……Literally, I was (what he often called me)the apple of his eyes.(Bronte,C.,Jane Eyre)the apple of one’s eyes的字面意义是“瞳子,眼珠”。
作为成语典故,源出自《圣经》,意思是“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罗切斯特双目失明,一切全靠简照顾,她为他读书,写东西,代替了他的双眼,所以是他的“眼珠”;两个人婚后心心相印,形影不离,罗切斯特十分爱简,所以又是他的“宝贝儿”。
“the apple of one’s eyes”可分解为两个歧义,这里把它译为“眼珠”可兼顾两意,比较妥当。
13)It was another one of thosecatch-22 situations, you've damned if you do and you've damned if you don’t.此例中的catch-22源于美国小说家Joseph Heller的同名小说。
第22条军规实际上是一条自相矛盾根本无法实现的规定。
现在Catch-22一词在英语国家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典故,表示处于无法摆脱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局面。
3 歧义的修辞功能
在社会交际和文学作品、新闻广告、相声小品及幽默笑话中,利用歧义来达到某种特定的修辞效果和语用目的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种自觉地使用歧义,不但不影响交际,反而使我们的语言生动形象,有血有肉。
一般说来有意地使用歧义能达到以下几种修辞效果:
3.1 幽默诙谐(14)“I had a fall last night which rendered me uncon-scious for several hours.”“You don’t mean it? Where did you fall?”“I fell asleep.”这则笑话的幽默缘于“fall”一词引起的歧义。
直到发话人最后说“I fell asleep”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原来不是摔了一跤,
而是睡了一觉。
第一句中had a fall ,其中的fall是名词,是从to fall (摔倒)这个动词转化来的。
而第三句中的fall ,尽管形态、发音与前而一样,但其语法意义、词汇意义都不同于上面的fall。
这时,它语法上已作为系动词,后面的形容词是句子的表语,表示从一种状态进入到另一种状态。
这最后一句话就揭示了fall一词的多义现象,也就是这条幽默的语言基础。
语言幽默中能够产生歧义的某个特定语言项目或某种特定语言现象就构成了该则幽默的语言核心(linguistic core)。
这是语言幽默中真正起作用的部分。
是必不可少的。
3.2 反语讽刺What a noble illustration of the tender laws of his fa-vored country!—They let the paupers go to sleep.睡觉是人的本能,是不需要法律允许与否的生理行为。
该句中却称让穷人睡觉是温柔的法律所规定的高尚仁慈的行为,其实这些“温柔”“高尚”的词语下面隐藏着巨大的反讽,穷人连睡觉都要别人恩准,这种行为是多么的残酷与卑鄙冷酷。
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要求说话要真实。
而反语从字面意思上看是不真实的,显然是违反合作原则的。
但如果进一步理解其深层意义,则可以真切地体会到说话人的话语意义。
而在这一点上,说话人的意图也是真实的,这种真实便符合会话原则的质的准则,不会给对话造成任何障碍。
3.3 委婉含蓄Public notice circulated at Oxford University some yearsago on the subject of students’throwing food at each other :“Gentlemen coming from homes where bread-throwing at thedinner table is habitual and finding a difficulty in conformingsuddenly to the unfamiliar ways of a higher civilization willbe permitted to continue their domestic pastime on a paymentof 5 shillings a throw.”[3](P227)学生在饭厅里互相投掷面包、戏嬉打闹有失名牌高等学府的体统。
要制止这种不文明行为,校方本可以进行严厉批评,对有关人员也可以处以罚款。
但为避免事态扩大,激化矛盾,校方出示了这么一份充满委婉词语的幽默通知,其作用较之直接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要更为显著。
3.4 调和冲突“Is social equality permitted here? Boy ,”shouted thelady to a man showing people to their seats,“this is socialequality.”“No, madam,”said the boy, 'it is Beethoven’smusic." (W.E.B.Du Bois,“On Being Crazy”)[4](P83)一位白人妇女不愿意让黑人坐在她旁边听音乐会。
于是找来了引座员,问“你们这里搞社会平等吗?”她希望引座员能帮她赶走黑人。
这让引座员进退两难。
如果偏向白人显然有种族歧视之嫌;如果偏向黑人肯定会得罪白人。
于是他用“不,这里是贝多芬音乐会”这一让人产生歧义的回答,巧妙地化解了矛盾,避免了一场冲突。
3.5 启发想像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Frost,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该诗选取自美国著名诗人福罗斯特的诗《雪夜林边驻足》中的最后一节。
尤其是末尾两句的重复很是耐人寻味。
如果说前句是写实:诗人感到睡前尚有一段长路要走,那么后句的重复却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象征意义:“miles to go”意味着人生之路还很漫长,而“before I sleep”则可解读为“我最后安息前”。
人在旅途,难免会因疲惫或种种诱惑而驻足不前,但当责任和义务召唤我们时,还要重新踏上征程,继续前行。
该诗的象征意义不仅启发了读者联想,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蕴意,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要看到歧义消极的一面,加以避免。
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加以利用。
巧妙地利用英语歧义所产生的多种修辞功能,可以为文章增添表达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幽默、富有感染力,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项成东.歧义的功能[J].外语教学,2001,(2):82~85.
[2]吕光旦.英语幽默相关论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3]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邱述德.英语歧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