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及治疗

合集下载

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一、心脏瓣膜病的概述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四个主要瓣膜(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发生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血流异常,严重时会引起心功能障碍。

这些异常可能包括:关闭不全(反流)和狭窄(阻塞)。

心脏瓣膜病可由先天性缺陷、感染、自身免疫性等因素引起。

二、心脏瓣膜病的常见类型1. 二尖瓣关闭不全(MR)二尖瓣关闭不全是指在收缩期,二尖瓣无法完全关闭,导致血液从左室倒流回左房。

常见原因包括二尖瓣退变性改变和风湿性心脏病。

2. 二尖瓣导管未闭 (MVP)二尖弁畸形中最常见者。

数据显示15-20%的美国人口。

至多80%的VF/V海报中观察到;多数人无0%的短弦乳頭肌综合征有发生缩窄;独特是全球低FT体质量指数和简单的软组织增长恐慌。

3. 主动脉瓣狭窄(AS)主动脉瓣狭窄是指主动脉瓣开放不良和阻塞,导致心血管功能受损。

常见原因包括二尖瓣钙化、风湿性心脏病等。

4.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指在舒张期,由于主动脉瓣未能完全关闭,血液从主动脉流回到左心室。

常见原因包括主动脉根部扩张、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5. 三尖瓣关闭不全(TR)三尖瓣关闭不全是指在收缩期,由于三尖瓣不能完全关闭,导致血液从右室进入右房。

常见原因包括右胸骨侧位型心脏畸形、二尖变退行性改变等。

6. 肺动脉狭窄(PS)肺动脉狭窄是指肺动脉瓣发生狭窄,导致血液从右室流入肺动脉受阻。

常见原因包括先天性畸形、RHD等。

三、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方法1. 体格检查通过听诊患者心脏区域,医生可以发现异常的心音或杂音。

杂音的类型和位置可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的瓣膜异常。

2. 心电图(ECG)心电图能够记录心脏电活动,对于检测心律失常和左室肥厚等指标有帮助。

3.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m)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和评估心脏瓣膜病最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

它可以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并检测瓣膜运动是否正常。

此外,多普勒超声可以衡量血流速度和方向,有助于评估血液回流情况。

心脏瓣膜疾病的生物学机制和治疗方案

心脏瓣膜疾病的生物学机制和治疗方案

心脏瓣膜疾病的生物学机制和治疗方案心脏瓣膜疾病是指心脏中的瓣膜出现异常,常见的包括二尖瓣膜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脱垂等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功能,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水肿等等。

因此,对于心脏瓣膜疾病的生物学机制和治疗方案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心脏瓣膜疾病的生物学机制心脏瓣膜疾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钙化、纤维化和萎缩等多种因素。

在这些因素中,钙化是最常见的一种。

钙化是指瓣膜受到一些刺激后,会出现类似于骨质钙化的过程。

一旦发生钙化,瓣膜就会变得硬化,丧失弹性,甚至不能正常地关闭和开启。

这样,就会导致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而引起各种症状和并发症。

除了钙化外,纤维化也是心脏瓣膜疾病的一个重要机制。

纤维化是指瓣膜的结缔组织增生、变硬、变厚,失去原有的柔韧性,从而不能正常开启和关闭,深入影响心脏的功能。

此外,瓣膜都是由多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而这些细胞的萎缩和坏死也是瓣膜疾病的一个重要机制。

当瓣膜细胞发生坏死时,瓣膜的结构就会出现异常变化,甚至会裂开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二、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时,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1.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早期发现的病例,可以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通过控制食物、锻炼、药物等方式缓解症状,降低病情进展的风险。

比如,对于二尖瓣膜狭窄患者,可以使用利尿剂、洋地黄、ACEI等药物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而对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则可以通过限制体力活动,控制血压等方式缓解病情。

2.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修复或替换瓣膜。

常见的手术治疗包括主动脉瓣膜置换、二尖瓣膜狭窄介入治疗等等。

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瓣膜疾病带来的严重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3. 介入治疗除了手术治疗外,介入治疗也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介入治疗主要是指通过导管和一些器械在体内进行的治疗方式,比如瓣膜置换手术、腔内瓣膜置换术等等,这些技术相对于传统手术治疗更为微创、安全和有效。

心脏瓣膜病的新进展与手术治疗

心脏瓣膜病的新进展与手术治疗

心脏瓣膜病的新进展与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而且严重的心脏疾病,它可以导致心脏衰竭和死亡。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当前,有许多新的进展与手术治疗出现在心脏瓣膜病领域中,这些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和生存机会。

一、非手术治疗方面的新进展近年来,非手术治疗方式在心脏瓣膜病领域发展迅速。

特殊药物和介入性操作成为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1. 介入性操作:经皮闭式球囊扩张术(PTBA)和经皮置入型二尖瓣替换术(TAVI)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介入性操作。

PTBA通过将一个特殊球囊导管送入到受损的心脏瓣口,然后充气球囊来扩大血管及恢复血液正常流通。

TAVI则通过在彩超或X光透视下经过动脉血管将一个可压缩的生物瓣膜导入到患者体内,然后将其放大并覆盖原先的瓣膜。

2. 特殊药物的应用:随着对心脏瓣膜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一些特殊药物也被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病。

例如,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预防心脏内形成血栓和栓塞;利尿剂可以减轻对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水肿等。

二、手术治疗方面的新进展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常见和有效的心脏瓣膜病治疗方法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和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也有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1. 机器人辅助手术(Robot-assisted surgery):这是一种通过机器人技术辅助操作进行手术的方法。

相比传统开胸手术方式,机器人辅助手术具有微创性、精准性和恢复快等优点。

在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中,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以更好地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2. 心脏瓣膜修复技术:随着对心脏解剖结构和功能的深入认识,心脏瓣膜修复技术成为一个新的焦点。

通过保留患者本身的瓣膜组织进行修复而非替换,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长期药物治疗的需求。

尽管这种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它具有很大潜力来改善心脏瓣膜病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3. 纳米技术在心脏瓣膜修复中的应用:纳米技术是一种控制或改变材料特性、设计和制造功能产品的方法。

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与治疗

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与治疗

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与治疗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心脏瓣膜病成为一个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的问题。

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的瓣膜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血液流通紊乱,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针对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与治疗,本文将从诊断和治疗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诊断1. 临床表现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呼吸困难、胸闷、乏力、水肿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呼吸困难和乏力,这是由于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所致。

同时,由于血液回流受限,还可能引起颈静脉怒张、肝大等。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片和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可以显示心室肥厚、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而胸部X线片则可发现肺血管充血和心脏扩大。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准确评估瓣膜的结构和功能,帮助确定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3. 肌钙蛋白检测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经常会伴随心肌损伤,因此肌钙蛋白的检测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肌钙蛋白是一种存在于肌细胞中的特殊蛋白质,在心肌受损时会释放入血液中。

通过检测血液中肌钙蛋白的含量,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并与临床表现相互印证。

二、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治疗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首要选择。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血药、利尿剂和心脏强力药等。

抗凝血药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肌梗死和卒中的风险;利尿剂可以缓解水肿症状,降低心脏负荷;心脏强力药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功能。

2. 心外科手术对于一些严重的老年人心脏瓣膜病患者,需要考虑行心外科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瓣膜置换术和修复术。

在置换术中,患者的异常瓣膜会被人工或动物组织制成的假体所代替;而修复术则是通过改变异常瓣膜的结构或大小来实现治疗效果。

3. 经导管介入治疗经导管介入治疗是一种非开放性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部分不能耐受传统开放手术的老年人。

心脏瓣膜疾病的临床治疗进展

心脏瓣膜疾病的临床治疗进展

心脏瓣膜疾病的临床治疗进展心脏瓣膜疾病是指心脏瓣膜结构发生异常,并引起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一类心血管疾病。

常见的瓣膜疾病包括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当心脏瓣膜出现病变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就会受到影响,心室肌受到不必要的负荷,导致心力衰竭和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医学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心脏瓣膜疾病的临床治疗也在不断发展。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来治疗心脏瓣膜疾病。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在手术治疗中,医生会根据病变类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对于二尖瓣狭窄和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医生通常会采用开胸手术,即通过切开胸骨,进入胸腔进行手术。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病变瓣膜切除或修复,并植入一颗新的人工瓣膜。

这种人工瓣膜分为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

机械瓣膜具有耐用性好的优点,但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

而生物瓣膜寿命较短,但不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

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医生会采用修复手术。

在手术中,医生会将破损的瓣膜修补,并增强瓣膜的支持结构。

这种方法可以保留自然瓣膜,避免了人工瓣膜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副作用。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给予一些降压、利尿、使心脏排血和收缩功能改善的药物来缓解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但这些药物无法治愈瓣膜疾病本身。

对于二尖瓣狭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医生通常会给予病人一些降压药和利尿药来减轻症状。

同时,还可以给予一些血管扩张药物来扩张心脏血管,缓解心室肌的负荷。

对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一些降压药和利尿药也可以缓解症状。

此外,还可以用钙通道拮抗剂来扩张心脏血管,改善患者的症状。

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较为有限。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介于手术和药物治疗之间的治疗方式。

它是使用一根管子来进入经过局麻的皮肤切口或经过双股动脉插管,将人工瓣膜输送至心脏内,用人工瓣膜代替原患者本身瓣膜的一种治疗方式,又称为无创心脏手术。

心脏瓣膜病诊疗指南

心脏瓣膜病诊疗指南

心脏瓣膜病诊疗指南简介本诊疗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关于心脏瓣膜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指导。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影响着大量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准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管理该疾病的关键。

诊断心脏瓣膜病的诊断通常通过以下几个步骤:1. 临床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临床症状的评估。

2. 心电图(ECG):检测心脏电活动,可以发现心脏瓣膜病的一些特征。

3.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是诊断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

4. 血液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瓣膜病的炎症指标和相关风险因素。

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取决于病情和严重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能需要使用抗凝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瓣膜修补或瓣膜置换手术。

3. 经导管介入治疗:对于一些合适的患者,可采用经导管方法进行瓣膜修复或瓣膜置换。

预防与管理预防心脏瓣膜病的关键在于控制相关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定期的体检和心脏评估也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对于已经确诊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定期随访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关注病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风险。

结论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脏疾病,准确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对于预防病情的进展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诊疗指南提供了一些基本的诊断和治疗准则,但请注意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与治疗

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与治疗
避免静脉滥用
避免不必要的静脉注射和滥用抗生素,以降低感 染风险。
3
早期识别和治疗
一旦出现发热、心脏杂音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 状,应尽早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诊断准确性有待提高
目前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但由于 其症状的非特异性和影像学的局限性,诊断准确性有待提高。
随着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等 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实现心 脏瓣膜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
针对心脏瓣膜病的新型治疗技 术,如经导管瓣膜修复/置换术 、生物瓣膜的研发和应用等, 将为患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 治疗选择。
心脏瓣膜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 多学科协作,未来有望加强心 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影像 科、康复科等学科之间的合作 ,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 务。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01
02
03
心脏听诊
通过听诊器听取心音和杂 高血压或低 血压等异常情况。
脉搏检查
检查脉搏的速率、节律和 强度,以评估心脏功能。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心肌酶 、肌钙蛋白等指标,判断 心肌是否存在损伤。
尿液检查
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红 细胞等,以排除肾脏疾病 引起的心脏瓣膜病。
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临床表现
心脏瓣膜病的症状因病变瓣膜和严重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心悸、气短、乏 力、咳嗽、水肿等。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晕厥甚至猝死。
并发症
心脏瓣膜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等。其中, 心力衰竭是心脏瓣膜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
02

心脏瓣膜病的新治疗方法

心脏瓣膜病的新治疗方法

心脏瓣膜病的新治疗方法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结构或功能的异常,会导致心脏血液流动障碍。

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等,但这些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瓣膜病的新治疗方法逐渐被开发和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经导管心脏瓣膜植入术经导管心脏瓣膜植入术,又称为TAVI(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是一种无需开胸的手术方法,适用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传统的主动脉瓣狭窄手术需要开胸,切开胸骨进行瓣膜替换,手术创伤大且恢复时间较长。

而经导管心脏瓣膜植入术通过血管通道将新的瓣膜送入患者心脏,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恢复时间。

二、心脏瓣膜修复术传统的心脏瓣膜病治疗方式中,大部分是通过瓣膜替换手术来纠正异常瓣膜。

而心脏瓣膜修复术是指通过尽可能保留患者自身瓣膜的形态和结构,进行瓣膜修复和重建。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原有瓣膜的破坏,避免了瓣膜替换手术后需要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问题,减轻了患者的药物负担。

三、生物瓣膜移植术生物瓣膜移植术是指将动物或人体的瓣膜移植到患者身上,代替患者原有异常的瓣膜。

相比于传统的机械瓣膜移植术,生物瓣膜移植术更接近自然瓣膜的结构和功能,避免了机械瓣膜可能引发的血栓形成和抗凝药物的长期使用。

此外,生物瓣膜移植还可以降低手术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心脏瓣膜可调血流重建术心脏瓣膜可调血流重建术是一种新型的心脏手术技术,适用于瓣膜功能异常但又不适合进行传统瓣膜替换手术的患者。

该技术通过重新设计瓣膜的结构,调整瓣膜的开启和关闭时间,达到改善瓣膜功能的目的。

与传统手术相比,心脏瓣膜可调血流重建术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对于一些高龄或伴有合并症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五、心脏瓣膜介入治疗心脏瓣膜介入治疗是一种无需开胸手术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技术将瓣膜送入患者心脏,完成瓣膜修复或替换。

与传统手术相比,心脏瓣膜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时间短的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瓣下结构畸形 合并明显MI
二尖瓣球 囊成形术
闭式分离术
直视分离术
人工瓣膜置换术
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关闭不全
( Mirtral Incompetence)
病因和病理
慢性 风心病:最常见 二尖瓣脱垂: 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常 腱索断裂:多数原因不明。 二尖瓣环和环下部钙化:退行性变。 感染性心内膜炎:穿孔或瓣叶挛缩畸 左心室显著扩大: 其 他:
音多随体位而变动。
二 尖 瓣 狭 窄(MS) 并发症
●心房颤动: 常见 ●急性肺水肿:严重并发症 ●血栓见 ●肺部感染: 常见
二 尖 瓣 狭 窄(MS)
治疗
一般治疗: ●预防感染(风湿热、心内膜炎) ●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定期复查 ●限钠,利尿剂,纠正贫血
●心电图:二尖瓣型P波、RVH ●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检查:
胸片后前位(左图)示两肺郁血。两肺门大而模糊。心脏如梨状。心尖位于横膈之 上。肺动脉段及左心耳段均膨出。主动脉球大小如常。左侧位(右图)示食管左心 房段有明显压迹。食管与心后缘间有一透亮三角区。表明无左心室增大。
Xiangya-3 ECG
严重反流--S3和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X线检查: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 ●左心室造影:
二尖瓣关闭不全(MI)
胸正位(左图)示两肺充血,肺门大而模糊。心脏以左心室扩大为主.心尖下沉.侧位 (右图)示食道左心房段有明显压迹及后移。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急性:病因+症状+杂音+X 线 ●慢性:确诊有赖超声
二 尖 瓣 狭 窄(MS) 治疗
处理并发症 ●大量咯血:镇静,扩血管,利尿 ●急性肺水肿:同急性左心衰处理 ●心房颤动:控制心室率,争取复律并 维持 ●预防栓塞:华法令 ●右心衰竭:限钠,利尿剂,地高辛
二 尖 瓣 狭 窄(MS)
治疗
单纯MS 瓣膜弹性好

介入和手术治疗
单纯MS 瓣膜弹性差
瓣叶严重钙化 左心房内有血栓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杂音+X线或心电图,可诊断;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确诊。
二 尖 瓣 狭 窄(MS)
鉴别诊断
1.相对性二尖瓣狭窄:严重二尖瓣反流、左 →右先天性心脏病和高动力循环(甲亢、贫 血等)
2.Austin-Flint杂音:见于严重主动脉瓣关
闭不全。
3.左房粘液瘤:阻塞二尖瓣口时产生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杂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左瓣房狭、窄左室容量负荷过重
肺淤血、肺水肿
二尖瓣关闭不全
临床表现:症状
●急性:轻度--劳力性呼吸困难 严重--急性左心衰、肺水肿、休克
●慢性:轻度无症状 心排量减少,出现乏力
严重 代偿期长,失代偿期短
二尖瓣关闭不全
临床表现:体征
慢性 1.心尖搏动: 2.心 音: S1:正常或减弱 S2:分裂增宽 S3:见于严重反流时 喀喇音:二尖瓣脱垂
心电图示心房纤颤,P波消失,心律绝对不规整 心电图还提示右室肥厚,电轴右偏,侧壁导联S波深大。 心电图上同时出现心房纤颤和电轴右偏提示MS的可能性大
二 尖 瓣 狭 窄(MS)
MS超声特 点
M型:二尖瓣 前叶活动双峰 消失,舒张早 期形成E峰, 形成城墙样改 变,二尖瓣前 后叶同向运动。
二 尖 瓣 狭 窄(MS)
心脏瓣膜病
心脏血流动 力学示意图
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 平面示意图
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 ( Mirtral Stenosis )
病因
最常见:风湿热 罕 见:先天畸形
老年钙化 类风关 SLE
病理
风湿热
二尖瓣 粘连融合
MS
LA扩大致左主支气管升高 左心房壁钙化 左心房附壁血栓形成 肺血管床的闭塞性改变
鉴别诊断 三尖瓣关闭不全: 室间隔缺损: 胸骨左缘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 尖 瓣 狭 窄(MS)
二尖瓣口面积: ☆ 正常成人:4-6cm2 ☆ 轻度狭窄:1.5-2cm2 ☆ 中度狭窄:1.0-1.5cm2
☆ 重度狭窄:<1.0cm2
二 尖 瓣 狭 窄(MS) 病理生理
MS 血流入 左心室 受限
左房压 力增高
左房代偿性 扩张及肥厚
增大
右心室增大 肺动脉 与右心衰竭 高压
心脏瓣膜病及治疗
概述
病因 病变
炎症、变性、粘连、缺血 坏死、创伤或先天发育异常
心瓣膜结构、功能异常(单瓣、 多瓣急、慢性狭窄或关闭不全)
结局
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
在我国,心瓣膜病是最常见心脏病之一。
概述
瓣膜受累情况:
最常受累为二尖瓣,约占70%; 二尖瓣+主动脉瓣,占20%~30%; 单纯主动脉瓣病变为2%一5%; 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少见。
☆严重MS时可有左心室的 失用性萎缩,MS主要累 及左心房与右心室。
二 尖 瓣 狭 窄(MS)
临床表现:症状
呼吸困难:最常见 咯 血:1.喀大量鲜血,2.痰中带血 3. 粉红色泡沫痰 4.肺梗死 咳 嗽:常见 声 嘶:少见,压迫左喉返神经所致
临床表现:体征
面容 二尖瓣狭窄的心脏体征 ● 心尖搏动:正常或不明显 ● 心音--S1亢进和开瓣音;瓣叶钙化僵 硬,则S1减弱无开瓣音 ● 杂音--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
二尖瓣关闭不全
病因和病理
急性: 腱索断裂 心内膜炎 AMI 创伤 人工瓣损坏
二尖瓣关闭不全
病因和病理
急性:血流返流至LA,充盈LV→前负荷↑↑ →LV、LA压↑↑→肺淤血、肺水肿
慢性:持续前负荷↑→左心衰→LA压和LV舒 张末压↑→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衰
MI主要累及左房、左室,最后累及室
病理生理 :
二尖瓣关闭不全
临床表现:体征
3.心脏杂音: 收缩期瓣叶挛缩者:吹风样高调一贯型 二尖瓣脱垂:喀喇音之后, 晚期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常:早、中、晚或全期 腱索断裂:海鸥鸣或音乐性
临床表现:体征
● 急性 1.心尖搏动: 2.心 音:P2亢进
心尖区第四心音常见 • 3.心脏杂音:反流性--非全收缩期低调递减型
二 尖 瓣 狭 窄(MS)
临床表现:体征
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扩大的心脏体征 ●P2亢进 ●Graham Steell杂音:胸骨左上缘哈气性
舒张早期杂音,肺动脉相对关闭不全。 ●右心室扩大伴TI时,有全收缩期吹风 样杂音
二 尖 瓣 狭 窄(MS)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X线检查:左心房增大 右心室增大 肺动脉干和肺动脉扩张 肺淤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