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敏感试验及临床价值

合集下载

药敏试验报告的解读

药敏试验报告的解读

药敏试验报告的解读(二)引言:药敏试验报告是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检验结果,它对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药敏试验报告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报告中各项指标的含义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概述:药敏试验是一种用来确定病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的检验方法。

药敏试验报告通常包括了病原体的鉴定结果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通过解读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医生可以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正文内容:一、病原体鉴定结果1.1病原体的科属与种属1.2病原体的培养特征1.3病原体的形态特点1.4病原体的生理特征1.5病原体的生化反应二、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2.1抗生素的名称及浓度2.2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2.3抗生素的抗生素作用机制2.4抗生素的效果评价2.5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情况三、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3.1选择合适的抗生素3.2判断药物疗效3.3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3.4指导临床用药3.5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四、解读注意事项4.1合理选择抗生素4.2根据MIC值判断敏感性4.3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4.4注意药物副作用和耐药性4.5定期进行药物敏感性监测五、展望及建议5.1发展新的药敏试验技术5.2加强药敏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5.3提高临床医生对药敏试验结果的重视程度5.4加强药物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宣传5.5推动抗生素研发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总结:药敏试验报告是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通过解读报告中的病原体鉴定结果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医生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合理选择抗生素、根据MIC值判断敏感性、综合临床情况进行判断等解读注意事项。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新的药敏试验技术,加强结果统计分析,提高医生对药敏试验结果的重视程度,推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研发,从而更好地应对耐药菌的挑战,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引言:药物敏感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药物对特定疾病的疗效。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测试,评估其对某一疾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学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了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选取了一种常见的癌症细胞株作为实验对象。

首先,将细胞培养于含有不同浓度药物的培养基中,然后通过细胞存活率的测定,评估药物对细胞的杀伤效果。

实验组设有不同浓度的药物组和对照组,以比较药物对细胞生存的影响。

实验步骤:1. 细胞培养:选取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将细胞株接种于培养皿中,并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药物制备:根据实验需要,将药物按照不同的浓度配制成培养基,以便后续的实验操作。

3. 药物处理:将培养基中的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对照组则不加入药物。

4. 细胞存活率测定:通过染色或其他方法,测定不同处理组中细胞的存活率,并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统计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药物A对细胞的杀伤效果最强,高浓度药物A可以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

2. 药物B对细胞的杀伤效果次之,中等浓度药物B可以适度降低细胞存活率。

3. 药物C对细胞的杀伤效果较弱,只有在高浓度下才能对细胞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4. 对照组中的细胞存活率较高,说明细胞在无药物处理的情况下能够正常生长。

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讨论:1. 药物A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可以作为治疗某种癌症的潜在药物候选。

2. 药物B的抗癌效果较弱,可以考虑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3. 药物C的抗癌效果较为有限,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4. 实验结果表明,药物的浓度对细胞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浓度药物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细胞生长。

结论: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我们评估了不同药物对癌症细胞的杀伤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药物A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药物B具有适度的抑制作用,而药物C的抑制效果较弱。

clsi药敏试验标准

clsi药敏试验标准

clsi药敏试验标准CLSI药敏试验标准。

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制定组织之一,它的药敏试验标准对于临床医学和实验室医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药敏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中常见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对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测试,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CLSI药敏试验标准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首先,CLSI药敏试验标准主要包括了实验室内药敏试验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范。

在进行药敏试验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试验方法,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培养时间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对实验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实验操作的标准化程度,从而减少实验误差,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CLSI药敏试验标准还规定了药敏试验结果的解读和报告标准。

在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后,需要根据标准的解读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判读,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需要将试验结果进行准确、清晰的报告,包括微生物的种属、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抗药性等信息,以便临床医生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案制定。

此外,CLSI药敏试验标准还对质控和质量管理提出了要求。

在进行药敏试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质控体系,定期对试验设备和试剂进行检验和验证,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总之,CLSI药敏试验标准是临床微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规范药敏试验的操作、结果解读和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遵循CLSI药敏试验标准,可以提高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药敏临床价值

药敏临床价值

卫生部北京医院张秀珍细菌耐药性的迅速发展、多重耐药细菌引起的难治性感染已构成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原因是细菌的天然耐药谱是相对稳定的而获得性耐药谱是多变的,按传统的经验治疗常常失败。

文献报道,8 h内采用合理的治疗手段可降低30天的死亡率。

用体外药敏试验的结果推测药物在体内的疗效、各临床实验室开展耐药监测,用回顾性的细菌耐药资料总结出常见感染细菌的耐药规律作为初始治疗的参考,以此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但临床实践的事实证明体外的药敏报告有时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临床医生和细菌室都为之困扰,因此正确理解药敏试验的临床价值、存在的局限性及合理评价药敏试验的价值十分必要。

一.药敏试验的临床价值在获得感染部位真正的致病菌和操作规范的前提下,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可对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预测,查出耐药,减少治疗错误,为个体化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局域性的药敏试验结果的收集统计是临床医生经验治疗循证医学的证据;临床细菌室的病原检测和药敏试验可预测爆发流行的发生,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线索。

自1976年WHO号召全球各临床细菌室把每天的药敏试验结果输入WHONET的软件经统计分析获得全球和各地区细菌耐药趋势、发现新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在中国,自1994年以来已对区感染、医院感染、ICU等不同病区组织了多个多中心的耐药监测,总结出中国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规律如: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的耐药率达70%或以上;除碳青霉烯类外第4代头孢菌素对阴沟肠杆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含舒巴坦的复方制剂对不动杆菌常常有效;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对碳青霉烯类天然耐药,而对复方磺胺、多西环素、舒谱深、氟喹诺酮常常敏感;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脂类耐药率达80 %以上;这些规律为患者初始经验用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无疑对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减轻抗生素压力、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有重要的意义。

二.体外药敏试验的局限性医生抱怨细菌室的药敏报告不正确,有时临床有疗效但药敏报告是耐药,可有时临床无效但药敏报告是敏感。

药敏实验的原理实验报告

药敏实验的原理实验报告

药敏实验的原理实验报告药敏实验的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药物敏感性测试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细菌或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和抗性。

该实验报告旨在介绍药敏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和结果解读。

实验原理药敏实验的原理基于细菌或真菌对不同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纸片扩散法或微量稀释法来评估药物的抗菌或抗真菌活性。

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收集需要测试的细菌或真菌样品,并进行纯化和培养。

2. 制备培养基:根据实验要求,制备适当的培养基,确保其含有必要的营养物质。

3. 纸片扩散法:将含有不同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的纸片放置在含有细菌或真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生长情况。

4. 微量稀释法:将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加入含有细菌或真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生长情况。

5. 结果记录:记录不同药物对细菌或真菌的抑制效果,通常使用抑菌圈直径或最小抑菌浓度来评估药物的活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药敏实验的结果通常以抑菌圈直径或最小抑菌浓度来表示。

抑菌圈直径越大,说明药物对细菌或真菌的抑制作用越强。

最小抑菌浓度越低,说明药物对细菌或真菌的抑制作用越强。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判断细菌或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和抗性。

如果细菌或真菌对某种药物表现出高度敏感性,那么该药物可能是治疗感染的有效选择。

相反,如果细菌或真菌对某种药物表现出抗性,那么该药物可能无法有效治疗感染。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外源性污染对结果产生干扰。

2. 实验中使用的药物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实验室人员应遵守相关实验室安全规范,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结论药敏实验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细菌或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和抗性。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治疗感染,并避免使用对细菌或真菌无效的药物。

药敏实验在临床医学和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和药物研发的方向。

药敏分析报告

药敏分析报告

药敏分析报告1. 引言药敏分析是用来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抗药性的技术。

药敏分析结果能够指导医生在临床上正确选择抗生素治疗感染疾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本报告旨在提供药敏分析结果的详细解读,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并使用这些结果。

2. 分析方法药敏分析通常使用标准的菌落计数方法,将目标细菌培养在含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的琼脂平板上,并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根据菌落的生长程度,可以判断该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3. 分析结果在这次药敏分析中,我们针对不同细菌分别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以下是分析得出的结果:3.1 细菌A细菌A对抗生素A、B、C和D均显示了抗药性,但对抗生素E的敏感性较强。

3.2 细菌B细菌B对抗生素A和B的敏感性较好,但对抗生素C和D的敏感性较低。

3.3 细菌C细菌C对抗生素A显示了高度的抗药性,对抗生素B的敏感性较好。

3.4 细菌D细菌D对抗生素A、C和D均显示了抗药性,但对抗生素B和E的敏感性较强。

3.5 细菌E细菌E对抗生素A、B、C和D均显示了抗药性,但对抗生素E的敏感性较强。

3.6 细菌F细菌F对抗生素A和C的敏感性较好,但对抗生素B、D和E的敏感性较低。

4. 结果解读根据药敏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细菌A和细菌E对抗生素E的敏感性较强,因此,当临床上遇到感染这两种细菌的病例时,建议首先考虑使用抗生素E进行治疗。

•细菌B对抗生素A和B的敏感性较好,因此,当临床上遇到感染这种细菌的病例时,抗生素A和B可能是较好的治疗选项。

•细菌C对抗生素A显示了高度的抗药性,因此,使用抗生素A进行治疗可能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细菌D对抗生素B和E的敏感性较强,因此,当临床上遇到感染这种细菌的病例时,抗生素B和E可能是较好的治疗选项。

•细菌F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较低,因此,在临床上治疗感染这种细菌的病例时需要综合考虑抗生素的选择。

5. 结论药敏分析结果对临床治疗非常重要,准确的药敏分析结果可以指导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临床意义..

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临床意义..

抗菌药物
产ESBL (1559株) 头孢吡肟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西丁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环丙沙星 复方磺胺甲噁唑 36.8 14.3 22.0 1.5 1.6 46.6 67.2 非产ESBL (2036株) 4.0 4.5 13.6 0.9 1.2 17.0 24.9
产ESBL株对β内酰胺类和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较非产酶株高,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比2007年略高 ESBL(-)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菌素(第三、四代)、 阿米卡星
超级细菌的广泛传播
抗生素的滥用塑造了超级细菌
中国每年高达8万人 因滥用抗生素死亡
近几年CHINET监测网统计显示: 耐药率:每年都在递增;部份医院经严密监控后, 耐药率出现稳定或逐渐下降趋势。 多重耐药菌株:每年都在快速增加,正在向超级细 菌发展; 耐药表型:变化莫测,每年都有很多新表型 诞生。
内感染时)有选择报告的药物。
C组:补充试验,有选择报告的药物 U组:补充试验,仅用于泌尿道感染细菌的抗微生物药物。
正确的抗菌药物组合
原则:针对监测细菌设计监测药物的品种和数量


CLSI抗菌药物选择的原则(A、B、C、U组) 根据病原菌的种类
革兰阳性球菌 ������ 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等 革兰阴性杆菌 ������ 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
36.9 7.4 13.2
6.5 2.4 7.2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唑林 头孢呋辛 头孢噻肟 头孢他啶
5.0
98.4 98.0 85.8 31.2
Hale Waihona Puke 4.126.4 16.5 10.4 6.4
亚胺培南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折点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折点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折点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是评价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的重要方法,其结果对临床治疗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折点(breakpoint)是指界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与耐药的最小浓度值,直接影响临床对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制定。

因此,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折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折点研究,以下提出《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折点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选择适当的菌株二、选择敏感试验方法常见的敏感试验方法有稀释法、纸片扩散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选择适当的敏感试验方法需根据不同抗菌药物的特点和临床要求来确定。

同时,应在试验前进行方法验证,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三、标准药物选择与制备选择标准药物应包括广谱和狭谱抗菌药物,且应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药物的制备需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保证药物的纯度和活性。

四、选择适当的菌落数量菌落数量是影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应选择菌落数量在10^5-10^8CFU/mL之间,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确定抗菌药物敏感断点的方法确定抗菌药物敏感断点的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双峰分布方法和新近发展的断点预测系统等。

传统的双峰分布方法是指根据药物在临床中使用的有效浓度范围,通过细菌菌落生长抑制直径与药物浓度的关系曲线,确定该药物的断点。

断点预测系统则是在大规模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预测药物的敏感断点。

六、质控的重要性质控在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折点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比较性起到关键作用。

质控应包括阳性和阴性对照品的选用与制备、质控菌株选择与保存、试验成功率和误差分析等。

七、结果的表达和解读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折点研究的最终结果应通过图示、表格等形式予以表达,并及时进行解读。

对于抗菌药物敏感断点的确定,应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相关临床试验数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数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敏感试验及临床价值1、如何测定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1.下列各种真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的是:CA.土曲霉B.镰孢菌属C.光滑念珠菌D.白念珠菌2.下列关于抗真菌药物体外疗效评价的描述,错误的是:CA.评价新型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开发新药B.发现新型耐药株C.发现人类特定部位正常定值菌D.当疗效不佳时监测临床病原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是否已产生耐药性3.下列对“90-60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AA.药敏试验敏感菌株90%对治疗有效B.药敏试验敏感菌株60%对治疗有效C.药敏试验耐药菌株90%对治疗有效D.药敏试验耐药菌株30%对治疗有效4.对念珠菌血症及深部感染进行药敏试验的建议是:BA.经验性治疗,不做药敏B.菌种鉴定,应用唑类药物C.对所有菌株都测药敏5.粒细胞缺乏的患者,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可能性为:DA.50%-60%B.60%-70%C.70%-80%D.80%-90%6.下列关于气道分离出念珠菌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BA.念珠菌是人类口腔的正常定植菌B.正常人痰中不会分离出念珠菌C.在非免疫缺陷患者侵袭性念珠菌肺部感染仅为0.23%-0.45%D.气道分离出念珠菌的实验室报告会增加唑类药物的应用和耐药性7.下列关于5-氟胞嘧啶的描述,错误的是:AA.为浓度依赖性药物,单独用药不易耐药B.NCCLS标准是基于联合用药制定C.通常剂量25mg/L(6h 1)次,可达血药浓度40-60mg/L8.对两性霉素-B天然耐药的真菌不包括:BA.白吉利毛孢子菌B.曲霉菌C.土曲霉D.帚霉菌9.下列关于两性霉素B的描述,错误的是:CA.目前通常以MIC≥0.25mg/L代表耐药菌株B.以感染组织药物峰浓度/MIC代表体外活性C.按NCCLS M27-A的标准即可测出耐药D.两性霉素B是浓度依赖性药物,所以加大剂量可提高疗效10.Dose/MIC比值超过25以上时,治疗成功率在:DA.26%-35%B.36%-45%C.46%-55%D.91%-99%2、不常见菌药敏规范1.不常见菌需做药敏试验的情况不包括:CA.在临床分离出有意义的细菌B.经验用药治疗失败,该菌的药敏结果对患者治疗很重要C.治疗用药前常规均需进行药敏试验D.临床有特殊要求需做药敏试验2.热病推荐布鲁菌属首选用药是:AA.多西环素加庆大霉素B.β-内酰胺类C.氟喹诺酮类3.对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无效的药物是:DA.青霉素B.氨苄西林C.复方磺胺D.头孢菌素类4.军团菌体外敏感但体内疗效差的药物是:CA.大环内脂类B.喹诺酮类C.β-内酰胺类D.头孢菌素类5.棒状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时,结果需要更长时间观察的是:CA.红霉素B.庆大霉素C.青霉素D.万古霉素6.下列对空肠弯曲杆菌感染描述,错误的是:BA.感染属自限性疾病B.用药前需常规进行药敏试验C.长期感染或严重症状时需做药敏试验D.红霉素治疗有效7.下列关于不常见菌或苟养菌的描述,错误的是:CA.此类菌在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或生长不良B.有些菌需要放入5%二氧化碳中才能生长良好C.常规方法即可鉴定D.大多数需要自动化仪器或好的数码鉴定版才能鉴定到属或种8.HACEK群引起的心内膜炎,“Sanford Guide”热病推荐使用的药物是:AA.头孢曲松B.阿莫西林C.克拉维酸D.喹诺酮9.治疗军团菌首选用药不包括:CA.大环内脂类B.喹诺酮类C.β-内酰胺类10.明串珠菌天然耐药的是:DA.红霉素B.庆大霉素C.青霉素D.万古霉素3、与细菌耐药机制有关的药敏试验规范化操作1.在纸片筛选法中,不作为碳青霉烯酶筛选的药物是:CA.厄他培南B.美罗培南C.亚胺培南2.下列需进行葡萄球菌可诱导β-内酰胺酶检测的情况是:BA.MIC≤12B.抑菌环直径≥29mmC.MIC≥0.12C.抑菌环直径≤29mm3.在苯唑西林纸片筛选试验中,判断路邓葡萄球菌敏感的抑菌圈直径为:BA.≤10mmB.≥13mmC.≤12mmB.≥18mm4.为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检测出甲氧西林耐药菌株,需要将琼脂平板孵育:DA.12小时B.24小时C.36小时D.48小时5.革兰阴性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不包括:BA.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灭活药物B.细菌外膜通透性升高C.主动泵出药物6.检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性的首选方法是:AA.头孢西丁纸片试验B.苯唑西林纸片筛选试验C.苯唑西林盐琼脂筛选试验D.苯唑西林MIC 检测试验7.使用纸片扩散法准确检测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需要将平板孵育满:AA.24hB.18hC.16hD.12h8.下列关于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检测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DA.可使用“D”抑菌环试验B.纸片边缘相距12mm,可作为正常纸片扩散法一部分C.孵育温度为35℃D.孵育时间为12h9.在苯唑西林纸片筛选试验中,试验温度超过多少不能检测MRS:CA.15℃B.25℃C.35℃D.45℃10.下列关于hVISA的描述,错误的是:DA.hVISA包括万古霉素MICs为8-16μg/ml的亚群B.hVISA多见于经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中C.使用标准MIC法检测,部分hVISA的MIC值为1-2μg/mlD.CLSI对hVISA有特别的检测方法4、苛氧菌药物敏感试验1.流感嗜血杆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如采用100mm平皿,贴纸片不应超过:AA.4张B.6张C.8张D.9张2.淋病奈瑟氏菌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为:AA.ATCC49226B.ATCC49247C.ATCC49766D.ATCC352183.在流感嗜血杆菌药敏试验中能预示阿莫西林试验结果的是:BA.头孢噻肟的结果B.氨苄西林的结果C.氯霉素的结果D.美罗培南的结果4.淋病奈瑟氏菌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试验选用的培养基为:CA.巧克力培养基B.HTM培养基C.GC琼脂和1%生长因子5.淋病奈瑟氏菌对30ug四环素纸片抑菌环直径为多少提示质粒介导的四环素耐药:BA.≥20mmB.≤19mmC.≤15mmD.≥30mm6.如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其对苯唑西林抑菌环直径为:AA.≥20mmB.≤19mmC.≤15mmD.≥30mm7.下列关于脑膜炎奈瑟菌药物敏感试验操作安全性的描述,错误的是:BA.当对所有脑膜炎奈瑟菌分离株进行微生物学操作时应该进行严格防护B.配制脑膜炎奈瑟菌菌悬液可在生物安全柜外进行C.与侵袭性疾病无关的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析和培养的标本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在2级生物安全系统中完成D.常规暴露在脑膜炎奈瑟菌气溶胶中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考虑打预苗8.肺炎链球菌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试验选用的培养基为:DA.HTM培养基B.MHA加5%羊血C.GC琼脂和1%生长因子D.CAMHB加LHB9.2.下列关于流感嗜血杆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注意事项的描述,错误的是:CA.测量细菌完全被抑制的区域,包括纸片直径。

B.抑菌环周边应无明显的、肉眼可见的菌落生长C.应注意在抑菌环周边仅能在放大镜下看到的微小菌落的生长D.对于TMP/SMZ,培养基内的药物拮抗剂可能使细菌能微弱地生长,应忽略微弱生长10.脑膜炎奈瑟氏菌琼脂稀释法药物敏感试验选用的培养基是:CA.MHA加5%羊血B.CAMHB加2.5-5%的LHBC.MHA加5%脱纤维羊血5、临床常见致病菌药敏试验规范操作1.FDA批准临床微生物室常规药敏试验分组中,U组为:DA.为常规的一级试验组合并常规报告结果B.可用于一级试验,但应选择性报告C.为补充性药物,可选择性报告D.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的选择用药2.进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时,配制菌悬液时应:CA.挑取1个菌落B.挑取2个菌落C.挑取3个以上菌落3.进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的关键步骤是:CA.正确划线B.正确配置菌悬液C.正确测量抑菌环4.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应该遵循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AA.临床标本可直接做药敏试验B.应用标准化的方法进行试验C.良好的质量控制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D.试验和报告应当针对感染部位的致病菌5.在药物敏感试验中,需要移去盖子通过反射光阅读结果的细菌是:AA.肺炎链球菌B.肠杆菌科细菌C.铜绿假单胞菌D.伯克霍尔德菌6.10.FDA批准临床微生物室常规药敏试验分组中,C组为:16 CA.常规的一级试验组合并常规报告结果B.可用于一级试验,但应选择性报告C.补充性药物,可选择性报告D.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的选择用药7.下列关于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阅读的描述,错误的是:DA.完全抑制的抑菌圈直径,包括纸片的直径B.不反光的黑色背景、反射光下阅读结果C.抑菌圈的界限应该是以肉眼观察没有明显的可见细菌生长区域D.在抑菌圈边缘微弱生长的、仅能在放大镜下才能观察到的细小菌落进行测量8.下列关于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诱导试验的描述,错误的是:CA.将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上,3区划线B.在1区和2区交界处贴苯唑西林纸片C.培养48小时D.纸片周围有细小菌落为阳性9.下列关于肠球菌属耐万古霉素药敏试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A.平皿应培养12小时B.透射光检查C.中介值的菌株测定MIC值10.按照FDA批准临床微生物室常规药敏试验分组原则,属于肠球菌抗菌药物选择C 组的是:BA.氨苄西林B.庆大霉素C.万古霉素D.环丙沙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