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增养殖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展望
海参养殖技术的市场前景分析

海参养殖技术的市场前景分析随着人们对养生健康意识的提升,海参作为一种珍贵的食品养殖品种,其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
本文将通过分析海参养殖技术的市场前景,为养殖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市场需求1.1 高端消费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作为高蛋白、营养丰富的海鲜产品,海参受到了高端消费者的青睐。
1.2 中医药市场需求:在传统医学中,海参被视为强壮身体、滋补元气的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配方中。
中医养生理念的流行,对海参市场需求形成了良好的支撑。
1.3 出口市场需求:海参是中国独有的养殖品种,具有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
海参养殖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海参出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养殖技术现状2.1 海参品种选择:海参养殖主要有砂海参、刺参和黄鳝海参等品种。
养殖者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
2.2 养殖环境和设施:海参的生长需要稳定的水温、适宜的饵料和良好的水质环境。
养殖者需要建立合适的养殖场所和设施,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和合理利用。
2.3 饵料配方:海参对饵料要求较高,养殖者需要根据海参的生长特点和饵料成本进行合理的饲养策略和饵料配方。
合理的饲养策略能够提高养殖效益和生长速度。
2.4 疾病防控:养殖过程中,海参容易受到各种传染病的侵袭,养殖者需要做好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合理的管理和营养调控能够提高海参的抗病能力。
三、市场前景3.1 稳步增长: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海参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海参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10%,前景广阔。
3.2 产品升级:市场上的海参产品越来越多样化,从原产地直供、加工到深加工,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养殖者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3.3 海外市场拓展:中国海参养殖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养殖者可以通过出口扩大市场规模。
尤其是东南亚、欧美等地的市场需求巨大,具有巨大的潜力。
结语:海参养殖技术的市场前景看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水产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学04刺参增养殖(1)

第一章刺参☯第一节经济价值与发展动态☯第二节生物学☯第三节人工繁殖☯第四节苗种培育☯第五节增养殖☯第六节营养与病害☯第七节加工☯思考与讨论☐中国海参产量(万吨)2002年起快速发展,年增长20%2010年养殖面积15万公顷2010年养殖产量13万吨2010年养殖产值200亿02468101214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年份产量(万t )养殖产量捕捞产量海参增养殖产业的市场动态第一章第五节问题☯科研滞后于生产☯种质衰退现象日益严重☯池塘改造不彻底、建造不规范☯池塘分布过于集中、投苗密度过大☯参礁布设不合理☯池底老化现象突出☯苗种的健康状况堪忧☯病害频发☯滥用药物☯与动物对话和沟通的亲切程度尚需进一步加强☐第一章第五节本节学习秘钥☯开动脑筋、揉和各种知识☯融汇政策、科技、市场、人性、文化☯与动动物对话☯冷静、清晰、迅速、思考、创新、交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培养水产养殖特有的思维方式☯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思想☐刺参底播增殖☯海区选择☯海区改造☯选苗投苗☯科学管理☐进入养殖第一章第五节海区选择☯底质:岩礁、乱石底质或有大叶藻繁生的沙泥底质。
☯海况条件:潮流畅通、风浪平稳、盐度稳定、水深15米以内。
☯饵料条件:大叶藻及大型藻类繁茂。
☐返回增殖底质返回海区选择海况条件返回海区选择藻场条件返回海区选择海区改造☯投石、筑海参礁☯海底爆破筑礁☯建造海底人工藻场☯清除敌害☐返回增殖投石船(威海)投石船(烟台)堆形参礁条形参礁沉船筑礁预制件礁体轮胎礁体返回海区改造海底爆破返回海区改造人工藻场返回海区改造选苗☯苗种外观:无损伤、色泽、体色、肉刺、手感。
☯规格与批次:购买同批中的大苗。
不推荐购买“筛底苗”。
☯用药情况:关注违禁药品和敌百虫等的使用情况。
☯无公害监测:进行病原检测,确保购进的苗种不携带致病的病原。
投放参苗直接投放法:2~3cm 以上的苗;网袋投放法:2cm以下的小苗☐返回增殖与动物对话水源赤潮外海爆发浒苔外海爆发浒苔外海爆发浒苔定量定量定量观察参礁淤积现象严重参礁光秃、缺少饵料返回增殖刺参养殖☯人工工厂化养殖☯海底养殖☯海区网笼、网箱、网包、围网养殖☯围堰养殖(潮间带蓄水养殖)☯虾池筑礁养殖(下一周)☐返回首页第一章第五节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第一章第五节第一章第五节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控温设施☯放养规格☯放养密度☯检测与记录☯病死刺参的处理☐第一章第五节安全生产技术返回养殖第一章第五节海底养殖第一章第五节返回养殖第一章第五节海区网箱养殖第一章第五节浅海网笼养殖定量浅海网笼养殖技术规范☯网箱:4×4m 。
我国刺参工厂化养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刺参工厂化养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蒲红宇;张弼;李子龙;邢殿楼;包鹏云
【期刊名称】《中国水产》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 目前,我国刺参人工养殖主要采取近海围港养殖和潮间带池塘养殖的方式进行,由于沿海刺参养殖企业大面积联片开发造成的环境影响,刺参养殖病害逐年增多,养殖风险不断升高。
许多养殖业主开始采用降低养殖密度的粗放式养殖模式以规避风险,然而却导致养殖效益下降。
因此,寻求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的刺参集约化养殖新途径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蒲红宇;张弼;李子龙;邢殿楼;包鹏云
【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16023;大连鹤圣丰海产品养殖场 116113;大连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16023;大连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16023;大连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1602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刺参工厂化养殖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J], 蒲红宇;周德刚;李子龙;邢殿楼;包鹏云
2.我国刺参工厂化养殖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J], 蒲红宇;张弼;李子龙;邢殿楼;包鹏云
3.我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发展研究报告 [J], 陈军;徐皓;倪琦;刘晃
4.我国刺参产业发展状况、趋势与对策建议 [J], 李成林;胡炜;;
5.我国内陆水产健康养殖发展现状与建议研究 [J], 丰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参行业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提高销售服务水平,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增强消费者购买信心和忠 诚度。
04
案例分析
成功解决痛点的海参企业案例
1 2 3
企业A
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了海参的产量和 质量,同时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
企业B
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通过提高品牌知名度 和美誉度,增加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和购买 意愿。
02
海参行业的痛点分析
养殖技术落后
养殖环境不稳定
传统养殖方式对环境依赖度高,难以抵御自然 灾害和疾病。
养殖周期长
传统养殖方式生长周期长,影响海参产量和品 质。
养殖管理不规范
缺乏科学的管理和养殖技术,导致海参产量不稳定。
品质参差不齐
品质标准不统一
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导致海参品质难以保证。
绿皮参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海域,颜色鲜艳,具有一 定的药用价值。
海参行业的历史与现状
海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珍贵食 材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
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参 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海参养殖业
逐渐兴起。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 海参养殖和出口国之一,但同时
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建立品质标准
制定海参品质标准
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制定海参品质标准, 确保海参质量安全可靠。
严格品质监管
加强对海参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海 参品质符合标准要求。
推广优质海参
鼓励企业推广优质海参产品,提高消费者对优质 海参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加强品牌建设Βιβλιοθήκη 提升品牌形象01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升海参行业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
刺参增养殖发展现状及技术探讨

刺参增养殖发展现状及技术探讨
邢信泽;王兴章
【期刊名称】《海洋渔业》
【年(卷),期】2000(022)003
【摘要】@@ 一、刺参增养殖发展现状及主要方法rn海参属棘皮动物,全世界约
有1100多种,我国有100多种,其中有增养殖意义的主要有刺参、梅花参、糙海参、白底辐肛参等4种.北方地区主要为刺参,我国黄海34°N以北沿岸均有分布.
【总页数】3页(P123-125)
【作者】邢信泽;王兴章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海洋与水产局,264309;山东省荣成市海洋与水产
局,2643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
【相关文献】
1.辽宁省刺参养殖发展对策 [J], 隋锡林;王军;刘学光
2.我国刺参工厂化养殖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J], 蒲红宇;张弼;李子龙;邢殿楼;包鹏
云
3.山东荣成市刺参增养殖现状及技术 [J], 邢信泽;王兴章
4.我国刺参工厂化养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J], 蒲红宇;张弼;李子龙;邢殿楼;包鹏
云
5.中国北方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增养殖发展现状及?… [J], 王兴章;邢信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注重海参养殖的市场预测和经济风险分析。

注重海参养殖的市场预测和经济风险分析。
海参养殖是一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其市场前景广阔。
然而在进行市场预测和经济风险分析时,我们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产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竞争状况、政策法规等,以便更好地评估该行业的潜力和可能面临的风险。
首先,根据近年来的趋势和市场需求,海参养殖市场正经历着快速增长。
人们对于健康食品和高蛋白质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海参被认为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其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另外,由于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高端食品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为海参养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其次,随着养殖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海参养殖的效益也在逐步提高。
养殖周期短、成本较低、产量较高的海参品种逐渐被培育出来,并且人工养殖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这些因素使得海参养殖的盈利空间更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然而,海参养殖也存在一些经济风险,需要我们进行谨慎分析和决策。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养殖企业面临着来自其他养殖业的竞争,包括其他海产品养殖、禽畜养殖等。
其次,市场需求可能会受到政策法规的影响。
例如,如果相关政策出台,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高,可能会给海参养殖带来一定的制约。
再者,养殖过程中的疾病和疫情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风险。
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疾病,是养殖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此外,市场价格的波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经济风险。
海参养殖是一个季节性产业,其市场价格会受到季节变化和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
2019年COVID-19疫情的爆发,使得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也导致了全球海产品价格的波动,海参市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在面对这些市场风险时,养殖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来降低风险和提高盈利。
首先,企业可以提高技术水平和设备更新换代,以提高养殖效益。
其次,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增加市场渠道和销售网络,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浅谈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海参是一种珍贵的水产品,其营养丰富,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破坏海洋环境等因素,野生海参资源日益减少,大多数市场上的海参都是通过养殖获得的。
其中,海参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然而,海参池塘养殖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本文将从污染、疾病、育苗技术等方面分析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海参池塘养殖会带来水体污染。
由于人为投放饲料和池塘清理产生的废弃物等,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从而影响海参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此外,养殖场周边的化肥、农药等也会进入水体,使得养殖池塘受到污染。
对此,可在养殖过程中采取措施,如定期更换水体、适当减少饲料量、增加混养物种等,以减少污染物的积累和排放,保证水体的健康和清洁。
其次,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疾病和防疫方面的问题。
海参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的侵袭,从而导致整个池塘的感染和死亡。
此外,不当的饲养管理、饵料种类的使用等也会影响海参的健康状况。
因此,在养殖中,应定期对池塘进行检查和消毒,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可采用常用的防治方法,如增加养殖密度、合理选用饲料、灭菌消毒等,来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海参池塘养殖在育苗技术方面还需改进。
育苗技术直接影响海参的养殖效益和质量,因此应十分重视。
在开展育苗工作时,需从饲料配置、健康管理、水质控制、养殖密度等方面全方位优化技术,提高育苗成功率和成活率。
同时,也需要对峙新技术,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海参池塘养殖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综合以上几点,海参池塘养殖中存在不少问题,但只要加强管理和技术革新,充分发掘海参养殖的优势,就能实现高效、环保、安全的海参养殖产业,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海参产品。
关于海参养殖的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养殖规模持续扩大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海参养殖面积达到21.6万亩,年产鲜参3.2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6%,年产值达到60亿元。
其中,荣成市、乐亭县、普兰店区等地海参养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成为我国海参养殖的重要基地。
二、养殖技术不断进步1. 选址建池:为提高海参养殖效益,养殖户们在选址建池方面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
以陆地水池养殖为例,水池深度一般控制在1.5米左右,有利于保证水质和海参生长。
2. 人工海参礁:通过在养殖水池内放入人工海参礁石,为海参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有利于海参的生长和繁殖。
3. 养殖管理:养殖户们在日常管理中,注重水温和水质控制,确保海参健康生长。
同时,采用科学的投喂方式,提高海参产量。
4. 品种改良: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提高海参的养殖效益。
如普兰店区积极发掘利用海洋生态资源优势,实现了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
三、市场行情稳定2023年,我国海参市场行情总体稳定。
虽然上半年海参行情低迷,但通过提高养殖产量,养殖户们仍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海参价格逐渐亲民,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能品尝到这道美食。
四、产业链不断完善1. 育种研发:我国海参育种技术不断进步,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培育为海参养殖提供了有力保障。
2. 生态养殖:养殖户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生态养殖模式,提高海参的品质和产量。
3. 有机加工:我国海参加工产业不断发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4. 品牌销售: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海参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市场份额。
总之,2023年我国海参养殖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推动海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加强产业链建设,提升海参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对海参的需求。
第2篇2023年,我国海参养殖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无论是养殖技术、产量还是市场行情,都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参增养殖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展望【摘要】:刺参无论是在营养含量还是在其药用方面都具有比较高的使用价值,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刺参的研究也比较深入。
本文将对刺参的养殖技术、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刺参;养殖技术;存在问题;对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 Selenka) 分类为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循手目、刺参科、刺参属。
分布北太平洋沿岸浅海, 属温带种。
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及前苏联远东近海。
在我国主要分布,辽宁大连、山东、河北秦皇岛也有少量分布。
数百年前刺参被列为“八珍”。
不仅是一种保健食品, 而且可用于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
刺参体壁真皮组织、体腔膜和真皮内腺管所含有的酸性粘多糖对人体的生长、创愈、抗炎、成骨和预防组织老化、动脉硬化等有特殊功能, 粘多糖又是一种抗瘤谱较广的药物。
因此,近年来已成为规模化重要的海珍品增养殖种类。
[1]一、刺参的营养价值在我国所产的海参种类中, 刺参有7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于其它海参, 这说明刺参蛋白质质量高于其他海参。
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氨基酸以外, 尤为重要的是, 刺参体内含有大量的粘多糖, 特别是含有防衰老的酸性粘多糖。
刺参体内还有含量较高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如海参皂苷、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等, 此外, 刺参的锌含量最高,锗和锰元素含量也相对较高, 由于含有以上诸多生理活性物质。
因此, 刺参具有抗肿瘤、提高生物肌体免疫力、抗放射以及抗疲劳、抗炎、降低血粘度、调节血脂、抑制病毒、促进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
刺参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保健食品,而且可用于治疗或辅助治疗某些疾病, 如对肺结核、神经衰弱、阳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2-5]。
二、我国刺参养殖产业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海参进口国, 据统计, 我国每年大约消费海参约15000 t, 而国内2004年海参产量不到5000 t,一半以上靠进口, 仅大连每年就从日本进口刺参不少于300t(均以干品计) 。
由于需求的增加, 采捕强度增大, 造成我国刺参资源量和产量的急剧下降。
刺参的价格近几年不断上涨, 2002年鲜活刺参的价格为60元/kg, 2005年鲜刺参的价格已升到150元/kg 左右, 海参的各种加工品如盐渍品、骨参、纯干品、即食品等的价格更是持续居高不下。
价格的上涨直接促进了养殖、贸易和加工产业的发展。
1、育苗我国刺参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确立了工厂化人工育苗工艺。
随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到90年代中期, 随着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 许多关键技术的不断完善与进步, 使这一新兴产业有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刺参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有了较大的进展, 极大地推动了该项产业的快速发展[6-7] 。
2、养殖主要以池塘养殖和底播增殖两种方式生产商品海参,也有少部分其他养殖方式。
2. 1 刺参的池塘养殖池塘养殖已经成为刺参人工养殖最主要的方式。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对虾爆发疾病以来, 废弃的虾池, 经过改造用来养殖海参, 对沿海的池塘养殖产业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池塘所在海区潮流通畅, 一般用于养参池塘的面积为4~8 hm2, 池底以硬泥沙或硬沙泥底质为好。
水深在1. 7~ 2 m 以上, 进排水通畅, 可迅速进行大排、大灌。
内坝坡用石块、水泥板等加固处理, 防止常年因池水冲荡对坝坡造成破坏导致渗漏, 同时, 可以防止泥沙造成池水的浑浊。
改造好的池塘要纳水浸泡冲刷两遍后再进水。
刺参入池前施加营养盐培养底栖硅藻或施加发酵后的鸡粪繁殖基础饵料。
苗种放养前池底及附着基表面要附有丰富的底栖硅藻, 含有数量充足的有机质海泥, 为参苗提供饵料[2]。
一般来说, 刺参的池塘养殖一个收获周期约为1.5年。
2. 2 刺参与对虾混养利用虾池进行对虾与刺参混养, 实践证明, 这种养殖方法是可行的, 效益显著。
刺参经过18个月的养殖, 可以达到商品规格, 这时鲜参体重一般在100~ 200 g。
收参时间应选择在虾池内没有对虾的季节, 首先将池水排干, 然后组织人员进池内采捕刺参, 先从水浅处采捕, 再向水深处采捕。
采捕结束后立即向池内进水, 恢复池内正常水位, 保证余下刺参的成活。
2. 3 围网养殖和潜堤围网养殖近几年山东开发了围网养殖的新技术, 实践证明这种养殖方式与其它养殖方式相比具有回捕率高、投资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
围网养殖就是用网片围拢一定范围的海域, 投入参苗进行养殖。
根据刺参围网养殖的特点, 要求投放体长8 cm 以上的参苗, 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防逃效果。
投苗时间一般在4 月份。
可将苗放在网袋内, 在袋中装入小石块, 打开袋口, 将袋沉入海底, 让参苗自行爬出网袋。
2. 4 刺参与鲍混养在室内和潮间带池塘可以采用刺参和鲍的混养。
潮间带围塘网箱鲍、刺参混养, 放苗密度不要过大, 鲍苗一般投放100~ 150个/m2, 壳长> 3 cm 为宜。
刺参苗密度为10~50 头/m2, 体重> 25 g 为宜。
根据鲍的摄食情况进行投饵,饵料为海带和其他大型藻类, 一般按鲍鱼体重的10% ~15%, 每月清池1次, 高温季节和冬天不清池。
遇到大风天气、海水浑浊时, 待风停后、潮落时立即清池。
2. 5 其它养殖方式刺参与脉红螺混养、与滤食性贝类混养。
虽然目前已开展了此类养殖活动, 但是理论和技术还不成熟。
3、增殖改造刺参的栖息环境、移殖亲参、放流幼参, 以恢复和增加刺参的资源, 早已引起国内外水产界的重视。
这方面国外开展的比较早, 日本增殖研究始于1880年。
此后, 在北海道、石川等地进行了投放参礁、移殖亲参、投放扎成捆的树枝附苗器等试验, 同时规定禁捕期、禁捕区和轮捕等措施, 使刺参资源得到恢复, 产量得到增加。
近些年, 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我国沿海很多地区刺参过度采捕,资源遭到破坏, 有些地方的刺参几近绝迹, 因此应当采用恰当方法对刺参进行增殖。
三、存在的问题我国近年来虽大力发展刺参的池塘养殖, 但其平均产量约为1500 kg / hm2, 单产仍然较低, 养殖中缺乏良种, 缺乏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等目前仍然是制约刺参养殖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死亡问题2004年春天开始养殖的刺参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 这种死亡现象在室内越冬的幼参和池塘养殖的成参都有出现, 2005年春天一些地区生产单位甚至不敢买苗组织生产,给产业带来巨大损失。
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1) 养殖技术不规范养殖和育苗技术、工艺不规范、管理经验缺乏、使用抗生素和消毒药物不当是造成目前的主要原因。
现在人工育苗亲参主要采捕于虾池, 受气候影响, 虾池亲参的成熟情况变异很大, 有可能亲参成熟度不好, 无法获得高质量的精卵, 造成先天不足。
刺参浮游幼体培育池在放苗之前, 养殖场一般都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这种消毒剂衰减时间比较长, 不容易彻底清除, 容易造成投池的浮游幼体下沉, 幼参化皮,这种现象在很多的养殖场都有发生, 生产中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8] 。
( 2) 病原生物在刺参养殖过程中, 目前发现细菌、病毒和霉菌以及寄生虫均可以导致刺参的化皮、排脏和死亡等现象。
如细菌性病原可以导致耳状幼体烂边、皮肤溃疡引起的自溶(俗称/ 化板)等以及成参养殖过程中的口部肿胀、排脏和皮肤溃烂等现象[11]。
目前导致刺参死亡的病原生物已经报道确认的有病毒和细菌等, 如在肿嘴、化皮的病参中检测到了大量的病毒样颗粒[12]。
此外, 霉菌在养殖和育苗中常引起化皮病。
危害刺参的寄生虫病原有孢子虫、涡虫等, 但危害不是很大。
( 3) 环境条件的剧烈变化温度、盐度、pH 值等水环境条件的剧烈变化都会造成刺参的化皮、排脏反应, 引起刺参的死亡。
在刺参的养殖中, 要选择远离河口等淡水源的区域开展生产, 养殖用海水盐度应常年保持在27以上(短期可允许降至24) 。
海参池塘放苗前要进行清淤、消毒, 刺参虽然可以摄食底质中的浮泥、有机碎屑、细菌等, 但当有机碎屑、细菌太多时, 底质会腐败变质, 产生大量的甲烷、硫化氢气体, 同时, 容易造成缺氧现象, 危及刺参[9-10]。
2、布局的不合理对环境生态产生负面影响很多育苗室采用井盐水进行刺参越冬培育, 当地下水开采比较少的时候可以保证盐度的恒定, 当大量开采地下水的时候, 盐度和水质变化很大, 造成刺参的不适和死亡。
同时, 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 使海岸带海水入侵, 土地盐碱化, 给环境造成影响。
此外, 潮间带养殖池在空间上占据了其他水产动物的天然栖息和繁殖场所, 同时养殖所引起的环境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他水产动物的自然繁殖。
3、相关研究滞后于产业发展( 1)良种的应用刺参养殖的主要对象绝大多数仍然是未经遗传改良的野生种。
一方面这些种质生产性状的稳定性差, 但另一方面, 在生长速度、抗病能力以及产量等诸多经济性状方面遗传改良的潜力很大, 因此,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并结合有效的传统技术, 开展优质高产抗逆遗传改良, 是当前海参养殖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 2)基础生物学对海参的基础生物学、生态学、免疫学、生理学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一些重大的生命现象、生命过程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如化皮、排脏、再生、夏眠等现象的机理。
( 3)营养与饲料目前刺参的营养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养殖饲料的配制缺乏标准依据, 现有的市售刺参配合饲料大多是沿用或参考其他水产动物的饲料配比而制成的, 这种饵料难以完全满足刺参的营养需求。
( 4)病害海参从2004年发病以来病害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虽然目前已经检测出了多种细菌性、病毒性病原微生物[11-12] , 但流行情况、致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检测手段等相对落后。
四、对策1、产业发展宏观控制、论证与模式1. 1 加强养殖海域使用的论证与管理进行严格的海域使用论证, 加强海域使用管理, 合理布局, 促进海参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1. 2 转变增养殖方式采取自然资源保护措施, 大规模推广海参苗种的底播增殖, 适度开展人工养殖。
利用海区投石及人工鱼礁投放等措施改造增殖环境, 加大投苗力度, 以达到较好的增殖效果。
对于围网养殖、池塘养殖, 应提倡生态养殖, 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2、加强技术研究和规范化工作加强刺参养殖技术的基础性研究, 如水质和底质调控、饵料及投喂技术、混养技术和病害控制技术等。
2. 1 育苗和养殖技术加强育苗技术和养殖技术的研究, 规范化育苗、养殖生产工艺, 提高育苗、养殖设施技术水平。
2. 2 种质改良与原良种场建设加强原良种场建设, 为海参增养殖产业提供健康优质苗种。
开展定向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 提高刺参养殖良种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