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的自然干扰与人为干扰
浅谈长白山旅游发展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

设 景区污染物排放
旅游车辆 游客活动
被;动物栖息地影响;水土流失。 水体污染物浓度加大,水环境恶化;固体废弃 物、白色污染加剧;生活垃圾增多。 大气环境污染及噪声污染。 压实土壤,地表植被践踏;动物栖息地受干扰。
护的措施。 3.1 科学定位,合理规划
协调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 护的关键环节在于对自然保护区旅游 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包括开发方向
第3辑
中国环境管理
工作研究
浅谈长白山旅游发展与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
付志国,孙丽萍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局,吉林 长白山 133613)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Travel Industy and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angbai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一定数量的环境保护资金,这是永续利用绿色资 关注的问题。根据长白山独特的地质地貌条件、丰
源,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富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多变的景观资源,在保护性
开发的同时可以考虑本区申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
3 科学定位,加强管理
产称号,以获取更为有效的监督并开拓更为广泛 的资源环境保护资金来源。慎重开发长白山自然
FU Zhi-guo, SUN Li-ping
(Th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Protection Agency of Changbai Mountai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Committee,Jilin Province, Changbai Mountain 133613,China)
人为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影响分析

人为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影响分析近年来,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日益严重,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遭受到了空前的威胁,这产生了一系列不好的影响。
人为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在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的研究中一直是热门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人为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和提高森林的生态多样性。
一、人为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人类干预森林生态系统的方式有很多,例如过度采伐、开垦和放牧等,这些都会对森林内的各种生物造成影响,从而减少了生物的多样性。
1. 过度采伐过度采伐是造成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在采伐森林的过程中,一些稀有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这就使它们难以生存和繁殖。
同时,采伐也延缓了森林的再生,这意味着一些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被摧毁了。
2. 森林开垦在很多地区,森林被用作农业、养殖和城市开发的用地,这些都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这些活动的直接影响是破坏森林覆盖层,破坏和破坏了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
这些行为还会增加土地峰度和侵蚀,对水库和其他水资源造成潜在的风险。
3. 放牧放牧可能会导致森林覆盖层的破坏,从而减少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动物们会吃掉一些植物,减少了植物的数量和多样性。
此外,放牧动物带来的影响继续影响了其他动植物,从而对森林生态系统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保护并提高森林的生态多样性保护并提高森林的生态多样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以下是一些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方法。
1. 森林管理森林管理是维护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方法,它包括修剪和砍伐树木,以及进行清理。
合理管理可以帮助减少过度采伐和破坏,从而促进动植物的生存。
例如,在森林地区建立大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不仅能够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也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2. 教育公众教育公众的意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维护至关重要。
通过向公众传达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呼吁大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和减少浪费能有效降低人为干扰的影响,更好地保护森林。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与改变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与改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发展飞快而猛烈,但这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化的推进,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加重。
在此背景下,了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与改变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一、森林砍伐森林是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重要联系。
它不仅给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和能源,还是正常生态环境的保障。
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森林面积不断缩小,破坏逐渐加重。
众所周知,森林砍伐的案例比比皆是。
大规模的森林采伐不仅破坏了树木本身,同时破坏了生态系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水资源的减少。
森林被砍伐后,土壤流失、土地退化,造成沼泽地演化、土地沙化、土地贫化等。
为此,人类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好每一片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避免过度利用,以维持生态平衡。
二、海洋污染地球的表面有70%被海洋覆盖,而海洋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源。
但海洋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的生存。
海洋与陆地不同,污染物质在海洋中的传播与变革非常迅速,不仅仅局限于污染点周边,而是波及整个海洋。
人们通常认为,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农业、城市垃圾等。
现在,我们不能让污染物继续在海洋中蔓延,需要采取更为严厉的行动来保护和清洁海洋。
三、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共同关心的话题。
气候的变化不仅影响人类自身的生活,还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温度、降雨、海平面、生态系统等,更为重要的是,它会导致大量生物灭绝和生态平衡被破坏。
这就是为什么应该采取措施来减少燃煤和石油的消耗,并支持可再生能源,以助于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我们不能忽视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四、水资源的浪费水是人类最为基本的生存需求。
饮用水、生产用水和农业用水是三个使用水的主要范畴。
由于世界人口和城市化不断增加,水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但令人担忧的是,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
此外,不合理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方式,以及常年干旱和环境恶劣的地区也因为缺乏可用水资源而遭受了严重的影响。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评价

As e s e fPr t c i n Ef ce c o t e Cha b iM o t i t e R e e v s s m nto o e to f i n y t h i ng a un a n Na ur s r e
W a g Ku n n Ba a iF n Hu n i a a gLy
( .A miir t eC nr h n b i u ti e rai A t 3 6 3; .SaeK yL b r t y o 1 d n t i e t o C a g a nan R s v t n sav ef Mo e o nu1 3 1 2 tt e a oao r f Vg tt na d E v o me tl h n e Is tt o oa y hn s A a e yo c n e B in 0 0 3 e e i n n i n na a g , nt u B tn ,C ie c d m S i c e ig 1 0 9 ; ao r C i ef e f e s j 3 h n b i u ti c d m c n e A t 3 6 3 .C a g a nan A a e y o S i c n u1 3 1 ) Mo f e
b o i e st t t s o e C a g a u t i t r s r e i 6 n 0 6.W e a s v l a e h o g t r p o e t n i d v riy sa u f h h n b iMo n a n Na u e Re e v n 1 3 a d 2 0 t 9 l o e a u t d t e l n -e m r t c i o
100m的 阔 叶 红 松 林 16 0 9 3年 和 20 0 6年 的主 林 层 与林 下 草 本 植 物 组 成 及 多 样 性 进 行 对 比分 析 , 价 该 区 保 护 措 施 评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分)扁.()舟节制.()必将.()空难.()破碎.()提供.()二、读拼音,写词语。
(8分)1.地球上的kuànɡ wù( )等许多zī yuán( )都是有限的,kūjié( )的那一天终究会到来的。
2.只有善待héǎi kě qīn( )的地球母亲,人类才会少遭受大自然的wēixié( )。
miǎo xiǎo kānɡ kǎi wēi xié mù dǔ()()()()juàn liàn jùn mǎ làn yònɡ yīnɡér()()()()三、比一比,再组词。
(4分)遥()脂()胁()截()摇()指()协()载()卷()俊()堵() cān()眷()峻()赌()参 cēn()券()骏()睹() shēn ()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6分)和()()()()()不()()()()来()()()返()()一()()耳()()五、词语搭配。
无私的()可爱的()遥远的()任意地()精心地()更好地()六、火眼金睛,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4分)一页扁舟()流念忘返()振耳欲聋()生机篷勃()渴泽而渔()罪愧祸首()风雨同周()苟延残湍()七、选词填空。
(6分)洋溢曾经教育培育滔滔不绝连绵不断意思意义以前 1.花园里()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2.张爷爷精心()每一盆花。
3.长江的水()地流入大海。
4.在这十里长街上,人们()多么幸福地看到过周总理。
5.老师的()是说,捐款支援希望工程,是具有深远()的好事。
八、查字典填空。
(4分)“顾”字用音序法应查音序____,再音节______;用部首法查____部首,再查____画,字形结构是_____,第四画名称是_____。
它的解释:A.到商店来买货物的;B.拜访;C. 珍惜,顾念;D.看或转过头看。
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 第六单元测试题(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一、将《江南春》(唐杜牧)默写出来,要求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4分)二、汉字起跑线。
(6分)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ēn cì()生命又zī yǎng()着万物的摇篮,是那样héǎi kě qīn()。
可是现在,清澈的河水干涸了,yùn cáng()的zī yuán ( )kū jié( )了,母亲也不再美丽壮观了。
三、查字典填空。
(3分)善"字音序是( ),音节是( )“善”学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善良:②友好,:③和睦办好:④易于。
请给下列加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善后( ) 善行( ) 善变( ) 友普()四、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4分)三翻五次( ) 流念忘返( ) 振耳欲聋( ) 生机篷勃( )罪愧祸首( ) 北风肆虑( ) 苟延残湍( ) 日月同晖( )五、用“定”字组词填空。
(5分)1.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 ),不能慌张。
2.尽管国际社会时局不稳,风云突变,我们必须( )正义必胜的信念。
3.发扬铁杵成针的毅力,( )会有所收获。
4.考试的结果没出来,谁好谁差现在还难以( )。
5.近来物价( )了,百姓个个都安居乐业了。
六、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4分)1.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2.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3.有人就借用媒人的称呼,把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叫媒体。
( )4.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
( )七、按要求写句子。
(6分)1.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难道我们可以随意破坏地球的资源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少科学家提出了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等许多设想。
讨论 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何燕

• 2、研究表明,适度干扰下群落具有较高的 物种多样性,在较低和较高频率的干扰作用 下,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均趋于下降。 • 在频率较低的干扰条件下,由于群落的长期 稳定发展,某些优势种会逐渐形成,而导致 一些劣势种逐渐淘汰,从而造成物种多样性 下降。例如草地上的人畜践踏,就存在这种 特征。
践踏过的草地
• 然而通过合理的生态建设,如植树造林、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引水灌溉等,可以 使其向反方向逆转。
气候干旱化使地球表面许多草地发生退化
• (5)干扰的广泛性影响 • 干扰反映了自然生态演替过程的一种
自然现象,对于不同的研究客体,干扰的 定义是有区别的.但干扰存在于自然界的 各个尺度的各个空间。 • 在景观尺度上,干扰往往是指能对景观格 局产生影响的突发事件,而在生态系统尺 度上,对种群或群落产生影响的突发事件 就可以看作干扰,而从物种的角度,能引 起物种变异和灭绝的事件就可以认为是较 大的干扰行为。
3、中度干扰假说
认为,群落在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 其理由是: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缺口 ① 如果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使多样性
较低;
② 如果干扰间隔太长,使演替能够发展到顶级期,则多样性 也不很高; ③ 只有在中等程度的干扰,才能使群落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 它允许更多物种入侵和定居。
对草本层影响最为显著对草本层影响最为显著游径边缘边缘5m5m以内干扰强度最大地段草本层高度明显降低但以内干扰强度最大地段草本层高度明显降低但草本层盖度未显示出随干扰强度变化的规律性草本层盖度未显示出随干扰强度变化的规律性旅游干扰旅游干扰增加了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增加了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对草本层物种组成也有明显影对草本层物种组成也有明显影响
• 火灾过后,森林发育不得不从头开始,可以说火灾使森 林的演替发生了倒退。又可以说火灾促进了森林系统的 演替,使一些本该淘汰的树种加速退化,促进新的树种 发育。 • 下图火灾后森林
长白松天然种群现状及濒危机理

长白松天然种群现状及濒危机理金慧;赵莹;赵伟;尹航;秦立武;代玉红;刘丽杰【摘要】Pinus sylvestriformis is peculiar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in Changbai Mountain, it is first-grade state protection. Due to the destruc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the population quantity of Pinus sylvestriformis is less and less.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distribution,associated vegetation and soil properties of natural populations of Pinus sylvestriformis, this thesis analyzes population status, the endangered mechanism of Pinus sylvestriformis is studied from succession characteristic, natural regeneration and management defect, management suggestion of Pinus sylvestriformis is put forward.%长白松是长白山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导致长白松种群数量愈来愈少.通过对长白山长白松天然种群分布状况、伴生植被、土壤特性的调查,分析长白松种群现状;从长白松种群的群落结构、演替特征、天然更新和管理缺陷等方面探讨长白松的濒危机理,提出长白松的保护管理建议.【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16)005【总页数】5页(P661-665)【关键词】长白松;种群现状;濒危机理;保护对策【作者】金慧;赵莹;赵伟;尹航;秦立武;代玉红;刘丽杰【作者单位】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吉林二道白河 1336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59长白松(Pinus sylvestriformis)又名美人松,为长白山区特有珍稀濒危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长白松天然种群分布在长白山北坡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面积很小,约200 hm2.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加、环境破坏,长白松数量愈来愈少,已达到绝灭的边缘[1].周繇等[2]根据长白松种群现状对长白松种群的蕴藏量、观赏价值、濒危程度、保护现状等系数进行计算,得出其濒危系数为1.0,保护现状系数为0.666 7,比较科学、客观、准确地对长白山区长白松受威胁程度和优先保护序列等进行了定量评价.1.1 分布状况长白松天然种群分布范围比较狭窄,位于N 42°06′~42°32′,E 128°07′~128°21′,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北坡海拔650~1 600 m范围内,处于长白山暗针叶林带与阔叶红松林带的接壤地带,上部与针叶林、下部与针阔混交林犬牙交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长白松混交林和小块纯林.其中,较集中成片分布的仅见于二道白河镇附近的河流冲积平原和三道白河的阶地上,呈南北走向带状分布;其余大部分零星散生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各种森林类型中[3].目前,经实地调查可知,长白松现存株数量<11万株[4].在二道白河镇海拔700 m 处分布有113 hm2的长白松纯林,林龄155 a,平均树高23.3 m,平均胸径37 cm.散生在海拔600~1 100 m针阔混交林内的长白松多呈单株散生状态,平均树高25 m,胸径32 cm;散生在海拔800~1 600 m云冷杉为主的针叶混交林中的长白松,平均树高22 m,胸径28 cm.1.2 伴生植被对海拔707 m长白松纯林和海拔900 m散生长白松林的野外调查发现,长白松纯林群落类型主要为胡枝子长白松林,属单优性森林植物群落,林木组成以长白松为主,混入少数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白桦(Betula platypohylla)等;散生长白松林主要散生在红松云杉林、红松针阔混交林和长白落叶松林中,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混生树种也各不相同.调查区内长白松以散生状态与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红松(Pinus koraiensis)等形成第一林层,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等构成第二林层.见表1.1.3 土壤特性长白松天然种群分布区内的土壤多为火山灰上的始成暗棕壤,土层较薄、土壤结构差,土壤呈酸性,pH为4.2~4.9,二氧化硅粉末含量高,腐殖质含量低,持水性差,透水性强.长白松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的土壤,长白松种群因具有这一生态学特性,才有可能作为先锋树种侵入,并以独特的森林类型保存下来.长白松林下土壤因素的变动情况见表2.调查发现,在两块不同林地中,散生长白松林内土壤有机质的C/N比低于长白松纯林,由此说明,散生长白松林内土壤含有较高的有效态氮素,可供森林植物利用.长白松天然种群分布区内植被组成比较丰富,但非林内固有种,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有些物种会自然消失.由于人为干扰,长白松纯林内阔叶树种越来越多,长白松所占比重越来越少.2.1 长白松天然种群群落结构长白松纯林内林相单层中每hm2有长白松130~170株,占群落树木组成的14%.从长白松种群分布区内的主要树种分布散点图、每hm2株数量和重要值可以看出,长白松在其分布的群落内重要值均最高,主要是因为长白松在林内均占居第一林层,年龄与群落形成的年龄相符,树高和胸径较大,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后因其他树种侵入而形成不同的群落结构;从群落多样性上看,散生长白松林由于物种组成丰富,其生物多样性均高于长白松纯林.见图1,2及表3,4.2.2 长白松林的演替特征森林演替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演替的发生通常伴随着某些种的组合被新种组合所替代.长白松天然林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原森林环境受外界人为或者自然灾害的强烈干扰破坏后发生的,原有森林植被组合由于不适应变化的森林环境,势必被能够适应这一环境的长白松等强喜光的新物种组合所取代[6].长白松种群演替分逆向演替和进展演替两个阶段.长白松纯林由于受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立地条件恶化,面积逐渐缩小,一些适应性较强的灌木和杂草侵入,致使长白松纯林发生逆向演替,需要加强对境内仅存长白松纯林的管理和保护;散生长白松林则发生着进展演替,主林层下都有红松、云杉等作为演替层和更新层存在,但长白松更新严重不足,经过一段时间后,必然被淘汰,从而形成结构更为复杂的混交林,如不及时加以人为干扰,长白松种群在群落内必将自然消亡.2.3 长白松的天然更新长白松天然更新形式分为冠下更新和林墙更新两类.对长白松纯林和散生长白松林的林下更新调查发现,长白松林下天然更新极其不良,幼苗和幼树几乎为零,植株主要集中在中树范围内.这说明作为强阳性树种的长白松,树冠一旦郁闭,林下光照条件不足时将难以进行天然更新.胡远满等[7]的研究也表明,在长白松纯林中,郁闭的林下光照条件不足,发芽的种子难以长成幼苗和幼树.因此,纯林内的长白松种群个体几乎都是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幼苗成长起来的同龄林.另外,长白松野生种群的天然更新不良与长白松球果果鳞不易分裂有关.程家友等[8]在观察长白松种子脱粒过程中发现,株间种子脱粒的难易程度差异极其明显,有些长白松球果在自然条件下放置较易开裂,有些则不易开裂,需要烘干处理才能开裂或部分开裂.2.4 长白松保护管理缺陷1)人为破坏严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长白松纯林处于居民区内,公路、街道纵横分割,周边工农业人口众多,工厂、民宅、商业店铺林立,侵占林地或建筑逼近林缘的现象日趋严重,长白松保护区内排放污水垃圾、滥砍盗伐、污染树木、火警等人为破坏事件时有发生,长白松天然种群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9].2)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得不到可靠的财政支持,没有定期进行长白松生境、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日常的科研、保护以及宣教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严重制约了长白松保护区的发展,使得长白松资源的保护受到限制.3)监测体系不完善.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天然长白松林中逐渐出现了树木枯死和衰败的现象.由于监测体系不完善,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相关的长白松病虫鼠害研究远远达不到提供有效预防、科学治理的要求[9].3.1 加强生存环境保护应严格执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0],该条例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展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法规,是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标准,执行严格与否,决定着长白松保护的成功与否.在保护长白松种群生存环境的工作中,要坚决制止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完善保护设施,保护长白松自然资源繁衍及自然生境,提高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质量.3.2 加大科研力度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在现有基础上,对长白松天然种群进行系统研究,建立长白松物种资源数据库,促进其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开展对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的对外交流,吸收先进技术和经验,争取外部保护资金投入[9].3.3 合理利用资源科学合理地抓好生态建设,将长白松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森林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适度有序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森林景观效益,充分发挥长白松在长白山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相关文献】[1] 卜军,邹春静,徐文铎.长白松生长发育与生态条件关系的研究[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47-51.[2] 周繇.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序列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6):740-749.[3] 樊俊.长白松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1.[4] 王绍先.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物资源[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93.[5] 王秀石.长白松分布区的土壤特性与林木生长[J].吉林林业科技,1990(6):17-23.[6] 张建亮,崔国发,黄祥童,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长白松种群结构与动态预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4,36(3):26-33.[7] 胡远满,徐文铎,郑元润.长白松自然同龄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6,7(2):113-116.[8] 程家友,曹万举,杨柳.长白松野生种群株间种实性状多样性的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13,42(1):1-5.[9] 于长友,胡雁林.珍稀树种长白松资源的保护与管理[J].林业勘察设计,2012(3):63-64.[10] 崔凯峰,黄利亚,黄炳军,等.长白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狭叶瓶尔小草种群现状及保护[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5):675-67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的自然干扰与人为干扰沈孝辉朴正吉内容提要:20年前,发生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一场风干扰,虽然造成了大面积的林木倒伏,却并未改变原始生态的性质,更未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的毁灭,应属正常的森林演替和生态过程。
但有人以“救灾”为名进行的长达7年之久的风倒木生产和更新人工林的双重人为干扰,才真正造成了森林生态系统无可挽回的破坏,使风倒区全部丧失了自然特性,一部分林地恢复推迟百年,另一部分发生逆行演替,退化为次生草甸。
对于这样一个发生在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列入世界自然保留地的“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的核心区中的重大环境事件,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从着手风倒木捡集规划和学术论证的初始,便无视生态规律,排斥持不同的观点和意见的生态专家参与决策,以权代法,一意孤行,终于酿成人祸而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长期以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行政主管部门,对风倒区发生的一切讳莫如深,没有认真进行系统深入的观测研究,亦无客观理性的总结和反思,从思想观念到工作模式仍旧抱残守缺。
正因为如此,历史正在惊人相似地重演。
另一场遍及整个自然保护区的更为严重人为干扰,又在行政力量的主导下重蹈覆辙……1986年8月28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南坡和西坡遭遇15号台风的自然干扰,导致9924.5公顷的原始森林的活立木发生大面积倒伏。
其中约98%的风倒木分布在保护区的核心区。
风倒区共有林木蓄积170.3万立方米,其中倒木蓄积121.5万立方米,风倒强度71.2%,平均每公顷有风倒木213株,计122.5立方米。
风倒区从海拔1050米的熔岩台地至海拔1750米的倾斜高原,跨越长白山的阔叶红松林、针叶混交林和岳桦林三个森林垂直分布景观带。
规划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宗旨,是为了保护具有特殊意义或重要价值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保护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着眼于人类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而不是谋求眼前和局部的功利;是科学监测研究和贮存物种基因的社会公益性用地,而不是经济开发和生产经营性用地。
因此,在我国政府颁布的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规中,明确规定了“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试验区。
核心区只供进行观察研究。
试验区可以进行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和驯化培育珍稀动植物等活动。
”“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即便是“因科学研究需要,……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必须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然而,眼前的局部的经济利益,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风倒木的决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无论是中央政府明令的法律法规,还是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的见解和警告,均淹没在斧锯声中。
一场空前的风倒木生产,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紧锣密鼓地展开。
毋庸置疑,在保护区的核心区中进行风倒木生产,是根本违反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属于严重的违法行政,对此已无须讨论。
本文讨论的是有关生态学层面的问题:为什么台风刮倒林木的自然干扰,是一种建设力,而捡集风倒木等人为干扰,是一种破坏力?我们应当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干扰,同时,防止各种借口和名义的人为干扰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澄清这个生态学的问题,不仅对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环境意识,而且对各级政府事关自然保护的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风干扰——森林自然更新的生态动力森林并非单纯的乔木堆砌组合,而是多样化的生物与非生物的环境因子共同构建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有着自身的生态过程和演替规律。
掌握森林的生态过程和演替规律,是经营森林与林业工作的基础,更是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
对于森林而言,飓风、雷击、地震、冰川活动、火山爆发等等自然干扰,是普遍存在的,重复发生的。
干扰生态学认为,虽然自然干扰“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系统或基质的破坏,但是,从维持生物多样性来说,干扰却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在长白山地区,最具生物学意义的自然干扰就是风干扰。
长白山森林自然更新的特点,即通过风干扰更新。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多为原始老林。
过了成熟年龄阶段的林木,随着树干增高,林冠增大,生理衰老和抗御病虫害能力的降低,在风力面前愈发变得脆弱,多以风倒,风折和立枯状态结束自身的生命周期。
森林中的这些死木,曾经被认为是森林病虫害的发源地和引起森林火灾的可燃物质。
传统林业将这类木质残体作为森林的有害成分而在营林工作中加以清除。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昆虫学家托罗夫·托格森在俄勒冈州的研究表明,森林生态循环与林地上的死木密切相关。
与传统的认识正好相反,托格森指出:“死木是一片充满生机的绿色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死木对维护森林的整体健康十分重要”。
托格森的研究颠覆了传统林业对森林中的木质残体的偏见,现代森林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更揭示了死木在一个健康稳定的森林系统构成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作用。
长白山的地带性植被——阔叶红松林每公顷有倒木90-118株,生物量7.9-16.2吨。
不仅红松,云杉和冷杉等针叶树种更新的幼苗幼树一般也都要在腐朽到一定程度上的倒木上发生。
这是因为倒木具有较高的持水能力和稳定适中的水分条件,有利于种子萌发并促使菌根发育,幼树存活。
尽管红松、云杉和冷杉均属阴性树种,其幼树幼苗适应光照弱的林冠下更新,但如果长期缺乏光照,到一定树龄即会生长不良。
在浓密的林冠下,30-40年的红松林树高仅1米,这已是幼树发育的极限。
如果林冠层不能遭受干扰打开空隙,这种林下更新的幼树就将死亡。
由此可见,在林冠下度过喜阴阶段的红松幼树,只有自然干扰适时发生,上层大径木死亡从而打开林冠空隙的自由空间,使空隙中光照增强,以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随着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枯枝落叶层加速分解,获得解放的幼树才得以迅速向林冠层生长。
因此,就实质而言,风干扰并非破坏性因素,而是长白山森林更新和演替的创造力。
可以说,没有自然干扰的森林群落是无法持续存在下去的。
然而,诸如森林采伐、筑路搭桥、修建水坝、开垦农田之类的人为干扰,则更多表现为对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的一种严重毁损。
凡属人为干扰,若不是在现代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刻意模拟的自然干扰的话,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就是一种破坏力。
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长达7年之久的高强度机械化作业栋集风倒木,就是一个值得认真总结和反思的人为破坏的典型案例。
二、风倒木生产的生态学评价风干扰是长白山和小兴安领常见的自然干扰类型,是组成森林系统的环境因子。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土壤多由火山灰,火山砾和浮石为母质发育而成,土层较薄,林木根系浅,因此当森林群落发育到成熟期后,风倒便成其自然演替的重要生态过程。
事实上,1960年森林资源复查时,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就有100多万立方米的倒木存在。
发生在1986年的此次风干扰,在短时间内造成了大面积的林冠空隙和大量倒木,但仍属于森林的正常的生态过程和群落复生的进展演替。
风倒区仍有28.8%的活立木存在,粗尺度风倒、细尺度风倒与未发生风倒的林木呈相互镶嵌的适宜状态。
风倒区有马鹿、榛鸡等野生动物活动,森林环境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大小不等的林冠空挡,为不同树种的中小径木创造了生长发育的有利条件。
相互叠压的倒木起着稳固剩余活立木根系的作用,有助于防止进一步倒伏。
据风倒后三年对风倒区自然更新的幼树的调查,阔叶红松林每公顷平均更新株数1285株,针叶混交林每公顷平均更新株数2020株。
这些幼树的数量是完全可以达到恢复原生群落标准的。
可以断言,如无后续的人为干扰,幼树将在被台风打开的林冠空隙中迅速生长。
在粗尺度干扰的林分,是以先锋群落为过渡的次生演替方式;在细尺度干扰的林分,则以空隙演替的方式,最终结果都将恢复风倒前生物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均处最高水平的演替后期群落,也就是人们习惯称之的“顶级群落”。
但是,本属森林正常自然演替的生态过程,却被连续强度的人为干扰彻底破坏了。
除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雇佣包工队使用畜力和人力进行手工作业外,先后有6个大型国有森工企业的大量生产作业人员驻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采用机械化采伐机具从事风倒木生产。
在保护区活动的生产人员有4000人,生产高峰时达到5200人。
每日进出保护区的运材车辆有二三百台次。
即便是保守的估计,从保护区运出的原条和原木至少有170万立方米,已大大超过121万立方米的风倒木蓄积。
不仅当年的风倒木被全部取走,而且风倒区内尚存的尽50万立方米的活立木亦一扫而光,甚至风倒区周边的森林亦受到殃及,或因强度机械化作业的松动引起后续倒伏,或遭到乘风打劫,乱砍滥伐。
同时,修运材、支干线140公里,设立作业点10余个,也破坏了有林地160多公顷,砍伐活立木将近2万立方米。
这种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采用大兵团作战,机械化生产的高强度人为干扰,对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无法挽回的。
1、破坏了林木更新的地被地表。
集材拖拉机、推土机等生产机具破坏了幼树幼苗、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造成了风倒区土壤严重侵蚀,不少地方腐殖层被全部冲刷,火山灰出露,而集材道变成了条条侵蚀沟。
调查表明,风倒木生产共破坏了近70%的原地表植被,并导致每公顷原保留的天然更新幼树降至600株以下,破坏率达50%—70%。
2、破坏了野生生物栖息的生境。
大量作业人员的生产活动及机器轰鸣打破了保护区的宁静,使风倒区及其周边森林丧失了作为野生动物栖息的隐蔽性和安全性。
作业人员数量庞大、组成复杂,环境意识低差,滥捕榛鸡、林蛙等野生动物及滥挖草苁蓉、天麻等珍贵野生植物司空见惯。
森工企业在更新造林时使用灭鼠药杀害高山鼠兔造成了通过食物链对保护区食肉动物的杀伤。
3、中断森林的自然更新。
风倒木生产取走了全部木材,清林又清除了大量枝杈与朽木残桩。
它们都是供幼苗幼树更新生长的“生物遗产”,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保持土壤营养物质循环,维持林地长期生产力和幼树更新的重要作用。
取走了大量的倒木,清除了木质残体,不仅中断了森林自然更新的苗床,也剥夺了众多森林鸟类、兽类和昆虫的栖息地。
4、风倒迹地变成皆伐迹地。
高强度的机械化作业使风倒区剩余的活立木失去倒木对其根系的稳固作用,从而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接连倒伏。
原本呈非均匀非连续状态的风倒迹地,在人为干扰下变成了大面积的连续的皆伐迹地。
这种皆伐迹地直接暴露在直射的阳光下,残存的天然更新幼苗中的喜阴树种难以存活。
1996年,林业部组织的专家组赴风倒区考察后认为,风倒木生产的人为干扰使海拔1600米以下的林相恢复推迟了100年以上。
5、逆行演替形成高山草甸,成为保护区森林防火的心腹大患。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由于海拔较高,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同时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亦有助于防止或减弱火势蔓延。
林下纵横的朽木含水率高,起着隔离地表火的作用。
因此多年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一直未发生过森林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