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圆池湿地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分析

合集下载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长白山位于中国吉林省、辽宁省和朝鲜的交界处,是中国境内最为著名且拥有悠久历史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长白山地处亚洲东北部,西高东低,地貌复杂多样。

山区内分布有多种动植物资源,同时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长白山区既拥有丰富的资源开发潜力,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挑战。

现今,关于长白山区的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的现状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得天独厚。

长白山地处亚洲东北部,气候温和多雨,适合各种植被的生长,山区内拥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资源、丰富的矿藏资源和丰富的矿泉水资源。

在资源开发方面,长白山区以旅游业和矿产开发为主。

长白山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长白山区的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主要有铁矿、金矿、银矿、铜矿等。

长白山区还是中国东北地区主要的水源保护地之一。

由于其高山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植被资源,长白山区的水源保护工作也备受重视。

长白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长白山区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而备受关注。

长期以来,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资源开发和人类活动对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长白山区的一些重要景点,如天池、万春亭等,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压力,游客对自然景观的破坏逐渐显现。

矿产资源的开发也对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土地开垦、矿石开采、废水排放等都会对山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气候变化和林业发展也对长白山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长白山区的植被和动植物资源也面临一定的威胁。

与此林业的过度开发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山林资源枯竭和生态平衡失衡的情况。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1. 引言1.1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长白山地区资源丰富,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尤其以长白山天池、长白山瀑布等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和投资者。

随着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长白山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例如森林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

长白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也备受关注。

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例如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资源开发行为,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等。

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复杂多样,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共同推动长白山区的可持续发展。

【2000字内容到此结束】。

2. 正文2.1 长白山地区资源开发情况长白山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景点。

长白山地区资源丰富,主要包括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

在森林资源方面,长白山拥有大片原始森林,其中包括珍贵的冷杉、红松等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森林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木材产业和药材采集上,但近年来受到保护政策的限制,森林资源开发已逐渐减少。

在矿产资源方面,长白山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金矿等。

矿产资源的开发曾经给当地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贡献,但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矿产资源的开采。

在水资源方面,长白山地区拥有众多湖泊和河流,水资源十分丰富。

水资源的开发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近年来也开始逐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长白山地区资源开发主要以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为主,虽然在过去资源开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给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中国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一自然保护区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自然保护区是指需要加以特殊保护的自然区域,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分布区、独特的自然景观、有科学价值的自然历史遗迹,以及重要的自然风景区和水源涵养区等。

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面对生态破坏挑战的一大创举,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的象征。

自然保护区都划有一定的面积,并依法对其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是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保障。

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价值,可从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两方面进行评估,其总经济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1]。

使用价值是指当一物品被使用或消费的时候,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偏好的能力。

自然保护区的使用价值主要包括直接实物价值、直接非实物服务价值和间接价值。

直接实物价值,一般指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包括缓冲区),通过生产示范、资源持续利用示范和资源适度开发研究等活动获得的生物资源产品价值。

一般包括林产品、林副产品、农副产品、医药产品等,如活立木价值,野果、药材、食用菌、畜牧养殖价值等。

直接非实物服务价值,主要指自然保护区在提供科研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和适度开发旅游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如科学研究价值、文化教育价值、旅游价值等。

间接价值,可以理解为由于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的发挥,为人类社会提供的间接有益作用。

它可以促进社会进步,维持经济的发展,创造社会经济价值,是自然保护区现有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不反映在国家统计核算系统中。

由生态系统功能提供的间接价值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如有机物质的生产,固定二氧化碳与释放氧气,调节区域气候,营养物质的循环贮存,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净化环境,提供自然环境的娱乐价值、美学价值、精神价值和历史价值等。

自然保护区的非使用价值主要包括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长白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是中国三大火山群之一,也是中国东北部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长白山地处亚洲大陆东北边缘,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中国的一处自然奇观。

长白山地质构成独特,生物资源丰富,又因气候寒冷、生态环境保护得力等原因,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资源的开发,长白山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很多挑战。

长白山的资源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长白山地区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

长白山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其高山草甸、湖泊、森林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

旅游业的兴旺发展,使得长白山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长白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长白山地区是濒临灭绝的东北虎、东北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栖息地,拥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和湖泊等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备受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长白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保护了长白山的生态环境。

长白山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

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长白山地区也不例外。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长白山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逐渐达到了极限,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滥伐滥采,破坏了原始森林和草甸,严重影响了长白山地区的生态环境。

一些旅游开发项目也没有有效地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盲目开发,造成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长白山地区资源开发的加速,环境保护形势变得愈加严峻。

一方面,资源开发带来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资源开发也给长白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长白山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针对长白山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加大对资源开发行为的监管力度,严格限制滥伐滥采等破坏行为。

气候变化带来的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生态环境分析

气候变化带来的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生态环境分析

气候变化带来的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生态环境分析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由于全球气温的逐年升高,从而影响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变化。

世界山地生物圈保护区是人类干扰少,原始状态保持比较好,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比较完整的地区,且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对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干扰比较敏感,是理想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变化的监测地。

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是亚欧大陆东部同纬度地带海拔最高,物种最为丰富的山地森林类型的保护区,对其气温、降水、空气、生态系统等进行长期的监测,为预测东亚以至整个全球的气候未来变化规律,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为更好的保护和管理好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所收集的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气象和社会资料通过具体数据对比来说明在过去近30年的时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而引起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尤其在u 型峡谷、岳桦林带和苔原带。

对未来长白山保护区气候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做一个简单的预测。

阐明加强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气候变暖人类干扰长自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AbstractGlobal warming has arous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around the world, as global temperatures rise year by year, thereby affecting the human society, the environ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system changes. Mountain biosphere reserve in the world is a little human disturbance, original status remains relatively good, rich in flora and fauna resources, biodiversity a better region and vulner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disturbance are more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climate, is ideal for monitoring climate change and ecosystem changes. Changbai mountain biosphere reserve is the eastern part of Eurasia with the highest latitude zone, mountain forest in the species most abundant type ofprotected area, its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ir, eco-system for long-term monitoring, to predict future climate change law in East Asia and even the whole world, has a very good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better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angba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of great importance. This paper in Changbai mountain biosphere reserve meteorological and social data collected through specific data on nearly 30 years of time in the past, trends in climate change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hangbai Mountains nature reserve arising from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and eco-system, especially in the u-shaped Canyon, Betula ermanii forest and tundra. Changbai mounta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protected areas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future to do a simple forecast. Clarify the importance of strong support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research.Key words: human interference in climate warming long mountain forest eco-system目录气候变化带来的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生态环境分析 (1)摘要 (1)第一章绪论 (3)1.1选题来源 (3)1.2 本文研究内容 (3)1.3 研究意义 (4)第二章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4)2.1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 (4)2.2 研究地区的概况 (5)2.3 气候变化对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未来预测 (6)第三章人为干扰对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7)3.1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 (7)3.2林业砍伐和林业用地 (7)第四章综合分析 (8)第五章结论 (9)参考文献 (10)第一章绪论1.1选题来源全球变暖是目前全球环境研究的一个主要议题。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分析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分析

保护生物学课程作业浅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优点与不足学院:姓名:专业:学号:浅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优点与不足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图片一、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概况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地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安图县和浑江地区的抚松县、长白县,与朝鲜毗邻。

经纬度为E127°42’55”,W128°16’48”,N41°41’49”,S42°51’18”。

其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自然历史遗迹和珍稀动植物。

长白山是一个年轻的、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域,自下而上主要由玄武岩台地、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锥体三大部分构成。

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带谱特征,主要是由太阳辐射、地理及大气环流相互作用而成。

一、合理性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东部的吉林省境内,在我国保护区一级区划中属东北大区,是我国最大、建立的最早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我国面积最大、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长白山有丰富的物种资源与旅游资源,综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相关图例可以看出,其布局存在相当的合理性。

构建的近似与长圆形的保护区架构图,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地形将其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并在相应周边位置设置管理局,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重目的。

二、不足处在整体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体现了设计的合理性与人文情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长白山核心区的面积较大,但周边的缓冲区与实验区较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自然景观的作用,但不利于长白山保护区实况的监测与发展。

尤其是贴近核心区的外围区过渡带较窄。

随着经济资源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生活舒适度被人们广泛认知,开发与开采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其缓冲带窄,保护作用弱,周边的不定性影响因子可能对内部区域造成未知影响。

同时,管理局建设分布过于分散。

尽管均匀分布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周围各处,但是各个机构的职能不尽相同。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它在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中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文化景观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优势,进一步发展观光经济,分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优势。

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该自然保护区含有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和各种奇特的自然风景。

在政府大力出台保护性政策的基础上,这里的原始资源保持得越来越好,不仅有生机勃勃的植被,还有稀有的物种动植物资源组成的原生态丛林。

这些物种能给游客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

此外,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投入也是非常巨大的,由于政府振兴、资源选择、旅游服务和文化传承建设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游客体验空间得到了显著提升。

其次,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首先,人口密度高、非法采砂、垃圾污染等给该自然保护区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垃圾污染严重的地方多,破坏了该自然保护区的原生态资源,从而影响游客体验。

此外,如果不能及时建立完善的控规管理机制,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最后,对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机遇和威胁也应妥善处理。

首先,游客的进入量和控制水平非常重要,应加大健康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环境破坏。

此外,政府及下属部门也应加大对该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入口和开发项目,尽力维护该自然保护区的珍贵原始资源。

在服务方面,可以建立垃圾回收站,向市民和游客宣传绿色出行,普及环保知识,避免因游客过多而破坏当地原生态资源。

综上所述,要发展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必须有效利用发展中的机会和正在解决的威胁,加强对游客的监管和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立规章制度,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旅游体验。

长白山生态环境如何保护

长白山生态环境如何保护

长白山生态环境如何保护长白山,这座位于中国东北的神秘山脉,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长白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有效地保护长白山的生态环境,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长白山的生态环境具有极高的价值和脆弱性。

这里拥有广袤的原始森林,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如东北虎、紫貂、人参等。

其丰富的水资源不仅滋养着周边地区,也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

此外,长白山的火山地貌、温泉等地质奇观也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然而,当前长白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森林砍伐、过度开采、非法捕猎等人类活动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游客,由此产生的垃圾和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压力。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长白山的生态平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长白山的生态环境呢?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关键。

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其次,要科学规划和管理旅游业。

合理控制游客数量,避免旅游旺季的过度拥挤。

加强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设置足够的垃圾回收设施,并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再者,加强生态监测和研究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的生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长白山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保护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大对生态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对于当地居民,要加强生态保护的教育和宣传。

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长白山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在保护中的责任。

鼓励居民参与生态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

在经济发展方面,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例如,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避免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型产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2 地 貌
占陆地 总 面积 的 6 . 4 %( 不 包 括
滨海 湿地 ) . 由于人 类 的开 发 和利 用 , 湿地 面积 已 大大 缩减 . 据估算 , 截止到 2 0世 纪 7 O年 代 末 , 地
球 上 已消 失 了近一 半 的湿 地 . 我 国有湿 地 约 8 . 5 6 ×1 0 公 顷 , 其 中包 括 9 . 6×1 0 公 顷 沼泽 , 1 . 2× 1 0 公 顷湖泊 ( 自然 及人 工 ) , 2 . 1×1 0 。 公 顷滩 涂 、
J a n. 2 0 1 4
文章编 号 : 1 0 0 7 - 2 8 5 3 ( 2 0 1 4 ) 0 1 4 3 0 5 9 - 0 3
长 白 山圆池 湿 地 生态 系统 自然 环 境 分 析
邹继颖 , 刘 辉 , 李 东一 , 陈 意 一
( 吉林化工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 程学院 , 吉林 吉林 1 3 2 0 2 2 )
湿地 生 态 系统 介 于 陆 地 与 之 间 的过 渡 带 , 是 地球 上最 重要 的生态 系统 之一 , 与森 林 、 海洋 并称 为地 球三 大 自然 生 态 系 统 . 湿 地 生 态 系 统具 有 很 多重 要 生 态 功 能 , 可 以调 解 气候 、 涵 养水 源 、 减 缓 洪峰 、 保 护 生 物 多样 性 、 清 除环 境 污染 物 等 , 所 以 称 之 为 自然 之 肾. _ 】 据统计, 全 世 界 共 有 湿 地
由于欧 亚板 块仰 冲 , 在张力 作 用下 , 其前 部发 生 了深 大断裂 一一鸭 绿江 大断 裂 . 断裂 的北端 , 成 为岩 浆上 涌通 道 , 并多 次 喷发 , 形 成 了本 区 主要 的 地表 出露 岩石 一 一 基 性 至 中 酸性 的喷 出岩 . 其 中 分布 面积 较 广 的 喷 出岩 有 : 玄武岩, 碱性粗面岩、 凝灰岩 、 黑曜岩 、 火山灰等 j .
8. 5 5 8 ×1 0 。k m。

东北边缘 , 主体为太子河——浑江拗陷, 其南部为 营 口—— 宽 甸 隆起 , 北 部 为铁 岭—— 靖 宇隆起 . 地 台基 底 为寒 武—— 奥 陶纪 变质 岩 , 主要 为大 理岩 、 变质 砂 岩等 , 出 露 于本 区周 遍 山地 及 区 内孤 立 山 体上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1 02 - 作者 简介 : 邹继颖 ( 1 9 7 8 一 ) , 女, 黑龙 江庆安人 , 吉林化 工学 院讲 师 , 硕士, 主要从事环境科学 方面的研 究 通信作 者 : 刘辉 , E - m a i l : 1 2 3 0 7 0 5 5 8 @q q . c o n r 吉林化工学 院 2 0 1 0级学生
盐沼, 2 . 7×1 0 浅海( 0~ 5 m) , 还有 3 . 8×1 0 公 顷
区内地貌 类 型 主要 有 火 山熔 岩 地 貌 、 流 水 地
水 稻 田. 当前 由于农业开 发 、 资源 பைடு நூலகம்发 、 城 市化 发展 以及 其它人 为 因素 影 响 , 湿地 面积仍 在 减 少 , 这 应 该 引起广泛关 注. 1 2 圆池位 于长 白山天池东3 0 4 m,
1 地 理 环 境
1 . 1 地 质
长 白山位 于 欧 亚 板 块 中朝 地 台 ( 小板 块 ) 的
斯特地貌 以喀斯特洞穴为主 ; 冰缘地貌见 于长 白 山火山锥体上 , 主要为在冻融作用下 , 与重力及流 水作用复合 , 形成的倒石堆及箱形河谷 . 1 . 3 气 候 气候 为温 带 湿 润 的季 风 气 候 . 冬 季 盛 行 风 来 自大 陆 , 气 候 寒 冷 而 干燥 ; 夏 季 盛 行 风来 自海 洋 , 气候温暖湿润. 受长白山山脉走向的影响 , 存在迎 风 坡 与背 风坡 的 坡 向差 异 , 导 致 天池 南 区和 天 池 西 区 降水更 为 丰沛 , 积 温也 略高 , 而池 北 区则 降水 减少 , 积温 也 偏 低 . 由地 形 变 化 分 异 为 五 个 气 候带 , 分别是 : 山地 针 阔混 交 林 气候 带 、 山地 针 叶
形似荷叶直径 1 8 0 m, 属盾形火山口, 又名天女浴躬 池 , 自然环境属 于泥炭 沼泽湿地 . 圆池所 处 的长 白 山是 我 国的 十 大 名 山 之 一 , 东 北三 大名 山之 首 . 具有 丰 富 的火 山地 貌 , 生态 系 统 受破 坏小 , 类 型多 样 , 景 观 独特 , 旅游 资 源丰 富. 同时 , 生 物 多 样 性 高 居 中 纬度 之 冠 , 又是 三 江 之 源, 保 护意 义 突出.
貌、 冰缘地 貌 、 重力 地貌 、 古 喀斯 特地 貌. 其 中火 山 熔 岩 地 貌 主要 有 火 山 中山 、 小火 山 、 熔 岩 台地 ; 流 水地 貌 主要 为侵蚀 剥蚀 中山 、 侵 蚀剥蚀 低 山 、 侵 蚀 剥蚀 台地 、 冲积 洪 积 台地 、 河 流 阶地 和漫 滩 ; 古 喀
第3 1卷
第 1期
吉 林 化 工 学 院 学 报
J O UR N A L OF J I L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H E MI C A L T E C H N 0L 0 G Y
Vo 1 . 3 1 No .1
2 0 1 4年 1月
摘要 : 根 据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 , 对长 白山 圆池 湿地 生态 系统 的地 理环境 、 圆池 的群 落特点 、 圆池 的群 落外貌 、 圆池 的浮 游生物 、 圆池 泥炭 沼泽类型等进行 了全 面系 统性 的阐述 与分析 , 为长 白山圆池的保 护 与开发提供 了科学依据. 关 键 词: 长白山 ; 圆池 ; 生态系统 ; 自然 环境 文献标志码 : A 中图分类号 : X 3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