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芦苇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的产生和积累研究

合集下载

结果与分析21月份达到一个高峰。...

结果与分析21月份达到一个高峰。...

Classified Index: CODE: 10075 U.D.C.: NO: 20101242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Scienc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and Water Purification of Myriophyllum spicatum and Potamogeton pectinatusCandidate: SuQianSupervisor: Prof. Liu Cunqi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 Master of ScienceSpecialty: HydrobiologyUniversity: Hebei University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 June, 2013摘要白洋淀湿地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浅水湖泊,在滞洪滞沥、蓄水灌溉与水产养殖等各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近年来自然与社会的双重扰动,致使白洋淀水域遭受污染,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十分突出。

沉水植物能有效地降低水体中营养物质浓度,具有较强的净水能力。

在植物体内氮磷积累量达到最大时,通过刈割植物体可转移出大量的氮与磷,沉水植物的重建已成为治理富营养化湖泊的关键措施之一。

本文研究了白洋淀典型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与蓖齿眼子菜的生长特性、体内氮磷积累规律以及与环境中沉积物和水体理化因子的关系,评估了两种沉水植物的净水功能,评价了穗花狐尾藻与蓖齿眼子菜种群的生态服务功能,并对其适宜收割时间做了初步探讨。

本实验于分别于4月、5月、6月、7月、8月、9月进行了12次采样,得到了以下结果:1 白洋淀穗花狐尾藻与蓖齿眼子菜的生长开始于3月末或者4月初,终于9月份,主要生长期为6至8月。

穗花狐尾藻与蓖齿眼子菜的生物量变化符合Logistic规律,在植物的生长旺期7、8月份达到最大,叶的生物量大于茎的生物量,茎的生物量大于根的生物量。

浅析华北地区鸟类栖息地营造策略——以白洋淀生态湿地为例

浅析华北地区鸟类栖息地营造策略——以白洋淀生态湿地为例

※资源环境农业与技术2021,%l.41,Ao.01131浅析华北地区鸟类栖息地营造策略以白洋淀生态湿地为例吴靖雪(雄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雄安新区071700)摘要: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本文针对白洋淀区域鸟类分布特征,确定目标招引种类,围绕目标鸟类的生命活动需求,分析影响鸟类栖息地选择的不同因素。

结合白洋淀现状条件,从自然水体改善、生态基质构建、植物群落改造、生态鸟岛重塑、生境斑块优化等5方面进行鸟类栖息地营造。

为华北地区鸟类栖息地营造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对于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鸟类栖息地;生态营造;方法策略;白洋淀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101150411研究背景湿地是水体与陆地交互影响的特有生境条件,承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鸟类作为湿地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互相影响、互相依存。

自然生态湿地因其独特的水文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满足鸟类的觅食、繁殖与栖息需求。

鸟类能够促进湿地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过程,维持湿地的稳定与健康。

同时,鸟类的群落组成和种群数量也被用于监测和评价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直接反映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高速建设,自然湿地逐渐受到影响,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严重,由此导致鸟类栖息地斑块化、破碎化,鸟类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下降[l]o生境破碎化问题不仅影响着本土生物的生存,同时威胁着过境迁徙鸟类的生存。

因此,重塑鸟类栖息地有助于保护鸟类,对于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湿地生态平衡,保护城市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区域概况2.1白洋淀生态湿地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浅湖型湿地,鸟类资源丰富,是许多珍稀鸟类、淡水鱼类、水生植物等野生动植物的理想生境[2]o其湿地系统在清洁水体、过滤空气、调蓄洪水、提供生物迁徙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

白洋淀-府河入淀口段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及分布特征

白洋淀-府河入淀口段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及分布特征

知库Eco-EnvironmentalKnowledge Web 环境工程学报Chinese Journal of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E-mail: *************.cn第15卷第1期2021年1月Vol. 15, No.1 Jan. 2021@(010) 62941074文章栏目:相关研究D O I10.12030/j.c j e e.202003181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识码A周泽妍,王思琦,张盼月,等.白洋淀-府河人淀口段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及分布特征[J].环境工程学报,2021,15(1): 360-367.Z H O U Z e y a n, W A N G Siqi, Z H A N G P a n y u e, et al. M i c r o p l a s t i c a b u n d a n c e a n d distribution in s e d i m e n t s o f F u h e R i v e r estuary into the B a i y a n g d i a n L a k e [J].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2021,15(1): 360-367.白洋淀-府河入淀口段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及 分布特征周泽妍\王思琦\张盼月〃,张光明2,王洪杰3’4,朱晓磊5,张海涛51.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天津3001303.河北大学雄安生态环境研究院,保定0710024.河北大学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保定0710025.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雄安071700第一作者:周泽研(1996—>,女,硕士研究生。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白洋淀,位于河北省涿州市、易县和安新县交界处,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湿地。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赋予了白洋淀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本文将从水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汇功能和景观美化四个方面对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

一、水环境净化白洋淀作为天然湖泊,承载着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和水环境净化功能。

湖泊水体在流经土地、植被和湿地等生态系统过程中,能够自然净化水体,去除其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保持水质清洁。

白洋淀湿地在水环境净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周边地区提供清洁的水资源,维护着生态平衡。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白洋淀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湖泊、湿地、植被等不同生态系统相互交错,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通过对白洋淀湿地内不同区域的调查和监测,可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效果,为保护濒危物种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数据支持。

三、碳汇功能湿地是重要的碳汇,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的堆积,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

白洋淀湿地内丰富的植被和湖泊水体,为碳汇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评估白洋淀湿地的碳汇功能,有助于了解湿地对气候变化的缓冲作用,为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四、景观美化白洋淀湿地以其独特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景观美化作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对白洋淀湿地景观美化效果的评估,可以为景区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保护好白洋淀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

综上所述,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评估,发现并解决湿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白洋淀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方法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方法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方法白洋淀湿地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和安新县交界处,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京杭大运河主要水源之一。

作为国家重点保护湿地,白洋淀的生态系统监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方法及其重要性。

一、遥感监测遥感技术是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湿地信息,如湿地植被覆盖度、湿地面积等。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湿地的水质、水温等参数,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二、生物多样性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是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湿地内各类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进行调查,可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生物多样性调查还可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关键环节。

定期对白洋淀湿地的水体进行采样分析,可以了解水体中的营养盐、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浓度,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

水质监测还可以监测湿地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pH值等参数,为湿地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四、定点观测定点观测是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常用方法之一。

选择代表性的监测点位,在同一位置连续观测湿地的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的变化。

通过长期的定点观测数据,可以揭示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模型模拟模型模拟是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辅助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湿地生态系统的数学模型,模拟湿地内各种生态过程的动态变化。

模型模拟可以预测湿地生态系统的响应和适应性,为湿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

六、结语白洋淀作为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其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了解湿地的状况,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未来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监测工作能够得到更加完善和深入的发展,为湿地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对造纸废水中铅的净化研究

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对造纸废水中铅的净化研究
中 国环 境 科 学
2 1,15: 78 73 0 3 () 6 - 7 1
C ia n i n e tl Si c hn E vr m na ce e o n
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对造纸废水 中铅 的净化研究
苏 芳莉, 欣 , 周 陈佳琦, 晓峰, 芦 王铁 良 (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辽宁 沈阳 106) 86 1
1 材料 与方法
供 试废 水 取 自辽 宁省金 城造 纸厂 排污 口. 每
而减 少 重金 属在湿 地 生态 系统 中的危 害. 宁盘 月 1 取供试造 纸废水 1 桶, 桶 2 L运 回沈阳 辽 号 O 每 5, 锦市双 台河 口湿地作 为双 台河进 入渤海 的最后 一 农业 大学 试验场 内, 于阴凉 处 为试验池 内灌水 置
度 的增 加, 土壤 在 1 e 深处 对 P 的 吸附量 最大, 0m b 净化 效 果最明显 . 芦苇组 织中 P b的分布特 征为, 芦苇整 个生长 期 内, 苇根组织 对 P 在 芦 b的
吸 收量 最大, 次为茎 组织 , 叶组 织对 P 的吸 收量最 小. 其 而 b
关 键词 :P ;造 纸废水 ;芦 苇 ;湿 地生态 系统 ;净化 b

:: 爷;.: ' ’= . ; =; ・ . : :: :; ’ .

茸 盖

为 8 7有机 质含 量 为 11%, ., 4 .2 容重 为 1 3 /m . gc . 0 1 . 供试 植物 3 芦 苇 采 自辽宁 省 盘 锦 市 双 台河 口 国家 级 自
然 保护 区核心 区, 品种 为 辽滨 苇 、盘 锦 苇 、小 紫
c a a trs c f b i a em a i g wa t wa e, t n o l n e d su sa a z d r s e t ey wi i r wi g h r ce it so P p p r k n s e tr wel d s i a d r e s is ewa n l e e p c i l t n ag o n i n a t y v h s a O . er mo a a eo bws eh g e t y i ia i n 2 % c n e t t n wa t wae d t eb s mo i ge e t e g n Th e v l t fP s t i h s r g t 0 r h b r o o c n r i se tra e t e v n f c ao n h r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方法研究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方法研究

Te c h n i q u e a n d Me t h o d o f Ec o l o g i c a l En v i r o n me n t
Mo n i t o r i n g i n B a i y a n g d i a n We t l a n d
Ab s t r a c t : B a s e d o n t h e s t a t u s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mo n i t o i r n g o f B a i y a n g d i a n w e t l a n d,t h i s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t e c h n i q u e a n d
白洋 淀 湿 地 生 态 环 境 监 测 方 法 研 究
王 亚斌
( 保定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 河北 保定 0 7 1 0 0 2 )

要: 随着人 口的增 长和社会 经济 的发展 , 越 来越频繁 的人 类活动使 白洋淀 湿地生 态功 能逐渐减退 , 面临着
入淀水量减 少, 干淀频繁 、 泥沙淤积、 生物 多样性减 少、 污染加剧 等严重 的生 态环境 问题 , 大大 降低 了其调 节气 候、 调 蓄洪水、 净化水体的功能。针对 目前 白洋淀湿地 生态环境现状 , 结合 湿地环境监测现状 , 探 讨 了白洋淀 湿 地生 态环境监测技 术方法 , 以此 来推动 白洋淀生 态环境监测 的进 一步发展 。针 对 目前 白洋淀湿地 生态环境现
时) j , 淀 区土 质 肥 沃 , 生 物 资 源 丰 富 J , 是 大 清 河
河系 中重要 的蓄水 枢 纽 , 承 担着缓 洪 、 治涝和 蓄水 灌 溉 的重要 任 务 , 还在涵养水源、 调 节 区 域 间小 气

白洋淀湿地芦苇全氮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

白洋淀湿地芦苇全氮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

摘 要 : 为 了解湿地 植 物 氮素在 各 器官 中的分 布特 征 , 探 讨 湿地植 物组 织 器官 氮含 量 变化 对 湿地 生态 系
统 氮循 环 的影 响 , 以 白洋淀 湿地 典 型植 物 芦 苇 ( P h r a g mi t e s a u s t r a l i s ) 为研 究对 象, 分 析 了芦 苇各 部 位 器 官
减 的动 态 变化趋 势 , 最 大值 出现在 8月 , 为( 1 3 . 3 4 ±5 . 0 7 )g / k g . 芦 苇地 下 器官 氮积 累量 大于地 上 器官. 各月
份 芦 苇叶 片氮积 累量 高于叶鞘 全 氮含量 , 根 状 茎氮积 累量 高于地上 茎.
关键 词 : 芦苇 ; 全 氮含量 ; 季 节变 化
中全 氮含量 的 变化特 征. 研 究结 果表 明 , 芦苇地 上 器官 叶 片、 地 上 茎和 叶 鞘 的全 氮含 量 随 季节 变化 呈指 数 下
降, 在 4月份最 高 , 分 别 为( 4 3 . 0 7 4 - 2 . 6 6) , ( 2 7 . 4 0 ±4 . 0 4) , ( 2 0 . 0 4 ±3 . 】 O )g / k g ; 而根 状 茎则呈 先减后 增 再
201 3焦
河 北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He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
2 O1 3
第3 3 卷
第 1期
Vo I . 3 3 No . 1
中图分 类号 : Q9 4 8 . 1 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0—1 5 6 5 ( 2 0 1 3 ) O 1 —0 0 6 3—0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EN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PHYTOLITHS IN BAIYANGDIAN REED WETLAND ECOSYSTEMS
Li Zimin1
2, 3 Song Zhaoliang1,
Li Beilei1
( 1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Lin'an, Zhejiang 311300 , China)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 2 Zhe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arbon Cycling in Forest Ecosystems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Lin'an, Zhejiang 311300 , China) ( 3 Ministry of Education Laboratory for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1 -1 鞘 ( 64. 42 g kg ) > 根 ( 21. 67 g kg ) > 茎 ( 19. 88 g kg - 1 ) 。
芦苇各器官中植硅体含量变化
植硅体含量( g kg - 1 )
叶片 71. 14 ± 7. 03 78. 57 ± 11. 75 77. 00 ± 3. 65 62. 36 ± 6. 03 96. 36 ± 1. 87 70. 87 ± 1. 56 77. 67 ± 0. 87 76. 28
表1
芦苇离水边的距离( m) 0. 5 1 4 7 11 15 20 平均值
Excel 和 DPS 等软件上 的统计分析均在 Microsoft、 进行。
2
2. 1
结果与讨论
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植硅体产生通量及其影响 因素
在芦苇湿地生态系统中, 芦苇靠近水边距离的不 同, 其对硅的吸收转运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植 硅体和 SiO2 含量在每个芦苇植株内也有很大的不同 ( 表 1 ) 。但是从表 1 中, 可以看出芦苇各器官中植 -1 硅体含量 变 化 趋 势 呈 现 出 : 叶 ( 76. 28 g kg ) >
第 50 卷 第 3 期 2013 年 5 月




Vol. 50 , No. 3 May, 2013
ACTA PEDOLOGICA SINICA
白洋淀芦苇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的产生 * 和积累研究
李自民
1
宋照亮
1, 2, 3
李蓓蕾
1
( 1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临安 311300 ) ( 2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 浙江临安 311300 ) ( 3 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 )
季炎热多雨, 年均气温为 7. 3℃ ~ 12. 7℃ , 年均降水 7、 8、 9 月的降水 且年内分配不均, 量为 563. 7 mm, [10 ] 。 量占年降水量的 80% 1. 2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样品采集点选择在白洋淀湿地的一个孤岛上 ( N38°54. 764' , E115°696' ) , 于 2011 年 10 月份的芦
也就是所 一种固体的非晶质含水二氧化硅颗粒物 , [12 ] 。 , SiO 因此 植硅体和 谓的植硅体 2 在芦苇植株 各器官中的分布呈现出相同的分布趋势 : 叶 > 鞘 > 根 > 茎。
634


学 2. 2

50 卷
实际上, 植物在吸收硅产生植硅体的过程中, 也封存了一些有机质, 由于其较强抗分解能力, 可 以非常稳定地保存在土壤和一些沉积层中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芦苇; 植硅体; 产生通量; 积累通量; 归还量 S151 文献标识码 A
植硅体 ( phytoliths ) , 又称植物蛋白石, 存在于 大部分植物组织细胞中, 主要是依靠植物的根系吸 在植物细胞或细 取土壤溶液中的可溶性二氧化硅, 胞内沉淀硅化而形成的一种固体的非晶质含水二 [1 ] 氧化硅颗粒物 。 植硅体主要组成部分是二氧化 硅( 67% ~ 95% ) 、 水( 1% ~ 12% ) 、 碳( 0. 1% ~ 6% ) 及 K、 Ca、 Fe、 AL、 Ti 等[2], 由于其 少量的无机元素 Na、 具有较强的抗分解、 抗腐蚀和耐高温等特性, 可以 长时间较稳定地保存在一些岩石和土壤中 硅循环的重要参与者
3期
李自民等: 白洋淀芦苇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的产生和积累研究
633
9 3 适宜水位为 7 ~ 9 m, 年均地表径流达 4. 52 × 10 m 。 该地为大陆暖温带季风性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 夏
后称重得出植硅体质量。 采集回来的土样, 经自然风干后, 挑根, 研磨先 过 10 目筛, 然后取出均匀的三分之一的 10 目土样 有机质、 过 100 目筛供土壤硅全量分析。 土壤 pH、 12]方法测定。 总硅、 容重( 环刀法 ) 等含量按文献[ 总硅测定时用土壤标样黄红壤 GBW07405 ( GSS— 5 ) 作为参考。土壤植硅体按照文献[ 15] 方法提取。 为了提取更高纯度的植硅体含量, 本实验的每份样 品进行多次重复提取, 同时重液密度维持在 2. 38 左 右。植硅体含量的测定同植物样品。 1. 3 数据处理 本文的结果数据为 3 次重复的平均值, 数据进 行方差分析, 并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数据
[8 ]
津、 保定和石家庄之间, 海拔 5 ~ 10 m, 地势平坦, 在 河流泥沙冲淤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 , 主要是由 143 个淀泊和 3 700 多条壕沟汇成的洼淀, 流域面积
4 2 2 达 3. 12 × 10 km , 湖区表面积达 360 km 。 其地貌

芦苇在禾本科中是富硅能力较强的植物 , 有着很大
, 在
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 是全球 。 虽然植硅体作为生物硅 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 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硅体产生 和积累研究则鲜见报道
[7 ]
11.Leabharlann 1材料与方法试验地概况 白洋淀湿地地处华北平原中部, 位于北京、 天

芦苇 ( Phragmites australis ) 在全球有着广泛的 生态幅, 在一些浅水湿地较容易形成密集的单优群 落, 而 且 在 盐 碱 和 荒 漠 等 地, 也可以广泛生长
[11 ] 苇成熟期采样, 此时样品具有较高的硅含量 。 在 1、 4、 7、 11 、 15 和 20 m 处, 靠近水边的 0. 5 、 分别选择
8 ~ 10 株芦苇, 用不锈钢剪刀在其露地处剪断, 收集 茎、 鞘和叶等器官, 同时采集各点附近的 0 ~ 5 cm 表 层土。然后在靠近水边距离的 11 m 处, 挖取 3 个 100 cm 的土壤剖面, 每间隔 5 cm 取土样, 编号装 袋, 同时, 在土壤剖面中收集芦苇根。 采集的根、 茎、 鞘、 叶等芦苇器官样品分别用自 来水多次冲洗, 根用超声波洗过后, 与其他器官一 105℃ 杀青 20 min, 起再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干净, 75℃ 烘干至恒重, 。 称其干重 各器官剪碎后混匀, 分 成两份, 其中一份用不锈钢植物粉碎机粉碎供总硅 另一份用剪刀剪至 0. 5 cm 左右供植硅体分 分析, 12] 析。样品中的总硅含量按照文献[ 方法测定, 用 植物标样灌木枝叶 GBW07602 ( GSV—1 ) 进行监测。 [13 ] 植物样品植硅体按照微波消解的方法来提取 , 同 Black 方法彻底地除去植硅体外面多 时用 Walkley[14 ] 余的有机质 。 提取出的植硅体放在干燥过的离 在 75℃ 鼓风烘箱中干燥 24 h, 然 心管内( 已称重) ,
景观主要也是以水体为主, 大约贯穿 8 条河流之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103042 ) 和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联合资助 通讯作者: 宋照亮, Email: songzhaoliang78@ 163. com 博士, 副教授。Tel: 0571 - 63740889 , mail: lizimin322@ 126. com 作者简介: 李自民( 1986 —) , 男, 河南鹿邑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植硅体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E收稿日期: 2012 - 09 - 10 ; 收到修改稿日期: 2012 - 12 - 11
[4 ]
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植硅体积累通量及 其影响因素 最近的研究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植硅体
, 所以
植物产生的植硅体及其封存的碳在全球硅和碳生 [5-6 ] 。 因此, 根 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据芦苇各器官根、 茎、 鞘和叶各器官的净初级生产 1. 14 、 0. 38 和 0. 40 kg m - 2 a - 1 ) 和 力( 分别为 1. 09 、 本研究测出的植硅体含量, 估算出了芦苇根、 茎、 鞘 22. 69 、 和叶各器官植硅体产生通量分别为: 23. 65 、 24. 47 和 30. 52 g m - 2 a - 1 , 芦苇植硅体产生总通量 -2 -1 98. 06 g m a 。 其中芦苇叶产生的植硅体通量 为 最大, 其次为鞘、 根和茎( 图 1 ) 。
[6 ] [35 ]
的生物量, 在陆地表层硅的生物地球化学中有着重 要的作用
[9 ]
。 白洋淀湿地系统中芦苇是最典型的
分布面积最大, 在湿地生物硅的循环中 水生植被, 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 本研究选取白洋淀湿地 生态系统芦苇和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 研究其植硅 来阐明芦苇湿地生态系统中植 体含量的分布特征, 硅体的产生和积累规律, 为芦苇湿地生态系统中植 硅体碳汇调控提供科学参考的依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