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测定电极反应扩散系数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及基本原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测定电极反应扩散系数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及基本

原理

锂离子电池是利用Li+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和扩散,在正负极之间建立Li的浓度差,从而储存电能。因此Li+在正负极之间的扩散会对锂离子电池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如果我们按照从快到慢的速度为Li+扩散的各个环节排序的话,无疑Li+在电解液之中的扩散是最为迅速的,其次是Li+在正负极表面的电荷交换过程,这一过程的速度就相对较慢了,容易成为限制缓解,而Li+在正负极材料内部的扩散速度是最慢的,这一环节也往往成为限制锂离子电池倍率性能的关键。

作为衡量Li+在活性物质内部扩散速度快慢的关键参数——固相扩散系数也就成为衡量一款材料倍率性能的关键,但是获取材料的这一参数并非简单的事情。通常来说,计算活性物质固相扩散系数的方法主要有恒电位滴定、恒电流滴定和交流阻抗数据等方法。

采用EIS数据获取材料的扩散系数并不是新提出的概念,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不少模型采用了交流阻抗中的扩散阻抗值来计算电极或材料的扩散系数,但是这些模型通常都需要结合扩散长度等参数进行计算,而这一数值通常采用电极厚度或颗粒半径等数值近似代替。而提出的方法仅仅需要采用交流阻抗数据就可以获得计算扩散系数所需要的全部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