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英汉恭维语与告别语的对比分析开题报告2100字》

学院
指导老师
职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论文(设计)题目
英汉恭维语与告别语的对比分析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礼貌用语是一种语用表达,对它的研究有助于透过语言现象了解文化意蕴。中国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其礼貌用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中国人历来重视“礼”,讲究“尊他贬己”,给他人留面子也保全自己的面子。在对外贸易中常常会用到恭维语和告别语等礼貌用语,如何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礼仪文化传递给国外的商务伙伴,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尴尬,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更是对外贸易工作者的工作。因此,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Brown, P. and Levinson (1987)对礼貌原则的指导下的对礼貌语言的话语功能展开探讨:问候、致谢、委婉、客套、祝愿等脚本,并且对礼貌语言的语境义进行了认知方面的分析,研究的十分深刻。
Mills, S. (2003)Analysis on new politeness principle对leech的礼貌原则进行修正,认为他没有注意到一些变量参数,为此,他认为礼貌语言的运用要考虑三个方面:自身、对方和第三方。那么礼貌原则的遵守就要以注意自身、尊重对方、考虑第三方为理论框架基础。
2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比汉英恭维语和告别语对比分析出欧美国家在学习汉语时经常出现的礼貌的语用偏误及其原因,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礼貌用语的研究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意义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对留学
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意义。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必然要学习她的文化,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在跨交际过程中,要树立平等的文化观,文化没有优劣好坏,我们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对方民族的文化,了解对方文化的喜好和禁忌,说礼貌语,行礼貌事。其次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进行翻译工作的意义。翻译讲究信、达、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经常会苦于某种特殊的语境或表达无从翻译,要么就是翻译出来的结果实在不妥当。在礼貌语用中尤其如此,比如面对称赞,中国人常说的“哪里哪里”该怎么翻译才能被欧美国家的读者接受?汉语里的语气助词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形式,又该如何表达?这个问题就需要理解两国语言表达习惯,怎样表达是礼貌的、得体的就怎样翻译。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四、论文提纲
提纲:
1.引言
1.1选题背景
1.2选题意义
1.3研究方法
2.文献回顾
2.1.面子理论的定义
2.2.礼貌原则的定义
2.3.国内外委婉语的研究现状
3.中英委婉语共性与差异分析
3.1.生理现象方面委婉语分析
3.1.1.关于生育
3.1.2.关于年老
3.1.3.关于疾病
进度计划:
时间工作内容
2019.10.15前确定论文主题方向,进行论文题目的筛选
2019.10.15——2019.11.25撰写论文题纲和开题报告,熟悉开题报告流程
2019.11.25——2019.12.5进行开题报告答辩
2019.11.30——2019.12.20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开始毕业论文撰写
附件2:
英语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学生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论文
题目
中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英文
题目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本人是否有创新
选题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委婉语不仅是每个社会中都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被定义为:“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曼等编)委婉语是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重要话题,它使用更礼貌文雅的方式,代替了唐突、直接的表达,顾及听话者的利益,给与其礼貌与尊重,最终达到良好的交际任务。它又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寻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恰当的语言形式,是用来维系人与人之间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润滑剂,是保全交际中双方面子的重要手段。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两种语言的委婉语在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就中英两种语言的学习者和使用者而言,了解和掌握中英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运用的异同可以借以避免尴尬的意图,交流信息,实现以言行事;减少语用失误、文化冲突带来的摩擦,维护说话双方利益并保全面子,从而提高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语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各方关系融洽,达到理想交际效果。
英汉委婉语差异开题报告

英汉委婉语差异开题报告英汉委婉语差异开题报告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英汉委婉语的差异。
委婉语是一种通过措辞方式来表达某些话题或观点的方式,它在不直接表达的同时,通过婉转、含蓄的方式传达信息。
英汉两种语言在委婉语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文化背景和社交习惯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委婉语,增进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1. 引言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英汉两种语言在委婉语的使用上存在差异,这主要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交习惯。
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和语言特点。
2. 英汉委婉语的表达方式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委婉语的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
英语中的委婉语通常通过修饰词、词组或句子结构来实现,例如使用柔和的形容词、副词或使用否定句来表达委婉之意。
而汉语中的委婉语则更多地依赖于语气、语调和上下文的暗示。
英语中的委婉语更直接、明确,而汉语则更注重含蓄和暗示。
3. 文化背景对委婉语的影响英汉委婉语的差异也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
英语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直接表达,因此英语委婉语更加直接和明确。
而汉语文化则注重团体和面子观念,因此汉语委婉语更注重含蓄和暗示。
例如,在英语中直接表达对他人的批评可能被视为坦率,而在汉语中,这种直接表达可能会被视为失礼和冒犯。
4. 社交习惯对委婉语的影响社交习惯也是英汉委婉语差异的重要因素。
英语社交习惯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英语委婉语相对较少。
而在汉语社交习惯中,人们更注重面子和社会关系,因此更倾向于使用委婉语来避免冲突和尴尬。
这种社交习惯的差异也导致了英汉委婉语的差异。
5. 对英汉委婉语差异的启示对英汉委婉语差异的深入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在与英语母语者交流时,我们可以更直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而在与汉语母语者交流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语气、语调和上下文的暗示,尽量避免直接表达对他人的批评或负面评价。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中英文是世界上两大主要语言之一,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用词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委婉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尤其在中英文中,委婉语的使用更是非常有趣。
委婉语是在表达意见和情感时使用的一种客观、委婉的语言方式。
通过委婉语,说话者可以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缓和尴尬局面,让对方觉得受到尊重和关怀。
在中英文中,委婉语的使用有很大的差异,下面将对中英文的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
一、语气委婉在中文中,委婉语通常通过增加修辞成分的方式来表达。
“可能”、“或许”、“有点”等词语可以让整个表达变得更加微妙。
“我可能会有些担心”、“我或许会考虑一下”等等。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在表达观点的让人感觉到说话者的尊重和礼貌。
而在英文中,委婉语的表达则更多地借助于虚拟语气和客气的表达方式。
在表达不同意见时,可以使用一些虚拟语气,比如“I would rather not”、“I would prefer not to”、“It might be better if…”等。
这些表达方式能够在冲突时保持形式上的客气,避免直接冲突。
二、语气缓和在中文中,委婉语的使用还可以通过缓和语气来表达。
在批评或表达不同意见时,可以使用一些缓和的语气来避免冲突,比如“我认为可能有一些问题”、“这个方案或许需要再考虑一下”等等。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不会使对方感到尴尬或受到伤害。
而在英文中,委婉语的使用则更多地通过使用一些含糊不清的词语来表达。
在表达负面情绪时,可以使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语,比如“maybe”、“perhaps”、“I'm not sure, but…”等。
这样一来,虽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也给了对方一些回旋的余地,避免了直接冲突。
三、礼貌表达中文中的委婉语还经常表现在礼貌用语上。
在请求或建议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比如“麻烦您…”、“可以麻烦您…”等。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在请求或建议的过程中,让对方感到受到尊重和重视。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是指在交际中为了表达某种信息或态度,而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的语言
表达形式。
委婉语的使用可以减轻冲突,保护对方的面子,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英委
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礼貌用语
中文中的委婉语通常通过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来表达,例如「不好意思」、「请问一下」、「可能有点麻烦」等。
而英文中的委婉语则更注重使用一些委婉的措辞,例如「excuse me」、「if you don't mind」、「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等。
四、表述态度
在表达态度时,中文中常使用一些虚拟的语气来委婉地表达观点。
例如「我觉得可能」、「我认为也许」等。
而英文中则更倾向于直接地表达观点,例如「I think maybe」、「I believe perhaps」等。
五、措辞转换
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中文中还常常使用一些措辞转换的方法来委婉地表达。
例如将「我」转化为「小弟」、「某个人」、「有人」,将「你」转化为「大哥」、「阁下」、「您」等。
而英文中的措辞转换则相对较少,更倾向于使用正式的称呼,例如将「我」转
化为「I」,将「你」转化为「you」等。
中英委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中委婉语常通过使用礼貌用语、委婉词语、虚拟语气和措辞转换等方式来表达,而英文中则更注重使用委婉的措辞、
直接否定、直接建议与请求和正式称呼等方式来表达。
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分析--开题报告

[5]李军华.汉语委婉语的社会文化构成及语用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5(12).
[6]束定芳、徐金元. 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 外国语,1999(5).
[7]王松年.委婉语的社会语言研究[J].外语教学, 2007(2).
研究方法及措施:首先通过文本分析法,认真研读理论著作,对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进行系统、细致的分析;然后结合文献分析法,广泛查找图书、期刊等相关资料,归纳已出版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思路分析综合,推陈出新;最后使用归纳总结法,通过各种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结论,使之更加有说服力。
写作提纲:
1. 引言
[2] FanMin.A Comparative Study of Euphemis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D]. Nanjing University, 2003.
[3]Wei Jie.Aspects of Euphemism[J]. Journal ofForeign Languages, 2002(4).
本文通过对英汉委婉语构成方式和语用功能的对比,旨在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异同之处,加深对委婉语的了解,以便更好的使用委婉语,为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由于委婉语在英语中应用比较广泛,所以了解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对于我们学好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帮助。英汉委婉语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之处。委婉语的对比研究除了可揭示其普遍性和特殊性外,对外语教学、翻译和其它应用语言学科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XXXXXXXX学院专科毕业报告(设计)
开题报告
学号
学生姓名
系
专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英语委婉语中文开题报y告

[5]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谢军.英汉委婉语对比初探[J].武陵学刊(社会科学).1999(24):P80
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2010年3月10日前,完成开题报告书的填写工作,确定写作(创作)方案;
2010年3月11日-5月20日,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创作);
委婉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8世纪80年代初,世界公认的第一次使用euphemism是英国作家Gorge Blunt;并且他是这样定义的:(Euphemism)is a good of favorable interpretation of a bad word。后来委婉语的研究和探讨吸引了大批的学者( Menken,Bolinger,Neaman and Sliver),其中Menken在《The American Language》在书中非常细致地描述了委婉语产生的历史基础和发展的原因。系统研究委婉语的则是英国学者James George Frazer,他在著作《A golden Bough——A Study in Magic and Religion》中利用大量文字、大量的示例来说明委婉语的各种形式和表现,并将它们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
1981年,词典《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 and Other Double——talk》的诞生,象征着在委婉语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1983年,美国学者Neaman和Sliver;1985年,D.J.Enright;1991年,Allen和Burridge都相继出版了关于委婉语的专著,对委婉语做出了更为系统化的说明,为后来者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指导。委婉语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被中国学者开始关注,大量有关委婉语的书籍开始出版,其中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李国南《英语中的委婉语》;彭文钊《委婉语-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束定芳《委婉语新探》;束定芳和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徐海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等等;这些专著对我们国家委婉语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21世纪更是有国内学者对英语委婉语的研究达到了非常高的一种水准。代表领军人物有王小平、胡海兰、魏月红、方平、谈媛等。
从礼貌原则上看中西委婉语的差异毕业论文含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Based on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从礼貌原则上看中西委婉语的差异系别:外国语言文学系专业:英语Abstract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have been increasing gradually in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More and more of us are required to understand people coming from countries and cultures different from our own, so the impact of difference between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becomes increasingly exposed. In the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we can not be ignorant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In addition, p oliteness is the symbol of human culture and society’s universal phenomenon. However, the different cultures has different politeness principle which does not use to weigh the standard as well as the expression way. Learning the different usag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based on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aims at pointing out that people can put the euphemisms into right usage only if people understand correctly different cultures. Only in this way, we can avoid some mistakes, misunderstanding or even conflicts. Thus, we can promot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going effectively and to be in the best condition.This paper aims at discuss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that are faced in today'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evolving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ose. It consists of four parts,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a conclusion preceding and following them. As euphemism is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chapter two first states the origin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euphemism,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obedience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politeness principle, thus building u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uphemism. Chapter three illustrates the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and discusses the factor forthe differences. All of these can help people to avoid pragmatic failures in communication.Key Words: Euphemism,Politeness Principle,Contrastive Analysis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魏慧哲.中英死亡委婉语跨文化对比[D].河北师范大学,2004.
[5]刘瑞琴,韩淑芹.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6.
[6]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附件2:
英语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学生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论文
题目
中英委婉语对比分析
英文
题目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本人是否有创新
选题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委婉语不仅是每个社会中都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被定义为:“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曼等编)委婉语是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重要话题,它使用更礼貌文雅的方式,代替了唐突、直接的表达,顾及听话者的利益,给与其礼貌与尊重,最终达到良好的交际任务。它又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寻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恰当的语言形式,是用来维系人与人之间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润滑剂,是保全交际中双方面子的重要手段。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两种语言的委婉语在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就中英两种语言的学习者和使用者而言,了解和掌握中英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运用的异同可以借以避免尴尬的意图,交流信息,实现以言行事;减少语用失误、文化冲突带来的摩擦,维护说话双方利益并保全面子,从而提高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语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各方关系融洽,达到理想交际效果。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委婉语作为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早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在西方国家,委婉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80年代。George Blunt首次把单词Euphemism定义为A good or favorable interpretation of a bad word.在中国,委婉语最早出现在汉语典籍《诗经》里。
对委婉语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以下五个角度进行:1、修辞学,对委婉语的早期研究是把委婉语看成一种修辞手段。在国外,其代表作品为1985年D.J.Enright出版的委婉语研究论集Fair of Speech,The Use of Euphemism;在中国,1932年首次正式出版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被学界奉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2、语义学,主要是对委婉语的意义以及词源的研究。在此方面,西方学者的研究颇多,美国学者Menken在1936出版的The American Language一书中深入讨论了委婉语产生和流行的原因,为委婉语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我国学者刘纯豹在1993年出版的《英语委婉语词典》,系统研究了委婉语分类、构成方式和委婉意义等,填补了我国在委婉语词书方面的空白。3、语用学,主要是来阐述委婉语的形成及作用机制。1991年Keith Allen和Kate Burridge出版的Euphemism and Dysphemism一书运用语用学的面子理论研究委婉语的产生,是我国委婉语研究者参考最频繁的著作之一。1989年我国束定芳在《委婉语新探》中指出自我保护原则是人类言语交际过程中更为基本的交际原则,进一步拓展了委婉语的研究范围。4、社会心理学,委婉语的研究与其社会背景密切相连。1985年,D.J.Enright收集了不同文化领域关于委婉语研究的成果,指出委婉语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应该以社会文化交际背景为基础来进行研究。同时我国著名学者束定芳在他的《委婉语新探》中指出委婉语具有心理作用和社会作用。5、认知语言学,该角度的产生使人们能从新的角度来阐述语言。诸多国外学者在此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koff,L.Talmy,J.Taylor等。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多次尝试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运用到委婉语的研究当中,从而揭示委婉语的认识机制。
二、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参考文献
[1]Wang Jun. A Cross-culturally Contrastive Study of Euphemism in English and Chinese[D].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
[2]Zhao Tiantian. A Cross-Cultural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Diplomatic Euphemisms[D].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2018.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委婉语的研究有巨大贡献。他们从多层面探讨委婉语的定义、生成机构、分类、意义构建以及作用机制。对人们更好的认识委婉语和运用委婉语有一定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了跨文化交流。
创新: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委婉语研究方面有显著的成就,近年来委婉语的研究热度也逐渐上升,这些研究主要是从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心理学、认知语言学这五个角度来研究委婉语的使用动机、使用因素、产生心理、语用功能、折射出的文化差异及相关理论原则的运用或是就某一方面的委婉语进行片面的研究。而本课题以语用学中利奇的礼貌原则以及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为基础,采用大量实例对生理现象、个人隐私、社会现象方面的九类委婉语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旨在帮助语言学习者和应用者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委婉语的差异和共性有更全面的了解,在语言交际中能够正确理解和恰当的使用委婉语,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使语言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人际关系更为和谐。
[7]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8]伍凯晖.国内英汉委婉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综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