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的化学研究进展_张晓燕

合集下载

白芍化学成分及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白芍化学成分及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白芍化学成分及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吴芳;杜伟锋;徐姗姗;葛卫红;来平凡【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36)5【摘要】The present single -index evaluation method of Paeonia actiflora Pall is too unilateral to reflect the inner quality of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comprehensively.This paper has reviewed the studies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method and analytical technology of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in recent years in summary analysis.We focus on the multi-index evaluation method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Paeonia lactiflora Pall,and put forward some new ide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control of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现有的白芍的单指标评价方法,过于片面,不能全面的反映白芍的内在品质.作者通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文献的查阅,总结了白芍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方法和分析技术,提出了采用多指标质量控制方法来控制白芍质量,为进一步完善白芍质量控制提供思路.【总页数】3页(P613-615)【作者】吴芳;杜伟锋;徐姗姗;葛卫红;来平凡【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杭州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相关文献】1.白芍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李素亮; 李刚; 梁宇星; 李冬梅; 郝新亮2.白芍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李素亮; 李刚; 梁宇星; 李冬梅; 郝新亮3.白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张燕丽;田园;付起凤;孟凡佳;吴丽红;许树军;康宇红;张晓娟4.白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陈琪;何祥玉;周曼佳;罗佳雯;廖广辉;程汝滨5.白芍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J], 谷满仓;钱亚芳;吕圭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芍和赤芍的区别_来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

白芍和赤芍的区别_来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

白芍和赤芍的区别_来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编者按:在植物世界里常常有些相似的植物,让人分不清它们谁是谁,比如来源于毛黄科的白芍和赤芍,要怎么区分它们呢?一起来看看这篇植物科普文章吧!▌一:来源白芍和赤芍均来源于毛黄科芍药属植物,白芍为芍药及变种毛果芍药的根。

赤芍为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所以两个都是多基元的植物,芍药是他们共同拥有的植物,而川赤芍则只是赤芍的来源。

它们的遗传背景和次生代谢途径十分相近,只是白芍主产于安徽亳州、浙江杭州和山东菏泽,主要为栽培品,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而得。

而赤芍中芍药主产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川赤芍则主产于四川,多为野生品,以生品入药。

两个产地不同,炮制也不同。

如上一对比,到觉得赤芍更鲁莽些,白芍更温和些。

▌二:化学成分植物学家很早就对白芍、赤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

迄今为止从两药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包括单花苷、多元酚、黄酮及其苷类、胡萝卜苷蔗糖等,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单花苷及多元酚类化合物。

芍药苷类主要包括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首等,这类化学成分统称为芍药总苷;而多元酚类化合物则主要由多种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等化学成分组成,它们亦是经现代药理学验证且为药学界所普遍认可的二味药材的主要药效组分。

事实上,从化学组成来看,白芍和赤芍非常一致,均以单酚苷及多元酚类化合物为代表性成分,这是相近的生物基源所决定的。

但是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及药材采收后加工处理方式的差异,导致这些成分在两味药材中的含量比例各有不同。

与无需炮制的野生品赤芍相比,白芍为人工栽培品,入药前需经浸泡,刮皮,沸水煮至透心等炮制工序。

这一过程使得白芍所含化学成分在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

尤以没食子酸、芍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丹皮酚流失显著,但芍药内酯苷是个例外,与赤芍相比,它的含量在白芍中呈现明显优势,是含量仅次于芍药苷的第二主成分。

综上,就是白芍中化学成分含量更少一些,和他们的环境一样,白芍更温和一些。

白芍方药以及白芍总苷镇痛功效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白芍方药以及白芍总苷镇痛功效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自芍方药以及白芍总昔镇痛功效及其机理研丸进展**收稿日期:2020-01-04修回日期:2020-01-15*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8青苗人才计划(DZMYS-201801),负责人:田贵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81674050):电针对CPSP 天鼠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Wnt/B-catenin 信号通珞调控作用,负责人:田贵华。

* * 通讯作者:田贵华,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针药结合防治慢性疼痛的临床评价方法■及效应机制研究。

林生,研究员,诗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活性物质的发现与功能研究。

代倩倩,夏 欢,夏桂阳,商洪才,石兆峰,黄雨丝,李心怡,林生**,田贵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学教育部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00)摘要:目的综述古籍中对白芍镇痛功效的记载,以及近年来阐述白芍镇痛功效与机理的研究,为其 临床应用和效应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查阅古籍和近年有关白芍镇痛功效的文献报道,并 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结果历代诸多医家及著作均有对白芍镇痛功效与主治的详细描述。

临床研究证 实白芍方药及其提取物白芍总昔对于腰腿痛、内脏痛、头痛、癌性疼痛等痛证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基础实 验表明,白芍及其提取物可通过调节前列腺素、相关受体和信号转导通路等多种途径发挥镇痛作用,还可拮 抗吗啡等西药镇痛耐受,与甘草、川乌、马钱子等中药配伍后,还具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

结论 白芍在 治疗多种痛证方面疗效显著,机制复杂,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很高的研究价值,有待进一步探索发掘。

关键词:白芍 白芍总昔 镇痛功效 镇痛机理 研究进展doi: 10.11842/wst,20200210002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口芍为毛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 仏)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安徽、山东等 地。

其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 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血 虚证、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及 肝阳上亢等证叫尤其适用于疼痛诸证,如血虚失养 所致的痛经,血虚肝郁所致的胁肋疼痛、筋脉拘急疼 痛,肝脾不和所致的腹痛泄泻以及肝阳上亢所致的头 痛目痛等。

四逆散中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对睡眠影响的实验研究

四逆散中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对睡眠影响的实验研究

130. 33 ± 32. 39 108. 74 ± 49. 08 134. 95 ± 72. 98 118. 51 ± 35. 41
注:与空白组比较, P < 0. 01 。
3
讨论 至今为止, 有关四逆散的改善睡眠作用的研究还仅局限
本研究应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理研究 于临床观察阶段。为此, 方法, 通过四逆散中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对戊巴比妥钠所致 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实验研究来阐明其改善睡眠的药理作 用。 药物能否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的睡眠时间是中枢 神经系统药理实验研究中观察药物是否有镇静催眠作用的 常用的实验方法。本实验观察了四逆散中主要有效成分芍 药苷对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 。 实验结果表 明, 给予小鼠四逆散冻干粉 12 g / kg, 连续灌胃 7 d, 可明显延 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 与空白组比较, 具有极显 著性差异( P < 0. 01 ) 。 四逆散在中医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 。 研究结果表明四逆散中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具有明显的催 眠作用。本实验虽未做肝郁脾虚的动物模型, 但四逆散中主 要有效成分芍药苷在延长阈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 时间上确实有效, 且实验重现性较好, 从而肯定了四逆散中 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治疗失眠的作用 。 为四逆散改善睡眠 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 参考文献:
0105 收稿日期:20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0672634 ) ;2010 年度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1010RJZA212 ) ;2010 年度甘肃中医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 金 mail: lyfyxk@ 126. 作者简介:李越峰( 1975 - ) , 女, 副教授, 博士。研究方向: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 Tel:13619349364 ,Ecom * 通信作者:李廷利( 1957 - ) ,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从事中药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Tel:( 0451 ) 82196294

白芍的总结

白芍的总结

白芍的总结1. 简介白芍,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白芍在中国被广泛种植,是传统中药材之一,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白芍的根部被用来制作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止痛安神等功效,常被应用于中医药方剂中。

2. 药用价值白芍的药用部分是其根部,主要成分包括芍药苷、白芍苷、黄酮类等化学成分。

这些成分赋予了白芍多种药理活性及药用价值。

2.1 清热解毒白芍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白芍中的芍药苷是主要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对于感染相关的发热、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有明显缓解的作用。

2.2 止痛安神白芍还具有明显的止痛和安神作用。

白芍中的芍药苷能够通过调节中枢神经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减轻疼痛感受和镇静安神。

临床应用中常用于治疗头痛、月经痛、焦虑、失眠等症状。

2.3 抗氧化白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的过程。

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细胞衰老、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2.4 保护肝脏白芍中的芍药苷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抑制肝纤维化和肝细胞损伤。

在临床中可用于治疗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

3. 常见使用方法为了更好地应用白芍的药用价值,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使用方法:3.1 中药方剂白芍常常被用在中药方剂中,根据不同疾病和症状,可以与其他草药搭配使用。

例如,白芍与川芎、当归共同组成的四物汤,可用于调经止痛;白芍与黄连、黄芩等组成的黄连解毒汤,可用于清热解毒。

3.2 茶剂将白芍的根部研磨成粉末后,可以用来泡茶饮用。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取白芍中的有效成分,还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

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用量和使用频率。

3.3 外用白芍的根部也可以用于外用,比如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烧伤创面等。

将白芍的根部研磨成粉末后,可以配制成膏剂或药膏,涂抹于患处,有良好的药效。

芍药属油用植物种质资源及研究进展

芍药属油用植物种质资源及研究进展

芍药属油用植物种质资源及研究进展李春焕;王晓琴【摘要】在关于芍药属油用植物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组的已有研究成果,综述了芍药属油用植物种质资源及牡丹组的研究现状,同时为了全面汇总芍药属油用植物的研究进展,本文介绍目前研究较为有限的芍药组.主要包括芍药属油用植物种质资源简介及分布,芍药属油用植物种籽结实特性、生化成分、活性物质以及含油率,籽油主要理化指标、油脂提取工艺、脂肪酸组成、营养保健功能及所提油脂的加工利用、籽粕化学成分及功能特性.最后总结芍药属油用植物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iteratures statistical of oily Paeonia,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our group,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 of oily Paeonia and recent researches of Section Moutan.Meanwhile,in order to summarize comprehensively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oily Paeonia,this paper would also introduce Section Paeonia that research was relatively limited,including brief int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Seed setting characteristics,biochemical components,active material and the percentage of oil of seeds.Ma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oil,composition of fatty acid and nutritional and health protection function and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of extracted oils and fats.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seed meal.Moreover,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oily Paeonia research were summarized,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ies of its application were proposed.【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7(032)005【总页数】9页(P138-146)【关键词】芍药属油用植物;种质资源;种籽;籽油;籽粕【作者】李春焕;王晓琴【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华侨大学油脂及天然产物研究所,厦门 361021;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华侨大学油脂及天然产物研究所,厦门 3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5.1芍药属(Paeonia)隶属毛茛科,包括牡丹组、北美芍药组和芍药组,共有30个种。

白芍

白芍

白芍拼音:Baishao英文:Paeony Root日文:シヤクヤク拉丁文:Radix Paeoniae Alba【异名】白芍药《本草经集注》,金芍药《安期生服炼法》,杭芍,亳芍。

【品种考证】白芍是芍药之一种,芍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陶弘景谓:“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

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

”《开宝本草》载:“此有两种,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其花亦有红白二色。

”《本草图经》载:“芍药二种,一者金芍药,二者木芍药。

救病用金芍药,色白多脂肉,木芍药色紫瘦多脉。

”又载:“今处处有之,淮南者胜。

春生红芽作丛,茎上三枝五叶,似牡丹而狭长,高一二尺。

夏开花,有红白紫数种,子似牡丹子而小。

秋时采根。

”现用药材有白芍、赤芍之分,主产区多栽培单瓣芍药入药,这和《植物名实图考》中所说:“今入药用单瓣者”相一致。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植物/动物形态】多年生草本。

根肥大,圆柱形。

茎直立,上部略分枝。

叶互生,有长柄;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羽状复叶,枝端为单叶;小叶狭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具软骨质小齿。

花大形,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单生于茎枝顶端;萼片3~4,叶状;花瓣10片或更多;雄蕊多数;心皮3~5,分离。

果3~5个。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生于山地灌丛中。

主要为栽培。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山东等地亦产。

以安徽亳州白芍产量大,杭白芍质量佳。

【栽培】喜温湿气候,耐寒,怕涝;宜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栽种,忌连作。

于8~9月采收时,切取根头,分成2~4块,每块带有2~3个壮芽,按株距40~50cm,行距50~60cm穴栽,深度10~13cm,每穴1~2块,出苗后耕除草和培土,4~5月及时摘除花蕾,夏、秋季分别施追肥;或于8~9月采收种子迸行条播,行距33cm,每亩用种量3.5~4kg,幼苗生长2~3年后定植或移栽。

白芍的研究概况

白芍的研究概况

白芍的研究概况巩向丹;张叶;刘宏明【摘要】通过收集阅读并分析有关白芍的化学成分、质量研究及药理的文献,综述白芍的化学成分、质量研究和药理作用的研究。

【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14(033)009【总页数】4页(P531-534)【关键词】白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巩向丹;张叶;刘宏明【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白芍,毛茛科芍药属植物,收录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

用以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主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

其主产于中国安徽、吉林、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

现今,关于白芍的剂型已上市,如白芍总苷胶囊、白芍甘草汤、白芍宫膜方等。

本文就白芍的化学成分、质量研究和药理作用作一综述。

芍药苷(paeoniflorin)[1]是发现最早的一种蒎烷单萜苷,后来又发现了氧化芍药苷(oxypaeoniflorin)、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和白芍苷(albiflorin)[2]。

随后,又分离得到了氧化苯甲酰芍药苷(oxybenzoylpaeoniflorin)[3]、苯甲酰氧化芍药苷(benzoyloxypaeoniflorin)[4]、芍药配质酮(paeoniflorigenone)[5]、单宁酸(gallotannin)[6]、paeonilactone A、B和C[7]、芍新苷(lactiflorin)[8]。

单萜苷6-O-β-D-glucopyranosyl-lactinolide以及新的单萜苷1-O-β-D-glucopyranosyl-paeonisuffrone[9]。

以上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图1所示。

从芍药中分离的三萜类化合物如下:11α,12α-epoxy-3β,23-di-hydroxyolean-28,13β-olide,3β-hydroxy-11α,12α-epoxy-olean-28-13β-olide,3β-hydroxy-11-oxo-olean-12-en-28-oic acid,oleanolic acid,hederagenin,betulinic acid,23-hydroxybetulinic acid,30-norhederagenin[10],11α,12α-epoxy-3β,23-dihydroxy-30-norolean-20(29)-en-28,13β-olide,3β-hydroxyolean-12-en-28-al[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0-10-31通讯作者:张晓燕,Tel:(024)23843711-3588,E-mail:lixian@mail.sy.ln.cn。

文章编号:1006-2858(2002)01-0070-04白芍的化学研究进展张晓燕,李󰀁铣(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

摘要:目的对白芍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按照化学结构类型,分别以单萜及其苷类、三萜及其苷类、黄酮及其苷类、挥发油类及其他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对白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综述。结果与结论白芍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如单萜类、三萜类、黄酮类化合物等,本文为白芍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参考。关键词:白芍;化学成分;综述中图分类号:R932󰀁󰀁󰀁文献标识码:A

󰀁󰀁白芍系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去外皮干燥根,性微寒,味苦酸。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能。我国民间用于治疗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症。芍药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很早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以日本为首的国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比较盛行。但是,国内对于芍药的报道多只限于药理作用,故此,将近年来报道的从芍药中发现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综述。

1󰀁单萜及其苷类成分1963年,ShibataS.等首次报道从白芍的根中分离到一种蒎烷单萜苷,命名为芍药苷(paeon-iflorin)(1)[1]。1972年,KanedaM.等用X射线单晶衍射的方法确定了它的结构,并同时分离得到了氧化芍药苷(oxypaeoniflorin)(2),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3)和白芍苷(albiflorin)(4)[2]。随后,又从白芍中分离得到苯甲酰氧化

芍药苷(5)[3],氧化苯甲酰芍药苷(6)[4]等成分。1981年,ShimizuM.等从芍药的根中分离得到了paeoniflorigenone(7)[5],ShibutaniS.得到了ga-llotan-nin(8)[6]。1983年,郎惠英等从它的根中分离得到两个单萜苷,命名为(Z)-(1S,5R)-󰀁-蒎烯-10基-󰀁-巢菜糖苷[(Z)-(1S,5R)-󰀁-pinen-10-y-l󰀁-vicianoside](9)[7]和芍药新苷(lactiflorin)[8]后

芍药新苷的结构经JinYu等修正如(10)所示[9]。1985年,HayashiT等人从芍药根中分离得到paeonilacto-neA(11)、B(12)和C(13)[10]。20世纪90年代初,KadotaS.等人又得到一种新的类萜palbinone(14)[11],并采用2D-NMR技术确定了它的结构.同时发现palbinone具有强的抗炎活性.1996年MurakamiN.等人从芍药根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单萜苷6-O-󰀁-D-glucopyranosy-llactinolide(15)和两个新的单萜lactinolide(16),paeonilactinone(17)以及新的单萜苷1-O-󰀁-D-gluc-opyranosy-lpaeonisuffrone(18),并确定了它们的结构[4](见图1)。

󰀁󰀁󰀁1󰀁paeoniflorinR1=HR2=H

󰀁󰀁󰀁2󰀁oxypaeoniflorinR1=OHR2=H

󰀁󰀁󰀁3󰀁benzoylpaeoniflorinR1=HR2=benzoyl󰀁󰀁󰀁󰀁4󰀁albiflorin

󰀁󰀁󰀁5󰀁benzoyloxypaeoniflorinR1=HR2=benzoyl

󰀁󰀁󰀁6󰀁xoybenzoy-lpaeoniflorinR1=HR2=benzoyl

第19卷第1期2002年1月沈󰀁阳󰀁药󰀁科󰀁大󰀁学󰀁学󰀁报JournalofShenyangPharmaceuticalUniversityVol󰀁19󰀁No󰀁1Jan󰀁2002󰀁p󰀁70Fig.1󰀁Thestructuresofmonoterpenoidsfromthepaeonyroot2󰀁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

1995年,IkutaA.等首次报道了从芍药中分离的三萜类化合物[12]:11󰀁,12󰀁-epoxy-3󰀁,23-d-ihydroxyolean-28,13󰀁-olide(19),3󰀁-hydroxy-11󰀁,12󰀁-epoxy-olean-28-13󰀁-olide(20),3󰀁-hydroxy-11-oxo-olean-12-en-28-oicacid(21),oleanolicaeid(22),hederagenin(23),betulinicacid(24),23-hy-droxybetulinicacid(25),30-norhederagenin(26)。1997年,KamiyaK.等报道了从白芍中分得的一个新的三萜类化合物[13]:11󰀁,12󰀁-epoxy-3󰀁,23-dihydroxy-30-norolean-20(29)-en-28,13󰀁-olide(27)[9],同时还报道6个其他的三萜.分别是oleanolicaeid(22),hederagenin(23),11󰀁,12󰀁-e-poxy-3󰀁,23-dihydroxyolean-28,13󰀁-olide(19),30-norhederagenin(26),3󰀁-hydroxyolean-12-en-28-al(28),betulinicacid(24)(见图2)。

3󰀁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1997年K.Kamiya等从芍药中发现了2个黄酮类化合物,kaempfero-l3-O-󰀁-D-glucoside(29)和kaempfero-l3,7-d-iO-󰀁-D-glucoside(30)[13]

(见图3)。

4󰀁挥发油󰀁󰀁1984年,M.Miyazawa等人首次报道了白芍

71第1期张晓燕等:白芍的化学研究进展󰀁󰀁󰀁Fig.2󰀁Thestructuresoftriterpenoidsfromthepaeonyroot根基本油的32种成分[14]:Butylalcohol,Furfural,3-Hydroxypyridine,2-Furylmethylketone,ben-zaldehyde,5-methy-l2-furfural,Methylbenzoate,Phenylacetaldehyde,Acetophenone,Furfuralalco-hol,4,7-dimethylbenzofuran,󰀁,󰀁-Dimethylbenzylalcohol,Methylsalicylate,Perillaalcohol,󰀁-Hy-droxyacetophenone,Ethylsalicylate,2-Methoxyphebol,Benzylalcohol,󰀁-Phenylethylalcohol,2,6-d-itert-buty-l4-methylphenol,2-Acetylpyrole,Phenol,󰀁-Cresol,Nonylphenol,p-Cresol,m-Cresol,m-tert-Butylphenol,p-Methoxyacetophe-none,Thymol,Carvacrol,Benzoicacid(31),Paeonol(32),4-hydroxy-3-methox-yacetophenone。

󰀁29󰀁Kaempfero-l3-O-󰀁-D-glucosideR1=GlcR2=H

󰀁30󰀁Kaempfero-l3,7-d-iO-󰀁-glucosideR1=GlcR2=Glc

Fig.3󰀁Thestructuresofflavonoidsfrompaeonyroot

5󰀁其他成分󰀁󰀁以前在芍药根中得到的化合物还有󰀁-sitos-terol,palmitic,acid,gallicacid(33),pentaga-lloylglucose(8),methylgallate,d-catechin,myoinx-itol和glucogallin。(见图4)

31󰀁Benzoicaacid󰀁󰀁󰀁󰀁󰀁󰀁32󰀁Gallicacid󰀁󰀁󰀁󰀁󰀁󰀁33󰀁Paeonol󰀁󰀁󰀁󰀁󰀁󰀁8󰀁PentagalloylglucooseG=galloylFig.4󰀁Thestructuresofflavonoidsfromthepaeonyroot

72󰀁󰀁󰀁沈󰀁阳󰀁药󰀁科󰀁大󰀁学󰀁学󰀁报第19卷参考文献:[1]ShibataS,NakaharaM.Paeonoflorin,aglucosideofChinesepaeonyroot[J].ChemPharmBull,1963,11(3):372-378.[2]KanedaM,IitakaY,ShibataS.Theabsolutestruc-turesofpaeoniflorin,albifloron,oxypaeoniflorinandbenzoylpaeoniflorinisolatedfromChinesepaeonyroot[J].Tetrahedron,1972,28:4309-4317.[3]KitagawaI,yoshikawaM,TsunagaK,etal.牡丹皮的成分(日)[J].ShoyakugakuZasshi,1979,33:171-177.[4]MurakamiN,SakaM,ShimadaH,etal.Newbioactivemonoterpeneglycosidefrompaeoniaeradix[J].ChemPharmBull,1996,44(6):1279-1281.[5]ShimizuM,HayashiT,MoritaN,etal.Paeon-iflorigenone,anewmonoterpenefrompaeonyroots[J].TetrahedronLett,1981,22:3069-3070.[6]ShibutaniS,agaswaT,OuraH,etal.Effectofex-tractfrompaeoniaeradixonurea-nitrogenconcentra-tioninratserum[J].ChemPharmBull,1981,29(3):874-878.[7]LangHuiYing,LiShouZhen,TMcCabe,etal.AnewmonoterpeneglycosideofPaeonialactiflora[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