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战_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苏德战场_王绍章

合集下载

二战中的苏德战场

二战中的苏德战场

13环境工程1班13050531王诗尧二战中的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拂晓,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动用190个师、3500辆坦克、5000多架飞机,在从波罗地海到黑海的1800公里长的战线上,向苏联大举进攻。

,这场战争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个战场的战况进行比较的话,那么在东欧的战局对战争有着决定性作用。

德军将大部分的精锐部队放在了那个战场上,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苏德战场。

在战争初期德军几乎横扫苏联军队的情况下,究竟是那几场战役逆天改命了呢?(1)列宁格勒战役列宁格勒战役,又称为列宁格勒保卫战,封锁列宁格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现在称为圣彼得堡)而实施的军事行动,围攻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3年1月18日,一条狭窄的通往城市的陆上通道被建立为止,而围攻全面结束于1944年1月27日。

列宁格勒围城战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

为期872天的围城战破坏了公共设施、食水、能源及粮食供应,导致列宁格勒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最多150万人死亡,1,400,000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离,其中很多在撤离时死于轰炸及饥荒。

列宁格勒其中一个墓地就埋葬了500,000名围城战的遇难者。

在列宁格勒,经济上的破坏及人命损失超过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广岛市原子弹爆炸或长崎市原子弹爆炸的。

列宁格勒围城战被列入世界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一些历史学家更称围城行动为种族灭绝,是纳粹德国灭绝苏联人民的战争的一部份。

列宁格勒保卫战于1944年8月10日胜利结束,对苏德战场的战争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次战役牵制了德军重兵和芬兰的全部军队。

战役结束后,苏军的大量兵力得以腾出来转用于其他战略方向。

(2)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又称莫斯科战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

战事开始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

苏联卫国战争,中国抗日

苏联卫国战争,中国抗日

苏联卫国战争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反抗纳粹德国及其欧洲盟国侵略的战争。

时间从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开始到1945年5月德国投降为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春,德军控制了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德国、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的190个师组成北、中、南3个集团军群,迅速占领立陶宛全部,拉脱维亚大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部分。

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苏军展开积极防御,消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1942年1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

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被围德军。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具有决定性影响。

1943年8月苏军取得了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德军从此彻底丧失战略进攻能力,全线转入防御。

1944年苏军发起战略性总反攻,通过对德军的10次打击全部收复沦陷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为在德国及其欧洲盟国领土上进行,迫使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先后退出战争,转而反对德国。

1945年初,苏军展开强大攻势,攻入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占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

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并于5月8日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苏德战场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为惨烈、最为血腥的战场。

据统计,苏军作战死亡866.84万人,德军及其盟军死亡600多万人。

苏德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绝大多数苏联及俄罗斯学者和很多西方学者在战后都认为,如果没有苏联的顽强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将难以预料。

中国抗日近期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俄格冲突、车臣战争、索马里内乱塞拉利昂内战刚果(金)内战安哥拉内战苏丹内战津巴布韦种族冲突莫桑比克大选冲突现在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2.台湾海峡3.藏南中印边界2004年之前:1979年-1989年,苏联为了夺得西亚地区的资源以及进一步威胁中国及抗衡美国在该地区的势力,发动了对阿富汗的入侵,战争初期苏军迅速解决了阿富汗正规军,但之后的游击战使苏联深陷泥潭,阿富汗游击队在美国的暗中支持下给予苏军沉重的打击,苏军在付出惨重的人员伤亡及物质损失后不得不撤出阿富汗;1980年-1988年,两伊战争。

经典战例分析演讲稿范文

经典战例分析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场经典战例的分析。

今天,我们要回顾的战例是——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

这场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一、战例背景1942年6月28日,德国法西斯发动了对苏联的全面进攻,企图一举击溃苏联,从而控制东欧和苏联的丰富资源。

在这场战略进攻中,德国军队首先进攻苏联南部地区,试图夺取苏联的石油资源,然后北进莫斯科,南攻斯大林格勒。

二、战例过程1. 德国军队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1942年7月,德国军队开始对斯大林格勒进行围攻。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南部的重要工业基地,也是苏联与德国争夺的焦点。

在德军的猛烈进攻下,斯大林格勒的局势日益危急。

2. 苏军的顽强抵抗面对德军的围攻,苏联军民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

斯大林亲自指挥苏联军队,动员全国人民支援前线。

苏联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殊死搏斗,为保卫家园而战。

3. 战役转折1942年11月,苏联军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军队共歼灭德军近30万人,极大地削弱了德军的战斗力。

这场胜利为苏联军队在苏德战场上的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

三、战例启示1. 团结就是力量。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离不开苏联军民的团结一心。

在战争面前,我们应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2. 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军民坚定了反法西斯的信念,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胜利。

我们应学习这种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拼搏。

3. 勇于创新,灵活应变。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军队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调整战术,最终取得了胜利。

我们应在工作中勇于创新,灵活应对各种挑战。

各位战友,斯大林格勒战役虽然已经过去,但其精神依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苏德战争: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国运相赌(下)

苏德战争: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国运相赌(下)
1941年9月18日,苏军在叶利尼亚战役中击溃了德军,取得了卫国战争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发布第308号命令,把战功卓着的4个步兵师改称近卫师,1690年彼得大帝创立的近卫军重新回到俄罗斯大地上。近卫军官兵均佩戴“近卫军”胸章,拥有最好的武器,最高的薪金,从事最艰巨的战斗任务。苏军规定,近卫军的军官领取一倍半的薪金,士兵则是两倍。为了维护近卫军的威信,苏军明确规定,近卫军不能用来打杂,在进攻时必须用于完成最重要的任务,防御时则用于反突击。
这是一个从来就崇尚英雄、勇气和牺牲的民族。在寒冷的北国,在强敌环伺之下,没有这样的精神,根本无法生存下来。在卫国战争中,苏军的勇气和英雄主义气概再次激发出来,一万一千名苏联英雄的英名缀满史册,一系列气壮山河的壮举则让全世界为之动容。
1941年8月24日,亚历山大·潘克拉托夫舍身堵住了德军碉堡的枪眼。1941年全年这样做的有5个人,1942年有31人。1943年2月23日,红军在大卢基发起进攻。从劳改营释放出来加入红军的列兵马特洛索夫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德军最后一个火力点,为战友们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成为最着名的以身堵枪眼的英雄。之后,红军中又有173人“重复了马特洛索夫的功绩”。整个卫国战争期间,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有276名。
“起来,巨大的国家,做决死斗争,
要消灭法西斯恶势力,消灭万恶匪群!
……
贡献出一切力量和全部精神,保卫亲,进行人民的战争,神圣的战争!”
这个国家对于战争从来就不陌生。俄罗斯是一个欧亚大陆深处崛起的年轻民族,从诞生伊始,就与周围最强大的国家交战,百折不挠,愈挫愈奋。为了取得通往欧洲的窗户,俄罗斯与北欧霸主瑞典从1700年打到1721年,终于在波罗的海站稳了脚跟。为了取得南方的出海口,俄罗斯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从1686年打到1878年。1812年,全盛时期的拿破仑入侵,俄罗斯丧师失地,连莫斯科也被占领,但随即在冬季的风雪中歼灭了拿破仑的主力。如果说,在苏德战争开始阶段,不少苏联人对于苏维埃政权还心存反感甚至恶意的话,那么,随着战争的延续,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这是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战,人民与祖国、与这片辽阔的大地最朴素、最深沉的联系被唤醒了。战争开始后,长期被压制的东正教堂重新开放,在全国3万所教堂里,牧首和信徒们共同为红军的胜利祈祷。据说,在1812年卫国战争期间曾经托梦给库图佐夫的喀山圣母,再次托梦给全俄大牧首,俄罗斯的严寒将再次降临,带给德国人拿破仑一样的命运。流亡国外的沙俄皇室成员,纷纷宣布拥护苏联。国内战争中苏维埃政权的死敌邓尼金,也向苏联提供了有价值的情报。

石油战_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苏德战场_王绍章

石油战_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苏德战场_王绍章

169石油战: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苏德战场王绍章1李爽2(1.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12;2.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高句丽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33)摘要:苏德石油备战上的反差,是苏军在卫国战争初期作战失利的重要原因。

遏制与反遏制,是贯穿苏德石油之争的一条主线。

苏德石油发展空间的差异,对战争进程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卫国战争;苏联;德国;石油中图分类号:K51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0246(2007)01-0169-03石油的军事战略价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机械化的战争,石油的军事战略价值再度显现。

苏联卫国战争中,石油因素对苏德战场的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二战初期,德国依仗其机械化能力,编成突击集团,实施/闪电战0,战绩不凡。

苏联卫国战争伊始,苏军的表现让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感到震惊。

贝利亚的儿子有这样的回忆:/引起斯大林震惊的原因,并不是迄今为止的历史课本上所说的神话般的突然袭击,而是由于军队不能承受第一次打击。

这一点斯大林无论如何没有想到。

0[1]186苏德石油备战上的反差,是苏军在卫国战争初期作战失利的重要原因。

由于非常缺乏坦克和其他车辆的燃料,苏联飞行员和坦克手的技术素养逊于德国,/1941年头3个月,飞行员的飞行时间总共才9小时。

头几次边境战斗表明,苏联坦克的寿命不强。

它们平均出动共计1~3次,便失去战斗力。

德国坦克则可出动攻击5~15次。

苏联坦克的寿命之所以低,是因为坦克手训练不足。

红星战车的乘员缺少驾驶经验。

战前,给驾驶员规定的实际驾驶时间总共5小时,而在德国国防军中至少50小时。

0[2]442-443苏联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德国却是个少油的国家,两者在战争初期的表现刚好相反。

变煤炭为石油的技术优势是德国石油的重要来源。

到1940年,合成燃料产量占德国石油总供应量的64%。

贝杰乌斯氢化法提供了德国航空汽油的95%左右。

[3]399-401德国还通过/以战养战0的政策弥补自身的石油不足。

二战东线战场苏德所有主要战役介绍分析(全手动码字)

二战东线战场苏德所有主要战役介绍分析(全手动码字)

二战东线战场主要战役一览及简评一、1941.6.22~7.9 第一次明斯克战役德军战略目标:闪击苏联,企图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钳形突击,围歼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苏联红军集团双方参战兵力:德军参战兵力为中央集团军群,苏联红军参战兵力为西方方面军师团兵力火炮坦克飞机德军56个师另1个旅1555900 15800 2200 1588苏军44个师625000 10306 2900 1825战损:苏军德军290000名士兵被俘、50000名士兵失踪、-80000名士兵战死、1500门大炮及2500辆坦克被击毁结果评价:德军完胜,苏联西方面军几乎团灭,几乎占领白俄罗斯全境。

整个卫国战争初期战场上还未有过如此之大的损失和如此之高的损失效率。

西方面军在明斯克地区所遭受的打击仅次于之后的基辅大合围。

成为苏联卫国战争史上第一个由德军实施的合围战。

二、1941.7.7-1941.9.26基辅战役德军战略目标:消除苏军中央方面军和西南方向部队对其“中央”集团翼侧的威胁,从而可以有利的攻击莫斯科人数火炮坦克飞机苏联85万- - -德国50万- - -战损:苏军德军伤亡70.05万、43个师被消灭伤亡10万以上结果评价:德军大胜,苏联西南方面军团灭,成为苏联卫国战争史最著名的由德军实施的合围战。

包围圈中仅有2万余人逃出包围圈。

但基辅战役拖延了德军2个月的时间,这一系列失利均为莫斯科保卫战争取了时间三、1941.7.10~9.10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德军战略目标:企图以中央集团军群围歼苏联红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夺取西德维纳河与第聂伯河之间地带,打开通向莫斯科的门户。

人数火炮坦克飞机苏联18个集团军- - -德国60个师- - -战损:苏军德军被俘45万、损失坦克3600辆、火炮4800溃散7个师、重创14个师余门结果评价:德军大胜,缴获大量装备,此役,德军尽管俘虏大量苏军、向东推进约200千米,大开了通往莫斯科的门户。

苏德战争简介

苏德战争简介
苏德战争简介
苏德战争
● 苏德战争(又称卫国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为抵抗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侵略进行的战 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 亡最惨重的战争。
●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伙 同仆从国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芬兰,以事先拟定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 集结了190个师共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 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全面 爆发。
● 这场战争使苏联用巨大的牺牲彻底打败并摧毁了强大的纳粹德国的法西斯政权,为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改写了战后世界初期,由于法西斯的突然袭击,苏军一路溃败。直至1942年7月爆发斯大林格勒会战 , 德军进攻受挫,双方在乌克兰东部陷入胶着,互有胜负。苏军凭借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坚韧不拔的 毅力,以及不断增强的人力物力逐渐占据主动,于1943年8月,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挫败德军在东 线最后一次战略攻势,自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此后,苏军发动战略攻势收复全部国土进而从法 西斯统治下解放东欧多国,最终于1945年4月30日攻占德国首都柏林。当地时间5月8日24时 , 德国政府在柏林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投降书即时生效,伟大的卫国战争就此结束,也标志着二 战在欧洲战场的告终。

湖北高二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二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二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明遗民深感家国之痛,……以字画寄趣。

如八大山人。

狂醉之后,挥笔泼墨,涂一帧残山剩水,间或勾一笔白眼向人的鸟,染数尾怒目而视的龟,表示睥睨社会尘垢的心境。

”依据这一描述,下图八大山人的《孤禽图》可归类为A.景物素描画B.花鸟工笔画C.文人写意画D.社会风俗画2.“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下列法律文献中最早作出这一规定的是A.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

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A.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B.因满人官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C.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D.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4.19世纪流行一种文艺思潮,“它认为人是复杂的、感性的、只是偶或理性一下的动物。

”“在一个越来越科学、唯物主义、工业化、都市化的时代,……(它)强调个人自由和自发性。

”这种思潮是()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5.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

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6.据统计,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的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中有23名是归国学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