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模式与现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模式与现代

人际关系的变迁(p269)

〔教学目的〕:

1、了解传统人际关系的特征以及辩证地对待传统人际处事原则;

2、了解现代人际关系的变迁,学会适应现代人际交往环境

〔课时安排〕:4学时课堂授课、2学时讨论

一、人际关系的历史演变

(一)原始社会的人际关系――平等自由是其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人际交往范围极其狭小,团结互助是原始氏族内部人际关系的主要表现,习俗是调节人际关系的主要社会规范;

(二)奴隶社会的人际关系――极端不平等,虚伪、狡诈、欺骗、背信等不良风气出现;

(三)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维护人际间的等级关系,父子夫妻等家庭人际关系也表现为等级关系;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以利己主义为核心,自由、平等、博爱等人际原则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而广大工人则少有自由。

二、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

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是“人缘”;“人情”、“人伦”构成的三位一体,它们彼此包含并各有自身的功能。“人情”是核心“,彼此包含了传统中国人以”亲亲“(家)为基本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人伦”是这一模式的制度化,家为这一样式提供了一套模式原则和规范,使人们在社会互动中遵守一定的秩序;“人缘”是人们观念中对这一模式的总体设定(天命)

情――人际行为的“是什么”(价值)

伦――人际行为的“怎么样”(规范)

缘――人际行为的“为什么”(心理)

三者构成了一个包含价值、心理和规范的系统。它们彼此的合一来源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天命观、;家族制度和以儒家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的合一。中国人际关系偏重于情已不同于西方,而在这情中再加进伦理的成分则更显示出自己的特色。人伦是传统伦理思想对人情的规定,其外在形式是礼,其内在心理是仁。另外,缘在人际关系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归因来达到为人处世过程中的心理平衡。它对于人情操作中遇到的种种现象十分有利,使人不致于因祸福恩怨而大喜大悲,从而心甘情愿地适应人际关系上的各种可能,并以一种中和的态度来对待人生。

从中国人际关系模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它的前提公设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是可以相通的。

(一)人缘是构成传统人际关系的纽带

人缘中的“缘”包括:地缘、血缘、

(二)人伦是调节传统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人情是传统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

1、“人情”是什么?

其一,是指人的喜、怒、哀、乐;其二是指人的亲情,如家庭,亲属,朋友,邻里等之间的关心和爱好;其三,是指社会交换。或是“送人情”、或是“人情债”

注:人际关系角度谈更多从第三层含义去理解。

2、中国的“人情”是一种社会交换行为,可归结为报大于施。如“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尚往来”“礼薄情义重”等。因此,中国的汉字“礼”不但表示规范而且兼有馈赠的含义,故“送人情”等于“送礼”,中国人交换行为上“情”与“礼”合一或可以归结为一个字“报”,它是中国社会关系的基础。

西方人的人际交换具有等值的倾向,故其社会交换具有理性、短暂性和间断性的特点(“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源于它们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引起的自我利益及家庭生活的小型和短时性。;中国人的人情交换却不同,安土重迁和血缘关系导致了人际交往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因此算账“AA”制在中国还不能大行其道就是这个缘故。(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3、中国人的交换资源是什么?

西方人的交换资源是――爱、地位、服务、货物、信息和金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方人重视自我价值的肯定,不看重别人的名利。

中国人的交换资源是:

1、先天资源――血缘、地缘、性别、辈分、家世等

2、后天资源――婚姻、财产、身份、地位、权力、名望、金钱、关系、信息、人

品等。

交换行为就是充分利用其中的一种或数种资源来实现人际的互惠,而个人拥有这些资源的多寡将决定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方便程度,中国社会中人的方便性决定于你的“人情”分量或者面子。中国社会的“人情”“面子”关系本身就是一种资源。

中国社会将个人行为的标准分为两类:“面子”代表因达到社会是认可的成就而获得的声望,是属于社会地位的拥有;“脸”则代表一个人在履行道德规范方面是获得的名誉。一个人有“面子”不能保证一定有“脸”,反之亦然。

(四)”摆平“:人情网中的和谐与冲突。

中国人讲“人情”,必然会讲出一个“人情网”或“关系网”。“关系网”在中国一般指因亲属、老乡、同事、同学、战友、熟人等更多关系的组合和叠加,这形成除天然的亲情外,一般都由“报”发展出来。

中国人际关系网的建立原则是“摆平”或叫“一碗水端平”,从这意义上说“报”不但不促成关系网的建立,反而破坏“关系网”的建立,这不自相矛盾?中国人的智慧大多用在人事上,这些难以理解的事却很巧妙地使用。“中国人际关系网”的平衡原则“或称”摆平“原则,就是说当两个人以上的个体同时为另一个个体发生交换行为时,这两个个体之间会形成一种比照关系,看看谁慷慨大方及同另一个体的关系亲近,这样就会在这两个人之间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最好的结局只能是送一样多,才会不使另一方难堪。如果一方不遵守这一原则,就会发生冲突,或者意味着人际关系网络的重新定义。人情关系网不使用平衡性原则是不行的,否则你不是进不了这个网,就是表明你的”关系“不如别人近。面子是一条水平线,水平线上就有”面子“,水平线下就是没“面子”。

(五)“报“与”摆平“的关系

“报“是一种双方之间的交换关系,它的原则是要求对方欠自己的人情,也就是要受惠的一方加重分量来还这个人情;关系网是一种一方同两个人以上的人之间的交换关系,他只有层层加码才能保持三者的平衡。

“报“与”摆平“原则是相矛盾的,前者的核心问题是分别对待;而后者的核心问题是

要一视同仁。若有一方不顾第三者,只与第二方出现”报“的行为,这样就会潜伏关系的紧张与冲突,问题就复杂化了。

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有二:其一,其中两个人坚持用“报“的关系,让大家跟上标准,但这不符合施报者的意图,大家都加深等于没有加深;其二是施照者因此成为最先打破平衡的人易引起”公愤“。第二种方法是中国人普遍采取的办法,它体现了中国人圆滑的一面,即暗地里用”报“的行为,表面上用平衡原则,这是一种既能报答又能保持平衡的途径。三、传统人际关系的思想渊源及其基本准则―即第十三章、十四章的内容)

(一)传统人际关系的思想渊源

1、人际关系学―(―庄子)――崇尚自然,追求个性

2、佛的统一

(二)传统人际交往的准则(略)

1、中庸致和

2 、父慈子孝

3、男女有别

4、推己及人

(满腹经轮的贾谊终身不得志;盖世英雄张飞竞死于名不经传的小人之手;和柛贪婪一生,却所向披靡,无往不利;曾国潘宦海沉浮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为什么正直君子落得壮志未酬泪满襟?那是因为他们棱角分明,才会处处摩擦受阻;为什么狡猾之人却能大行其道,穿梭自如?那是因为他们深谙方圆之道,经历了数千年的征战和动荡后,人性被磨砺得更加诡异,世态变了,环境变了,但不变的是为人处世的规则――内方外圆。方,是立身之本,是人格的自我体现;圆,是处世之道,是实现人格的手段和方法。

对朋友要方,直言不讳,危难时鼎力相助。对世人要圆,若即若离,得饶人处且饶人;事业宜方,勤勤恳恳,为天下力精图治。生活宜圆,恬淡为守,享尽其中趣味;思想宜方,刚正不阿,心怀侠义之气。行动宜圆,随机应变,以幽默糊涂应对;学问宜方,广学博览,细小处精益求精。做官宜圆,庄谐相济,权衡之下争让有度。如果为人过于死板,过于固执,那么逼迫他走上绝路的必定是他自己;如果处世精明太甚,一心想占尽天下好事,那么孤立他的也必定是他自己,可见,只有方,不知圆会处处碰壁,只知圆不知方,终究会和社会决裂。)

四、怎样看待现实的人际关系的新变化

在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年代,人们的种种苦恼与快乐,亲近与疏远,冲突与友爱,似乎大都来自自由利益分配而引起的对“公平”的感受。公平这个本来一目了然的字眼,如今似乎面目全非、难以辨认了。而这一切也就必然形成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分一次房、扒一层皮;盖一座楼,发生一次地震;长一次工资,评一次职称,也会陷入重重矛盾之中。于是,拉关系、走后门“蔚然成风”,大显神通。人人都对公平与价值有自己的理解和尺度,不同的公平观与价值观相互碰撞。觉醒的自我意识里充满渴望进取和冒尖的热情,而在行动时又悲哀地感受到传统人格与习惯势力的羁绊。因而,正直与圆滑、奋进与中庸、特立独行与依附迁就、道德人格与经济利益、犬牙交错、冲突厮杀,在人与人之间,也在自我的意识中,每个人都似乎既不能为真小人,也不能做真君子;每个人都似乎分裂成向前和向后的两个身子:身上背负着沉重的传统包袱,同时又把双手拼力向前方。

今天已不是过去,愚忠和单纯的教训太惨重了:人们发现别人变了,自己也变了,对过去曾经热烈信仰的一切,如今大多发生了深刻的怀疑,过去耻而不谈的事情,如今都津津乐道,满不在乎。人生价值、个人利益、经济效益、关系投资、恭喜发财、自谋出路~~~这样一些字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和交际之中。在这些变化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钱,一切向钱看。经济利益的杠杆无所不在。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哪个不是出于对金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