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对长白山北坡森林影响综述

合集下载

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第一座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遗产。

长白山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5%,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白山地区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降雨量、气温等指标均呈现出明显的趋势。

长白山地区的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长白山地区的气候变化对其植被资源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可能导致植被分布的变化、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等问题。

开展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对于科学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生态系统的响应规律,保护和利用长白山植被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背景介绍完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响应情况,分析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脆弱性。

具体包括:通过对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特点的深入分析,揭示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特殊性和独特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探讨气候变化对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的影响形式和程度,分析气候要素变化对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然后,研究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从适应性和演变性角度进行分析,探讨森林植被资源在面对气候变化时的策略和反应方式;探讨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气候变化下的适应性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支持。

通过该研究,有望为长白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挑战提供借鉴和参考。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综合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长白山地区的气候数据、植被资源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性地研究。

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收集:我们搜集了长白山地区近几十年的气候数据,包括温度、降水量等指标,以及植被资源的分布和数量数据。

气候变化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森林资源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开始关注气候变化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气候变化给森林资源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威胁。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森林火灾频发气候变化导致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其中包括干旱和高温。

这导致了森林火灾的频发。

干旱使得森林中的植被易燃,高温更加助长了火势的蔓延。

由于火灾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土壤的侵蚀以及气候变化进一步恶化。

因此,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影响不可低估。

二、生物多样性受损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气候变化加剧了森林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破坏了物种的栖息地。

许多动植物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气候条件,它们面临生存威胁,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特别是一些特定环境依赖的物种,如北极熊、树种等,正面临着濒危和灭绝的危险。

三、森林碳汇减少森林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来减缓气候变化,被称为碳汇。

然而,气候变化影响森林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森林碳汇减少。

由于森林碳汇的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

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气候变化进一步威胁森林资源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四、森林疾病和害虫问题加剧随着气候变暖,一些寄生虫和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对森林健康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例如,松毛虫、松树毛虫等害虫对森林的破坏程度不断加深。

同时,一些森林病害也因气候变化变得更加难以控制,使一些重要的经济林木受到威胁。

这对森林资源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严重影响。

五、森林退化与破坏气候变化不仅对森林生态系统本身产生直接影响,还加速了人类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滥伐。

全球范围内频发的林业破坏事件使得森林的面积和质量不断退化。

这导致了生态系统功能的丧失,土壤贫瘠化,丧失了森林作为资源提供者的生态功能。

这使得森林恢复的难度不断增加,对未来的森林资源发展构成巨大挑战。

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不断加剧,长白山地区的森林植被资源也开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

1.温度变化长白山地区的气温一直都是比较低的,尤其是冬季,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长白山地区的气温也开始出现了上升的趋势。

这种气候变化对长白山的森林植被资源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比较显著的就是它加剧了山区植被物候期的前移过程,导致了生态系统的不平衡,水文循环的变差。

2.降雨变化降水量的变化对生态环境是有很大影响的,在长白山地区也不例外。

由于长白山地区的气候已经呈现出了多变的态势,降水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降雨量的减少对大森林物种丰富度减少,直接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长时间连续干旱会导致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增加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极大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

3.风速变化在长白山地区,随着气候变化,风速也开始变化。

长时间的大风可以掀起土壤,给植物造成很大的损害。

风力强的情况下会损坏植物的结构,加剧土壤侵蚀。

同时,降雨量和风速不断变化也可能导致树木生长受到限制,树干变细、枝叶稀少,严重时,树木甚至会死亡。

1.密林化在长白山森林覆盖面积较大的地区,密林化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适应方式。

森林密度越大,热量就越能被森林吸收和容纳,水分的蒸发也相应降低,森林生态系统能够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

2.物种多样性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

越多的物种能够充分利用土壤养分,降低土壤侵蚀速度,增强水源保护作用,同时提高森林环境的脆弱性,减少气候波动对植物群体的影响。

3.细分管理细分管理意味着对特定生态环境的细致呵护,既能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经济效益。

通过恰当的改良,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减少当地森林火灾的发生,维持山区森林的生态平衡。

总之,长白山地区的森林植被资源总体而言对气候变化起着正向的调节因素。

长白山的气候变化会对当地产生什么影响

长白山的气候变化会对当地产生什么影响

长白山的气候变化会对当地产生什么影响长白山,这座神秘而壮丽的山脉,不仅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地标,也是一个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的自然宝库。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长白山的气候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给当地带来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首先,气温的升高是长白山气候变化的一个显著表现。

过去几十年间,长白山地区的平均气温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这看似微小的温度变化,却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连锁反应。

对于长白山的植被来说,原本适应寒冷气候的一些物种可能会面临生存挑战。

比如,高山苔原带的特有植物,它们在低温环境下演化出了独特的生存策略,而气温升高可能会打乱它们的生长周期,影响其繁殖和生存。

一些耐寒的树木,如岳桦,其分布范围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有可能向更高海拔退缩。

与此同时,降水模式的改变也不容忽视。

长白山地区的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得更加不均匀。

有的年份可能会出现暴雨等极端降水事件,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增加。

而在另一些年份,干旱则可能会影响当地的河流流量和水资源储备。

长白山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水资源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也会对下游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产生影响。

气候变化还影响了长白山的冰川和积雪。

随着气温的上升,冰川退缩、积雪融化的速度加快。

这对于依赖冰川融水和积雪补给的河流来说,意味着流量的不稳定。

在夏季,冰川融水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河流水位暴涨,而在冬季,由于积雪减少,河流的补给也相应减少,可能会出现水位下降甚至断流的情况。

在动物方面,气候变化也带来了诸多影响。

一些候鸟的迁徙时间和路线可能会发生改变,因为它们依赖的食物资源和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

对于长白山的特有动物,如东北虎、紫貂等,其栖息地的范围和质量可能会受到威胁。

食物来源的不稳定和生存空间的压缩,使得这些珍稀动物的保护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农业方面,长白山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冲击。

气温升高和降水不均可能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改变,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增加。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目前,全球环境的变化逐渐加强了对土地利用/土壤植被覆盖方面的研究,而土壤植被的变化又会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物种的适应能力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

2004年,在“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地球经历了冰期与间冰期的演替,对生物圈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第四纪以来,由于人类进化与发展,对自然界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全球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变暖,森林砍伐严重,绿地减少,对地球的生命系统产生了巨大地威胁。

Robert K. Dixon[1]等人(1999)指出,森林生态系统已对全球变化产生强烈的反馈作用。

这在几个发达国家已经做了成功的研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并没有研究到位。

目前,已经有55个国家运用通用的方式与模型估算森林中的碳库,并预测未来全球变化对森林的影响。

在将来,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与政治条例,那么各个纬度和地方的森林都会减少,温室气体则会增加。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从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来控制。

全球环境的变化,主要是CO2浓度的增加和气候变暖,一方面可以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生长季节,使一些地区更加适宜发展农业;另一方面,全球环境的变化,也可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适应这种变化,造成很大的损失,大范围的森林被破坏,大片农田受到损害。

Pekka E. Kauppi[2]等人(1992)指出: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使CO2及其他污染物的含量有所增加,但是大气中污染物中有很多具有肥力,虽然它们也会对作物产生损害,但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能力有时可以掩盖其对作物的破坏程度。

另外,大气CO2浓度升高所引起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稳定性的变化会导致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动。

由于大气CO2浓度升高出现了额外多的C供应,这些额外多的C经大气一植物-土壤途径流动。

赵平,彭少麟[3]等人(2001)研究了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与森林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森林植物生长,冠层结构的影响,并对此引发的生物量增量的分配,凋落物质量和根质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这些受影响的生物要素和生态过程会引起群落内植物间对资源的竞争关系发生变化,对资源竞争格局的变化最终将会导致森林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变化的不断加剧,人们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关注日益增加。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其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介绍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科学家们如何利用研究成果来保护和管理这些自然资源。

一、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林木的生长和繁殖受到影响,一些森林树种的适应性下降,可能会导致它们的死亡或迁移。

森林火灾频繁发生,减少了森林的面积,进一步加剧了生态危机。

此外,全球变暖还可能导致一些外来物种对森林造成威胁,威胁到森林中原有物种的生存。

2.生态平衡破坏除了气候变化外,其他人为因素也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

人类的砍伐、开垦、污染等行为,破坏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过度的采伐和砍伐,导致了森林的土壤惯性降低,垃圾和毒物的排放严重污染了森林环境。

这些人为因素加剧了森林生态系统的问题,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危险。

3.物种多样性下降物种多样性是森林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关键。

全球变化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尤其是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

物种多样性的下降会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连锁反应,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二、如何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1.科学研究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科学家们对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规律和机理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研究方法,科学家们为决策者和公众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科学依据,促进了全社会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2.政策和法规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例如加强对林地的保护、禁止乱砍滥伐等行为、倡导生态旅游等方式,促进公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公众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长白山北坡和西坡林线不同种群扩张态势与气温变化的对比关系

长白山北坡和西坡林线不同种群扩张态势与气温变化的对比关系

长白山北坡和西坡林线不同种群扩张态势与气温变化的对比关系摘要:本文以长白山北坡和西坡林线不同种群为研究对象,以两坡样方调查得到的实地数据为来源,采用一系列数理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北坡林线有缓慢上移趋势,西坡则有衰退迹象。

北坡岳桦林下和苔原带植物呈共存态势,西坡出现小叶樟独占所有生态位的趋势。

北坡气温上升幅度刚好利于岳桦树木生存,带动林下植物一起移动,而西坡气温上升幅度使林下小叶樟过度扩张挤压其他植物独占所有生态位的现象明显。

关键词:郁闭型林线;不同种群;气候变化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500307,41571078,41601263),长白山历史地理与族群变迁重点实验室;长师项目(2016-009)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205155)中图分类号:P423.3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8.04.025徐晓云,孙嘉鸿,李鹏启,杨楗斌,刘晓燕,王晓东*(长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32)yuan lin sheng tai山地森林带和苔原带之间的过渡带被称高山林线,长白山岳桦林是研究林线变动的理想地段,林线变动对气候变化响应非常明显,长白山林线类型丰富,在西坡和北坡变动方式差异明显,探讨不同坡向林线种群变动方式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郝占庆等认为长白山各种植物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有关联,林线各种植物沿海拔梯度的物种丰富性变化规律明显,赵淑清等应用一系列生态指数计算林线各种群落物种丰富度。

1研究方法1.1样方调查2017年9~10月分别于长白山北坡和西坡郁闭型林线处设置一系列样方,即沿着林线边缘连续取样;在西坡得到15个样方,在北坡得到10个样方。

所有样方的大小为10m ×10m ,调查内容为样方内岳桦树木的棵树,每棵树的胸径和高度,记载各个样方内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名称、盖度(方格法与目测法相结合)、高度〔用卷尺测量(精确到1cm )〕、密度。

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长白山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其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对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的响应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气候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主要通过温度、降水和CO2浓度等因素的改变而产生。

在长白山地区,由于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较为显著,树木生长对气候的响应经常出现在树轮的年轮宽度上。

例如,2003年以来,长白山地区的夏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导致树木在生长季节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树轮的年轮宽度也相应减少。

此外,长白山地区的气温升高,也加速了树木生长速度,导致年轮间隔变小,年轮宽度变薄。

长白山地区主要是森林生态系统,由不同的植物组成。

随着气候变化,不同类型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比例和分布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温度升高会导致山地森林中的树种向高海拔移动,而冷杉、云杉等对寒冷气候适应性强的树种则有可能减少。

同时,高温和干旱对森林植被生长的影响也可能导致群落结构的变化。

破坏了生态系统稳定性。

除了影响树木生长和群落结构外,气候变化还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

例如,干旱和高温对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均会产生影响。

长时间的干旱和高温条件下,树木的叶片可能变薄,导致水分蒸发率的减少。

此外,长时间的高温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降低,从而影响生长和繁殖。

这些影响也可能导致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然而,一些研究也表明,气候变化可能部分增强了某些植物的适应性,可以通过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调整生理生态特性来适应变化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长白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多方面的体现,包括树木生长的响应、群落结构的响应以及植物的生理生态响应等。

研究这些响应的特点和机制,有利于更好地预测长白山生态系统未来的变化趋势,制定保护措施和管理策略,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变化对长白山北坡森林影响综述(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已是当今学术界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的一个热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当今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0 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升高0.6°C。

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也到人们关注,尤其是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响应更为显著且敏感。

长白山地区是气候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带,气候变化对长白山森林影响会更加明显。

本文通过梳理现有文献,综合了在全球变化影响下几方面长白山北坡森林的变化。

关键字:气候变化长白山森林植被一、前言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地球大气物理化学的改变,从而引起地球表面云系、温度和降水等气候格局的变化。

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地球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表状况等自然因素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尤为重要的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原始森林的大量采伐,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等,都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大气中CO2、CH,、CFCS和N20等温室气体浓度的提高。

全球气候变暖势必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而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占地球表面的1/3,它贮藏着全球陆地生态系统80%的有机碳,其碳库的任何变化,都将对大气中CO2的浓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陆地上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森林生态系统也会做出相应的响应,这必然对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反馈作用。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中朝两国交界处,41°23′N~42°36′N,126°55′E~129°E。

是东北地区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著名的休眠火山,是欧亚大陆东岸的最高山,海拔2744 m。

属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

但它东边受太平洋影响,气候潮湿多雨,从山脚到山顶,年降水量变幅在800-1800 mm之间,年相对湿度为65%-74%,年均温度在-7.3-4.9℃之间,无霜期约140d,日照时数1800-2300d, 综上所述,长白山地区气温低、降水多、蒸发多量小,气候非常湿润。

该区地带性土壤为山地暗棕色森林土,主要优势树种为红松、椴树、蒙古栎、水曲柳和色木槭等林分为复层异龄林,林分平均高度为 26m,优势树种平均年龄约 200a。

二、全球变化对长白山北坡森林影响气候是影响植被过程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影响植被需要的光照、温度、水分等因子来实现,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表现在对其分布范围,植被生产力以及植被多样性等方面,进一步分划,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了森林分布范围、生态系统变化和树的种类组成等等。

以下作详细介绍。

1、林线林线的变化可以反映出长白山北坡的森林分布范围的变化。

通过对林线岳桦种群径级结构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近50 年来岳桦向苔原的入侵程度增加,林线上移,长白山北坡林线是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一个重要标志。

王晓东等在长白山北坡林线带设置7 条样带,采用遥感影像、样方调查、树轮分析等手段结合数字地形、气象资料等数据,运用数理统计、GIS 技术和树轮分析技术分析长白山北坡林线56 年(1953-2008)和近150 年(1860-2008)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特点,印证了东北和长白山北坡近年气温升高的事实。

并总结出在气温升高的大趋势下,无论是在突变型林线、前缘树岛还是整个北坡林线岳桦种群都普遍上侵,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响应。

突变型林线岳桦按径级从小到大生长阶段明显分为适应期,弱胁迫期和胁迫期,与气温变化规律一致。

当气温升高时,岳桦以树高生长加快的方式做出明显的响应。

树岛和整个北坡林线岳桦以调整繁殖方式与生存数量对气温变化做脉动式响应。

在气温升温不明显阶段,岳桦以无性繁殖的灌木状地下根占领点状生态位完成繁殖和生长过程;在温度明显增高阶段,以有性繁殖的乔木状生长方式实现种群的增长与面状领域的扩张。

岳桦以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相结合实现气候变暖情况下林线的上移和种群的扩张,数理统计和GIS 技术的时空分析显示种群动态对气候变化响应积极(相关系数高),对气温变化的敏感度高于降水变化(气温的相关系数与纳入频数>降水),气候变暖导致长白山北坡林线岳桦沿海拔由低向高差异性扩张(p<0.05)。

气温变暖不仅使岳桦种群上侵,而且促使岳桦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相继移动,即上侵不仅是单一岳桦种群的变化,而是森林群落向苔原群落的整体入侵,在空间上抢占生态位的过程。

在林线上侵过程中,群落各种组分的上侵与后退亦存在差异。

岳桦群落上移过程中当岳桦种群占领苔原生态位后,岳桦林下的牛皮杜鹃随之入侵,开始挤占苔原植物生态位,当小叶章等草本植物完成入侵后,岳桦群落在整体上替代苔原群落。

此外,刘红梅等借助植硅体的研究明确了1500年长白山林线的变动情况,从整体上看,长白山北坡林线基本上是呈上侵趋势;王晓明等利用岳桦年轮年表与气候的关系分析气候对林线的影响,得出结论岳桦生长并未显示出会随温度的升高和降水量的增大而增加。

Wang等与Camarero等的研究同样表明相似的情况,即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预估的气温升高并不会必然引起海拔上林线的攀升. 这是由于温度并不是影响林线树木生长动态的唯一气候要素,且在其研究中岳桦对月份和季节性气候因子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因此全球变暖对岳桦生长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不可过于简单地得出关于岳桦林线进退的结论,还需要对生长与气候响应模式作进一步的研究。

2、森林植被物候物候是反映气候变化对植物发育阶段影响的综合性生物指标。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植物的物候也将发生显著变化。

冬季和早春温度的升高使春季提前到来,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物候,使它们提早开花放叶,这将对那些在早春完成其生活史的林下植物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使其无法完成生命周期而导致灭亡,从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物种组成的改变。

气温升高也将导致地面蒸散作用增加,使土壤含水量减少,植物在其生长季节中水分严重亏损,从而使其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出现落叶及顶梢枯死等现象而导致衰亡。

但是对于一些耐旱能力强的物种来说,这种变化将会使它们在物种间竞争处于有利的地位,从而得以大量的繁殖和入侵。

总之,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着植物物候的变化。

郑景云等分析了近40年我国木本植物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及当前气候增暖背景下物候期地理分布规律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

结果表明:温度上升,我国的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20世纪80年代以后,东北、华北及长江下游等地区的物候期提前,西南东部,长江中游等地区的物候期推迟,同时物候期随纬度变化的幅度减小。

张福春论证了气温是影响中国木本植物物候的主要因子,又利用其建立的统计模式分析计算了未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升高0.5~2.0℃和未来大气中CO2浓度倍增而增暖情况下,我国主要木本植物物候期的大致变幅。

针对长白山,李明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1999~2008 年长白山森林生长季始期、生长季末期、生长季长度、DN 年最大值、DN 年振幅和DN 生长季积分值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年际变化趋势,选取了长白山9种典型植被,通过分析得出就长白山而言温度对森林植被的生长过程的影响大于降水。

各种森林植被类型,无论是针叶林还是阔叶林,它们的生长季始期大都与其之前各月月均温呈显著负相关,而生长季末期则与其之前各月月均温呈显著正相关;而它们的生长季始末期与降水的关系就较复杂一些,针叶林的始期与其之前的各月降水量呈正相关,阔叶林则呈大都呈负相关。

除蒙古栎外,其它森林类型的生长季末期与其前各月的降水量呈负相关。

3、森林凋落物分解全球变暖可能会带来气候带的移动。

气候带将北移,降水也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植被带的迁移。

相关学者预测显示全球变暖会加快热带雨林的更新,热带雨林将向亚热带地区入侵,而寒温带会向北方针叶林带入侵。

寒温带和热带森林的面积将趋于增加,温带森林面积将减少。

因全球变暖而扩大寒温带和热带林面积的趋势预期在总体上将会加大增温地区凋落物的分解速率。

温度作为影响生命活动的主导因子,对微生物的数量和酶的活性有着重要影响,进而对凋落物的分解起着主导作用。

大量国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温度的影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呈现明显的气候地带性,各气候带中的凋落物分解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徐振邦等对长白山森林典型植被红松阔叶林-椴树叶分解进行实验分析得出水分条件对于光照条件更会促进凋落物分解,因此,当气候变暖时,降水增加,在长白山的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会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对长白山森林植被生长起到正面作用。

4、森林土壤1)气候变化对森林土壤碳库和氮库的影响森林土壤碳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收支中占主导地位. 据统计,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含量约占全球土壤碳总量的73%,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也是全球碳循环中重要的碳库。

目前几乎所有关于气候变暖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研究结果都表明,气候变暖将提高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导致土壤中碳的缺失,并可能有效缓解气候变暖的速率。

张金屯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氮循环影响的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土壤有机氮库储量将减少,但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其变化是不平衡的。

2)气候变化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温度升高一般会促进土壤CO2的排放,这是碳循环与全球变暖之间的一个正反馈效应。

李玉宁等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使分解作用受温度限制的地区(比如北方森林和苔原地区)减少,扩大了全球土壤呼吸的范围,加快了CO2从土壤中的释放,使土壤日益成为CO2进入大气的“源”。

大量研究证明,寒冷气候环境的北方森林和苔原地区土壤碳的损失最大。

有机质在寒冷地区土壤中累积,形成最大的有机碳库。

全球变暖会使长白山森林土壤中的CO2排放出,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加重了全球变化对长白山森林的影响。

但气候变暖在短时间内尽管可以刺激土壤呼吸产生大量的CO2,但增温并不能长期使土壤呼吸持续地增加,即随增温时间的延长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适应和驯化现象,从而降低或缓和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正反馈效应。

和大多数森林一样,当气候变暖时会造成长白山森林土壤碳和氮的缺失,根据资料分析长白山处于东北地区,气温相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CO2的排放,土壤中碳的减少势必会影响森林生长,CO2的增加对森林植被又会发生作用力。

5、森林物种及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通过温度协迫、水分协迫、物候变化、日照和光强变化等途径来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

在自然界,每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都包含着众多的物种,虽然它们生长在同一个气候条件下,但它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组成的影响是各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使一些树种退出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而一些新的物种侵入到原有的系统中,从而改变原有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