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毒素的检验

合集下载

胶体金快速测试卡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应用

胶体金快速测试卡检测粮食中真菌毒素的应用
谱 法 ( L 、 联 免 疫 吸 附 法 ( L S 和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法 T C) 酶 E IA)
D N和 Z N各 2种 6批 次 。 O E
12 阳 性 样 品 的 制 备 . 北 京 国 家 粮 食 质 量 监 测 中 心 将 收 集 到 的 阳 性 样 品 粉
碎, 至少 8 %以上 通过 2 0 0目筛 , 上 和 筛下 物 混匀 , 用 筛 采 免疫 亲和 柱高 效 液相 色谱 法对 制 备 的 阳性样 品 进行 混 合 均匀 度测 定 , 合 均匀性 达 到要求 后将 阳性 样 品分 发 给 6 混 家 国家检 测 中心 。
4 0 6 ;. 3 0 1 4重庆 国家 粮食 质量监 测 中心 , 重庆 403 ; 0 0 7 60 1) 10 2 5 0 3 ;. t l 3 0 1 6I) 国家 粮食 质量 监测 中心 , t l成都  ̄l  ̄l IJ
3湖 北 国家粮食 质 量监测 中心 , . 湖北 武汉
[ 要 ] 用 国家标 准方 法对脱 氧雪腐 镰 刀菌烯 醇和玉 米赤霉烯 酮 2种真 菌毒 素 的胶 体金 快速 测试卡 进行 了验证 , 验证 摘 采 从 的准 确性 、 复性 、 定性 方 面看 , 菌毒 素胶体 金快 速测试 卡能 够满足 快速 筛选 的技 术要 求 , 法简便快捷 , 重 稳 真 方 适合粮 食收
2 1 脱 氧 雪 腐 镰 刀 菌 烯 醇 .
2 11 准 确 性 ..
米赤 霉烯 酮 毒素快 速 检测试 纸条 进行 了验 证 。结 果表 明 , 该方 法 简便 快捷 , 其前 处理 简单 , 用于 现 场快 速筛 选 尤 适
速 检 测 方 法 — — 胶 体 金 检 测 技 术 应 运 而 生 . 项 技 术 产 这

真菌毒素检测中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真菌毒素检测中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 关键词 】 真 茵毒素 ; 免疫胶体金技 术; 应用价值
免疫胶体金技术 自 1 8 5 7年由法拉 利发 现 以来, 经过 了半世 纪的 发展 和完 溶 液到酶标记板的微孔中 ; 加入 5 0 u L黄 曲霉毒素 酶标记物 ( 3 . 3 ) 到微孔 中 ; 加 善, 已能够广泛应用于 临床免疫 印迹 、 快速斑 点渗 滤技术 、 电镜光 镜 肉眼下 、 免 入 5 0 u L黄曲霉毒素抗体( 3 . 4 ) 溶液 到微孔 中, 轻微 敲击酶标板 1 m i n 使 溶液混 疫层 析 、 分子生物学等等方 面。胶 体金技术是一 种发展不久 的新 型的的 固相免 合 均匀 , 在室温下 ( 0o 2 c一 2 5 ℃) 避光孵育 3 0 mi n ; 洗板 3次 , 每次 加入超 纯水 疫标 记技术。是以胶体金作 为失踪标 记物应 用于 特异性 抗原 抗体 反应 。相 较 2 5 0 u l , 最后一 次冼板应尽 量使酶标板在 吸水纸上拍 干 ; 每一微 孔中加 入 l O O u L 充分混合 , 在室温下 ( 2 0 ℃ ~2 5 ℃) 避光 孵育 1 5 a r i n ; 每一 微孔 中 于较早 发展起 来的荧光素标记 、 放 射性 同位素标 记 、 和 酶标记 方法 。胶 体金 廉 基 质/发色剂 , 价, 容易制备 ; 因其本身带有颜色 , 所 以在在电镜 、 光镜 、 肉眼下 均可应 用且容 易 加入 l O O u L反应终止液 , 混合均匀 , 在4 5 0 n m波 长的酶标仪 ( 4 . 3 ) 读取 吸光度 识别 ; 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 胶体金的颗粒 大小均匀 可控制 , 因此可 进行 双重 值 。( 2 ) 、 取样品滤液 l O O u L缓慢滴加 于试纸条 的玻璃纤维素膜上 , 1 5 a r i n后观 或多重标记 [ r。 察试 纸条上检测线 、 质控线 的显 色情 况。根据 原理 来 限量判 定样 品提 取 液 中 而近年来 , 真菌毒素对水质 、 食品、 饲料 的感 染 已成 为全球性 的难点 热点 问 AF B 1的 含 量 题。常见的真菌毒素 如黄 曲霉毒素 , 具 有很强 的毒性 和致 癌性 , 是 目前全 球范 3 结 果 围内最强的致癌物质 之一 2。这种毒素还耐热 , 加热 到 2 8 0 % 才发生裂 解而被 实验前两组均采用的是 同一 份样 品, 所 以无 统计学 意义 , 具 有 可比性 。试 破坏 , 因此普通的加工制作方法根本不 能将其完全 清除。所 以说真菌毒 素 的检 验后 两组均测出了 A F B 1的含量 , 但 是实验结果却有很大差别 , 且 实验组 简便易 对照组使用很 多仪 器 , 对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也造成很大影响 。 测是一项艰 巨又重要 的工作 , 这就需要 人们探索一 种高效廉 价的检测 方法 。本 操 作 , 文以黄曲霉毒素 B 1 ( A F B I ) 为例 ,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作对 照, 研究免疫胶 体金技 术在真菌毒素检测 中的应用价值 。

真菌检验

真菌检验

蒸馏水100 ml配制:用蒸馏水将氯化钠溶解即可。 25、观察菌落形态时应注意什么? 观察菌落形态时应注意:(1)菌落性质,是酵母菌还是霉菌;(2) 菌落大小,一般病原性真菌菌落小,而条件致病性真菌菌落大;(3) 菌落颜色,一般病原性真菌颜色淡,污染真菌颜色深。(4)致病性 真菌菌落下沉,污染性真菌菌落不下沉;致病性真菌有时使培养基 开列,但污染霉菌很少引起培养基开列。 26、分离皮肤真菌的皮肤真菌实验培养基是什么? 培养基是:(DTM)含蛋白胨、葡萄糖、酚红、放线菌酮、庆大霉素、 四环素等成分。由于皮肤真菌的代谢产物呈碱性,以致其生长周围 的培养基呈红色。 27、分离新生隐球菌的选择培养基是什么? 分离新生隐球菌的选择培养基是左旋多巴-枸橼酸铁和咖啡酸培养 基,因新生隐球菌有酚氧化霉(Plrno oxidase)活性,此霉与左旋 多巴和枸橼算铁反映时,能氧化O-联苯酚形成黑素而呈褐色至黑色, 或酚氧化霉和咖啡酸作用而显棕色菌落。 28、真菌培养的方法有几种?各自优缺点是什么? 培养方法有平皿培养、大试管培养和玻片培养等。平皿培养的优点 是表面较大可使标本散布,便于观察菌落形态,但水分易蒸发,只 能培养生长繁殖较快的真菌,如假丝酵母菌、隐球菌。大试管培养 的优点是水分不易蒸发,主要用于皮肤癣菌的培养和真菌菌种的保 存。玻片培养(为量培养、小培养)是将培养皿的真菌培养切成一 个1cm*1cm的小方块在无菌载玻片中央,然后将真菌点种于小方块培 养基的一侧,再盖上无菌盖玻片后培养,培养后将其盖玻片放入另 一载玻片上于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和孢子,可用于真菌菌种的鉴定。 29、真菌的生化反映有哪些? 检验真菌常用的生化反映有糖(酵)类发酵试验、同化碳源试验、 同化氮源试验或利用硝酸钾试验、牛乳分解试验、酚氧化酶试验、 明胶液化试验和脲酶试验等。主要用于检验深部感染的真菌。 30、配置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按要求称取脱水培养基,倒入所要求量的蒸馏水中,反复搅拌 使各成分混合成均匀混悬液。(2)各成分混合均匀后以文火缓慢加 热并不断搅拌,煮沸1 min,不能过热,以免破坏有效成分。(3) 分装试管应在高压灭菌前,而分装平皿应在高压灭菌后,均待培养 基冷却至45-50度时分装。(4)高压灭菌一般为118-121度,6.81kg

进口玉米酒糟粕中15种真菌毒素的检测和风险分析

进口玉米酒糟粕中15种真菌毒素的检测和风险分析

进口玉米酒糟粕中15种真菌毒素的检测和风险分析杨振宇;俞天乐;周瑶;张浩平;冯晶【摘要】建立了液相串联质谱检测玉米酒糟粕中15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并对结果分布进行了讨论.检测的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1等15种真菌毒素.这些毒素采用溶剂提取,多功能净化柱净化,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均经过优化和验证,满足进口玉米酒糟粕的检测要求.对67个进口玉米酒糟粕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HT-2毒素等真菌毒素均有检出.本试验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对进口玉米酒糟粕的真菌毒素风险分析结果.【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4(029)011【总页数】6页(P123-128)【关键词】玉米酒糟粕;真菌毒素;液相串联质谱;风险分析【作者】杨振宇;俞天乐;周瑶;张浩平;冯晶【作者单位】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1;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1;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1;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1;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816.17含可溶物干玉米酒糟(Distillers Dried Grainswith Solubles,以下简称DDGS)主要指现代化燃料酒精工厂,干法生产燃料酒精过程中,用玉米子实与精选酵母混合发酵生产酒精和二氧化碳后,剩余的发酵残留物通过低温干燥形成的一种共生产品[1],可作为牲畜和家禽日粮的组分[2]。

然而,由于真菌霉素污染等问题,DDGS的使用一直受到限制。

玉米中可能存在多种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伏马菌素、T-2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ZON)等。

这些毒素大多在收获之前生成于玉米中。

由玉米制成的DDGS水分含量高,霉菌容易生长,也会造成真菌霉素含量增高[3-4]。

此外,DDGS生产过程不但不会去除真菌毒素,而且会浓缩富集,导致DDGS中真菌霉素的含量为原料玉米中的3倍[5]。

中国、塔吉克斯坦食品和饲料中真菌毒素检测国家标准对比研究

中国、塔吉克斯坦食品和饲料中真菌毒素检测国家标准对比研究

标准比对中国、塔吉克斯坦食品和饲料中真菌毒素检测国家标准对比研究■ 何海宁1,2 李倩1,2* 洪霞1,2 安小苹1,2 李娇龙1,2 杨光瑞1,2(1.甘肃省商业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2.甘肃中商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有限公司)摘 要: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生有毒代谢产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容易污染食物和饲料,具有强毒性,甚至能够致癌、致畸、致突变,对人和家畜危害极大。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塔吉克斯坦的食品和饲料真菌检测国家标准,为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合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塔吉克斯坦,食品,饲料,真菌毒素,标准对比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0.07.032Comparative Study on Standards of Food and Feed Mycotoxin Detectionbetween China and TajikistanHE Hai-ning1,2 LI Qian1,2 HONG Xia1,2 AN Xiao-ping1,2 LI Jiao-long1,2 YANG Guang-rui1,2(1. Gansu Busine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2. Gansu Zhongshang Food Quality Test and Detection Co., Ltd.)Abstract: Mycotoxins are secondary toxic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fungus, which, widely distributed in nature, can easily contaminate food and feed and have strong toxicity, and even can cause cancer, teratogenesis and mutation and do great harm to people and livestock.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f food and feed mycotoxin dete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ajikistan, a country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which aims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remove trade barrier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hina to promot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Keywords: China, Tajikistan, food, feed, mycotoxin, standards comparison1 引 言真菌毒素是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次生有毒代谢产物,种类多、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容易污染谷物和食品[1],且具有高毒性,对人和家畜能产生急性、慢性毒作用,甚至能产生“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2, 3],对食品和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受到广泛关注,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及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作了规定。

粮食中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粮食中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关键 词 : 食 ; 菌毒 素 ; 测技 术 ; 究 粮 真 检 研 中 图分类 号 :S2 73 文献 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0 7—76 (0 2 0 0 3 0 T 0 . B 10 5 12 1 )2— 0 7— 3
真菌毒 素( yo n 是真菌产生 的次级代谢产 M ct ) i 物, 目前 已知有 30多种 , 0 这些 真菌 毒素 通过 对农 作 物的污染 , 而给人类和家畜健康带来 巨大威胁。我 国根据保障粮食卫生安全的需要 , 有针对性地对粮 食 中部 分 真 菌 毒 素 制 定 了 限 量 标 准 ( B 2 1— G 75 2 1, 0 1此标准 已代替 G 7 1 20 ( 品中真菌毒 B2 6- 05 食 素限量》 以及 G 75 20 《 B2 1- 05 粮食卫生标准》 中的 真菌毒素 限量指标 ) 主要是 黄 曲霉 毒素 B ( F , AT B )脱氧 雪腐镰 刀菌烯 醇 ( O 、 曲霉 毒素 A 、 D N) 赭 (T 、 O A) 玉米 赤 霉 烯 酮 ( E 四种 , 究 粮 食 中真 Z N) 研
层色谱法( L ) 酶联免疫法( LS 、 TC 、 EI A)液相色谱法 (C 、 L ) 气相色谱 法 ( C 及 色谱 一质谱 联用法 等。 G) 本文 综述 了各 种检 测技 术 在真 菌毒 素检 测分 析方 面
的研 究进 展 , 以期 为 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检测 、 薄层 色 谱 一拉曼 光谱 联用 检测 、 薄层 色 谱 一质谱 联用 、 薄 层色谱 一 核磁共振联用 、 薄层 色谱 一电化学方法联 用、 薄层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 P C 的联用 , HL) 除此 之外 , 薄层色谱还可与原子吸收光谱 、 荧光光谱和光 声光 谱 等联 用 J 。 V O t 和 J Sa oa 采用 高效薄层色谱法 . sy r . kr v k 对谷 物及 其制 品 中 的玉米赤 霉烯 酮进 行 了研究 。样

食品中的真菌毒素完整版PPT

食品中的真菌毒素完整版PPT

五、真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及中毒特点
• 21.真真菌菌毒毒素素的的中毒毒性特作点用
• 1真)菌与毒食素物有有几联百系种,,从主可要疑作食用物于中实可质检器出官真,菌据或此毒可素将,真从菌 患毒者素排分泄为物7种中:可检出毒素;
• 2肝)毒发、病肾有毒季、节神性经和毒地、区造性血,组但织无毒传、染光性过;敏性皮肤毒、胃 • 3肠)道有毒时、并呼发吸维道生毒素、缺以乏及,类但性用激维素生样素物治质疗。无效; • 4)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 5)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的疗效很差或无效。
SN/T 1746-2006 进出口大豆、油菜籽和食用植物油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验方法
急性毒性
2)减少粮•挑食选及去饲毒料的含水量 •放置去毒 • 根据对动物的半致死量(LD50),黄曲霉毒素属于剧毒物,其毒性为氰化钾的l0倍,砒霜的68倍
黄曲霉毒素中以B1的毒性最强,G2的毒性最弱
主要表现为肝脏细胞变性、坏死、出血等以及肾脏细胞变性、坏死
主要表现为肝脏细胞变性、坏死、出血等以及肾脏细胞变 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51-152℃,具有较强的抗热能力,加热到l10℃以上才被破坏,121℃高压加热25min仅少量被破坏
同一菌种或菌株往往可以产生几种不同的毒素
(二)黄绿青霉素的毒性及检测
性、坏死 薄层色谱、HPLC、ELISA
222-2008 红曲类产品中桔青霉素的测定
AFG2、AFM1、AFM2、AFB2a、AFG2a、AFBM2、 AFGM2a外,尚有多种黄曲霉毒素的代谢产物、异构物和 相似物 • 通常所说的AFT是指AFB1
(三)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 在紫外光照射下,B族毒素发出蓝紫色荧光,而G族毒素发 出黄绿色荧光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检测项目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检测项目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检测项目一、总大肠菌群检测总大肠菌群是指能在大肠杆菌培养基上生长的菌群,一般来说,总大肠菌群的检测可以作为食品卫生质量的指标。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膜过滤法、浸泡法和曲线法等。

其中,膜过滤法是将食品样品过滤后,将膜过滤片移植到含有大肠杆菌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经过培养后计数。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的特点。

二、致病菌检测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人体感染和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等。

常用的方法有培养法、快速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培养法是将食品样品接种在相应的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和数量来判断是否存在致病菌。

快速检测法是利用特定的试剂盒或仪器,通过检测菌落形成单位(CFU)或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来快速识别致病菌。

分子生物学方法则是利用PCR扩增技术或基因芯片等技术,对致病菌的DNA进行检测和鉴定。

三、腐败菌检测腐败菌是引起食品变质和腐败的微生物,常见的有霉菌、酵母菌等。

腐败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培养法和快速检测法。

培养法是将食品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和数量来判断是否存在腐败菌。

快速检测法则是利用特定的试剂盒或仪器,通过检测腐败菌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或代谢产物来快速识别腐败菌。

四、真菌毒素检测真菌毒素是由某些真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化合物,如黄曲霉素、赭曲霉素等。

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学法、生化法和色谱法等。

免疫学法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真菌毒素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通过比色、荧光或放射性等方法进行检测。

生化法是通过检测真菌毒素的生物活性或代谢产物来进行检测。

色谱法则是利用色谱柱对真菌毒素进行分离和检测。

五、抗生素残留检测抗生素残留是指食品中残留的抗生素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

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学法、生物学法和物理化学法等。

免疫学法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抗生素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通过比色、荧光或放射性等方法进行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动态样品的采集 • 用商品化的十字交叉切分自动采样器 • (3)采样量 • 采大样,按四分法对角连续多次分样缩减至1-2kg,最后取代表 样全部粉碎。 • 美国农业部USDA的方法:成批样每批取3份大样,每份22kg。
• 实验室分析用的样品为1-5kg。
• 2.提取 • 1.提取溶剂 • 溶剂的选择取决于待测毒素的种类、毒素性质、毒素在提取溶 剂中的溶解度、提取溶剂的毒性价格、非测定成分在提取溶剂 中的分配系数等。 • 选用:毒性小、极性大、价格低廉的溶剂系统 • 常用溶剂:甲醇、氯仿、丙酮、己烷、乙酸乙酯、乙睛和水中 一种或多种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 2.提取温度 • 温度影响毒素的回收率,适当升高温度可以增加毒素的回收率。 • 3.食品基质 • 固体食品:选用浸剂、洗脱、索氏回流等方法。 • 液体食品:液-液分配方法。 • 提取酸性真菌毒素时,通常需提高提取溶剂系统中水相的pH 值,使其有效地将被提取物碱化或形成水溶性碱混合物后,再 进行提取。
主要内容
1.概述 2.真菌毒素分类 3.真菌毒素检测基本步骤
1.概述
• 真菌毒素--由真菌生产的有毒代谢产物。具有毒性、致癌 性、致突变型和致畸性等。“毒蘑菇、迷神麦、醉谷病” • 真菌毒素的危害: • (1)引起粮食作物的病害和产品腐败变质; • (2)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产生威胁。
• 1.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的特性
• AFT目前已分离鉴定出20余种异构体,其中最常见的包括B1、B2、 G1、G2、M1、M2 。
• 特性:
• ⑴紫外线下发不同颜色的荧光,蓝色荧光(Blue fluorescence)为 B族,黄绿色荧光(yellow-Green fluorescence)为G族;M1和M2 为B1、B2的羟化衍生物,主要存在于奶(milk)及奶制品、肉类 (meat)中,故名M族。
2.真菌毒素分类 • 按产生菌可分为:曲霉毒素类、青霉毒素类、镰刀菌毒素 类等。水活度(Aw对真菌生长和产毒影响较大。 • 真菌毒素毒性: • (1)致DNA损伤,有的致癌; • (2)细胞毒性,有的破坏质膜和细胞酶的作用 • 常见的真菌性食物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黄变米或灰变 米中毒,赤霉沼渣粉中毒等。
• ⑵呋喃环有双键者毒性强,具有致癌性; • ⑶溶于油、氯仿、甲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乙醚、石油醚; • ⑷耐热,加热到280℃才裂解破坏; • ⑸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稳定,在pH值9-10的强碱性溶液中迅速分 解。
• 2.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 急性毒性:剧毒物,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 • 慢性毒性:动物生长迟缓,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 • 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 。 • 3.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影响因素 • 培养基:花生、玉米等是黄曲霉的天然培养基。 • 温度和湿度:最适生长温度在37℃左右,产毒温度略低于 最适生长温度,黄曲霉毒素产毒温度28-32℃,相对湿度 85%以上。 • 水分:产毒的适宜水分活度为0.8-0.9。 • pH值:最适pH值为3 。
• • • • •
4.检测 (1)薄层色谱法 (2)高效液相色谱法 (3)气相色谱法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第二节 主要真菌毒素及其检验
• • • • •
1.黄曲霉毒素 (1)特性 (2)食品中来源 (3)毒性与危害 (4)检测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霉菌 • 霉菌均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 形成菌丝体,菌丝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管状,2~10 um 比 一般细菌放线菌细胞大几倍至几十倍,与酵母菌相似,而 其菌丝又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再就是根据其功能不 同又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 • 无隔菌丝:菌丝为长管状,单细胞,细胞质内含多个核, 其生长过程只表现为菌丝的延长和细胞核的裂殖增多,以 及细胞质的增加,如毛霉,根霉,犁头霉。 • 有隔菌丝:为大多数的。菌丝由横隔膜分隔成成串的多细 胞,每个细胞内含有一个或多个细胞核,有些菌丝外观看 起来像多细胞,但横隔膜上有小孔,使细胞质或细胞核, 可自由流通,每个细胞功能也相同,如青、曲、白地霉。
3.真菌毒素检测基本步骤
• 1.采样和样品的准备 • (1)采样的地点 • 根据分析目的的不同确定采样地点,如:农田、仓库、加 工厂、运输工具、零售商和医院等。 • (2)采样方法 • 1)静态样品的采集 • 静态样品:麻袋、箱柜和车厢等容器存放分样品均属静态 样品。 • 采样工具:顶端尖锐的长柄采样钎子。 • 采样数量:小批量时采1/4;大批量时为整批麻袋数
• 霉菌培养特性的鉴定 • 青、曲--察氏培养基,镰刀菌、芽枝霉--马铃薯葡萄糖琼 脂进行划线或点种于琼脂上,25~28℃,定期观察。 • ①生长速度:培养一定天数(5、10、15天)测大小,描 述常以极慢、慢、中等、快、说明。 • ②菌的颜色:包括子实体,气生菌丝、菌核,埋伏菌丝及 其颜色。 • ③菌落表面构造:蔬松,紧密、扁平、隆起,凹陷,或皱 褶,有无同心环,放射沟,并观察菌全部,中心部,中间 部分及边缘部分。 • ④菌落质地:外观似毡状、绒毛状、棉絮状、羊毛状、襄 状、粉粒状、明胶状或皮革状。
• 营养菌丝(基质菌丝)就是在生长过程中,伸入到培养的 基质中,为真菌提供营养的菌丝。 • 气生菌丝图(繁殖菌丝)它主要是伸入到菌周的空气环境 中,它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产生孢子时的气生菌丝称繁 殖菌丝。 • 霉菌的繁殖 • 主要是由繁殖器官产生孢子,繁殖器管是由繁殖菌丝产生 的可以是单细胞,也可是多细胞,有时产生无性孢子,有 时产生有性孢子,如青霉,曲霉,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生 长条件的改变,有时产生有性孢子,有时产生无性孢子, 但主要还是以无性孢子为主。 • 有性孢子:子囊孢子,结合孢子,卵孢子,担孢子。 • 无性孢子:分生孢子,关节孢子,芽生孢子,孢子襄孢子, 厚膜孢子。
• 3. 纯化 • 纯化:在确保不损失待测毒素的前提下除去干扰杂质的过程称 为纯化。 • 常用净化方法: • 液-固萃取、液-液分配、化学吸附、色谱法、透析法以及 SFE法等。 • 使用最广泛的是色谱法。 • 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最常用) • 吸附色谱柱常用的吸附剂: • 硅胶、矾土、氧化铝、活性炭、弗罗里硅土 • 分配色谱柱常用的填充剂:硅藻土、纤维素。 • 固相提取(广泛采用) • 免疫亲和柱IAC(应用于农产品的新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