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检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_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设计及处理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_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设计及处理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_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设计及处理分析各专业完整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图纸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Abstract (3)Key words (3)引言 (3)1.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一般概念 (4)2. 裂缝的直接原因 (5)2.1 收缩及水化热增加 (5)2.2 混凝土强度等级日趋提高 (5)2.3 结构约束应力不断增大 (5)2.4 外加剂的负效应 (6)2.5 忽略结构约束 (6)2.6 养护方法不当 (6)2.7 混凝土抗拉性能不足 (6)3. 裂缝控制的材料措施 (6)3.1水泥用量 (6)3.2水泥水化热 (6)3.3石沙含泥量 (7)3.4掺合料及外加剂 (7)4. 裂缝控制的施工措施 (7)4.1混凝土的浇筑方法 (7)4.2混凝土水平施工缝处理 (7)4.3混凝土的拌制与运输 (8)4.4混凝土表面的泌水 (8)4.5混凝土的保温养护 (8)5. 裂缝控制的设计措施 (9)5.1混凝土的强度选择 (9)5.2混凝土钢筋选择 (9)5.3滑动层的设置 (9)6.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施工现场监测工作 (9)6.1混凝土浇筑温度的监测 (9)6.2 混凝土浇筑块体温度监测点布置 (10)结语: (10)参考文献 (11)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设计及处理分析姓名:==== 学号:======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指导老师:====== 职称:副教授摘要:从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技术材料选择等方面总结并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设计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裂缝的成因分析,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裂缝控制设计方法的选择,温度应力的控制,构造措施的设计以及与施工的密切配合,以期为更深入研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裂缝控制设计Abstract: Taking the specific engineering as the case,combining with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large-bay ribbed slab floors in recent years,it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results of large-span ribbed slab floors with abnormal shape,explores its design issues when the structure is applied in actual engineering including floors structure form,components size and intervals and other contents,so as to guide practice.Key words: concrete construction,abnormal-shape plate,design methods 引言: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了混凝土结构在外加荷载作用下裂缝控制的验算方法,并对裂缝允许宽度有严格的限制。

高性能混凝土.doc

高性能混凝土.doc

关于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全设计法应用的探讨侯桂华王孟军(淄博意齐混凝土有限公司,临淄,255400)摘要:本文讨论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在混凝土搅拌站应用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1.浆体体积2.水泥与细掺合料的比例 3.容重关键词:全计算法;浆体体积;水泥与细掺合料的比例;容重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hree points that we should payattention to when the concert companies apply the “Fullcalculation” method to design their concrete components.1.volume of cement paste 2.ratio between cement and fine admixture 3.density Key words:“Full Calculation” volume of cement paste ratio between cement and fine1.引言众所周知,随着人口的逐年增长,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危机日益逼近。

建材产业作为耗能大户,更应响应两会的“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能以“吃子孙后代的饭”为代价。

实现商品混凝土的绿色化、高性能化,是时代赋于我们商品混凝土公司技术人员的历史使命。

同时,由于商品混凝土公司的建立如雨后春笋,使起初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很快发生逆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原材料成本,提高本公司混凝土的市场竞争力,更是我们商品混凝土公司技术人员的本职工作。

如何进行配合比设计才能“内外兼修”,实现两项任务的“双盈”?对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的概念,大家已经逐渐取得了共识,即HPC并非高强混凝土,其主要特征是高耐久性、一定的强度和大工作性。

混凝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混凝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进度安排
2009年1月22日——2009年2月1日查资料,明确研究内容;
2009年2月15日——2009年3月1日熟悉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测试方法,完成任务书和开题报告,拿出初步实验方案;
2009年3月2日——2009年4月1日完成实验原材料的准备,按照实验方案成型混凝土并进行养护;准备微观测试用样品,并进行养护;
②研究不同自养护材料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③通过单轴温度应力抗裂试验机和混凝土收缩测试仪来研究不同自养护材料对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及抗裂性能的影响;
④根据水分在自养护材料与水泥石之间的传输机制,建立水分传输模型。
(4)认真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5)认真完成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2、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
(1)阅读相关论文、专著,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写好开题报告;
(2)了解实验各种仪器,熟悉并能独立操作仪器。
(3)进行自养护材料对混凝土影响规律的研究实验,在达到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优化配合比设计方案:
①利用混凝土裂缝观察仪探明不同自养护材料、不同掺加方式对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
(部或内部约束时就会产生拉应力并可能引起开裂,相对普通强度混凝土而言,高性能混凝土虽然抗拉强度有所提高,但弹性模量提高更为明显,相同收缩变形下会引起较大的拉应力,且高性能混凝土徐变能力低,应力松弛量较小,所以抗裂性能很差。所以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开裂倾向比普通混凝土更为严重。
由于自收缩对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日趋严重,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日本学者田泽荣一研究了水胶比和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自干燥与自收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胶比为0.17时,水泥砂浆的1d自收缩达到2500×10-6,15d时达到4000×10-6,且随龄期的增长仍有继续增大的趋势,掺有硅灰的混凝土自收缩也大于普通混凝土;宫泽申吾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灰比为0.4时,混凝土自收缩占总收缩的40%;水灰比为0.3时自收缩占总收缩的50%,而水胶比为0.17,并掺有10%硅灰的混凝土,其自收缩占总收缩的100%。普通混凝土自收缩一般在40×10-6到100×10-6之间,而通过使用高效减水剂和硅灰,水胶比降到0.17时,从初凝时开始测量,混凝土到28d时自收缩可达到700×10-6。

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论文

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论文

谈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摘要】本文讨论了高性能混凝土(hpc)的优点以及可能的副作用,以便在结构工程中使用hpc特別是高强混凝土前考虑到所有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现在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普遍产生的劣化和失效,使人们对高强度、低渗透性混凝土的生产与使用的兴趣日益增加,这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一般认为,高强混凝土不仅能使结构更轻、更高,而且也比普通混凝土更耐久。

伹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下这样一个普遍的结论,尚需考虑许多因素。

本文就一些必须回答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短的讨论。

因为往往是在混凝土失效后,才究其原因,如果事前仔细地评估现在能制备和使用的不同范围的混凝土的应用前提与后果,许多失效是可以避免的。

此外,许多情况下的不一定需要高强度。

这些也适用于修补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不断变化的环境使得修补材料与修补面不匹配而引起失效。

1 硬化混凝土假设hpc的使用目的明确了,例如用于海洋环境中的公路桥梁的混凝土要求轻质高强,或能抵抗环境中侵蚀性气体、液体的渗入。

一旦知道这些要求,就可能列出一份混凝土必须满足的具体性能指标清单。

如果需要高强度,相应地需要调查达到目标强度是否会带来副作用:混凝土是否较脆,且单一裂缝形成后会不会迅速扩展?弹性模量是否低于低强混凝土,高多少?横向变形是否更可能成为设计和施工上的何题,尤其是在构件截面较薄时。

很少使用不配筋的素混凝土,尤其是对于hsc而言。

构件(如柱子)中的箍筋和纵向钢筋对混凝土有效地施加三轴约束作用,从而提高了承载力。

与hsc相比,低强和较脆的混凝土构件中这种约束作用的益处要大得多,因此的优势可能要比看上去的小。

有时可能需要高强度和低密度,这时的关键何题涉及到不同材料间的相容性,例如混凝土框架采用常规材料,而填充墙使用轻质混凝土,则该结构体系的不同部分就会对使用荷载或环境变化产生不同的反应。

在热天,密实混凝土可能比耐热性较好的轻质混凝土的膨胀大而快。

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第一章:引言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其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稳定性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桥梁、隧道、大型工厂、公共建筑等工程项目中。本文旨在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第二章: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选择 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水泥、骨料、粉煤灰、矿渣粉、化学掺合剂以及水等。其中,水泥的品种、骨料的来源和使用比例、化学掺合剂的种类和用量等都会影响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在材料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优质水泥。常见的水泥品种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高炉水泥等,其强度和耐久性有所不同。在选择水泥时,应根据具体工程要求进行选择。

2.骨料的选择。骨料是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质对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应选用低吸水率、高强度、高密实度的优质骨料。

3.掺合剂的选择。掺合剂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应选用品质优良的掺合剂,并按要求控制其用量。 第三章: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方法 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方法主要有极限状态设计法和材料弹性力学理论设计法。在具体应用中,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强度、刚度、耐久性及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极限状态设计法。 极限状态设计法是一种基于极限状态理论的设计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混凝土的工作状态和荷载组合。 (2)确定混凝土的极限状态及相关参数。 (3)按照设计要求计算混凝土的尺寸、配筋及受力情况。 (4)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材料弹性力学理论设计法 材料弹性力学理论设计法是一种基于材料性能和结构弹性理论的设计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混凝土的强度、刚度、耐久性等设计指标。 (2)根据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和弹性力学理论计算出混凝土的受力性能和配筋。

(3)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第四章: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应严格控制施工的环境条件、用料质量和施工工艺。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开题报告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开题报告

附件3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学习中心: 继续教育学院专业:土木工程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2017年1月25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文档标准格式打印或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如“2004年9月26日”或“2004-09-2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高性能水泥混凝土配比性能的试验检测方法

高性能水泥混凝土配比性能的试验检测方法

料 均 衡 性 较 好 ,制 得 的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具 有 更 为 良 好 的 性 能 优
势 ,在 抗 压 强 度 超 过 45M Pa时 ,若 选 用 减 水 率 超 3 1 % 、28d
抗 压 强 度 超 1 5 1 % 的高性能减水剂,水胶比的合适取值区间
为 0.32〜 0.36,粉 煤灰的掺量以3 5 % 〜 4 5 % 较为合适。
制 得 的 高 性 能 水 泥 混 凝 土 具 有 较 佳 的 应 用 优 势 ,可 以 作 为 最
优组合方案而使用。
4. 结语 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的关键材料,加强材料 的 选 择 、提 高 配 比 的 合 理 性 是 改 善 混 合 料 性 能 的 重 要 途 径 。 本文围绕高性能水泥混凝土配比性能的试验检测展开探讨, 所得结论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求以及材料特性而定。
(3)
高 性 能 水 泥 混 凝 土 对 配 比 提 出 较 高 的 要 求 ,为保
证 该 混 合 料 能 够 同 时 满 足 质 量 、经 济 效 益 等 多 重 要 求 ,则需
控 制 各 项 参 数 ,形 成 杓 协 调 的 关 系 。经 正 交 试 验 后 可 知 ,在
水 胶 比 为 0.281、灰 含 量 为 0.4、时 间 为 60d 的生产条件下,
每 掺 入 1 0 % 的粉煤灰取代水泥,则对应的坍落度将增加
5 〜 10mm。但该变化 规 律 并 非 恒 定 ,随着粉煤灰的种类以
及 等 级 的 变 化 ,坍 落 度 的 增 加 量 也 随 之 发 生 变 化 。在 不 同 粉
煤 灰 掺 量 下 ,水 胶 比 对 混 凝 土 的 影 响 情 况 具 体 为 :若水 胶比

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混凝土材料。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耐久性、更高的耐久性和更好的抗裂性能等优点。

本文将探讨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特性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抗压强度、高抗折强度和高耐久性等性能的混凝土材料。

常见的高性能混凝土包括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高性能流动自流平混凝土、高性能自养抗裂混凝土等。

高性能混凝土主要应用于桥梁、隧道、大型水利工程等重要工程中。

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特性为:1.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一般在100MPa以上。

2.优异的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能够更好地抵御外界的腐蚀和侵蚀。

3.优秀的工作性能: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动性好,易于施工,可大大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原则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与制备与传统混凝土不同,需要考虑混凝土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

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基于性能设计的原则: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所需的性能指标进行设计,例如强度、耐久性、抗裂性能等。

2.合理的材料配合原则: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配合需要合理,每一种材料的比例需要经过科学计算和实验验证。

3.前瞻性的研发原则:高性能混凝土需要不断进行前瞻性的研发和创新,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与展望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型水利工程、桥梁、隧道等重要工程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创新,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1.在大型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在大型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世界上最高的三峡大坝工程中,采用了高性能混凝土,保证了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在桥梁中的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也很广泛。

例如,香港的铁路大桥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制成桥梁桩身,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

3.在隧道中的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 业 论 文 题目:青莱高速公路上虎裕隧道高性能 混凝土检测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注 意 事 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第I页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评定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安全的使用下去,正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罕见的。近些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使用到诸多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普遍使用。 论文主要介绍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述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列举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研究应用中的重要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随着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建筑业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检测;力学试验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第III页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reform and open policy and the economical high speed development,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the construction scale in China is increasing,how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also can make project can last long,safe use of it,is increasingly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community concern. In many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the broad,use frequency is rare. In recent years,a new concrete technology is rapidly developing and using in many projects,it is the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The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with high durability,high workability and high strength,and high volume stability and many other propertie,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comprehensive concrete performance,has been in the bridge,high-rise building,harb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 common use. The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citing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application of important achievements,and its development tendenc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high-level,large-scale,modern development,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will become the new century the important construction material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