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 第六章 道路线型综合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上)

第六章道路线型综合设计

第一部分数据

1桥头的竖向处理

①滨河路交通量不多时,或纵断面线形许可时,桥道与滨河路可布置在接近同一标高上。

② 当桥下通航净距不够时,需要在桥梁两端设置坡道。此时,桥面纵坡不宜超过2%~3% ,连接坡道的竖曲线半径不小于500m

③若通航要求迫使桥面提高到相当的高度,则需要设置特别的坡道——桥梁引道。他的坡度控制在3%左右,仅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达到5%~6%

2回头曲线

①构成:主曲线、两辅助曲线、夹与主、辅曲线之间的插入段

② 要求:在平面布置上应使上路首路基中线到下首路基中线的横向间距小于或等于实际提供的距离。

③ 在城市道路中,展线的实际应用主要可以分为解决人工高差和自然高差两种情况。

第二部分简答填空

1 城市道路定线的内容

在红线设计或者初步设计(除红线设计外,还包括路面结构方案、沿线小桥涵造型以及其他构筑物的大致安排、工程量估算等)的基础上,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现状城市建设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道路的平面、竖向线形以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并绘制平、纵断面图。

2 道路定线的原则

① 因地制宜的确定路线位置

尽量利用差地、劣地、少占农田,反对大拆大建、乱拆乱建

② 掌握好各项技术标准

对道路弯道的半径、道路宽度、纵坡度、视距等,都应该掌握好各项技术标准

③ 正确选择平面和立面的控制点

一、平面控制点

首先确定路线在平面和立面位置必须经过的控制点:道路起点、终点;重要桥梁位置;路线穿越铁道处;重要道路的交叉口等

重要桥梁的位置要首先确定;中、小桥位置服从主线

道路与铁路相交时最好正交,因其他原因不能正交也不能小于45°

二、立面控制点

合理确定立面控制点——分析确定城市道路主要控制点标高以及主导纵坡

④ 合理布设直线、弯道以及相互之间的衔接。

⑤ 全面考虑其他综合因素

1、结合交通量调查资料,布设路线要让最多的客流量走最短的路线

2、要适应和利用当地的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

3、选择路线走向时,要考虑风向和日照的影响

4、要考虑为城市交通安全、绿化、排水以及各种地下管线提供有力条件

5、为城市以及所在地区今后的发展提供预留用地

3 考虑道路定线的分期建设时,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① 近期修建道路应该按照远景规划所定线位和断面布置,并根据近期需要的车行道宽度、沿线建筑物的要求、街道分期建设计划等,决定修建永久断面的某一部分,其线形应按规划所定线形。

② 近期修建的道路需在规划断面内摆动时,应尽量减少变动位置,以利于将来的展宽。并且位置摆动段可以设置在交叉口,并且可以采用交叉口中线相错的设计以避免反向曲线。如果不得不在路段上摆动时,应结合交通安全以及便于今后展宽(这里的展宽不同于由于满足行车舒适度而进行的车道展宽),尽量缩短过渡段长度

③ 改建街道时,应结合规划线位、断面、旧路线形、路面结构和横纵坡度、两侧原有房屋使用情况、建设密度等,结合近期拟建道路的宽度、横坡、控制高程、路面结构等,充分考虑旧路利用以及展宽的方向(单侧展宽/多侧展宽)和幅度,以确定近期建设道路的线形与线位。

④ 新开辟的街道应结合旧房情况、拆迁数量以及影响程度,因尽量符合规划的线形、线位,选择修建规划断面的某一部分(或全部)以利于街道的分期建设,逐步实施远期规划

⑤ 当路宽和路面结构为逐步实现远期规划布置时,纵断面高程和纵坡应考虑现状环境、近期要求与远景规划相结合。

4 道路线形之间的衔接要做到哪几点要求?

① 线形连续;② 行车舒适;③视觉上的良好;④ 景观的协调

5 线形要素的基本组合方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 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直线的组合

优点:有利于超车和城市道路管线的敷设。

缺点:容易使司机发生驾驶疲劳

改进:避免两种直线均长;对于高等级道路要会通过景观来调节实现。

② 平直线与竖曲线的配合

与凹曲线配合:

1、直线与凹曲线的配合能营造很好的视觉效果,但是凹曲线长度不宜过短,以

防产生“突折感“

2、若直线内要设置两个凹曲线时,两曲线之间的直坡段不能太短,以免产生“虚

设凹曲线的错觉“

3、长直线末端避免插入小半径凹曲线。

4、当凹形曲线位于距平曲线较远的直线上,且坡差较大而竖曲线半径较少时,

会使司机误把坡度看的比实际陡,其错觉程度随破差的增加及竖曲线半径的减

少而加剧。因此,设计中应尽量选择半径大于100V的竖曲线。

与凸曲线连接:

1、缺点:往往会导致视距条件差及视觉的单调,连续可见长度随

着凸型曲线半径的减少而变短。

2、拓展:应该避免凸型曲线设置在S型反向弯道的拐点附近或夹

直线很短的直线段上。——易由于视线遮挡而发生交通事故

③平面曲线与竖直线的组合

1、注意:避免暗弯——暗弯指看不到弯道对面的物体的弯——所以需要考

虑行车视距左转比右转更加不利

2、措施:加大平曲线半径、减少暗弯边坡高度、改暗弯为明弯

④ 平曲线和竖曲线的组合

判别平竖曲线组合的方法:平曲线(曲率图)、竖曲线(坡度图)

判断依据:1、排水方不方便2、有无视线引导 3、行车安全

当平曲线的半径在1000m 以下时,竖曲线的半径宜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

⑤ 优势排列:“平包竖“ ——平曲线转折点包裹竖曲线变坡点(不能重合)

(注意:国外研究资料表明,当平曲线半径小于2000m、竖曲线半径小于15000m 时,平、竖曲线的相互对应线型显得十分重要,随着平、竖曲线半径的增加,其影响逐渐减少;当平曲线半径大于6000m,竖曲线半径大于25000m时,对线型的影响显得不很敏感。)

⑥ 劣势排列:“竖包平”、“平曲线转折点与竖曲线变坡点重合

6 平、纵线形的组合时应该注意的情况

① 凸型曲线的顶部或凹形曲线的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② 凸型曲线的顶部或凹形曲线的底部,不得与反向曲线的拐点重合。

③ 直线上的纵面线形不应反复凹凸,避免出现使司机视觉中断的线形比如“驼峰”、“暗凹”、“跳跃”等。

④ 长直线或长陡坡的顶端避免小半径的曲线

⑤ 相邻坡段的纵坡以及相邻曲线的半径不宜相差过于悬殊

补充:设计时尽量避免“单包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