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心脏瓣膜病235例再次手术的外科处理(一).
24例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42 ・
福 建 医药 杂 志 2 1 0 2年 4月 第 3 4卷 第 2 期
F j nMe , r 0 2 Vo. 4 No 2 ui dJApi2 1 , 13 , . a l
点按 肩 周 有 关 穴 位 ,如 肩 髑 、肩 髂 、肩 贞 、天 宗 、 中府 、 曲池 、阿是 穴 等 ,以疏 通 经 络 、畅 通 气 血 。 接着 医者用拇 指 尖端垂 直 紧贴 肱 二 头肌 长 头腱 ,在 肱 骨结 节 间沟 内 ,沿肌 腱走 向横 行 弹拨 ,在 大 结节 处沿 冈上肌 、冈下肌 、小 圆肌 的走 向进 行 弹拔 ,由
属要 求 出院 。其余 患者均 治愈 出 院 。
3 讨 论
少 心室 颤动 的发 生率 。
3 5 保证 充 分 的 组 织 灌 注 :保 证 较 高 的灌 注 流量 . [ . ~2 8L ( g・ n ] 2 0 . / k mi) ,改 善组 织 缺 氧 ,维 持
良好 的灌 注压 ,保证 心肌 供 血 ,保 证组 织 血供 ,维 持动 脉压 6 0 mm Hg ( 1mm 一 0 1 3k a 以 Hg . 3 P ) 上 ,减 少 术 前 因瓣 膜 病 变 血 栓 堵 塞 、心 输 出量 减 少 、组 织 长时 间灌注 不足 所造 成 的损 伤 。再 次 心 脏
术 中 尿 量 6 0 2 0 0mL, 平 均 ( 5 ± 2 0 mL 5 ~ 0 50 0) ; 滤 液 量 15 0 35 0mL O ~ 0 ,平 均 ( 0 ± 5 0 mL。 20 0 0 )
药 、补充 血小板 及血 液 回收 技术 等 的应 用 ,减 少 使 用大 量库 血带来 的并 发症 。预 充 液 可使 用 抑 肽酶 减
浆 、血浆 、 白蛋 白)及 超 滤等有 利 于减轻水 肿 。
老年患者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换瓣手术160例

1. 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9. 0 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法。
2结果 2. 1 手术结果 本组死亡 14 例 ( 8. 75% ) ,其中术中死亡 6 例,术后死亡 8 例; 死亡原因: 术中停止循环 2 例,开胸后心脏 骤停 4 例,术后低心排血量 3 例,恶性心律失常 2 例,术后多脏 器衰竭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亡 1 例,术后肾衰竭 2 例。急症 死亡 5 例,占急症手术死亡 20% 。术前心功能Ⅳ级 81 例,术后 死亡 8 例,死亡率 9. 87% 。手术发现严重并发症 24 例,21 例严 重低心排综合征,经治疗后 17 例治愈,5 例治疗无效死亡。恶 性心律失常 11 例,其中 9 例成功抢救,2 例死亡,肺功能不全 14 例,呼吸机辅助 5 ~ 9 d 后 3 例死亡,分别死于呼吸道大出血和 呼吸道感染。13 例肾衰竭,对其行急性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后 2 例无效死亡。 2. 2 危险因素分析 通过对患者可能受到的危险因素分析后 发现,手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期内心功能状况、患者机体 内各重要脏器功能、手术时体外循环情况及急症手术 5 项因素 对患者再次行换瓣手术造成严重影响,其中主动脉阻断时间、 体外循环、手术前后心功能占主要,另外脏器功能和急症手术 也对患者手术成功与否有较大影响,见表 1。
1. 102 1. 002 ~ 1. 347
1. 529 1. 426 ~ 1. 893
0. 001
-
3讨论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多为年龄较大或病史较长患者,这
类患者心功能已严重衰退,其中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患者或 就诊时较为严重患者,手术风险将会极大增加〔3〕。此类患者在 临床治疗过程中死亡率较高,也为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对于胸 部正中央劈开患者再次行手术瓣膜置换,因胸骨与心包、心肌 发生大面积粘连,再次手术进行分离必将导致大出血发生损伤 心血管和心室。而广泛粘连使患者心脏于心包内呈固定状态 二尖瓣手术置换时,患者瓣膜显露较为困难增加手术难度和延
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治疗技术

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治疗技术心脏瓣膜疾病是指心脏瓣膜发生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脏瓣膜无法正常开闭所引起的一类疾病。
这种疾病可以使心脏瓣膜的血液流出受限,影响心脏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
对于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手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心脏瓣膜疾病手术治疗的技术和方法。
一. 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适应症心脏瓣膜疾病手术治疗需要明确适用的病例。
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可以考虑手术治疗:1. 心脏瓣膜沉积性钙化严重,且瓣膜功能受损。
2. 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且出现严重的心脏功能不全。
3. 心脏瓣膜受到感染,引发炎症反应。
二. 心脏瓣膜疾病手术治疗技术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治疗技术包括瓣膜修复和瓣膜置换两种。
1. 瓣膜修复瓣膜修复是指通过手术的方式,尽可能保留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的瓣膜功能。
常见的瓣膜修复方式有以下几种:(1) 切开瓣膜狭窄部位,去除瓣膜上的阻塞物质,扩大瓣口,恢复瓣膜的通气功能。
(2) 缝合瓣膜关闭不全的裂口或裂缝,修复瓣膜的关闭功能。
(3) 移除瓣膜上的钙化斑块,清理瓣膜表面,恢复正常的瓣膜结构。
瓣膜修复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对于适宜修复的病例来说,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2. 瓣膜置换瓣膜置换是指将病变的瓣膜完全取出,并替换为人工瓣膜或其他物质制成的瓣膜。
根据瓣膜的种类和替代材料的不同,瓣膜置换可以分为人工瓣膜置换和生物瓣膜置换两种。
(1) 人工瓣膜置换人工瓣膜置换是将患有瓣膜病变的瓣膜完全取出,然后植入人工瓣膜。
人工瓣膜分为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两种。
机械瓣膜通常由金属或陶瓷制成,具有耐用性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但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且手术后存在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
生物瓣膜则是使用来自动物或人体的组织制成,与机械瓣膜相比,生物瓣膜更接近自然的瓣膜结构,不需要长期抗凝治疗,但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2) 生物瓣膜置换生物瓣膜置换是将病变的瓣膜完全取出,然后植入来自动物或人体的组织制成的瓣膜。
3D全胸腔镜在再次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3D全胸腔镜在再次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李娟;蔡庆慧;李少珂;耿俊义;张向立【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24(22)7【摘要】目的:探究3D全胸腔镜在再次心脏瓣膜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行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的9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病人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5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术,观察组采用3D全胸腔镜的微创手术方式。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围术期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段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半年内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等。
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再次手术间隔时间、再次手术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围术期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着时间延长,视觉模拟评分(VAS)逐渐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逐渐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 d、7 d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死亡1例,原因为恶性心律失常,观察组死亡1例,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炎性因子(IL-6、CRP)、氧化应激因子(MDA、SOD)、手术方式对病人预后影响较大。
瓣膜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时机参考PPT

二尖瓣狭窄(MS)
Class Ⅲ 轻度MS不适宜行二尖瓣成形术(LOE:C) 进行二尖瓣成形的病人不应该行闭式交界分离
术;可行直视二尖瓣交界分离(LOE:C)
•13
二尖瓣反流(MR)
二尖瓣反流程度的评估 轻度(反流1+ ,少量、中心性反流,<4 cm2或20%左房
面积,多普勒脉冲宽度<0.3cm,反流量< 30ml/搏, 反流分数<30%,反流口面积<0.2 cm2) 中度(反流2+ ,反流征象大于轻度但小于重度,多普勒脉冲 宽度0.3~0.69cm,反流量30~59ml/搏,反流分数 30~49%,反流口面积0.2 ~0.39cm2) 重度(反流3~4+ ,反流面积>40%左房面积,多普勒脉冲 宽度≥0.7cm,反流量≥60ml/搏,反流分数 ≥50%,反流口面积≥0.4 cm2)
•11
二尖瓣狭窄(MS)
Class Ⅱa 重度MS及重度肺高压(肺动脉收缩压> 60mmHg),心功能NYHA Ⅰ~Ⅱ级,不考虑 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或二尖瓣成形手术的病人适 宜行MVR(LOE:C)
Class Ⅱb 中~重度MS无症状,其在足量抗凝的情况下反复 出现栓塞事件,其瓣膜形态适宜行瓣膜成形者可考 虑二尖瓣成形术(LOE:C)
但EDD>70mm或ESD>50mm,或左心室进行性扩大, 运动耐量下降,或运动后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 (LOE:C)
•8
主动脉瓣反流(AR)
Class Ⅲ 轻、中、重度AR无症状,休息时左心收
缩功能正常(EF>0.50),EDD< 70mm或ESD<50mm,不适宜AVR (LOE:B)
•9
二尖瓣狭窄(MS)
•14
二尖瓣反流(MR)
二尖瓣反流外科手术适应证 Class Ⅰ 急性重度MR并有症状(LOE:B) 慢性重度MR,或尚无严重左心室功能减退,但心功能
心脏再次瓣膜手术的护理配合

心脏再次瓣膜手术的护理配合目的探讨心脏再次瓣膜手术的护理配合。
方法选择55例心脏再次瓣膜手术患者,分析其手术流程、结果和护理配合方法,总结护理配合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结果55例患者手术结果良好,未出现死亡或者并发症情况。
一般护士应做到术前巡视、准备手术环境和设备、麻醉配合、体位摆放、术中配合和术后配合,器械护士也应做到全程配合。
结论心脏再次瓣膜手术具有难度较大的特点,所有护士应该充分做好准备,整理好手术需要的设备和仪器,护士应做到沉着、冷静、细心,能够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标签:心脏再次瓣膜手术;护理配合;器械护士心脏瓣膜手术是治疗心脏瓣膜受损的主要方法。
心脏瓣膜手术后可能发生人工瓣膜周漏和生物瓣膜衰败等问题,修正这些问题的主要方法为再次进行心脏瓣膜手术。
心脏再次瓣膜手术的难度和风险较第一次心脏瓣膜手术有所提高,其护理方式也较为细致[1-2]。
我院在2013年6月~2015年6月2年间为55例患者实行了心脏再次瓣膜手术,手术效果较好。
本文对其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共进行了55例心脏再次瓣膜手术。
患者年龄为24~57岁,平均年龄为(45.2±11.4)岁,多数为男性患者。
其中单瓣膜置换术配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单瓣膜置换配合再次三尖瓣成形术共15例,单瓣膜置换术10例,双瓣置换术7例,双瓣置换术配合三尖瓣置换术5例,双瓣置换术配合三尖瓣成形术6例。
所有手术均在体外循环的情况下,根据患者情况,灌注含血停搏液或者HTK液进行手术。
1.2方法多采用正中切口,摇摆锯开胸,然后快速建立体外循环,减少回心血量,方便脏器分离。
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插管,使用HTK液或者含血停搏液进行诱颤,同时采用冰敷的方式保护心肌。
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完成单纯三尖瓣置换手术。
术毕,为患者留置临时心外膜起搏导线、纵隔引流管和心包。
1.3手术结果55例患者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107.4±65.1)min,主动脉平均阻断时间为(64.7±32.4)min,开胸止血者4例,无延迟关胸者和死亡病例。
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孙黎【摘要】目的通过对相应手术配合及护理方式在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3例行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对手术过程中具体手术配合及护理配合进行分析.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手术过程中的死亡率、住院时间以及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结束后出现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35%;因出血行二次开胸止血的患者2例,在治疗结束后身体状况均明显好转;其余20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12周内出院,其中,有1例患者在住院3周后身体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好转并成功出院.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跟踪随访调查,所有20例患者均心功能恢复较好,并且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过程中,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护理以及器械配合工作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手术成功率,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实现患者的早日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8(012)015【总页数】2页(P177-178)【关键词】再次心脏手术;瓣膜置换术;手术配合及护理【作者】孙黎【作者单位】11601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当前, 随着时代的发展, 心脏瓣膜置换术在临床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但是, 在术后发生一系列并发症的几率是非常高的。
当并发症发生后, 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的威胁[1, 2]。
因此, 必须要通过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来对患者进行治疗。
再次心脏手术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必然会比上一次要更高, 为此, 要想实现良好的手术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就必须要不断加强手术过程中各方面的护理配合[3, 4]。
本次研究就通过对23例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了分析, 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到本院来进行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患者中男11例, 女12例;年龄最大57岁, 最小34岁, 平均年龄(43.17±4.61)岁;距离其第一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时间73 d~17年。
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术的临床分析

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术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术的治疗方法及体会。
方法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90例。
其中二尖瓣置换63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双瓣置换18例。
结果手术早期死亡4例(4.4%)。
结论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术手术时机是关键,围术期心功能是影响手术后疗效的主要决定因素。
标签:再次;瓣膜置换心脏瓣膜置换术是目前心脏手术较常见类型的手术,主要治疗因风湿或感染等引起的各类心脏瓣膜病变。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可因各种原因引起人工瓣膜功能障碍,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必须再次手术矫正。
再次心脏手术瓣膜置换术有很多影响手术效果的不利因素,如患者术前心脏功能和全身状况较差,组织粘连重,手术操作难度大和出血危险性高等,其术后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
本文重点探讨我院90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和体会,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相关研究基础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患者90例,男57例,女33例,年龄25~65岁,再次心脏手术距第一次手术1~25年,术前心功能II-III级62例,IV27例,因心衰进行性加重而行急诊或急症手术17例其中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47例。
1.2手术方法全组均采用全静脉复合麻醉,胸前正中劈胸骨切口,分离心包内粘连. 游离出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建立体外循环,32例首次手术经胸前正中劈胸骨切口者,仍沿原切口切除手术瘫痕,分离胸骨后粘连,分段逐次劈开胸骨,1例房室管畸形术后,因右心与胸骨紧密粘连,分离中右心房破裂出血,压迫控制出血,紧急行股动脉-股静脉转流,待心脏空虚后,分离胸骨后粘连,劈开胸骨,建立体外循环。
对合并其他瓣膜病变,如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者,同时进行三尖瓣成形术,有利于术后右心功能的恢复。
此组患者同期行三尖瓣环缩成形47例,左房血栓清除17例。
排气时注意在主动脉阻断钳开放前使患者置于左倾、头低脚高位,彻底排气。
1.3术后处理再次换瓣患者由于心包腔内广泛粘连,分离创面较大,故术后渗血往往较多。
除注意术中适当分离粘连、缩短体外循环时间、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用抑肤酶及关胸前仔细止血外,术后需密切注意引流量,警惕心脏填塞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发性心脏瓣膜病235例再次手术的外科处理(一) 作者:肖荣冬翁国星谢维泉韩涛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摘要】 目的 总结复发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处理的要点。方法 1985年1月~2003年9月,235例复发性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其中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155例,二尖瓣直视成形术后12例,生物瓣衰43例,机械瓣功能障碍6例,瓣周漏6例,机械瓣心内膜炎2例,换瓣后其它瓣膜病8例,1例闭式分离术后MVR(国产瓣)后瓣膜障碍再次DVR,1例闭式术后MVR后瓣衰再次MVR后再行AVR,1例MVR后AVR后TVR。同时三尖瓣置换7例,三尖瓣成形179例。结果 本组发生各种并发症36例(占15.3%)共77次,术中意外死亡6例,术后早期死亡22例,死亡率11.9%。结论 早期的诊治,妥善的围术期处理是提高复发性心脏瓣膜病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 复发性心脏瓣膜病 外科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clinical character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recurrent cardiac valve disˉeases.Methods Re-operations were done in235cases with recurrent cardiac valve diseases from1985to2003.Aˉmong these patients,155cases had received closed mitral commissurotomy,12with mitral valvuloplasty,43with biologˉical prosthetic failure,6with mechanical prosthetic dysfuction,6with periprosthetic leakage,2with prosthetic valve enˉdocarditis,8with other valve disease after valve replacement,1with closed mitral commissurotomy and redo MVR,redo DVR,1with closed mitral commissurotomy and redo MVR,redo MVRand redo AVR.6cases received TVR and179with tricuspid valvuloplasty.Results Theearl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morality rate were15.3%and11.9%.There are6intraoperative deaths and22postoperative deaths.Conclusion The key to improve the results of recurrent cardiac valve diseases is early diagnosis,surgical treatment and the proper management during perioperative.
Key words recurrent cardiac valve disease surgical treatment 心脏瓣膜病在我国是常见的心脏病,患者既往曾进行过心脏闭式分离术、直视成形术或瓣膜置换术,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心脏瓣膜病复发,严重时需再次手术,1985年1月~2003年9月我院共为235例复发性心脏瓣膜病者施行了再次手术,现将围术期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35例中,男104例,女131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54.4岁。其中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155例(MVR124例,DVR31例),二尖瓣直视成形术后12例(MVR10例,DVR2例),生物瓣衰43例(MVR21例,AVR12例,DVR10例),机械瓣功能障碍6例(5例国产瓣磨损,1例St-Jude瓣血栓),瓣周漏6例(3例MVR,3例AVR;3例修补,3例再次换瓣),机械瓣心内膜炎2例,换瓣后其它瓣膜病8例,1例闭式分离术后MVR(国产瓣)后瓣膜障碍再次DVR,1例闭式术后MVR后瓣衰再次MVR后再行AVR,1例MVR后AVR后TVR。同时三尖瓣置换7例,三尖瓣成形179例。瓣膜病复发时间6~25年。术前有心衰史19例,下肢水肿42例,肝大、腹水26例,恶液质4例,心功能Ⅲ级以上者174例,合并肝功能不全31例,肾功能不全13例,糖尿病6例,高血压病16例,柯兴综合征1例。术前心电图示房性纤颤181例,左室肥厚44例,右室肥厚51例;胸部X线示心/胸0.55~0.79,超声心动图可明确瓣膜疾病的诊断,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肺动脉压>30mmHg121例,其中>60mmHg51例,左室舒张末期直径5.9~8.2cm,平均(6.9±0.3)cm。
2 方法 全组在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下(HCT0.2~0.25)手术。手术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对原有胸正中切口者摇摆锯锯开胸骨,近年常规使用抑肝酶血液保护,部分分离粘连心包,4例因心包严重粘连经股动脉插管,其余均从主动脉插管,上腔静脉插管经右心耳或右心房,下腔插管经右房,自主动脉根部灌注冷晶体停跳液心肌保护,主闭严重者切开主动脉左右冠状动脉口直接灌注,近年心肌保护改用4:1冷血停跳液。双瓣置换者先置换二尖瓣后主动脉瓣,有三尖瓣关闭不全(+++)以上者行Devega成形或Key式成形,近几年有采用人造瓣环成形,7例行三尖瓣机械瓣置换。除颤51例(大部为早年病例),其余自动复跳。对创面渗血较多者,近年应用生物蛋白胶喷于创面收到明显止血效果。对年纪较大,心脏大、心律不稳者常规安置临时起搏器备用。
3 结果 本组发生各种并发症36例(占15.3%),共77次,术中意外死亡6例(1例左室后壁破裂,1例冠状静脉窦破裂,1例开胸时心跳骤停,心肌收缩无力致无法停CPB3例),术后早期死亡22例,死亡率11.9%,其中1998年以前死亡22例,近年死亡仅为6例(见表1),其余病例术后早期恢复良好。
表1 术后主要并发症及死亡数 4 讨论 早年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应用较广,早期生物瓣的寿命较短,以及一些早年国产瓣膜质量问题等原因,复发性心脏瓣膜病是近年来临床较常碰见的问题 〔1〕 。由于这类患者多数年龄较大,病史较长,病变较严重,心功能差,甚至有部分病人合并严重的其它疾病,因此它的诊治难度较大。笔者认为当复发性瓣膜病变到一定程度时,尽早手术是关键。由于经济及社会性原因,本组相当一部分病人到症状较为严重时才就诊,这就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
复发性心脏瓣膜病的手术的最佳选择,国外文献报道认为当闭式分离术后复发需再次手术时,瓣膜多已钙化、卷缩与畸形,难以修复成形,多数需行瓣膜置换术 〔2,3〕 。笔者认为复发性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再次分离或术中成形的风险较大,选择换瓣较为妥当。术前需仔细阅读胸片,了解心脏大血管与胸骨之间有无粘连及粘连程度,一般首先暴露股动静脉备用,对原有胸部正中切口者,使用摇摆锯锯开胸骨,钢丝松解后不要急于拔除,可以作为分段锯开胸骨时掌 握深浅的标志。胸骨锯开后,应掌握尽可能少分离心包内粘连的原则,分离出主动脉、右房,能完成上下腔静脉插管、套带即可。有时心脏粘连很严重时,可切开右侧胸膜进行分离 〔4〕 。如升主动脉插管困难,可经股动脉插管供血,二尖瓣置换常规经右房-房间隔径路,切除瓣膜或原有的生物瓣、机械瓣时,应格外小心,要尽可能多保留瓣环,对有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者,应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有利于术后右心功能不全的恢复。缝合右房及主动脉切口要严密,争取一次性缝合成功不漏血,对创面渗血多者近年我们应用生物蛋白胶喷涂于创面,取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 〔5〕 。
由于有限的分离心包粘连,左室面一般未分离,若无法自动复跳出现室颤,难以除颤,而若分离左室面则加大了出血及损伤等并发症的可能。近年来,我们采用4:1含血停跳液灌注心肌,注意心肌保护,严格排气,大大增加了自动复跳的几率;若遇顽固性室颤时,我们采用再次阻断主动脉,主动脉根部持续灌注温血至心脏复跳的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复跳后应适当延长辅助时间至心率血压满意,心脏收缩有力后停机。对高龄,心脏大,心律不稳者安置临时起搏导线备用。近年我们应用抑肽酶血液保护,必要时采取改良超滤,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术后严密监测,注意心肺肾功能的状况,可以适当延长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时间 〔6〕 。对有低心排表现,肺高压较严重者应用米力农,给予心肌营养药,出现并心症如低心排、器官功能衰竭需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时,应加强全身营养。
复发性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早期的诊治,术前积极改善心功能,熟练的手术操作,正确而及时的术后监测与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Detter C,Fischlein T,Feldmeier C,et al.Mitral ommissurotomy,atechˉnique outdated?Long-term follow-up over a period of45years.Ann Thorac Surg,1999,68:2112-2118.
2 Adams DH,Filsoufi F,Byrne JG,et al.Mitral valve repair in redo carˉdiac surgery.J Card Surg,2002,17(1):40-45.
3 MORISHITAK,Mawatari T,Baba T,et al.Re-replcement for prosthetˉic valvedysfunction:analysis of long-term results and risk factors.Ann Thorac Surg,1998,65:69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